『壹』 如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1、告訴幼兒為什麼要洗手:
告訴幼兒洗手的道理,手接觸外界難免帶有細菌,這些細菌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人如果不將雙手洗干凈,手上的細菌就會隨著食物進入肚子,幼兒就會因為吃進不幹凈的東西導致生病。
有條件的家長還可以帶幼兒通過觀察顯微鏡,認識人手裡的細菌,幫助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2、提醒幼兒勤洗手、勤剪指甲
有的幼兒貪玩、性子急,不是忘記洗手就是不認真洗,家長應經常耐心地提醒幼兒洗手,不要因幼兒不願意洗手而採取遷就的態度。
要讓幼兒懂得飯前便後要洗手,在幼兒吃東西之前,在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和唾液之後,在接觸錢幣之後或者在玩耍之後都要提醒幼兒反復洗手,保持清潔。
在不變洗手的環境中可用濕的消毒紙巾為幼兒擦乾凈手後再吃東西。
應定期提醒幼兒剪指甲,讓幼兒懂得長指甲容易藏污垢,要選擇適合幼兒用的指甲刀,讓幼兒安靜的時候為幼兒剪,注意長度要適宜,以免傷及幼兒的手指。
3、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家長應教給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建議如下:先用水沖洗幼兒的手部,將手腕、手掌和手指充分浸濕後,用洗手液或香皂均勻塗抹,讓手掌手背指縫等處沾滿豐富的泡沫,然後再反復搓揉雙手及腕部,最後再用流動的水沖干凈,幼兒洗手的時間不應少於30秒。
4、什麼時候必須洗手
懂得洗手後,就需要告訴幼兒在什麼情況下必須要洗手,除了我們所熟知的「飯前飯後」之外,還有很多情況是必須要洗手的:
(1) 從醫院出來
醫院可以算是一個細菌和病毒的「集散地」,醫院的各個角落都存在著超乎你想像的強大致病菌,而你在醫院時肯定會不可避免地會與它們有正面接觸,所以去過醫院之後一定要洗手。
(2) 回家後
進家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否則外面的細菌一定會被你帶回家,在樓梯的扶手、門把手、鑰匙、電梯按鈕上也都有數以萬計的細菌,你肯定不想自己的家也變成是公共場所吧!
(3) 打噴嚏或咳嗽後
打噴嚏或咳嗽時不可避免地會有無數細小的飛沫,從你的鼻子和嘴裡「噴涌而出」,你也許會下意識地用手去捂,而打噴嚏或咳嗽則代表有呼吸道感染存在,所以你的手在這時就成了「接力」傳染源。
(4) 接觸錢幣之後
所有人都知道錢很臟,沒辦法,那是要流通的,所以經過數不清多少手才到了你的手裡。但很多人在家裡接觸完錢之後,就會有僥幸的心裡,就算是一個鋼幣也不行,哪怕你只是用指甲夾了它那麼一下也不行。
(5) 健康郊遊
如果是在郊遊等戶外的環境中,香皂或洗手液是肯定沒有的,而你又恰好沒帶消毒紙巾或是免洗的洗手液,那麼也可以就地取材,只要用流動的水,再加上細沙礫、黏土或燃燒完全的木灰燼塗抹清洗,一樣也可以達到清潔雙手的目的。
5、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預防疾病從手開始。
『貳』 如何教幼兒正確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相,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 手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 掌相,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拇指 手握另手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指背放另手掌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指尖合攏另手掌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手全程要認真揉搓雙手15秒
.特別要注意徹底清洗戴戒指、手錶其裝飾品部位,(條件應清洗戒指、手錶等飾品),應先摘手飾物再徹底清潔,手戴戒指,使局部形藏污納垢特區,稍注意使細菌漏網.
如何正確清洗雙手
洗手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實際上還有很多講究。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正確洗手,來看看這個「七步洗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洗手盡量揉搓雙手15秒以上,並用流動的水洗手。如去過醫院、公共汽車等場所,洗手盡量堅持一分鍾以上。
第一步:洗手掌。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側指縫。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三步:洗掌側指縫。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
第四步: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雙手交換進行;
第五步: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六步:洗指尖。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
『叄』 教幼兒洗手的正確方法步驟是什麼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搓擦;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第四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第五步: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第六步: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嬰幼兒洗手的正確步驟
Step1:洗手掌。用水濕潤手部,均勻塗抹洗手液,然後掌心對掌心,手指並攏相互揉搓。
Step2:洗手背。掌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然後兩手交替。
Step3:洗指縫。兩手掌心對掌心,手指交叉,相互揉搓。
Step4:洗拇指。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大拇指旋轉揉搓,然後兩手交替。
Step5:洗指背。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隻手掌心處旋轉揉搓,然後兩手交替。
Step6:洗指尖。把指尖並攏在另一隻手手掌中揉搓,然後兩手交替。
Step7:洗手腕手臂。用手指揉搓手腕、手臂,然後兩手交替。
『肆』 如何培養幼兒洗手的良好習慣
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的養成包括兩方面:首先要讓幼兒理解和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六步法),再通過長時間一貫性的培養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手臟了自覺洗手、飯前便後主動洗手及洗手時節約用水等。
在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之前,我們首先要檢查一下為幼兒洗手創設的環境是否適宜。硬體的設施設備要完善,包括有大小適中的肥皂、兒童專用的毛巾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北方的園所可以在冬天提供溫水洗手。作為教師,我們還要在幼兒洗手的場所創設相應的教育環境,如洗手的步驟圖等。
具備了適宜的環境的同時,我們要讓幼兒理解「為什麼要洗手」、「你的小手干凈嗎」以及「什麼時候要洗手」這些問題。可以開展「觀察洗手水」的活動讓幼兒直觀地感受到洗手可以洗掉手上的污漬。比如,一次戶外活動後,我們端來一盆清水請一位小朋友在盆里洗手,看看水有什麼變化。孩子們看到洗過手的水驚嘆道:「真臟呀!」再請這位小朋友搓一搓肥皂再洗,水變得更加臟了。此外,還可以通過展示細菌的圖片,讓幼兒了解手上看不見的臟東西。還要告訴幼兒畫畫和戶外活動後、進餐及飲水前、摸了臟的東西後以及如廁前後都要洗手。只有解答了這些問題,才能侈激發幼兒內在的洗手動機和需要。
接下來,在讓幼兒知道了洗手必要性的基礎上,要教會他們正確的洗平方法。我們可以用兒歌、故事、游戲等形式,引導幼兒掌握正確洗手的步驟。比如,引導小班幼兒一邊說《洗手歌》一邊練習洗手。通過豐富的活動,幼兒很快就能學會洗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良好的洗手習慣已經養成。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不斷地鼓勵幼兒堅持洗手,可以採取獎勵和競賽的方法。比如,開展「小手真干凈」的活動,選出認真洗手的小朋友並加以獎勵,通過榜樣的作用,鼓勵大家都能認真洗手。還要將活動延伸到家庭中,了解幼兒在家庭中是不是主動、認真地洗手,並爭取家長的支持,做到幼兒園和家庭的要求一致,持之以恆。只有這樣,幼兒才能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伍』 怎樣培養幼兒園幼兒洗手的習慣
一、以游戲的口吻教幼兒正確的洗手方法
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的萌芽需要教師正確的指導才會成長,如果單憑說教的方式,幼兒在當時可能記住了,可過不了多久,他們馬上就會遺忘,所以尋找一條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途徑、方法就成了極為重要的事情。游戲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方式之一,如果將教育引入游戲之中,讓游戲為我們的教育服務,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幼兒學會洗手,首先要教會他們挽袖子。小班幼兒年齡小,身體發育還不完善,挽起袖子來很費勁,尤其是在冬天,孩子們穿得都比較多,挽袖子就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如果每個孩子都讓老師幫忙挽,那隻此一項就得耽擱一段時間。於是我設計了「小袖子爬山」的游戲,在每次洗手前筆者都會提醒幼兒「咱們一起讓小袖子爬爬山吧」,幼兒馬上會各自低下頭,用心地挽袖子,有的幼兒挽到一半想放棄時,我就鼓勵他們「再加把勁兒,小袖子離『山頂』越來越近了」,讓他們堅持下去。所以每當幼兒挽好袖子,他們都會很高興地說:「老師,我的小袖子已經爬到山頂了」。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與練習後,我們班所有的幼兒不僅學會了挽袖子的方法,還能主動地去做,身體也得到了鍛煉,在整個過程中,幼兒始終表現出積極的興趣,對自己充滿了信心。雖然我只是運用了游戲的口吻和幼兒進行了交流,但卻讓幼兒明白了以後該怎麼做,促使幼兒養成了認真洗手的習慣。
二、以通俗易懂的兒歌、歌曲鞏固幼兒的洗手習慣
兒歌朗朗上口、音韻和諧,生動幽默,富有趣味。小班幼兒喜歡誦讀,易於理解。教師將生活能力的具體要求編進兒歌,配上形象的圖示,幼兒可以邊誦讀邊學習。如,「洗手歌」:「小朋友,來洗手;捲起袖,淋濕手;抹肥皂,搓搓手;清清水,沖沖手;關龍頭,甩甩手;小毛巾,擦擦手;小手洗得真干凈,我們大家拍拍手。」幼兒在誦讀的過程中學會了正確的洗手步驟,也不會忘了關水龍頭或不擦手就跑了。
三、以家園配合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幼兒的洗手習慣
家庭,是人一生教育的起點;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師。為了讓家長們了解班級的培養目標,我向家長介紹了有關洗手習慣養成的重要性,並通過家園之窗讓家長了解幼兒洗手習慣的養成情況,向家長推薦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培養的途徑、方法,讓幼兒在家庭中得到鍛煉,做到家園教育同步化。
1.放手讓孩子去做
2.在玩中學
從研究中可以看出,培養幼兒良好的洗手習慣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辦到的,它是一個不斷反復練習、鞏固、再練習的過程,教師們應該抓住幼兒期這一關鍵時期,充分利用多種手段給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為幼兒今後各種習慣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陸』 什麼是正確的洗手方式如何教會孩子洗手
幼兒良好洗手習慣的培養包括兩個方面:
首先讓幼兒了解並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六步法),然後通過長期一致的訓練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手臟時自覺洗手,飯前飯後主動洗手,洗手時節約用水等。
在培訓幼兒形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之前,首先要檢查為幼兒洗手創造的環境是否合適。
硬體設施設備要完善,包括大小適中的香皂和兒童毛巾。如果條件允許,北方的花園可以提供冬天洗手的溫水。作為老師,也要在幼兒洗手場所營造相應的教育環境,比如洗手步驟。
比如開展「小手真干凈」活動,選擇和獎勵認真洗手的孩子,通過榜樣的作用鼓勵大家認真洗手。還需要將活動延伸到家庭,知道幼兒在家庭中是否積極認真的洗手,爭取父母的支持,讓幼兒花園和家庭的要求保持一致和堅持。這樣才能幼兒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柒』 指導幼兒正確洗手方法
洗手,洗干凈,勤洗手,這對於幼兒尤其重要。光靠父母督促、代勞是不夠的。根本問題是要孩子自己養成吸收的習慣的意識。告訴寶寶:怎樣洗手,何時洗手?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內容之一,能有效地防止腸道疾病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後、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漱口後,如廁後,戴口罩前及債口罩後,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外面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
幼兒較合理的六步洗手方法是:濕、搓、沖、捧、甩、擦。
一、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
一 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
二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擦搓,交換進行;
三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四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五 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六 指尖並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七 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三、沖: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四、捧:用手捧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閉水龍頭
五、甩:雙手五指自然下垂,在水池裡甩上三甩,防止手上的水滴在地上
六、擦: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乾或烘乾機烘乾
『捌』 幼兒洗手步驟有哪些,保育員應如何指導幼兒正確洗手
洗手,洗干凈,勤洗手,這對於幼兒尤其重要。光靠父母督促、代勞是不夠的。根本問題是要孩子自己養成吸收的習慣的意識。告訴寶寶:怎樣洗手,何時洗手?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內容之一,能有效地防止腸道疾病的傳播。在與患者接觸後、觸摸眼、口、鼻前、打噴嚏或漱口後,如廁後,戴口罩前及債口罩後,接觸公共設施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後,從外面回家後等均應及時洗手。
幼兒較合理的六步洗手方法是:濕、搓、沖、捧、甩、擦。
一、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二、搓:手心、手背、指縫相對搓揉20秒
一
掌心相對,手指並攏相互摩擦;
二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擦搓,交換進行;
三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摩擦;
四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五
彎曲各手指關節,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六
指尖並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搓擦,交換進行;
七
搓洗手腕,交換進行。
三、沖:用清水把手沖洗干凈
四、捧:用手捧清水將水龍頭沖洗干凈,再關閉水龍頭
五、甩:雙手五指自然下垂,在水池裡甩上三甩,防止手上的水滴在地上
六、擦:用干凈的毛巾/紙巾擦乾或烘乾機烘乾
『玖』 孩子洗手時不認真,怎麼才能讓他認真的洗手呢
洗手,洗干凈,勤洗手,這對幼兒尤其重要。僅僅依靠父母的督促和代理是不夠的。根本問題是讓孩子養成自己的吸收意識的習慣。告訴寶寶洗手的方式和時間。正確洗手是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內容之一,可以有效防止腸道疾病的傳播。與患者接觸後及時洗手,觸摸眼、口、鼻、打噴嚏或漱口,上廁所,戴口罩、債務口罩,觸摸扶手、門把手、電梯按鈕、公用電話等公共設施,從外面回家。合理的兒童六步洗手方法是:打濕、搓、沖、握、拋、擦。
④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旋轉摩擦;⑤雙手交替彎曲各指關節,另一隻手掌旋轉揉搓;⑥雙手交替在掌心旋轉搓揉指尖;⑦雙手交替螺旋清潔手腕;3.搓手後用流動水洗肥皂泡或洗手液。用干凈的毛巾擦乾手。
『拾』 如何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1)要讓幼兒理解和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六步法)
第一步,雙手手心相互搓洗(雙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雙手交叉搓洗手指縫(手心對手背,雙手交叉相疊,左右手交換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手心對手心搓洗手指縫(手心相對十指交錯,搓洗五下);
第四步,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指尖放於手心相互搓洗);
第五步: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或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手腕轉動搓洗,左右手相同。
2)通過長時間一貫性的培養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手臟了自覺洗手、飯前便後主動洗手及洗手時節約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