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才能唱歌好聽,怎樣練嗓子
培育你的嗓音,運用正確的發聲方法,這樣你才能使自己的聲樂水平上一個新的台階。
一、正確的呼吸方法。「歌唱是呼吸的藝術」,它是歌唱的關鍵環節。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的支持力。優美動聽的聲音離不開氣息的支持,字正腔圓離不開氣息的巧妙安排。人都會呼吸,這是人類的本能,只是根據我們的情緒情感的變化而運用,由我們的主觀意識而決定了。
歌唱的呼吸不同於生活中的呼吸,它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帶有技巧性的呼吸。我們應該了解呼吸器官,因為這些器官都參與呼吸運動的全過程,這樣對我們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有幫助。歌唱的呼吸方法一般為人們普遍所知的三種: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現在世界上都推崇胸腹式呼吸法,因為它有另外兩種無法比擬的優點,那就是氣息深,速度快,容量大,控制力強,聲音彈性好!要正確的掌握這個呼吸方法,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必須經過較長時間的正規的嚴格的訓練才能達到。可以用「聞花」和「打呵欠」來訓練,要使呼和吸相互配合形成對抗,在腰部周圍產生壓力。這個對抗就是我們常說的「呼吸的支持」。一個好的歌唱家在演唱時呼吸均勻,控制能力好,關鍵在於他的呼吸肌肉群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可以這樣說,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因為歌唱中所有的變化都是來自呼吸的支持。所以,呼吸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能有氣息飽滿、圓潤明亮、悅耳動聽的歌聲。
二、共鳴在發聲中是最重要的因素,它賦予嗓音的音質和音量。如果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那麼共鳴就是歌唱發聲所遵循的路線或軌道。只有進入了預定軌道,才能使聲音在音質、音色、音量及聲音的穿透力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分有胸腔共鳴、口腔共鳴和頭腔三大共鳴腔體。通俗唱法用的口腔共鳴,胸腔共鳴較多;民族唱法、美聲唱法用的頭腔共鳴較多。要特別注意,唱歌的聲音不能完全用生活中的說話的聲音一樣,雖然唱歌與說話都是來源於嗓音,但唱歌比說話的聲音要美而且音量要大的多。歌唱訓練要把嗓子這個說話的器官製造成歌唱的樂器,才能適應歌唱的需要。
怎樣才能獲得聲音的共鳴呢?可以通過微笑演唱,鳴唱練習,小聲唱來找,但是良好的共鳴的獲得卻並非一天兩天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個聲樂愛好鍥而不舍的去鑽研去追求,達到最佳的共鳴狀態,創造出好的聲樂藝術形象。沈湘教授說得好:吸氣、喉結下來,小舌頭、軟口蓋上去,這些都是一個動作。用這個狀態來歌唱,你所需要的共鳴也就有了。
三,歌唱的語言。人聲樂器怎樣發出歌唱的聲音,在人聲這個樂器中,有一種獨特的功能是任何樂器都做不到的,就是配合歌聲同時發出傳情達意的詩詞歌賦。我們把它稱為歌唱的語言。帕瓦羅蒂曾說過:「我願意重復我說過的意見,我所唱的詞,如果吐字不清,不僅破壞了意境,而且會給觀眾帶來了反感。吐字的問題,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一直到我成為歌唱家為止。」人聲演唱的聲樂是語言和音樂相互融會的藝術。語言就是人類進行思維活動,表達思想、情感、意志和願望並進行相互交流的一種特殊工具。聲樂這種藉助於語言音樂化的表演藝術,較之器樂、作品所陳述的思想內容、表達的情感更為確切,也更直接為廣大聽眾所理解和感受。可見,歌唱訓練並不單純是掌握使用技巧,還必須把握語言的規律,藉助於語言的功能才能完成表情達意的目的。也就是說 ,准確的咬字、吐字,清晰的表達語句和詞彙,並用聲音技巧塑造旋律的音樂形象,才是歌唱藝術的真諦。
四、歌曲的藝術處理。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時間的藝術、情感的藝術。音樂還是表演的藝術,必須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內容和體驗作品感情的能力,而且還會用歌聲表達作品的內容、思想感情,這是歌唱者應當具備的表現能力。要做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貌」,應從以下幾方面來把握:
1、應該選擇適合自己演唱的歌曲。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從實際出發,選擇最能表現自己特點的作品。
2、認真分析、處理好音樂作品,把握作品的風格。要對音樂作品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態和事物的內涵做出觀察、分析、理解。
3、表現出歌曲的技能技巧,領會其內涵,對音樂的語言、表現手段所表現的過去要去感受、體驗和認識。
五、還要加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我覺得這個應該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演技再好的人,沒有良好的思維品質,那他(她)真的是很可悲的。聲樂是一門集生理學、聲樂、解剖學、物理學、力學為一體的綜合藝術,並不是簡單的張嘴就唱而已。因此我們應該深入生活,廣采博覽,拓寬視野,開闊眼界,讓我們在科學的海洋里去吸取營養,用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去指導我們的藝術實踐活動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這樣的作品才有藝術價值,才能反映當代風貌和社會特色。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開嗓子的方法:
1)、「打哈欠」的狀態 「打哈欠」狀態可以讓口腔打開自然,放鬆,口蓋抬起,口腔內空間增長增大。所以在唱歌時,咽喉不要閉塞,要使咽喉張開,讓氣息自如地送出來,「哈欠」狀態確實是打開喉嚨的好辦法,也使歌唱者保證了一個很好的演唱狀態。
在平時練習時,還可以用閉嘴的「打哈欠」,閉口打哈欠的時候,里邊的狀態也是開的、抬的,如果我們在唱歌的時候都能保持這個狀態的話,那你的聲音就不會是「白」的、「扁」的了,你的聲音就會是「豎的」、「圓的」了。
2)、用「微笑」狀態來打開喉嚨 我們講的「微笑」不是光笑,而指的是把「笑肌」抬起來。「笑肌」抬起是要鼻、咽腔打開,大牙關打開,面部兩邊的笑肌(顴骨)呈微笑狀,這樣的微笑狀態可以使你的喉嚨打開,可以使你獲得高位置的聲音。
「歌唱狀態就是里邊的哈欠,處頭的微笑」,這話很精闢。
在歌唱訓練中「打開喉嚨」是十分重要的中心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聲音的好壞。「打開喉嚨」也就是將喉頭穩定在正確的位置上,口蓋積極向上收縮成拱形,舌根放鬆,平放在下牙齒後,牙關打開,下巴放鬆自然放下而稍後拉,這時候的喉嚨是打開的。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
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
㈢ 想學唱歌,怎麼練嗓子
如何練嗓子,可以概括為三個字:喊、念、調,即喊嗓、念白和調嗓。
一般喊嗓子總是喊「依」、「氨兩個音,「依」屬腦後音,越喊越高,把「依」音練好對使用高音就有基礎了。
會唱的人都知道唱歌都是用氣唱出來的,怎麼用氣唱還有氣是從哪兒發出來的,練氣又要怎麼練氣體,就是都從你的丹田那兒發出來的,然後提氣往上湧出,嗓子就像一個過一個聲而已,不是用嗓子去唱歌的,嗓子唱啊喊啊都會導致你的嗓子受損的。
使用嗓子唱歌的都是知道他不會唱歌的,嗓子過個氣之後就會沖入腦門,使腦門和後腦還有鼻子發生共振,這樣才是真正的唱歌,鼻音都是可以自己去調整的,腦門的共振就很大的,到了一定的階段唱久還會使腦門疼,吸氣就不用很急促地吸,只要像聞花香一樣吸氣就可以的。
丹田發氣是有很多種方法去鍛煉的,就好比練武功,每天都唱,還像瘋子一樣大聲喊也行,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枕頭裡面放沙子都放滿了,然後放在自己的肚子那裡躺著去練你的聲音,或者唱歌也行,很快就能感受到你自己的丹田氣的。
非常重要的一個常識就是唱前開腔,就是大喊,像別人學相聲一樣吊嗓子,從低到高的音,升降,只要你開腔了嗓子會變成一個好的狀態的,不然會覺得好像唱不開的。
嗓子雖說是天生的吧,但是唱功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首先你得把肺里的氣都呼出去,最好呼干凈點,屏住呼吸,手壓著小腹按住,就是丹田,要使丹田鼓起來,手放在丹田上鼓起來的時候,不要一下子鼓起來,要用力堅持做到你的極限,最好用5分鍾時間做到你的極限就好,然後慢慢放鬆5秒時間不要呼吸。
只要每天去練,堅持兩個小時左右,然後達到有半年以上的話你的唱功估計就上去了,還有中間不要終止一段時間不然沒有用的,要堅持下來。
肺活量的話鍛煉就是需要多游泳,還有跑步,還有模仿歌手的口型多練練,可以找個專業的老師輔導你,不要毀了自己的聲帶,要注意自己的聲帶,注意聲息,不要搞得聲帶受損。
呼吸訓練
歌唱呼吸是發聲的動力,是歌唱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來控制和運用氣息,就不可有優美悅耳的歌聲。一切聲音表演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中國傳統聲樂論著中說:「氣者,音之師也。氣弱則音薄,氣濁則音滯,氣散則音竭。」說明了中外古今的歌唱者都十分重視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學習呼吸,首先要了解呼吸的方法。呼吸的方法有三種:
(1)上胸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用上胸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吸氣量少而淺,僅及肺上部,易造成喉頭與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發出逼緊、干癟、缺乏彈性的直聲。這類現象在初學者特別是業余歌唱者身上較為多見。這是一種需要糾正的、不好的呼吸方法。
(2)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依靠軟肋擴張、小腹鼓起和收縮的呼吸方法。它吸氣比上胸式要深,但也有其局限性。由於吸氣過深,氣息往往不流暢,影響發聲的部位,中、低聲區音色沉悶,聲音缺乏靈活性,並出現音偏低的現象。
(3)胸腹式聯合呼吸。這種呼吸是一種運用胸腔、橫膈膜與兩肋、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氣息的呼吸法。這種呼吸法是近代中外聲樂界公認而普遍採用的科學的、合乎生理機制規律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許多優點。它控制氣息的能力強,呼氣均勻、有節制,能儲存較多的氣,有明顯的呼吸支點,使音域擴大,並使高、中、低三個聲區協調統一。
㈣ 唱歌如何練好嗓子
歌曲的演繹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現的。
第一是聲音。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學問,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准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閻維文唱「一無所有」,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弦。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准確的嗎?你見過一個8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准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質。這就是業余歌手和專業歌手的區別。其實光在聲音、情感、感受、節奏、音準這些方面比較,業余歌手有很多不比專業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質。你知道自己唱歌時的形體和表情嗎?你可能有個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時自己想像自己的模樣,而這個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這些都是你的想像,自己想像的形象幾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麼嗎?你用攝像機拍攝過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嗎?其實當你上台的第一個眼神或者第一句話,就能知道你是業余還是專業。這里說的素質還包括對樂理的了解、樂器的了解、對音樂史以及對音樂常識的了解等,當然也有很多專業歌手也不全面,但我個人認為,如果要做專業歌手,就應該貫徹這些,要對得起「專業」這個詞。
●理解歌詞
在學一首新歌之前,有幾次你是先把詞從頭到尾在心裡讀一遍的?又有幾次揣摩過撰詞者的心思和他表達的意境?一首歌曲,無論是先有詞還是先有曲,雙方作者都是認真揣摩對方(詞作者或曲作者)要表達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會他們的用心良苦,就這么憑著自己的感覺唱,我覺得不妥。有些個性歌手喜歡按照自己的理解這樣表達自我,這種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歡這樣),但我會先把作者的意圖先搞明白再發揮。再說不是每首歌曲都適合你任意發揮的,有些詞曲你找不到更合適的表達,比如國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後,你的情感處理方面一定會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強,你會情不自禁的把某個音唱重,某一個音輕輕帶過,一個激情的長音會拖得很飽滿……
話和唱歌,除了旋律、節奏、氣息,還有其它區別嗎?有,那就是吐詞的方式。請你隨意的用你說話的方式讀出「讓我一次愛個夠」,然後投入的把它唱出來……會發現唱的時候嘴型是向兩邊打開的,而且要誇張一些。如果你覺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詞有問題。所以唱歌要比說話嘴型要誇張,這樣吐詞才會更清晰、氣息更通暢、更宜於表達情感。
演唱國語歌,還是標準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區別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時會把個別字故意唱得不捲舌或捲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頭打不過來、要不就是他們覺得那樣不好聽,或者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個發音。
關於粵語歌,勸你們還是學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
●氣息
說道這個話題,就有些茫然,因為這是最不好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在唱歌之前,練美聲兩年,給我的感悟很深,氣息基礎對我的幫助很大。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表述一下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另外還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長、不換氣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後面紅耳赤、只喘粗氣。肺活量要經常鍛煉身體才能保持。還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彌補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現象。首先就要練氣息,好的發聲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聲音通過嗓門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這一句時,氣息不穩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來,一下就把本來肺活量不足的氣放跑了,如果後面有不換氣的長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氣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時話筒也不會出現一些撲聲。所以我建議大家練聲的時候嘴前放一盞蠟燭,盡量練聲時保持蠟燭不搖晃吧!這樣你的氣就會保持在你的體內長一些時間。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氣堅持得久還是憋住不出氣保持得久呢?當然這還需要歌手要放鬆,不要緊張,一緊張,心臟跳動加快,你的氣息就更穩不住了
不過要提醒的是,練聲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礎,千萬不要用練聲的方法直白的演繹流行歌,那樣就過於做作,就會像閻維文唱「一無所有」。
關於流行歌曲的用嗓,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嘗不可,但這些都是美聲中絕對禁止的,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因為我們不是為了唱美聲而練美聲,我們是為了唱好通俗才練美聲,就像武術要練馬步一樣,你見過打架的時候蹲著馬步打的嗎?
有朋友說這樣的表述很難理解,要我說說流行歌手裡誰的氣息很通透,就照著感覺去學更容易領悟,這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高音
這是朋友們最喜歡問的一個問題,用他們的話,因為高音「夠拽」,呵呵!再次補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勸朋友們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
找找感覺1:如果你是一個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隻老鼠,你會怎樣?估計會「啊~」的一聲長鳴,並且還有「假聲」的發聲位置。等你平靜之後,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數再也「啊」不上去了。為何?因為你收到驚嚇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緊張,(想想被驚嚇的感覺,是不是全身肌肉綳緊?)正因為有了這樣的根基,加上一股強大的氣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氣息),直沖嗓子眼,聲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飆高音的感覺理解成「緊張」、「振作」,記住,一切以小腹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頭往上扯的,是感覺重心向下的一種反彈力。
找找感覺2:見過橡皮水管嗎?要水管里的水飆向更遠怎麼辦?掐緊水管前端,縫隙一小,壓力增大,水就沖得更遠。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想像水龍頭理論,應該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覺3:地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把它搬起來吧。你一彎腰,嘴裡數數:「一、二、三、走……」,我想這個「走」字你一定用了氣息。我不多說了,感覺一下吧,身邊有些什麼重的……呵呵!這只是一些我創立的讓你感覺氣息的方法,不正規,但很有效。
還要告訴大家一點,表現高音的能力與你本身嗓子條件有關,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優勢,比如「孫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繹不會那麼費力。嗓音條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氣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
另外我還告訴大家一種心理方法,高音時想像你是在面對廣闊的大海高歌,望不到邊的海天一色,這樣的風光不值得你大聲吶喊嗎?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飽滿、深情為好。但也像高音一樣,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鳴。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鳴和寬大的嗓音結構才能體現的,先天性比較強。以我的經驗,低音潛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難練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幾個音階不錯了。如果一定要錄制低音豐富的歌,早上起來不刷牙、不洗臉直接錄,聲音會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盡量避免這樣的歌,揚長避短,同樣中低音豐富的人一定要好好發揮它的潛質,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鬆,用嘆氣的方式可以加強一些共鳴,實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氣息產生口腔共鳴,會感覺聲音渾厚一些。但不管怎樣,嗓音天生渾厚的人的發揮餘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潤色,包括吐詞換氣都具有美感,當然這又與感受唱功有關,中低音多聽聽「蔡琴」的吧。
●整體與風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與句的細節,把演唱的細節單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畫一條起伏的線條吧,你會知道哪裡該低調、哪裡該高亢了。眼光放高一點,就像足球場上的位置感一樣,盯著局部怎麼打出長傳進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實力,否則別談風格。歌手前期我贊成模仿開始,但不要單一,多唱各種風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鳴、唱腔以及氣息的初步體驗,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後,加上自己的練聲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風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個度的,不是要你「使勁」投入,過分傷感或喜悅,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類似的詞:「……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我就見過唱得痛苦至極的人,那樣就沒有感染力了,反而覺得好笑。但我也見過一個真正失戀的朋友在卡拉ok唱這首歌,演唱的時候面無表情、唱得很平靜,嗓音滄桑,唱腔演繹出來的那種無奈和孤獨感染了現場的每一個人。我覺得這就是剛剛好的分寸,不需要抱頭痛哭。但又有幾個人隨時能演繹這么到位的呢?這就要靠歌手的音樂感受了。
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時,不自覺的誇大了明星的特點,比如模仿張學友時,會過分壓著嗓子做出那種怪怪的厚實的聲音(那時張學友早期的一個特點,現在好像不多見了);在模仿張國榮時,會誇大他的那種大舌頭似的靠後的共鳴;模仿王菲時更是那種讓人覺得好笑的舌頭打結的怪音。其實仔細聽聽原唱,並沒有那麼誇張。我就聽過一個聲音很像張學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學友的歌的時候都沒有把握分寸,後來我勸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實有時候旁觀者清,多請教朋友們的意見會很有好處。
另外,情感豐富的人唱歌會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繹得好。與歌曲中的情感產生共鳴,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閱歷豐富。經歷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徹。
顫音,實質是用氣息演繹歌曲的時候,強大的氣流沖擊口腔和鼻腔後部所產生的震動,小腹給予氣息的壓力產生了氣流。我倒不贊成流行音樂一定要用這樣死板的方式產生顫音,有些歌星通過喉結的抖動(劉德華)和嗓子眼的一緊一松(張信哲)「做」出了顫音。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種風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們也具有強大氣流的顫音。所以,還是那句話,氣息是根本。用了氣息,自然會有氣流的沖擊產生顫音。對於流行歌曲,有些低調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樣每個字都在氣息上,有時似一種悄悄話,有時像一種無奈的嘆息,不會有強大的氣流支持你的顫音,這時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來修飾你的尾音,我認為流行歌曲的顫音表現不完全靠氣息頂出來,有時候抖抖喉結,控制嗓子眼裡的聲音也未嘗不可,只要整體在歌曲的氛圍之中不受影響即可。
沒有顫音的朋友如果鐵定對顫音垂涎三尺,就從模仿開始吧——模仿救護車叫喚。好笑吧?這只是沒有聲樂老師在身邊、一種自我揣摩的方法,當然不屬於常規的聲樂練習。發出「嗚嗚」的依次循環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讓你找到抖動喉結的感覺,慢慢的吧「嗚嗚」的發音轉變成「嗯嗯」的發音,再慢慢的轉成「你~」的發音,再唱一些「你」結尾的一句歌……呵呵,這只是一種感受喉結抖動的顫音方式,與氣息發聲不一樣,保准聲樂老師看了會氣死!但沒件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慢慢揣摩,不妨試試。
㈤ 如何練嗓音讓聲音變好聽
想把自己的聲音變得有磁性好聽吸引人必須要下功夫。方法:舌頭捲起,舌尖頂住上顎,要堅持時間長,讓舌頭更靈活而且可以使聲音有磁性;
每天堅持字正腔圓的朗讀,可以很大的提高自己聲音的磁性;練習繞口令是鍛煉說話嘴發音能力的最好的鍛煉方式;模仿自己喜歡的名主持人說話發音也是不錯的方法。
(5)快速練習歌嗓的方法擴展閱讀:
1、學著「聞花香」,練習胸腹式呼吸方法
平常人說話,主要是口腔產生共鳴,但因為嘴巴張開不大,空間不夠,因此聲音不嘹亮、空曠。對於歌唱家、播音員、配音演員來說,他們的聲音之所以「好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胸腹式的科學呼吸方式。
進行胸腹式呼吸時,就好比一個人正在聞花香,在吸入空氣的同時,腰也隨之擴張、膨脹起來,人們此時會發現,腰帶緊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保持住呼吸、腰間也保持膨脹,然後慢慢吐氣、不要一下子泄氣;等一句唱完,再將這個過程重復,唱下一句。
在這個過程中,唱歌的人會感覺到,身體里的氣息像拉彈簧一樣分為兩邊,一邊的氣被提起,一邊的氣「沉丹田」。在氣往下沉的同時,人們應將一般總是耷拉著的軟齶(口腔上方,硬齶與扁桃體之間的部位)提起、舌根放下,讓更多的氣被放出來。
氣息沖擊聲帶,發出來聲音就會變得圓潤好聽。「訣竅是:發聲時口腔打開,保持『有一定狀態』的放鬆,用氣托住聲音,在身體兩邊形成對抗,同時身體中間的『通道』保持暢通、沒有堵塞。」
唱歌時,特別是美聲、民族唱法,用氣顯得非常重要。而除了使用胸腹式的科學發聲方法,帕瓦羅蒂、彭麗媛這樣的知名歌手之所以能飆出如此高音,還在於他們胸腔、口腔,甚至頭腔產生共鳴。
電影演員讀台詞時,主要是胸腔、口腔產生共鳴,而歌唱家唱到高音,還會在頭腔產生共鳴。此時聲音越高,氣就越往下沉,用氣也就越多。
學會了如何呼吸,還得練習如何快吸快吐、慢吸慢吐、快吸慢吐、慢吸快吐。將這些練熟,人們就會發現,他們的歌聲已經與之前產生了很大的區別。
2、不斷練耳、試唱,練出「音樂的耳朵」
「五音不全」,發出的音總是不準,「其實,這並不是嗓子的問題,而是耳朵的問題,聽不出音高。」在很多時候,如果將同一首歌聽上十幾遍,大部分人就基本會唱。可有的人唱得准,有的人就「根本不在調上」;
根本原因在於,後者的聽覺「有問題」——耳朵聽進去後,自己想像出一種音高加以模仿,可因為開始就聽得不對,因此模仿出來的也是錯的。聲樂老師們把這種情況稱為「沒有音樂的耳朵」,也就是天生的音準不行。
不過,哪怕就是這種情況,後天也可以糾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停地聽,一句一句跟著重復。一邊進行不斷練耳、試唱的訓練,一邊自己琢磨著聲音是對還是錯,音準的問題便可以慢慢得到修正。
如果市民自己練習唱歌,必須首先學會呼吸,「聞」進來後,開始發聲,同時注意保護嗓子,如果發現嗓子疼痛,說明發聲方法可能不對;其次是經常聽歌、模仿,一句句地琢磨聲音對還是錯,並注意音準、節奏;最後還要關注吐字,口腔打開、字正腔圓地進行歌唱。在這樣經常性的訓練下,普通人一般半年就能見到成效。
㈥ 如何練習嗓音
1. 氣息支撐:磁性的嗓音一般需要穩定的氣息支撐,一般沒練過嗓音的人,用的是上胸式呼吸,氣息不足以支撐科學、磁性的嗓音。因為氣息動力不足,會導致嗓子擠壓,出來的聲音肯定是缺乏磁性、單薄、不成熟。因此,要想練就磁性嗓音,首先要從動力方面去解決-訓練胸腹式呼吸。
2. 口腔打開:磁性的嗓音,一般都比較圓潤飽滿、空間感比較好,聲音比較暢通,口腔通道打得比較開,正所謂「有圓潤飽滿的空間,才有圓潤飽滿的聲音」。要想練就磁性的嗓音,必須要打開我們的口腔。同時,舌位、嘴唇、舌頭等發聲器,需要保持一個暢通、放鬆的狀態,後口腔要打開,喉部肌肉要放鬆,不能擠壓,這些方面都做到了,就為發聲確保提供了一個圓潤飽滿、暢通的聲音通道。
3. 共鳴協調:每個人都有五個腔體:胸腔、咽腔(後口腔)、鼻腔、口腔、顱腔,如果你的聲音缺少磁性,不夠低沉、大氣、渾厚,是因為你身體中的高音腔體(高音區),也就是頭腔發聲用得太多,胸腔發聲用得不夠,導致共鳴腔很不協調。所以,需要強化訓練胸腔共鳴,胸腔共鳴是人類身體中強大的低音器,就像一套音響的低音音箱或者低音炮。可以想像,如果一套音響缺少低音音箱或者一副耳機低音效果不好,總體效果也肯定不會好,所以,胸腔共鳴是磁性嗓音的必練項目。
㈦ 怎樣練習唱歌發聲
想要系統專業的去學習聲樂,經濟情況允許的情況下推薦找老師學習,這樣的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聲樂歌唱是一門比較抽象的課程,在練習中,要跟著專業老師的指導去一步步探索,如:「氣息怎麼吸,吸到哪裡,怎樣正確開口歌唱,唱在哪,怎麼唱,像唱開口音時,整個口腔狀態開多大,如:啊呀哈媽……,還有唱閉口音時:i e …… 整個口腔狀態又是開多大?唱歌時咬字怎麼咬」等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通過長期專業的訓練去解決和改善。
一、歌唱的氣息怎麼練
1.聞花(深呼吸的感覺,慢吸4拍後慢吐4拍,就像嬰兒睡覺時一樣,每次氣息都吸到腰腹部,吸入時腰腹向外擴張,但要注意不是鼓肚子而是腰腹橫膈膜處向外左右擴張,同時肩頸要放鬆,胸腔這塊不要像上提,而是靜止的,氣息直接吸到腰腹部,這個練習如果感到困難,可以把嘴巴張開來吸氣,吸入時感覺喉嚨是空的,有一股涼氣過路直接通道腰腹,在歌唱中使用這樣的方式去吸氣,既吸得深,且沒有聲音,練熟後不用張開嘴入吸,直接用鼻腔吸入氣息,動作小而靈活,對胸腔僵硬,喉嚨緊的問題也有了放鬆緩解的作用)做此練習時,一定要在積極而放鬆的狀態下進行。
2.小狗喘氣
練習完聞花後,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小狗喘氣練習,想像小狗跑累了後的狀態,快速吸入呼出,腰腹部是彈動的,舌頭像小狗一樣微伸,張開嘴巴,進行練習,嘴巴口腔張多大呢?(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指頭豎起來的寬度)剛開始時,每組堅持30-40秒,每天練習3-5組,後期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氣息越來越靈活。
二、怎麼練聲
1.哼唱
也稱「哼鳴」,它能幫助協調發聲狀態,找到聲音位置和焦點,在「哼唱」練習時,可以用「閉口哼唱」找到正確的感覺後,再用「開口哼唱」要做到嘴巴可以任意活動但不影響「哼唱」的狀態,在每個字的轉換中也不會因為嘴巴的動作而影響聲音的完整統一。 怎麼做呢?練習哼唱時,牙關要放鬆,不要咬在一起,口腔要空,留出可以含下一顆糖果大小的空間,氣息要通,哼唱時,鼻翼有震動感,鼻孔要擴張。
2.打嘟練習(也稱彈唇)可用音階12345 54321來進行練習
3.開閉口音的練習:用 「咪」「呀」加上練聲旋律從鋼琴鍵盤的中央C開始,每練一組上一個半音繼續練習,以此類推。
4.初學者可更具自己的情況增加多條不同的練聲曲。
三、位置的統一
1.經過了以上的學習,我們在歌唱時,要保持歌唱位置集中和統一,在中高低音的轉換時,要控制好狀態和氣息,以免造成歌唱的不連貫。
四、中文歌的咬字
大家都會漢語拼音,在歌曲中,要求每個字都需要先讀標准,做到每個字都歸韻,比如「我愛你中國」wo 歸到o ai 歸到i……以此類推,每個字的字尾都要歸韻,同時字頭字尾歌唱保持一致的狀態,清楚區分那個字的前後鼻音,字頭唱實字尾空的感覺去歌唱,這樣既不會讓聽眾覺得歌唱含糊不清,也不會使唱到有的閉口高音字時因為咬字太緊而導致唱不上去。
㈧ 如何快速學唱歌
快速學唱歌可以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注意節奏、發展成自己的風格等等。
1、首先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不論你是否歌唱的好,都要先聽一聽你喜歡唱的歌曲原唱,原唱會給你帶來唱歌方面的很大啟發,如果走調,就跟著原唱一起練習,在跟唱的時候,調整先前走調的音節,只要多跟著原唱練習幾次,五音不全的缺陷一定會得到改善的。
2、在唱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每個節奏,該高音時必須勇敢地發揮出來,不要不敢嚷,該低音時要把音節掌握平衡一點,保持這樣,對唱歌走調大有幫助的。
3、當唱到有些高音時,而你卻以低音走的聲調,你就必須把你的歌喉稍微轉個彎,調整一下,走調的原因也在於你唱的時候音節太直,稍微提升的音節。
4、至於顫音方面,可以先學習幾個自己特別喜歡的歌手的顫音,最後在發展成自己的風格。
(8)快速練習歌嗓的方法擴展閱讀:
學唱歌的注意事項:
1、很多朋友喜歡唱歌,想要在音樂這條路上找到謀生的出路,但是你得付出實際行動才行,剛說不做不行,只喜歡不去學習也是不行的。
2、很多朋友學唱歌喜歡自學,不是說不行,但是我們在自學的過程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不論是氣息還是我們的發聲,一旦我們有了錯誤的發聲技巧並長期保持這個習慣,那麼是很難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