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密閉式吸痰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機械通氣所建立的人工氣道改變了正常的解剖及生理狀況,導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行清除,因此,人工吸痰是清除口腔分泌物及氣道內分泌物的重要措施,其目的是將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時吸出,以維持人工氣道通暢、保證足夠的通氣和充分氣體交換,對維持通氣功能,預防和治療肺部感染等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臨床上有哪些吸痰方式?
常用的方式開放式及封閉式。
常規的開放式吸痰方式有不可避免的缺點:開放式吸痰時,每次都需要將人工氣道與呼吸機分離,即中斷機械通氣,且吸痰管要暴露在大氣中進行操作。可能會產生以下並發症:
1、心律干擾,血氧過低;
2、大幅降低氣道壓力,肺容量下降,血氧飽和下降;
3、氣道污染和環境污染;
4、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展(VAP)。
密閉式吸痰管如何使用?有哪些使用要點?
01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度保持在 18℃~20℃,濕度60%~70%。
02
所有用品及操作均應遵守無菌原則,操作者吸痰前後均應洗手。
03
檢查封閉式吸痰管狀態,檢查標簽有效期,若封閉式吸痰管的薄膜護套有破損,則需立即更換。
04
患者循環穩定,可以進行吸痰操作。
05
將密閉式吸痰系統三通分別與患者人工氣道(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呼吸機Y 型管、負壓吸引裝置相連,形成密閉吸引系統。
06
氣道濕化接頭接注射器推注濕化液或用輸液器滴入濕化液。
07
吸痰時左手持吸痰管與負壓吸引連接處,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閥,右手接吸痰管沿氣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一般前端超出氣管插管前端≤2 cm。此時吸痰管薄膜保護套隨吸痰管的插入自行皺縮。
08
確定導管送入氣道內時,按下吸引閥開關,連續15s負壓吸痰,邊吸引邊旋轉撤出吸痰管。
09
停止吸痰後將吸痰管回抽至可見導管上的黑色指標線,至少5mm處。關閉轉盤,吸痰完成。
10
沖洗管道時,先確保已關閉轉盤,再入沖洗液沖洗管腔內痰液,並按下吸引閥。
注意:沖洗封閉式吸痰管時要注意沖洗的速度,防止沖洗液大量流入氣道引起嗆咳或窒息。沖凈後備下次使用,蓋緊沖洗小帽。
11
吸痰、沖洗完成後,要確認負壓控制閥處於回位狀態。
12
吸痰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開放式VS封閉式到底哪種方式好?
01
對氣道的影響:開放式吸痰管:前端只有2個側孔,吸痰時在負壓作用下吸痰管極容易碰觸氣管壁,造成貼壁吸痰,因而容易損傷氣道黏膜引起出血,也常因吸痰管旋轉不到位出現吸痰不徹底,需反復吸痰。封閉式吸痰管:前端柔軟易彎曲,且為圓形,側壁有4個孔,可確保各個方向的吸引壓力均衡,使吸痰管始終處於氣道的中央,減少了貼壁吸痰的可能性,從而減少了氣道黏膜損傷出血的機會。
02
減少吸痰時間,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開放式吸痰需要雙人配合,一人打開一次性吸痰管吸痰,一人斷開呼吸機,吸痰後皮球加壓彭肺等一系列操作。密閉式吸痰責簡化了吸痰過程,吸痰時無需旋轉吸痰管即可吸凈痰液,吸痰較徹底,並縮短了整個吸痰操作所需的時間,從而延長了吸痰的間隔時間。比開放式吸痰節省時間和人力,從而提高了護士的工作效率,並且能及時響應患者吸痰的需求。
03
對氧飽和度的影響。開放式吸痰時,需要中斷開呼吸機的連接,即中斷供氧和通氣,在吸痰的同時,負壓吸引也帶走了部分肺泡內的氣體,使肺容量的保存下降,隨即出現肺泡萎陷,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氧飽和度下降。密閉式吸痰由於沒有中斷開呼吸機的連接,吸痰時持續呼吸機給氧,減少了氣道痙攣與低氧血症的發生,增加的氣體交換面積,改善了吸痰時患者的氧和,所以密閉式吸痰對患者血氧的影響要低於開放式吸痰。
04
對控制肺部感染方面。開放式吸痰時:由於操作過程是開放的,氣道直接與外界相通,污染的空氣可直接進入呼吸道,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吸痰管刺激氣管壁又容易引起嗆咳,產生痰液噴出現象,對醫護人員而言則容易發生職業暴露,更重要的危害在於:痰液飛沫還可隨著氣流運動播散到整個病室,造成環境污染、交叉感染,也不利於保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安全。封閉式吸痰時:整個操作過程則是在密閉環境中進行的,避免了與外界空氣的直接接觸,減少污染環節,減少了反復吸痰引起肺部感染的機會,更可以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及肺部感染的發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氣管插管VAP的發生。
05
對醫護人員的保護作用。封閉式吸痰管特有薄膜保護套,吸痰時手不會直接接觸吸痰管,無需戴無菌手套,操作方便,不但減少了操作的准備時間,也減少了護理工作量。其更重要的優點在於密閉式吸痰時患者氣道與外界相對隔離,可有效防止環境、患者及醫務人員被污染,操作在密閉條件下進行,避免了分泌物對醫務人員,患者,物品的污染,加強了醫療護理工作的安全性。
06
對顱內壓的影響。顱內壓( ICP) 是監護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的一項重要指標。由於氣管內吸引術( ETS) 刺激氣管可引起靜脈系統壓力升高,可能使重型顱腦傷病人處於顱內高壓及腦缺血狀態。開放式吸痰後,顱內高壓情況下,機體難以對離線吸引時缺氧進行快速代償,血管收縮、腦血流減少,可引起腦缺血、缺氧反應。而密閉式吸痰可維持足夠的腦氧供,與開放式吸痰相比,其在顱內高壓狀態下應用更具合理性。故針對顱腦損傷病人的特殊性,建議臨床護士運用閉合式氣管內吸引術。在ICP 較高時,要縮短吸痰時間,一般不超過10s,吸痰管不能探入過深,以避免刺激患者引起ICP 升高。
07
對機械通氣的影響。在容量控制模式下,由於潮氣量恆定,置入的吸痰管會增加氣道阻力,使氣體呼出受影響,殘氣量增加,出現高內源性呼氣末正壓,加重呼吸肌負荷,增加氧耗
Ⅱ 吸痰護理的具體步驟
我也是名護士,護士真的是很累考不完的理論練不完的操作。簡單的給大家整理一下吸痰我們醫院練習的是經氣管插管吸痰。。希望可以採納。
經氣管插管吸痰法
報告老師我是一號選手,我操作的項目是經氣管插管吸痰法,我准備的病例是患者李偉男50歲,入院診斷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意識呈昏迷狀態,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存在 測T:37 度 P:88次/分 R:15次/分
BP:150/80mmHg氧飽和度90%。先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呼吸機參數:潮氣量500ml呼吸頻率15次/分氧氣濃度70%呼吸比為2比1,呼吸模式為間歇期通氣模式,氣道壓力高,呼吸機報警 遵醫囑給予吸痰,下面對患者進行評估。
下病房(帶聽診器)評估核對床尾卡腕帶。您好我是李偉的責任護士,由於李偉氣道壓力高我先幫他聽一下肺部情況。痰鳴音重(翻身扣背)如果是清醒病人鼓勵患者按拍背的節奏進行咳嗽。考慮氣道壓力高,還是痰量較多引起的,需要吸痰,吸痰的目的是: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有效供養,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請您配合一下,氣管深度24cm,正常范圍22-25cm固定牢固。按呼吸機智能健吸痰前給予純氧2分鍾。您先稍作休息我回去准備用物。
通過與患者家屬的溝通,患者氣道壓力高,SPO2:90%肺部痰鳴音重需要吸痰,無特殊生理需求。病房環境安靜整潔,溫濕度適宜適合此項操作。我所准備的用物均在有效期內,包裝完好無破損可以使用。必要時備張口器,舌鉗,壓舌板,插線板。我已著裝整潔可以開始操作。
檢查 成人負壓0.04-0.053兆帕,小兒不大於0.04兆帕。各管道連接正確性能良好
核對床位卡腕帶。現在開始操作:檢查無菌溶液倒入無菌容器中。連接管壓在指間盤下。斷開呼吸機接頭連接膜肺。吸痰過程中口述:「插管深度20cm,如有阻力左右旋轉向上提拉,避免反復提拉,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每次吸痰不超過15秒,如需連續吸痰應間隔2-3分鍾。」棄去手套及吸痰管,連接管將容器內的液體吸凈壓於治療盤下。「連接呼吸機接頭給予純氧兩分鍾。」
取出紗布包好連接管24小時有效。
口述: 吸痰過程中觀察患者面色,口唇,呼吸是否改善,如氧飽和下降心率增快應立即停止吸痰,待恢復正常後再吸痰。口腔吸痰困難者可由鼻腔吸痰,但顱骶骨折患者禁用。吸痰者順序為氣管插管,口腔,鼻腔。吸痰前可增加氧氣吸入,呼吸機治療的患者吸痰前後給予2分鍾純氧吸入,以防缺氧。儲液瓶內液體超過三分之二時要及時傾倒。
無菌巾擦凈患者口鼻腔分泌物。按呼吸智能健調到原來氧濃度。聽診器聽:痰鳴音減輕。輕輕搖下套管: 固定牢固。整理床單元。再次查對。
記錄:於-年-月-日-點,為患者吸出痰液量10ml呈白色。呼吸機參數:潮氣量500ml 血氧飽和98% 血壓120/80mmHg
簽字
Ⅲ 吸痰器的使用說明
1.高負壓,大流量,低噪音。貯液瓶隱藏埋入式新穎結構設計,方形負壓表,全塑外殼設計是國內同類產品首創,不僅降低了噪音,而且使吸痰器新穎、美觀,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2.本機採用先進的防溢裝置設計,有效防止可能出現的粘質液體溢入機體。
3.體積小,重量輕,攜帶方便,尤其適應各種急救場合和外出巡診需要。
【性能指標】
電源電壓:AC220V±10%,50Hz±2%
功率:90V
極限負壓值:≥0.075MPa
抽氣速率:≥15升/分鍾
貯液瓶:1000毫升 接通電動吸引器的電源後,用吸痰器的吸引器的馬達帶動偏心輪,從吸氣孔吸出貯液瓶及安全瓶內的空氣並由排氣孔排出,這樣周而復始轉動,使兩瓶內產生負壓將痰液吸出。
【產品用物】電動吸引器1台,治療盤內盛無菌有蓋主盤2隻(一隻盛滅菌生理鹽水,另一隻盛12-14號吸痰管數根)、彎盤、紗布、消毒液浸泡無菌紺1把、床欄上系盛有消毒液的瓶,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拉舌鉗。 1.監測吸引器及管道的性能。使用攜帶型吸痰器吸引器前須檢查電源電壓與吸引器電壓是否相符,進氣管與出氣管的連接是否正確;貯液瓶的痰液應隨時傾倒、清洗,以免痰液逆流至馬達內損壞吸引器;吸引器用後應隨時消毒各管道及貯液瓶,放置在乾燥處,定期維修保養。
2.熟練操作,嚴格無菌,防止交叉感染。吸痰運用應輕穩,吸引時負壓不可過大,以免損傷氣管粘膜;使用攜帶型吸痰器一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氣管內吸痰按無菌操作進行,吸痰器的吸痰管須每次更換,不得重復使用,所有物品每日滅菌1次;自氣管導管內吸痰的吸痰管外徑不得超過套管口徑的1/2。
Ⅳ 吸痰管和積液瓶怎麼連
這個裝置叫「洗氣裝置」,或叫「萬能洗氣裝置」裝置內沒裝水或其它液體時,且瓶口在上正向放置,要收集氣體時,即為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了密度大於空氣的氣體,長進短出;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短進長出裝置內沒裝水或其它液體時,且瓶口在下反向放置,要收集氣體時,密度大於空氣的氣體,短進長出;密度小於空氣的氣體,長進短出;當瓶子里裝滿水的時候,即為排水法收集氣體了則氣體短進長出
Ⅳ 負壓吸引器兩個介面怎麼接
2個引流瓶依次次鏈接,再接到負壓裝置上,另一段接吸引管
Ⅵ 負壓吸痰器怎樣連接 有什麼優點
負壓吸痰器包括吸痰器、吸痰管、儲痰瓶和排痰管,負壓吸痰器是有說明書的,只要按照說明書的內容正確的連接是非常簡單的,負壓吸痰器吸痰管上設有負壓感測器,在所述吸痰器上設有顯示屏和負壓調整鈕。負壓吸痰器使用起來也是比較方便和安全的。
負壓吸痰器的優點是負壓高低就會通過負壓感測器傳導出現在顯示屏上,再通調整負壓調整鈕,達到合適的負壓,就不會使新生兒在吸痰時,出現損傷呼吸道粘膜,導致出血、感染、氣道損傷等情況。安裝負壓感測器後,可以限制吸痰器吸引負壓過大,保持吸痰器內負壓在安全范圍內工作,既可提高吸引效率,又對患者起安全作用。
吸痰器一般的工作原理是接通電動吸引器的電源後,用吸痰器的吸引器的馬達帶動偏心輪,從吸氣孔吸出貯液瓶及安全瓶內的空氣並由排氣孔排出,這樣周而復始轉動,使兩瓶內產生負壓將痰液吸出。
(6)壁式吸痰裝置連接方法擴展閱讀:
負壓吸引器的消毒管理措施
1、應用重復消毒的方法使用後的吸引瓶應拆開各連接部位,先用1 %過氧乙酸液浸泡半小時再逐一洗刷,要特別注意瓶蓋內側及各個管道,控干水分後再放
2、輸入0.2 %過氧乙酸液中浸泡半小時,然後晾乾備用。
3、短時間應用的吸引器要及時清洗消毒,乾燥備用;長期使用的應每周更換2—3 次,引流液多者應及時更換。
4、為防止交叉感染,每一個引流瓶應單獨浸泡消毒。
5、護理人員每做完一項操作或護理完一個病人要及時洗手,防止病原菌的間接傳播。
參考資料:網路-負壓吸痰器
Ⅶ 電動吸痰器的具體操作方法
家裡有病人需要吸痰的話,一般都會想要選擇自行購買吸痰器進行吸痰。但是第一次進行操作的朋友會覺得無從下手,生怕由於誤操作增加病人的痛苦,就不得不每次都去醫院里進行吸痰,不但費時費力,還給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其實,只要按照正確的操作進行操作,吸痰的工作很容易完成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普通系痰器的具體操作步驟。
我們在開始使用吸痰器之前要檢查的是吸痰器的管路的連接是否正確和順暢。具體的做法是首先把負壓調節閥按順時針方向進行旋緊,之後一手將吸氣口堵住,一手捏住吸引軟導管。這時開啟吸引器,真空表指針如果能夠很快升到極限負壓值。而且在放開吸入口之後表針又能夠回到0.02mpa以下。這就表示測試成功吸痰器是可以使用的,否則是不能給病人直接使用的。
測試完成後,我們需要在緩沖瓶和儲液瓶注入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的生理鹽水,並在吸痰器的吸入口接上吸引軟導管。在這吸痰器的使用過程中,儲液瓶在開機的情況下是不能打開的。接下來根據病人痰液的情況進行負壓的調節,負壓調節閥順時針方向旋動是增加負壓的,逆時針方向旋動是減少負壓的,調節的過程盡量慢一些。
接下來把吸痰導管連接到吸引軟導管上,插上電源打開吸痰器,就可以開始進行吸痰操作了。如果是自己在家裡進行這項操作一定要經過專業人士的指導才能進行,不然會給病人增加不必要的疼痛感,甚至危及到病人的健康。這里要注意。吸痰的時間是每次15秒,而且連續吸痰時間不能不超過3分鍾,負壓的調節一定要控制好絕對不能過大。調節負壓是應該變調節負壓邊觀察病人的呼吸。
吸痰後將痰液倒掉,並用生理鹽水沖洗洗吸引管和儲痰器內留下的痰液。沖洗干凈後就把調節閥旋緊,這時候負壓就會回到0.02mpa以下。關機就完成了一次吸痰器的操作。吸痰之後吸痰器要進行乾燥保存,以備下次使用。這里需要的是:在吸痰器工作之前機器的檢查一定要仔細,確保在吸痰過程中雖然吸痰器負壓調整過低可能會影響吸痰效果但是負壓調整更要以病人的承受度為限,不可強行操作。
Ⅷ 如何進行吸痰
這是我培訓時的教程,如果你是用醫院的吸引裝置的話可以參考一下
1、評估患者:年齡、意識狀態、生命體征,特別是呼吸狀況、患者有無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狀態及合作程度;聽診器檢查肺部呼吸音情況,有無痰鳴音;手電筒檢查口腔、鼻腔情況。
2、評估環境:環境清潔、安靜、光線充足。
3、評估用物:用物齊全,負壓吸引裝置完好。
4、操作者自我評估:著裝整潔,掌握吸痰的知識和注意事項。
5、中心或電動吸痰裝置。
6、治療盤:適當型號的吸痰管、治療碗2個(內乘無菌生理鹽水,分別用於吸痰前預吸及吸痰後沖洗導管)無菌鑷及缸,一次性治療巾,消毒紗布,手電筒,聽診器,無菌手套,彎盤,壓舌板,口咽氣道。
7、核對患者信息,查看床頭牌及腕帶,請問您是XXX嗎?評估患者。解釋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取得合作。
8、檢查吸引器儲液瓶內消毒液(不少於200ml,我們是不少於容量的一半),擰緊瓶塞。連接導管,接通電源,打開開關,檢查吸引器性能,調節合適的負壓(成人壓力為40.0-53.3kPa,兒童小於40.OkPa)。將吸引器放於床邊適當處。
9、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攜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對、解釋。
10、檢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動義齒。
11、協助患者頭偏向一側,鋪治療巾於頜下。
12、戴手套,連接吸痰管,打開吸引器開關,試吸少量生理鹽水,檢查吸引器是否通暢,潤滑導管前端。
13、如果經口腔吸痰,告訴患者張口。對昏迷患者用壓舌板或口咽氣道幫助張口,吸痰完畢取出壓舌板或口咽氣道。
14、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無菌鑷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後放鬆導管末端,先吸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15、另換吸痰管,反折吸痰管末端,再插入氣管內適宜深度,放鬆導管末端,輕柔的將吸痰管左右旋轉緩緩上提,吸出氣管內分泌物。
16、拔出吸痰管後吸生理鹽水沖凈痰液,以免堵塞。
17、必要時更換無菌鑷及吸痰管經鼻腔吸引。吸痰完畢,關上吸引器開關,擦凈患者面部分泌物。
18、檢查患者口腔黏膜有無破損,聽診雙肺呼吸音,觀察病情,病情好轉後停止吸痰,操作者脫手套。
19、整理床單位,協助患者取舒適卧位。處理用物。
20、洗手,取口罩。記錄。
21、如果患者清醒,安撫患者不要緊張,指導其自主咳嗽(做示範,像我這樣咳咳咳咳)。
22、告知患者適當飲水,以利痰液排出。
Ⅸ 吸痰裝置吸入口和抽出口
摘要 吸痰裝置組成:負壓吸引表,連接管,引流器,吸痰盅,吸痰管,鹽水
Ⅹ 吸痰器的消毒與保養
在吸痰裝置吸引器中,有連接安全瓶和貯存瓶的連接管。吸痰連接管用一段時間後會有細菌菌落的生存或其他異物,臨床一般用水沖洗管道,使其清潔後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備用。但當異物或菌落附著較為牢固時,只用清水沖洗就不能達到清潔的作用了。據此本文將介紹一種新的清洗方法,不僅可以清除異物,還可以起到徹底清潔吸痰連接管的作用。
1 材料
棉線(長度約為所清洗連接管的1.5倍)2根,紗布1塊(8cm*25cm),剪刀1把,500ml空生理鹽水瓶1個,能提供自來水的自來水龍頭1個,所需清洗的連接管。
2 方法和步驟
(1)用自來水預先沖洗連接管,起到濕潤管壁和預先清洗異物的作用。(2)把棉線引入連接管中,使其貫穿整個管道,並露出兩端。具體方法:在一根棉線一端打結,同一個點打4~5次,以結能在管中自由滑動且盡可能最大為佳,濕潤整根棉線,把打結的一端前面未打結部分剪去。將打的結放入連接管一端內,往裡送棉線。此時,把連接管順直,進線端放在自來水龍頭下,另一端放在500ml的空瓶中,邊用水往管道中沖洗,邊送棉線進入管中,依靠水沖的力量和重力作用,使棉線進入管中(棉線前端打結處相當於漂浮導管的前端,更利於棉線進入管道),直至整個管道被棉線貫穿。此過程中當瓶中水滿時及時倒掉。(3)用棉線系住紗布清洗管道。剪去打結一端的結,在紗布長軸1/3處和2/3處分別系牢進入管道的棉線和另一根棉線。濕潤紗布後,用已經在管道中的棉線拉動紗布進入管道,利用紗布對管壁的摩擦清洗管腔(此時紗布應為全長25cm的2/3,其中一半的粗細為4cm寬紗布的粗細,另一半為8cm寬紗布的粗細)把管道放直,這樣更容易拉動棉線和紗布,在拉動紗布清洗管腔的同時,另一根棉線被帶入管腔,第一根棉線全部拉出來時,第二根也全部進入管腔,要求把紗布全部拉出,清洗紗布,再向反方向拉動第二根棉線,對管腔再次清洗,如此反復,直至洗凈為止。(4)洗凈後,拉出棉線,用清水沖洗管腔,再放入消毒液中浸泡備用。
3 注意事項
(1)棉線粗細合適,太粗不方便操作,太細強度不夠;(2)打結大小合適,太大太小均不利於用水沖入管中(太大因與管壁摩擦太大,太小起不到「漂浮導管」的作用);(3)紗布要系牢,確保在用棉線拉紗布時紗布不會掉在管中,造成洗管失敗;(4)每次一根棉線拉出紗布時一定要拉出來,以利於下一次拉時使紗布形成折,避免因系不牢而導致的紗布掉落在管中;(5)拉棉線時管道放直,有利於減輕線與管壁摩擦力。
4 新法的優點
(1)徹底清洗管腔,確保消毒嚴格;(2)方法簡單易行,操作簡便;(3)節省醫療中吸引器連接管的資源,有利於科室成本核算和減輕患者經濟負擔;(4)可以借鑒此法清洗其他類似管道。
一種吸痰新方法的介紹
關鍵詞:吸痰護理
吸痰是利用機械吸引的方法,經口、鼻或人工氣道將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的一種治療手段。昏迷及麻醉後等患者因咳嗽無力、咳嗽反射遲鈍或會厭功能不全,以致不能將痰液咳出;或者嘔吐物誤吸入氣管,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肺不張,嚴重者可發生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窒息死亡。吸痰的方法有很多種,以往臨床教學上,護士給病人吸痰時大多是採用單人操作,我科自2004年5月起,採用雙人配合吸痰法,吸痰效果較單人操作好,現將方法介紹如下:
1操作方法
吸痰前,先翻身、叩背5~10min,叩打胸背部,藉助震動使分泌物松脫。操作者站於病人的左側,加大吸氧濃度達2~3L/min來增加病人供氧量,連接吸引器做好准備工作,另一個助手或者家屬站於患者的右側,將右手食指、中指、環指同時按壓於患者的喉結部,先旋轉按摩數圈,然後向下按壓1cm。這使大多病人都會出現咳嗽、吞咽反射,此時咽喉部會厭軟骨張開,操作者應趁此機會將吸痰管平穩准確插入到氣管,由深部左右旋轉,向上提拉吸痰管,吸盡痰液。
2優點
本法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雙人操作比傳統的單人方法效果徹底,可以將呼吸道的分泌物全部吸出,並可減少呼吸道黏膜的損傷,有利於保障病人的呼吸暢通,防止窒息、肺部感染。(2)有利於病情康復和治療,減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了護理工作的難度。而傳統方法是單人操作,由於大多病人不配合,吸痰管也插不到主要位置,呼吸道內的分泌物不易被徹底吸出,肺部並發症產生幾率高。(3)此方法對中、淺昏迷病人適應性大。(4)有效地避免了因呼吸道分泌物過多不易吸出,呼吸困難而行氣管切開。因此降低了病人的住院費用。
3注意事項
使用該方法時應注意以下方面:(1)吸痰管粗細應適宜,吸痰過程中動作應輕柔,不可來回刺激,負壓吸引不可過大,成人一般為0.04MPa,過大可損傷氣道黏膜,一次吸痰不超過15s。(2)按摩喉結不可過重,以免損傷、壓迫甲狀軟骨。(3)高血壓、腦出血病人一般不採用這種方法,因為刺激過大,易引起顱內壓增高。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可能加重病情,使腦出血量增多,易發生腦疝。(4)對深昏迷病人效果不佳。
吸痰法
【用品】
吸引器裝置一套。治療盤:粗細適宜的吸痰管數根、玻璃T形管一隻(連接吸痰管及吸引器導管)、紗布數塊、棉簽、壓舌板、開口器、帶蓋缸內盛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消毒鑷子、沖洗液、注射器、治療巾、彎盤。
【方法】
1.吸引前先檢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吸引導管是否通暢。
2.備齊用物,置床頭櫃,向患者解釋。
3.將患者頭偏向一側,並略向後仰。昏迷患者可用壓舌板將口啟開,夾持吸痰管由口腔頰部插至咽喉部,乘患者吸氣時將吸痰管插入氣管。如口腔吸痰有困難時,可由鼻腔插入(顱底骨折患者禁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可由插管或套管內插入。
4.插入吸痰管前,打開吸引器開關。但應放鬆T形管側孔,待吸痰管插入氣管一定深度時,立即按閉側孔即可吸痰。吸痰時,吸痰管應自下慢慢上提,並左右旋轉,以吸凈痰液。防止固定一處或上下提插吸引而損傷粘膜。吸痰管取出後,吸水沖洗管內痰液,以免阻塞。關閉吸引器開關。
5.一次吸痰不應超過15s(吸痰後清潔鼻腔、口腔)。同時檢查粘膜有無損傷。每次吸痰均應更換消毒吸痰管。氣管切開患者更應注意無菌操作。
6.吸痰前後予加大吸氧濃度,吸痰前、中、後應觀察生命體征,如有不適應停止操作。
【注意點】
1.貯液瓶內吸出液應及時傾倒,以免液體吸入馬達損壞機器。
2.吸痰管每次用一根不可重復使用,以免感染。
3.治療盤內吸痰用物每日更換一次。
嬰兒喉部有痰
是體質問題.
如果寶寶不發燒\不咳嗽\呼吸聲音不大,吃飯好,玩的好,睡的好,就一定沒問題,千萬不要上醫院.因為大夫會誇張的說這是支氣管炎什麼的,然後給打針\吃消炎葯等等,沒病也要說點病讓孩子受罪.
首先讓他多喝水,少洗澡,每三天洗一次就可以了,而且洗時速度要快,但房間不要搞的太熱;其次,只要不刮風一定讓孩子到戶外玩,這樣可以鍛煉他的呼吸系統,增強抵抗力.3,如果孩子的痰不黃,體不熱可以每天吃點保嬰丹或猴棗散,孩子積痰基本不算病,醫生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關鍵還是媽媽對孩子的鍛煉和關注.
可經常給孩子翻身或拍背,一則促進肺部的血液循環,二來使支氣管內的痰液松動而易於排出。拍背的方法如下:病兒側卧或抱起側卧,家長五指微曲成半環狀,即半握拳,輕拍病孩的背部,兩側交替進行。拍擊力量不宜過大,由上而下,從外向內,依次進行。每側拍3~5分鍾,每天2~3次。
嬰兒由於缺乏排痰的能力,當小寶寶咳嗽時您可以:1、將小寶寶橫向俯卧在你的膝上,
然後有節奏地輕拍他的背部,不要太當他正在咳嗽時,設法幫他把痰從胸腔咳出來。可以讓他用力。鼓勵孩子把咳出的痰都吐到盆中;2、當他正在咳嗽時,要確保他不著涼,否則可能引起支氣管炎;3、如果孩子乾咳,睡覺前給他喝溫熱的開水可以使孩子的喉嚨舒適;4、孩子睡覺時可用幾個枕頭把孩子撐起,以防止分泌出的粘液滴落到他的喉嚨。嬰兒可在頭部的褥墊下放一個枕頭;5、讓孩子有一個無煙的環境;
還有從睡夢中哭醒可能是因為受到驚嚇了,叫會收驚的人收一下就沒事,或吃一下珍珠粉或是猴棗散就會好的.祝你寶貝快點好起來!
電動吸痰器
1.構造主要由馬達、偏心輪、氣體過濾器、壓力表及安全瓶和儲液瓶組成。安全瓶和儲液瓶是兩個容量為1000ml的容器有2根玻璃管,並有橡膠管相互連接。
2.原理接通電源後,馬達帶動偏心輪,從吸氣孔吸出瓶內的空氣,並由排氣孔排出,這樣不斷地循環轉動,使瓶內產生負壓,將痰吸出。
3.用物電動吸引器1台,無菌治療盤或盒內放有蓋罐2隻,各盛有無菌生理鹽水及12-14號消毒吸痰管數根,氣管插管備6號吸痰管,紗布,止血鉗,無菌持物鉗置於盛有消毒液瓶內,多頭電插板,彎盤,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拉舌鉗,床欄上系一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瓶。地面置一水桶,以盛污吸痰管。
根據病人的清醒水平、合作程度及有無人工氣道,選擇恰當的吸引途徑;經鼻吸痰、經口吸痰、經人工氣道吸痰。
4.操作方法
(1)檢查吸引器各部連接是否完善,有無漏氣。接通電源,打開開關,檢查吸引器性能,調節負壓。一般成人吸痰負壓約40-50kPa,小兒吸痰約13-30kPa,將吸痰管置於水中,試驗吸引力,並沖洗皮管。
(2)將病人頭部轉向護士,鋪治療巾於頜下。
(3)插入吸痰管,其順序是由口腔前庭→頰部→咽部,將各部吸盡。如口腔吸痰有困難時,可由鼻腔插入(顱底骨折患者禁用),其順序由鼻腔前庭→下鼻道→鼻後孔→咽部→氣管(約20-25cm),將分泌物逐段吸盡。若有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時,可由插管或套管內插入,將痰液吸出。昏迷病人可用壓舌板或開口器先將口啟開,再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