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養殖土雞的方法
養殖土雞的方法
1、土雞要選擇生態環境優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園田野等適合放牧的場地飼養。要求場舍周圍5公里范圍內沒有大的污染源,有豐富的草料,且有小溪、山泉水最佳,其山地坡度以不超過25°為宜,且背風向陽、綠樹成蔭、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規模養殖還要求道路交通和電源有保障,便於飼料和產品運輸和加工。雞舍和運動場的大小設計標准,一般雞舍按照每隻雞0.1平方米,運動場按每隻雞1平方米計算,運動場周圍最好用竹籬和塑料網圍起來。
2、養殖季節:土雞的飼養必須選擇合適的育雛季節,以利於生態雞的放牧飼養。按照各地山區的氣候特點,一般最好選擇3—6月份育雛。因為這一時段氣溫由低到高,光照充足,有利雞的生長發育,有利育雛成活率的提高。
3、需要營養:在育雛和育成階段,要按照雞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保證雛雞、育成雞和成年雞的飼料供給和補充。一般放牧前要求每日飼喂5—6次,同時保證充足清潔飲水。進入放養期並具有較強的自由捕食能力後,人工補料可逐漸減少到每日2—3次,並注意早晨少喂,晚上多喂。
4、養殖方式: 土雞的放養訓練是飼養中的關鍵環節,要從幼雛抓起。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此時改為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回來吃食飲水。此時應抓住時機訓練雞群覓食飼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經過約4—6周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雞個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雞的自然生態飼養,讓雞群在開闊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蟲,尋覓草子,啄食嫩草。 土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傳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切實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工作。雞疫病防治「重」在防,「貴」在早,從出雛以後的第一天就要接種雞馬立克氏疫苗。同時,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壯成長。 5、疾病防治: 病毒病的防治 雞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艱難、腹瀉、糞便呈綠色、精神沉鬱及神經症狀、頭部和面部腫大、產蛋終止等,敏感雞群死亡率高達50%~70%。預防措施:雛雞7日齡~10日齡用新支二聯四價疫苗飲水或滴鼻首免,18日齡二免,60日齡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後要用七味抗毒飲飲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機體抗病力,平時用恆傑康拌料,減少新城疫的發病率)。
6、雞痘由雞痘病毒引起,病雞身體各個部位可見結痂,喉型雞痘可見口腔、食道氣管黏膜潰瘍或黃白色病灶。預防措施:14日齡~21日齡用雞痘疫苗刺種。 傳染性法氏囊炎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為病雞排白色或淺綠色稀糞,精神委靡,頭下垂,眼瞼閉合,羽毛疏鬆下垂,最後極度衰竭脫水而死。預防措施:14日齡~21日齡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水中加2%的脫脂奶粉;做苗後連續用速效囊病寧飲水,可減少疫苗的應激反應,並可控製法氏囊病的發病率。
7、細菌病的防治 大腸桿菌病由埃希氏大腸桿菌引起,小雞表現為厭食、羽毛松亂、不愛動,最後死亡;成年雞雞冠萎縮,顏面發白,有的下痢。部分感染呈臨床病症,如關節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病症。治療措施:用抗菌素(如卡那、新、氯、鏈黴素)、磺胺類和呋喃類葯均有效。 雞白痢由沙門氏菌惹起,病雞表現為肉體、食慾差,翅下垂,羽毛松亂,喜蹲伏,排黃白或綠色糞便。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飲水。 禽霍亂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雞忽然死亡;急性型病雞羽毛松亂,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黏液,排黃、灰或綠色稀糞,體溫升至43℃~44℃,昏迷,1天~3天死亡;慢性型表現關節炎、跛行、呼吸艱難等。防治措施:發病後用磺胺葯,青、鏈黴素,紅黴素治療有效(小雞開口的時候用豐強恆力源/頭孢噻呋鈉+維多利飲水,可凈化白痢,減少大腸桿菌的感染率)。
8、寄生蟲病的防治 雞常見的寄生蟲病有絛蟲病、蛔蟲病和球蟲病。 絛蟲病、蛔蟲病雞感染絛蟲和蛔蟲後,表現為生長發育緩慢,雞冠慘白、貧血,羽毛松亂,雙翅下垂,腸炎下痢等,每公斤體重用丙硫咪唑5毫克可驅除這兩種寄生蟲。 球蟲病半個月至2月齡的雛雞最易感球蟲病,常表現為貧血、消瘦、下痢和糞中帶血等病症。驅除球蟲的葯物可選用妥曲珠利溶液飲水,平時用磺胺嘧啶混懸液+大腸桿菌特號飲水,做定期保健預防,並可控制小雞的腸道感染,減少腸毒綜合征的發生。
2. 斗雞見雞就跑不敢打架怎麼辦
總的來說和斗雞的斗性有關。對於斗雞來說一小部分斗雞遇到大冠子很旺的土雞或肉雞不敢打也是有的,但和其它斗雞敢斗就行。如果年齡1年以上還不敢斗其它斗雞,你可以淘汰了。
3. 斗雞怎麼養,斗雞養殖方法
一、雛雞飼養管理:雛雞飼養管理是斗雞馴養中最關鍵的環節。剛出殼的雛雞要處於適宜的飼養環境下,一般1-2日齡的室溫應為35-36℃,以後每天減少0.5℃,到25℃時保持恆溫。初期舍內濕度60~70%,逐漸減小到自然濕度。先要喂給清潔的溫開水,水中加一些白糖或葡萄糖,1-2周後可逐漸過度到飲用自來水。
出殼第1天不餵食,第2天可以先喂點用開水泡的芝麻,然後喂蒸熟的小米或熟雞蛋,第3天開始飼喂熟雞蛋、開水浸泡過的小米及青鮮菜類為主的飼料,並可適當喂給少量昆蟲和雜糧。此時仍需注意保溫、適當的運動量及陽光,有利其生長發育。一天應少量多餐。半個月後可喂面條、雜糧等。一個月後,對於公雞要增加蛋白質飼供應,如雞蛋碎塊、肉末等,並適當的喂給青菜。
二、中雞飼養管理:雛雞45日齡,體重可達0.5千克,母雛雞已易於分辨,此時開始需雌雄分群飼養,有利成長。75日齡開始,雛雞生長迅速,尤其增長骨骼更需在飼料中增加礦物質飼料(骨粉)及昆蟲,民間習慣飼喂蟬、土元及蝗蟲等。
此時開始雄性雛雞進入成長階段,為免於斗傷影響成長,需單只籠養,民間多選用荊條編制的較寬大的罩籠圈養,每天定時於早、午、晚、共3-4次放出籠外自由活動,但需嚴格控制不得與母雞交配,也需防止雄雞間較強的爭斗。這個階段生長迅速,應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能量飼料主要有玉米、麩皮、小米、高粱等,蛋白質飼料有雞蛋、豆腐、豆類、肉類等,另外注意青菜、陽光、運動、清潔飲水缺一不可。
三、成雞飼養管理:換過3~4茬毛,老翅長齊,即為成雞,一般9個月齡。在一年四季中,寒暑有別,應隨季節而採取相應的飼養管理措施。自立春之日起,當以除去肉食,即人工涮膘,使雞膘瓷實,以便打鬥。
夏季炎熱,應採取防暑降溫措施,少喂肉食,菜糧各半,可適當喂給豆類或豆類製品。秋季是逐漸暑盡寒來,成雞換毛,雛雞的體成熟之機,應當喂以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冬季主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多喂熟食、好食,抓緊上膘,以利過冬。
四、定時抽檢與防疫:疫病和雞瘟導致斗雞大批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為了防止斗雞養殖中爆發疫病的狀況,養戶應該著手建立一套切實有效的斗雞抽驗和防疫體質。
平時應該注重保持雞舍衛生並及時打掃和清理斗雞糞便,每周或每個月用滅菌靈或其他消毒殺毒液體進行噴灑。還要做好疫苗種植工作。
斗雞的要求
1、性格:要求斗雞在任何情況下都主動找對方進攻,尤其後盤(即戰斗的最後階段)要親斗,要打卧雞,殘盤(雙方斗到精疲力盡時)要卧而不走,寧死不屈,還有一口氣就要戰斗到底,進攻中不允許有退性表現,不能有三心二意的進攻姿態,進攻要堅決主動。
2、骨骼:根據斗雞的特殊性格和戰斗需要,其骨骼一定要堅實,各部位的骨骼長短,粗細比例勻稱,過於細長或短粗都不利於戰斗。
3、體型:斗雞前胸要寬,羽毛要緊湊,身架要利落,所以,喂斗雞的行家有句口頭禪說:小頭大身架,細腿線爬爪。並以此來選擇雞的體型。螃蟹蓋身型及棗核身的體型不受歡迎。
4、體重:斗雞體重一般分三種等級,大號斗雞體重4kg左右,中號斗雞3.5kg左右,小號斗雞為3kg左右,公雞超大型斗雞有5kg左右者,由於體軀笨重,動作綬慢,不利於戰斗,所以超大型斗雞很少有人喂養。母斗雞體型比公斗雞小,大號母斗雞3.5kg以上,中號母斗雞3kg左右,小號母斗雞2.5~3kg。
4. 土雞養殖技巧有很多,土雞養殖技巧有哪些
土雞養殖應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坦、高燥、取水方便、遠離村莊、交通便捷、樹冠較小、果樹稀疏的地方為宜。切忌沿江沿河密布雞場,場與場間距不少於200米。可以在戶外果園里養殖或林下養殖,在養殖場內利用養殖蚯蚓,黃粉蟲來喂雞,或利用各種雜草挖坑填埋讓其自然產生白蟻來喂雞。
養殖飼料:保證雞群的營養元素平衡,包含不僅限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日常還要注意觀察雞群,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同時根據不同季節和雞的覓食情況還要確定補飼次數。
5. 土雞養殖的方法
雞的放養訓練是飼養中的關鍵環節,要從幼雛抓起。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此時改為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回來吃食飲水。
此時應抓住時機訓練雞群覓食飼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經過約4~6周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雞個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雞的自然生態飼養,讓雞群在開闊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蟲,尋覓草子,啄食嫩草。
土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傳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切實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工作。雞疫病防治「重」在防,「貴」在早,從出雛以後的第一天就要接種雞馬立克氏疫苗。
同時,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壯成長。
(5)土雞打鬥訓練方法技巧擴展閱讀
土雞病毒病的防治
雞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主要表現為呼吸艱難、腹瀉、糞便呈綠色、精神沉鬱及神經症狀、頭部和面部腫大、產蛋終止等,敏感雞群死亡率高達50%~70%。
預防措施:雛雞7~10日齡用新支二聯四價疫苗飲水或滴鼻首免,18日齡二免,60日齡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每次做疫苗前後要用七味抗毒飲飲水,可以有效提高疫苗免疫力和機體抗病力,平時用恆傑康拌料,減少新城疫的發病率)。
雞痘由雞痘病毒引起,病雞身體各個部位可見結痂,喉型雞痘可見口腔、食道氣管黏膜潰瘍或黃白色病灶。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雞痘疫苗刺種。
傳染性法氏囊炎由傳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病症為病雞排白色或淺綠色稀糞,精神委靡,頭下垂,眼瞼閉合,羽毛疏鬆下垂,最後極度衰竭脫水而死。
預防措施:14~21日齡用法氏囊弱毒苗飲水,水中加2%的脫脂奶粉;做苗後連續用速效囊病寧飲水,可減少疫苗的應激反應,並可控製法氏囊病的發病率。
6. 怎麼訓練土雞打架厲害
挑釁吧
7. 如何養好土雞
土 雞 放 養 技 術
選擇具有樹木較好的丘陵、空曠的草坡地以散養為主,輔以補飼的方式發展土雞養殖,土雞抗病力強,野性足,葯殘少,是綠色食品。因土雞的覓食性強,在野外可找小草、樹葉、水果、蔬菜、種子、蟲子、砂礫等補充營養,只要喂少量飼料或谷類就可將雞養大,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成雞售價高,收益大,當前市場前景非常看好,雞蛋營養豐富、雞肉味道鮮美,消費者可用它來做紅燒雞塊、白斬雞、風雞、薰雞、燒雞、扒雞等是速成肉雞類不能代替的。現在許多人都在學放養土雞的技術,但養殖規模受限制,主要因為佔用土地面積大,防疫難度大,市場消費量有限的原故。
一、環境選擇:選擇遠離村莊居民區、屠宰場、學校、化工廠、其它養殖場、工礦區和主幹道路,環境清靜的山地,最好栽植灌木林、茶葉、松樹、毛竹、果樹林等,坡度在3-40度(坡長面與水平面的仰角),小丘陵的山地較好。附近有清潔的井水或泉水。選擇背風向陽的平地,沙壤土質較適宜,排水通暢,平時滲水快,地勢乾燥。用空心磚、水泥瓦、木料或毛竹等建材,建一個東西走向,坐北朝南的雞舍,屋櫞高度在2米左右,屋脊高度3米,長度50米,跨度5-10米,約500平米,可養土雞3000-4000隻,南面開門,留有地窗和兩米寬的走廊,北牆留窗,四周有排水溝,雞舍能通風和保溫、地面要乾燥,地面可用沙石夯實,不必做水泥地面,上面可墊居沫,稻殼等,不積水即可。每群2000-4000羽、即使有資金可在遠離約一公里的地方重新布局第二分場,每畝山地放養100-500隻為宜,育雛可在山下簡易室里育到體重為半斤左右放養到山林中,頭三天關養少放,不用圍欄,土雞的歸巢性強,自然會認識回家的。雞舍是用來讓雞休息、產蛋、避風避雨的。每個場必須採用"全進全出制"以防疾病的發生。
也可以用成品的專業雞籠養,飼養密度大,所需空間小,每平米能養20-25隻公雞,母雞飼料同蛋雞籠養,這里不再贅述。
二、品種選擇:土雞也叫草雞、柴雞、地方品種雞等。土雞品種有很多,長期以來我們的祖先不斷的選擇,現以形成不區域有著不同體形、毛色、產蛋性能的土雞。這里說一下品種:安徽省的宣州黃雞、常州的九斤黃雞、浙江省的仙居雞、北京油雞,雲南的茶花雞、清遠麻雞、固始雞、峨眉黑雞、蕭山雞、壽光雞、桃源雞、河田雞等。有的是蛋用型的,有的是肉用型的,大多體重集中在2-4斤之間,產蛋數大約是500天能產120-180枚左右。公母比例要求在1:8-10即可。選擇你自已當地的雞比較好,因為消費資源肯定是當地的習慣,再者當地的雞對當地的氣侯和環境適應性也好些。
三、飼養管理。苗雞:選擇出殼准時,正常孵化期一般是20天半至21天,雞苗叫聲響亮,眼有神,掙扎有力、毛色光潤澤、無畸形、丁臍雞,脫水雞、棉花雞不能選,脫水雞不能養,死亡率高;受風寒的雞不好養,成為僵雞、易生病。注意出殼24小時內必須接種馬立克疫苗,這條很重要,我見過未種馬立克苗的成雞全軍覆沒的。從出殼到場應在24小時內到達,剛進來的苗雞在升溫好的房裡,休息三小時,先飲水後開食,飲水溫度在20℃,最好是涼開水,用水壺喂水,之後將飼料灑在硬紙板教會採食,飼料可以用小顆粒配合飼料。土雞4周齡前管理同肉雞或蛋雞育雛方式一樣,選一個較好的房子育雛,育雛房可用立體的也可平地育,每平米25-40隻,溫度頭三天為32-36℃,以後每周降2-3℃,最終降至18℃左右,到了自然氣溫就可脫溫了;保溫可以用地龍式,電育雛傘、煤爐、蒸汽鍋爐等、以雛雞均勻分布、不扎堆不遠離熱源為佳;濕度為60-70%,濕度低於50%易啄羽啄肛,可在牆面噴灑熱水來升高濕度,濕度太大易引起小雞呼吸道疾病或腸炎;光照第一周為24小時,晚上開燈,每平米2-4W,以後每天減少1小時,最終以自然光照一致。防病:開始頭三天用抗生素飲水,並加入多維。第七天做新城疫和傳支疫苗,10天接種禽流感H5、H9苗、14天種法氏囊苗、21天種法氏囊苗、28天種新支二聯苗、產蛋前要種新城疫苗和減蛋綜合症苗、注意所有苗接種前後三天不能在飲水中加消毒葯品,種苗後溫度升1℃。晚上比白天高一度為宜,大規模養殖不可靠母雞來孵化和育雛,脫溫早與遲,看季節性不同,每天要觀察雞的糞便和採食飲水情況,如有不正常的扎堆,叫聲、異常糞便,精神萎迷,採食突然減少等,要及時請獸醫指導就診。當體重長到半斤至一斤重可以放到山上的雞舍里,到目的地先關三天不放,或是放的遲關的早建立習慣,逐步放養。為盡早讓雛雞養成上山覓食的習慣,從脫溫轉放山林開始,每天早晨進行引導訓練,用口哨或敲擊同一種響聲建立條件反射,並在固定的地方拋撒顆粒飼料,或用料桶來喂料既干凈又省料。飼養員應及時並控制雞群活動范圍,直到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歸舍訓導。在山上或平原上養雞要隨時觀看天氣預報,這很重要,當天要下暴雨或大風,不及時把雞趕回來會使雞在野外淋雨而死,成群的被暴雨澆灌而死,我親眼見過的事。平時要注意野獸傷雞,特別是蛇和黃鼠狼、老鷹等。開始放養的幾天,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維生素C或復合維生素B等。以防應激過度,補喂的飼料可用配合料加玉米或小麥等,早晚喂少量料或補充穀物,中午不喂料,讓其自由覓食;盡量不用非營養性的添加劑類喂雞,如色素、防霉劑等。更不要用已發霉的玉米等,以防黃麴黴毒素慢性中毒,發生肝癌或腸炎等症。出售前14天不得使用抗生素和驅蟲葯。
當雞養到3個月時可將部分公雞賣掉,以後它們的生長慢,耗料大,好鬥性強易打傷雞。當雞在90天時可將不符合品種要求的母雞淘汰賣掉,留下好的母雞繼續飼養便於成為種雞,抓雞時一般最好在晚上,當雞在舍內關上燈,用手電筒簡用網袋套雞,以免驚嚇其它的雞。當種雞出現明顯冠紅毛亮,表明性成熟了,要在舍內建造雞窩供其產蛋,雞窩可用竹框,或木製的方框,中間放些稻草等鋪料,大小以兩只雞的位置就行了,先要放一兩枚蛋引窩,當產蛋時要有足夠的窩,否則會有的雞因擠不上窩會到外面產野蛋。產在野外的蛋要即時找回,產蛋一般在上午最多。同時飼料中要加入多維,提高蛋白質,鈣磷等礦物質。當天的雞蛋一定要及時收拾起來,選擇45-55克/枚的蛋作為種蛋,放在蔭涼處,三天內必須入孵,其餘蛋作為商品蛋賣掉。當雞產蛋到高峰後期可由選擇性的淘汰一些不產蛋的雞,平每隻可盈利15-20元。
8. 土雞養殖技術土雞怎麼養的
土雞的放養訓練是飼養中的關鍵環節,要從幼雛抓起。雛雞在舍內飼養4周後,體重達到200克左右,此時改為有草地、有圍欄的場地散養,有目的地訓練雞條件反射,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雛雞聽到人為的聲音就回來吃食飲水。此時應抓住時機訓練雞群覓食飼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經過約4—6周訓練,雛雞形成了條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護能力大大提高。雞個體重達到500克左右時,已具備了放養的基本條件,可以把雞群散放到預先圈定的放牧場地,開始雞的自然生態飼養,讓雞群在開闊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蟲,尋覓草子,啄食嫩草。
土雞的生長期以放養為主,大部分時間在野外活動,且生態雞生長期相對較長,一般需要4—5個月,隨時都有可能傳染各種疾病。為此,必須切實做好雞的免疫接種工作。雞疫病防治「重」在防,「貴」在早,從出雛以後的第一天就要接種雞馬立克氏疫苗。同時,要在獸醫的指導下,做好雞新城疫、雞支氣管炎、禽流感、禽霍亂、法氏囊、雞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還要注意及時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療,以保障生態雞健壯成長。
9. 怎樣讓斗跑了的斗雞重拾自信
一隻好鬥雞的選擇,大部分朋友都是會選擇品種。這種說法是對的。好的品種遺傳因素的原因,它的後代也會很優秀。但是後期的訓練才是最重要的。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這是說人的,對於雞也一樣。一隻再好的品種雞放在那裡不管不問也是不行的。斗雞的好鬥性不是說與生俱來的,有的斗雞在戰場上拚死戰斗寧死不屈,而有的斗雞卻不敢上場或被斗跑。說明這只雞的斗性差,沒有經過真正的訓練造成的。這種斗雞怎麼辦,這種斗雞就無葯可救了嗎?不是的,這種雞還大部分的存在,我們完全可以改善這種怯場的情況,只要加以訓練,這種雞要給它特殊的訓練才可以。 斗雞 對於不敢上場的斗雞,這種斗雞很少見,斗性比較差,這種斗雞主要是沒經過訓練造成的。每天的基本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跑,跳,攆,精準度等。最主要的是每天都讓它和別的雞打一下,激發它的斗性。每天堅持鍛煉,堅持半個月就會看到很大的效果,如果有舉行小的比賽,經常帶它參加,對它是有好處的。只要堅持,沒有什麼做不到的。 對於上了場被對方叨了幾下就跑的斗雞,是因為它膽子小,斗性差,沒有自信。對於這種斗雞,每天的訓練也是必須的之外,我們最主要的是讓它找到自信。它不是不敢斗,不是不敢上場,而是上了場之後就怯場,沒有自信,就是感覺自己不如別的雞,打幾下就跑了,這是怯場的表現。這種雞每天都要有一個特殊的訓練,就是隨便拿只雞任它叨。拿只敗雞也好,拿只土雞也好,拿個斗雞模型也可以的,人拿著,不讓手裡的雞有反擊,任憑那隻斗雞叨,每天都要這樣訓練,時間長了,它會感覺所以的雞都沒有它厲害的多。慢慢的讓它參加些小型的比賽,它就不會犯跑的錯誤了。 斗雞不敢上場,怯場,跑雞不是斗雞的錯誤,而是主人沒有把它當回事的訓練。有的人誤認為斗雞本身就會斗,還用訓嗎。那就大錯特錯了。品種質量重要,但後期的訓練更重要。
10. 如何防止散養的公雞互相打架
給每隻公雞戴眼鏡可以防止公雞打架,因為塑料眼鏡能遮擋公雞視線,防止雞群打鬥。
給公雞佩戴「眼鏡」後,因看不清前面的視線,想打也打不成了。戴在雞頭上的眼鏡是直徑約3厘米的紅色塑料圓片,能遮擋公雞的視線,避免雞群打架。
(10)土雞打鬥訓練方法技巧擴展閱讀:
養雞方法
土種雞通常適合散養,除了可以在山地,果園內散養外,還可以在旱作農田散養。由於作物生長期較短,農田養雞應養公雞,養140-150天出欄,母雞生長期在350天以上,不宜在農田散養。一般選擇種植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的田地養雞,要求地勢較高,作物的生長期在90天以上。
農田養雞密度不能高,每畝地不超過150隻。遇暴風雨及時吹口哨或敲盆將雞群喚回。雞在受雨淋、水淹之後常發生扎堆現象,要及時趕開,防止一些雞被壓死。在炎熱多雨季節注意防暑,可以在補飼的精料中加抗應激葯物。到秋後雞痘多發季節,注意預防雞痘,防止雞長痘影響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