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椎骨間的連接方法

椎骨間的連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08 12:59:21

Ⅰ 椎骨間的連結有哪些

摘要 脊椎是由椎骨之間相互連接構成的,椎骨包括頸椎、腰椎、胸椎、骶椎、尾椎。其中頸椎一共七塊,椎體之間有椎間盤連接,第一頸椎沒有椎體,被叫做寰椎,與第二頸椎的齒突相關節,其餘的頸椎就是通過椎間盤連接,其中上一個椎體的椎上切跡與下一個椎體的椎下切跡構成椎間孔,使血管還有神經通過。而且胸椎跟腰椎椎體之間的連接也是通過椎間盤連接。

Ⅱ 骨連結有三種方式是什麼

骨連結有三種方式是不活動的連接;半活動的連接;活動的連接。

有的骨連接是不能活動的,如腦顱骨各骨之間的連接;有能半活動,如椎骨前方椎體間的連接;還有一種是能活動的,即一般所說的關節,如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下肢的髖關節、膝關節等。關節是骨連接的主要形式。

骨藉助骨連結形成骨骼,構成堅韌的骨支架,支持體質量,賦予人體基本形態,並對心腦肺肝脾等器官起保護作用。

(2)椎骨間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骨與骨之間借纖維結締組織相連。其間無間隙,連結比較牢固,一般無活動性或僅有少許活動,常有兩種連結形式。

1.韌帶連接(syndesmosis): 連結兩骨的纖維結締組織比較長,呈條索狀或膜板狀,富有彈性。如椎骨棘突之間的棘間韌帶,脛腓骨下端的脛腓骨間韌帶,前臂尺橈骨之間的骨間膜等。

2.縫(suture): 兩骨之間借很薄的纖維結締組織(縫韌帶)相連,無活動性。

這種連結往往隨年齡的增加,可出現結締組織骨化。如顱的冠狀縫、矢狀縫等。

Ⅲ 脊柱的連接方式是什麼啊

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1、椎間盤(intervertebral discss)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纖維環為呈環形排列的纖維軟骨,前寬後窄,圍繞在髓核的周圍,可防止髓核向外突出,纖維環堅韌而有彈性。

2、髓核是一種富有彈性的膠狀體,位於椎間盤的中部稍偏後方,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它被限制在纖維環之內,施加壓力則有向外膨出的趨勢。

3、成人的椎間盤除第1、2頸椎缺如外,共有23塊,最上一個在第2、3頸椎體之間,最末一個在第5腰椎體與骶骨底之間。

4、韌帶(intervertebral ligament)主要包括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黃韌帶:是連接相鄰椎弓的韌帶,由彈力纖維構成,堅韌而富有彈性。黃韌帶協助圍成椎管,並有限制脊柱過分前屈的作用。

5、棘上韌帶:是連接胸、腰、骶椎各棘突的縱行韌帶,能限制脊柱過屈。

6、棘間韌帶:連接各棘突之間,後接棘上韌帶或項韌帶。除以上韌帶外,尚有前縱韌帶、後縱韌帶、項韌帶、橫突間韌帶。

7、關節關節突關節(zygapophysial joints)由相鄰椎骨的上下關節突構成,可作微量運動。

8、腰骶關節(lumbosacral joint)由第5腰椎的下關節突與骶骨上關節突構成。

9、寰枕關節(atlantooccipital joint)由枕髁與寰椎上關節凹構成,可使頭作前俯、後仰和側屈運動。

10、寰樞關節(atlantoaxial joint)包括3個關節,兩側由寰椎下關節面和樞椎上關節面構成寰樞外側關節,左右各一,相當於其他椎骨間的關節突關節。

11、中間由樞椎齒突與寰椎前弓後面的齒突凹和寰椎橫韌帶之間構成的寰樞正中關節,可使頭旋轉。此外,齒突後方有堅韌的寰椎橫韌帶,有限制齒突向後方移動的作用。

12、鉤椎關節 臨床上稱「Luschka」關節,在下5個頸椎體之間,由椎體上面兩側緣向上突起的椎體鉤與上位椎體下面兩側緣的陷凹所構成。關節的周緣有滑膜囊包繞。

(3)椎骨間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脊椎的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

脊柱背側主要為肌肉,脊柱周圍的肌肉可以發動和承受作用於軀乾的外力作用。直接作用於腰背部脊柱的肌肉有背肌、腰肌。背肌分淺層和深層:淺層包括背闊肌、下後鋸肌,深層包括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腰肌包括腰方肌和腰大肌。

間接作用於腰脊部脊柱的肌肉有腰前外側壁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及半膜肌等。

Ⅳ 椎體間的連結結構有哪些

椎體之間的連接由前、後縱韌帶和椎間盤構成。

前縱韌帶位於椎體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結節和寰椎前結節,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纖維束緊密附著於各椎體邊緣,但與椎體連接疏鬆。

後縱韌帶比較薄弱,位於椎體的後部,上起樞椎,下達骶骨,最上部延展為覆膜。

間盤即椎間纖維軟骨,除C1~2之間外,其他椎體之間包括L5與S1之間均有這種結構,因此成人的椎間盤總數為23個。

(4)椎骨間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椎間盤的功能:

1.椎間盤不但是椎體間主要的堅強連系與支持結構,同時也是脊柱運動和吸收震盪的主要結構,起著「彈性墊」的作用。

2.能承受身體的重力,將施加於脊柱的力吸收並重新分布。椎間盤能保護和控制脊柱各種活動,有平衡緩沖外力的作用。

3.椎間盤受到壓縮或牽引後,能很快恢復原來形狀。

4.正常椎間盤髓核各方面的壓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間盤向各方向膨出。

Ⅳ 椎骨間的連接方式有哪些

你好,相鄰椎骨之間的連結包括椎間盤、韌帶和關節相連結.(軀干骨的連結,除椎骨間的連接外,尚有肋骨和胸椎的連結、肋軟骨與胸骨的連結)
祝健康

Ⅵ 椎骨之間的連接結構有哪些

頸段脊柱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脖子」或「脖頸"。它由7個頸椎、6個椎間盤和所屬韌帶構成,上連顱骨,下接第一胸椎,周圍由肌肉、血管、神經和皮膚等組織包繞。除了第一二頸椎之間無椎間盤且結構特殊外,其餘的頸椎節段均由椎體、椎弓、突起(包括橫突、上下關節突和棘突)等基本結構組成。與胸椎、腰椎脊柱的節段相似。 (1)椎骨 ①椎體。短圓柱形,中部略細,上下兩端膨大;前面在橫徑上凸隆,垂直徑上略凹陷;後面在橫徑上凹陷,垂直徑上平坦。從上至下,椎體的大小和形狀在特徵上無明顯變化。椎體的上、下面均呈馬鞍狀,使上下相鄰的椎體連接更加穩固。 ②椎弓。呈弓形,由一對椎弓根、一對椎板、四個關節突、二個橫突和一個棘突構成。椎弓根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為相應椎體高度的一半,因此在側面觀上,椎弓根和上、下關節突分別形成椎間上、下切跡。 ③椎板。是椎弓後部呈板狀的部分,相鄰椎骨的椎板之間有黃韌帶。 (2)骨突 ①棘突。兩側椎板在後正中線會合處形成有分叉的棘突,棘突為頸半棘肌等肌肉、韌帶的附著處。 ②橫突。橫突每側各一個。頸椎的橫突短而寬,較小,發自椎體和椎弓根的側方,向外並稍向前下。 ③關節突。關節突有四個,每側各有一個向上的關節突和一個向下的關節突,它們位於椎弓根和椎板相連的部位。頸椎的關節突呈短柱狀,位於橫突之後。上關節突面朝上後方。下部頸椎的關節突與椎體呈40°-45°。 (3)關節:與其他脊椎一樣,頸椎部位的關節主要為關節突關節。由側面觀,上下相鄰頸椎的下、上關節突關節面形成圓柱形骨柱,上、下關節突關節面形似圓柱形骨柱上的斜行切面,這決定了頸椎有較大范圍的屈曲、伸展、側屈和旋轉運動。兩側小關節突形成的骨柱和頸椎椎體構成一個三柱支撐的柔性柱,以支持頭部。上、下關節突之間,突向外側,為肌肉和韌帶的附著部。 (4)管、孔結構 ①椎孔與椎管。前部的椎體和後方的椎弓兩者環繞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上下相連構成椎管,其間容納脊髓。頸段脊髓在人類的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椎間孔。椎弓根上、下緣的上、下切跡相對形成椎間孔(實際為一短管),脊神經和伴行血管在此間通過。頸脊神經主要支配上肢、肩背部的感覺和運動等功能。 (5)椎間盤:兩個上下相鄰椎體之間由具有彈性的椎間盤連接。椎間盤是一個位於兩個椎體之間、具有流體力學性能的解剖結構。其基本組成如下: ①髓核。為中央部分。 ②纖維環。為周圍部分(包繞髓核)。 ③軟骨板。為上、下部分(直接與椎體骨組織相連)。軟骨板在解剖上應當屬於椎體部分,但在臨床上它與椎間盤病變關系密切,故也可視其為椎間盤的一部分。 (6)韌帶:各椎骨之間除了椎間盤、關節等連接結構外,還藉助韌帶相互連接。這些韌帶在頸椎穩定和運動的平衡關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①椎體與椎間盤之間的韌帶連接。前後有前、後縱韌帶及鉤椎韌帶等連接。 前縱韌帶縱貫脊椎的前方,作用為限制頸椎過度後伸;後縱韌帶位於椎管的前壁,作用為限制頸椎屈曲運動。 ②椎弓間的韌帶連接。通過黃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和項韌帶相連接。 黃韌帶位於上、下椎板之間,具有彈性,在頸椎過伸時,可鬆弛並向前折疊,使椎管矢狀徑減小。其彈性張力可協助頸部肌肉維持頭頸直立。 (7)肌肉: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將頸部劃分為前後兩部分。在斜方肌前緣後方的部分為後部(或項部),在斜方肌前緣前方的部分為前部(即頸部)。頸後部的肌肉,稱為項部諸肌;頸前部的肌肉,稱為頸部諸肌。

Ⅶ 椎骨之間的連接包括

椎骨間的連接(1)椎間盤:連接上下兩個椎體之間,由纖維環和髓核構成。(2)韌帶:①黃韌帶,②棘上韌帶,③棘間韌帶,④橫突間韌帶,⑤前縱韌帶,⑥後縱韌帶,⑦項韌帶。(3)關節:①寰枕關節,②寰樞關節,③關節突關節。

Ⅷ 椎骨間的連結有哪些為什麼腰椎間盤易向後突出

椎骨由椎體和椎弓組成。
椎體間連接包括,前縱韌帶,椎間盤,後縱韌帶。
椎弓間連接包括,黃韌帶,橫突間韌帶,棘間韌帶,棘上韌帶,關節突關節。
原因:椎間盤周圍部的纖維環後部較薄弱,並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腰部易向前屈腰椎間盤受到外力作用的擠壓,且後縱韌帶不具有防止椎間盤向後突出的作用,故腰椎間盤易向後突出。

Ⅸ 椎體的結構和椎體間的連接是怎樣的

椎體呈短圓柱狀。頸椎椎體較小,棘突末端分叉,橫突根部有橫突孔,有血管通過。胸椎棘突細長,斜向後下方,椎體兩側和橫突末端有與肋關節相連接的肋凹。腰椎椎體大。棘突成呈板狀,向後方呈矢狀位水平伸出。

前縱韌帶位於椎體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結節和寰椎前結節,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纖維束緊密附著於各椎體邊緣,但與椎體連接疏鬆。後縱韌帶比較薄弱,位於椎體的後部,上起樞椎,下達骶骨,最上部延展為覆膜。

(9)椎骨間的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椎間盤的功能:椎間盤不但是椎體間主要的堅強連系與支持結構,同時也是脊柱運動和吸收震盪的主要結構,起著「彈性墊」的作用,能承受身體的重力,將施加於脊柱的力吸收並重新分布。椎間盤能保護和控制脊柱各種活動,有平衡緩沖外力的作用。椎間盤受到壓縮或牽引後,能很快恢復原來形狀。正常椎間盤髓核各方面的壓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間盤向各方向膨出。

閱讀全文

與椎骨間的連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沖米粉的正確方法玉米餅的做法 瀏覽:480
口風琴吹管使用方法 瀏覽:748
航空電纜對接插頭包紮的方法步驟 瀏覽:620
積分電路計算方法 瀏覽:350
如何用最簡便的方法做倉鼠窩 瀏覽:395
辦公軟體使用方法 瀏覽:679
如何知道車輛轉向燈的使用方法 瀏覽:241
用什麼方法化解尿酸 瀏覽:321
hiv抗體檢測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51
摩托真空胎安裝方法 瀏覽:591
有什麼方法比較快入眠 瀏覽:416
研究一般課題的科學方法 瀏覽:454
女生自助購物正確方法 瀏覽:155
急性鼻炎咽喉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927
大金過橋檢測方法 瀏覽:756
碳酸鈉和硫酸銨鑒別方法 瀏覽:209
如何區分家長類型和溝通方法 瀏覽:588
秦艽的種植方法 瀏覽:325
你會用簡便方法計算53 瀏覽:338
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瀏覽: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