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簡單的打坐方法與口訣
打坐的姿勢和方法:
1、雙足跏趺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
中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坐到某一階段時,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無形中腦神經緊張起來,心裡就坐不住了。如果氣從臀部通到大腿、膝蓋,一節一節通下來,要經歷過痛、癢、麻、脹、冷、熱、最後等氣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松枝捲曲成結,使它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歸根本而培養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於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內經》中提到,嬰兒的氣是在兩腿。人到了中年,兩腿的力量就減弱了,腿的活動也無形中減少了,喜歡坐在沙發上,常常休息自己的兩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設想,坐在沙發還不夠,兩條腿還要翹在桌子上才行,因為人體是從腳下面開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漸進行的,由腳開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然後包腿,包腰,包自己後面的風池穴。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需要包頭。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全身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屁股的姿勢是微微往後外翹的,從側面看,整個脊柱是在類似於屁股跟腿的中間的位置,坐著就像座塔,非常勻稱。有的人喜歡在打坐的時候,靠著後牆,這樣身體往後仰,就沒有辦法像塔一樣。 身體坐的姿勢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傾直,也就是說尾骨是懸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處就在人身多直立, 筆直經緯與天地共振, 經脈有規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亂。所以不能為畜類把脈, 因為其橫生脈亂。身軀筆直不傾斜, 則督脈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脈左右逢源, 箍束橫固, 平定十方, 穩穩有度。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禪的人在禪坐時,雙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後擺,肩腋是內空的。從外看,肩是一條平行線;從後看,肩是圓的。
4、手結定印於臍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隨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於臍下。
5、頭中正
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後腦稍微向後收放,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頭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條中空的直線,這時候最容易昏沉。人生於天地之間,本身是天地之間一靈物。由於這個中線的歪斜,天地這股正氣,就落不到你身上。
6、雙眼微閉
打坐時,先把兩目定住了,然後再慢慢半閉眼睛,閉眼目光勿下垂,把兩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規矩。若是兩眼向下看,絕對不能得定,只是坐著休息罷了。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遠的距離,這是最標準的。如果看得太遠的話,就有點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話,就有點低頭了,所以說一米遠的距離是最合適的,你要感覺到這個鼻子和這個肚臍形成一條線。
普通人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凈。所以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系,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上,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東西,要輕松不要嚴重,尤其眼睛要會看東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風景,把那個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錯了。像杭州風景那麼美,你出去看風景啊,叫風景跑到你眼睛裡頭來,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沒有用處,你也沒有好處。打坐時,閉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齶
舌頭前半部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在修道被稱為「搭橋」。搭什麼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鍾,每刻鍾二十分鍾,即每二十分鍾為一座。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鍾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這口津液渡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打坐的要點
一切放下
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個死人一樣才行。
心念耳聞
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裡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念起即覺
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時上座
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觀照
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卧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心量廣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總結: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② 打坐怎樣才能盡快入定
注意戒律的問題,調整好。所謂戒定慧三學。
"不少師兄修禪定多年仍未有大進境,仍徘徊在粗心住與細心住的階段,來來去去;主要原因,並非方法用錯,而多半是輕忽了戒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持守。因戒生定,因定發慧。禪修為了對治散亂的心,如果日常不守戒律,做了虧心事,問心有愧的話,那就是一種散亂與浮盪,試問這又如何可以助道,無戒而能生定呢?
什麼叫做假修行?念佛誦經持咒拜懺便是假修行,若不守戒律的話。什麼叫做真修行?過守戒律的清凈生活,從一而終,不變不易,就叫真修行。
持咒要先好好守持戒律,並依靠願力與誠心最為重要,不要因為不會讀梵音而不去持誦,或心生煩惱。如果不會讀梵音,用自己的方言持念也是絕對可以的。
何謂咒語激活?好比一個軟體,試用版是全功能開放;但到試用期後若不激活,某部份功能便受到限制、禁止使用,甚或完全不能用。念咒一樣道理,是用利他自利的大菩提心及守持戒律來激活它。念咒不靈的最大原因,就是還未把咒激活,導致功能受限。你要相信我這多年的實踐經驗,一句到位,必使你受益終身。
阿那律尊者的天眼智證通,是從苦修正定而得,正定又必需從嚴守正戒而得。不勞而獲、不持正戒,決不能成證真天眼,只是妖魅魍魎的幻變而已。
這孔雀心印,代表孔雀明王本身,見印如見本尊。所以打出手印,值本尊加持力,便可召請孔雀護法軍團及各部正神、天龍八部降臨,替行者成辦一切利益眾生事業。憑藉本尊的威力,所有正神必需聽令,不得不從;所以這孔雀心印相當重要及厲害,猶如一國之君的印信那麼大力量;而戒律,正是驅動這心印的能源。
何謂三德甘露?
我公開甘露製法如下:將一戒杯(可杯上貼一戒字),放入陰陽二水各半,置於壇前或自己面前,讀誦已受之戒一至三遍(短少者三遍,長多者一遍),如此便成甘露,具有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三德之功德,取出甘露置另杯服下,服前念:弟子XXX盡未來際珍敬波羅提木叉,使我解脫,如是三白。"~常觀世音師父
③ 如何打坐入靜
在打坐前,需要做一些准備。一是先要選一處安靜的,光線不要太強地方,避免因為外界的打擾而讓你無法靜下來;第二是如果在硬地板或床上打坐,最好加一個薄的軟墊,這會讓打坐者身體上舒適一點,更容易放鬆。打坐的基本動作要領:坐軟墊上後,可以採用自然盤,單盤,雙盤,瑜伽中的達人坐等,左右輕微擺動,領會一下,自己的臀部的兩個骨頭是不是均勻著力在地板上。入坐後雙手可以結定印,瑜伽印等.頭部正直,腰不要彎,全身放鬆,眼輕輕閉上,自然均勻呼吸。可以專注呼吸,仔細觀察一呼一吸間的變化。
對於一個剛開始學佛的居士而言,最初練習打坐時,可能會遇到的是雜念叢生,一個念頭接一個,無法入定,內心根本靜不下來,這時不要人為控制,雜念來就讓其來,去就讓其去,自己觀察這些雜念是如何起的,又如何滅的,仔細觀察萬物間的生滅變化,慢慢的,時間長了,心也就能靜下來,打坐的時候就能進入虛空境界。要通過慢慢練習,做到一切事情盡管來,我心不動。這是真正隨順,而不是壓住它不動。壓住它不動是不行的,物及必返,一隨順,不必強求,只是加以引導即可。
上面說的是心靈上的感受,對於初學打坐者來說,最難忍受的應該還是身體上的不適應。初學打坐,可能五六分鍾,你就能感受以腿開始疼痛和麻木,時間稍長一點,鑽心地疼,一刻都不能忍受,恨不能立刻下坐,這時不要立刻下坐,先觀察和一下疼痛的來源,然後看能不能堅持,慢慢的延長時間,第一次5分鍾,第二次8分鍾,第三次15分鍾,時間一長,就可以坐上二三個小時了,這也需要鍛煉。當然如果疼痛就馬上下坐,可能你打坐一年也提高不了,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給自己加壓,當然這也得把握好一個度,循序漸進,慢慢提高。
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條件允許,最好養成每天定時打坐的習慣,這樣容易入定,也許許多人會說,怎麼平時妄念不多,一打坐入定妄念反而變多了,這是正常的,因為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裡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這怎麼辦呢?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來攝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裡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不然你坐在這里,嘴裡念咒或佛號,腦子裡面卻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地打坐。
④ 快速進入正確的打坐方法
打坐前先換上寬松的衣服,並且把墊子准備好。
接下來就是入座,可以採用單盤或雙爬,最好採用雙盤,因為這樣可以快速令身心寧靜。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就是將自己的脊柱拉直,頭頂像被往上吊起,使身體中間的腔體處於通暢狀態,不偏不倚空直中正。如下圖
第四步:心法,當身體處於中正狀態,盤坐穩固後,接下來就是關鍵了,就是讓自己處於無思緒狀態,心智作為自己身體的觀察者,就這樣靜靜的看著,不思考,不緊張,不好奇,不期待,覺查 關照 靜默 止欲,一心不亂。
剛開始會有走私現象,不過不要怕,從頭再來即可,就這樣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進入狀態了。到此即一切OK啦。
⑤ 求坐禪入定的方法
方法:
1要獨坐靜室:初學者參禪打坐,最怕干擾,因此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而且室內空氣要流通,冷熱要適中,光線要柔和,因為光線太亮了不容易安心,太暗則容易昏沉。
2要盤腿結印:盤腿是禪坐很重要的一環,因為不盤腿,精神則不易集中。盤腿分為單盤及雙盤。初學者如果無法雙盤,單盤亦可,或將兩腳交叉而坐,或掛腿均可。腿盤好了,雙手抄手結印放在肚臍下,可使氣血通暢。
3要寬衣松帶:坐禪時,衣著以寬松、舒適為宜,盡量避免穿著西裝、牛仔褲、窄裙等緊身衣褲,手錶、眼鏡、腰帶等束縛身體的物件,都要松開或去除,使身體鬆弛,且不妨礙血液循環。
4要搖身搓手:上座後,可以輕輕搖動身體,使身體保持在平穩舒適的姿勢。兩手可以交互摩擦,以提振精神。參禪不但要用心,還要用力,因為參禪打坐不是休息,不是睡眠,是用心用力參究真理。
5要裹膝周全:坐禪時,可用毯子包裹膝蓋,使其暖和,以防風寒入侵關節。
6要平胸直脊:禪坐時,胸部要平正,背脊要直挺,不可彎腰駝背。坐墊要松軟,厚薄隨人而異,以能坐得四平八穩即可。背部不可倚靠他物,以免阻礙氣血暢通。
7要出氣和順:調息是修定的入門方法,初學者依「毗盧七支坐法」做好調身的基礎後,緊接著就是調息。息就是呼吸。一呼一吸,出氣入氣要均勻和順;氣息未調,不宜坐禪,唯有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
8要看心不分:就是要看在自己的心,讓心系於話頭上,不要讓心亡失了。如《佛遺教經》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⑥ 如何打坐入定
觀修應分幾座進行,每座之間有間隔。每天修幾座有許多分座的方法,可以兩座、三座、四座、六座等等,但這里我們考慮一天四座,即白天兩座,夜間兩座,這非常適合初修。大清早公雞啼叫開始黎明一座, 直至天光大亮結束。之後下座休息直至氣溫變暖,期間可以供水多瑪、白煙供、進行日常的本尊修誦等等。然後開始上午一座,直到中午太陽直照頭頂結束,然後吃午飯,作些學習研究、放鬆休息直至大下午夕陽斜照。開始下午一座,到太陽落山結束,之後供養護法、念誦迴向文祈請文、紅煙供。在黃昏時分,能看見人影但已分辨不出是誰,這是開始夜間一座,在深夜時結束。
如此分四座而修對心相續很合適。雖然初修會試圖在座間也進行觀修,但會迷失要點,尤其會出現強烈的昏沉與散亂等過失。因此在座間,主要集中念誦祈請文和做頂禮轉繞等善行,而讓自己的觀修放鬆一下。
每一座都應包括本座的前行、正行與結行。
座上禪修之前行
每座上的前行分二:前行之准備與前行之正修
前行之准備
(每座前)先洗手、洗臉、洗鼻孔等。簡而言之,作好所有準備,這樣直至本座禪修結束之前都不必起於座。之後端坐禪床上,身心放鬆、休息。下定決心不中斷此座禪修,乃至幻覺老父來臨也不放棄,發誓乃至自己身肉被一點一點挖出、折磨至死也不放棄這種決心。
前行之正修
身之要點是毗盧七支坐:雙足交叉結金剛跏趺坐;雙手結平等定印;伸直脊柱猶如一疊硬幣;雙肩微張而放鬆;頸椎略微向前彎曲;舌頭抵上齶;雙目往下看著鼻尖。
語之要點是排除濁氣。可以做九次,即分別是右鼻孔排三次、左鼻孔三次、雙鼻孔三次;或者排濁氣三次:右鼻孔一次、左鼻孔一次、雙鼻孔一次;或者僅由雙鼻孔排濁三次。為排除濁氣,左手結金剛拳印,壓住大腿根部的大脈;右手結三股金剛杵印,壓住右鼻孔。從左鼻孔慢慢吸氣並向下壓氣,觀想自己無始以來在輪回里生生世世中所積累的所有的惡業、煩惱、障礙、違越三昧耶、昏沉掉舉失念三種禪病等等化成黑色煙霧向外蒸發,當呼氣時,強弱過程就如大麥穀子的形狀, 即最初輕柔,然後越來越用力,最後全力呼出。這個修法就如清洗容器。
心之要點是調正發心。捫心自問:「我此座上禪修的發心是為尋求救怖,希望減輕此世的病苦之類,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財富,得到利益與贊嘆呢?」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種發心,則應象毒葯一般把它們丟棄。如果自己是無記念發心,則應改變之。下士發心是平凡老人的發心,其動機並沒有入道。中士發心也屬於自私希求的動機,也應避免。上士這樣發心: 「我將觀修暇滿難得,以便所有眾生都能遠離痛苦與痛苦因並證得圓滿佛果。」這個圓滿清凈的發心是自己應當生起的。
其次是祈請上師。觀想自己的頭頂上有一朵盛開的白色千瓣蓮花,在其舒展的橙色花蕊上有一獅子座,上敷厚厚的錦緞坐墊,其上端坐自己的根本上師。觀想上師就是他自己的體相,身著法衣或咒士衣,心中憶持視師即佛的五種方法,念誦祈請文: 「三世諸佛之本體,大寶上師眷顧我!……」等等。祈請偈頌的開始與結尾章包含轉心厭離輪回的四種思維。當你以虔誠的信心祈請時,上師以大悲化光融入自身,他的意與自心完全融為一體。不追憶過去、不妄想未來、也不延長當下的意識流,盡自己的能力安住於此定境中,時間越長越好。
以上是每座禪修的前行。
座上禪修之正行
思維本性閑暇
思維八有暇時,從四種不在人道的無暇開始。首先是地獄道。
觀修分四個主題:處所、身體、所受痛苦與壽量。
在諸熱地獄,處所稠密昏暗黝黑地上到處都是燒紅的熱鐵,就象火炬上燃燒的煤炭,乃至沒有一立錐之地不是如此。暗紅的火山噴發有一肘高,閃亮的余燼、熔岩與武器從上方雨下。
地獄道眾生的身體是此間人類的四倍大,膚色為煮熟的血色。他們的皮膚象剛出生的王子那麼嬌嫩,如羊毛縷薄紗一樣脆弱。他們的全身都是細嫩的肉,就象眼睛一樣對觸覺異常敏感。他們的頭發向上捲曲,眼睛是三角形的,體毛豎立,有著大手大腳與大肚子。僅僅瞥見這些地獄眾生,就彷彿見到忿怒本尊一般,會足以讓此世界的人們昏厥。
至於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地獄眾生白天沒有空閑,晚上沒有睡眠。對他們而言就沒有白晝與黑夜。被利器剖膛開肚,被熾熱的火土熔岩之雨從頭到腳焚燒,等等諸如此類,他們的痛苦得不到一秒鍾的緩解。
地獄眾生必須忍受的壽量長得沒法用年計算,他們的壽命有諸如一中劫那麼長。
寒地獄充滿雪山冰川,其中眾生被暴風雪冷凍。這些眾生的身體與熱地獄眾生相似。他們遭受著嚴寒的折磨,並且他們不得不長壽至無量歲。
對此再三反復思維,捫心自問轉生於寒、熱地獄的眾生是否有閑暇修持殊聖的佛法。當自己對此觀察修感到疲勞而不能繼續深入時,則不假造作地安住修,不追憶過去,不妄想未來,也不延長當下的意識流。當念起時, 再觀察修,感到無法再觀察時,又安住修。如此觀察修與安住修交替進行。
其次觀修餓鬼道。他們所在的處所充滿大小石塊,有很多燒焦的樹樁,粗糙、堅硬、有毒的荊棘遍布大地,乾涸的河床、乾枯的沼澤坑坑窪窪。
餓鬼的身體就猶如年代久遠的骷髏、乾枯的蘑菇或或堅硬的酥油皮袋。他們的頭大如漢地的水缸,喉嚨細如馬尾之毛,肚子大如整個山谷,四肢細如衰草。當有餓鬼走過時,發出的聲響就如五百輪子的馬車被拉著走,諸關節處進出紅色的火星與噼啪聲。
關於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夏天甚至月光也覺得炎熱,冬天甚至太陽也感到寒冷。有時他們看到遠處有果樹林,但當他們走到近前時,果樹林卻消失不見了;有時他們看到大海的波濤象水晶念珠一般閃閃發光,但正看之時它就乾枯了,他們只有比以前感到更痛苦絕望。
這些餓鬼的壽命可以長達人間十萬歲,而最短的壽量則不定。
思維自己若生於餓鬼道是否還有閑暇修持佛法,交替進行觀察修與安住修。
然後觀修傍生道。傍生大多居於各洲之間,黑暗之處甚深連自己屈伸肢體也無法看見。
關於傍生的身體,有些特別種類的魚和蛟龍身長可繞須彌山三周,而有的小含生則如微如灰塵、針尖。
它們遭受著無明與愚痴之苦,無法分別對錯。尤其是經歷著被啖食的無量痛苦:小傍生被大動物囫圇吞噬,大傍生被寄生其上的小含生穿刺嚙咬。
長壽天居於四禪天東北方的城中,其中有煤黑色的樹樁,彷彿被火烤焦了。他們的身體是宛如在夢中的意生身,就象在深度昏睡狀態中,他們並不覺知歡樂痛苦或善業惡業。「他們居於四禪天」是不了義的解釋,但根據「為什麼不與他們去世的處所相同呢?」這句,不論在何處去世,若處於無有意念、無想之中,那他會在其中呆上八萬大劫一一沒有聖教的光明、沒有閑暇修持正法。
以觀察修與安住修兩者,對所有這些都如理思維。
對生於人道的無暇處,按照如上方法,結合觀察修與安住修進行修習。
座上禪修的結行
把自己此座禪修的功德,以及自己在過、現、未三世積聚的功德、諸佛菩薩無漏的善根、諸眾生有漏的善根,為眾生遠離痛苦與痛苦因並證得圓滿正覺之佛果而迴向。
迴向時想著:「諸佛菩薩以三輪體空圓滿清凈地迴向我也如是迴向功德。」並念: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之後,不要急著起身下座,要回頭檢查一下自己,此座禪修是否落入妄想迷惑,是否有違上座時所發之誓言。如果你此座禪修很圓滿,沒有一剎那的妄念,你也許會感到高興並生起傲慢,但你應調服自己的傲慢,方法是對自己說:「事實上你能夠做好一座禪修僅僅是一些微弱善根的暫時顯現,但這沒有什麼可值得傲慢的。看看你下一座是否能修得好!」
另一方面,如果(此座禪修時)自心被妄念占據,你也許會為自己連一個善念都沒有而灰心失望,並想著「我什麼也做不好。」打算放棄。這時要鼓勵自己: 「剛才自己被妄想占據當然不好,但也沒有必要沮喪。從無始以來你就一直被妄念所迷惑,而且甚至現在你還需要每天幾座禪修、座間需要休息。
倘若不是這樣,而是你一開始就沒有迷惑,那你早就成佛了。雖然你現在被迷惑所困,但下一座你一定不會心猿意馬的!」這樣發誓盡力而為。
然後慢慢起身下座,開始做座間活動。但是,如果你在座間之時毫不思維自己在座上觀修的八種閑暇,那你就象燒紅的熱鐵塊出了鍛鐵爐馬上就會冷卻 下來,你的心相續在座上禪修時也許會 有一點改變,但在座間則為此生的世間 雜念而散亂,這樣會有可能變成對佛法 無動於衷的佛油子一一即使在座上觀修 暇滿等(對調服自心)也將毫無作用。
本篇文章選自《普賢上師言教筆記》,是寧瑪派近代著名的傳承祖師阿格旺波尊者著,文章的題目是編者所加,選其中的這段(閑暇難得)的目的,在於作者於此處指示了座上禪修的要點,也就是為了使每座修法圓滿而必要履行的「三殊勝」竅訣。
⑦ 打坐入定的方法是什麼
靜功的目的,在於入靜。入靜的含義,就是指身心安靜下來。為了達到入靜的要求,首先必須去除一切雜念,這是靜功築基法最為關鍵的一大原則。但是人們的思想習慣,大腦總是在不停地考慮問題,即使睡覺也會做夢,要它一旦停止不動,很難做到。為了達到入靜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創立了許多法門,如聽氣、坐忘、守一、數息等等。比較起來,以道家莊子所講「心齋」之中,談到的「聽氣」法為最好。
所謂「聽息」,就是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前面我們說了,靜功要求自然呼吸。聽息的方法,就是兩耳內聽,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擾,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去聽自己的呼吸之氣。初步入手只用耳聽,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謂「聽息」,要求兩耳返聽於內,好象是聽呼吸出入之聲。但是呼吸出入,本來要求無聲。所言「聽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內注,專心養靜;並非死死去守耳竅,也不是去聽呼吸的聲音。「聽」的意思,就是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隨著一呼一吸的路線,慢慢似聽非聽地去做,這就算是對了。至於呼吸的快慢、粗細、深淺、長短,都要順其自然變化,不要用意念去強行支配。
聽到後來,心息相依,雜念全無,連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漸也就到達「入靜」的境界。 道友,你若熟練後便可內聽了
⑧ 如何打坐入定
入定
完全是心的狀態,和腿的如何擺放沒有必然的關系。打坐主要是讓心最快速的降伏住
五蓋
。專注於所緣。打坐對於在什麼時候沒有要求,對於環境,地點以及相應的心態是有要求的,比如正在很生氣的時候,很難打坐,會發現心和對應的目標之間好像有一層東西隔著。在亂糟糟吵鬧的環境也很難打坐。有的地方環境很好,但是卻發現怎麼也不好進入狀態,這種地方也不適合打坐。
雙盤
最穩定,
單盤
較穩定盤起來比較容易,但是每一座都要換一條腿在上這樣避免會脊柱變彎,
散盤
最輕松,較穩定最容易。
⑨ 打禪坐的時候如何盡快入定
打禪坐的時候,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人盡快入定,達到心無雜念的狀態。打禪坐的時候,不要執著於打坐。打坐最快入定的秘訣就是,不為什麼而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