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范疇的概念,簡單說就是,指導實踐的方法所形成的理論
Ⅱ 方法論是指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通用理論體系,通常涉及對問題各方面的論述,包括環境、階段、任務、目標、工具、方法、技巧等。通過一系列具體的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總結出較為一般性的通用原則。學習方法論的目的是提升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陌生領域嘗試跨界的時候,應用方法論可以帶來信心和有趣的過程。這有點像小時候老師經常說的「舉一反三」,通過一件事情,然後以此類推知道其它許多事情,通過現象看本質。
方法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是解決問題的手段。相對方法論而言,方法更關注過程,涉及的內容比較具體,看上去像是比較「小」的方法論。技巧是指對一種生活或工作方法的熟練和靈活運用,相對方法而言,技巧更關注程度,涉及的內容比較片面。套路是最近兩年在網路上的熱詞,泛指成套的方法和技巧,用來形容精心策劃的一套計劃。套路介於方法論和方法之間,既沒有深入的理論體系,又比一般的方法要復雜一些。以復雜度區分,方法論>套路>方法>技巧,定義雖然相似,但實際區別挺大。下面逐一定義方法論的特別之處。
1、本質上是理論
方法論從本質上來說是理論,這也是和套路、方法和技巧的最主要區別。形式上表現為方法論一般不能直接解決具體問題,只能提供一套找到解決方案的思路,最終是通過方法論和具體問題的結合產出解決方案。方法論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其提供了解決問題的終極辦法,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方法論是對現實世界運轉規則的高度概括,通過方法論能看到問題的內在矛盾、找到根本的解決方法,方法論為解決具體問題提供理論支持。
2、具有一定的廣度
方法論整理和總結的比較完善,涉及的方面也比較全面,具有一定的復雜度。形式上表現為方法論一般包括對問題各方面的論述,從客觀上形成一套覆蓋問題的原始模型,甚至會窮盡。套路、方法和技巧一般只針對某個具體方面,在一個相對比較窄小的范圍內提供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之道,可以理解為只能看病不能治本。
3、具有一定的深度
方法論提倡深入到問題的底層、深挖現象背後的本質,形成有一定深度的理論體系。對方法論的學習、應用、整理、總結,都需要一絲不苟的精神,不是提供短平快的救火指導。因為方法論的深度,所以其不光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也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我們明白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涉及到哪些方面、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什麼,以及還有哪方面可能存在問題。
4、易於復用
因為方法論是具有一定復雜度和深度的理論體系,所以方法論是通用的,易於復用。其不光可以解決某個領域的問題,更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解決更多同類問題,雖然不能做到放之四海,但其在跨界的時候往往能起到很大作用。易於復用的另外一個特徵是可以重復使用,即使問題的具體情況有所變化,方法論也可以起到作用。套路、方法和技巧只能解決具體問題,無法跨界復用也無法重復使用,基本做不到復用。
5、易於傳承
作為理論體系的方法論,一定會被整理和總結,還經常補充最新的應用案例,最終形成一套非常便於傳承的工具。一方面方法論適合作為干貨在各種培訓和咨詢的場景下使用,也就是通過被動教學的方式進行傳承。另一方面,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人,可以非常容易的通過自學的方式進行傳承。而套路、方法和技巧因為片面、細碎、專用,最終很難被整理和總結,也就很難被傳承。
6、有趣
每個人都有探索世界、探索人間的動力,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機會、沒有能力去做探索邊界的嘗試。但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方法論是我們可以掌握到的探索工具,在我們的眼界內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未知世界。當我們發現可以依靠方法論洞察到一些人世間的普遍規則時,我們一定會心生感激。當我們發現我們有能力把人世間的普遍規則整理和總結為方法論時,我們一定會滿心歡喜。這對於普遍無趣的人生而言,是一件有趣的事,我希望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它。
看似空洞的描述,不知道理性的你能不能看完,更不知道能不能理解我對方法論的歡喜。正式因為對方法論的執著,我決定寫「趣味方法學」,希望通過有目的和有計劃的寫作,把我的方法論體系建設的更完整。也希望通過持續的輸入和輸出,讓自己感受到更多的快樂。這篇文章表達了我今天對方法論的理解和認知,我知道隨著深入,我眼裡的方法論會升級,我自己也會涅盤。如果有一天我能看到這些預期中的變化,我將更加歡喜,為我能夠在苦難的人生中找到一些有趣的事而歡喜。
Ⅲ 什麼是方法論
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方法論也是一個哲學概念。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普遍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原則、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中經常提到方法論這個概念。
Ⅳ 什麼是方法論方法論的概念
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4)如何形容方法論擴展閱讀: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改造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所創立的唯一科學的方法論。它是在概括總結各門具體科學積極成果的基礎上,根據自然、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規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義的方法論。
唯物辯證法是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它要求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自覺地運用客觀世界發展的辯證規律,嚴格地按客觀規律辦事。
Ⅳ 什麼是方法論/認識論/本體論
1、方法論,就是關於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
它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理論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
方法論也是一個哲學概念。人們關於「世界是什麼、怎麼樣」的根本觀點是世界觀。用這種觀點作指導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論。 方法論是普遍適用於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並起指導作用的范疇、原則、理論、方法和手段的總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中經常提到方法論這個概念。
2、認識論(epistemology)即個體的知識觀,也即個體對知識和知識獲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關知識結構和知識本質的信念和有關知識來源和知識判斷的信念,以及這些信念在個體知識建構和知識獲得過程的調節和影響作用,長久以來一直是哲學研究的核心問題。
3、對本體論這個詞的定義雖有各種不同,但一般對它還是有一定的理解。大體上說,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哲學所用的本體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別,馬克思主義之後哲學融入實踐。
從廣義說,它指一切實在的最終本性,這種本性需要通過認識論而得到認識,因而研究一切實在最終本性為本體論,研究如何認識則為認識論,這是以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稱。
從狹義說,則在廣義的本體論中又有宇宙的起源與結構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之分,前者為宇宙論,後者為本體論,這是以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稱。
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採取本體論與認識論相對立、或本體論與宇宙論相對立的方法,而以辯證唯物主義說明哲學的整個問題。
(5)如何形容方法論擴展閱讀:
方法論在不同層次上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之分。科學方法論,包括培根闡述的實驗方法與歸納邏輯、笛卡兒論述的數學方法與演繹邏輯,以及貝塔郎菲的一般系統論方法與中國曾邦哲的系統邏輯《結構論》。
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學科,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是具體科學方法論。
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的對立統一關系;而哲學方法論在一定意義上說帶有決定性作用,它是各門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的方法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方法論
網路-認識論
網路-本體論
Ⅵ 什麼叫方法論
【解釋2】
世界觀,通俗地講,就是「觀世界」,是人們對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們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來觀察事物和處理問題。概括地說,世界觀主要解決世界「是什麼」的問題,方法論主要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是笛卡兒在1637年出版的著名哲學論著,對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和科學研究方法有極大的影響,有人曾說:歐洲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笛卡兒主義者,就是指的受方法論的影響,而不是指笛卡兒的二元論哲學。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指出,研究問題的方法分四個步驟:
1、永遠不接受任何我自己不清楚的真理,就是說要盡量避免魯莽和偏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判斷非常清楚和確定,沒有任何值得懷疑的地方的真理。就是說只要沒有經過自己切身體會的問題,不管有什麼權威的結論,都可以懷疑。這就是著名的「懷疑一切」理論。例如亞里士多德曾下結論說,女人比男人少兩顆牙齒。但事實並非如此。
2、可以將要研究的復雜問題,盡量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分開解決。
3、將這些小問題從簡單到復雜排列,先從容易解決的問題著手。
4、將所有問題解決後,再綜合起來檢驗,看是否完全,是否將問題徹底解決了。
在1960年代以前,西方科學研究的方法,從機械到人體解剖的研究,基本是按照笛卡兒的方法論進行的,對西方近代科學的飛速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但也有其一定的缺陷,如人體功能,只是各部位機械的綜合,而對其互相之間的作用則研究不透。直到阿波羅號登月工程的出現,科學家們才發現,有的復雜問題無法分解,必須以復雜的方法來對待,因此導致系統工程的出現,方法論的方法才第一次被綜合性的方法所取代。系統工程的出現對許多大規模的西方傳統科學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如環境科學,氣象學,生物學,人工智慧等等。
笛卡兒在方法論中還第一次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第一次引入笛卡兒坐標系。對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理論有很大的作用。
Ⅶ 如何理解方法論的內涵
方法論的含義
方法指的是關於解決問題的門路、程序。論文寫作的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同時,方法論也指在某一門科學上所採用的研究的方式方法的綜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的到來,人類對自然、對社會的認識的深化與飛躍,一種嶄新的科學概念、思潮與方法正在崛起。因而,在文章的寫作與研究中,新的思想和方法不斷進入,可以對其進行更系統的闡釋。
二、方法論的價值
方法是手段,而手段永遠是為目的服務的,這是我們過去一貫的認識。從科學研究的自身發展來看,我們現在正在進入方法論的時代。這意味著方法在具有手段價值的同時,也具有了目的的價值,它將直接關繫到目的的顯現,而它本身也表現出了極強的目的性。因此,方法論在今天也正在引起人們更加廣泛而深刻的認識。這也是由方法論自身的力量所決定的。科學方法論是科學研究實踐經驗概括的總和,是關於科學方法的理論和學說,是指導科學沿著正確道路前進的理論、原則和手段。從本質上說,科學方法就是認識研究對象和改造對象的方法。認識研究對象是科學方法最基本的目的,是研究客體的直接前提和基礎
Ⅷ 什麼是論文的方法論
論文的方法論主要是調查法、觀察法、文獻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
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觀察法是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定量分析法是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定性分析法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
(8)如何形容方法論擴展閱讀:
論文中常用方法: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
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Ⅸ 表示從已有的案例中總結歸納出方法論的成語或句子
【成語】:前車之鑒
【拼音】:qián chē zhī jiàn
【解釋】:鑒:鏡子,為教訓。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為以後的教訓。
【出處】:《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漢·劉向《說苑·善說》:「前車覆,後車戒。」
【示例】:~,請自三思。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五回
【近義詞】:前車可鑒、殷鑒不遠
【反義詞】:重蹈覆轍
【語法】:作主語、賓語;用於勸告人
【英文】:lessons drawn from others' mistakes
【日文】:前車(ぜんしゃ)の覆(くつが)えるは後車(こうしゃ)の戒(いまし)め
【德文】::sich die Fehler anderer als (od. zur) Warnung dienen lassen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洛陽人賈誼從小就有天才兒童的美譽,漢文帝聽說他很有才學,請他進京擔任博士,問他治理國家的看法。賈誼主張要以秦朝滅亡作為鏡子,時刻提醒自己要施行仁政,讓老百姓休養生息,重視農業生產才能使國家強大
(前車之鑒,前車之鑒)
《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
《大戴禮記·保傅》:「鄙語曰:……前車覆,後車誡。」
漢劉向《說苑·善說》:「《周書》曰:『前車覆,後車戒。』蓋言其危。」後以「前車之鑒」、「前車可鑒」或「前轍可鑒」比喻以往的失敗,後來可以當作教訓。
宋陳亮《與石應之書》:「惟兄勉之,無失朋友之望,前轍可鑒。」
《水滸後傳》第二五回:「前車之鑒,請自三思。」
Ⅹ 什麼是方法論及其特點
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論。方法論在不同層次上有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之分。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實現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論是哲學方法論;研究各門具體學科,帶有一定普遍意義,適用於許多有關領域的方法理論是一般科學方法論;研究某一具體學科,涉及某一具體領域的方法理論是具體科學方法論。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的對立統一關系;而哲學方法論在一定意義上說帶有決定性作用,它是各門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的方法論,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唯一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它不僅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武器,也是改造現實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