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形資產如何評估價值
現行的無形資產計算方法主要有市價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種。
市場價值法根據市場交易確定無形資產的價值,適用於專利、商標和版權等,一般是根據交易雙方達成的協定以收入的百分比計算上述無形資產的許可使用費。
收益法是根據無形資產的經濟利益或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計算無形資產價值。
成本法是計算替代或重建某類無形資產所需的成本。適用於那些能被替代的無形資產的價值計算,也可估算因無形資產使生產成本下降,原材料消耗減少或價格降低,浪費減少和更有效利用設備等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從而評估出這部分無形資產的價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
第二十條 評估機構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利用開展業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
(二)允許其他機構以本機構名義開展業務,或者冒用其他機構名義開展業務;
(三)以惡性壓價、支付回扣、虛假宣傳,或者貶損、詆毀其他評估機構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
(四)受理與自身有利害關系的業務;
(五)分別接受利益沖突雙方的委託,對同一評估對象進行評估;
(六)出具虛假評估報告或者有重大遺漏的評估報告;
(七)聘用或者指定不符合本法規定的人員從事評估業務;
(八)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其他行為。第二十二條 委託人有權自主選擇符合本法規定的評估機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限制或者干預。
評估事項涉及兩個以上當事人的,由全體當事人協商委託評估機構。
委託開展法定評估業務,應當依法選擇評估機構。第二十五條 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對評估對象進行現場調查,收集權屬證明、財務會計信息和其他資料並進行核查驗證、分析整理,作為評估的依據。第二十六條 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恰當選擇評估方法,除依據評估執業准則只能選擇一種評估方法的外,應當選擇兩種以上評估方法,經綜合分析,形成評估結論,編制評估報告。
評估機構應當對評估報告進行內部審核。
㈡ 資產評估,如何根據多種評估方法的評估結果形成合理的評估結論
一般情況可以按加權平均計算最終評估結果。
㈢ 資產重組對評估方法的選擇和評估結論的形成有何要求
資產評估的基本方法有現行市價法、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和清算價格法。目前在我國資產評估實務中,最常使用的方法為重置成本法和現行市價法。其中重置成本法使用更為廣泛。涉及企業股份經營、兼並及轉讓和債轉股等經濟行為中,較多採用這種方法。現行市價法一般較多應用於房地產評估,特別是商品房評估。收益現值法從理論上說是最能准確反映具有收益性的經營性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但由於我國市場發育還不夠成熟,應用時限制條件較多,目前在無形資產的評估中使用比較普遍。另外,整體資產評估在條件具備時,也可採用這種方法。清算價格法是在企業清算時採用的評估方法。
㈣ 資產評估六大要素
資產評估六大要素:
1.評估的主體是指資產評估的執行者的操作者;
2.評估的客體是指資產評估的對象,即被評估的資產;
3.評估的特定目的是指資產評估為哪一項經濟業務服務;
4.評估的程序是按照法定的程序,它是規范科學進行資產評估的必要條件;
5.評估的價值類型是對評估價值的質的規定,對不同的資產會有不同的價值類型;
6、科學的方法。同時,整個資產評估工作是按一定程序系統進行的。
主要評估程序實施過程和情況如下:
(一)接受委託
與委託人就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評估基準日等評估業務基本事項,以及各方的權利、義務等達成一致,並與委託人協商擬定了相應的評估計劃。
(二)前期准備
1、擬定評估計劃
2、組建評估團隊
3、實施項目培訓
(1)對產權持有人指導
為使產權持有人理解並做好資產評估材料的收集工作,確保評估申報材料的質量,對產權持有人進行了指導,並派專人對資產評估材料收集中碰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2)對評估專業人員培訓
為了保證評估項目的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貫徹落實擬定的資產評估計劃,對項目團隊成員講解了項目的經濟行為背景、資產的特點、評估技術思路和具體操作要求等。
(三)權屬調查
評估專業人員對評估對象涉及的資產進行了必要的清查核實,對資產進行了必要的盡職調查。
1、指導產權持有人准備應向評估機構提供的資料
評估專業人員指導產權持有人在自行資產清查的基礎上,按照評估機構提供的資料清單整理權屬資料,對納入評估范圍的無形資產進行細致准確地查閱收集,同時確認資產的權屬證明文件和狀態等情況的文件資料等。
2、初步審查和完善產權持有人提供的資料
評估專業人員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納入評估范圍的資產的詳細狀況,然後仔細審查各類權屬資料,檢查有無不明確等情況,並根據經驗及掌握的有關資料,檢查權屬資料有無漏項等情況進行完善。
3、資料收集
根據納入評估范圍的資產,評估專業人員在產權持有人的配合下,按照資產評估准則的相關規定,對其進行了資料收集。
4、補充和完善權屬資料
評估專業人員根據權屬資料收集的結果,並和產權持有人充分溝通,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權屬資料。
5、查驗產權證明文件資料
評估專業人員對納入評估范圍的資產的產權證明文件資料進行查驗,對權屬資料不完善、權屬不清晰的情況提請產權持有人出具相關產權說明文件。
(四)資料收集
評估專業人員根據評估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評估資料收集,包括直接從市場等渠道獨立獲取的資料,從委託人等相關當事方獲取的資料,以及從政府部門、各類專業機構和其他相關部門獲取的資料,並對收集的評估資料進行了必要分析、歸納和整理,形成評定估算的依據。
(五)評定估算
評估專業人員針對各類資產的具體情況,根據選用的評估方法,選取相應的公式和參數進行分析、計算和判斷,形成了初步評估結論。項目負責人對各類資產評估初步結論進行匯總,撰寫並形成初步資產評估報告。
(六)內部審核
根據我公司評估業務流程管理辦法規定,項目負責人在完成初步資產評估報告後提交公司內部審核。項目負責人在內部審核完成後,與委託人或者委託人同意的其他相關當事人就資產評估報告有關內容進行溝通,根據反饋意見進行合理修改後出具並提交資產評估報告。
資產評估,即資產價值形態的評估。是指專門的機構或專門評估人員,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標准和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以貨幣作為計算權益的統一尺度,對在一定時點上的資產進行評定估算的行為。
㈤ 資產評估考試:作為評估人員,你認為應該如何選擇評估方法
根據評估對象來分類選擇評估方法,不同的資產評估時選擇的方法有專門規定,你需要評估什麼只有說清楚了才好說到底用什麼方法,比如機器設備評估一般都用成本法,無形資產一般用收益法,等等
㈥ 如何進行資產評估
資產評估方法包括:
1、收入現值法:是將評估對象在剩餘使用壽命內每年(或每月)的預期收入,以適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並在評估時累計該現值,從而估計資產價值的方法。基準日期。收益現值法通常用於盈利企業的整體評價和無形資產的評價。
採用收益法的前提是能夠確定和量化資產未來的盈利能力、凈利潤或凈現金流量;能夠確定資產的合理折現率。收入可以量化的機械設備,可以採用收入法進行評價,如生產線、化工成套設備等。
2、市場比較法:根據公開市場上與被評估對象類似或可比的參考價格確定被評估對象的價格。以市場比較法對機械設備進行評估,需要一個有效且公平的市場。有效是指市場提供的信息真實可靠,評價參考在市場上的交易活躍。公平意味著市場應該具備公平交易的所有條件。買賣雙方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在審慎和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礎上做出的,並假設價格不會受到不當刺激的影響。
3、重置成本法:是用被評估資產在當前條件下處於新狀態的重置成本,減去資產的實物折舊、功能折舊和經濟折舊,估計資產價值的方法。
採用重置成本法評估資產的,按照資產在新條件下的重置成本,減去按照重置成本計算的使用壽命內的累計折舊,並考慮以下因素,評估重估價值:作為功能變化和折舊率(評估資產的新舊程度,如80%新和60%新);或根據資產的使用壽命,考慮資產功能的變化等因素重新確定折舊率,評估重估價值。
4、清算價格法:適用於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試行)》規定宣告破產的公司。公司在股份制重組中一般不採用這種方法。採用清算價格法評估資產的,按照清算時資產的可變現價值評估重估價值。
㈦ 如何評估公司的資產情況
公司資產的評估方法有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等。公司資產的評估可以委託評估機構進行,委託人應當與評估機構訂立委託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評估專業人員應當恰當選擇評估方法,經綜合分析,形成評估結論,編制評估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產評估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資產評估(以下稱評估),是指評估機構及其評估專業人員根據委託對不動產、動產、無形資產、企業價值、資產損失或者其他經濟權益進行評定、估算,並出具評估報告的專業服務行為。
第三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需要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可以自願委託評估機構評估。涉及國有資產或者公共利益等事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需要評估的(以下稱法定評估),應當依法委託評估機構評估。
㈧ 資產評估三種方法的評估流程
資產評估三種評估方法: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的評估程序都是一樣的。
(一)明確評估業務基本事項
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師與委託方、產權持有者就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價值類型、評估基準日、評估報告使用限制、評估報告提交時間及方式、評估服務費總額、支付時間、方式等業務基本事項及委託方和產權持有者工作配合和協助等事項進行了了解和溝通,並對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獨立性和業務風險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決定承接評估業務。
(二)簽訂業務委託合同
評估機構在決定承接評估業務後,與委託方簽訂資產評估委託合同。
(三)編制評估計劃
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內容,制訂評估計劃,評估計劃報評估機構相關負責人審核、批准。
(四)現場調查
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對評估對象進行現場調查。
(五)收集評估資料
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向委託方和被評估企業提供搜集資料清單,搜集資產評估所需資料,了解評估對象現狀並關注評估對象法律權屬。
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查詢有關媒體,獲取宏觀經濟、行業資訊、行業競爭狀況等價值評估所需資料和數據。並對取得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六)評定估算
對搜集到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形成評定估算的依據。
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評估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恰當選擇評估方法。
根據所採用的評估方法,選取相應的公式和參數進行分析、計算和判斷,形成初步評估結論。
對形成的初步評估結論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最終評估結論。
(七)編制和提交評估報告
在執行評定估算程序後,根據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准則的要求編制評估報告。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資產評估准則和評估機構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對評估報告及評估程序執行情況進行必要的內部審核。
完成上述評估程序後,出具評估報告,向委託方提交評估報告。
(八)工作底稿歸檔
在提交評估報告後,按照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准則的要求對工作底稿進行整理,與評估報告一起及時形成評估檔案。
㈨ 資產評估的基本程序
資產評估程序如下:
(一)明確評估業務基本事項
評估機構和資產評估師與委託方、產權持有者就評估目的、評估對象和評估范圍、價值類型、評估基準日、評估報告使用限制、評估報告提交時間及方式、評估服務費總額、支付時間、方式等業務基本事項及委託方和產權持有者工作配合和協助等事項進行了了解和溝通,並對自身的專業勝任能力、獨立性和業務風險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決定承接評估業務。
(二)簽訂業務委託合同
評估機構在決定承接評估業務後,與委託方簽訂資產評估委託合同。
(三)編制評估計劃
根據評估業務的具體內容,制訂評估計劃,評估計劃報評估機構相關負責人審核、批准。
(四)現場調查
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對評估對象進行現場調查。
(五)收集評估資料
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向委託方和被評估企業提供搜集資料清單,搜集資產評估所需資料,了解評估對象現狀並關注評估對象法律權屬。
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查詢有關媒體,獲取宏觀經濟、行業資訊、行業競爭狀況等價值評估所需資料和數據。並對取得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六)評定估算
對搜集到的資料和數據進行分析、歸納和整理,形成評定估算的依據。
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評估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恰當選擇評估方法。
根據所採用的評估方法,選取相應的公式和參數進行分析、計算和判斷,形成初步評估結論。
對形成的初步評估結論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最終評估結論。
(七)編制和提交評估報告
在執行評定估算程序後,根據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准則的要求編制評估報告。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資產評估准則和評估機構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對評估報告及評估程序執行情況進行必要的內部審核。
完成上述評估程序後,出具評估報告,向委託方提交評估報告。
(八)工作底稿歸檔
在提交評估報告後,按照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准則的要求對工作底稿進行整理,與評估報告一起及時形成評估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