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學習書法,學習書法的幾個技巧
鏈接:
我國文字歷史悠久,應用廣泛,全世界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在使用它,除了實用價值外,更兼有藝術價值,因此書法作品常與繪畫並舉,是我國文化的資產,這里有零基礎也能學好的書法課,15天輕松寫出漂亮人生!
② 如何學好書法
找個臨摹的字帖先練好硬筆字,然後再去學寫毛筆字,而且要每天堅持練習,這樣自己的書法會越來越好。
③ 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
興趣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位老師,對於沒有興趣的人而言,你讓他做一件事情如同下油鍋,如同下刀山,是十分難受的。只有有了興趣,他才能夠盡自己全力去學習這件事情。同時,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在學習的道路上,一位名師的指導,能夠避免許多錯誤,能夠學到許多寶貴的知識,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之後需要的就是選帖,讀帖。
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對於剛剛探索的人而言,去臨摹現有的,去效仿現有的,其實是一種捷徑。當然,臨摹也不是拿過來就寫,對於剛剛開始學習書法的人來說,最好是從點和筆畫開始,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描紅,當然也可以直接根據字帖中的點畫把點畫臨摹到位,因為點畫是練字的基本功。
百練方能見其效,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法的練習也是如此。在掌握了書法的構架以後,最重要的就是寫。沒有哪一位天才了解到書法的構架以後就能夠直接上手,直接寫出一副驚為天人的作品。想要學好書法,寫好書法,需要大量的練習,自古以來,凡是書法大家就沒有一處而成的。墨池,入木三分,這些典故正是書法練習重要性的體現。
④ 學習書法的方法
一、以先賢書論為寫字依據
歷來書論皆是歷代書家總結的經驗教訓,經過幾百上千年的書家實踐,流傳於世的書論皆是經典不二之法則,以免重蹈舊轍。
二、先寫字,再書法
書法的本體還是寫字,剛開始入門建議從實用方向努力學習,包括漢字的基本字法、筆順,以及書寫內容的典雅通順,藝術欣賞方面為輔切忌本末倒置。
三、臨帖始終貫穿
歷來書家成功者無不是臨帖大家,古人之法帖均是書法之准則,筆法、結體都應有來歷,方能入雅,長久不懈的臨帖兼創作,是最有效最直接跡近古人的一條捷徑。當然,這里的「帖」值得是值得效法的法書,古人碑帖眾多,需有慧眼,擇優而學。
四、宜從楷書入門
古人的法帖,真(楷)、草、隸、篆種類多樣,從何入手最為合適呢?歷來書家(書論家)各持言辭,認識不一。我以為,相對而言,楷書是基礎,從楷書入手更為妥帖:
1、初學書法,應先重規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確軌道。
楷書八法(橫、豎、撇、捺、點、鉤、挑、折)齊備,最為嚴格,以此繩之,可算嚴師嚴教,定能精進。楷書筆勢穩健,如慢動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規范有致。其點畫和結構,非常精細,最能訓練基本功夫,最能培養不浮不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門的正道。近人潘天壽說得好:「開始學書法,必須求法則,要正規,要從正楷開始。」
2、初學書法,應遵次序,先靜後動,方能提高效益。
楷如立,氣象穩靜。行如行,草如跑,氣象飛動。學過楷書,再學行書和草書,正是先靜後動,符合操作程序,更加方便轉換。所以宋朝蘇東坡很有哲理地說:「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庄語,而輒放言,無足道也。」唐人張敬玄甚至義正詞嚴地說:「初學書,先學真書,此不失節也。若不先學真書,便學縱體,為宗主後,卻學真體,難成矣!」
3、初學書法,應從方便之處入手,方能早見成果。
在漢字書體形成和演變的時序上,楷書是最後定型的字體,是今天我們使用最廣和最普及的字體。我們對它的面目更感到熟悉可近,從此入手,比起從篆、隸、草(行)入手,減少了識辨方面的困難。而且學了馬上益於日常實用,又多了一項成果,何樂而不為呢?
⑤ 怎樣才能學好書法
學習書法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其復雜程度是很難一言道明的。對於有志成為書法家的人,除了要遵循下面提到的方法和規律之外,更多的功夫要下在「字外」,即各門學問都要涉獵,其中不可或缺的是文學、歷史、哲學、美學等。而對於絕大多數學習書法僅限於實用的青少年來說,遵循下面的方法和規律則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只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書寫的法則和規律,刻苦練習,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快速提高的效果。
四、學習前人,繼承傳統
中國書法發展到今天,無一不是後人對前人統的繼承和發揚光大的結果,尤其是在借鑒前人的成果和經驗方面。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如此優越,更應該倍加努力地去讀帖、摹帖、臨帖,盡可能多地汲取前人的精華,以豐富自己的書法學養。
此外,前人留下來的優秀遺產並不僅限於書法品,他們留下來的書學理論同樣是值得我們珍視並學習的。如果我們能在臨習之餘讀幾本優秀的書學著作,從理論的高度來總結自己的學書得失,就能較快地弄清學書的一系列問題,減少學書的盲目性,少走彎路,提高效率。
⑥ 學習書法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1新手學書法入門要學哪些東西
第一招 手腕的擺動
我們剛才講到,初練書法,首先要練習的就是控制筆的能力.要做到,小臂和手腕的配合,先試著擺動手腕,手腕動小手臂不動,使手與筆保持平穩。
第二招 水平運筆
水平運筆,就是指毛筆在手中基本保持一個勻速的運動.在擺動基礎上盡量保持中鋒,並試著藏鋒,使線條保持粗細均勻,先寫直線,然後試著練習弧線。注意,盡量保持線條的均勻平滑!節奏先慢後快!
第三招 毛筆的提按
提按,在毛筆字的練習過程中非常重要.隨著前面線條筆畫的練習,筆與手之間會慢慢形成一種默契,有這就是手感.就跟吃飯拿筷子一樣.在掌握筆畫線條練習後,就要學會提按,但要記住始終要保持中鋒運筆。
第四招 筆畫的轉折
轉折是筆畫中經常會用到的一個要點。轉折分為很多種,包含藏鋒、露鋒、提按等轉折的方法,這個學要結合實踐綜合運用。這一節,是重難點,需要反復練習!
第五招 如何把轉折運用到實際書寫中去
我們在前面了解中鋒、藏鋒、露鋒以及提按轉折了,下一步可以試著深入,組合練習。如何把轉折運用到實際書寫中去,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記住始終要保持中鋒行筆。
2學習書法正確方法
1.臨帖
臨帖是學習書法的最根本的方法。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書法家是不經臨習而成功的,沒有一個字寫得好的人是不經過臨帖的。只有臨帖,取法唐楷、晉行、漢隸、秦篆等傳統的東西,才會有所獲。
2.專一
學書首先應師承一家,建立根據地,然後再發展。這就有一個選帖的問題,選帖的標准:①好帖;②喜歡。選定帖後專心致志,認真臨習,堅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這個時期檢驗你學習得怎樣,首先看臨得像不像,再看筆法筆意。
3.博採眾長
當對一本帖或一家書體臨習達到形同神似之後,就要廣涉其他好帖,取其營養加以吸收消化,融會貫通。
4.字外功夫
練字的同時經常要多讀書,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識,加強自身修養。總之一句話,加強字外功夫的訓練。
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便自成一家。
3如何練習毛筆字書法
1.選規範字帖:楷書最好選擇歐顏柳趙其中之一,推薦歐、顏體,有米字格、又有詳細筆法介紹的更好。所選紙以有打格的毛邊紙較好,都有打格,臨習起來容易發現不足的地方,及時改正。
2.筆畫練習:如上圖柳體點的寫法(有運筆路線),也可觀看教學視頻,結合自己練習,看與寫、再對照慢慢模索,盡量一次性寫成(不是畫字);頭回生、反復多次即漸漸熟悉,避免錯誤寫法,正確的重復才會熟能生巧。這只能自己意會,很難言傳,有人指點(醒)更好。
3.結構練習。練結構時也重復且鞏固基本筆法,包括墨法。注意筆畫分布勻稱、穿插迎讓、輕重緩急等法則,盡量臨寫得跟原帖一模一樣。
多讀多看多練多悟,這是學寫毛筆字必經過程,要有恆心毅力與不斷的練習才有所成。「書非百日功」,學書法是個長期的過程,跟審養能力、悟性、練習時間長短與學識修養都有關系。到布局整篇的合理性也是長時間訓練的結果。
⑦ 如何學好書法
書法,是一項非常優美的藝術。它不僅能使人的字寫得越來越漂亮,還能陶冶人的心情,使我們在一個心平氣和的環境里學習。但是,在如今的社會上,許多人對書法已經漸漸地失去了興趣,覺得書法太老土、太不時尚了。書法,它是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以來的歷史 ,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象徵。我們既然身為華夏子孫,就有必要學好這門藝術。但又要怎樣才能學好書法呢?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學好書法並不困難,學書法最在乎的是你對書法的興趣、態度以及方法。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所做的每一見事情都需要用良好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去面對,當然學書法也不例外哦!首先,我覺得在課余時間,我們不僅要增長語文、數學、英語的課外知識,還應該多了解一下有關書法的知識。尤其是書法家的故事,在看的同時,我們應該積累一下寫字的訣竅,還要從中體會書法家們的那種持之以恆的精神。相信你們看了以後也會受益匪淺的。另外還要多利用一些空餘時間去看一些書法的書和書法作品培養審美學,上面講什麼樣的字叫好看,怎麼能寫好看:字的筆畫間的空隙要均勻,在同樣大的一個方格內來講,筆畫多的字的橫豎間的空間肯定比筆畫少的小,這樣要想均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將筆畫少的字寫小一點,看名家的書法作品就能看出來,他的字沒有兩個是一樣大的,大小交錯就是原則。筆畫多的字寫出來好看,所以書法家喜歡寫繁體字。學書法最重要的是培養書法興趣,如果你對書法一點興趣都沒有的話,那你練書法又有何意義呢?要想增強你對書法的興趣,就應該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書法活動……在培養你對書法的興趣的同時,也要注意你是否有用端正的態度去對待書法,如果你的態度不端正的話,那你寫出來的字會進步會漂亮嗎?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用端正的態度去對待書法。書法,這是中國歷史的靈魂,它將會在以後的路途上蔓延到永遠。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好這門藝術吧!我們要堅信書法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它永遠都不會老土,它將會以新的面貌來迎接我們這新一代的接班人。 論書法教學中正確的寫字姿勢與執筆 毛筆書法基礎教學,核心內容不外乎寫字姿勢與執筆,運筆方法與字型結構。運筆和結構的掌握固然是重要的,而寫字的姿勢與執筆,也應該是基礎中的基礎。雖然我們不能說學生的字如果沒練好,就完全責難錯誤的坐姿與執筆,但忽視了學生習字的這一重要環節。總是不完整的。 從目前的書法基礎教學看,正確的坐姿與執筆在教學環節中,往往被忽視掉了,或者說做的不盡人意。對於端莊的坐姿與正確的執筆,至少從三個方面體現它的必要性:第一,正確的寫字姿勢,無疑對正在成長發育中的青少年骨骼、視力的健康有益;第二,寫字的坐姿與執筆是否正確,與正確的運用筆法,有著密切的關系。第三,寫字的姿勢優美也是書法美的組成部分。 據筆者觀察,無論從學校的書法課堂、書法班還是書法比賽現場,學生的坐姿達到距離書桌頭部一尺、胸部一拳標準的幾乎鳳毛麟角。要知道漂亮的字,優美的握筆、坐姿,都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相反,看有的學生寫字的樣子,非但不美,簡直象在受罪。那麼,構成現有的學生寫字姿勢和執筆狀況主要原因是什麼?無疑與執教者有直接關系。因為學生就是學生,如何教勢必生成如何學、如何接受、如何顯現。從中國書法教育的宏觀來看,專門設置的書法院、校很少,書法的師資隊伍來源不一而足,良莠相間。甚至大量的書法基礎書籍,書法教材都存在執筆方法上的誤區。這種不正確的姿勢與執筆方法,探究起來應該是由來已久,自發的民間傳統(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不正確的運筆方法)。所以在實施操作過程,學生必然要對所寫的筆畫處於茫然不知所措狀態。含混的運筆加上握的緊緊的手,使學生注意力便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由於緊張,學生的指、掌、腕、肘、肩、背部以至渾身的肌肉都必然蹦的很緊。頭距紙很近,於是形成一個越是寫不好,越緊張,越緊張也就越寫不好的惡性循環。此時大多數的學生在這樣的前提下,不是在寫字,而是描字,不是將一個字一次寫成,而是將一個筆畫若干次反復的描成,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顯然這與正規的傳統書法的「法則」背道而馳。按照科學、傳統的執筆與坐姿理論中講一般要作到:「足安、坐滿、頭正、身直、虛腋、臂開、肘起」;「指實、掌虛、掌豎、腕平」這樣的基礎要領。翻開相關的書籍似乎都可以找得到,但真正把它內涵吃透的則又是一回事。 我們不妨把以上列舉的基本要領逐一進行詮釋,就不難得到一點相應的啟發:一、足安,如果把寫字的人比喻成一棵樹,「足安」就相當於樹的牢固的根須。根須的牢固是樹干牢固的基礎。倘如學生寫字時雙足隨意擺放,上肢體要領的標准就難以保障。清人包世臣說:「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氣先將兩足安。」「定氣」便是精神姿態的統領,「足安」是它的先決條件。二、坐滿,可以以此類推,如果學生在寫字時雙足除放平外,任何不正確的位置都不能使書者達到「坐滿」,「坐滿」的意義當然是上部的腰處於挺立狀態,挺立即達到「身直」的要求。三、身直。如果說定氣是精神內斂的統領,那麼「身直」和「頭正」便是精神的外在體現。晉代書法家衛夫人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一身之力而送之……」如果寫字確實須「一身之力」那麼用力之源就是腰部,可見腰部的直立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四、頭正:頭正的直接益處是對筆下所寫的字、所臨的帖可以直視。而頭歪就斜視,斜視就會因視差造成書寫的結構不正確,以至於頭部過低都對視力不利。正確的坐姿會使書寫者進入全身放鬆下沉,氣息平和的冷靜狀態,從而剔除運筆緊張的障礙,達到寫字姿勢規范的目的。 執筆的方法與寫字姿勢相互協調、相互依存。沒有正確的執筆方法,空有正確寫字姿勢是不完整的,更何況錯誤的執筆會嚴重的制約寫字的姿勢,例如,執筆要求「掌虛」,目的是在於運筆時指、腕靈活,肘、肩肌肉鬆弛。各部關節能一起上下,揮運自如。相反,當拇指內壓,五指收緊,再加上手腕翹起,在運筆的力量連鎖作用下,手臂、關節、肌肉必然處於緊張狀態,形成運動力的互相抵觸,這時學生往往會出現手抖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再談「懸肘」是絕不可能的。 在執筆的 「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肘起」要領中,「指實」一般也理解為用力握實,這樣就容易理解為拇指內壓,僅就拇指內壓和拇指節向外突起這一簡單動作,如同機器開關一樣,上下按動會得出兩種結果。下壓就「實」,突起就「虛」,「實」就死,「虛」就靈活。 掌豎,給人的直觀的理解就是掌心翹著豎起來,其實這里更是一個不小的誤區。從實踐檢驗中「掌」只不過在拇指關節向外突出的同時,自然的向外側呈「豎狀」,詳細的說,它是卧著「豎」,而絕非「翹」著「豎」,翹腕「豎」正好使執筆的腕部反關節,腕既然已經「翹」起來,接下來的「腕平」也就無法存在了,更與「肘起」構成矛盾的死角。所以,只有當指、腕、肘、肩各部都處於順關節時,才能使運筆輕松自如。反之,除非「掌豎」提法的本身就是錯誤的。至於站立書寫,也應以關節順暢為主。再說到左手扶按,不僅僅為了按紙,還可以達到運力時的平衡支撐,且五指向內又可達到抱氣、扣氣的作用。 傳統的執筆理論,有很多不同提法,不妨詮釋一、二,列舉如下:(一) 龍眼法:就是四個指在筆桿一側,拇指與食指的虎口處呈圓形,即稱為「龍眼」。 (二) 鳳眼法:就是拇指與食指挨的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線,食指略彎,看起來象鳳的眼睛,即「鳳眼法」。 (三) 回腕法:執筆若「龍眼法」,所不同是將腕懸空兜回,傳清何紹基擅用此法,用人很少,不宜提倡。 (四) 單包法:是指筆桿外側只用一個食指,與現在執鋼筆方法相似,宋書法家蘇東坡使用此法。 (五) 撥燈法:(一說撥蹬法)撥燈,取意為手執柴棍兒撥油燈芯,即輕靈、寬松之意。至於「撥蹬」是因執筆的拇指、食指合起來象馬蹬(鐙)狀而名。也有因蹬、燈通假而詮釋。 (六) 五字執筆法:是現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積極倡導並極力推廣的。五字依次為:「厭、壓、鉤、格、抵」,此法與「撥燈法」實為一法。 (七) 挫管法:「立勢俯寫」時,與坐勢比較,執筆的高度發生變化,筆桿的角度也隨之由指尖豎立改變為虎口處,五指均處於直挫狀態,故稱挫管法。 以上各項執筆法,還不盡然,還有不同的執法。然而,不管採用那種方法、什麼名稱或什麼主張,給書寫帶來便利是最關鍵的。蘇東坡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有人把「無定法」理解成隨意而不強調方法,是片面理解,其實,「虛而寬」就是方法,方法畢竟是固定的,靈活的應用才是真正的目的。關於執筆法當今倍受推崇並廣泛應用的莫過於「五字執筆法」,與其它主張相比,「五字執筆法」符合骨骼肌理和實踐操作,是科學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