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家怎麼養小雞
一、要有個適宜的溫度。雞的正常體溫平均在42℃左右。剛出殼的小雞,絨毛稀短,抗寒能力差,遇冷著涼會拉稀,太熱會患感冒。一般來說,一周齡的小雞適宜30℃左右的氣溫,二周齡的小雞適宜20℃以上的氣溫,一個月後就能適應室外的氣溫,可以在屋外自由活動了。
溫度是不是適宜,可以根據小雞的行動來判斷。如小雞分散均勻,不聚集一堆,吃食活潑,表明溫度適宜,小雞密集打堆,吱吱亂叫,表明溫度過低;小雞張口氣喘,不愛吃食,連連喝水,表明溫度過高。一般調節溫度應當注意;初期高一些,後期低一些,體質弱的高一些,體質強的可低一些。
二、空氣要新鮮。小雞體溫高,呼吸快,新陳代謝旺盛,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使小雞呼吸到新鮮空氣。溫暖的晴天中午,要讓小雞在陽光下活動,以防發生軟腳病。
三、精心喂養。小雞出殼後24小時開始餵食最好,要喂容易消化的飼料和一定數量的青綠飼料,可以將飼料先研成碎末,煮大半熟後再喂,有條件的可以喂混合飼料。頭三天內可讓小雞自由採食,盡快使小雞學會覓食。
三天以後,每天喂6次,再往後,次數逐漸減少。飼料要拌成半干半濕狀態。喂青綠飼料,開始可以少一些,以後可以多一些,但最多不要超過總飼料量的40%。剛出殼的小雞,飲的水最好是溫開水,還要補喂一些1%濃度的鹽水。
(1)如何養小雞最好方法擴展閱讀:
雞的習性
1、雞易受驚,抗敵害能力差:雞舍內外的突然異聲或雞舍的貓、鼠、蛇等物,極易引起雞群的「應激反應」,從而影響雞的生產性能,所以要保持安靜的飼養環境。
2、雞只有日齡性換羽而沒有季節性換羽:雛雞從長絨毛到長扇羽後,僅在開產前有零星脫羽象徵開產外,當年雞不再換羽,雞跨年度後要換羽。雞自然換羽休蛋期在80~100天。人們應在自然換羽期間對雞進行強制換羽以縮短休蛋期。
3、小雞怕冷,成雞怕熱:孵化出殼雛雞的保溫能力弱,而雛雞正常體溫又比成雞體溫低3℃,因此,低溫期雛雞易「打堆」取暖,所以必須做好育雛保溫工作。
隨著日齡的增加,體溫日趨穩定而全身密披羽毛又無汗腺,故成年雞怕熱,應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也由於雞正常體溫比豬、牛等高,所以它們之間的病不易互相傳染。
② 剛出殼的小雞該怎樣喂養
1、雛雞出殼後最好在12~24小時內進行飲水,最長不超過36小時,且在開食前進行。具體應在被運到育雛舍後,稍加休息就應及時讓其飲水,特別在長途運輸後,體內水分損失較多,適時飲水可補充雛雞生理所需水分,有助於促進食慾和對飼料的消化吸收。
2、小雞要適時開食,適時開食有助於雛雞體內卵黃充分吸收和胎糞的排出,對雛雞早期生長有利。開食時間在開水後或同時進行。
喂養須知
在開食時,5日齡前的雛雞可將飼料撒布在背景深色的厚紙或塑料布上,也可放在淺盤中,並增加照明,以誘導雛雞自由啄食。5日齡後可改用料槽飼喂,並隨著雞的生長,保持槽邊高度與雞背平齊,使每隻雞有2~4厘米長的槽位。雛雞開食可直接用全價料,少給勤添,任雞自由採食。
養殖人員應注重雛雞的飼養水平優化,針對前7天的雛雞,養殖人員應用涼開水飼養,並添加一定量的多維。而在餵食初期階段,針對雛雞消化機能不健全的特點, 應選擇專用雛雞顆粒飼料進行喂養,採用少量多次的餵食方案,每天分成5次或者6次餵食。
③ 如何養育小雞
雛雞飼養管理的好壞,對雛雞的育成率和整個養雞生產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養雞生產中,必須抓好雛雞的飼養管理,提高雛雞的育成率,增加養雞經濟效益。
1.育雛前的准備及育雛方式
1.1、育雛前的准備
在育雛前一周,將雞舍、雞籠、用具等用福爾馬林熏蒸徹底消毒,用百毒殺、120等消毒液對飲水器、料槽消毒後,清洗干凈備用。在育雛前1--2日內,將舍內溫度提升到3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1.2.育雛方式
1.2.1、地面育雛:這種育雛方式一般限於條件差的、規模較小的飼養戶,簡單易行,投資少,但需注意雛雞的糞便要經常清除,否則會使雛雞感染各種疾病,如:白痢、球蟲和各種腸炎等。
1.2.2、網上育雛:這種育雛方法較易管理、干凈、衛生,可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1.2.3、雛雞籠育雛:這種方式是目前比較好的育雛方式,不但便於管理,減少疾病發生,而且可增加育雛數量,提高育雛率。
2.雛雞的飼養與管理
2.1、雛雞的飼養
雛雞開食前,先用4萬的高錳酸鉀液飲水一次,用於消毒和排出胎糞,清理腸道。雛雞開食即雛雞第一次吃食,用正大、希望等雛雞顆粒飼料飼喂,開始每日喂5--6次,對於體質較弱的雞,黑夜要加喂一次,以後逐漸改喂3--4次/日,雛雞料的營養指標:粗蛋白18--19%;能量2900千卡/公斤;粗纖維3--5%;粗脂肪2.5%;鈣1--1.1%;磷0.44%;蛋氨酸0.45%;賴氨酸1.05%。雛雞的用料量應根據實際飼喂情況而掌握。雛雞飼喂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定質,並要保持清潔飲水。
2.2、雛雞的管理
2.2.1、育雛溫度:溫度的高低對雛雞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掌握育雛溫度,育雛溫度要掌握這樣一個基本原則,育雛初期溫度宜高,弱雛的育雛溫度應比強雛高,小群飼養比大群飼養高,夜間比白天高,陰雨天比晴天高。在實際飼養過程中,如果溫度適宜時,雛雞分布均勻,活潑好動;溫度過低時,雛雞縮頸,互相擠壓,層層堆疊、尖叫;溫度過高時,雛雞伸舌、張嘴喘氣,飲水增加。
2.2.2、育雛濕度:如果室內空氣的濕度過低,雛雞體內的水份會通過呼吸大量散發出去,同時易引起灰塵飛揚,使雛雞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室內空氣濕度過大,會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響雛雞的健康發展;因此,育雛室內的濕度應保持在65--70%。
2.2.3、保持正常的通風:
育雛舍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應控制在0.2%,不應超過0.5%,氨氣含量要求低於10ppm,不應超過20ppm,H2S的含量要求在6.6ppm,不應超過15ppm。在通風換氣時,要嚴防雛雞感冒,要求做到在通風之前,先提高育雛室溫,通風時間最好選擇在中午前後,通風換氣應緩慢進行。
2.2.4、光照及飼養密度:
1--3日令全天光照,4--5日令15--20小時/日;6--9日令16--18小時/日;10--14日令14--16小時/日;15--28日令12--14小時/日;28--42日令8--10小時/日。
飼養密度:1--2周令30--40隻/平方米,3--4周令25--30隻/平方米,5--6周令20--25隻/平方米。
2.2.5、斷喙:
雛雞斷喙時間一般是7--10日令,為防止應激,在斷喙前後一天在飲水或飼料中加Vk4(4mg/kg)或加電解多維。
2.2.6、雛雞免疫
為防止雛雞各種傳染病的發生,應根據種雞場提供的雞免疫程序,做好馬立克、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傳染性支、喉氣管炎和雞豆的免疫工作。(作者單位:平遙縣畜牧中心
郭殿英
武旭紅)
④ 小雞怎麼養才長的快
一、飼養環境
1、溫濕度:養雞的時候應該把雞舍的溫度穩定在18℃-24℃之間,濕度控制在50%-55%之間,還要預防高溫高濕和低溫低濕的現象的發生。盡量給雞提供一個乾燥且溫和的生長環境。
2、雞舍高度:雞舍地面的高度應該高出普通地面2-3c,這樣下雨天的時候,雨水不會倒灌到雞舍裡面。
3、雞舍布置:雞舍的地面要鋪一層稻草。因為本身水泥地就非常倆小雞,如果雞直接在地上躺著睡覺,很容易生病感冒。
二、飼養密度
在養雞的時候,飼養密度一定要布置合理。如果是1-2周齡的小雞,可以每平方米飼養30隻左右,隨著周齡的逐漸增加,每星期可以遞減5隻。同時,為了避免雞舍中二氧化碳含量過多,需要定期開窗通風。
三、飼喂方法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小雞,剛開始餵食時,以泡好的小米粒為主。等它慢慢長大,可以剁碎比較新鮮的菜葉給它們飼喂。如果給雞喂青貯飼料的時候,不需要額外給它們喂水了,因為這些飼料中本身含水量就非常高,如果一味地喂水,很容易拉稀。
⑤ 剛出殼的小雞怎麼養
1、小雞由於剛出生沒多久,體內有很多毒素等,所以應該 多給小雞喂水,多讓它排泄,排出綠色的糞便更好。注意要及時清理掉小雞的排泄物,以免弄臟屋裡。
(5)如何養小雞最好方法擴展閱讀:
1、初出殼雛雞個體小、嬌嫩、絨毛短,保溫能力低,調節體溫機能也還不完善,直到3~4周齡,才逐漸完備。因此,搞好防寒保溫,調節適宜的溫、濕度,是養好小雞,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關鍵。
2、雛雞開食之前,先給飲用0.01~0.02%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呈淺紅色即可),以清除胎糞和消毒腸胃。然後喂給8%的蔗糖水,可提高雛雞成活率。最後再喂料。然後,要經常供給飲水,以免因缺水,而一下子暴飲拉稀死亡。飲水宜先用溫開水,以後可逐漸改用新鮮清潔涼水,同時防止雛雞弄濕羽毛。
3、幼雛階段喂料不宜受餐數限制,應任其自由採食,以後逐漸減少飼喂次數,到20日齡後日喂4次即可。喂料不宜過濕,以能鬆散為度。喂量隨著雛雞日齡而增加,但每次不必喂得太飽(以八成飽為宜),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⑥ 如何養小雞仔
養小雞仔的具體方法如下:
1、建造圈舍:養殖小雞可以使用無污染的紙箱作為器皿,並向內側紮上透氣孔,再向底部鋪上碎紙片保暖。2、雞苗選擇:挑選活潑愛動、喜歡喊叫的小雞進行養殖。3、飼喂管理:養殖初期提供溫水浸泡的小米,後期補充白菜、麵包。喂養環境。喂養環境是養小雞非常重要的一步,在硬紙箱上面鋪上一些報紙、一個碟子、白燈(40瓦白熾燈泡),一周內保持環境溫度33攝氏度左右,此後每周降低2攝氏度,大概6周後小雞就可以適應自然溫度了。
⑦ 正確養小雞的方法
一、常見的可選擇性的養雞方法
1.塑料大棚的養雞方法
塑料大棚養雞方法是一種投資較小、見效較快的方法之一,能夠獲得較大的收益,對於廣大初步養雞的農戶以及經濟實力不強的養殖戶來說,塑料大棚養雞技術應當是首選。其優勢在於選用的材料比較方便,可以選擇普通農戶用的塑料薄膜作為大棚的主材料,再選擇竹子、樹桿、草簾作為支撐架,這些材料來源比較廣泛,十分豐富,隨需隨用,搭設比較簡單,將農業與畜牧業科學融合在一起,而且養雞可以肥田,減少環境污染,並且塑料大棚的透光性很強,可以大大提升雞的存活率,促進快速生長。
2.利用山地等自然的地域養雞
林地、草地、山地以及荒地比較多,非常適合天然地域養雞,為科學養雞提供了很好的理想場地,這些地段往往存在大量的昆蟲等動物性飼料,對於家雞的放養十分有利。其養殖的優勢在於具有隔離條件較好的優點,降低家雞發病率,保證其成活率,而且資金投入較少,可以大大降低養殖成本,這種環境下飼養的家雞風味獨特、味道鮮美,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3.籠子養雞法
除了上述兩種適合大規模養雞的方法之外,還有一種便是籠子養雞法,這是普遍選擇的養雞方法,其養雞籠分為育雛、育成、肉用仔雞和產蛋雞四種。其養殖特點是可以高密度集中式飼養,這種飼養條件便於人工管理控制,有效保證了產蛋率以及雞的生長速率,相比之下,這種養雞方法能夠節省不少飼料,節約了空間和墊料等等,受到廣大農村養殖戶的歡迎和選擇。
二、科學養雞的前期准備工作
1.制定好養殖場的生產計劃
在養雞前要根據養殖場地以及當地的環境特點制定詳細的生產計劃,確定生產規模,科學合理的生產計劃有利於養雞管理有條不紊的展開,其主要內容包括雞群的周轉計劃、產蛋計劃、飼料采購、生產及投放計劃等。
2.養雞品種的選擇
就目前全國家雞品種來看,其良種化程度已經比較高了,在選擇品種時要綜合考慮市場需求量、當地氣候環境、養殖條件等多方面因素。
3.雞飼料的選擇與飼養管理
雞飼料是保證養雞高收入的重要因素,也是養雞業的基礎,飼料占養殖成本的一半以上,必須選擇優質價宜的飼料喂養。
三、科學養雞技術的提高方法與措施
1.提高科學養雞意識,學習科學養雞技術
2.做好飼養環境衛生工作,提高成雞質量。
3.預防家雞疾病,做好日常保健工作
⑧ 小雞飼養方法
1、要有個適宜的溫度。雞的正常體溫平均在42℃左右。剛出殼的小雞,絨毛稀短,抗寒能力差,遇冷著涼會拉稀,太熱會患感冒。一般來說,一周齡的小雞適宜30℃左右的氣溫,二周齡的小雞適宜20℃以上的氣溫,一個月後就能適應室外的氣溫,可以在屋外自由活動了。溫度是不是適宜,可以根據小雞的行動來判斷。如小雞分散均勻,不聚集一堆,吃食活潑,表明溫度適宜,小雞密集打堆,吱吱亂叫,表明溫度過低;小雞張口氣喘,不愛吃食,連連喝水,表明溫度過高。一般調節溫度應當注意;初期高一些,後期低一些,體質弱的高一些,體質強的可低一些。
2、空氣要新鮮。小雞體溫高,呼吸快,新陳代謝旺盛,因此,在注意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使小雞呼吸到新鮮空氣。溫暖的晴天中午,要讓小雞在陽光下活動,以防發生軟腳病。
3、精心喂養。小雞出殼後24小時開始餵食最好,要喂容易消化的飼料和一定數量的青綠飼料,可以將飼料先研成碎末,煮大半熟後再喂,有條件的可以喂混合飼料。頭三天內可讓小雞自由採食,盡快使小雞學會覓食。三天以後,每天喂6次,再往後,次數逐漸減少。飼料要拌成半干半濕狀態。喂青綠飼料,開始可以少一些,以後可以多一些,但最多不要超過總飼料量的40%。剛出殼的小雞,飲的水最好是溫開水,還要補喂一些1%濃度的鹽水。
4、科學管理。首先要搞好衛生,每次喂料都要清除殘余飼料,保持食槽清潔,不喂發霉變質飼料,雞舍要乾燥,還要注意防疫防病,及時接種雞痘和疫苗。
⑨ 怎樣養小雞好
雛雞飼養管理的好壞,對雛雞的育成率和整個養雞生產都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養雞生產中,必須抓好雛雞的飼養管理,提高雛雞的育成率,增加養雞經濟效益。
一.育雛前的准備及育雛方式
1.育雛前的准備
:在育雛前一周,將雞舍、雞籠、用具等用福爾馬林熏蒸徹底消毒,用百毒殺、120等消毒液對飲水器、料槽消毒後,清洗干凈備用。在育雛前1--2日內,將舍內溫度提升到35℃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
2.育雛方式
:
(1)、地面育雛:這種育雛方式一般限於條件差的、規模較小的飼養戶,簡單易行,投資少,但需注意雛雞的糞便要經常清除,否則會使雛雞感染各種疾病,如:白痢、球蟲和各種腸炎等。
(2)、網上育雛:這種育雛方法較易管理、干凈、衛生,可減少各種疾病的發生。
(3)、雛雞籠育雛:這種方式是目前比較好的育雛方式,不但便於管理,減少疾病發生,而且可增加育雛數量,提高育雛率。
二.雛雞的飼養與管理
1、雛雞的飼養
:雛雞開食前,先用4/萬的高錳酸鉀液飲水一次,用於消毒和排出胎糞,清理腸道。雛雞開食即雛雞第一次吃食,用雛雞顆粒飼料飼喂,開始每日喂5--6次,對於體質較弱的雞,黑夜要加喂一次,以後逐漸改喂3--4次/日。雛雞料的營養指標:粗蛋白18--19%;能量2900千卡/公斤;粗纖維3--5%;粗脂肪2.5%;鈣1--1.1%;磷0.45%;蛋氨酸0.45%;賴氨酸1.05%。雛雞的用料量應根據實際飼喂情況而掌握。雛雞飼喂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定質,並要保持清潔飲水。
2、育雛溫度:溫度的高低對雛雞的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嚴格掌握育雛溫度。育雛溫度要掌握這樣一個基本原則,育雛初期溫度宜高,弱雛的育雛溫度應稍高,小群飼養比大群飼養高,夜間比白天高,陰雨天比晴天高。在實際飼養過程中,如果溫度適宜時,雛雞分布均勻,活潑好動;溫度過低時,雛雞縮頸,互相擠壓,層層堆疊,尖叫;溫度過高時,雛雞伸舌,張嘴喘氣,飲水增加。
3、育雛濕度:如果室內空氣的濕度過低,雛雞體內的水份會通過呼吸大量散發出去,同時易引起灰塵飛揚,使雛雞易患呼吸道疾病;如果室內空氣濕度過大,會使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影響雛雞的健康發展;因此,育雛室內的濕度應保持在65--70%。
4、保持正常的通風:育雛舍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應控制在0.2%,不應超過0.5%。氨氣含量要求低於10ppm,不應超過20ppm,H2S的含量要求在6.6ppm,不應超過15ppm。在通風換氣時,要嚴防雛雞感冒,要求做到在通風之前,先提高育雛室溫,通風時間最好選擇在中午前後,通風換氣應緩慢進行。
5、光照及飼養密度:1--3日令全天光照,4--5日令15--20小時/日;6--9日令16--18小時/日;10--14日令14--16小時/日;15--28日令12--14小時/日;28--42日令8--10小時/日。
飼養密度:1--2周令30--40隻/平方米,3--4周令25--30隻/平方米,5--6周令20--25隻/平方米。
6、斷喙:雛雞斷喙時間一般是7--10日令,為防止應激,在斷喙前後一天在飲水或飼料中加Vk4(4mg/kg)或加電解多維。
7、雛雞免疫
:為防止雛雞各種傳染病的發生,應根據種雞場提供的雞免疫程序,做好馬立克、雞新城疫、傳染性法氏囊、傳染性支、喉氣管炎和雞痘的免疫工作。
⑩ 小雞怎麼養啊
養雞大全
其實雞也蠻有意思的,尤其是小雞`可以跟著人來回散步的,但雞長大後,因為其在慢慢成熟,所以,不會經常跟著人來回走的,但是還是認人的```
小雞可以喂小米,生米和煮熟的米都可以,像饅頭,青菜葉`它也是吃的``
我就喜歡喂小雞`但特不衛生,尤其是大了之後,就更臟了``隨地大小便``呵呵,而且不容易清理,長大後,吃的也不少,弄的家裡又臟,捨不得賣吧``自己又心疼,只好給了親戚,讓親戚去殺了吃了!
雞就是喜歡叫的`不過大一些後,就不會那麼愛叫了``雞大了沒什麼,但尤其是小雞,別讓它凍著了,如果你家有院子,就讓它在院子里跑,否則就放在陽台``如果在屋裡,你的屋子地面會很臟的,到處都是它的糞便的``即使雞在熟睡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的叫一下的`所以,它叫,就證明它健康```
你可以在喂它的時候,把食物放在手心裡,習慣之後,它就會主動飛到你的手上,而且,小雞特別不怕人,如果你在吃飯時,別養成你吃飯時喂他的習慣,否則,你就沒有安心吃飯的權利了,它會在你吃飯的時候和你鬧的```
我小時候養過只公雞``半年之後被表弟禍害了```去年我養了兩只,都是公雞`其中一個被鄰居家的貓吃了,另一隻和我家的狗"和平相處",而且出門散步時,它們倆會經常做伴,如果我家的狗被其他的狗欺負了的話,我的公雞就會為朋友兩肋插刀,把別的狗咄的不敢欺負我家的狗了,`喂我家的狗的時候,還跟我家的狗搶試食,從小我就訓練我的公雞吃肉,逮只麻雀扔給它,它都能啄開吃了!
我是把它們喂在小箱子,我剛買的時候天氣還比較冷,我24小時用燈照著,現在沒照了,一般它們覺得冷的時候,會擠在一起互相擁擠,那你一定要加溫了,溫度很關鍵,對小雞的成活率有很大的影響
你可以喂碎玉米、小米、碎米、碎小麥等。開食料可煮至八成熟後再喂,這樣有利於雛雞消化,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可以把小米泡兩三個小時,晾到大半干再喂,不要喂的太多了,會撐死的,少食多餐 .
在箱子里放一點水,它們渴了自然會喝,小雞最好喝溫水,一定不要喝不幹凈的水,我前3周養它們,一直都給它們喝的溫水,一天換幾次水,當時因為有燈照著,水涼得也不快,3周後一天大概就給它們換3次水了,你看到水被污染了,你就給它們換換 ,其實它們很喜歡喝乾凈的溫水,幾乎每次我給它們換了干凈的溫水時,他們會馬上趕到喝點點
如果當現在的小雞在擁有水和食物的情況下,還和以前健康的小雞叫聲有比較大的差異了,一般來說就是得病了哈,然後你再根據它的狀況確定出它得的什麼病,對症下葯,這一點是我總結出來的,對不對就不知道了,但我覺得挺管用的
正常情況下,雞糞便呈圓柱形、條狀,多為棕綠色,表面有白色尿酸鹽,象白色冠頂。盲腸糞便一般在早晨排出,常為褐色糊狀或黃棕色,有時也有尿酸鹽混在其中,具粘性。
我養的是人工孵化的染色陽雞,這種雞生長的比較快,剛買的時候出生5.6天的樣子,在我養了一個多月的時候,曾經送人了,但是別人覺得它們糞便多了,難以打掃,又送回給我了,現在我養它們近4個月了,非常可愛,就是糞便越來越多了哈
小雞生命很脆弱,很容易生病,一定要早防早治.
不要喂太多食物給它,要做到少喂多餐。其實在家養最好喂飯,也可以喂飼料。最好是兩樣輪著喂,主要喂飯,經常再喂點飼料就好。關於食物定量的問題不好說,沒有什麼數據,用自己的感覺來判斷小雞是否飽了就可以,也可以根據它的吃食速度來看,一般飽了的話,吃食就會變慢。
在雞很小時最好用養鳥用的陶罐來給小雞喂水,讓它自己喝就可以了,不用管它。
不要讓小雞到外面吃東西,很不安全的。在家養雞完全不需要喂它蟲子,不過你要喂也可以,總之一些比較小的蟲子都可以喂養它,但一定不能被殺蟲劑噴過。
你的小雞的前胸要是有些突出來,應該是吃得過飽。減少一點食物吧,不要喂太多了,只有不是太過突出也不用管。
其實小雞是很好養的,不要以為很易死。我就這樣養過好幾只小雞,最後都能長成大雞。
食物定量、不能大量喂水,喝點還是可以的,亂吃東西屬於正常現象,一般沒有什麼大礙,還能促進消化系統,因為小石頭和泥土可以在胃裡摩擦,吃蟲子更正常了,一般的軟體蟲或者硬殼蟲都可吃。
伙食方面:煮熟的大米數粒,捏碎後加一滴溫水一起放在瓶蓋里喂,水千萬不能多,米的數量看你的雞的食量了,記得不能一次讓雞吃的很飽,單只雞一次進食不超過3粒熟米,要少量多次。並要密切關注小雞的排泄物,如較乾燥,則給予的米及水合適,如象拉稀,立即減少水的配給;
運動方面:將小雞放在沙發,床,或者其他的柔軟不冰涼的地方,用手在它面前晃,讓小雞來追你的手(由於小雞很小,在你喂過它幾次之後,它會把你當「雞媽媽」看,總追著你)。還可將小傢伙放在腳背上,它會順著褲子一路爬到你的腰上來~~如果你的上身能和腿部保持一條直線,小傢伙多半會爬到你的胸口上~~由此來讓小雞適當運動;
住宿方面:找個完整無味的小鞋盒或其他什麼的合資,裡面鋪厚厚的衛生紙或是毛巾什麼的。拿一副烘鞋器(就是象鴨腳板那樣的2隻鐵片,插上電源放鞋子里的東西),放在鞋盒的任意一個拐角處,拐角兩邊一邊一個,烘鞋器上用紙或薄毛巾蓋著(不是防止觸電,只是怕烘鞋器太燙,傷著小傢伙),接上電源就可以了。鞋盒記得蓋上蓋子,但是要留足夠的縫隙通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