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合理布局成都市成華區邊緣城鎮和特色休閑點
一般地,小城鎮的規劃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即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
一、小城鎮鎮區總體規劃
1.小鎮的區域地位
區域對小城鎮的影響因素
(1)縣域社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研究,了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社會各部門的經濟結構、發展方向、生產布局等,從而確定出小城鎮在縣域范圍內所擔負的職能和作用,以此為依據制定小城鎮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和計劃。
(2)自然地理條件
自然地理條件主要是指在區域地理位置的特徵上,處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條件下,居民點的分布情況也不同,如南方平原地區比西北山區域鎮居民點的分布稠密,水系發達的河網地區也比乾燥缺水的乾旱地區域城鎮居民點分布較為稠密。同時,地形、水資源的限制,也直接影響城鎮居民點的布局和發展。
(3)區域的交通條件
交通條件的發達程度,對區域小城鎮的分布有一定的影響。為了小城鎮的發展需要,小城鎮總是首先在交通發達的地點形成和發展。而新的鐵路、公路交通干線及水運航線的開辟,促進了沿線小城鎮的發展和人口的聚集。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的應用,改變了人們對距離的概念,使一些交通發達的小城鎮有更大的吸引范圍,從而使有可能改變小城鎮的發展。
2.小城鎮的性質和規模
(1)小城鎮性質
小城鎮的性質,是指一個具體的小城鎮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所處的地位與職能,即小城鎮的層次;特點與發展方向,即小城鎮的類型。小城鎮性質制約著小城鎮建設等的經濟、用地、人口結構、規劃結構、小城鎮風貌、小城鎮建設等方面。在規劃編制中,套通過這些方面把小城鎮的性質體現出來,發揮其應有的地位和職能,因此,確保小城鎮的性質十分重要。
(2)小城鎮的規模
小城鎮規模指的是小城鎮人口規模和小城鎮用地規模,小城鎮規劃人口規模是小城鎮規劃和進行各項建設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它直接影響著小城鎮用地大小、建築層數和密度,影響著小城鎮基礎設施的標准、交通運輸、小城鎮布局、小城鎮的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在小城鎮規劃中,正確的確定小城鎮規劃人口規模是經濟合理的進行小城鎮規劃和建設的關鍵。
二、小城鎮鎮區詳細規劃
1.鎮區詳細規劃主要內容
小城鎮鎮區詳細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建設條件分析和綜合技術經濟論證;
(2)確定建築、道路和綠地等的空間布局,布置總平面圖;
(3)道路系統規劃設計,確定道路紅線、橫縱斷面控制點的坐標和標高,以及停車場位置等;
(4)工程管線規劃設計,確定擬建公用工程管網和設施的項目、位置、走向及其布置;
(5)豎向規劃設計,確定主要建築物、構造物和場地的控制坐標和標高;
(6)估算工程量、拆遷量和總造價等。
2.居住小區規劃原則
居住小區是小城鎮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動的區域,是小城鎮鎮區的有機組成部分。居住小區詳細規劃是指對居住小區的空間布局、住宅建築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務設施、綠化和遊憩場地等進行綜合的統籌安排。
(1)小城鎮居住小區的選址及建設規劃和環境建設,均必須符合該小城鎮鎮區建設規劃要求,同時還必須符合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
(2)小城鎮居住小區規劃、住宅建築設計應綜合考慮建設標准、用地條件、日照間距、公共綠地、平面布局和空間組合的合理確定。
(3)小城鎮居住小區的配建設施的項目與規模要與該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又要結合建築設施的總面積,統一分配,靈活運用。
(4)小城鎮居住小區的平面布局、空間組合和建築形態應注意體現民族風情、傳統習俗和地方特色,還要充分利用規劃用地內保留的有價值的歷史名勝等規劃要素。
三、我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小城鎮規劃建設應該注意的問題
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每個地區的小城鎮在對其自身進行建設的過程中都應該充分考慮自身的經濟因素,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政績,不能以數量取勝而忽略了其本身的質量。作為小城鎮在建設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地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進行合理籌劃,准確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重視發展經濟的同時也應該注重環境保護。
2.培育新市場小城鎮的發展必須要有支柱產業,所以,在對小城鎮進行建設的時候,就應該完善當地的農村經濟市場,發揮其自身的資源優勢,利用小城鎮這個橋梁將農村和城市結合起來。
3.改革戶籍制度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採用的是具有分割性、世襲性的「二元」戶籍制度,這種模式嚴重的妨礙了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並且無形之中損害了農民朋友的利益。
4.編制統籌城鄉發展的規劃措施
小城鎮規劃建設不僅受到農村附近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還受規劃范圍內基礎設施條件的制約。因此,必須將村莊規劃放在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中進行整體科學合理規劃,才能較為合理地促進村莊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發展。
5.加強對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組織領導
農村面貌與農村發展水平直接體現了地方領導部門對農村建設的認識與決策水平。當地管理部門和規劃設計單位應有長遠眼光,本著和諧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不斷提高宏觀決策水平,堅決避免盲目建設與急於求成。同時,要切實落實國家的各項支農政策,對於破壞農村生態環境、違背農民意願的建設應堅決制止並追究責任。
6.穩步提高群眾參與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意識水平
小城鎮規劃和建設的主體是農民群眾,因此在進行小城鎮規劃建設時,必須改變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規劃模式,必須爭取到當地農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穩步提高群眾的決策參與度,充分調動村民貫徹落實各項決策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7.規劃管理部門需制定長遠的小城鎮規劃建設方案
只有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進行小城鎮規劃建設,才能使農村走上正確的規劃道路。因此,各地有關部門需本著因地制宜與分類指導原則,科學合理制定公共基礎設施及住宅建築建設標准,堅決杜絕面子工程問題出現。並且合理適度的進行村莊規劃和建設,要因財而施,不可攀比。
B. 成華區的基本情況
成華區位於成都市城區東北部,是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是成都主城區面積最大的區域,區位優勢突出,被譽為「成都未來之精華」,是成都中心城「東大門」,成德綿、成渝經濟區支點和成金青、成龍走廊主要起點。由於中共成都市成華區第七次代表大會的召開,使成華區未來五年都將圍繞「157」總體思路,即「一個目標、五維支撐、七大任務」,大力發展經濟、交通及產業,三年內每個街道至少培育一家上市企業,區域內的教育、醫療、旅遊、交通等資源相對完善,發展前景較好。
公路交通上,成華區目前涵蓋3條高速路起點,即成渝、成南、成綿。4條客貨鐵路,即成綿樂、成渝、達成、成昆。形成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為支撐,次幹道、新社區道路為補充的路網布局。
成華區域主要分為建設路商圈以及萬年場商圈:
1、建設路商圈
建設路商圈位於成都二環內,緊鄰二環高架橋,處地鐵3號線和4號線交匯處的東北角,是原成都老工業基地東郊核心區域,現為成都第二商圈。
2、萬年場商圈
萬年場商圈位於成都二環線上,北側靠近地鐵4號線.
成華區堅持「強三優二」發展導向,積極運用「互聯網+」等新興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催生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新模式目前區域內主要著力發展成都東客站樞紐經濟集聚區、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以及龍潭新經濟產業集聚區三大產業園區。
C. 朋友說成華區的發展太落後,不能投資,但是高新區的又太貴
主要用於投資。成華區這邊我們可以看到最多的就是工地了。在成都的東進政策影響下,對成華區是要重點發展的。這些在建的工地就是高新區兩年前的樣子,那現在的高新區已經發展起來了,房價也特別貴。成華區它現在正在建,有很大的升值空間。以前成華這里是工業區,現在政府產業轉型像以前的萬年場,建設路那邊的國企都把地佔了,比如成都無縫鋼管廠之類的。工業佔地肯定是無法發展的,咱們的這些製造業也要遷到龍泉驛,青白江這些地方。並且成華區離市中心這么近,還是著重發展的地方,有一定的文化底蘊肯定是沒錯的。並且成華大道這邊呢,有成華區70%的寫字樓都在這里大部分偏向於租房,注重的基於租住人群。人口這邊的話,可以從兩個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人群質量,也就是他們的收入,消費水平。那這些人的話大部分都是在寫字樓這些地方上班。還有一個呢就是人口數量,比如大學城,工業區之類的地方。大學生租房,但是並沒有很多的收入。但是這兩方面都占的地方不會很多,比如高新區,那裡房價呈正比也比較貴。如比金融城那裡,人群收入很高,但是這些人呢不多,並且很多都在成都有房子,租住也就是幾個月。算下來租金收益不會很高。相反的,數量是比質量要佔優勢的呢。人多的話,雖然資金沒有那麼貴,但是一年四季都是有收益的。而在成華區這里呢,未來發展人口數量上是占據優勢的,數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比質量要穩定的。以及東客站的發展會帶來商辦項目的更多的投資收益。
D. 東進政策成華區區域定位如何
1.區域定位:
成華區是成都中心城「東大門」,成德綿、成渝經濟區支點和成金青、成龍走廊主要起點。
成華區之前確立「1413」經濟發展戰略,以「生態城區、現代成華」為指導,「一軸引領、四城驅動、一區輝映、三帶貫穿」經濟發展戰略的確定。
一軸四城一區:
1、
2、成都(地鐵)城北商貿城
3、成都(猛追灣)休閑商務城
4、成都(新客站)城際商旅城
5、成都(龍潭)總部經濟城
6、北湖熊貓國際旅遊風景區
E. 成華區發展近況
成華區成立於1991年1月1日,是成都十一個市轄區之一,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區五個老城區之一,東與龍泉驛區交界、南與錦江區毗鄰、西與青羊區相連、北與金牛區、新都區接壤。地處成都上風地帶,全區園林綠化面積4.2萬畝,是成都中心城「東大門」,也是目前成都「北改」、「東進」和「中優」政策綜合輻射的一個區域。
成華早是工業聚集地,直到2006年,工業生產對成華GDP的貢獻都維持在40%左右。本世紀初,政府對於成華的發展做出重新規劃,致使成華進一步向高科技、、互聯網業為主導轉型,堅持「強三優二」,強化第三產業,優化第二產業的發展導向。
成華,是成都出川、出海通道的起點,廈蓉、滬蓉高速公路和川陝路,寶成、成昆鐵路皆於此,城際鐵路樞紐、成都東客站和成都地鐵1、2、3、4、6、7、8、9、11、17號線等重要交通節點和干線布局其間。擁有西部第一、全國六大客運綜合交通樞紐——成都東客站,日均旅客發送量30萬人.成華區的總體規劃可以簡述為一帶兩軸五區,一帶:環城生態帶,兩軸:成華大道和中環大道,五區:商務總部發展區(新華公園、建設路、猛追灣)發展相對飽和,人口密度大,可利用土地面積少,新北天地商貿旅遊發展區(昭覺寺、動物園、駟馬橋)老舊城區,龍潭新經濟集聚區(大龍潭片區)綠化多,人口密度低,東郊記憶文化創意集聚區(東郊記憶),東客站樞紐經濟集聚區。
F.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2021年的發展前景如何
摘要 成都市成華區獲得「2020十大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區」榮譽稱號。2020年,成華區在項目招引工作中始終如一堅持「項目為王、全員招商」,精準聚焦都市工業、現代服務業兩個「3+3」產業體系,扎實開展兩輪「投資唱主角、全員抓招商、關鍵在項目」集中攻堅行動,實現了全年產業化項目實際到位內資198.21億元,外商投資實際到位39.95億元,新簽約引進高能級產業化項目21個,新簽約引進產業化重大項目注冊率達100%。
G. 成華區的發展怎麼樣
成華區是成都市11個市轄區之一,是成都市中心城區,東與龍泉驛區交界、南與錦江區毗鄰、西與青羊區相連、北與金牛區、新都區接壤。地處成都上風地帶,是成都最綠的城區,全區園林綠化面積4.2萬畝,人均公共綠地12.7平方米,居成都中心城區之首,被譽為「成都未來之精華」,是成都中心城「東大門」,成德綿、成渝經濟區支點和成金青、成龍走廊主要起點,也是目前成都「北改」、「東進」和「中優」政策綜合輻射的一個區域。
目前,成華作為市區5個中心城區之一、互聯網業為主導轉型,堅持「強三優二」,強化第三產業,優化第二產業的發展導向。
並且成華以東郊文化創意集聚區、龍潭新經濟集聚區、東客站樞紐經濟集聚區作為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努力打造「文旅成華」、奮力建設「中優典範區,加速產業構建的進程。
綜合來說,成華區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升值潛力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