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養蜜蜂技巧
檢查蜂群要在天氣暖和,最好氣溫在15℃以上,檢查人員站在蜂箱一旁,檢查蜂群時動作要輕,如有蜂膠粘住處,可用起刮刀輕輕撬動一下,再進行操作。檢查蜂群提脾方法,是用雙手捏住左右框耳,輕輕垂直提出蜂箱,查看正面蜜蜂等情況,如要看另一面時,用雙手延著巢脾平面方向,轉動90度,這時一手在上,另一手在下,再以框梁為軸轉動180度後,雙手延著巢脾平面方向,轉回90度,這時整張巢脾轉到框樑上方。這樣操作主要是防止巢房內的蜂蜜外流和花粉外落。
在繁殖季節,一般情況下一星期左右,檢查一次即可,但在夏季3-4天檢查一次,如缺少蜜源時,應減少檢查或早、晚檢查,以免造成盜蜂。
1.全面檢查:對蜂群內的逐框進行檢查,仔細了解蜂群內全部情況,包括巢脾、蜜蜂、蜂子、蜂王和有無疾病情況等。在分蜂季節,查看有無王台。有問題,隨時處理,並做好記錄。
2.局部檢查:是為了解蜂群某種特定情況,主要為了省時、少打擾蜂群。如飼料夠不夠用,這時可抽邊脾或第三脾上兩角有封蓋蜜,說明貯蜜短期夠用;框樑上和巢脾上部分出現白色新蠟,表明外界有蜜源,可考慮加脾或加繼箱;蓋布下、邊脾上充滿蜜蜂,表明可以加脾,(但早春蜜蜂要密集一些,要根據具體處理),反之蜜蜂很少就要考慮抽脾。
3.箱外觀察:越冬蜂群的箱內和巢門口有碎蜂屍、蠟渣,說明箱內有老鼠害,要開箱處理;在越冬後期,蜜蜂不斷飛出或爬出、爬進,巢門前有較多死蜂而腹部縮小,喙伸出,蜂箱很輕,表示箱內缺飼料;巢門前有大量死蜂,翅散開,喙伸出,腹勾曲,大部是採集蜂,這是中毒的症狀;早春蜜蜂排泄時,巢門附近到處有棕黑色糞便,表明蜂群下痢的症狀;巢門前不斷發現體弱小、翅殘缺的蜜蜂,說明有蟎害;分蜂季節,很少蜂出去採集,而在巢門前形成「蜂鬍子」,有的蜜蜂在咬巢門,說明蜂群在准備自然分蜂;蜜源稀少時,巢門前有抱團廝打,進巢蜂腹小,出巢蜂腹大,這是發生盜蜂的跡象;天氣晴暖,在中午後有數十隻幼年蜂在箱前旋轉飛舞,這是幼蜂在試飛。
二.蜂群的合並
蜂群由於某些原因造成蜂群過弱或失王等,需要把兩群或多群蜜蜂合並組成一個大群。強群是高產的基礎,在采蜜季節前,也採取合並的方法組織強群采蜜。
1.合並蜂群的原則
無王群合並到有王群,小群合並到大群,兩個有王群,則在前一天捉去質量差的蜂王再合並,一般在傍晚合並較安全。
2.合並蜂群的方法
A.直接合並:主要在大流蜜期,濃烈的蜜味各蜂群相同,都忙於工作,蜜蜂放鬆了警惕,容易合並成功。早春剛搬出越冬室的蜂群也易合並。
把有王群的巢脾調整到箱內一側,將被合並的蜂脾放在另一側,兩部份蜂脾中間留一框的距離或中間插一隔離板。合並時噴一些煙或蜜水等。次日把兩部份蜂脾靠攏即可。
B.間接合並:在有王群的巢箱上,鋪一張打有許多小孔的報紙,再加上空繼箱,把被合並的蜂脾放入繼箱內,蓋好覆布、副蓋、箱蓋。等兩群蜜蜂咬穿報紙,互相來往,就可調整蜂脾即可。炎熱夏天繼箱要注意通風。
三.蜂王的誘入
蜂群的蜂王衰老、喪失、更換優良種王時或組織新蜂群等,要誘入蜂王。工蜂能識別陌生蜂王,而會受到攻擊,因此誘入蜂王要保證安全。更換蜂王時,先要把淘汰蜂王取出或無王蜂群,要把王台毀除干凈後,再誘入蜂王。誘入蜂王前兩天最好對被誘入蜂群進行獎勵飼喂,誘入蜂王後不要急於開箱檢查。
1.間接誘入:把有蜂王的蜂脾,上面要有些貯蜜,放入全框誘入器內,關上上蓋板,放進無王群內,過3-4天後,撒去誘入器即可。另外也可把蜂王和數只幼蜂放入安全誘入器內,放在子脾上有些蜜的地方,抽出底板扣在脾上,過2-3天後,沒有蜜蜂緊圍器外,並有蜜蜂飼喂蜂王,就可把蜂王放出。
2.直接誘入:在大流蜜期間的傍晚,朝蜂王噴少許蜜水,把它慢慢放在無王群的巢門前或框樑上即可。也可從無王群中提出兩框蜂抖落在巢前,把蜂王放蜜蜂中間一起爬進蜂箱。
3.圍王的解救:在誘入蜂王後或其它原因造成圍王。從箱外觀察,蜜蜂秩序混亂,應立刻開箱檢查,如看到有蜂團,就是蜂王被圍。可將蜂團放入水中,迫使蜜蜂散去,捉住蜂王查看,如沒有傷殘,可用安全誘入器重新誘入。否則將蜂王淘汰。
四.巢脾的修造
1.巢礎裝框:在巢框的兩邊條的中心線上各打4個等距的小孔,橫穿4道25-26細鐵絲,兩端要拉得很緊並用小釘固定。巢礎上邊要插入上樑的框溝里,溝縫化蠟灌住,然後放在巢礎埋線板上,用齒輪埋線把框線埋入巢礎。巢礎埋線板是一塊比巢框內圍略小的厚板(約15毫米厚),下面各兩端橫向各釘一條152×5毫米的木條做成。
2.修造和保管巢脾:一般在分蜂季節,把裝好巢礎的巢框放入新分出蜂群內造脾。只要平均溫度在15℃左右,蜜源件條好的其他季節也能造脾。造好的巢脾要保管好,否則很易被巢蟲咬毀或招引盜蜂等。巢蟲最易發生,可用二硫化碳、冰乙酸和硫磺熏蒸。
五.蜂群的飼喂
人們為了加快蜂群的發展、多生產蜂王漿和蜂巢內飼不足時要進飼喂,另外越冬前一般都要飼喂越冬飼料。
1.飼喂蜜或糖
A.補助飼喂:早春、越冬和長期陰雨蜜蜂不能出巢採集等原因,造成飼料不夠消耗,在短期內進行大量飼喂。要濃稠飼料飼喂,即4份蜜加1份開水或2份白砂糖加1份水,文火化開。
B.獎勵飼喂:在春季繁殖期、大流蜜期前和秋季培養越冬蜂等原因,需要飼喂少量進行獎勵飼喂,來剌激蜂王產卵。要稀稠飼料飼喂,即1份蜜加1份開水或1份白砂糖加2份水,攪拌化開。
C.蜜粉混合飼喂:在生產王漿和造脾時,需用10份蜜溶在10份開水中,放溫後加1份花粉混合。來飼喂蜂群,促進蜜蜂多分泌王漿和加速蜂群造脾。
2.喂花粉
在花粉源豐富時,可從蜂群中提出花粉脾,集中起來放在少數蜂群的繼箱中保存。
B.花粉糖餅:4千克花粉加7.5千克濃糖漿混合均勻,製成糖餅攤放在蜂群的框樑上,花粉糖餅上蓋一張塑料薄膜即可,每次喂100-300克,以一星期食完為度。
3.喂水
水是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早春和夏天乾燥時期,更需要給蜂群喂水。在蜂場設置飲水器,也可巢門式喂水器從巢門喂水。喂水時可加0.1%左右的食鹽更好。
六.人工養王
人 工養王有利於培育種王,可以准確地掌握蜂王出房日期,避免自然分蜂。
1.人工育王的用具
蠟碗棒(蘸蠟碗的模子)是用木紋較細木棒製成,長100毫米,蘸蠟碗一端十分園滑,距端部10毫米處直徑8-9毫米。蠟碗棒可蘸出蠟碗,蠟碗是育王的台基。育王框是安放王台的框子,可用標准巢框改製成寬度相等,為13毫米左右。框內等距離地橫著安裝3條寬10毫米的板條。移蟲針是用來將小幼蟲移植到王台碗內的工具,可用粗銅絲或鵝毛管自製,一頭呈薄的尖舌狀,另一頭呈匙狀。帶彈簧的移蟲針使用方便。此外還要准備毛巾、面盆、蜂王漿等。
2.移蟲
在育王框上的每一蠟碗內,放上少量不很稠的蜂王漿,再取一框適齡的幼蟲脾,抖去和掃凈脾上的蜂,用移蟲針伸到半園形幼蟲背部,輕輕挑起,又輕輕把幼蟲放到蠟碗的王漿上,每一碗都放上幼蟲後,先放到無王群做接受,然後移到大群哺育。
3.移蟲方式
單式移蟲,是一次取24小時內的小幼蟲而育成蜂王。為了提高蜂王的質量,要採取復式移蟲。即是第一次取24小時外的大幼蟲接受後,把大幼蟲去掉換上24小時內的小幼蟲而育成蜂王。
二次移蟲後,經12天蜂王羽化出房,在蜂王出房前2天組織好交尾群,前1天將成熟的王台分配到交尾群內,蜂王交尾成功後,即育成一隻新蜂王了
⑵ 3月份蜂箱可以加淺繼箱嗎
蜂箱可以加淺繼箱。
在主箱的一邊和繼箱的一邊來布局蜂群,我們這里就以蜂箱的左右來距離。方法是在繼箱的左邊放一張糖脾、封蓋子脾2到三張、大幼蟲脾一張,一張糖脾,以這個方式來進行排列放在繼箱中。我們對應上面的放法,下面最左放一張糖脾、一張空脾、三到四張子脾、邊上裝上隔板,中間加上隔王板,這樣我們這個蜂群的繼箱就算是加完了。這就是一般單王群繼箱的加法。
⑶ 兩箱蜂怎麼合在一起養
一、蜜水並群法
蜜水並群法是最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具體操作是先給兩群蜂都噴灑些稀蜂蜜水,然後用囚王籠等工具將有王群蜂王保護起來,接著迅速將兩群蜂合並在一起並噴灑稀蜂蜜水加速群味混淆,等兩個蜂群成功合並後再將蜂王放出來。
合並蜂群
二、隔板並群法
隔板並群法是最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具體操作是先用隔板在被並入群蜂箱中隔出一個無蜂區域,然後將並入群(已失王1~2天的蜂群)連脾帶蜂一起搬移到無蜂區域,等兩群蜂的群味完全混淆後再抽掉隔板即可自行合並成一群蜂。
合並蜂群
三、白酒並群法
白酒並群法是最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原理和蜜水並群法完全一樣,具體操作是先給兩群蜂都噴灑些白酒,然後用囚王籠將蜂王暫時保護起來,接著迅速將兩群蜂合並在一起並噴白酒加速群味混淆,等並群成功後再將蜂王放出來。
合並蜂群
四、搬箱並群法
搬箱並群法是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具體操作是將兩群蜂逐漸向中間靠攏,直至巢門挨在一起且工蜂不打架時便可直接將兩個蜂群合並成一群,但這種方法只適合兩群蜂相距較近時使用,若兩群蜂相距較遠要用其他方法合並蜂群。
合並蜂群
五、抖蜂並群法
抖蜂並群法是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具體操作是先給兩個蜂群都噴灑些稀蜂蜜水或稀糖漿,然後用囚王籠將被並入群蜂王保護起來,最後將兩群蜂都抖落在並入群蜂箱的巢門口,此時兩群蜂便會一起爬進蜂箱中自行合並成一群蜂。
合並蜂群
六、報紙並群法
報紙並群法是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原理和隔板並群法是完全一樣的,具體操作是先用報紙在被並入群蜂箱中隔出一個無蜂區域,然後將並入群連脾帶蜂一起搬移到無蜂的一側,用不了多久工蜂便會咬破報紙並自行合並成一群蜂。
合並蜂群
七、紗袋並群法
紗袋並群法是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原理和隔板並群法是完全一樣的,具體操作是先將並入群連脾帶蜂一起裝入用木條等支撐的沙袋中,然後將沙袋放入被並入群蜂箱的一側,等兩個蜂群的群味混淆後再將並入群從沙袋中放出來。
合並蜂群
八、繼箱並群法
繼箱並群法是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原理和隔板並群法是完全一樣的,具體操作是先用隔板將巢箱和繼箱隔開,然後將並入群連脾帶蜂一起放入繼箱中,等兩群蜂的群味完全混淆後再撤掉繼箱和隔板讓兩個蜂群自行合並成一群蜂。
合並蜂群
九、噴煙並群法
噴煙並群法是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具體操作是先向兩群蜂都噴少量煙將其驅趕到蜂箱一側,然後將被並入群蜂王暫時用囚王籠保護起來,最後迅速將並入群連脾帶蜂一起提到被並入群無蜂的一側,等並群成功後再將蜂王放出來。
合並蜂群
十、治蟎並群法
治蟎並群法是常用的合並蜂群方法,原理和蜜水並群法是完全一樣的,具體操作是防治蜂蟎時先給兩個蜂群都噴施殺蟎葯物,然後用囚王籠將蜂王保護起來並迅速將兩個蜂群合並在一起,等兩個蜂群成功合並後再才將蜂王放出來。
綜上所述,合並蜂群是養蜂生產中常用的操作,原理是蜜蜂靠群味來識別是不是同巢蜂,因此合並蜂群的核心是混淆兩群蜂的群味,對蜜蜂而言只要群味相同就是一群蜂。
⑷ 怎樣箱養養蜜蜂
籠蜂飼養管理
籠蜂飼養管理包括:籠蜂的飼養方式,生產和飼養籠蜂的條件,蜂籠的構造,飼料的配製,籠蜂蜂王的培養,籠蜂的生產,裝籠工作,籠蜂的運輸,籠蜂飼養技術。
籠蜂是只有蜜蜂和蜂王,不帶巢脾和蜂箱,裝在紗籠中出售(或運輸)的蜂群。歐美養蜂發達國家的蜜蜂繁殖場出售的籠蜂是按蜜蜂的重量(磅)計算的,所以過去稱為磅蜂。蜜蜂繁殖場和養王場大多設在南方有春季蜜源的地方,主要在3~5月份出售給北方飼養。
在北方飼養籠蜂,大多採取飼養1個養蜂季節(半年左右),到秋季采完蜜以後將蜂群殺死。這樣既節約了蜂群越冬的飼料蜜,提高了蜂群的單產,又省去了半年的人工管理。我國南方春季有油菜、紫雲英、蠶豆等豐富的蜜粉源,氣候溫暖,有利於蜂群的繁殖,是理想的生產籠蜂的地方。北方群越冬時間長,飼料消耗多,蜜蜂越冬死亡率高,但是,夏季主要蜜源植物豐富,如飼養籠蜂,有利於奪取蜂產品的高產。
(一) 籠蜂的飼養方式
飼養籠蜂的方式有以下數種:
1.供北方養蜂場生產飼養
北方的養蜂場春季從南方購買籠蜂,過入蜂箱飼養,生產蜂蜜、蜂王漿、蜂花粉等產品,秋季無蜜源時將蜂群殺死,還可以取得蜜蜂蟲蛹。將蜂箱、巢脾、養蜂用具清理消毒以後,妥善保存備用。這種飼養方法可以節約蜂群越冬飼料蜜20千克左右,提高了蜂蜜的產量,還省去了半年管理蜂群的工作。
2.用籠蜂加強弱群和無王群
北方越冬的部分蜂群,由於飼料不佳、管理不善等種種原因,越冬以後,群勢削弱到難以獨立生存,或者喪失了蜂王,可以將籠蜂與它們合並,使它們在大流蜜期到來時能夠投入生產。
3.推廣良種
出售籠蜂的蜂場必須保證質量,必須是蜂蜜、蜂王漿高產的蜂種,以青年蜂為主,蜜蜂健康無病蟲害。南方的種蜂場將蜂蜜、蜂王漿高產良種或者將選育的抗病蟲蜂種以籠蜂的形式推廣。
4.輔助強群長途運輸
在炎熱季節,3~7日的長途運輸,蜂群容易受悶死亡。如果採取開巢門運蜂的辦法,會有部分蜜蜂飛失,使蜂群削弱,同時影響車站作業的安全。在起運蜂群以前,可以從強群分一部分蜜蜂,放人1個王台,裝籠運輸,到達目的地以後,除去處女王再與原群合並。這樣既可以保證蜂群長途運輸的安全,又能防止蜜蜂飛出。
5.為農作物授粉
利用籠蜂給植物授粉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
6.南北合作
南方和北方的養蜂場互助合作或者聯營從事籠蜂飼養是理想的辦法。這樣可以減少蜂群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越夏的損失和蜂蜜的消耗,並且節約非生產期的人工開支。
(二)生產和飼養籠蜂的條件
生產籠蜂的蜂場除去在蜜源植物豐富的地方建立場址以外,需掌握蜜蜂良種繁育技術,不斷選育高產、抗病的蜂種;掌握人工育王技術,及時培育出大量的優質蜂王;掌握蜂群的快速繁殖技術,使蜂群盡早、盡快地發展壯大,以便提早供、多供應籠蜂。
飼養籠蜂的地方,同樣需要具有1個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和豐富的輔助蜜粉源。由於籠蜂是不帶蜂箱和巢脾的蜂群,所以必須預先准備好蜂箱、巢脾、巢礎框和飼料(糖、蜂蜜和花粉或者花粉代用品)。購入籠蜂以前,要掌握籠蜂的運輸、過箱和飼養技術。
(三) 蜂籠的構造
裝運蜜蜂的蜂籠,通常是用木板釘成長方形四框,兩面釘上鉛絲紗製成的。長度不超過440毫米,高度不超過240毫米,可以放人標准蜂箱內,便利於過箱操作。蜂籠的上下和左 右四面是用10~12毫米厚木板釘成的,頂板正中開一個直徑100毫米左右的圓洞,以供放飼料罐或者飼料罩,同時也是裝進蜜蜂的入口。如果採用蜂蜜等液體飼料,就在此處安裝飼料罐;採用煉糖等固體飼料時,在此處安裝飼料罩。飼料罩是用8~10目鉛絲紗製作,直徑95毫米,高100~130毫米,罩口有15~20毫米的外沿。
蜂籠的大小根據裝蜂多少而定。裝1.5千克蜜蜂的蜂籠,外圍尺寸為長440毫米、高240毫米、寬160毫米。每增加或者減少0.5千克蜜蜂,蜂籠的長度和高度不變,寬度增加或者 減少20毫米。然後在四框的前後兩面釘上鉛絲紗,鉛絲紗要卷邊,用鞋釘釘嚴密,不能讓蜜蜂鑽出。在頂板的圓洞一側鋸一條長10毫米的鋸縫,旁邊釘一小釘。在這里用鉛絲吊著固定郵寄蜂王籠。
圓筒蜂籠是用瓦楞紙或者纖維板製造的,長350~400毫米,大頭口徑200毫米,小頭口徑180毫米。筒內安一個Z字形鉛絲紗網,在其中部捆紮飼料罐和蜂王籠,讓蜜蜂攀附在鉛絲紗上。蜂筒兩頭安裝鉛絲紗網和由數根25毫米寬的通風鰭片組成的塑料筒塞,以防止蜜蜂飛出和防止通風不暢。
(四)飼料的配製
空運籠蜂使用固體飼料,鐵路或卡車運輸使用液體飼料。
1.煉糖
籠蜂運輸期間的飼料與郵寄蜂王使用的煉糖相同。配製的煉糖軟硬度和含水量要適宜,以在15℃時不幹不硬,在37℃時不流動為宜。用優質的白砂糖和蜂蜜配製。普通粉狀白糖含有微量的礬,紅色原糖含雜質多,均不宜做煉糖,更不能用有鐵銹或者含病菌的蜂蜜配製煉糖。
(1)加熱法
優質白砂糖2份加水1份,加熱,攪拌,使糖完全溶化,雙層紗布過濾。蜂蜜l份加熱到60℃,過濾。將清 潔的糖汁加熱到112℃,對入蜂蜜混合均勻,繼續加熱並且不停地攪拌,直到118℃時撤火,放溫到70℃左右,繼續攪拌到成為乳白色的糖團為止。調制好的煉糖裝入容器,密封,放於涼爽、乾燥處儲藏。
(2)研磨法
將優質白砂糖研磨成細粉,經80~100目細篩篩過,粗粉再研磨、過篩,直到全部成為細粉。先取70%的糖粉,放在案板或者厚玻璃板上,加入25%的蜂蜜(蜂蜜經過加熱、過濾),然後來回進行揉搓,如同和面一樣,揉時逐漸加入剩餘的糖粉,直到揉成白色的糖團,不軟不硬,不粘手,放置不變形為止。糖粉和蜂蜜的比例約為4比1。
1.5千克的籠蜂在運輸期間平均每天約消耗固體飼料100克,通常每籠加入煉糖500克。如果個別蜂群在運輸途中吃完了飼料,可以隨時添加。
可以採用轉化糖代替蜂蜜調制煉糖。轉化糖的製法是:1千克白砂糖加800毫升水,加酒石酸3克,煮沸30~45分鍾。
2.液體飼料
利用火車、卡車、輪船運輸籠蜂,使用液體飼料效果好。將蜂蜜裝入玻璃瓶或者馬口鐵聽內,蓋上鑽2~3個小孔,蓋朝下倒放於蜂籠頂板的圓洞里,固定好。空運籠蜂時不能使用液體飼料,因為飛機飛行時氣壓變化大,容易使瓶內的蜂蜜流出。
(五)籠蜂蜂王的培養
籠蜂使用的蜂王,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預先按需要數量作好計劃,按計劃培養,以便能夠及時地滿足供應。 保證蜂王是人工培育的當年的或者日齡不超過6個月的產卵王,符合種性要求,蜂王產卵力強,其後代蜜蜂採集力強,分蜂性弱,有較強的抗逆性和抗病力。為了在3月份能夠提早供應籠蜂,需提前1個月培育蜂王,提前1個半月培養雄蜂。這時由於氣溫低、蜜源少、蜂群還沒有進入發展強盛時期,人工育王有困難,需要在頭一年秋季培養一批蜂王,儲存起來,在供應第一批籠蜂時應用。4月份及以後供應的籠蜂,使用當年培育的蜂王。培育蜂王的數量,按提供籠蜂的多少有計劃地進行安排。培育蜂王時,移蟲的數量要比需要蜂王的數量多1倍左右,因為移蟲的接受率為80%~90%,處女王交尾成功率在50%~80%, 蜂王產卵以後還要淘汰一部分。
(六)籠蜂的生產
生產籠蜂的工作應在前一年的秋季開始,除去培養一批蜂王以外,還要徹底治蟎,培育健康的越冬蜂,作到強群越冬。在南方冬季氣溫比較高、有蜜粉源的地方,採取有效的技術措施,才能促進和加速蜂群的發展。
根據當地的氣候蜂群和蜜源條件提出適宜的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法,可使蜂群盡快發展強壯。現有一種方法,其具體做法是:
在12月底或者1月初檢查蜂群,了解並詳細記錄蜂群的情況,將3框蜂以上的蜂群列為大群,3框蜂以下的列為小群。小群組成雙王群,採取雙群同箱的管理方法,可以兩群群勢相當,也可以一強一弱。提出巢內空脾使蜜蜂密集,即第一次「密」,3~4框蜂的單王群留2個脾,放於箱內中央,兩側加隔板和保溫物(保溫框或者草卷),蓋布上加蓋20張草紙,既保溫又吸潮。蜂箱巢門留10~15毫米寬,面朝南或者西南,背靠牆;各蜂箱之間間隔10~15厘米;箱底墊10厘米厚乾草,箱背後和各箱之間空隙填上千草;箱上蓋上草簾和塑料薄膜。晴天翻曬保溫物。雙王群的中間閘板要十分嚴密,兩群的蜜蜂不能在箱內互通;閘板兩側的兩個群各留2個脾,巢脾緊靠閘板和外側隔板,使蜜蜂集中在兩脾之間的一條蜂路內,箱內外保溫與上述相同。緊脾當天傍晚開始喂蜂,在3日內喂足,使每個脾上有500克以上的飼料儲備。在糖漿中加磺胺類葯物(每框蜂0.2片)或者抗生素(每框蜂5000單位)。以後每日進行獎勵飼喂牛乳糖漿。500克白砂糖和250克水加熱溶解,再加250克牛(羊)奶和1克食鹽,放溫後喂。獎勵飼喂不間斷,開始時小群每次喂50克牛乳糖漿,以後逐日增加10%。寒潮期可在早晚各喂1次。
8~10天以後,巢內有整框子脾時開始加脾。第一次加空脾時加在蜂巢中央。4~5天後第二次加脾,加在最外側巢脾的裡面,即邊2位置,以後再加脾時同樣加在邊2位置。同時將新封蓋子脾調到外側,把老封蓋子脾調到中間,新蜂出房後蜂王能在其中產卵。經過幾次加脾以後,每脾上的蜜蜂減少到七成蜂左右,但是子脾數量增加了,這是第一次「稀」。當蜂群發展到佔用8~9個脾時,暫緩加脾,這時採用割開子脾上的蜜房封蓋和調動巢脾的辦法擴大蜂王產卵面積。由於蜜蜂大量出房,蜜蜂數量增加,逐步達到蜂脾相稱(平均每個巢脾有 2000隻蜜蜂),或者蜂多於脾(每脾有2000隻以上蜜蜂),達到第二次「密」。當群勢發展到9框蜂以上時,加上繼箱,調到繼箱1個蜜脾和2個子脾,並補加2個空脾,巢箱也補加2個空脾。經過這樣處理,巢脾上的蜜蜂又稀了,即第二次「稀」。但是巢內有6~8個子脾,新蜂陸續出房,青幼年蜂多,哺育力強,同時氣溫已經升高,蜜粉源增多,可以進一步促進蜂王產卵,可為籠蜂培育提供大量的蜜蜂。
七)裝籠工作
根據交蜂日期,事先准備好用具、飼料,按步驟將蜜蜂裝入蜂籠。
1.用 具
使用的用具有蜂籠、蜂王郵寄籠、飼料罩或者飼料罐、台秤、漏斗、鐵釘、 鐵紗、釘錘、鉗子等。 抖蜂漏斗,上口直徑30厘米,下口直徑10厘米、上段長55厘米為圓筒形,下段長35厘米呈漏斗狀。用鍍鋅鐵皮製作,也可以用塑料薄膜製作。大量裝籠時,在一空繼箱下釘上一塊隔王板,箱下連接一個上口與繼箱同樣大的漏斗,既可提高抖蜂效率,又可避免將蜂王和雄蜂裝入蜂籠。
2.裝籠時間
在流蜜期裝籠,要在蜜蜂大量出巢採集以前進行,以免蜜蜂到達目的地以後失重太多。在蜜源缺乏時,容易發生盜蜂,裝籠工作困難,裝籠時間需安排在清晨或者黃昏蜜蜂很少飛翔時進行。一旦發生盜蜂,立刻停止,等蜜蜂安靜後再繼續。
3.裝蜂王
打開蜂王郵寄籠上的鐵紗,在飼料室內裝上煉糖,上面覆蓋一層塑料薄膜,防止煉糖乾燥或者潮解,再將鐵紗固定好。將蜂王和7~10隻蜜蜂從蜂王籠側面的圓孔裝入,用軟木塞或者蜂蠟把出入孔塞住,稱出重量。用鉛絲將蜂王籠從蜂籠的圓孔放人籠內,鉛絲卡在鋸縫里固定在頂板上,使飼料室位於下方。
4.抖蜂裝籠
將蜂籠放在台秤上,抖蜂,漏斗插在蜂籠上。打開蜂箱,找到有蜂王的巢脾放在一邊;提出其他青幼年蜂多的巢脾,將蜜蜂抖入漏斗,再將巢脾放回原箱。依次提脾抖蜂,直到籠內蜜蜂重量少許超過要求,立刻抽出漏斗,蓋好圓洞。紗蓋、隔板和邊脾上附著的蜜蜂大多是日齡較大的,不要將它們抖入籠內。更不要把蜜蜂抖入塑料帶內過秤以後再裝入蜂籠,因為蜜蜂在塑料帶內聚集在一起,氣溫高時只要幾分鍾就會傷熱而脫水,傷亡很大。在無蜜源時,不要將幾群蜜蜂混合裝入一籠,以免互相咬殺。
5.加飼料
將預定數量的籠蜂裝好以後,把附著在蜂籠外面的蜜蜂掃干凈,搬離蜂場,將飼料罩裝在圓洞內,罩口上沿每隔3~4厘米釘一圖釘或者鞋釘把它固定住。再將一定重量的煉糖或者液體飼料罐放入飼料罩內,然後用薄木板釘在頂板上把上口封住。將飼料重量記錄在登記卡上。把封裝好的籠蜂放在樹蔭下或者涼爽通風的室內,使蜜蜂保持安靜。
(八)籠蜂的運輸
可用卡車、火車或者飛機運輸籠蜂。注意做好蜂籠的固定和途中管理。
1.固定蜂籠
為了使籠蜂通風、散熱和便於搬運,將每3~4籠用4根木條或者竹板釘連在一起,各籠的紗窗與紗窗相對,間距70~80毫米,木條釘在蜂籠側壁的上下兩端,一面兩根。木條或者竹板的長度根據蜂籠的數量和寬度而定,兩頭還要長出30毫米。
2.途中管理
卡車或火車運輸,途中時間較長,必須有人押運,照看籠蜂和聯系有關事項。飛機運輸時間短,兩邊電報聯系,有人接送就可以。裝運或者途中停留時,將蜂籠疊放整齊,對齊空隙,使蜂籠保持空氣暢通;並且用繩子捆紮固定,防止互相碰撞。用噴氣式飛機運輸,將籠蜂裝在前艙,螺旋槳飛機則裝在後艙,以減少震動。火車要裝在棚車內通風良好的門窗附近。 押運人員應隨身帶面網、釘子、錘子、鉗子和煉糖飼料,沿途指導籠蜂的裝卸和安放等工作。不能將籠蜂倒放,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運輸途中,每天喂水2~3次,察看飼料消耗情況,及時給予補充。
(九)籠蜂的飼養技術
飼養籠蜂要預先做好計劃,與籠蜂生產場簽訂購銷合同,訂購所需數量的籠蜂,約定交蜂日期。籠蜂群過入蜂箱飼養,大約經過1個月才能恢復到原有的蜂數,經過2個月才能發展強壯。需根據當地的氣候和蜜源情況確定交蜂日期。籠蜂能夠在當地最早的蜜粉源植物開花時或者開花以前半個月運到最理想。
(4)中蜂標准箱
中蜂標准箱是專為科學飼養中蜂設計的蜂箱。它使用高135毫米的淺繼箱,繼箱外圍長420毫米,高125毫米。
(5)簡便轉運蜂箱
浙江農業大學設計的轉運蜂箱,特別適合轉地飼養,結構基本上和10框標准蜂箱相同。特殊結構是:
①前後箱壁內側承框槽60~100毫米處,裝設巢脾快速固定器;
②兩側壁下部的箱板,向前伸出箱前壁55毫米,高10毫米的一段,既可安裝巢門翻板,其上釘上蓋板,關上巢門,翻板時,又可作為蜜蜂的棲息走廊;
③箱底距前緣120~220毫米處開一底氣窗,有滑板,可開閉;
2.蜂箱的巢門檔
在巢箱與箱底之間設有巢門,供飼養時蜜蜂出入。在不同季節蜜蜂出入口的大小不同,這就需要用巢門檔來更好地調節巢門的大小。對活動箱底的蜂箱,一般用方條木巢門檔,其長為380毫米,寬與高都是22毫米。在方條木的不同方向上,開有兩個大小不同的缺口,大缺口寬165毫米、高9毫米,小缺口寬50毫米、高8毫米,這樣可組成蜜蜂三種不同的出人口。盛花期需要大的出入口,可將整個巢門口成為出入口;在准盛花期酌情選擇巢門檔上的一大一小兩個缺口其中之一做為蜜蜂的出入口。對固定箱底,巢門檔一般用復式巢門檔,即長380毫米,厚10毫米,高30毫米的長方形木條。木條放在巢門踏板上,高度部分蓋住巢門的。木條上開有兩個大小不同的凹槽,凹槽高9毫米,寬度是60毫米和40毫米,使凹槽對著巢門踏板,凹槽之內各嵌人大小與凹槽一樣的小板條,小板條用釘子穿在木條的凹槽內,使小板條能活動自如。其巢門口大小的調節,一是調節整個巢門檔與巢門踏板的距離;二是固定好巢門檔,僅調節兩活動板條的高度來控制開口大小。
3.隔板與隔離板
用於隔離蜜蜂的為隔板,它可切斷蜂路。當在蜂箱中需要飼養兩群或兩群以上的獨立蜂群時,就要求在一個蜂箱內分割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空間,這時就應用隔離板,使其插入蜂箱中,作為「牆壁」。將空間隔開,切斷前、後、上、下的蜂路,使各群的蜜蜂不能來往。
⑸ 什麼叫多箱體養蜂怎樣組織和管理多箱體蜂群
多箱體養蜂是全年用2~3個箱體供蜂王產卵、蜂群育兒和貯存飼料,進入流蜜期再加上貯蜜繼箱的飼養方式。它是以生產蜂蜜為主,適合大規模蜂場採用的方法。其優點是:有利於培養和保持強群,產蜜量高,管理簡便,便於機械化作業。
飼養多箱體蜂群要從秋季抓起,多繁適齡越冬蜂,使蜂群有7足框蜂以上,加繼箱越冬。巢箱放脾5~6框,以半蜜脾為主,繼箱放脾5~6張,以大蜜脾為主,使越冬蜂團,從繼箱逐漸移至巢繼箱之間,這樣越冬蜜蜂交流方便,越冬安全。
多箱體養蜂是以箱體為單位增減,採用活底10框標准箱飼養,早春多以兩個箱體繁殖,蜂王先在繼箱繁殖,1個月後,繼箱滿子,將巢繼箱對調,蜂王繼續到繼箱里產卵。主要流蜜期到來時,在上面加第3個箱體,並加上隔王板,待繼箱貯蜜八分滿時,在隔王板之上,再加一繼箱,流蜜結束時,一次取蜜。在最後一個主要蜜源中後期,適時撤去貯蜜繼箱,使蜂群在育蟲箱裝足越冬蜜,並從貯蜜繼箱選留質量好的封蓋蜜貯藏起來,作為越冬飼料。
⑹ 蜜蜂養殖技術
春繁期,將每兩個蜂箱並列放在一起,在無風的傍晚,給每群蜂喂糖水(蔗糖:水=1:1)或兌水蜂蜜250~300ml,2小時後,待蜜蜂興奮散團,箱內溫度升高,即可進行抖蜂緊脾。
緊脾時,只選留1張脾即可,多餘的脾全部提出,能促使蜂王快速產卵。這樣可防止早春低溫多寒潮的襲擊,使產卵圈不受凍,蜂子健康發育,同時也使一部分蜜蜂得以休息,延長壽命。
將緊脾後的1張脾放在蜂箱中央,此時蜂足以保護巢脾。靠近鄰箱的一側放1隔板,另一側放1隔板,板外再放保溫物。箱外保溫的做法是:箱底墊草,兩蜂箱之間填雜草,用塑料布防濕保溫,在陰雨天或較冷的傍晚,用塑料布將蜂箱全部覆蓋,謹防堵死巢門。傍晚視氣溫隋況,可關閉巢門。
(6)養蜂如何加繼箱的方法擴展閱讀:
蜜蜂的主要分類:
1、中華蜜蜂
軀體較小,頭胸部呈黑色,蜂王體長17.5mm左右,體色呈黑色或棕紅色,全身被覆黑色和深黃色絨毛。工蜂體長11mm左右,喙長5mm左右,腹節背板呈黑色,有褐黃色環,處於高緯度、高山區的中蜂腹部色澤偏黑。
2、義大利蜜蜂
體形較黑蜂小,腹部細長,吻較長,因此可利用它為紅三葉草授粉。腹板幾丁質顏色鮮明,腹節背板第2~4節的前部具黃色環帶。性情溫順,在提脾檢查時,能保持安靜。抗病力弱,對蜂蟎的抵抗力弱。
3、卡尼鄂拉蜜蜂
大小和體形與意蜂相似,腹部細長,腹板呈黑色,腹部背板第2~3節通常有棕色斑,少數個體具紅棕色環帶,幾丁質黑色,覆毛短而密,體表絨毛灰色,雄蜂絨毛灰至灰棕色,吻長與喙長均6.6mm左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蜜蜂
⑺ 養蜂技術指導
一、蜂箱的使用,蜂群的更新
1.蜂箱的使用春季繁蜂用的12框平箱,中間用立式隔王板隔開,兩邊各開一個巢門。春季用這種蜂箱的好處是,蜂王隔開,工蜂互通,保溫好,不怕工蜂偏集而影響繁殖,比用紗隔板繁蜂快,好管理。生產期加繼箱,巢箱中間用一塊不透氣的木質隔堵板隔開,一邊開一個巢門,一邊放一隻王,巢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加繼箱、紗蓋。生產期用的是雙箱體,巢箱一邊只放3個巢脾,外加隔板,繼箱內放6個巢脾不加隔板,上下對稱。兩側都有空隙,有利於通風散熱。整個生產期不用調脾,蜂群不會減弱,好管理效益高。
2.蜂路巢箱繁蜂,春季、夏季、秋季都用12毫米的蜂路,不得隨意改變。如果夏季蜂路超過20毫米就會出現白毛蜂,低於10毫米也會出現。12毫米的蜂路也就是本人食指指甲平著放人即可。蜂群越冬期用25毫米的蜂路,即本人拇指指甲橫著放進蜂路里,也就是每張巢脾一面有兩層蜂。
3.舉手之勞常消毒每次換箱,蜂箱要用0.05%百毒殺液噴灑消毒。每次加進的巢脾也要經高錳酸鉀和甲醛熏蒸消毒後再用。
4.定期治蠟不能誤春繁幼蟲未封蓋前,隔日治蠟3次。8月1日秋繁前治蜻,10月下旬蜂出完,徹底治蜻3次。用水劑噴灑治蠟,效果好,葯物在蜂群中均勻分布。
5.養雜交蜂種我引進吉林省蜜蜂育種場的松丹1號雙交種蜂王,用其作母本育王和當地本意雄蜂雜交,更新全場蜂群。
二、根據節令,巧管蜂
1.春季管理的重要性春季是全年養蜂的黃金季節,蜂王的產卵力、工蜂的哺育力均高於夏秋。蜂群的生產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蜜蜂夏季之前的積累,蜂群從春季就為採集主要蜜源進行大量准備工作。所以說,春季是關繫到全年蜜漿生產的基礎,必須抓緊抓好。
2.立春排泄立春後,氣溫回升,當氣溫超過8、C時,越冬蜂會自發湧出蜂巢,飛翔抖泄。這是調整蜂巢的信號,也是早期蜂群管理的開始。立春後換箱整群,用平箱換下越冬繼箱,進行箱外包裝,巢門喂水,防止工蜂外出采水而被凍死。
3.雨水開繁雨水前5之6天,每個平箱放出兩只王,每隻王帶3脾足蜂。並在靠隔王板的兩側巢脾的後下方,用王籠各掛Z只儲備蜂王。雨水是七九的第六天,我們這里有句諺語「九盡花粉到」。雨水到九盡正是一個繁殖周期,是蜂群的恢復期。抓好蜂群恢復期,對蜂群的發展至關重要。大量飼喂花粉,巢門喂水,箱內不做內包裝。採用分區布巢法,單脾開繁,有王區為繁殖區,無王區為飼料儲備區,放1張大蜜脾。箱內兩群分成主副群,雨水過後,每隔5、6天,用副群的子脾帶蜂補給主群,注意不要把蜂王提過去。副群加脾,副群補助主群兩次後,當新蜂快出房時,用主群的蛹脾帶蜂補助副群,然後平衡群勢。
雙王同箱,分區管理,主副群互補繁殖的好處有,能夠充分發揮每隻蜂王的產卵力,有利於擴大產卵圈,可以有效地利用主群蜂多、保溫好、哺育力強的優勢,培育出的工蜂健康,能夠順利度過恢復期。
4.驚蟄獎勵驚蟄之後,氣溫趨向穩定,榆樹、毛白楊等相繼開花上粉,但粉量不足,要飼喂花粉。開始獎勵飼喂蜂群,隔日一次,標準是巢脾必須發白,蜂王成片產子,每隔5天加1張巢脾。3月18日左右柳樹開花,粉涌,往往會出現粉壓子現象,蜂王產卵積極,蜂群興奮,進人繁殖旺盛期。越冬蜂的哺育力是1:1.2,而春季出房的新蜂哺育力是1:3.85,所以要及時松脾,巢脾上有五六成蜂即可。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將蜂群發展起來。
5.春分分群春分蜂群正處在快速繁殖階段,增加1隻蜂王產卵,使第一批過剩的幼蜂投人哺育工作。這時平箱已達到10脾,把原箱向左或向右挪半個巢箱的位置,緊挨著它放一平箱,把原箱內的兩只蜂王各帶1蛹脾、1幼蟲脾和1張蜜脾放人平箱。原箱的兩邊各留1蛹脾、1幼蟲脾,再加進1大蜜脾,放出兩只儲備蜂王。這樣分群,不但不浪費蜂群的哺育力,而且能使蜂群的哺育力處於飽和狀態,要比春季培育新蜂王分群提前1、2個繁殖周期。充分利用早期的蜜粉源,提高工蜂的質量和數量,為奪取全年蜜漿高產奠定基礎。
6.清明育王清明前後,油菜盛開,雄蜂大量出房,此時著手培育新蜂王。組織好哺育群和交尾群是培育新蜂王的關鍵。怎樣組織交尾群,又不影響蜂群繁殖?在移蟲育王的第11天,把強群的蛹脾或蜜脾帶蜂提出2、3脾,抖蜂到50kg裝糖空袋內,能得到工蜂5,0006,000隻,可組織8、9個微型交尾群(根據交尾群的數量抖蜂數)。然後,把袋內的蜂運到距蜂場2、3公里的地方,在白砂糖袋的左下或右下角剪一個小口放出蜜蜂,進行分群。新王交尾產卵後,運回蜂場。選優去劣,把優良的蜂王帶蜂放到巢箱內,兩王1箱。根據新王的數量,從老王群提出即將出房的封蓋子脾,提夠補新王所需的蜂脾後,將脾全部放人平箱,隔一夜讓蜂群有失王感,用酒水噴濕新王和補進的蜂脾。每隻新王一次只補1張蛹脾,隔4、5天再補一次,補兩次後,新王有3脾蜂,即可獨立發展。
7.穀雨上繼箱穀雨過後,在新蜂王群巢箱上面加紗蓋,堵住巢門,移到一個平箱位置,把平箱內的2蛹脾,2幼蟲脾,2張蜜脾加到巢箱上的繼箱內,平箱帶王帶蜂搬走繼續繁殖。繼箱下邊開巢門,24小時後再打開巢箱的巢門,過48小時用平面隔王板換下紗蓋,新王生產群就組織好了。這樣的新王生產群全年很少發生分蜂,生產期不調脾,好管理,蜜漿產量高。
三、巧喂蜂
1.巧喂蜂多收益我地區油菜不多,桐樹、洋槐較少。每年受氣候的影響,產蜜很少,一般只能維持繁殖不好取蜜。而我們這里棗樹很多,棗花是鐵桿蜜源,十年九收。盛花期從5月25日至6月巧日左右。所以必須集中力量,奪取棗花豐收。新王組織為生產群後,5月巧日左右扣王,7天後放王,以減輕蜂群的內勤負擔,工蜂集中力量採集棗花。棗花期,只要天氣適宜,3、4天就可以取一次蜜。一個棗花蜜源,一般的群勢可取50kg蜜。棗樹要開九茬花,盛花期只開80%的花,6月15日之後,仍有20%的棗花未開,蜂群很少上蜜,這時連續3天喂糖5kg,可增收棗花蜜5一10kg,得到棗花封蓋蜜脾4、5張,為越夏、越冬提供優質飼料。
2.蜂群越夏7月份氣溫有時高達40℃左右,必須墊高箱底,擴大巢門,箱蓋上的草簾要用10厘米粗的木棍墊起,並且草簾前伸能遮住巢門,避免陽光暴曬。有條件的可把蜂箱搬到樹蔭下,或用遮陽網,多功能保蜂罩,遮蓋蜂箱,降溫保蜂。
3.培育適齡越冬蜂和喂越冬飼料同時進行8月15日停止取漿,恢復下6上6的蜂群格局。在我地8月巧日蜂王產的卵孵出的就是適齡越冬蜂。為了促進蜂王多產子,8月巧日從繼箱抽出兩個封蓋三分之二的大蜜脾,從巢箱內提出2張蛹脾加到繼箱里,巢箱加進兩個灌滿60%糖漿(2kg)的巢脾,讓蜜蜂釀制越冬飼料,又能起到激發工蜂哺育的積極性,促進蜂王多產卵。另外,隔日還得獎勵60%糖漿0.5kgo隔5天再從繼箱提出2張大蜜脾,從巢箱提2張蛹脾加到繼箱內,往巢箱加進2張60%糖漿(2kg)的巢脾。秋繁期可從繼箱內抽出6張大蜜脾,喂糖15kgo
4.巧育王在培育越冬蜂的同時,9月9日再培育一批秋王。9月19日扣王停產時,組織交尾群。新王交尾成功後,可換掉老劣蜂王,其餘的按1:1儲備越冬。這批蜂王剛產子就被囚起來,所以來年產卵特別積極,繁蜂快,利於蜂群快速春繁。
5.斷子治蜂蠟9月19日扣王斷子,24日檢查有無王台。10月10日蜂子出完後,用水劑治蠟葯隔日連噴3次,徹底治蠟,治蠟後組織越冬群勢。
6.定越冬群勢雙箱體下6上6蜂脾相稱,蜂數不足的要補足,也就是12框蜂為1個越冬群。
四、組織蜂群巧越冬
1.組織越冬蜂群霜降過後,用抽出的有三分之二封蓋蜜的6張大蜜脾,換下越冬12脾蜂的群勢。下2上4,蜂路25毫米,並且把要儲備的蜂王放在繼箱。繼箱內的4張蜜脾,中間巢脾用鐵紗王籠儲備蜂王,巢箱放2張大蜜脾,1脾1隻王,這樣每個巢脾上有兩層蜂,蜂群結團之後,蜂團占巢脾的三分之二。越冬蜂不釀制加工越冬飼料,減少越冬蜂的勞損,保存實力,越冬蜂壽命長,越冬安全。
2.凍蜂立冬以後,蜂群開始結團,箱底鋪上塑料布再坐上10厘米厚的碎乾草。為防止鼠害,把巢門用鐵皮釘成高5毫米、長3、5厘米的低巢門,覆布全部換成紗蓋。倒轉箱體,使巢門朝後,一般倒轉箱體後,巢門應朝西北方向,為了防陽光照射巢溫升高,要用草簾遮住蜂箱的後壁。立冬到冬至是凍蜂階段,晝暖夜涼,巢溫應控制在25℃以下。越冬蜂團結在巢繼箱之間,通風乾燥,比較安靜,巢門朝西北方向,不受陽光照射的刺激,工蜂很少出人,能夠順利度過凍蜂階段。
3.蜂群越冬從冬至到立春是蜂群的越冬階段。冬至以後,最高溫度在6℃以下,紗蓋要換成覆布,折起後邊兩角通風。繼箱的邊脾要加隔板,當最低溫度達到零下5℃時,繼箱的覆布上再加上棉墊,箱外進行包裝,用草簾和塑料布包住箱體的上邊、後邊、左右側。箱體包裝在白晝內升溫慢,黑夜和低溫時起到保溫作用,大大減少巢箱溫度的變幅和蜂群的活動,保持蜂團安定,節省飼料,壽命工蜂延長,死亡減少,蜂群越冬安全。
⑻ 什麼情況下需要給蜂群加繼箱怎樣加繼箱
外界蜜粉源豐富,氣候溫暖穩定,蜂群群勢較強,在7~8框蜂,6~7張子脾時就應加繼箱。如氣溫尚不穩定,要等蜂群強壯一點再加繼箱。通過加繼箱可以擴大蜂巢,增大蜂王產卵面積,加快蜂群的繁殖。但同時也要注意保溫,以免子脾受涼。
繼箱的加法是:抽取巢箱內2張老蛹脾,1~2張卵蟲脾放入繼箱,同時加進2張蜜粉脾作邊脾,巢箱保留3~4張卵蟲脾或新蛹脾,加入1張空產卵脾,1張蜜粉脾。隨著氣溫的升高,蜂群不斷壯大,逐漸增加巢脾的數量。
⑼ 養中蜂可以加繼箱嗎
中蜂可加繼箱,但是,群勢不強就沒必要,一般要在標准箱至少4框及以上,(4)下2繼2、、、(5)下2繼3等。GN箱至少要5框以上,如(5)下2繼3、、、(7)下3繼4 ,(8)下3繼5、(12)下3繼4繼5 等
可分區用平面隔王板將王隔在巢箱產子,繼箱工蜂產蜜,也可不用隔王板讓其自由產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