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訓練孩子的歸納總結能力
孩子歸納總結能力弱的孩子在應試上會「吃大虧」,不僅僅在語文/英語這些學科上如此,在數理化上也一樣。如果家裡有孩子已經讀到高中階段,你會發現他們的理科試卷的最後幾大題的題目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文字,如果你的孩子讀不懂/不能檢索出重點信息,他們怎麼能解題?
先不說歸納總結的能力在中考和高考中有多重要,就是隨便拿出一張小學三四年級小學生的語文試卷,你會發現95+和80+的孩子,差距的產生基本都在「歸納總結」的題型上。重點的題型包括:歸納文章中心思想,用一句話說明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話概況文章的意思,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你怎麼認為……
這些類型的題型不僅僅分值高,錯誤率也特別高,很多孩子只能象徵性的得辛苦分,得辛苦分的孩子和得滿分的孩子,在一門學科上差距出來十幾分,綜合起來的差距那是非常嚇人的。
當然,最後我想強調的是,這也是我多次強調的內容。
孩子的閱讀,並非每一本書都要有深度閱讀,粗讀和精讀要有篩選,如果和孩子在閱讀時,每本書都用系統的方法來訓練思維邏輯,孩子會崩潰的。
在時間周期上,我的孩子目前四年級,她基本上每天都在擠時間在閱讀,但是在思維訓練上,我們基本上是每周進行一次,而且是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下進行的,這個時間節奏家長可以參考。
② 如何提高歸納概括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很重要。總結,即在知識體系中劃分出重點和要點,通過重點和要點把知識的主旨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歸納,即是把知識進行歸類,在知識間建立各種聯系,使整個知識體系組織得更有條理。知識通過總結歸納之後,無論是記憶、理解還是應用,都要輕松方便許多。
那麼,該如何來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呢?
學習中的總結歸納即是用自己的語言把知識重新組織並表達出來,本質上是對大腦中已攝入知識(注意:不是對書中知識)進行再加工的過程。大腦中積累知識越多,大腦在知識間進行聯系和區辨的能力就越強,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歸納也就更輕松。因此,提高總結歸納能力,首先要多閱讀,多積累素材,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見多才能識廣。
在學習中,如果只學了部分知識,就開始對知識進行總結歸納,或者,對知識還相當陌生,就開始總結歸納,此時,總結歸納出來的知識結構未必對知識有整體性的把握,未必能很好地兼容後續要掌握的知識。因此,學習的開始階段,可不急於總結歸納,不急於下判斷,作結論,保留部分知識的不確定性,保持對知識的開放狀態。當對整個知識的理解更深入,自己站的位置更高以後,總結和歸納才會更有條理。總結歸納更多是用在復習中對知識的回顧和重組,而不是一邊學習一邊就總結歸納。
寫作的能力是總結歸納能力的基礎,因為良好的寫作能力,其背後體現的是良好的思維能力、良好的對思維中素材進行取捨和組織的能力。當遇到好的文章、好的筆記、好的論述答題、淺顯易懂的書籍時,可對這些範本多觀摩多模仿,並選擇性地背誦一些,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在提高總結歸納的能力。
平日里多思考一些這類的問題:一本教材,若自己來編排,該如何確定目錄順序?若把知識向別人講解,該從何開始講起?該先講A還是B?當你這樣思考時,你已在進行總結和歸納了。也可從模仿老師、他人或網上的筆記,把書上知識用目錄樹或圖表的形式表達出來,逐漸過度到自己獨立地建立出更加完善的筆記結構。
作業和考試中的一些答題,即是從大腦思維中選擇和提煉一些知識,用文字寫出來,這也是一個總結歸納的過程。但很多學生在學習中,並不主動對知識進行回顧重組,而是過分依賴做題和測試來提高能力和成績,是其總結歸納能力不高的原因。
有時候你覺得看懂了聽懂了,知識還未必是你的;正確地把題做出來了,知識也未必是你的;但若你說出來了,並且把他人說懂了,知識就肯定是你的了。經常和好友組隊,互相向對方敘述書中的知識,互相檢查和指正。這是很好的學習手段,長期使用也能大幅地提高總結歸納能力。
總結歸納能力是比較基礎的能力,其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練習了未必會馬上看到效果。比較而言:答題或寫作的方法更正式,較累,有嚴謹的評測體系,若做得不好,容易傷害積極性;而組隊互相講解的方法較隨意,更有趣味性,表達得不好也不會太傷人。而且經常和他人進行相互講解模擬,不僅能提高總結能力,也能提高用言語交流和溝通的能力。
當輔導學生學習時,不要簡單地給對方評價:「你總結歸納能力太低了。」所有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都可以扣上這樣的帽子,但這樣的評價對學生並沒有什麼幫助,也沒有指出提高的方法。更具體更有幫助的評價是:「你對這本書上知識的掌握還不夠完整」,或「你還沒有區分出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或「你在知識間建立的聯系太少太亂,缺乏條理,理解不深」,或「你寫的這段話存在這種那種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更為具體的分析,再提供具體的可行的方法和計劃,才能真正解決學生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的能力。
最後總結歸納一下如何提高總結歸納能力:①總結歸納是對知識的再加工和重組;②多閱讀,多積累素材;③注意總結的時機,不要在對知識還不熟悉時就開始總結;④多觀摩,選擇性背一些好的範本,並對其進行模仿;⑤多練習,既可用筆記和圖表,也可口頭總結,多和好友互助,互相講解;⑥能力的提高需要時間和過程,不要想一蹴而就。
③ 如何提高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
提高自己的總結歸納能力,首先要學會善於觀察,其次就是要對於日常的事物多進行思考,找出一些共性的規律,然後將這些重點內容和共性的規律給記錄在小本本上,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會掌握了總結歸納能力
④ 記憶力訓練的5個簡單方法 怎樣記憶力提高
2.某些疾病,如神經衰弱、抑鬱症、腦動脈硬化、慢性鼻竇炎等均是導致記憶力減退的常見原因。
3.心理壓力過大,不良情緒,抑鬱,焦慮等,都會引起記憶力。
4.神經衰弱患者常表現有記憶力減退,其根本原因在於注意力分散,不能集中,影響到記憶能力。
5.睡眠也與記憶有密切聯系,睡眠不好也會影響記憶功能,而神經衰弱患者常常有睡眠障礙。由此看來,神衰弱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而導致健忘。
6.吸煙對人的大腦有損害,隨著吸煙者年齡增長可能導致其記憶力衰退。有研究證明吸煙是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風險因素之一。導致痴呆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腦部血流受阻,而吸煙恰恰可導致血管狹窄和腦供血不足。
7.有飲酒嗜好者出現記憶力減退時,這是慢性酒精中毒的信號。
⑤ 如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初中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的明顯弱點是:不能區分閱讀內容的主次,只會機械重復文段中的某一語句,不能使用簡煉的語言,不會組織一些帶附加成分的較長句式。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缺乏概括能力。概括是指人們對事物感知獲得的信息,通過分析、比較、抽象,將其內部特徵或本質屬性歸結為精要的概念的邏輯思維過程。它是思維的基礎。從教學實踐看,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概括過程。遷移的實質是概括,沒有概括,學生就不能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和學到知識;沒有概括,就難以形成概念;沒有概括,學生的知識結構就無法形成。由此可見,在教學中重視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訓練概括能力可從概括復雜自然段內的層意開始。因為復雜自然段內往往包含多層意思,弄清每層大意,才能正確理解全段內容。如:2002年語文中考卷的第14小題,第三自然段已分出三層,要求概括層意。學生們較順利地概括出第三層的意思,因為這層有一很明顯的主幹句,「黑色閃電是怎樣形成的呢」,同時此句也起到一個過渡作用。第二層是個表因果關系的句子,「因此是最危險的閃電」是結果,前幾句都在說明原因,此層意在介紹黑色閃電的危險性。第一層共有兩句話,我先讓學生說出第一句的主要內容,學生紛紛答出:「說明黑色閃電與常見的條狀閃電有區別。」再問「有哪些區別?」學生回答區別在於:①所處的位置;②形狀。第二句說明它會燃燒或爆炸,我問這三點都屬於„„話未說完,學生便答出:「黑色閃電的特點」。分析完這段後,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最後我讓學生對如何概括層意做個總結。歸納如下:
(1)、認真讀懂每句話的內容。
(2)、找出各層的主幹語句、過渡句。
(3)、分析各句的主要意思及句與句之間的關系。
(4)、盡量用精煉的語言來概括,概括時可由易到難。
其次是訓練歸納自然段的段意。有了歸納各層大意的基礎,這一訓練就比較順利些了。自然段的段意就是自然段的中心。第一步也是尋找段落中心句,這種訓練是十分必要的。因為這可以針對學生不能分清語句主次的弱點,培養學生區分主次的能力,中心句一般出現在段首、段尾、段中。如果沒有明顯的中心語句,但肯定也有一個中心意思,則要自己綜合段意了。針對學生拼湊課文詞句表達段意,或用片面簡單的語句總述段意的毛病,應著重訓練學生分析段落中的層次關系,恰當地利用課文詞語,用自己的概括性語言表達段落中心的意思。如
前所述的例子,概括完層意後,我讓學生綜合段意,學生流利地概括出「介紹黑色閃電的特點危害及成因」。
再次是歸納結構段意。除了尋找總括句和過渡句之外,了解文章的結構形式也有助於概括結構段意。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分總式、分分式、總分總式、層遞式等。如《向沙漠進軍》這篇說明文,採用的是一種層遞式結構,圍繞「向沙漠進軍」這個中心,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層層推進。全文三部分分別概括為:為什麼要向沙漠進軍、怎樣向沙漠進軍、進軍的前景如何。又如《回憶我的母親》,採用的是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開頭一段提挈全篇,交代寫作緣由,中間分幾個時期敘述母親「勤勞」的事跡,結尾用幾個抒情、議論段來總結抒發對母親的悼念之情,表達報答母親深恩的決心。當然還要明確不同文體有不同的結構特點:小說的情節常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散文常有貫穿全篇的線索„„另外,在歸納結構段意時,特別得注意概括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
最後是概括文章的中心。一看文章內容,二想寫作目的,並以此為指導,學生便能較順利准確地總結出文章的中心。同時我提示學生,不同的文體,概括時用詞也有區別。記敘文著眼於「敘述、描寫„„贊美、抒發、揭露„„」;說明文給予人以知識,著眼於「介紹、說明」;議論文的中心就是論點,即作者對所論述問題持的見解和主張,論點往往是一個語意完整的陳述句。我在教小說《麥琪的禮物》這課,要求學生動筆用幾句話概括此課的故事情節。經過比照權衡,刪去不必要的細節,學生們概括出「聖誕節時,一對夫妻為了向對方表達愛意,互贈禮物,各自賣掉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結果陰差陽錯,他們的禮物都變成無用的東西,歌頌愛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故事情節用一句話「一個„的故事」來概括,學生興趣極高,幾經斟酌概括出「本文敘寫了一個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為了互贈聖誕禮物而忍痛賣掉各自心愛的長發和懷表,卻換來不再起作用的發梳和表鏈的故事」。教師不僅可以抓緊平時的時間進行訓練,還可以在畢業總復習階段進行專項練習,兩者緊密配合,定能有更好成效。
概括訓練不僅可採用筆頭概述方式,也採用可當堂口頭概述的方式。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概述課文是培養學生概括能力的極好方式。概述是對課文的概括性敘述,它要求舍棄課文的具體情節和次要內容,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課文的基本內容。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概述與復述的區別:概述是概括性敘述,是對課文內容進行抽象、概括地敘述;復述是重復性敘述,是重復原文或接近原文的敘述。概述不像復述那樣突出地要求記憶力,從思維方面說,它比復述更多的要求分析、比較綜合、歸納。從語言方面說,它不像復述過多地重復別人的語言,而更看重組織自己的語言、運用概括性的語言。總之,概述不論是理解方面對思維系統的要求,還是表達方面對語言的要求,都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如果一學年能安排三四個口頭概述單元訓練,練習幾十篇文章的口頭概述,每個學生登台四五次,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如能輔以課外閱讀的口頭概述練習,不僅學生的概括能力會提高,而且學生也能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都會被普遍調動起來。
口頭概述為筆頭概述奠定基礎,筆頭概述幫助口頭概述條理化、嚴密化,它們在閱讀課文中雖各成獨立的訓練系統,但又相輔而行。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授之以漁,肯定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共同得到提高。
⑥ 總結能力差,該怎麼訓練
我們平時說的總結能力,其實包括兩個方面:1. 歸納;2. 總結。就是一件事發生後,你根據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理出一條脈絡,然後有層次、有條理地把它總結出來。
一、一句話
以前上大學時,無聊的時候去過幾次辯論課,打過幾次辯論。辯論老師教我們:不要啰里吧嗦,不要娓娓道來,最完美的架構,只需要一句話!
在辯論場上,擊敗對手的往往只需要一句話。
原因是受眾就是這樣的,現在人們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只有8-15秒。你是願意聽言簡意賅的論點,還是長篇大論的表達?
我平時跟人溝通時比較挑剔,如果對方說話羅嗦、長篇大論,我就會放空然後到不耐煩:「你踏馬到底想說啥?」(這是我的不好的習慣,要改!)。所以這會讓我在跟人進行溝通時,在說之前會快速思考幾遍,用最簡潔的方式來表達。
這個在商業上也是成立的,一句話概括你的定位,一句話說清楚產品賣點,一句話說清楚需求,一句話說清楚差異化競爭力。
遇到任何東西,試著用一句話說清楚,這個通過練習,可以提高總結能力。
二、表達的結構
我在平時討論問題時、安排工作時、給客戶寫郵件時,寫文章時,都喜歡用分點排列的結構:
1. XXXX
後來看過一本書,忘記是麥卡錫工作方法還是金字塔工作方法,裡面有說到一個表達結構叫:總分總
核心觀點:XXXX因為XXXX,所以論點1因為XXXX,所以論點2因為XXXX,所以論點3
一開始擺明自己的觀點,在闡述自己的論點,最後再來個總結,這樣可以牢牢的抓住受眾的興趣和注意力,也是我們不斷強化概括能力的方法。
如果你一開始就說細節,噼里啪啦講了一大堆後,受眾的注意力早就飛到九天之外了。
三、總結的公式
在看書和聽課時,該如何去歸納總結對方的觀點呢?有兩個方法:
1. 觀點 or 證據
書裡面或者老師講的內容裡面,有的是觀點,有的是證明觀點的證據。這個時候我們要快速的解析這段內容,找到對方講的到底是一個觀點,還是得到這個觀點的證據。
2. 核心邏輯 + 關鍵細節
不管是觀點,還是證據,都可以概括為:核心邏輯+關鍵細節
四、日常練習
1. 在看書時,看完了一段內容,就在旁邊用一句話總結一下,堅持做下去。
2. 多看理論性的書,其中用詞都很精煉准確。
3. 多看TED上面的一些理論性知識的演講。
4. 多用思維導圖。大家時間和精力都很寶貴,簡潔點,說話的方式簡潔點。
⑦ 如何訓練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總結起來有三點:
1、縮不短。概括課文大意時,常常講著講著就接近復述。
2、該不該刪。在概括課文大意時,分不清楚哪些內容該留,哪些內容該刪。
3、抓不住重點。課文內容那麼多,顧前不顧後,很難快速把握重點。如何幫助學生准確、簡潔、快速地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呢?在此我結合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與各位老師進行交流。
一培養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段落是文章的組成部分,是通向全篇的橋梁,准確的概括段意,是理解課文內容,理清作者寫作思路,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礎。准確地概括段意,就能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想先來談一談如何培養學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一般說來要注意如下幾點:首先要閱讀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文章的思路、目的是什麼;再仔細閱讀每個自然段,抓住這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進行分析比較,考慮他們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出與全文主要內容有關系的部分;最後將次要的內容捨去,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段落的中心,這就是段落大意了。
概括段意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三種:
1抓重點句概括段意
有一些文章在每段的開頭或結尾,用一兩句話概括了本段的大意,這一兩句話便是段落的重點句或中心句,我們在概括段意時,可以摘引這個重點句或中心句作為段意。有的重點句在段首,有的重點句在段中,有的重點句在段尾。
例如《小草》一課的第二部分即第2—5自然段,從四方面介紹了小草的特點,每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點明了人們贊美小草的原因。在概括段意時,我們就可以抓住每一自然段中的這個重點句來概括。
再如《莫高窟》一課的第三自然段中有這樣一個過渡句:「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彩塑」是上一段的主要意思,「壁畫」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因此二、三自然段的段意可分別概括為「莫高窟的彩塑精妙絕倫」、「莫高窟的壁畫宏偉瑰麗」。
2連詞法概括段意
從段落里找出表示本段意思的關鍵詞語,把它們適當串聯起來,就可以表達段落大意。如《長城》一課第二自然段中的關鍵詞語有「高大堅固、城牆頂上、城牆外沿、城台」,抓住這些關鍵詞語,並作以適當串聯,就可以把本段段意概括為「從城牆頂上、城牆外沿、城台三個方面具體介紹長城的構造高大堅固。」
3取主舍次概括段意
沒有中心句的段在文章中居多。對於沒有中心句的段,要通過分析每段內容的主次,取主舍次,歸納出段意。如《飛奪瀘定橋》一課的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寫出了瀘定橋的「險」;第7自然段寫紅四團發起總攻;第8自然段寫紅軍戰士英勇戰斗,奪下了天險瀘定橋。這部分內容緊緊圍繞「奪」展開:奪的困難—奪的經過—取得勝利。奪橋過程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所以取主舍次,段意是紅軍戰士英勇戰斗,奪下了天險瀘定橋。
二培養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閱讀過程中,在理解文章的詞句進行分段和歸納段落大意的同時,要能夠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時可以提高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指主要記了什麼事,或寫了什麼人。
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採用以下五種方法進行歸納:
1段意合並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為幾段,每一個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個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綜合起來,就能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綜合組織各段的大意為主要內容,並不等於各段大意的總和,概括是一定要注意區別重點段落與次要段落,做到有詳有略,重點突出。如《豐碑》全文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一支紅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的前進;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將軍的思索;第三部分(第3—12自然段)寫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在人們心中樹起一座晶瑩的豐碑;第四部分(最後一個自然段)寫紅軍一定會取得勝利。從各段大意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為:一支紅伍在冰天雪地里艱難前進時,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他的形象在人們心中樹起一座晶瑩的豐碑。
2重點突出法
有些文章,重點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內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這個重點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補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內容就歸納出來了。具體的操作:可以先簡單地讀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然後找出文章的重點段,弄清作者在重點段中要表達的意思,再聯系其餘各段作適當補充,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自然概括出來了。
例如《難忘的故鄉》一文,第一部分寫對故鄉的記憶如珍珠似的跳出來;第二部分是對往事的回憶;第三部分抒發了難忘故鄉之情。顯然第二部分是重點段,其中先談到夏天在江邊洗澡的記憶,接著是對關於故鄉冬天的幾件事的回憶,然後是回憶童年的友情。因此歸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時就要抓住第二段,可概括為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3題目擴展法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課文信息。不少課文的題目,就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歸納這類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藉助課題。首先要讀懂字面上表達的意思,再根據課文內容把課題擴展成一句完整的話,在此基礎上逐步進行豐滿,使表達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警惕大自然的報復》這篇課文,我們抓住課題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是: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學會從課題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與「具體」之間的關系了。
4問題概括法
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緊靠森林,為什麼還要種樹》這篇課文用提出問題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讀後可以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這片森林在什麼地方?緊靠森林,人們為什麼要種樹?人們又是怎樣愛護森林的?把這些問題的回答歸納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寫的是在橄欖壩的傣族小村寨里人們愛護森林,自覺保護這個天然寶庫,並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發展生產的事。
5概括要素法
凡是寫人記事的文章,都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這幾個要素,並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能把握了。如《飛奪瀘定橋》一文的要素:時間是1935年5月,地點是大渡河,人物是紅四團,事件是圍繞紅軍飛奪瀘定橋這一中心事件來寫的。概括這些要素可得出主要內容: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四軍搶時間先於敵人援兵趕到瀘定橋,英勇戰斗,終於奪下了天險瀘定橋,渡過大渡河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總之,不管運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先認真閱讀課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正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效果更好。
⑧ 總結歸納能力不好,應該去做哪些練習,提高自己的總結能力
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對我們以後的影響將是非常大的,不要在有了問題之後也不去改正,或者是也不好意思尋求老師的或者別人的幫助,那等待自己的就只有理解的東西不夠,在這一方面的知識就會越缺乏,所取得的成績也就會局限在一個循環裡面,永遠都不會有提高,有那也只是暫時一次。
你也可以平時的時候問問自己的老師,他平時交過的學生肯定也遇到過你這種情況,老師畢竟都是教學生的,肯定會為你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讓你在總結歸納方面有一個自己的理解,從而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說不要不好意思請教別人,有時候問問別人真的能頂上自己鑽研好久。
⑨ 如何做好知識點的歸納:好的歸納才有好的復習效果
課堂復習有三種:講新課前,復習與之有關的舊知識,這叫做准備復習;老師講完課後,往往要趁熱打鐵做點練習,這是以消化為目的的准備性復習;一節課將結束時,將本節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小結,這是以吸收為目的的梳理性復習。
課後復習以消除遺忘、強化記憶為目標,不管老師是否留作業,都應當對照課堂筆記與教材進行比較性復習,然後再做作業。
單元復習是指完成了一章或一組內容後的復習,主要採取比較異同,尋找內在聯系,篩選累積的方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