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跳呼吸驟停的診斷標准有哪些
那麼,心跳驟停的判斷標准有哪些呢?
1、臨床表現:心跳驟停發生很突然,很多患者在發病前兩周會出現胸痛、心悸、恐懼等先兆症狀。在心臟喪失有效收縮幾秒後,患者很快會出現症狀,具體表現為喪失意識、全身抽搐、呼吸變淺、動脈搏動消失、心音消失等。心臟驟停的時候,患者全身的皮膚和粘膜會變得蒼白,在燈光下容易被忽略。
2、判斷標准:當患者突然倒地時,要趕緊呼喚他,如果患者沒有任何反應,壓迫眼眶無反應,說明已經陷入昏迷狀態。要觀察患者的胸腹部是否起伏,然後觸摸頸動脈和股動脈;如果沒有搏動現象,且心前區聽不到心跳,可以判斷患者心跳驟停。
3、實驗室及器械檢查:通過心電圖檢查,能夠發現心室顫動、心室停搏等現象,而腦電圖顯示腦電波低平。心跳驟停會引起意識突然喪失,容易與昏厥、癲癇、大出血等疾病混淆。要立刻對患者進行心肺復甦,並將其送往醫院就診。
心跳驟停的判斷難度並不大,患者突然喪失意識後,對外界的任何刺激沒有反應,且頸動脈和股動脈無搏動,心前區聽不到心跳,就可以判斷為心跳驟停。心跳驟停是非常嚴重的現象,要立刻進行心肺復甦,使患者恢復心跳。患者恢復心跳後,要立刻送往醫院救治。如果心肺復甦不成功,患者很容易死亡。
2. 心臟驟停的判斷標準是什麼
心臟驟停的判斷標準是:⑴突然意識喪失;⑵大 動脈搏動消失(選用頸動脈、股動脈)•,⑶呼吸停止•,⑷ 瞳孔散大;⑶皮膚蒼白或紫紺;(6)心尖搏動及心音消失; ⑵傷口不出血。
3. 心臟驟停的診斷有哪些謝謝啦
心臟驟停
【診斷與治療】
心臟驟停(cardiacarrest)是心臟突然喪失泵血功能,導致循環完全停止。常見原因為各種器質性心臟病、葯物中毒與過敏、電解質紊亂、酸鹼失衡、手術與麻醉意外,以及電擊、溺水、窒息等,其中以冠心病為最多見。
[診斷要點]
1.神志喪失。
2.頸動脈、股動脈搏動消失、心音消失。
3.嘆息樣呼吸,如不能緊急恢復血液循環,很快就呼吸停止。
4.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減弱以至消失。
5.心電圖表現:①心室顫動或撲動,約佔91%;②心電—機械分離,有寬而畸形、低振幅的QRS,頻率20—30次/min,不產生心肌機械性收縮;③心室靜止,呈無電波的一條直線,或僅見心房波。心室顫動超過4分鍾仍未復律,幾乎均轉為心室靜止。
[治療原則]
心臟驟停常迅速伴有呼吸驟停,因此一般應心肺復甦同時進行。復甦程序有新主張,一改過去的ABC變為CAB,即首先是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環,再A(airway)疏通氣道,以及B(breathing)人工呼吸,理由是恢復有效血液循環應最先、最早、最重要。如有條件還有人主張應再加上D(defibriUation)除顫,理由是心臟驟停大多數是心室顫動,除顫是最積極的心臟復甦手段。
復甦程序的具體方法如下:
一、初期與二期復甦
1.恢復有效血循環
(1)先拳擊前胸2—3次,如無心跳立即胸外心臟按壓。要點是:病人仰卧,背置地面或墊硬板,術者雙掌重疊,雙肘直,用肩部力量以掌根垂直按壓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處,使胸骨下段下陷4cm左右,頻率70-80次/min。
(2)心電監測,若是心室顫動,即行直流電非同步除顫(方法見第二十六節)。
(3)腎上腺素(adrenaline):首先靜注,如來不及建立靜脈通道則可心內注射或氣管注入。
近年主張用大劑量,可先用lmg,如無效可每3分鍾重復並遞增至一次3mg.5mg。有人研究:過大劑量(每次0.2rog/ks)可導致血壓回升過高,心動過速,心肌氧耗增加,復甦後病死率增加,故提出以每次0.05-0.1mg/kg為宜。
(4)如一時難以電除顫,或電除顫一次不復律,可選用利多卡因(1idocaine)75-100rug、或溴苄胺(bretylium)250mg、或普魯卡因胺(procainamide)100—200mg靜注,葯物除顫與電除顫同時交替使用,能提高復甦成功率。
(5)如心電監測是心室靜止,可加用異丙腎上腺素(isoprenaline)0.5—lmg靜注,3分鍾後可重復。
(6)如心室靜止用葯無效,盡快行胸外心臟起搏,或經靜脈心內臨時起搏。
(7)l-2_k復甦20分鍾仍無效,應開胸心臟按壓,並繼續用葯,直到無望。
2.呼吸停止時立即疏通氣道及人工呼吸
(1)將病人頭後仰,抬高下頦,清除口腔異物。
(2)緊介面對口人工呼吸,吹氣時要捏住病人鼻孔,如病人牙關緊閉,可口對鼻吹氣,使病人胸部隆起為有效,每分鍾吹氣12-16次,人工呼吸要與胸外心臟按壓以1:5或2:10交替施行。
(3)吸氧。
(4)15分鍾仍不恢復自動呼吸,應盡快氣管插管使用機械通氣,而不提倡用呼吸興奮劑,
以免增加大腦氧耗或引起抽搐驚厥。
3.糾正酸中毒:過去常規早期大量使用碳酸氫鈉(sodiumbicarbonate),而現代主張使用原則是:寧遲勿早,寧少勿多,寧欠勿過。因為心臟驟停時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低灌注和C02蓄積,大量靜注碳酸氫鈉反可使組織C02增加,血液過鹼,使Hb氧合曲線左移,氧釋放受到抑制,加重組織缺氧,抑制心肌和腦細胞功能,引起高鈉、高滲狀態,降低復甦成功率。所以當建立穩定血液循環及有效通氣之前,最好不用;如果10—凹分鍾仍不復甦,而且血氣pH<7.20時,可小量用5%碳酸氫鈉100ml緩慢靜注,15分鍾後可重復半量,維持pH≥7.25即可,不必過度。
如果心臟驟停患者發生在院外現場,應先就地進行徒手復甦操作,並盡快設法邊急救邊護送至附近醫療單位作二期復甦。
二、復甦後期處理
1.維持血液循環:心臟復甦後常有低血壓或休克,應適當補容並用血管活性葯,維護血壓在正常水平(見第二節治療)。
2.維持有效通氣功能:繼續吸氧;如自主呼吸尚未恢復,可繼續用人工呼吸機;如自主呼吸恢復但不健全穩定,可酌用呼吸興奮劑,如尼可剎米(nikethamim)、山梗萊鹼(10beline)或回蘇靈(dimeflinum)肌注或靜滴;還要積極防治呼吸系統感染。
3.心電監護,發現心律失常酌情處理。
4.積極進行腦復甦:如心肺復甦時間較長,大腦功能會有不同程度損害,表現為意識障礙,遺留智力與活動能力障礙,甚至形成植物人,因此腦復甦是後期的重點。
(1)如意識障礙伴發熱,應頭部冰帽降溫;如血壓穩定還可人工冬眠,常用氯丙嗪和異丙嗪各25mg,靜滴或肌注。
(2)防治腦水腫:酌用脫水劑、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或白蛋白等。
(3)改善腦細胞代謝葯:如ATP、輔酶A、腦活素、胞二磷膽鹼(citicoline)等。
(4)氧自由基清除劑。
(5)高壓氧艙治療。
5.保護腎功能:密切觀察尿量及血肌酐,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
4. 心臟驟停的診斷
心臟驟停的診斷: 1意識消失;2大動脈搏動消失;3呼吸停止。(詳細的話,還有4組織缺氧後會出現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5突然出現皮膚、粘膜蒼白,手術視野血色變暗變紫。) 心跳驟停的安全時限:心臟停止活動3秒患者出現――頭暈;心臟停止活動10-20秒出現――暈厥;心臟停止活動40秒出現――驚厥;心臟停止活動30-45秒出現――瞳孔散大;心臟停止活動60秒出現――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心臟停止活動4-6分鍾――腦細胞出現不可逆性損害;心臟停止活動10分鍾――腦細胞死亡。 心肺腦復甦(CPCR)的基本過程:3個階段9個步驟(1)基礎生命支持階段(初期復甦)A:保持呼吸道通暢B:進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2)進一步生命支持(後續復甦)D:葯物治療E:心電監測及其他監測F:處理心室顫動(3)延續生命支持(復甦後處理)G:病情判斷H:神志恢復I:重症監護治療。 初期復甦:1開放氣道:清除呼吸道異物或分泌物;處理舌後墜;維持呼吸道通暢。2人工通氣: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鼻出氣;簡易人工呼吸器(由呼吸囊、單向活瓣、面罩組成)。3建立人工循環:胸外心臟按壓;按壓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處;每按壓30次,呼吸2次);胸外按壓有效的指征:1能觸摸到頸動脈及其他大動脈搏動;2可測到血壓;3皮膚、口唇顏色轉為紅潤;4自主呼吸恢復;5瞳孔逐漸縮小;6眼瞼反射恢復;7下頜、四肢肌張力恢復。
5. 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如何診斷和治療
1.主要依據
①突然意識喪失或伴抽搐;
②大動脈搏動消失(一般指頸、股動脈);
③心音消失。
2.次要依據
①嘆息樣呼吸或呼吸停止、發紺;
②瞳孔散大;
③手術時傷口突然停止出血。
3.輔助檢查指心電圖特徵性表現和腦電圖低平。
【心肺復甦】心臟驟停一旦發生應立即就地進行心肺復甦搶救。內容參照2005美國心肺復甦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新指南)。
1.開通氣道只有保持呼吸道通暢,才能建立呼吸。先清除呼吸道異物,嘔吐物、假牙等,並將患者仰卧於硬板床上,肩部抬高,頭向後仰,將下頜推向前上方,保持氣道直而通暢。
2.呼吸處理
(1)人工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有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法。方法是保持上述體位,術者用一手托起患者頸枕部使頭部盡量後仰,另一手捏緊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氣,緊貼患者口部做緩慢均勻地呼氣,使其胸廓擴張,吹畢即松開鼻孔,讓其被動呼氣。對於存在脈搏但呼吸停止的無反應患者,應予人工呼吸,而無須胸外按壓,人工呼吸頻率成人10~12/min,嬰兒或兒童12~20/min。吹氣和間歇時限為1:2。患者牙緊閉時施行口對鼻呼氣。所有人工呼吸均應持續吹氣1s,保證有足夠量的氣體進入並使胸廓鼓起,施救者應避免給予多次吹氣或吹人氣量過大。
(2)維持和改善呼吸:人工呼吸不宜過長,因有可能引起胃擴張使橫膈上抬,影響肺活量,並興奮迷走神經降低復甦效果。故應盡可能迅速做氣管插管機械輔助呼吸和及時供氧,最好經氣管插管短時間給予純氧。
3.循環處理
(1)胸前區捶擊法:醫者用拳底多肉部位,距胸骨中點上方外,做迅速有力地捶擊,可重復2~3次。適用於心臟停搏最初的1min內,心肌尚未缺氧時,藉助捶擊產生的低能量電流使其復跳。此法有一定危險性,不宜作常規使用。若無效即應改胸外按壓。
(2)胸外心臟按壓:另一掌根交叉往前一手背,術者兩臂伸直垂直位於患者胸骨正上方,藉助上半身的重量和肩臂膀肌肉力量做有節律平穩地按壓,使胸骨下陷3~5cm,突然放鬆,100/min左右。單人或雙人搶救時按壓速度100/min,每按壓30次連續吹氣2次。注意按壓部位要正確,用力適度均勻,按壓時間與放鬆時間相等,且不間斷。
心臟按壓有效的指征為:
①捫及大動脈搏動,收縮壓≥60mmHg(
8.0kPa);
②甲床、口唇、顏面轉紅;
③擴大了的瞳孔變小;
④出現自主呼吸;
⑤心電圖頗波由細變粗。
(3)胸內心臟按壓:凡經胸外按壓約15min,或患者有胸廓畸形,心臟壓塞、室壁瘤、嚴重二尖瓣狹窄、嚴重的肺氣腫、開放性胸部創傷等,有條件可行胸內心臟按壓。
4.葯物治療心臟驟停患者在進行心肺復甦時應盡早開通靜脈通道。周圍靜脈常選用肘前靜脈或頸外靜脈,中心靜脈可選用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
應用腎上腺素同時給予直流電復律,從而提高除顫的成功率,適應於各種類型的心臟驟停。復甦時首劑1mg,無效加倍,總劑量為0.2mg/kg,靜脈注射或心內注射,必要時第5~10min重復給葯。仍存在室速或室顫的患者,常用胺碘酮首次150mg緩慢靜脈注射(>10min),如無效,可重復給葯總量達500mg,隨後10mg/(kg·d)維持靜脈滴注。溴苄胺首次5mg/kg靜脈注射,5min重復1次,劑量為5~10mg/kg。利多卡因1~1.5mg/kg靜脈注射,如無效可每3~5min1次。
5.電除顫及起搏
(1)電復律(即電擊除顫):是終止心室顫動最有效的方法。它藉助較高能量的電流通過顫動的心臟,使心肌纖維在瞬間同時除極並一致復極,以排除多灶的不協調的無效收縮,重建竇性心律。電復律應在心電圖證實後才能施行。但應注意室顫波與房顫波相似,室顫波在某一導聯為一條平直線時,在其他導聯可能為細顫波或粗顫波,故應注意多導聯描記。為爭取時間,主張盲目除顫,即未經心電圖證實即進行電除顫。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電極板安放後即可顯示心電波形,故不存在盲目除顫或選擇心電導聯的問題。成人手動雙向波除顫能量新指南建議:成人使用雙相指數截斷波形首次電子能為150~200J,使用直線雙向波形除顫則應選擇120J。而第二次電擊應選擇相同或更高的能量。如果施救者對除顫器不熟悉,推薦使用200J。如證實為細顫波,可先靜脈注射腎上腺素1mg,待轉為粗顫波時,再行電擊。如果是低血鉀、洋地黃中毒所致室顫,則不宜電擊。
(2)人工心臟起搏:它是通過起搏器發放電刺激脈沖使心臟舒縮。僅用於高度房室傳導阻滯、交界性心律和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心肌電-機分離通常無效,因為它是嚴重心功能衰竭的自然結局。緊急時常採用經皮穿刺心臟內電極度起搏,其後可經靜脈心內膜電擊起搏。
6. 心臟驟停的診斷標准
心臟驟停時,常出現喘息性呼吸或呼吸停止,但有時呼吸仍正常。在心臟驟停的過程中,如復甦迅速和有效,自動呼吸可以一直保持良好。
心臟驟停時,常出現皮膚和黏膜蒼白和發紺,但在燈光下易忽略。在心臟驟停前如有嚴重的窒息或缺氧,則發紺常很明顯。心臟驟停因可引起突然意識喪失應與許多疾病,如昏厥、癲癇、腦血管疾病、大出血、肺栓塞等進行鑒別。
(6)心臟驟停快速診斷方法擴展閱讀:
檢查
1、心室顫動最常見,占絕大多數;表現為QRS波消失,代之以規則或不規則的心室撲動或顫動波;
2、心室停頓占極少數,因心室電活動停止,心電圖呈一直線或尚有心房波;
3、電-機械分離佔少部分,表現為緩慢,寬大,低幅的QRS波,但不產生有效的心室機械性收縮,一般認為,心室停頓和電機械分離復甦成功率較低。
7. 診斷心跳驟停最迅速簡便可靠方法是
心臟驟停後頸、股動脈搏動消失 .因此觸摸大動脈搏動是判斷心臟驟停迅速簡便的方法
8. 簡述心臟驟停的診斷要點,臨床有哪幾種心電圖類型,基礎生命支持包括哪些步驟及實施,心肺復甦的有效指征
心臟驟停的診斷要點主要包括了對意識、大動脈搏動(非專業人員為呼吸檢查)、心電圖等內容的判斷。當有人突然出現意識喪失,且檢查大動脈搏動最多十秒也無法確認是否存在搏動(非專業人員檢查呼吸,表現為無呼吸或異常的嘆息樣呼吸),就可以認為是發生心跳驟停。
心跳驟停的心電圖表現主要有三種,其中最為常見的是心室顫動/撲動,另外還有電機械分離和室性停搏。心室顫動的表現為心室發生無規律的顫動而無法泵血,心電圖可見高頻的f波出現;電機械分離時可見低頻率接近正常的心電圖波形,但是同樣不能引起心臟的收縮;室性停搏時心電圖表現呈一直線。
對於基礎生命支持,其在應對心臟驟停事件時的主要步驟為:發現有人倒地後即可呼救急救中心,並取得AED(如果周圍有其他人這一步驟請其他人協助完成);檢查患者的意識呼吸等生命體征,如果確認沒有相關生命體征的,則立即開始徒手心肺復甦;先以胸骨下段為按壓點,雙臂伸直,掌根接觸,按壓30次,頻率100~120次/分;之後仰頭抬頜法開放氣道,以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吹氣兩次,每次吹氣約1秒;如此循環進行,直至AED取得後准備完畢進行除顫,一旦除顫完成立即即進行5個按壓通氣循環再檢查生命體征,如果生命體征恢復則進行嚴密觀察,未恢復生命體征者繼續復甦操作直到急救車抵達。
心肺復甦的相關流程
9. 如何快速判斷心臟驟停
原來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喪失,呼之不應。還可能就發生了心臟驟停。應該馬上繼續檢查摸大動脈(頸動脈或股動脈)是否是搏動消失。同時觀察呼吸是否是停止, 瞳孔是否是散大。 一般情況只要是意識喪失同時有大動脈的搏動消失就可以確診心臟騾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