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哲學上如何培養科學思維方法

哲學上如何培養科學思維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30 17:59:58

① 應該怎樣培養哲學思維

學哲學的,特別是學西方哲學的,還 是從讀德國古典哲學的著作入手為好。這里所說的德國古典哲學就是指十八世紀 末到十九世紀這一段的德國唯心主義,也就是從康德到黑格爾這一段。我們就是 這樣學過來的。這一段哲學,雖然是唯心主義的,但是它是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來 源,馬克思、恩格斯都是有所肯定的,因而是我們這代做哲學的必須學習的。我 覺得,我們有了這個基礎,是大有好處的。 對於這一段的哲學,八十年代初期,有一種逆反的態度,覺得黑格爾那樣極 端,過去讀的不少了,要讀新的書,引進新的思想了,一時間研究這一段哲學的 專著、集刊都不容易出版了。要學習新思潮,這當然是很對的,尤其是當年我們 閉塞了許多年,開放伊始,著重在新思潮的引進是更為重要的。不過就學術來講 ,這些新思潮,原本是有根有源的,而這個根源中,德國古典哲學是重要的環節 。現在大家都清楚,當年最時髦的薩特,他的名字幾乎與「自由」聯系在一起, 而他的「自由」,在學理上卻是康德哲學的發揮,而這個意義上的「自由」,也 許不象當時有些人想像的那樣逍遙快活,而恰恰是很嚴肅的問題,有點戰戰兢兢 如履薄冰的意味,因為它和「責任」不可分。 隨著新思潮的介紹,逐漸的大家講存在主義,講海德格爾,講富科,現在又 開始講列維納斯,講德羅茲,慢慢地,我們的哲學思潮,也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與國際接軌了,這是很好的事,開頭說得不太深入,或者甚至有點出入,也是自 然的事,逐漸就會准確起來,深入起來的。應該說,這些人物的書,都不是很好 讀的,在國外也是難讀的書。 讀這些書的難處主要的也在於它們都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的學養在內,沒有這 些學養,字句上也許懂了,思想內容把握不住,不容易在思想上貫通起來,還沒 有到哲學的層次。 九十年代大家愛談海德格爾,他的書對我們自然有一種吸引力,因為海德格 爾強調時間性、歷史性,和中國的傳統儒家有相似之處,而他的「人詩意地居於 大地」又很象我國的傳統道家思想。之所以如此,說明哲學性的思考,時無分古 今,地無分中外,都有它可通之處;然而,就海德格爾思想淵源來說,離不開歐 洲哲學的傳統,盡管他對這個傳統有許多批評,態度是否定的,但他自己就已經 在康德、黑格爾的哲學中看到了有價值的東西。緊接著《存在與時間》之後,他 出版了《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而在當時德國學界對黑格爾一片漫罵聲中,海 德格爾卻也肯定了黑格爾的巨大貢獻。現在我們後人來讀他們的書,深感有許多 地方,海德格爾的確道出了在康德、黑格爾哲學中已經蘊涵但尚未發揮出來的道 理。並不是說,海德格爾的思想就是讀了康德、黑格爾的書以後發展出來的,而 是說我們後人如果也好好讀康德、黑格爾的書,對於理解海德格爾是會有很大幫 助的。同樣的道理,我們好好讀海德格爾的書,對於理解現在的「後現代」哲學 也會是有幫助的。 譬如說,「後現代」講「斷裂」,講「空間」,似乎和從德國古典哲學到海 德格爾講「時間」,講「歷史」很不一樣;當然是很不一樣。不過,就我們做哲 學史的來看,我們還是感到它們的理路還是可以溝通的。古典哲學把「時間」從 「空間」觀念里劃出來,因為那時的「空間」觀念是牛頓式機械的,「時間」從 這個「空間」的「口袋(框框)」里「脫穎而出」,展示了它自身的「不可分割」 的特性,古典哲學中「生生不息」的「精神」體現了這個時間、歷史的原則。 海德格爾的貢獻在於在這個「時間」、「歷史」的原則中,又強調了「有限 」、「死」的觀念,把黑格爾「有限」中的「無限」思想更往前推進一步,不把 「有限」看死了,說它完全就是經驗的世界,而使它也有「本體」意義,「死」 也不是一般的物質形態的變化,而具有形而上的意義,這樣,在「時間」進入「 本體」以後,「空間」也就被接納到「本體」問題中來,具有形而上的意義。這 個意義,正是現在法國「後現代」諸公接著做的工作。我們須得從「本體」化了 以後的「空間」問題來理解他們的工作,否則他們就要回到牛頓機械的空間觀念 ,這也許是他們不願意的,至於在具體運作的過程中,有沒有把握不住的地方, 就是具體研究的問題了。 法國哲學對於連斷的問題也有深入的思考的,就連那個最強調「連」的柏格 森,也不能說他沒有看到「斷」的問題。喜歡哲學的都知道,他提出一個「綿延 」的觀念來說「時間」。「綿延」就是「割不斷」、「不可分割」。這個觀念的 確「古已有之」。我們知道,古代希臘的原子論者提出的「原子」,原就是「不 可分」的意思,那麼柏格森又多說了些什麼,值得大家稱道? 你看,古人已經想到「不可分割」的問題,但是古人對為什麼「不可分割」 的解釋只是說它「沒有縫隙」,沒有縫,就打不開,「天衣無縫」。說它「沒有 縫隙」是以想像為根據的,天下哪有沒有縫的東西?「沒有不透風的牆」嘛。柏 格森換了一個思路來理解「不可分割」的理由、根據,他說綿延之所以「不可分 割」,不是因為它「太簡單」,「鐵板一塊」,之所以「沒有縫隙」,而是因為 它「太復雜」,各種「因素」「糾纏」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硬要把 它割斷開來,「它」就不是「它」了,「它」的「性質」就變了。「綿延」、「 時間」是個「質」的問題,不是「量」的問題。於是,你看,柏格森也已經涉及 到「斷」的問題,把「糾纏在一起」的「亂麻-混沌」「割斷」,就有天下一個個 占空間的性質各異的事物,不過在這個觀念的創始階段,柏格森的工作重點在於 闡明他的「綿延」觀念的「混沌性」,至於開顯出來的空間的事,他把它們歸於 機械的世界,我想,我們後人的思路,會想到,這些具體的有空間的事物,就其 「在時間中」的意義來說,也不會全是機械的,從一個更為根本的意義上來理解 「具體事物」,是不是「有限」中還有「無限」,「斷」中還有「連」;或者更 是「無限」中的「有限」,「連」中之「斷」。 於是,從哲學的根本的意義上來理解「空間」,是不是「後現代」諸公心目 中所要探討的問題? 這些意思對於「新生」來說,或許過於艱深了些,我的意思只是想說,大多 數年輕人,即使喜歡哲學,也是喜歡那些新流派、新思潮,加上現在「斷裂」之 聲不絕於耳,以為「歷史」、「時間」可以一筆勾銷,或者只是一些「死學問」 了,其實只要認真讀這些人的書,你就會發現,「後現代」卓然成家者,無不博 學多識、滿腹經綸,要從「不讀書」再出一個「後-後」現代來,無疑是「異想天 開」了。 我之所以經常強調學習德國古典哲學的意義,還有一個方法途徑的考慮在內 。 我以前跟學生說,就專業化的角度來看,十八-十九世紀德國古典哲學是更為 成熟的哲學,那個時候,哲學逐漸地成為一個專業,對於個人來說,就成了專門 的職業,進入學校可以專門教哲學,而不僅僅是在廣泛的意義上被稱做哲學教授 ,不是泛泛的被稱做哲學家(者)了。按我的體會,就是作為學科來說,哲學的「 系統性」加強了。 我專門做過古代希臘哲學的研究,在做這個工作時,我已經有了一般的哲學 基礎知識,但是在寫第一本書《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時,也只能做一些歷史材 料方面的梳理工作,寫過第二本書《蘇格拉底及其哲學思想》以後,就不敢往下 寫了;以後我學習了歐洲現當代的哲學,並且不斷地溫習、補習從康德到黑格爾 這一段的哲學思想,在我做《西方哲學中科學與宗教兩種思想方式》這個課題時 ,又重新寫了古代希臘這一部分,哲學的分量加重了,並且也敢一直寫到了柏拉 圖、亞里士多德。自己這樣不斷地上下反復幾遍以後,我比較有把握地跟學生說 ,你就先從康德或黑格爾哲學入手,使自己習慣於讀哲學書。 讀他們的書,可以使你比較快地、比較直接地了解什麼叫「哲學」。 當然,這不是一個定則。各位老師都有自己教學生入門的門徑。我選的這條 途徑,會讓學生一上來就遇到困難,因為康德、黑格爾的書是出名的難讀的。我 也不想把學生一開始就嚇倒;我覺得開頭難一些,以後碰到難讀的書就不怕了, 因為哲學的書畢竟跟文學作品不同,只有很特殊的人才拿讀哲學書來「消閑」。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對學生說明。康德、黑格爾的哲學被普遍批評為脫離實際 ,是書齋里的哲學,這個批評當然是很中肯,很有理的。哲學進入大學的講堂, 成為「專門」的「職業」,就會著意地營造自己獨特的天地,強調自己的特點, 從而與其他的學問和人生實際剝離。這是一個實際問題。我一直感到英美的有些 哲學過於技術性,我理解他們之所以如此,乃是要在大學以別人不會的技術來穩 住自己的教席,這可能是一個誤解,但是長期以來我有這個印象。現在比較貼近 生活實際的是法國的哲學家。 當然,躲進書齋、脫離實際不僅僅是一個實際問題,而且還有學理上的問題 。康德、黑格爾的思路,是強調「哲學」要「純」而又「純」,這個「純(粹)」 指的是排除一切經驗的、被動的、接受的因素。從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來強調 的「純主動性」,到康德、黑格爾那裡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現實性、感性、 直觀性的問題,在這個哲學系統中,始終不好擺平,盡管黑格爾以後,直到胡塞 爾,都強調「直觀的理智」和「理智的直觀」,但是這個「直觀」還是「主動的 」,「純粹的」。「哲學」如何接納「被動性」的問題,是需要大家進一步研究 的。 和「新生」談如何讀哲學書是一件很有興趣的事,也是一個可以不斷談下去 的話題

② 如何樹立科學的思維方式

如何樹立科學的思維方式
樹立科學思維方式、提高科學思維能力,特別是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

提高戰略思維能力。「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戰略思維,是指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就是從全局、長遠、根本的角度去研究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是統攬全局、兼顧各方,善於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的能力。強調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處理好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做到把握全局、謀劃全局、服從全局;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提高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預見性、前瞻性。

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思維,是開拓人類認識新領域、形成人類認識新成果的思維活動,其實質是對原有思維模式的超越。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超越陳規、開拓進取,善於探求事物發展難題的多種解決辦法和途徑的能力。時代在發展,實踐在深入。打破思維定勢、改變思維習慣,超越已有思維方式的局限,不迷信、不盲從,做到因時而動、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如果對辯證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辯證思維,是指立足於客觀事物的辯證性而展開的思維。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抓住關鍵、找准重點,善於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它要求以普遍聯系、變化發展和對立統一的視角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妥善應對各種復雜局勢、妥善處理各種矛盾顯得尤為重要;利益關系更趨復雜,人們對改革發展的社會預期普遍提高,對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的要求明顯增強,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的難度加大;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這就要求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善於區別不同情況、針對不同問題採取不同方法,因地、因人、因時制宜,防止簡單化;堅持一分為二,客觀分析形勢,實事求是地認識和處理改革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防止極端化;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努力把握事物的發展變化,越是形勢好越要看到問題、克服麻痹鬆懈思想,越是困難多越要增強信心、善於化危為機和轉機為績,防止靜止地、孤立地看問題;堅持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保護好、引導好、發揮好各方面加快發展的積極性,防止片面化。

③ 如何掌握科學思維方法謝謝

想培養出科學的思考方法的話,那首先得學會一種思考的思路,再有一個人來引導你遇到一件事情要怎麼思考,他可以給你指出一個大概的方向,最開始的時候,然後你一個人獨立思考並多去推理,這樣的話時間一長你的思考能力也會變得很強的。

④ 什麼是 哲學思想 怎樣培養哲學思維

「哲學」在古希臘原意是愛智之學,是通過思考而獲得萬物普遍規律的一種過程。(不是物理的萬物之理)哲學思想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正如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都有哲學思想,只不過優越性各有不同。所以擁有哲學思想的方式是多思考,使自己心靈和諧、思想統一。

⑤ 如何培養哲學思維能力

1、多看哲學類書籍,將自己沉浸在哲人的世界裡。
2、看到表象後,多思考想像表象背後的本質(透過現象看本質)
3、將自己思考後的想法用筆記載下來,以後回頭看,自己消化

⑥ 如何培養科學思維方法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演繹、推理等能力,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是要求學生能把物質及其變化規律,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得出化學概念和化學原理;應用從一般到特殊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來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應用有關化學原理來判斷、推理得出物質具有何種特徵,發生何種變化。
思維能力是在思考過程中發展和提高的,而思考過程是別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的思考獲取知識,自覺的訓練思維技能,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筆者在此接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是思的火種,思以疑為起點,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經過思考、分析、比較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講硝酸的氧化性時,可提出:酸能跟多種金屬反應放出氫氣,但是為什麼在制備氫氣和硫化氫時,卻要用鹽酸或稀硫酸,而不能應用稀硝酸?在講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質時,可利用其性質的對比和分析,從而提出除去雜質二氧化氮的方法。在進行硫化氫還原性教學時,啟發學生思考:1、硫化氫是酸性物質,為什麼不用濃硫酸乾燥?2、硫化氫和濃硫酸會發生什麼類型的反應?3、硫化氫在反應中作氧化劑還是還原劑?通過設置總是情境,把學生探索的熱情激發出來。
設置問題時要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的內容應潛伏著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和符合知識積累的邏輯順序,一環扣一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叩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使學生感到新穎,造成連續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內驅力,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樣可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二、採用多種形式訓練思維能力
是人們進行科學研究的手段,是使思維運動通向客觀真理的途徑和橋梁。科學史上大量的事實證明,沒有正確的思維往往就沒有科學上的新發現。沒有分類法和歸納法,就沒有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沒有理想實驗方法和演繹法就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沒有模型方法就沒有原子世界微觀結構的發現,沒有類比和模擬法,就沒有維納的控制論。
掌握了辯證的思維方法,並實際運用於認識和實踐,就能使我們的主體思維能力發生層次的飛躍。基本思維方法的訓練有:
1、分析、比較思維的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新知識不斷地涌現,新概念不斷的引入,這些知識和要領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比如:量筒、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都是容量儀器,都能量出一定體積的液體,所以學生使用時容易混淆。只有引導他們從容量范圍,刻度規格以用形狀對精確度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每一種儀器的用途,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用哪一種儀器。
教師應經常將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識地提出來讓學生展開思索,進行比較,注意抓住某些模糊或有錯誤的認識,將原因加以分析,使學生掌握概念的精髓,將錯誤扼殺在萌芽之始,這樣才能使學到的知識正確可靠,而且思路正確,並提高他們的分析比較能力。
2、抽象、概括思維的訓練
信息的輸入誘發了思維,引起了質疑,從而產生了問題,提出問題總是希望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尋找解決所需要的信息。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有時需要幾分鍾或稍長時間,有時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從教學的實際出發,學生的認識過程大部分屬於前者,課堂教育更是如此。在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對若干對象的認識過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認真探討點撥的最佳時機,選擇最優的知識媒體。例如在討論膠體的穩定性時教師提出為什麼製得的膠體沒有沉澱呢?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播放Fe(OH)3膠體的電教錄像,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紅色的膠團在陰極附近上下浮動的情境,僅用五分鍾就看到了Fe(OH)3的制備、凈化和電泳的全過程,使學生很快得出膠體之所以穩定,一是帶電膠粒的相互排斥,二是布朗運動的擴散作用。這一認識結果的完成,實際上是對客觀對象的本質的規律性的反映。是對所見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
3、推理能力的訓練
推理是根據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判斷,推導出一個新的判斷的思維形式。它可分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歸納推理是從特殊到一般,即從個別的特殊事實推出一般結論的推理。例如:在講到導體時,從銅、鐵、鋁、金、銀等金屬導電,推出一切金屬都導電,這就是歸納推理。鐵由鐵原子構成,銅由銅原子構成,推出一切金屬都 原子直接構成。演繹推理則是從一般到特殊,即從一般原理到個別特殊事例的推理。

⑦ 如何培養科學思維的能力

每個孩子都具有天賦的探索慾望,表現為好奇,好動。在美國,老師通常認為孩子們完全能夠勝任探究者的角色,而老師只是孩子們探究知識的引導者。在課堂上,孩子可以提問、大膽猜想,與小組成員一起設計實驗步驟,老師也會引導孩子進行創造性地思考,動手進行操作,從而驗證孩子的猜想,總結得出結論。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美國小學的課堂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度量估算,培養孩子科學的測量分析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在科學課上,除了培養孩子的估算能力外,還要教孩子用地道的美式度量單位測量長度、體積、容積、溫度等。得到數據後,孩子們還要學會分析數據,把握其中的規律,得出自己的結論。
例如:在學習物體的三種狀態時,孩子們可通過對溫度的感知,預估物體在特定溫度下的狀態,也可以通過物體的變化,估算出當前的溫度。但不同物體在什麼時候會熔化成液體呢?液體會在什麼溫度下蒸發變成氣體呢?這些都需要孩子們運用較精確的數據說明。在生動有趣的實驗中,老師會教孩子們測量方法和注意事項,通過測量和數據分析,從而證實自己的猜想,得出結論。

審慎嚴謹,教孩子學會評判性思考問題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若干年前,大家都認為地球是平的。只有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產生過質疑,直至100多年前,古希臘科學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對地球是圓的進行了論證。學校的海報「Determine what is right instead of who is right」也體現了同樣的思維方式。
不盲從,不偏信,是美國孩子的特點之一。在課堂上,經常會有培養孩子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方式。如:老師會問大家「聲音是在空氣中傳播得快,還是在水中傳播得快?」一開始不告訴孩子們標准答案。老師指導孩子們搜集這方面的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最後鼓勵孩子們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評估,最後下結論。久而久之,孩子們學會了不輕信,不盲從,懂得要客觀分析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理性判斷。

思維外化,教孩子用英文攥寫科技小論文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科學家會假想一些新穎的論點,通過設計實驗步驟去驗證,當驗證不成立後,還會進行新的假想,進一步驗證。他們通過描述實驗步驟、現象,最終用論文來展示自己的論點和驗證結果。
例如:老師會提供材料,請孩子們設計實驗證明「水循環的哪個過程是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孩子們要先想一想:What have we known about the water cycle? 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設計實驗步驟,動手操作。通常老師還會給出一個Possible Answer,引發孩子對問題更深層次的思考,繼續探索。最終,孩子們會通過科技小論文為載體,展示自己思維的過程和結論。

學以致用,教會孩子用科學原理解釋生活中的想像
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通常大家對科學懷揣著一份敬畏,認為科學是深奧的,甚至是難以理解和琢磨的,但「美國小學」科學課並非如此,老師會引導孩子們從身邊的現象去挖掘和感受科學的魅力。
例如:老師在講「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時,並沒有從原理層面直接切入,而是運用了童話故事,利用小主人公和蝙蝠先生的對話向孩子們娓娓道來「What echo means」。老師還會利用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自然現象,鼓勵孩子結合已學知識編撰科學小故事,在活學活用中,勤於思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的真理。
美國小學科學課充滿趣味性、探索性。科學教師非常重視孩子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教師通過提出個性化、開放性、啟發性的問題,巧妙將孩子的親身體驗與科學知識聯系起來,讓孩子們應用實驗步驟,同小夥伴們一起驗證自己的設想。孩子們通過探究和解決問題,獲得了自主習得知識和知識遷移的能力。
中國的科學課理論多於實踐,多是知識的傳授,即便是有科學實驗,老師一般都會先講解實驗目的、實驗步驟。孩子們動手操作都是用相同的實驗方法和儀器得出相同的結論,證明科學課本上的理論或者定律。孩子們的探索被忽視,教學以考試為導向,考試以知識為衡量標准,會導致孩子動手和思考能力弱。

⑧ 怎樣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哲學簡答題

一般科學思維方法

thinking methods of general science

--------------------------------------------------------------------------------

各門具體科學通用的研究方法,是進行科學探索、科學實踐、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對只適用於某一門具體科學的專門方法的概括與總結,是具體科學思維方法和哲學思維方法之間的中介層次的方法。如數學方法、信息方法、控制方法、系統方法、結構功能方法、模型方法等等。一般科學思維方法具有跨學科的特徵。盡管一般科學思維方法只是從某一角度或側面來審視世界,但由於它具有較高的概括力和較大的適用范圍,因而能夠同時應用於不同的學科。這種方法的客觀基礎是科學研究對象和科學本身存在著共同的屬性與規律,這些共同的屬性與規律通過客體向主體、客觀向主觀的轉化,形成了各門科學通用的思維規則和手段,即各門科學共同的方法。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⑨ 對於邏輯思維能力,是通過怎樣的方法去培養的

所謂邏輯思維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最先創立的一種以概念的定義為基礎的一種分析和說明事物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邏輯思維最早屬於哲學的范疇。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基本方法是學習邏輯思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運用邏輯思維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對於一個初學者來講,在日常生活過程中和初等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習邏輯思維是比較好的途徑。學習邏輯思維要從概念的定義、由若干概念構成的判斷和由若干判斷構成的推理學起。事實上,沒有學過邏輯思維課程的人也早已在生活中不自覺地在運用邏輯思維了。如,一個人上街買菜,就要運用到邏輯思維。他要認識要買的蔬菜,還要判斷蔬菜的質量以及質量與價格的匹配程度等。所以,邏輯思維並不難,但要學深和用好則並不容易。



閱讀全文

與哲學上如何培養科學思維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沒有好方法或者建議來解決濕疹 瀏覽:258
科技統計方法有哪些 瀏覽:623
中考最好教學方法 瀏覽:431
奧美拉唑的使用方法 瀏覽:727
儀器分析方法在農葯殘留中的應用 瀏覽:636
錯題本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695
越南瘦身減肥方法圖片 瀏覽:242
qq瀏覽器桌面小窗口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93
花盆收拾方法視頻 瀏覽:515
如何克服陳列困難的方法 瀏覽:295
天然氣著火後用什麼方法滅火 瀏覽:387
贊唄簡單製作方法 瀏覽:194
吉利汽車近光燈安裝方法 瀏覽:369
湖南建築工程鋼筋除銹方法有哪些 瀏覽:762
選文描寫方法有哪些 瀏覽:654
天麻的食用方法視頻 瀏覽:923
fs308剃須刀電池連接方法 瀏覽:741
青少年如何補腎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78
如何掌握正確解讀觀察數據的方法 瀏覽:579
家庭找對象最佳方法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