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夜景怎麼拍
拍夜景其實不難,圖蝸創意覺得抓住以下的幾個基本點,然後拓展去實戰就能積累到不錯的經驗了。
1、記得帶上三腳架
千萬千萬要記得拿上你那心愛的三腳架,可能你不知道的就是本來夜景缺少的就是光線,有一個三腳架自然是幫助你捕捉到更優質的光線,甚至一些過於輕的那種三腳架都不能防風,總而言之就是需要把相機固定好。
2、選景
這個圖蝸創意覺得應該不需要說太多,選景這件事確實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有好的「模特」才能幫助你拍到更好的照片,容易出星芒點的無非就是街道的路燈、江景邊的橋等等,盡量選擇光線多的區域。
夜景攝影
3、單反怎麼調?
如果是想要拍出星芒的效果,使用相機的A檔,在能保證安全快門的情況下將相機的光圈調節至F8以上,這是出星芒效果的關鍵(小光圈)。如果實在光線不足,只能適當地提高ISO感光度,一般的DX畫幅的數碼單反ISO建議不要超過1000,否則會影像畫面的純凈度
4、光圈值盡可能小
不用我說應該也知道大部分的人喜歡拍夜景是星芒樣子的,那這個時候光圈值大概調整在9-13這樣就差不到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調整會讓快門速度更慢。
5、時間選擇
不一定是等天色完全暗下來之後才是夜景的開始,黃昏大概6點左右,這個時候其實是光線的黃金檔,把ISO和光圈都調好之後,圖蝸創意建議這個時候快門可以稍稍慢一點,這樣可以拍出那種比較優質的車軌圖。
Ⅱ 聯合收割機的操作要點
(1)啟動前應向周圍的人作啟動示意,在確認安全及脫粒機後20米內無人後才能啟動。
(2)每次啟動持續時間不要超過5秒。若一次不成功,則必須間隔1~2分鍾再啟動,以防電機過熱而燒壞。
(3)起步要慢,過田埂、過溝一般應垂直行進。必須斜交過田埂、過溝時,夾角應大於70°。
(4)轉彎倒車時要觀察前後、左右是否有人,切實做到安全操作。嚴禁高擋轉彎。
(5)橡膠履帶不應張的過緊(以在平坦路面上轉彎不跳齒為准),不應在不平路面上及田間高速行駛。轉移超過4千米,最好裝車運送。避免在凹形路面上急拐彎,防止履帶脫落。
(6)合理選擇工作速度。
(7)特別提醒的幾點要求:
①聯合收割機不允許連續工作10小時以上。
②早晨及晚上作物上有露水或作物不夠成熟時不能收割。
③工作時駕駛員要集中注意力,觀察傾聽機器各部件的運轉情況,如發現非正常現象要及時停車排除。
④由於脫粒分離能耗較大,須確保發動機的冷卻水充足。
⑤如聽到脫粒機發出異樣聲音,要及時停車檢查。
⑥作業終止時,應將穀粒從出糧攪龍中全部推出,然後切斷工作離合器,掛空擋,逐漸關小油門,使發動機熄火,拔出鑰匙。
⑦機組限坐駕駛員1人,接糧員1人,禁止超員。
⑧聯合收割機在田間轉移時,應分離工作離合器。
Ⅲ 收割機如何操作
操作步驟:
1、收割前准本:檢查收割機各個部件是否完好。
2、將機器駛入田地,然後將分草桿拉到作業位置,放下接糧台,將糧食排除閘板拉到「開」位置,接糧袋掛鉤上掛好糧袋,將機器開導田埂垂直位置。
3、調試機器:送塵調節手柄扳到「標准」位置、副變速手柄根據作物的條件,選擇扳到」高速」或「低速」的位置、排草手柄放到「切草」或「排草」位置。
4、降下割台,使分禾器的前端下降到離田地表面5-10cm的地方。
5、將脫離離合器和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結合的位置。
6、將主變速手柄慢慢向前推,使機器開始收割。
7、當作物開始進入脫粒口後,操作脫粒深度手動調節開關,使穗頭處於脫離深度指示標志的位置。
8、作物全部收割完後,將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的位置。
9、等到出糧口不再出糧後,將脫粒機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位置。
10、檢查機器各部件開關是否關好。
11、減小油門,發動機熄火。
12、將收割機駛回置放點並進行一定的檢查與維護。
Ⅳ 割稻子有什麼訣竅
收割技巧一
將撥禾輪位置向前、向下調整,使彈齒在最低位置時盡量靠近地面,以便抓起秸稈,但不接觸地面。可根據倒伏情況,調整撥禾輪彈齒向後傾15~30度,以便能從地面抓起秸稈並送人收割台,同時應卸下撥禾輪壓板,水稻倒伏嚴重的,要盡量使割茬高度低於10厘米。
必須注意的是,一定要降低機械前進速度,力求操作準確,並適當增加風量,調好風向和篩子開度。
改裝方法:①改裝扶倒器。有些水稻收割機器在出廠時已經配備,如果收割機沒有配備扶倒器,可以自行安裝:作業時收割機要盡量直線行駛,避免左右扭擺,以防扶倒器碾壓水稻植株,造成更大的損失。②安裝分禾器。保證割台兩端有效分禾,避免部分穗頭在切割後散落於地面。
注意事項:降低割茬高度。可以更大程度的收割倒伏的稻穗?減緩前進速度。在收割倒伏水稻過程中,情況比較復雜,為了收割准確,減少損失,應降低收割機前進速度。
Ⅳ 請指教開收割機的正確方法與竅門
1、收割前准本:檢查收割機各個部件是否完好。
2、將機器駛入田地,然後將分草桿拉到作業位置,放下接糧台,將糧食排除閘板拉到「開」位置,接糧食袋掛鉤上掛好糧袋,將機器開導田埂垂直位置。
3、調試機器:送塵調節手柄扳到「標准」位置、副變速手柄根據作物的條件,選擇扳到」高速」或「低速」的位置、排草手柄放到「切草」或「排草」位置。
4、降下割台,使分禾器的前端下降到離田地表面5-10cm的地方。可根據當地播種習慣調節麥茬深度。
5、將脫離離合器和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結合的位置。
6、將主變速手柄慢慢向前推,使機器開始收割。
7、當作物開始進入脫粒口後,操作脫粒深度手動調節開關,使穗頭處於脫離深度指示標志的位置。
8、作物全部收割完後,將割取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的位置。
9、等到出糧口不再出糧後,將脫粒機離合器手柄扳到分離位置。
10、檢查機器各部件開關是否關好。
11、減小油門,發動機熄火。
12、將收割機駛回置放點並進行一定的檢查與維護。
Ⅵ 收割機進地技巧
盡量直行,不壓稻子,第一圈慢點別碰田埂,先干後濕,保證收割干凈能跑多快就多快。田塊不同方法不同,搞半年就知道了,一言難盡,慢慢摸索。
Ⅶ 聯合收割機田間作業,有什麼技巧
如何選擇工作速度,在平坦的地塊上。穀物成熟,處於蠟熟期,田地雜草少時,可適當提高收割機的前進速度。作物濕度較高時,例如雨後或早晚露水較大時,收獲機的速度要低一些。密度小的植物短的時候,收獲機的速度要高一些。相反,速度要低一些。收割機剛開始工作時,各零部件的技術狀態處於觀察階段,工作速度有點低。
如何潮濕地工作,在低地工作時。收獲機駕駛裝置可以改造成履帶式或半履帶。泥腳深度大,可增加機器支輪寬度,增強防滑能力,防止機器下陷。陡坡的工作方法,最重要的是,盡可能避免橫向工作,並盡可能採用上、下方向工作。長距離上坡工作時,要提高體後,選擇大體區,將進水口調小,減少糧食損失。長距離下坡工作時反其道而行之。不需要調整短距離上、下坡作業。
Ⅷ 收割機收割大豆的技巧是什麼
收割機收割大豆的技巧有以下方法
控制割台損失
在大豆收獲中,割台損失一般占總損失的80%以上。控制割台損失應從減少漏割、掉枝和炸莢3方面入手。
減少漏割。現行壟距一般為65-70厘米,以1076型聯合收割機為例,218大豆撓性割台割幅為5.4米,每幅正好收割8壟,所以漏割的主要原因是割茬高度調整不當。割茬過低,易出現割台前集堆;割茬過高,易留「馬耳茬」和切割底莢。大豆最低結莢高度一般為6-8厘米。因此割茬控制在4-6厘米內,就不會出現「馬耳茬」。但有時易出現集堆現象,這時可將割台的底部拖板進行調整以減少集堆現象。
減少拋枝、掉枝損失。拋枝主要是由於撥禾輪轉速不當(太低或過高)造成的,作業時只要注意調整就能解決。掉枝主要是由於植株高低不一或植株倒伏造成的,此時莖稈切斷後,豆稈沒有被撥進割台,垂直下落或橫向傾倒,被割刀2次切割後落到割台下面。可通過適當調整撥禾輪高度或在喂入量允許的情況下提高車速來解決。
減少大豆「泥花臉」
收獲大豆時要求割茬很低,偶爾操作不當,泥土便會進入割台,給大豆造成「泥花臉」。為此收獲時應注意幾點。
應在乾燥的狀態下收獲。因為土壤潮濕,豆稈上有霜或豆粒水分大,容易產生「泥花臉」。
割刀後面裝擋土板,使土塊難以進入割台。
及時清理割台、凹板或篩面上的泥土。
在糧食升運器底部活門上加一些小孔(孔徑不能大於4毫米),可使進入機體的泥土從小孔漏出。
Ⅸ 模擬農場17收割機怎麼用 收割機並肩作業技巧攻略
首先生成線路,兩台收割機工作面就是X2 ,割頭工作面是12.2m 所以生成的線路是24.4m。
註:CP助手自行度娘
保存任務。
第二輛 直接載入任務線路
這里設置車輛偏移,第一輛車往右偏移半個工作面就是 6.1m(為了防止相互碰撞可以多點6.2m)
第二輛就往左偏移半個工作面6.1m。
好了開始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