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孩子尿床了老師應該怎麼正確教育
當老師遇到幼兒園孩子尿床的情況,老師的心情肯定是不美麗的,但是,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老師都需要尊重孩子,及時給孩子更換臟衣服,具體可以從你下面幾個方面(步驟)去教育孩子:
首先,要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
老師首先要理解孩子的特殊情況,不要在休息室或者是班上指出孩子的欠缺,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方面的傷害。因為孩子尿床不是很光彩的事情,幫助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鼓勵孩子改正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採取積極應對方法——教育小技巧
當發現孩子尿床了之後,要及時的疏導孩子緊張、害怕的心情。因為孩子尿床後,心理肯定充滿了恐懼,擔心下朋友笑話,擔心老師責罵、批評。所以,老師的疏導就很關鍵。我們可以這么說:老師知道,你從來不尿床的,今天是有原因的。等會老師幫你換一下衣服和被子,不要著涼了哦!還有,你看,其他小朋友都還在睡覺呢,我們輕一點,沒有人會看到的。先打消孩子的恐懼心理,然後接著教導正確的方法。可以說:以後有尿了要及時告訴老師,或者自己下床到衛生間去尿尿,我知道你是很棒很懂事的孩子,老師會像以前一樣喜歡你的。這樣相信孩子就會懂事的繼續睡覺了。
最後,要及時給孩子換洗尿臟的衣服,避免引起感冒
孩子尿床後,不一定敢告訴老師,就需要老師的「火眼金睛」,懂得察言觀色,發現不對勁的情況,及時去咨詢。特別是尿床的孩子,因為尿液有一定的臟物質,容易讓孩子不舒服,特別是冬天,會冰冷。所以,發現後,要本著愛心、耐心,了解孩子尿床的原因,針對性的解決孩子的尿床問題。重點還是需要及時幫孩子更換尿臟的褲子和衣服,讓孩子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成長。
溫馨提示:
教育尿床的孩子時候,老師需要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寬容,尊重孩子,保護小朋友的「隱私」,不能在眾人面前數落,這樣才能幫助孩子盡快拜託尿床的影響,起到積極的作用。
② 幼兒教學方法和手段
幼兒園教育是社會重點關注的一個對象之一,那麼如何做好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一下
幼兒園教育教學方法
觀察
這種方法可輔導幼兒學會運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去認識所選定的觀察對象,是幼兒獲得感性經驗的主要途徑。
在教學中運用觀察方法,讓幼兒直接與客體相互作用,可以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擴大幼兒的眼界,有效地刺激幼兒的各種感官,鍛煉幼兒感知覺的敏銳性和大腦機能,發展幼兒的智力,尤其是觀察力,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和積極的態度。
實驗
幼兒園的科學實驗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進行嘗試和探索。 在使用實驗方法時,應重視實驗的過程,而不在乎是否能得出一個什麼結論或有個什麼了不起的發現。 只有在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和認真、專注等科學態度,才能讓幼兒學會觀察、提問、實驗、分析、推理等科學方法。
游戲操作
游戲操作是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參與活動,進行操作學習。 要避免把幼兒園的操作活動變成「騎兵式」的操練,讓幼兒聽著教師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擺弄學具或材料,全班齊步走,沒有一點自己探索的空間,像這樣的操作仍然是一種被動的學習。 游戲操作是一種在玩中的學習,一要給幼兒自己探索的空間;二要讓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有愉悅感。
參觀
參觀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的要求,組織幼兒到園外,如自然界、生產現場、社會生活場所等去學習的活動。參觀能使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探究而獲得較豐富的直接知識和經驗。參觀要有明確的目標;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要特別注意幼兒的安全。同時,注意指導幼兒圍繞參觀的主要內容收集、整理信息。
談話討論
談話與討論是教師和幼兒雙方圍繞一個問題或主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意見,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進行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到的是在集體面前表達和交流的方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並與別人溝通,而不僅僅是獲得一個正確的結論。
講解
講解是運用口頭語言向幼兒說明、解釋事物或事情。 在教學中,很少單獨使用講解的方法,因為幼兒注意力難以持久,不可能長時間聚精會神地聽講解,而且他們對言語的理解能力也有限。 如果講解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講述
講述是運用語言向幼兒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的對象。 教師講述時要善於運用語言表達技巧,注意語速的快慢停頓、音調的高低、音量的強弱等。 教師活躍愉快的神態也能使語言更具有感染力,這樣不僅有助於幼兒吸收學習內容,而且有助於幼兒從教師那裡學到語言表達的方式。
如何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
1、入園的禮貌用語常規訓練及教育
禮貌用語的常規教育及訓練,是培養幼兒團結友愛、懂禮貌、講文明、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同時也是培養幼兒口頭語言表達的一個有利機會。如:每天早晨幼兒入園,先問:老師早!老師微笑回答:XX小朋友早!從這簡單的一問一答中,既培養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同時又訓練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要持之以恆。幼兒入園時一定有問聲、有答聲。不能幼兒幼兒有問聲,教師忙於其它實物而忽視了答聲,挫傷了幼兒的自尊心,同時挫傷了幼兒本人的情感和口頭語言表達的機會,以至於個別幼兒不在問老師好、老師早,所以我們老師在晨間接待幼兒入園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認真負責,可親可敬,給幼兒做出一個好的榜樣來。
2、晨間活動的常規訓練和要求
晨間活動包括晨間談話、晨間鍛煉和活動。晨間談話是老師和幼兒情感交流的最好的機會,這項工作做好了幼兒在一天中將會按教師的囑咐,提示和要求去行動和表現。常言到:一年只季在於春,一日之季在於晨。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幼兒在清晨入園的感覺得到了滿足,情緒得到了穩定,不良因素得以控制,在全天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會得到有利的開發和創造。
晨間活動,可以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自由活動,幼兒在自由活動中充分發展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也可以組織幼兒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
晨間體育活動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教師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組織實施。使幼兒的體能得到全方位得到鍛煉。如果說晨間自由活動使幼兒的個性得到發展,那麼晨間體育活動又使幼兒的體能得到鍛煉,繼而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3、幼兒離園的常規教育與要求
離園教育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教育手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幼兒在園一天,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游戲,而每次活動都有具體的要求,是幼兒在園內動靜交替,輕松愉快的度過一天,而幼兒一旦離園,在家長的呵護下,往往會忘記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等等。如果離園前教師不認真總結幼兒在園一天在情況,不給幼兒布置任務,就會影響第二天的各項學習、游戲活動。因此,爭取家長配合很重要。
③ 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常用的方法有
01 發現並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為
這種方法適用於所有的場景,越早使用效果越好。
具體做法是,當父母發現孩子的正面行為,也就是表現出良好的行為時。就要當著孩子的面把他的良好行為給描述出來,並加以肯定,這等於是在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原來我做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就起到了鞏固孩子良好行為的作用,孩子以後的良好行為也會越來越多,而不好的行為會越來越少。
02 幫孩子制定明確合理的規則
每個孩子都要有規則意識,而給孩子規則意識最好從孩子剛學會爬就開始,從最簡單也最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游戲規則做起,再逐漸從游戲規則延伸到健康安全規則、社會交往規則、生活規則、做事規則、學習規則直至做人規則為止。不要小看這些規則,孩子規則意識建立得越早,家長後期在教育上就越輕松。
這里以生活規則為例,比如讓孩子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不挑食、不隨便亂丟垃圾、物有定位、按時睡覺等等,這些規則最終通過習得變成一種固定的好習慣。
當然,父母不能只是滿足於幫孩子制定規則,還要讓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方面是可以做的,哪些方面是不可以做的,這樣孩子就能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有明確的界限感。
制訂明確合理的規則,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約束孩子行為的作用,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03 讓孩子共同參與規則的制定
制定規則不是父母一方的權利,而是父母與孩子雙方共同的權利,孩子也有參與規則制定的權利。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制定規則,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就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狀況,大約在4歲以後,就可讓孩子參與制訂與自己相關的規則。包括學習計劃、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等等。
讓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體現了孩子的意願和自主性,由於規則是孩子參與制定的,他在心理上就不容易產生排斥感,會更容易遵守。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做事計劃性。
04 有限選擇法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容易跟孩子發生沖突的場景,孩子大約兩三歲後可以使用。
父母可以給孩子兩到三個不同的選項,而且這些選項都在父母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因此,不管孩子做出哪種選擇,都和父母最初的想法大體一致。
有限選擇法既給了孩子一定的決定權,又巧妙地把孩子的行為限定在可控制的范圍之內,能夠減少孩子因為爭奪權利帶來的爭端。
05 承擔自然的後果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做了錯事或者把事情搞砸了的情況,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水杯打翻,把書撕壞了,發脾氣時把玩具摔了等。
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父母不要過度地指責,只要求孩子承擔因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比如,孩子把水杯打翻了,導致水灑了一地。父母對孩子如果是劈頭蓋腦的一頓責罵,只會造成孩子情緒的對立,如果換種方式,這樣問孩子:「水灑了應該怎麼辦?你會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它……」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問題,並承擔因自己的過錯而產生的後果——自己動手把地上的水漬給擦乾凈。
讓孩子承擔自然的後果,這對孩子來講就是一種難得的自我教育,孩子從中將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減少了父母的嘮叨斥責以及親子之間的矛盾等。
06 暫時性剝奪孩子喜歡或看重的東西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做了錯事,自然後果無法及時顯現,或者是孩子自己無法承擔後果的情況。
針對以上這種情況,暫時性剝奪孩子最看重或最喜歡的東西,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在犯錯誤之前,不得不認真做一番權衡。對愛犯錯誤的孩子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07 只針對孩子錯誤的行為進行批評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做了錯事、需要批評指正的時候,比如孩子說話沒有禮貌,欺負別的小朋友等等。
當孩子做了錯事,父母只要針對孩子錯誤的行為本身批評就可以了,盡量不要擴大批評面,比如針對孩子的性格、人格和能力等方面作出批評,比如對孩子說:「你真是討厭!」「你怎麼這么沒用,盡給家裡惹事!」「你就是被大家討厭……」等等。
行為性批評能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誤之處,但是不會影響到孩子對自己的認知。
08 只針對孩子良好的行為進行贊揚
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的場景。
當孩子需要贊揚的時候,父母要具體地描述出孩子做得較好的行為,比如說:「你這次的作業寫得很工整,你一定很用心……」等等,這種只針對具體行為的贊揚方式,能夠讓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為做得好,並在以後把這些好的行為給鞏固下來。
09 正面的具體的指導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因為缺乏正確的技巧和方法,做錯了事情或者不會做事情時父母的指導。父母要明確地、具體地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要做什麼,而不是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
正面的具體的指導,能讓孩子學會做事的方法,還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心理。
10 對孩子某些不良言行的選擇性忽視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想用不良言行吸引大人注意的場景。當孩子出現不良言行時,父母可假裝沒有看到或聽見孩子的不良言行,這樣可避免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不斷重復錯誤的言行。
比如孩子講臟話罵人,父母就採取故意忽視的方式,假裝沒聽見孩子罵人的話。過不了多久,孩子自己都覺得沒有意思,就會停止了。
父母若能合理運用選擇性忽視,可以減少孩子的很多不良言行。
11 適當延遲滿足
這種方法適用於孩子提出不是必須滿足的需求時,適當延遲滿足可以讓孩子體驗等待,培養耐心。
適當延遲滿足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但是不適用於生活必需品。對於生活必需品,父母要盡可能地及時滿足。
12 請求孩子幫助
這種方法適用於父母希望孩子完成一些事情的場景,父母用向孩子求助的方法來提出自己的要求。
與直接命令的方式相比,請求孩子幫助,充分體現了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平等和尊重,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結語
父母若能合理運用以上這12種常用教育方法,可大大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的發生,幫助父母更好地解決與孩子在成長中的教育問題,同時,科學的教育方法還能進一步促使親子關系的和諧。
④ 簡述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方法
目前,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從宏觀上講主要有: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直觀形式獲得接經驗的教學方法,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之所以經常被採用,主要是因為它們都有極其重要的使用價值,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學方法都不是萬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須切實把握各種常用教學方法的特點、作用,適用范圍和條件,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使其在教學實踐中有效的發揮作用。
(一)以語言形式獲得間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通過都師和學生口頭語言活動及學生獨立閱讀書面語言為主的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中教學方法。
2 談話法
談話法,又稱回答法。它是通過師生的交談來傳播和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藉以獲得新知識或鞏固、檢查已學的知識。
3 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圍繞某一種中心問題通過發表各自意見和看法,共同研討,相互啟發,集思廣益地進行學習的一種方法。
4 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 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以直觀形式獲得直接經驗的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學生直接接觸實際事物並通過感知覺獲得感性認識,領會所學的知識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參觀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把實物或實物的模象展示給學生觀察,或通過示範性的實驗,通過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是輔助的教學方法,經常與講授、談話、討論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參觀法
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學生到一定的校外場所--自然界、生產現場和其他社會生活場所,使學生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研究獲得新知識的方法。
(三)以實際訓練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
這類教學方法是以形成學生的技能、行為習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主要包括練習、實驗和實習作業等方法。
1 練習法
練習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鞏固知識和培養各種學習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的實踐活動。
2 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 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伯的操作,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並從觀察這些變化中獲得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學學科常用的一種方法。
3 實習法(或稱實習作業法)
實習法是學生 在教師紐上,利用一定 實習場所,參加一定實習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關的直接知識,或驗證間接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⑤ 幼兒園對孩子語言教育的時候,有什麼好的方法
大家需要造就一個較好的語言自然環境,選用多種多樣手機游戲方式刺激性孩子的語言個人行為。大家需要養成優良的語言習慣性。大家務必激勵孩子詳細地講話,有利於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觀查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幼稚園的每一項主題活動都離不了觀查,能夠 豐富多彩孩子的理性感受,寬闊孩子的視線,發展趨勢孩子的認知能力,塑造孩子對周邊事情的愛好和求知慾。
師能夠根據收看向孩子傳遞它們的激勵,包容信賴提議和提示在課堂上。針對專注力不集中化或是調皮不聽話的孩子,教師能夠盯住他看幾秒,進而帶來警告功效,用慈愛溫和的眼光環顧班裡,讓每一個孩子都明白教師關注每一個人,教師要給與支持的眼光,減輕她們的激動心態,提高它們的信心。人體動作的使用也是講話。體形語言包含行走姿座姿坐姿等。孩子具備模仿性和延展性,老師是最立即。
⑥ 孩子在上幼兒園前應當如何教育,有哪些方法
那家長應該進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呢?
一、 重視幼兒自我價值感的培養。
自尊、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標志,培高水平的自我價值感是培養幼兒健康個性的關鍵。那麼,培養幼兒自我價值感應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⑦ 幼兒園對小孩語言教育的時候,你認為有哪些技巧呢
爸爸媽媽之所以會將小孩子送到幼兒園當中,就是希望幼兒園能夠給小孩子提供一些教育,比如說在語言方面的教育。首先幼兒園裡面的老師都比較專業,所以說幼兒園裡面的老師知道該如何教育這些小孩子,並且也知道該如何讓小孩子們學習語言的知識。其實老師可以選擇通過一些游戲的方式來引起小孩子的興趣,因為在小孩子這個年齡段當中,對於游戲的認可是非常大的,所以說小孩子多半都會比較容易接受游戲當中所傳授的知識。
除此之外,如果想要讓小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變得更容易一些的話,那麼就可以採取一些獎勵的方式來增加,小孩子在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如果小孩子願意積極主動的學習的話,那麼小孩子就能夠掌握語言的技巧,而且一定要給小孩子營造出比較良好的學習氛圍,當所有的人都在學習的時候小孩子才會有動力,所以說老師也要注意對環境的塑造。
⑧ 幼兒園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
榜樣激勵法。 榜樣激勵法是指對幼兒的良好品行和行為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鞏固其良好品行的教育方法。幼兒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但他們對來自教師的表揚和鼓勵是非常重視的,所以教師應該利用幼兒的這種上進心理需求,及時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特別是對能夠自覺遵循常規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