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對待又瘋又不講道理的孫子
你可以給他講故事,講一些道理啊!
② 對於孫輩的情感你是如何寄託的
面對著大把的時間,很多退休後「賦閑」在家的老人內心越來越空虛寂寞,「早點抱孫子」,成了他們最大的盼頭和最重要的精神寄託。孔大伯就是這樣,他成天催兒子媳婦「抓緊時間」,快生個胖小子讓自己弄孫為樂。
老人盼孫心切,表面上似乎是關心兒女,希望「趁著自己還能動」,幫他們撫養孩子、減輕負擔。但很多時候,更多的是出於老人自身的寂寞,兒子女兒大了、管不了了,只能用嗷嗷待哺的小孫子填補空虛的情感世界。
然而,把孫子當成戰勝寂寞的靈丹妙葯,對老人來說,很可能是一次危險的「賭注」。和養育子女一樣,孫子也會一天天長大、離開家長庇護,如果老人投入了全部的感情,很可能面臨再一次的失落。
因此,老人帶孫子,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不去主動承擔撫養孫子的責任,而是鼓勵兒女自己帶孩子。父母應該成為撫養孩子的主導,老人的作用只是在需要的時候從旁幫助,比如子女上班或出差時幫著照看孫子,他們回來後把孩子還給他們。第二,如果必須由老人撫養孫輩,要像當年養育自己的兒女一樣,承擔「父母」的角色。除了生活和物質上的關懷,更重要的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地教育他們。第三,不要用孫子填補自己的感情空缺,也不要把他們當成自己在左鄰右舍面前炫耀的工具。要意識到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滿足自己,而是為了孫輩的健康成長。
③ 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減少爺爺奶奶對孫子的寵溺
老人為什麼會寵孩子?
你可能也會奇怪,明明小時候你爸媽對你很嚴厲,到了你的孩子,卻這么寵溺。為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他們想要單純享受養孩子的樂趣。
老幼兼顧
我們想說服老人時,往往站在對孩子好的角度,比如:「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但這樣的說法很容易讓老人產生逆反心理:難道我是故意對孩子不好嗎?所以,在和老人討論養育問題時,不妨老幼兼顧,既為孩子考慮,又為老人著想。多站在老人角度上想問題,也許事情更容易解決。比如跟老人討論追著喂飯這事兒,你就可以這么說:「媽,您看您這么大歲數了,還追著孩子跑,太累了!萬一磕著碰著,我們心裡多過意不去啊!而且,您每次喂完她自己也吃不好飯,時間長了胃該壞了。咱們還是鍛煉孩子自己吃吧!」這樣的話,老人聽了一定很受用,自然也樂意接受你的觀點了。
提供方案
工作中經常否定別人意見、自己又說不出「一二三」的人最讓人生厭。生活中,我們更別犯這樣的大忌。如果你想對老人的某些做法說「不」,最好幫他想出「不」之後的辦法。比如不要總埋怨老人捂孩子,而應該告訴他怎樣判斷寶寶是冷了還是熱了——只要摸摸小手,若手不涼就說明寶寶不冷;如果實在怕寶寶凍著,可以准備一件外套,寶寶感到冷時,再穿上也不遲。只要你想出更好的方案,老人會欣然接受的。
如果你只是偶爾請祖父母幫忙照看一下孩子,要麼你就要強勢到底,一定要按照你的規矩來,但如果你做不到,索性就全忍了,反正都只是偶爾的情況,就讓老人孩子都放縱一下子。
無論怎麼樣,爺爺奶奶都是愛孩子的,你把孩子交給他們,總比外人帶著要放心吧?祖輩養大了自己的孩子,現在又要辛苦照料孫輩,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要多多對他們表示感恩哦。
④ 我孫子脾氣格外大,個性格外叛逆,應當咋辦
怎樣與叛逆年齡的小孩交流呢?你是否碰上過此類現象:小孩格外叛逆,滋生逆反心理,看誰全礙眼,所有人的建議全不聽。小孩抱有逆反心理是客觀存在的現象,我們的處理方法方為最重要的。
家長應該怎麼做好與孩子的交流呢?
陳述:
小孩有逆反心理是普遍的現象,若是家長用不當的解決辦法,可能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危害。會讓小孩形成不對的觀點,在未來的逆境中迷惘。父母的意圖是正確的,唯有採用對的的辦法,結果才能理想。
⑤ 對待不聽話,沒禮貌的孫子怎麼辦
以身作則,在他面前說話要文明禮貌。在他說話不禮貌的時候,要及時批評他,如果他老是不改,就不要理他。
⑥ 我孫子性格特別叛逆,特別不聽話,應當怎麼處理
怎樣與叛逆年齡的孩子交流呢?生活中非常多父母都碰到過這種問題,小朋友慢慢長大了,不聽父母或長輩的話,性格變得叛逆,做任何事情都和父母唱反調,也不遵守紀律。一些小朋友也許會沖撞父母,不過,某些孩子居然會和父母大動干戈。
我們應當如何做好與小朋友的交流呢?
陳述:
對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我們需要正確指引。這樣才能使他們受益一生,要是方法不妥,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阻礙孩子以後的發展。
⑦ 怎麼調整好婆婆對待外孫女孫子不一樣時的心態
調整好婆婆對待外孫女孫子不一樣時的心態。首先,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現在這個年代不存在外孫是別人的這種概念。其次,婆婆對自己女兒的孩子好,那是他自己願意,別人插手不了。另外,自己有義務養育自己孩子,婆婆沒有義務說一定要對孫子好,或者說幫自己帶孩子。
婆婆對待外孫女和孫子不一樣,比如幫自己女兒帶的多,對孩子更上心。其實,針對這種區別對待,我個人認為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
另外,自己有義務養育自己孩子,婆婆沒有義務說一定要對孫子好,或者說幫自己帶孩子。我們成年人既然把孩子生下來,就要負責任,養育孩子,對孩子好,千萬不要指望老人,認為這些事是老人應該做的。恰恰相反,這些事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做的,是我們的責任。
以上就是如何調整好面對婆婆對待外孫女和孫子不一樣時候的心態。
⑧ 父母對孫子太溺愛該怎麼辦
首先,既然知道老人寵溺孩子,父母就應主動承擔教育擔子,積極發揮影響力:
細菌雖能致病,但如果沒有達到一定的量,不但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反而還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
教育也是一樣。寵溺雖然不好,但如果老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遠不如父母多;或者雖然老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多,但是父母總是積極主動地承擔教育擔子,甚至掌握著教育的主導權,那麼,老人的寵溺不過是孩子教育環境中的一小部分,並不足以產生根本性的破壞力。
最後,寵溺孩子固然有很多弊端,但並非一無是處:
當長大後的我們回憶起幼時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溺的時光時,心中總有一種溫柔的感覺被喚醒。
也許我們當時年幼無知,但現在,我們總會對他們充滿感激。
往往也正是這種感受,讓我們在深谷中看見星光,從絕處逢生。
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被寵溺,有很多機會體驗被愛的感受。這是他人生中多麼寶貴的財富。
所以,我們無需神經過敏,只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態,盡好父母的職責,不管別人如何寵溺孩子,孩子都會安於自己的身份位置,健康成長。
我是漫步育兒路,專注教育十多年,致力於提供科學、高效、輕松的育兒方法,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