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詳細的甩棍招式
一、 警戒式; 警戒式,是一種利於快速出棍、快速收棍的警戒姿勢,方式:
1、 右手持棍,向前向下探出,肘部略彎,棍與地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與身體平行或棍頭略微向前;
2、 左手呈八字掌,放鬆,手指略曲,屈肘護肋,手護下顎;
3、 雙腳腳尖與兩腳尖間的連線呈35-45度,右前左後,膝略彎,站立,右腳為虛步,左腳實步。 警戒式擺好之後,要根據敵方的位置出棍,出棍要快,且右腳是虛步,一定要進步出棍,也就是出棍時右腳踏前一步,同時出棍,威力更大。
二、 點劈; 點劈,是一種快出快收的打法,有利於迅速給敵一擊,傷敵關鍵部位,使其失去戰鬥力。方式:
警戒式,突然出棍向前猛力敲擊,同時右腳虛步邁前一步,敲擊後迅速撤棍回來,保持警戒式。 注意:
1、 敲擊的位置,要靠下,假設你面前站著一個人,你敲擊的位置,就是他的手腕或者拳頭;
2、 敲擊要快,快出快收,動作乾脆利落;
3、 腕力要猛,猶如拿錘子敲鐵釘一樣,一錘定音,猛力一敲,就讓敵方迅速失去戰鬥力; 實用方法: 當敵方拿著武器和你對峙時,你突然踏前一步,同時點劈對方手腕或手指握柄處,一擊即可讓敵手部受傷,拿捏不住武器,或者武器被打落,而失去戰鬥力。 點劈,是猛力攻擊的前奏,點劈之後,一般都伴隨著斜劈或者正劈這類殺招。點劈要快,重在突然打擊,慢了無效。
三、 正劈; 正劈,是點劈的變形,點劈是敲擊,正劈,是劈打,揮棍的幅度比點劈要大,力道比點劈要強,點劈是腕力為主,正劈,是臂力為主。方式: 警戒式,右腳虛步猛地踏出一步,同時揚棍過頭,向下猛劈,劈下去後迅速收棍,保持警戒式。 注意:
1、 正劈的位置,是靠上的,假設你面前站著一個人,你劈擊的位置就是他的頭或者肩膀,或者鎖骨等處;
2、 劈擊要快,動作干凈利落,劈中就收;
3、 臂力要猛,劈擊時力達棍梢,猶如甩鞭子一樣甩出去,再迅速收回來。
實用方法:
敵持武器和我對峙,我先點劈其手腕或手部,之後立刻接正劈的動作,猛劈其頭或肩膀,一擊結束戰斗。
四、 斜劈、反劈; 斜劈,就是將正劈的動作改為從右往左劈下去,方式:
警戒式,右腳虛步猛地踏出一步,同時揚棍過頭右側,由右上方向左下方猛劈,劈下去後迅速收棍,保持警戒式。 反劈,就是斜劈的反方向,由左上方往右下方劈,方式: 警戒式,右腳虛步猛地踏出一步,同時揚棍過頭左側,由左上方向右下方猛劈,劈下去後迅速收棍,保持警戒式。 斜劈、反劈的力道猛於正劈,殺傷力更加強大,劈中了可謂一擊制敵。使用時同樣以點劈為開頭,之後立刻以斜、反劈猛擊敵要害。 斜、反劈又可以變形成為斜(反)下劈,劈殺方向為敵的小腿部位,方式自己想吧,好簡單的。
五、 甩擊; 甩擊,是短棍有效殺傷的方式之一,重在發力強,動作快,出其不意。 方式:
警戒式站立,收棍,使棍與地面平行,握棍的手,手背向外,手心向內,其他保持警戒式不變。 實用方法: 當與敵對峙時,我以握棍之手,如出反背拳一般,猛然向外一抖,棍梢抖出,反砸對方頭部、肋部等處。甩擊,也是短棍必殺招式之一,一旦打中,可迅速使敵失去抵抗力。
在此交待一句,短棍攻擊中還有旋劈這一著法,乃是以一隻腳為軸,原地轉三百六十度,轉身劈棍,此招我認為不大合適,實用性不強,故此不介紹。如果大家想用旋劈,我建議使用菲律賓魔棍中的旋劈比較好,菲律賓魔棍中的旋劈,是跳起來,空中轉身三百六十度,下劈對方頭部,這比以腳為軸轉身三百六十度要更具有殺傷力,且容易掌握平衡。
實戰招式 很簡單,看過上面各個基本招式介紹之後,實戰招式之時基本招式的組合罷了。
一、 點劈/正劈/斜劈; 組合說明,首先,我面對地方,突然點劈其手(如難以點劈到手,則點劈其武器,要求劈開他的武器的正面防護),之後迅速上步正劈、斜劈其頭。
二、 點劈/斜劈/反劈; 組合說明,很簡單,點劈他的手,之後立刻上步左右猛劈他的頭,中招者很慘。
三、 點劈/斜劈/甩擊; 組合說明:也很簡單,點劈對方的手之後,上步自右上向左下斜劈他的頭,隨後以反背拳的手法甩擊出棍,橫打他的面部或者肋部。 通過看這幾個招式,我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實戰招式的特點了,就是以點劈擊打對方持械的手臂(手部、手指),之後連續殺招,熟悉基本招式的人,自己也能組合,不再多敘。 要注意,首先點劈一定要先打掉地方的武器,如果打不掉,也要盪開地方的武器,給對方的防守造成空檔。另外就是把握搶先攻擊的原則,先出手,快准狠。
混戰方法 所謂混戰方法,就是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對打已經到了白熱化時的有效打法。
打法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原則:同一方式反復擊打。 比如,你喜歡使用斜劈,那麼就斜劈斜劈再斜劈,或者反復的斜劈、反劈、反劈斜劈,注意,反復擊打的部位不要重復,比如你不斷使用斜批和反劈,那麼就要斜劈頭部、反劈肋骨或者斜劈小腿反劈頭部,不斷地重復動作,打不同的部位,搏擊效果會很好。 實際上,這是違反武術常理的打法,但是,在舊江湖中的無數次械鬥證明,這類打法非常有效,究竟為什麼有效,我也一時說不清,反正大家記住這個打法很有效就可以了。
訓練要點
一、 腕力; 腕力小,揮棍速度不夠,收棍速度也不行,且容易被人將棍擊歪;
二、 小臂力量; 小臂力量不夠,揮棍速度不行,收棍速度也不行,且時間長了容易小臂疲勞; 註:練腕力和小臂力量,可用一根鐵棍,繫上繩子,下吊重物,雙手握鐵棍兩端,不斷擰動,使繩子纏在鐵棍上再松下去,重物不斷上升、下降,假以時日,可使臂力腕力大增,屆時不要忘記不斷添加重量。
三、 步法; 滑步前後走,前進後退,前進後退,這個我不用多說,一定要練好步法,練不好步法會挨打的。
四、 反應; 反應快非常重要,敵未動我先動,先發制人,全在於一個快字。點劈,非常重要,這是戰勝敵人的橋頭堡,點劈想打得好,就要手眼身法步都快,上手就打,一打即中。只要這一下打中了,後面那幾下子就是玩一樣了。萬一打不中怎麼辦?我的意見是繼續狂攻,呵呵。
練習反應的辦法有很多種,兩人對練也可,一個人的時候,比如打樹葉,葉子不動,你也不動,它一動,你立刻出手打它。雙人可以練習推擋手,二人對立,一個出拳打,一個雙手擋,打得要快,擋得也要快,注意看對方肩膀。類似的練習多了,反應自然加快。
1、滑打; 滑打很重要,短棍格鬥分為主動進攻和被動防禦,滑打,是被動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 滑打的主要對象,還是對方的手部,打其手指、關節等部位,使敵放棄武器。 如,敵方一棍(或刀)劈下,我舉棍一架,隨即順著敵方武器桿部滑下,打其手,敵方負痛,鬆手放棄武器或者一時不能再使用武器,給我方進攻造成時機。 舉例: 敵上方砸來,我揮棍攔擊,順勢滑打對方手部,接著迅速正劈或斜劈對手,令其失去戰鬥力。
『貳』 請問棍術的具體練法
棍術棍術
gùnshù
[stick acrobatic play] 器械武術之一,用棍表演的武術套路的總稱
"棍術"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劍經》、戚繼光《紀效新書》、茅元儀《武備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等對棍的擊法均有詳盡論述。握棍的方法稱"把法",常見的有陽把(手心向上握棍),陰把(手心向下握棍)、陰陽把(兩手心相對)、對把(虎口相對),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棍法有:打、揭、劈、蓋、壓、雲,掃、穿、托、挑、撩、撥等。練習棍術要求手臂圓熱,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現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點。棍術的套路有:自選棍術、猴棍、七星棍、五虎群羊棍、齊眉棍、大梢子棍等。對練有"對棍"、"棍進槍"、"棍進三節棍","三人對棍"等。
一、
[編輯本段]棍的部位名稱、規格及基本握法
(一)棍的部位名稱、規格
棍的各部位名稱見圖2-4-1。棍的長度不得短於本人身高。
(二)棍的基本握法
1、持棍法:右手持棍,以拇指和食指卡握棍身,其餘三指自然彎曲,虎口朝向棍梢,使棍身緊貼於身體右側,把端觸地。
2、提棍法:
①單手握,右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
②順把握,雙手虎口順向握棍;
③對把握,雙手虎口相對握棍。
二、
[編輯本段]棍的主要運動方法
1.撥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擺動為撥,撥棍時用力輕快平穩,幅度不要過大。
2.掃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掄擺;或盡量以棍梢貼地,棍身傾斜掄擺為掃。掃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3.掄棍:單手或雙手將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掄。平掄不得超過一周,加轉身不得超過兩周。掄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線向前、向側或向後戳擊。戳棍要求發力短促,力達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6.立圓舞花:兩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體兩側由上向前、向下繞立圓轉動。要求連續快速,走立圓時很要貼近身體。
7.提撩舞花:兩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使棍沿身體左右兩側由下向前、向上劃立圓連續向前撩出。要求快速連貫,立圓掄轉應貼近身體但不得觸身。
『叄』 怎樣練雙手雙節棍
掌握和了解雙節棍各種正確握法,是練習者首先應學會的基本技術。由於雙節棍在高速舞動沖撞的過 程中會產生巨大能量,所以在鞭擊時,必須牢牢抓住雙節棍,以確保攻防動作的連貫性和有效性。運用雙節棍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抓握不牢,脫手而出,這在訓練中可能會傷及同伴,而在實戰中,你將極端被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握棍方法。練習者必須做到隨時能控制雙節棍,但又不能有任何刻板。換一句話來說,要隨時根據實戰攻防的需要注意握棍之手的放鬆和緊握,大拇指和食指必須牢牢地握在雙節棍上,另三指起輔助作用,與食指放在一側。重要的是:必須抓牢雙節棍,但可以放鬆一點,以保持手臂的耐力。 松握棍,也就是用拇指和食指(虎口)握住棍的前端,不十分用力,其它三指附著棍身。 要點及用途:松握並不是完全不用力,在松握的狀態下,可充分發揮腕關節的靈活性,使雙節棍轉速快。松還是產生爆發打擊力的基礎,在棍轉至攻擊目標的一瞬間握緊用力,可使打擊力倍增,緊握與松緊的優劣,習者可比較。 拇指挾棍,用拇指和掌心合力挾住棍身,其它四指放開,體會用力不使棍松落。 要點及用途:拇指的力度要能緊緊地挾住棍身,可夾住擺盪,檢查自己的控制力,此動作極有實戰意義。在自衛中,取出棍後,即一指夾棍,松開另一棍突襲敵方,如夾棍不牢,則棍脫手,收、放棍都以此動作為基礎。 滑棍,在松握棍的基礎上,握棍後前後滑移。 實戰用途:滑前,利於近距離揮棍擊敵;滑後,利於攻擊遠敵。握棍似乎並非沒有什麼技巧,只要緊握就行,但只知道緊握者用棍必然速度慢,變化少,笨拙僵硬,掌握了技巧,整個風格就變了,所以,掌握上述簡單的訣巧也不可忽視。除掌握前面的技巧外,還應了解掌握常用的正、反握雙節棍的上、中、下的任何部位,單手疊握雙節棍,雙手握棍法。初學者適於握中部位。..................................
採納哦
『肆』 武術比賽出場拿棍的行禮方法
持棍禮:右手握棍把段(靠棍把1/3處),屈臂於胸前,棍身直立,棍梢向上,左手拇指屈攏成側立掌,掌指向上,掌心與右手指根節指面相貼,兩臂外撐,肘略低於手,兩手與鎖骨窩同高,目視受禮者
『伍』 單手轉棍的技巧是什麼
單手轉棍技巧為:耍棍花——手腕交叉,手上下位置不能變。
1、首先右手握金箍棒中間位置,手背朝右側,金箍棒在腋下。
(5)持棍的正確方法和技巧擴展閱讀:
棍的來源歷史悠久,在原始古代,古人居住在山洞,經常被毒蛇猛獸侵襲,沒有銳兵利刃來防禦;山間到處都是樹木叢雜,古人經常用樹枝當做自衛的武器。
所以其它的兵器,或者全用鐵制,或者鐵器用木材為柄,只有棍則完全用木質,並且製造非常簡單,從棍梢到棍根,並沒有弧度,只是一渾圓堅質的木桿;由此可見古代各項事情的簡單。
棍的分類:棍有木製和金屬制兩種。木製的棍有齊眉棍、三節棍、二節棍等。金屬制的棍有鐵頭棍、渾鐵棍、渾銅棍等。還有鐵制的帶齒帶鉤棍,如爪子棍、狼牙棒、鉤棒等。棍是原始人類最普遍使用的兵械之一。
『陸』 拄拐棍的正確方法
拄拐棍的正確方法:
1.使用拐杖前,首先應將拐杖調整至正確高度,具體方法是:將拐杖立於體側,拐杖的頂端距離腋窩3-5厘米,手臂自然下垂,扶手高度位於腕橫紋。此時,前臂屈、伸腕肌群同時用力保持腕關節中立位,再由上肢各部肌群共同發力將身體撐起以實現支持作用。
2.拐杖的使用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如果患者一側下肢損傷,部分限制負重,採用單拐,連同健患雙肢,共「三點」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如果患者一側下肢損傷,完全限制負重,採用雙拐,同健側肢體,共「三點」支撐體重,患肢懸空,完成步行過程。如果患者雙側下肢損傷,均部分限制負重,採用雙拐,連同雙側患肢,共「四點」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如果雙側患肢均完全限制負重,沒有辦法,只有求助輪椅了
3.正常步行過程中,上肢應隨下肢腳步交替擺動,具體順序為「左上右下」,「右上左下」。所以,運用單拐步行時,正確的持拐方向應用在健側,健側拐杖與患肢等幅、同步運動,力求節奏、步幅接近健側水平,重心始終跟隨邁向前方的肢體
4.正確用拐方式下,可以保證始終拐杖跟隨患肢運動,且患肢與拐分立與身體兩側,可以具有最大的穩定面,實現最優的保護效果。相反如果持於患側,要想實現患肢與拐杖同步,步態必然「順拐」,姿勢非常別扭,不利於正常姿態的建立,更重要的是,此時患肢與拐杖處於同側,距離很近,行動時穩定面僅有正確方式的不足一半
5.當患者一側下肢損傷,完全限制負重時,採用雙拐」支撐體重,患肢懸空,完成步行過程。此時,雙拐應與患肢等幅、同步運動,患肢雖然懸空但凌空模擬正常步態中的屈伸動作,在支持體重的同時維持正常步態習慣。
6.當患者雙側下肢損傷,均部分限制負重時,採用雙拐支撐體重,完成步行過程。此時雙拐按照「左拐右腿」,「右拐左腿」的正常順序,分別與雙下肢等幅同步交替伸出,以最大之穩定面積分別實現對肢體的保護。
『柒』 棍術基本入門是怎麼樣的
棍術的主要技法有進攻性棍法,如劈、戳、掄、掃、崩;防禦性棍法,如撥、絞、格、舞花等其演練技巧與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1、把法靈活、棍法多變。
棍的構造特點決定了其運動規律。棍「渾身藏法,棍法多變」,多變的棍法來源於靈活多變的把法,把法變換能使招法變化。
2、梢把兼用、快速連貫。
棍的梢端和把端長共用一發如前後戳棍,左右平掄棍等,這就使梢把兩端既能發揮其特長,也能供之一法。梢把兼用的特點取決於兩點:一是正確的持棍方法,二是快速靈活的換把技能。
3、力猛勁足、棍打一片。
棍長而體輕多採用掄、劈、撩、掃、舞花等,這些棍法由於動作幅度大、速度快、慣性大、迅猛有力,而是棍術呈現出左右縱橫、虎虎生風、棍打一大片的風格。加上那些發力短促、剛勁有力的棍法在前後戳扎、橫掄豎劈中體現發力迅猛剛勁有力,使棍法勢猛而力足,靈巧而力促。
棍是由長而直的堅韌圓木製作的長兵器,它無尖無刃,把端交粗,構造簡單,朴實無華。在古代冷兵器史中,棍是常用的兵器之一,被譽為「百兵之祖」。
在我國古代,棍的名稱很多,叫做棒、杖、忤、梃、桿等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或者更早。棍的製作非常簡單,截取一段交直的樹枝,去掉蔓叉樹葉即可使用。
人類在能夠製造工具之始,就製作了木棍,作為狩獵、採集的工具。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的產生,棍棒作為最原始的武器開始運用部落之間的戰爭。
商周時期,棍棒以運用於裝備軍隊。及三國以後,棍棒的質地已有木、銅、鐵之分尺寸也有長短之分。現代武術運動中的棍術被列為競技項目之一,主要方法為劈、戳、掄、掃、崩、撥、絞、格、舞花等。棍術的運用特點是一招一式虎虎生風,動如疾風驟雨,產生「棍打一大片」的功效。
『捌』 棍術的八個基本動作
1、撥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擺動為撥,撥棍時用力輕快平穩,幅度不要過大。
2、掃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掄擺;或盡量以棍梢貼地,棍身傾斜掄擺為掃。掃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3、掄棍:單手或雙手將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掄。平掄不得超過一周,加轉身不得超過兩周。掄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線向前、向側或向後戳擊。戳棍要求發力短促,力達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6、立圓舞花:兩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體兩側由上向前、向下繞立圓轉動。要求連續快速,走立圓時很要貼近身體。
7、提撩舞花:兩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使棍沿身體左右兩側由下向前、向上劃立圓連續向前撩出。要求快速連貫,立圓掄轉應貼近身體但不得觸身。
握法靈活
拳語說:「槍似游龍,棍若雨」。棍的特點似疾風暴雨,密而不疏。棍分棍梢、棍身、棍把(即根部)三部。在運動中,一般都是梢、身、把交互使用,變化多端。欲使棍法縱橫,掄劈如意,握法靈活是第一要素。
握法很多,一般常見的有陽手握法,即手心向上;陰手握法,即手心向下;陰陽手握法,即一手心向上,另一手心向下;對手握法,即虎口相對,交叉手握法,左右手交叉;滑動握法,一手滑出;等等。不同的棍法,或是棍法在運動之間的變化,都是不同的握法為基礎的。握法嫻熟,將會對棍術水平的提高有所作用。因此,正確而靈活的握法,是棍術技法中重要環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