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分辨好信鴿
根據我國的現狀與地理環境、賽線、種鴿的特性,大致可分為八大品系。
一.南方信鴿二.東北信鴿 三.中原信鴿 四.四川信鴿 五.西北信鴿 六.雲貴人鴿
七.天山信鴿 八.沿海信鴿對鑒別信鴿,每一位信鴿愛好者都有自己的鑒別方法和標准,但是有很多鴿友對於什麼叫「血統」、「品種」、「雜交」,觀念非常模稜兩可。要認清這些問題,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什麼叫「血統」、「品種」和「雜交」。★理清定義什麼叫做血統呢?血統是指同一祖先因繁殖而自然形成的關系(血統卡是指某一隻信鴿上幾代的血緣關系,甚至加註競翔成績,也叫血統書或血統表)。譬如,這一對種鴿繁殖,可採取同種或近系等繁殖方法,保持互有較近的血緣關系。什麼叫做品種呢?品種是指通過育種(包括自然地理隔離形成的和人工培育而成的)而形成的一個禽群,它們具有統一的特殊外型和大致相同的性能。什麼叫雜交呢?雜交是噶礁齟恐?品種)之間的配對(兩者沒有血緣關系,譬如,詹森鴿×西翁鴿,或是李梅齡鴿×安特衛普鴿)。我們飼養的信鴿,基本採用的是混血配對,因為血統混雜,所以優劣差別很大。★鑒別方法 字串5認清了什麼叫血統、品種和雜交,接下來談談當你引進一隻信鴿時,對於它的血統、品種一無所知時,怎麼鑒別這只信鴿的優劣。我們可以通過足環、氣質、體型、眼睛等幾個方面來鑒別。☆足環足環套在鴿子的腿上,它是信鴿的標志,上有產地、國別、年份、編號。套有足環的鴿子,不等於是優秀的信鴿,無環鴿也可以參加競翔或留做種鴿,凡在鴿子腿部套有各種環、圈,都是鴿主做的標記,只供參考。☆氣質氣質是指內在素質的外露表現,可以通過站姿、目光、行動等幾方面表現出采。任何一隻優秀的信鴿都應具備站姿英挺,目光炯炯有神,行動敏捷,擁有一副強硬的翅膀和矯健結實的身體。☆體型鼻型(包括大小、翻毛、起皺)以對稱緊扣為佳;頭型(包括圓型、平頂、鴨型等)前額寬闊,後腦飽滿,頸部要直短而粗,頸羽細緊有光澤,前胸寬闊,背平尾束,龍骨要長而有弧線,恥骨閉合似無縫,兩者間距短為佳。鼻型、頭型、體型三者給予人無窮的魅力。羽毛緊貼肌肉,肌肉緊箍著骨架,骨架堅實緊湊。羽毛、肌肉、骨架三者必須融成一體)。☆眼睛眼皮前高要緊粗,雙眼明亮必通透,不善眨眼更優秀。我通過仔細觀察優秀的賽鴿,發現它們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一隻優秀的信鴿應具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的是底沙鮮艷明亮,有的沙礫色細薄,有的底沙細密沉實,面沙粗厚均勻;有的是底沙肥厚扎實,面沙粗糙透黑。瞳孔須橢圓如墨染,收縮不拘陽光限,瞳孔邊緣呈波浪,眼志周邊鋸齡狀。
B. 信鴿怎麼分辨
信鴿分辨鑒別:
1、頭形:信鴿的前腦能接收各種信息,並通過它進行反饋,然後做出敏捷的反映。信鴿的後腦是控制、自身運動的。信鴿除要具備健全的大腦,還一定要具備理想的體形,使其在空中飛行時阻力小,飛行速度快。同時,前腦上的羽毛要長得細密,頸部要短,這樣既美觀,又有利於飛翔。
2、鼻形:一羽優良品種的信鴿,它的鼻形應長得緊湊,鼻形要長而平整,鼻根處要收緊。整個鼻子與、前腦要連接緊湊。鼻根與鼻尖長得越長越好。
3、膀羽:信鴿的膀羽韌帶處應厚實有力,當拉開膀羽後收縮時要富有彈性,不能有僵死感。副羽的毛片要大,手感要柔軟,並富有光澤。
主羽(大羽軸)應長得勻稱,過分寬與窄、長與短,都是飛翔中的不利因素。一羽優良的信鴿,它的膀羽結構與體形結構應該是相稱的,不然就難以勝任遠程的飛翔。
4、體羽:優良信鴿的羽毛應是緊、密、薄,富有彈性、光澤,並且柔順。這樣,信鴿在飛翔中羽毛給它帶來的阻力就小。如果碰上惡劣的天氣,如雨天、霧天等,對信鴿的影響也小
5、前胸:信鴿的前胸長得好壞,直接關繫到這羽鴿子飛翔的速度。作為一羽優良的信鴿,必須具有一個豐滿的氣囊。
(2)賽鴿快速識別方法擴展閱讀
鴿屬中的大多種都樹棲,僅有少數種類棲於陸地上或岩石間。一般善於飛行,遷徙性強。在非繁殖期中,多少結群,有時結成很大群集。有些種類往往結群繁殖;還有一些種類雖不結群繁殖,但在良好覓食地點,也常集群取食。
主要食物為種子、漿果、果實、嫩芽及其他植物性物質,但很多種類還兼食小螺及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喝水時,把嘴浸入水中直吸,並不仰頭,如前述的沙雞一樣。嗉囊(crop)發達,有臨時貯存和軟化食物的功能,並在育雛初期還能分泌。鴿乳」,飼喂幼鴿。 營巢於樹木和灌叢間,或在岩石縫隙中或建築物上。
巢簡單,由枝條編織成粗糙的平盤狀,好象是一個破篩子,其上不放置任何襯墊物,因而從樹底下可以透過巢材看到巢內的卵。一窩產2個白色的卵。有些種一年育雛兩次。孵卵期約14~18天。
雛鳥屬晚成性,孵出時被以稀疏的毛狀絨羽,雌雄親鳥以「鴿乳」哺喂,雛鳥在孵出後開頭幾天內完全靠「鴿乳」過活。從鳩鴿的嗉囊和胃部等內含物的分析,可以看出這一類禽鳥食了不少農作物種子及栽培植物的果實,因而在這些鳥數量增多時,可能給農業帶來的損害。
C. 怎麼識別賽鴿好壞
好的賽鴿基本條件流行的說法有:血統、骨架、羽毛、眼志等。
一、血統
一般好鴿它的血緣一定遺傳著上代甚至數代能力,包括它的飛行能力、毅力和它在飛翔中某種「特性」,至於在它的智慧方面,可以在平時觀察和在訓練中得知,一羽智慧好的鴿子當然是比較聰明的,行動也靈活,很少意外受傷,在訓練時,當它遇到各種天氣變化的情況下,一羽優秀的鴿子必然是以最短暫的時間去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樣在競翔上才能獲得優異的成績。
二、骨架
至於在骨骼各方條件下:一羽優秀的鴿子飛翔的能力優與劣,是以它能否具備良好的神經組織和強健的體格,而強健的體格就是直接影響一羽優秀鴿子的骨骼,而鴿子的骨骼大約有150-165左右,較為重要的就是頸骨,它是支持鴿子體的中心樞紐,其次就是龍骨,而龍骨是支持全身體重的中心,而它應呈現稍為圓滑的弧度,讓人們捉起來感覺很舒服的弧度,而不是前胸突起,高突不平的感覺,這樣才是一羽優秀與劣質的判別。
三、羽毛
一般鴿子的羽毛,不但是外觀的美與丑,它還有另一種用途,它可以幫鴿子維持體溫並保持各部分的乾燥,而一羽鴿子的羽毛光滑在飛行途中遇雨而不致沾濕因而增加它的飛行時速。所以要保持羽毛的光滑明亮,通常在飼料中的豆子(大豆、赤豆、黑豆)、火麻、白花子、葵花子、細料等都有助於粉油質的產生。至於羽翅方面來說:一羽優秀的競翔鴿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翅膀,這是其成績好與壞的決定因素,所以羽翅的好、壞可以說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當一羽鴿子主羽展開時,從旁邊看去要層次分明,就像百葉窗一樣,因鴿子在揮翅膀時,往上提升是利用翅膀的通風口排氣,因而使其羽翅能輕易的提升,在往下壓時,關閉通風口,使其羽翅也能順利往前飛行。一般來說主羽毛較尖的較適合好天氣,其氣流穩定時,飛翔速度一定特別的快速。然而主羽尖端較為圓滑的翅膀,其飛行的速度較為緩慢,但其飛行的穩定性特別的高,有利於劣氣候的飛行。
四、眼志
一般對於眼的挑選,以鴿主的喜愛而有所差別,然而在種鴿與選手鴿來說,通常一羽健康正常的鴿子的眼,以眼睛瞳孔的收縮快慢的差別,在正常光線下瞳孔大小適中,在光線暈暗時它的瞳孔應該會放大,在光線明亮時他的瞳孔應該會縮小,且在平時它眼志所散發出的光彩一定是特別明亮,而當它的眼志突變或由明亮變暗沉、淡時,通常表示一羽鴿子發生病變或退化,這時特別要注意和防治。當一羽競翔鴿發育到六至八個月時,它的眼志和彩強有差異的改變,假如一羽鴿子有優秀的眼志,它必定有明亮的采強和立體而有層次,感覺就像一幅畫般的美麗,令人愛不釋手。
參考:好搜網路《賽鴿》
D. 怎摸辨別是好鴿壞鴿
許多養鴿新手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不知道用什麼標准去選擇最優良的信鴿做種或參賽。有些養鴿老手盡管有豐富的經驗,但也會遇到同樣的難題,有時認為是最優良的賽鴿,但僅放500 千米就一去不復返了,而他最不喜歡的鴿子,卻從2000 千米之遙歸巢。因此,用科學的方法鑒別信鴿的優劣,這是每一個信鴿飼養者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當然,鑒別信鴿不像鑒別西瓜那樣容易,行家們挑一個西瓜,包開包熟是十拿九穩的。而信鴿的歸巢與否,速度快慢,影響因素很多,何況目前對信鴿的科學研究尚有許多未被認識,許多不同見解很難統一,也不必強求統一。
人們常說,「信鴿是運動員,飼主是教練員。」挑選一羽優良信鴿,就像挑選運動員那樣,運動項目的不同,挑選運動員的標准也有區別。籃、排球運動員個兒要高一點,而舉重運動員「五短」身材就比高個子為佳。馬拉松運動員要求有耐力,而短跑運動員則要講究暴發力。信鴿的挑選也要根據運動項目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目前、國內外的信鴿比賽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健美比賽,國際上稱為「品評賽」;第二類是速度比賽,國際上稱為「成績賽」。「成績賽」中還有兩類:一是中、短程,一般是300 ~800 千米;二是遠程和超遠程,一般是1000 ~2000 千米。信鴿的各項比賽都是為了奪取冠軍,這是信鴿飼養者瞄準的目標,而有些鴿友卻滿足於歸巢,一羽2000 千米歸巢鴿,即使沒有獲得名次,也比500 千米的冠軍鴿的身價要高,這是不公平的。以上海市1986 年的比賽為例,2000 千米歸巢鴿有600 多羽,而500 千米全市冠軍鴿只有l 羽。我國養鴿前輩李梅齡曾經說過:「信鴿歸巢算不了好成績,因為你放幾十羽信鴿,總有幾羽歸巢的。信鴿比賽要講求速度。」因此,信鴿歸巢是基礎,速度是目標,所以信鴿鑒別要根據速度的要求,而不能僅僅是歸巢。
(一)血統鑒別
《 鴿經》 對鑒鴿有許多高明的見解,但是說「辨飛之鴿先論眼,次論宿」,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鑒別一羽賽鴿,首先要看眼睛,然後看它的睡眠姿態,根本不講血統。許多鴿友接受了這種理論。
在民間的諺語中有一句叫「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這是在自然界的范圍內對血統的肯定。那麼對信鴿來說,血統是不是重要呢?作者認為挑選信鴿首先要看血統。冠軍鴿的下代不可能都是冠軍鴿,但是冠軍鴿的上代必定有冠軍鴿的血統。超遠程賽鴿的上代,也必然有超遠程的血統史。當然,這里指的「冠軍鴿」是從廣義上來講的,具體地說是指具有良好賽績的鴿子。有人會問,如果一羽有良好血統的鴿子,而其他形質都不合格,它能否出好成績呢?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存在,因為一羽有良好血統的鴿子,一般地說它的其他形質也一定是上乘的,這就是血統與其他形質相輔相成的關系。
有人一提到好血統,就是30 年代的李梅齡鴿和黃鍾鴿,以及40 年代的賽揚、司帶沙、華普利,或者是當代的詹森、狄爾巴等。這些當然是著名品系,它們都飛出了好成績,飛出了許多冠軍。所以,在挑選鴿子查問它的血統時,凡是上幾代得過好名次的,或是同胞、晚輩得過好名次的,雖然說不上「名門望族」,也算得上「將門之後」。
有些鴿友誇耀「純血統」,他們把套有名牌足環的鴿子,標以為純種XXX ,這是自欺欺人。所謂純種鴿,不過是在許多優勝鴿中挑選出來的直系鴿,不在於血統的純正,而在於它們有優良的遺傳性。比利時一些著名的近親配名家,他們有時也有選擇地引進新血統,只是他們守口如瓶,人們不得其詳罷了。
(二)長度與重量鑒別
一羽優良賽鴿必須是大小適中,也就是長度和重量的適中。平衡與協調是一羽優良賽鴿由外觀顯示出來的最重要的條件,而長度和重量則同全身平衡與協調有著密切釣聯系。在冠軍鴿的行列中,也許有體型過大或過小的賽鴿,但是極大多數冠軍鴿是大小適中的。有人以為,遠程鴿和超遠程鴿,要有良好的飛行耐力,體型要求修長一些,而中、短程賽鴿則要求有較好的暴發力,體型相應短小一些,以三角形為佳。從近年來的2000 千米冠軍鴿來看,體型都是大小適中。
胸骨長度和尾部長度適中的信鴿稱長體型。胸骨適中,而尾部短小的稱短體型。前一種有耐力,後一種暴發力較好。短體型對中、短程比賽是起作用的,而對遠程和超遠程比賽作用並不明顯。
那麼,到底多少重量才是適中呢?一羽發育完全的雄鴿的重量,應在440 ~500 克。一羽發育完全的雌鴿的重量,應在400 ~480 克。人們在鑒鴿的時候,不可能用電子秤和捲尺當場衡量,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當順手握住一羽鴿子的時候,大拇指壓在鴿子的背部,4 個手指把住鴿子的腹部,其正好是龍骨的全部。掂掂重量,感覺上同鴿子的體型相近或稍輕一點。一般地說,這羽賽鴿便是大小適中的。如果腹部大於一手指,重量感覺上重於體型,這羽賽鴿的體重可能重了一些。
(三)身體形態鑒別
鴿子的軀體支持著飛行和比賽等所有的生理運動,因此,信鴿的身體形態是極其重要的。有些鴿友抓住鴿子只看眼砂,而對身體形態滿不在乎,這是一種偏見。一羽理想賽鴿的身體必須是橢圓形的,有一個開闊的胸部,左右雙翅平伏地緊貼兩邊,合成一個飽滿的球體。這種球體形的前胸,一般是在經過1 、2 次嘔雛以後形成的,也有在幼鴿期就形成的。狹窄、凹癟的胸部是不合格的。賽鴿的前身寬度,應是肩押骨和前胸、兩翼三部分寬度之和,後身及尾部應是圓錐形的。
鴿體的各部必須是結實的,全身各處都很圓滑,腹部微凹而背部微凸,呈流線型。信鴿是靠兩翼劃撲為前進動力的,當氣流流過微微凸起的背部和微微凹進的腹部時,產生兩種不同的上舉力。所謂上舉力,就像人們打著傘在風雨中行進時,風流經過傘的凹凸里表層時,手中的傘有向上運動的力。體型最大的賽鴿,應該是背部微凸,胸骨後端向上收縮,腹部肌肉不多,尾略向下傾斜。這種體型的鴿子,在飛行時可減輕兩翼劃撲所產生上舉力的負擔。
鴿體的各部分必須是一個協調的結構,前身較寬,後身收縮,平滑過渡。有人以為前身寬的信鴿飛行阻力大,這是誤解。如果把兩翼拉開,看到前身迎風面積,僅是前胸椎、喙、鎖骨和胸骨部分。這些骨骼和肌肉都是與飛行直接相關的。前身寬大,肌肉發達而富有彈性,飛行才有力量。由於頸部的羽毛呈裂縫狀,飛行呼吸時可將迎面氣流吸進,再沿身體表面向後排出,有緩沖氣流減少阻力的作用。可見信鴿在飛行時,迎風阻力是不大的。一羽體型好的信鴿抓在手中手感舒適,有一種能夠輕易滑動的感覺,似有被握住的鴿子正要從手中滑脫出去的感覺。
飛禽的體型是根據它的飛行活動不斷變化,以適應空氣動力學的要求。從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上來講,具有這種體型的賽鴿,似一艘有速率的艦艇,稍圓的頭部和平坦的底部,可以很穩地毫不費力地在水面靜止或前進。在空氣中的阻力同在水中的阻力是相似的,具有這種體型的賽鴿,也能在空氣中毫不費力地靜止或前進。因為,艦艇在水中所遇到的水流、海浪等,與賽鴿在空中所遇到的氣流大致相同。
(四)頭與頸鑒別
頭部和頸部也是反映一羽信鴿體格強壯的重要部位,所以在鑒鴿時是不可忽略的。
頭部必須是開闊的,與身軀比例適當,前額宜寬,後腦豐滿。當前引進的一些外籍鴿,頭型偏小的較多,這與品系有關。至於頭頂部,有人喜歡「壽星頭」,即頭頂呈圓弧形,也有人偏愛「平頂頭」,前額連接鼻瘤處,國內鴿友喜歡「克」,似山的坡度那樣要陡一點。國外一些名鴿較多的是直線連接,即所謂「鉛筆頭」。一羽聰明的賽鴿,它的腦門比較大。鴿子的腦門過小,很可能是一隻笨坯。信鴿的飛翔比賽是以體力運動為主的,對腦力的活動不被人們注意。但是,遠程和超遠程比賽的鴿子,要經受天敵、地害、人捕的嚴峻考驗。頭型也是識別雌雄性別最明顯的標志之一,任何一羽雄性雌相或雌性雄相的信鴿,是極少可以被用來作種鴿的。一羽信鴿有強壯的、豐滿的、開闊的頭部,有長短適中、形態極佳的頸部,這是一種遺傳能力很強的標志。
頸部是鴿子飛行時產生阻力的部分,它必須強壯,以抵抗風力。一羽體弱的鴿子其頸部會因無力抬起而垂下,只有頸部長短適中,昂首挺立,才能顯示出大將風度。頭部的綜合標準是強壯的、豐滿的頸部、腦部和垂肉。頸部不要太粗,也不要過細,沒有溝,邊緣強壯,長短適中,頸部與胸部趨於平坦的結合,這是優良賽鴿的必備條件。
(五)嘴、鼻、喉鑒別
嘴的功能是吃食、呼吸和攻防。嘴可分長形、短形和鉤形等幾種,短形的嘴討人喜歡,鉤形嘴對嘔雛不利。嘴的角質組織要堅硬,稍鈍,而且沒有粗糙、瘦弱或過尖的表面。嘴的前端要細,後端要粗,緊閉性要好,具有一張冊不開的嘴。嘴角要深,嘴才能張得大。喉管要粗大,氣管口邊要大,有利於飛行中呼吸換氣。一羽賽鴿如果以每小時70 千米的速度飛行,所產生的熱量約等於休息時的27 倍。要抵消飛行中所產生的熱量,就需要高速度的換氣。由於鴿子的肺彈性很小,雖有氣囊的協助,但還是不能滿足高速換氣的要求。因此,它在飛行時還得靠張嘴來換氣,這種現象在炎熱的夏天是常見的。所以在選擇信鴿時,應冊開嘴來看它的喉部氣管口開張的程度。
鼻的主要功能並不是嗅覺,而是換氣。鼻瘤要潔白,以長、窄、緊的鼻形為佳。鼻孔長、鼻腔大,通氣量也大。我國古代信鴿飼養者常將幼鴿的鼻孔切開,以利通氣。通氣的鴿子善於飛行。30 年代引進的比利時優良賽鴿,以及抗戰勝利時接收的日本軍用鴿,大多是鼻形高大。現代的優良賽鴿鼻多半是長、窄、薄、緊,可見國外也在不斷地改良。高而大的鼻瘤,在飛行中會阻擋前方的視線。鼻上部自中央塌向嘴下角的鼻形,能使呼出的氣流向後下方排出。鼻上部中央高的鼻形排氣性能差,是不可取的。
在鑒別嘴、鼻、喉這類氣管的外形時,還要看它的內腔是否寬大。信鴿的口腔、鼻腔和喉腔以及眼結膜周圍的血管網路,能直接提取空氣中的氧,供腦部散熱和高速飛行時的需要,能使它在高空缺氧的情況下持續飛行。
(六)眼睛鑒別
當人們鑒賞一羽信鴿時,眼睛往往是最被吸引的部位。從眼睛中可以看出一羽賽鴿的健康狀況,是機敏還是遲鈍,是溫和還是暴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文學上的語言,用在鴿子上應改為「眼睛是健康之窗」更為恰當。一羽優良的賽鴿眼球要大一點,整個眼球能擺動自如。
眼球生長的位置偏向頭的後上角,嘴角的中心線幾乎要指著眼球。一羽優良鴿子的眼睛要有一種自信的、不懼怕和沒有過分野性的表現。鴿眼必須是明亮、干凈、眼瞼(俗稱眼皮)緊包眼球(俗稱老鼠眼);瞳孔對光強度的變化反應要靈敏;鴿眼對外界的動態感受要非常敏感。一羽優良信鴿對天空中或在地面上的異常動態和聲響能及時發現。反之,反應遲鈍的就不太理想。
瞳孔決定鴿眼質量,色澤越黑越好,而且相對要小,在陽光下瞳孔收縮與擴張頻繁。優良信鴿的瞳孔呈圓形,瞳孔不圓整就不是一羽好鴿子。這種現象,主要是先天性的,但有些信鴿在飛行中尋找地面目標或在地面覓食時,視線方向約在時針7 時至7 時半的方位,這個方向稱主視力方向。瞳孔的縮小或放大,是根據視力要求來調節的。優良信鴿調節方位應該是主視力方向,促使前下角的活動量大於後上角,久而久之形成外圈盪向前下角呈不規則的卵圓形。那些遠程比賽歸來的賽鴿,瞳孔呈卵圓形或外圈盪向前下角的情況是很多的,所以有些鴿友就以為瞳孔不圓是好鴿子,但是在挑選幼鴿時,最好要挑圓形瞳孔。
虹膜(俗稱眼砂)的色彩要鮮明,紋粒要清晰,有立體感,桃花砂略粗一點為好,雞黃砂要求細一點。邊砂層要求高度集中,這一部分虹膜呈絲狀和塊狀混合堆積。梯度層要求虹膜呈絲網狀,爬在晶體(俗稱底板)上延伸,或成戮狀沉積在晶狀體上,或放射形地分布在晶狀體上。虹膜排列不要求整齊,但一定要層次分明。虹膜的色素不起決定作用,但從色澤與光照角度來分析,雞黃眼在陽光下或在帶有塵粒的天空中飛行時,視力穿透性能好。桃花砂晶狀體呈白色,白光雖有散射現象,但在陰天或暗淡的天空中飛行,則更能顯示出它的優點來。
(七)骨骼鑒別
「飛放論骨」,這是張萬鍾在300 年前的觀點,但至今還沒有被所有鴿友所重視。骨骼是構成形體的基礎,它包括或多或少的硬骨骼。這些硬骨骼是賽鴿所有運動的組成部分,由產生運動的肌肉所依託。一副良好的骨骼,其重要性大於鴿體的任何部分。只有一副強壯的、柔和的、堅定的骨骼結構,才能對於不同部分的肌肉提供一個合適的支持。骨骼結構也是賽鴿各個運動器官最有效的支持者。骨骼要求粗壯、硬朗,如果細小、軟弱,自然不適應作強烈運動。鑒別骨骼優劣的方法,是雙手握鴿,用兩個大拇指在兩翼的頂部輕壓突出的胸椎。其結構必須是堅實的,並且對於壓力具有較強的彈性,這是在結構方面產生平衡的必要條件。骨骼尤如汽車的底盤,輪船的龍骨和大廈的棟梁那樣,支撐著它的軀體,保護它的內臟。如果骨骼軟弱,結構有缺陷,就無力承受賽鴿劇烈的競翔運動。
(八)胸骨與恥骨鑒別
胸骨俗稱龍骨,所有的養鴿家都極為重視對胸骨的要求,並認為它是骨骼中最重要的部分。
當捉鴿鑒別時,鴿子腹部的一根長骨即是胸骨,其前端稱胸骨突。胸骨的前端稍向上彎,中部要平直,後部一定要向上收起。如前後形成一條直線,就是膛胸骨,不適宜遠程飛翔。胸骨要有點厚度,像刀一樣削尖的胸骨不是一羽好賽鴿。胸骨後端與恥骨的距離(俗稱蛋檔)不能太大,一個食指寬最佳,超過兩指頭就不可取了。胸骨應是一根極強壯的骨骼,這樣的胸骨才是肌肉附著的最佳條件。這些肌肉決定著翅膀在飛行中快速和不疲倦地飛行。胸骨太狹窄是一羽弱的賽鴿,它不能提供肌肉運動時所必需的強度。胸骨太高的賽鴿,在飛行中顯得笨拙,容易疲倦,因重量增加而引起下垂和空氣阻力的增加。
胸骨必須是直的,而不是波形的、有缺口的和起伏不平的。彎曲的胸骨須避免,因為它會在孵卵之後導致頸部的彎曲。這樣的親鴿使得幼鴿在骨骼平滑方面不能得到遺傳,這是一種天生遺傳的特點。有缺口的或起伏不平的胸骨是不受歡迎的,如果這些缺點是外傷造成的,而不是遺傳的原因,就不會傳至下一代。
恥骨在賽鴿飛行中支持著賽鴿後部的內臟組織,因此要求恥骨強壯、堅硬,組成恥骨的左右兩塊骨骼的閉合性要求緊密。寬松的恥骨不是一羽好賽鴿,這對雄鴿要求更高,雌鴿在產蛋期出現恥骨寬松現象,這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恥骨上同樣附著肌肉,一些肌肉發達的鴿子,用手摸上去似乎恥骨緊閉性很好,但只需將手指壓重一點,這種假象就被揭穿。
恥骨的發育時間每羽信鴿是不同的。有些種鴿在第一次換羽之前,而有些信鴿則需一段較長的時間。發育完全的恥骨應在第一次換羽完畢時完成,因此極佳的恥骨不僅本身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全身骨骼優劣的一個重要標志。
(九)肌肉鑒別
一名長跑運動員的肌肉,其腿部、胸部、背和肩幾個部位是很發達的。胖子的肌肉是全身性的,要他長跑是跑不動的。賽鴿的肌肉和長跑運動員也是相同的,呆在棚里只吃食不飛翔的肉鴿,肌肉是全身性的,而且偏軟,因而飛不動。信鴿是一種肌肉高度發達的鴿子,肌肉占自身重量的比例很大。一羽與運動部位有關的肌肉發達的信鴿,捉在手裡不顯得笨重,而一羽全身長滿肌肉的信鴿則會顯得很笨重。鴿體上最重要的是兩個大小胸肌,這兩個部位的肌肉控制著雙翼的飛翔運動。大胸肌是翼部的推進肌肉,控制著賽鴿的向下運動。這部分肌肉從鎖骨伸展至胸部,並沿著胸骨的整個長度。大胸肌充分發展時,顯示出豐滿和強壯,有一種堅定自若的感覺。一羽經過訓練和比賽後的賽鴿,它的全部脂肪消失,大胸肌從軟性的變成具有彈性的感覺。小胸肌在大胸肌之下,位於大胸肌及胸骨或胸板之間。當賽鴿在手中展開時,小胸肌使雙翼產生一種柔和而沒有劈啪聲的感覺。當胸肌充分發展時,小胸肌在胸部有一種充滿力量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由大胸肌單獨產生的。
雙翼部位的肌肉也極為重要。沿著雙翼舷骨的肌肉,要有一定的厚度,以及有強壯的感覺。腰部肌肉要結實、硬扎,因為,這部位沒有肋骨,肌肉活動強度不一,主要支撐股骨後部分軀體的活動。尾椎和尾綜骨肌肉要結實,有彈性,才能支撐尾的平衡,以適應各種運動姿態的需要。腹部不能有肥厚的肌肉,否則對飛行極為不利。
人的肌肉是一目瞭然的,而信鴿由於羽毛的覆蓋,只能憑藉手感或吹毛目測。在用手指壓迫肌肉,並隨著肌肉的彈性微微彈起時,感覺上像是吹足氣的輪胎,這是合格的象徵。如果像是實心輪胎,就太硬了。吹毛目測時,發現表皮呈黃油色,屬脂肪過多,就要加強訓飛,並減少脂肪質飼料的供給。
(十)腰、背、臀及後部鑒別
腰與尾部,因沒有肋骨支撐,要求粗寬結實,才有力量持續飛行。整個胸椎(即背)要微微凸起,略帶弓形,呈下彎的弧形。腰部以略帶圓形為佳。
臀部及後部通常也為大部分鴿友所忽視,殊不知優良的臀部及後部正是一羽優良賽鴿的特徵。尤其是在高空飛行時,可作推進器以減低賽鴿翼部的負荷,這對於長距離飛行速度至關重要。後部必須開闊、強壯、優美、稍微平坦,形成一個半面,但沒有凹進或凸出的地方,用手指壓時,後部必須協調,且具有彈性。
臀部必須是協調的、光滑的、開闊的,並漸漸地向尾部收縮。後部和臀部必須具有柔軟的羽毛。臀部的羽毛必須緊蓋著尾羽的尾莖,並延至尾羽的上下部,形成一個坐褥。一個強壯的、發育良好的臀部是賽鴿生理結構的重要條件之一,尤其對於種鴿來說,就更為重要,否則不可能育出強壯的、活潑的、有高度耐力的後代。
(十一)胸與肩鑒別
肩要寬,包緊前胸成球形。胸部的整體必須是寬的、柔滑的,覆蓋著如絲的羽毛。胸部與身體大小成適當比例,使得雙足能充分分開,輕度的彎曲。賽鴿的胸部是全身主要肌肉的坐墊,胸部的肌肉控制著雙翼的運動。
理想的骨骼結構,要以胸部為重心,成流線型。鴿子在空中快速飛翔時,能使阻力減少到最低限度,並能發揮體內熱能的最高效率。鴿子依靠翅膀的扇動來推進,因而必須具有為提供翅膀運動的肌肉和充分的肺活量。與飛機比較,鴿子確實需要有粗壯的胸部,並以胸部為重心,否則,飛翔時就失去穩定性,靠熱能供輸所得到的推動力將會減少。有些人喜歡挺胸的,覺得很有生氣。有些人喜歡稍帶一些曲線的,全身加上胸部曲線構成一個最完美的賽鴿形象。
(十二)翼和尾鑒別
翼是賽鴿的推進器。一對具相應長度、平滑且寬闊的翼,對於節省賽鴿飛翔中的體力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粗短的翼能產生速度,但是對長距離競翔是很不利的。只有那些結構合理的、強壯的,並且有極高彈性的羽莖,才能夠在飛行中毫不費力地操縱翼羽。
賽鴿的雙翼要與鴿子的大小成比例。主翼的末端與尾羽末端,間距必須小於2 . 5 厘米。當展開翼羽時,主翼羽與副翼羽必須連成一片,中間沒有任何空隙。翼的羽毛必須是平滑地、平坦地覆蓋著,形成沒有空隙的表面,羽莖強壯而彈性極佳。整個翼必須是堅強的,有相當的肌肉厚度,但也不宜太厚。10 根主翼羽必須是完好清潔的,沒有皺紋、蝕洞或其他不完美的痕跡。10 根副翼羽必須開闊、強壯,且具標准長度。整個翼似披著絲絨的羽毛,表面平滑,像天鵝絨,當翼在手中.展開時,必須柔軟而結實,收羽時,沒有猛然收進的動作或軟弱無力的狀態。
最後4 根主翼羽最好是並肩長度,在尖部5 厘米左右處要稀開,留有空隙,便於引導氣流迅速沿軀體後下方排出。羽尖部較尖的比圓的間隙大,排氣性能好,特別是在空氣密度較大的地區或在小雨中飛行,雙翼撲動時所受空氣壓力羽尖部較尖的比圓的要小。最後3 根主翼羽(第8 、9 、10 根,俗稱「將軍條」)長度相等咸相近為宜,或第9 根略長,使3 根主翼羽尖部負荷均等。
信鴿的尾部要長得豐滿,否則會使它在飛行中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平衡。尾羽好比船上的舵,其作用是掌握方向。尾羽不能過長、過短或過寬,理想的尾羽應長於大羽軸2 ~2 , 5 厘米。尾部尾羽的羽莖必須是強壯的,才能突然起飛。一個過長或過短的尾羽,或者瘦弱的羽莖,會使信鴿在飛行中阻力增加,在起飛和降落時容易發生意外,甚至撞傷胸骨。一羽優良賽鴿的12 根尾羽就像一把摺扇,散開時形如半月,合起來時成一根扇柄,俗稱「一字尾」。信鴿放在地上,尾部略帶下垂,飛在天空,尾部略帶上翹。一羽有優良尾部的賽鴿,當它參賽歸巢到達鴿舍上空時,能以極優美的姿勢下降,如雙翼不動,尾羽展開,充分體現出尾部支持平衡的原理。
(十三)羽毛鑒別
羽毛要求綿絨度好,絨毛中貯有大量的空氣,以減輕軀體的比重。鴿體表面的羽為軸羽,要求光滑,可減小與空氣摩擦而產生的阻力。羽毛要色澤光亮,羽枝細如絲,緊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彈性羽毛,片片相疊,形如魚鱗,緊貼全身,以難於分辨各片的邊緣為佳。羽毛尖、蓬鬆、粗糙等,均不符合要求。羽毛是不良導體,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柔滑如絲的羽毛,緊緊地裹著鴿體,為賽鴿提供一個暖和的保護層,在寒冷的冬天,尤為重要。
對羽毛的重要性,從來沒有被忽視過。有些鴿友以為羽毛有較多的粉塵,可以起防雨作用,從而使賽鴿賴以沖過雨區,這是缺乏科學依據的。羽毛上的白色粉塵多,說明信鴿的健康狀況良好。信鴿的抗水性能主要是靠羽毛上的油質。家禽中的鵝與鴨有很好的抗水性能,但它們的羽毛上並沒有粉塵,而是靠尾部的脂肪囊(尾脂腺)分泌物,用嘴啄取分泌的油脂,塗抹在羽毛上,從而起抗水和保護羽毛的作用。目前國外已生產出賽鴿用的抗水油脂,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研製成的。羽色對賽鴿的歸巢性與速度並沒有影響,而有人以此舍取,這不過是一種偏愛而已。目前,冠軍鴿中以雨點居多,那是因為雨點的放飛數量多,得獎機會也多的緣故。
(十四)綜合外觀鑒別
一羽優良賽鴿在綜合外觀上,必須具有健康的、強壯的體態,以及聰慧的、冷靜的、自信的神態。特別是要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即賽鴿各部位相協調、和諧,構成個體之完美、對稱及平衡。
鑒別綜合外觀的方法主要靠目測。賽鴿站立時雙腳分開間離大一點,兩腳不宜太長、太直,但也不要顯得太短。從腳的正前方看去,雙腳必須是直的,而從側面看去,在腳跺處略帶彎曲。賽鴿站立的最佳姿勢是,以睛睛部位為高點,以尾端部位為低點,劃一條斜線,必須在40 ~50 。,成一個等腰三角形,而且肩部在斜線之下。這關繫到賽鴿飛行時所需要的平衡與減少阻力。
賽鴿的體態太粗獷或過分細嫩都不符合標准。不過分肥大也不覺得太瘦小,這是一羽合格的賽鴿。賽鴿的性別,必須從體態上明顯地反映出來。雄鴿是一種落落大方的雄相外表,雌鴿有一種端莊秀氣的雌相外表。所謂「雄鴿雌相」和「雌鴿雄相」,一般來說都是不可取的。
從動態的角度鑒別,國內的要求與國外的要求完全相反,這是由於培養的目標不同所造成的。國內鴿友喜歡有鷹一般的兇相、機靈、調皮,不容易捉到它,握在手裡「咕咕叫」, 以為是「刮刮叫」的。國外則強調自信、冷靜,乖乖地任你捉拿,以為這才是有速度的賽鴿,而野性和神經質的賽鴿是不受歡迎的。因為國內重視遠程和超遠程比賽,賽鴿在異鄉客地要應付天敵和人捕。這樣,經過天長日久地篩選,形成了這樣一種特性。綜合雙方的優點,一羽優良賽鴿應該是「靜若處女,動若蛟龍」,也就是對朝夕相處的鴿主有親和感情,而對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E. 如何辨別信鴿好與壞
可以從血統、骨架、羽毛、眼志等幾個方面來分辨信鴿的好壞。
血統
信鴿它的血緣一定遺傳著上代甚至數代能力,包括它的飛行能力、毅力和它在飛翔中某種「特性」,血統好的信鴿智力上也比較優秀,一般很少受傷。
骨架
至於在骨骼各方條件下:一羽優秀的鴿子飛翔的能力優與劣,直接受它的骨骼影響,較為重要的就是頸骨,它是支持鴿子體的中心樞紐,其次就是龍骨,而它應呈現稍為圓滑的弧度,讓人們捉起來感覺很舒服的弧度,而不是前胸突起,高突不平的感覺,這樣才是一羽優秀與劣質的區別。
眼志
通常一羽健康正常的鴿子的眼,以眼睛瞳孔的收縮快慢的差別,在正常光線下瞳孔大小適中,在光線暈暗時它的瞳孔應該會放大,在光線明亮時他的瞳孔應該會縮小,且在平時它眼瞳所散發出的光彩一定是特別明亮。
羽翅
一羽鴿子的羽毛,不但是外觀的美與丑,它還有另一種用途,它可以幫鴿子維持體溫並保持各部分的乾燥,而一羽鴿子的羽毛光滑在飛行途中遇雨而不致沾濕,因而增加它的飛行時速。所以好的信鴿的羽毛一定是光滑明亮的。
一羽優秀的競翔鴿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翅膀,所以羽翅的好、壞可以說是分辨信鴿好壞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一羽鴿子主羽展開時,從旁邊看去要層次分明,就像百葉窗一樣,這樣的信鴿就算是好信鴿。
(5)賽鴿快速識別方法擴展閱讀
信鴿廣義上泛指玩賞鴿、肉用鴿之外的一切服務於人類的軍用鴿、賽鴿等。
信鴿自身具備一種與眾不同的特別本領,正是這項本領讓它們能夠准確無誤地找到回家的路。在信鴿的兩眼之間有一塊凸起的地方,這塊地方具有特異功能,可以測量到地球磁場的變化,從而判斷回家的方向。
信鴿可以飛行很遠的路程,它的飛行速度很快,記憶力和視力都非常的好,信鴿還有一種非常戀家的習性,叫做戀巢性。無論飛到多遠的地方,都想要回到自己的巢穴去。正是因為它的速度快、方向感強、戀巢的習性,讓信鴿成為人們首選的傳遞消息的使者。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鴿子都會送信的,只有經過訓練的信鴿才可以做到。一隻信鴿,即便你把它帶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它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但是不是因為有天賦就隨便哪只鴿子都可以做到,那是一種人為的訓練出來的本領。所有家鴿的祖先都是野生的鴿子,當人們發現它具備成為傳信使者的能力時,便對它進行了培養。
家鴿之所以能夠認識回家的路,是因為可以利用自己飛得快、記性好、方向感強等天賦,觀察它所在地的不同時間段的高度和自己的巢穴所在地太陽的高度,再判斷出應該飛的方向。可以說,每一隻合格的信鴿都是一個超一流的地理勘探員。
F. 怎樣識別信鴿
識別信鴿的方法:
一、頭型
信鴿的頭是信鴿行為的「指揮部」,全部信息的反映都通過大腦的反應進行指揮。一般看到的各種信鴿的頭形有寬有窄、有長有短,都是種類遺傳的反映。
信鴿的前腦能接收各種信息,並通過它進行反應,然後做出活絡的反映。信鴿的後腦是控制本身運動的。信鴿通過多年的天然演化和人為的培育,造就了一種一同的賦性 歸心似箭。許多信鴿能從一兩千公里外的距離歸巢,而有的卻只能飛幾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就扔掉了。這里除有許多外界的要素,但最根柢的是信鴿本身的本質不一樣,那些沒有健全大腦的鴿子,做出的過錯分辨,使它們不能歸巢。
信鴿除要具有健全的大腦,還肯定要具有志向的體形,使其在空中飛翔時阻力小,飛翔速度快。一同,前腦上的羽毛要長得細密,頸部要短,這樣既美麗,又有利於飛翔。
二、鼻形
信鴿的鼻子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能接受磁場的回波,並通過鼻子傳遞給大腦。信鴿的鼻子對磁場回波接受才華越強,傳遞給大腦的信息就越多,因此對信鴿鼻子的選擇需要很高。信鴿的大腦與鼻子相通,假若沒有好的鼻子,大腦就無法正確做出分辨,無法正確指揮鴿子的行為。
鴿子的鼻形種類許多。一羽優良種類的信鴿,它的鼻形應長得緊湊,鼻形要長而平坦,鼻根處要收緊。整個鼻子與前腦要聯接緊湊。鼻根與鼻尖長得越長越好。因為鼻尖越長,它的面積越大,對磁場的回波接受才華就越強,傳遞給大腦的信息也越多。一般的信鴿鼻根與鼻尖處從小就發白,而有的信鴿鼻根至鼻尖不是白終究,這種情況稱為斷鼻。斷鼻鴿的磁場回波接受才華較差,因為它的接觸面小,故斷鼻的信鴿參加放飛比賽很不適宜,最棒能等到它白到鼻尖時再參賽。
三、翅形
鴿的膀羽是飛翔的東西,一羽優良的信鴿有必要具有一副強勁有力的同黨,否則它很難從千里之外歸巢。
信鴿的膀羽韌帶處應厚實有力,當擺開膀羽後縮短時要賦有彈性,不能有僵死感。副羽的毛片要大,手感要柔軟,並賦有光澤。主羽(大羽軸)應長得勻稱,過火寬與窄、長與短,都是飛翔中的晦氣要素。一羽優良的信鴿,它的膀羽規劃與體形規劃應該是持平的,否則就難以擔任遠程的飛翔。
主羽中 羽擺放是從短逐漸到長,羽條的寬窄不明顯,條羽間漏風的空位小。主羽中 羽是很重要的羽軸,羽根部應該寬,羽條尖部窄尖,這樣能使第 羽到第 羽中間漏風的空位大,使信鴿在空中飛翔時,膀羽能做飛翔運動,而發生跋涉的動力。
選擇能習氣快速飛翔的信鴿,首要應看它第羽,這三羽的軸長短要根柢一同。羽根部要寬、羽尖部要窄尖。這樣的羽軸因為中間空位大,漏風面也大,使信鴿在飛翔中阻力小。一同,主羽應長得強勁有力,賦有彈性,彎折時才不易開裂與變形。曾經有許多優良信鴿,它的主羽損傷後甚至變形,但不多久就又恢復了原狀,這說明它的再生才華強。另外,優良信鴿的膀羽,從它的膀羽韌帶到主羽頂端有一個弧度,這種信鴿在空中飛翔時發生的動力大,而受風的阻力小,具有這樣膀羽的信鴿一般在參賽中取得成功的可以性較大。
四、體羽
信鴿羽毛的好壞,不單純是它的顏色,優良信鴿的羽毛應是緊、密、薄,賦有彈性、光澤,而且和婉。這樣, 信鴿在飛翔中羽毛給它帶來的阻力就小。假若碰上惡劣的氣候,如雨天、霧天等,對信鴿的影響也小。作為一羽超遠程的信鴿,更要具有一副高質量的羽毛。
常常能見到有些信鴿通過一段距離的飛翔後,它的羽毛變得枯燥而無光澤,有的甚至會爛軸;有些信鴿在大雨中飛翔後,全身羽毛淋濕了就再也飛不起來了。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它們沒有一副好的羽毛。所以,一羽優良的信鴿,有必要具有一副志向的羽毛。
五、前胸
信鴿的前胸長得好壞,直接聯絡到這羽鴿子飛翔的速度。作為一羽優良的信鴿,有必要具有一個豐滿的氣囊。
氣囊是信鴿在空中飛翔時起命運調理作用的器官,尤其是長遠距離的飛翔鴿,氣囊的好壞對它們就更為重要。假若沒有一個豐滿的氣囊,要想歸巢是很困難的(不要將氣囊誤認為是嗉囊。信鴿的氣囊應是沒有餵食與喂飽後一樣存在的)。另外,信鴿的氣囊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當信鴿在空中飛翔時能減小風對它本身的阻力。因為前胸的受風阻力的接觸面積小,所以它的跋涉阻力也就小,飛翔就快。
六、尾形
信鴿的尾部要長得豐滿,一同抓在手裡感觸要酣暢。用手指推它的背部時,背部應平坦,以沒有凸出或成圓形的感觸為佳。一般體形較短而略成三角形者在短距離飛翔中速度較快,身段較細長的耐翔力較好。另外,尾部的下羽毛與尾羽聯接要規整,羽毛要柔軟、薄、緊,而且尾部與尾羽聯接處要收緊。一羽優良的信鴿沒有豐滿的尾部,會使它在飛翔中失掉重心,不能堅持平衡。
七、尾羽
信鴿的尾羽比方船上的舵,它的首要作用是掌握方向。尾羽不能過長或過短,也不能過寬或過窄。志向的尾羽應是長於大羽軸 厘米左右,寬度為尾羽羽條的一羽半左右。信鴿抓在手中時,尾羽往下沉,呈水平形狀或稍微往上翹者為好。假若尾羽像散開的扇子一樣,這樣的信鴿飛翔時阻力大,影響速度。
八、腿
信鴿在空中飛翔時,它的腿是夾在尾部的,構成一個角度。一樣一個角度,腿短的信鴿在飛翔時風的阻力小,腿長的阻力大。可想而知,騰躍 千米的信鴿,假若其腿長,接受的阻力就要大於腿短的。所以,信鴿的腿以短為好,而且有必要強勁有力。
九、龍骨
信鴿的龍骨有多種,如高龍骨、低龍骨、平龍骨、刀口龍骨、長龍骨、短龍骨、耷拉龍骨等。高龍骨的信鴿一般前胸較寬,使它在飛翔時受風的阻力較大,但它的力氣也較大,適宜競翔中、短距離,因為它在中短距離的速度較快。低龍骨的信鴿一般前胸很窄,一同它的內臟器官發育遭到影響,這種龍骨的信鴿競翔較為吃虧。平龍骨的信鴿一般前胸不寬不窄,所以它的內臟器官發育出色,一同飛翔時風的阻力較小,使它既有耐力又有速度,是超遠距離競翔的信鴿。平龍骨的信鴿特點是它的龍骨頂端往上提,與尾部緊貼著,這種龍骨為最志向的龍骨。長龍骨與短龍骨在肯定程度上影響內臟器官的發育,當然,雄鴿與雌鴿龍骨有差異。彎龍骨是最差的一種,在放飛與遺傳上都會遭到影響。
龍骨是支撐鴿子內臟組織的支架,龍骨規劃的好壞,聯絡到一羽鴿的未來。龍骨之長短、凹凸一級,應與鴿子的體形大小及其他部位均衡。所以,志向的龍骨要直,沒有高低不平、彎曲或缺口的情況。
十、恥門
信鴿的恥門並緊地貼緊尾部。一羽優良的信鴿抓在手中,它的恥門是感觸不到的。如信鴿的恥門往下松開,其質量較差。嚴峻來講,有許多雌鴿行將產蛋,它的恥門也仍是並緊的,直到產蛋時才松開,可是產蛋後隨即又並緊了。恥門與龍骨之間的距離愈窄愈好,如恥門能深化體內則更佳。也有些幼鴿恥門不太志向,但通過訓練後,也會得到改善。恥門的松與緊有遺傳要素,但也與飼養處理有關。
G. 信鴿怎樣鑒別好不壞
(一)血統鑒別
《 鴿經》 對鑒鴿有許多高明的見解,但是說「辨飛之鴿先論眼,次論宿」,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鑒別一羽賽鴿,首先要看眼睛,然後看它的睡眠姿態,根本不講血統。許多鴿友接受了這種理論。
在民間的諺語中有一句叫「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的兒子會打洞」,這是在自然界的范圍內對血統的肯定。那麼對信鴿來說,血統是不是重要呢?作者認為挑選信鴿首先要看血統。冠軍鴿的下代不可能都是冠軍鴿,但是冠軍鴿的上代必定有冠軍鴿的血統。超遠程賽鴿的上代,也必然有超遠程的血統史。當然,這里指的「冠軍鴿」是從廣義上來講的,具體地說是指具有良好賽績的鴿子。有人會問,如果一羽有良好血統的鴿子,而其他形質都不合格,它能否出好成績呢?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存在,因為一羽有良好血統的鴿子,一般地說它的其他形質也一定是上乘的,這就是血統與其他形質相輔相成的關系。
有人一提到好血統,就是30 年代的李梅齡鴿和黃鍾鴿,以及40 年代的賽揚、司帶沙、華普利,或者是當代的詹森、狄爾巴等。這些當然是著名品系,它們都飛出了好成績,飛出了許多冠軍。所以,在挑選鴿子查問它的血統時,凡是上幾代得過好名次的,或是同胞、晚輩得過好名次的,雖然說不上「名門望族」,也算得上「將門之後」。
有些鴿友誇耀「純血統」,他們把套有名牌足環的鴿子,標以為純種XXX ,這是自欺欺人。所謂純種鴿,不過是在許多優勝鴿中挑選出來的直系鴿,不在於血統的純正,而在於它們有優良的遺傳性。比利時一些著名的近親配名家,他們有時也有選擇地引進新血統,只是他們守口如瓶,人們不得其詳罷了。
(二)長度與重量鑒別
一羽優良賽鴿必須是大小適中,也就是長度和重量的適中。平衡與協調是一羽優良賽鴿由外觀顯示出來的最重要的條件,而長度和重量則同全身平衡與協調有著密切釣聯系。在冠軍鴿的行列中,也許有體型過大或過小的賽鴿,但是極大多數冠軍鴿是大小適中的。有人以為,遠程鴿和超遠程鴿,要有良好的飛行耐力,體型要求修長一些,而中、短程賽鴿則要求有較好的暴發力,體型相應短小一些,以三角形為佳。從近年來的2000 千米冠軍鴿來看,體型都是大小適中。
胸骨長度和尾部長度適中的信鴿稱長體型。胸骨適中,而尾部短小的稱短體型。前一種有耐力,後一種暴發力較好。短體型對中、短程比賽是起作用的,而對遠程和超遠程比賽作用並不明顯。
那麼,到底多少重量才是適中呢?一羽發育完全的雄鴿的重量,應在440 ~500 克。一羽發育完全的雌鴿的重量,應在400 ~480 克。人們在鑒鴿的時候,不可能用電子秤和捲尺當場衡量,只能憑借自己的經驗。當順手握住一羽鴿子的時候,大拇指壓在鴿子的背部,4 個手指把住鴿子的腹部,其正好是龍骨的全部。掂掂重量,感覺上同鴿子的體型相近或稍輕一點。一般地說,這羽賽鴿便是大小適中的。如果腹部大於一手指,重量感覺上重於體型,這羽賽鴿的體重可能重了一些。
(三)身體形態鑒別
鴿子的軀體支持著飛行和比賽等所有的生理運動,因此,信鴿的身體形態是極其重要的。有些鴿友抓住鴿子只看眼砂,而對身體形態滿不在乎,這是一種偏見。一羽理想賽鴿的身體必須是橢圓形的,有一個開闊的胸部,左右雙翅平伏地緊貼兩邊,合成一個飽滿的球體。這種球體形的前胸,一般是在經過1 、2 次嘔雛以後形成的,也有在幼鴿期就形成的。狹窄、凹癟的胸部是不合格的。賽鴿的前身寬度,應是肩押骨和前胸、兩翼三部分寬度之和,後身及尾部應是圓錐形的。
鴿體的各部必須是結實的,全身各處都很圓滑,腹部微凹而背部微凸,呈流線型。信鴿是靠兩翼劃撲為前進動力的,當氣流流過微微凸起的背部和微微凹進的腹部時,產生兩種不同的上舉力。所謂上舉力,就像人們打著傘在風雨中行進時,風流經過傘的凹凸里表層時,手中的傘有向上運動的力。體型最大的賽鴿,應該是背部微凸,胸骨後端向上收縮,腹部肌肉不多,尾略向下傾斜。這種體型的鴿子,在飛行時可減輕兩翼劃撲所產生上舉力的負擔。
鴿體的各部分必須是一個協調的結構,前身較寬,後身收縮,平滑過渡。有人以為前身寬的信鴿飛行阻力大,這是誤解。如果把兩翼拉開,看到前身迎風面積,僅是前胸椎、喙、鎖骨和胸骨部分。這些骨骼和肌肉都是與飛行直接相關的。前身寬大,肌肉發達而富有彈性,飛行才有力量。由於頸部的羽毛呈裂縫狀,飛行呼吸時可將迎面氣流吸進,再沿身體表面向後排出,有緩沖氣流減少阻力的作用。可見信鴿在飛行時,迎風阻力是不大的。一羽體型好的信鴿抓在手中手感舒適,有一種能夠輕易滑動的感覺,似有被握住的鴿子正要從手中滑脫出去的感覺。
飛禽的體型是根據它的飛行活動不斷變化,以適應空氣動力學的要求。從空氣動力學的原理上來講,具有這種體型的賽鴿,似一艘有速率的艦艇,稍圓的頭部和平坦的底部,可以很穩地毫不費力地在水面靜止或前進。在空氣中的阻力同在水中的阻力是相似的,具有這種體型的賽鴿,也能在空氣中毫不費力地靜止或前進。因為,艦艇在水中所遇到的水流、海浪等,與賽鴿在空中所遇到的氣流大致相同。
(四)頭與頸鑒別
頭部和頸部也是反映一羽信鴿體格強壯的重要部位,所以在鑒鴿時是不可忽略的。
頭部必須是開闊的,與身軀比例適當,前額宜寬,後腦豐滿。當前引進的一些外籍鴿,頭型偏小的較多,這與品系有關。至於頭頂部,有人喜歡「壽星頭」,即頭頂呈圓弧形,也有人偏愛「平頂頭」,前額連接鼻瘤處,國內鴿友喜歡「克」,似山的坡度那樣要陡一點。國外一些名鴿較多的是直線連接,即所謂「鉛筆頭」。一羽聰明的賽鴿,它的腦門比較大。鴿子的腦門過小,很可能是一隻笨坯。信鴿的飛翔比賽是以體力運動為主的,對腦力的活動不被人們注意。但是,遠程和超遠程比賽的鴿子,要經受天敵、地害、人捕的嚴峻考驗。頭型也是識別雌雄性別最明顯的標志之一,任何一羽雄性雌相或雌性雄相的信鴿,是極少可以被用來作種鴿的。一羽信鴿有強壯的、豐滿的、開闊的頭部,有長短適中、形態極佳的頸部,這是一種遺傳能力很強的標志。
頸部是鴿子飛行時產生阻力的部分,它必須強壯,以抵抗風力。一羽體弱的鴿子其頸部會因無力抬起而垂下,只有頸部長短適中,昂首挺立,才能顯示出大將風度。頭部的綜合標準是強壯的、豐滿的頸部、腦部和垂肉。頸部不要太粗,也不要過細,沒有溝,邊緣強壯,長短適中,頸部與胸部趨於平坦的結合,這是優良賽鴿的必備條件。
(五)嘴、鼻、喉鑒別
嘴的功能是吃食、呼吸和攻防。嘴可分長形、短形和鉤形等幾種,短形的嘴討人喜歡,鉤形嘴對嘔雛不利。嘴的角質組織要堅硬,稍鈍,而且沒有粗糙、瘦弱或過尖的表面。嘴的前端要細,後端要粗,緊閉性要好,具有一張冊不開的嘴。嘴角要深,嘴才能張得大。喉管要粗大,氣管口邊要大,有利於飛行中呼吸換氣。一羽賽鴿如果以每小時70 千米的速度飛行,所產生的熱量約等於休息時的27 倍。要抵消飛行中所產生的熱量,就需要高速度的換氣。由於鴿子的肺彈性很小,雖有氣囊的協助,但還是不能滿足高速換氣的要求。因此,它在飛行時還得靠張嘴來換氣,這種現象在炎熱的夏天是常見的。所以在選擇信鴿時,應冊開嘴來看它的喉部氣管口開張的程度。
鼻的主要功能並不是嗅覺,而是換氣。鼻瘤要潔白,以長、窄、緊的鼻形為佳。鼻孔長、鼻腔大,通氣量也大。我國古代信鴿飼養者常將幼鴿的鼻孔切開,以利通氣。通氣的鴿子善於飛行。30 年代引進的比利時優良賽鴿,以及抗戰勝利時接收的日本軍用鴿,大多是鼻形高大。現代的優良賽鴿鼻多半是長、窄、薄、緊,可見國外也在不斷地改良。高而大的鼻瘤,在飛行中會阻擋前方的視線。鼻上部自中央塌向嘴下角的鼻形,能使呼出的氣流向後下方排出。鼻上部中央高的鼻形排氣性能差,是不可取的。
在鑒別嘴、鼻、喉這類氣管的外形時,還要看它的內腔是否寬大。信鴿的口腔、鼻腔和喉腔以及眼結膜周圍的血管網路,能直接提取空氣中的氧,供腦部散熱和高速飛行時的需要,能使它在高空缺氧的情況下持續飛行。
(六)眼睛鑒別
當人們鑒賞一羽信鴿時,眼睛往往是最被吸引的部位。從眼睛中可以看出一羽賽鴿的健康狀況,是機敏還是遲鈍,是溫和還是暴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句文學上的語言,用在鴿子上應改為「眼睛是健康之窗」更為恰當。一羽優良的賽鴿眼球要大一點,整個眼球能擺動自如。
眼球生長的位置偏向頭的後上角,嘴角的中心線幾乎要指著眼球。一羽優良鴿子的眼睛要有一種自信的、不懼怕和沒有過分野性的表現。鴿眼必須是明亮、干凈、眼瞼(俗稱眼皮)緊包眼球(俗稱老鼠眼);瞳孔對光強度的變化反應要靈敏;鴿眼對外界的動態感受要非常敏感。一羽優良信鴿對天空中或在地面上的異常動態和聲響能及時發現。反之,反應遲鈍的就不太理想。
瞳孔決定鴿眼質量,色澤越黑越好,而且相對要小,在陽光下瞳孔收縮與擴張頻繁。優良信鴿的瞳孔呈圓形,瞳孔不圓整就不是一羽好鴿子。這種現象,主要是先天性的,但有些信鴿在飛行中尋找地面目標或在地面覓食時,視線方向約在時針7 時至7 時半的方位,這個方向稱主視力方向。瞳孔的縮小或放大,是根據視力要求來調節的。優良信鴿調節方位應該是主視力方向,促使前下角的活動量大於後上角,久而久之形成外圈盪向前下角呈不規則的卵圓形。那些遠程比賽歸來的賽鴿,瞳孔呈卵圓形或外圈盪向前下角的情況是很多的,所以有些鴿友就以為瞳孔不圓是好鴿子,但是在挑選幼鴿時,最好要挑圓形瞳孔。
虹膜(俗稱眼砂)的色彩要鮮明,紋粒要清晰,有立體感,桃花砂略粗一點為好,雞黃砂要求細一點。邊砂層要求高度集中,這一部分虹膜呈絲狀和塊狀混合堆積。梯度層要求虹膜呈絲網狀,爬在晶體(俗稱底板)上延伸,或成戮狀沉積在晶狀體上,或放射形地分布在晶狀體上。虹膜排列不要求整齊,但一定要層次分明。虹膜的色素不起決定作用,但從色澤與光照角度來分析,雞黃眼在陽光下或在帶有塵粒的天空中飛行時,視力穿透性能好。桃花砂晶狀體呈白色,白光雖有散射現象,但在陰天或暗淡的天空中飛行,則更能顯示出它的優點來。
(七)骨骼鑒別
「飛放論骨」,這是張萬鍾在300 年前的觀點,但至今還沒有被所有鴿友所重視。骨骼是構成形體的基礎,它包括或多或少的硬骨骼。這些硬骨骼是賽鴿所有運動的組成部分,由產生運動的肌肉所依託。一副良好的骨骼,其重要性大於鴿體的任何部分。只有一副強壯的、柔和的、堅定的骨骼結構,才能對於不同部分的肌肉提供一個合適的支持。骨骼結構也是賽鴿各個運動器官最有效的支持者。骨骼要求粗壯、硬朗,如果細小、軟弱,自然不適應作強烈運動。鑒別骨骼優劣的方法,是雙手握鴿,用兩個大拇指在兩翼的頂部輕壓突出的胸椎。其結構必須是堅實的,並且對於壓力具有較強的彈性,這是在結構方面產生平衡的必要條件。骨骼尤如汽車的底盤,輪船的龍骨和大廈的棟梁那樣,支撐著它的軀體,保護它的內臟。如果骨骼軟弱,結構有缺陷,就無力承受賽鴿劇烈的競翔運動。
(八)胸骨與恥骨鑒別
胸骨俗稱龍骨,所有的養鴿家都極為重視對胸骨的要求,並認為它是骨骼中最重要的部分。
當捉鴿鑒別時,鴿子腹部的一根長骨即是胸骨,其前端稱胸骨突。胸骨的前端稍向上彎,中部要平直,後部一定要向上收起。如前後形成一條直線,就是膛胸骨,不適宜遠程飛翔。胸骨要有點厚度,像刀一樣削尖的胸骨不是一羽好賽鴿。胸骨後端與恥骨的距離(俗稱蛋檔)不能太大,一個食指寬最佳,超過兩指頭就不可取了。胸骨應是一根極強壯的骨骼,這樣的胸骨才是肌肉附著的最佳條件。這些肌肉決定著翅膀在飛行中快速和不疲倦地飛行。胸骨太狹窄是一羽弱的賽鴿,它不能提供肌肉運動時所必需的強度。胸骨太高的賽鴿,在飛行中顯得笨拙,容易疲倦,因重量增加而引起下垂和空氣阻力的增加。
胸骨必須是直的,而不是波形的、有缺口的和起伏不平的。彎曲的胸骨須避免,因為它會在孵卵之後導致頸部的彎曲。這樣的親鴿使得幼鴿在骨骼平滑方面不能得到遺傳,這是一種天生遺傳的特點。有缺口的或起伏不平的胸骨是不受歡迎的,如果這些缺點是外傷造成的,而不是遺傳的原因,就不會傳至下一代。
恥骨在賽鴿飛行中支持著賽鴿後部的內臟組織,因此要求恥骨強壯、堅硬,組成恥骨的左右兩塊骨骼的閉合性要求緊密。寬松的恥骨不是一羽好賽鴿,這對雄鴿要求更高,雌鴿在產蛋期出現恥骨寬松現象,這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恥骨上同樣附著肌肉,一些肌肉發達的鴿子,用手摸上去似乎恥骨緊閉性很好,但只需將手指壓重一點,這種假象就被揭穿。
恥骨的發育時間每羽信鴿是不同的。有些種鴿在第一次換羽之前,而有些信鴿則需一段較長的時間。發育完全的恥骨應在第一次換羽完畢時完成,因此極佳的恥骨不僅本身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全身骨骼優劣的一個重要標志。
(九)肌肉鑒別
一名長跑運動員的肌肉,其腿部、胸部、背和肩幾個部位是很發達的。胖子的肌肉是全身性的,要他長跑是跑不動的。賽鴿的肌肉和長跑運動員也是相同的,呆在棚里只吃食不飛翔的肉鴿,肌肉是全身性的,而且偏軟,因而飛不動。信鴿是一種肌肉高度發達的鴿子,肌肉占自身重量的比例很大。一羽與運動部位有關的肌肉發達的信鴿,捉在手裡不顯得笨重,而一羽全身長滿肌肉的信鴿則會顯得很笨重。鴿體上最重要的是兩個大小胸肌,這兩個部位的肌肉控制著雙翼的飛翔運動。大胸肌是翼部的推進肌肉,控制著賽鴿的向下運動。這部分肌肉從鎖骨伸展至胸部,並沿著胸骨的整個長度。大胸肌充分發展時,顯示出豐滿和強壯,有一種堅定自若的感覺。一羽經過訓練和比賽後的賽鴿,它的全部脂肪消失,大胸肌從軟性的變成具有彈性的感覺。小胸肌在大胸肌之下,位於大胸肌及胸骨或胸板之間。當賽鴿在手中展開時,小胸肌使雙翼產生一種柔和而沒有劈啪聲的感覺。當胸肌充分發展時,小胸肌在胸部有一種充滿力量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由大胸肌單獨產生的。
雙翼部位的肌肉也極為重要。沿著雙翼舷骨的肌肉,要有一定的厚度,以及有強壯的感覺。腰部肌肉要結實、硬扎,因為,這部位沒有肋骨,肌肉活動強度不一,主要支撐股骨後部分軀體的活動。尾椎和尾綜骨肌肉要結實,有彈性,才能支撐尾的平衡,以適應各種運動姿態的需要。腹部不能有肥厚的肌肉,否則對飛行極為不利。
人的肌肉是一目瞭然的,而信鴿由於羽毛的覆蓋,只能憑藉手感或吹毛目測。在用手指壓迫肌肉,並隨著肌肉的彈性微微彈起時,感覺上像是吹足氣的輪胎,這是合格的象徵。如果像是實心輪胎,就太硬了。吹毛目測時,發現表皮呈黃油色,屬脂肪過多,就要加強訓飛,並減少脂肪質飼料的供給。
(十)腰、背、臀及後部鑒別
腰與尾部,因沒有肋骨支撐,要求粗寬結實,才有力量持續飛行。整個胸椎(即背)要微微凸起,略帶弓形,呈下彎的弧形。腰部以略帶圓形為佳。
臀部及後部通常也為大部分鴿友所忽視,殊不知優良的臀部及後部正是一羽優良賽鴿的特徵。尤其是在高空飛行時,可作推進器以減低賽鴿翼部的負荷,這對於長距離飛行速度至關重要。後部必須開闊、強壯、優美、稍微平坦,形成一個半面,但沒有凹進或凸出的地方,用手指壓時,後部必須協調,且具有彈性。
臀部必須是協調的、光滑的、開闊的,並漸漸地向尾部收縮。後部和臀部必須具有柔軟的羽毛。臀部的羽毛必須緊蓋著尾羽的尾莖,並延至尾羽的上下部,形成一個坐褥。一個強壯的、發育良好的臀部是賽鴿生理結構的重要條件之一,尤其對於種鴿來說,就更為重要,否則不可能育出強壯的、活潑的、有高度耐力的後代。
(十一)胸與肩鑒別
肩要寬,包緊前胸成球形。胸部的整體必須是寬的、柔滑的,覆蓋著如絲的羽毛。胸部與身體大小成適當比例,使得雙足能充分分開,輕度的彎曲。賽鴿的胸部是全身主要肌肉的坐墊,胸部的肌肉控制著雙翼的運動。
理想的骨骼結構,要以胸部為重心,成流線型。鴿子在空中快速飛翔時,能使阻力減少到最低限度,並能發揮體內熱能的最高效率。鴿子依靠翅膀的扇動來推進,因而必須具有為提供翅膀運動的肌肉和充分的肺活量。與飛機比較,鴿子確實需要有粗壯的胸部,並以胸部為重心,否則,飛翔時就失去穩定性,靠熱能供輸所得到的推動力將會減少。有些人喜歡挺胸的,覺得很有生氣。有些人喜歡稍帶一些曲線的,全身加上胸部曲線構成一個最完美的賽鴿形象。
(十二)翼和尾鑒別
翼是賽鴿的推進器。一對具相應長度、平滑且寬闊的翼,對於節省賽鴿飛翔中的體力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粗短的翼能產生速度,但是對長距離競翔是很不利的。只有那些結構合理的、強壯的,並且有極高彈性的羽莖,才能夠在飛行中毫不費力地操縱翼羽。
賽鴿的雙翼要與鴿子的大小成比例。主翼的末端與尾羽末端,間距必須小於2 . 5 厘米。當展開翼羽時,主翼羽與副翼羽必須連成一片,中間沒有任何空隙。翼的羽毛必須是平滑地、平坦地覆蓋著,形成沒有空隙的表面,羽莖強壯而彈性極佳。整個翼必須是堅強的,有相當的肌肉厚度,但也不宜太厚。10 根主翼羽必須是完好清潔的,沒有皺紋、蝕洞或其他不完美的痕跡。10 根副翼羽必須開闊、強壯,且具標准長度。整個翼似披著絲絨的羽毛,表面平滑,像天鵝絨,當翼在手中.展開時,必須柔軟而結實,收羽時,沒有猛然收進的動作或軟弱無力的狀態。
最後4 根主翼羽最好是並肩長度,在尖部5 厘米左右處要稀開,留有空隙,便於引導氣流迅速沿軀體後下方排出。羽尖部較尖的比圓的間隙大,排氣性能好,特別是在空氣密度較大的地區或在小雨中飛行,雙翼撲動時所受空氣壓力羽尖部較尖的比圓的要小。最後3 根主翼羽(第8 、9 、10 根,俗稱「將軍條」)長度相等咸相近為宜,或第9 根略長,使3 根主翼羽尖部負荷均等。
信鴿的尾部要長得豐滿,否則會使它在飛行中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平衡。尾羽好比船上的舵,其作用是掌握方向。尾羽不能過長、過短或過寬,理想的尾羽應長於大羽軸2 ~2 , 5 厘米。尾部尾羽的羽莖必須是強壯的,才能突然起飛。一個過長或過短的尾羽,或者瘦弱的羽莖,會使信鴿在飛行中阻力增加,在起飛和降落時容易發生意外,甚至撞傷胸骨。一羽優良賽鴿的12 根尾羽就像一把摺扇,散開時形如半月,合起來時成一根扇柄,俗稱「一字尾」。信鴿放在地上,尾部略帶下垂,飛在天空,尾部略帶上翹。一羽有優良尾部的賽鴿,當它參賽歸巢到達鴿舍上空時,能以極優美的姿勢下降,如雙翼不動,尾羽展開,充分體現出尾部支持平衡的原理。
(十三)羽毛鑒別
羽毛要求綿絨度好,絨毛中貯有大量的空氣,以減輕軀體的比重。鴿體表面的羽為軸羽,要求光滑,可減小與空氣摩擦而產生的阻力。羽毛要色澤光亮,羽枝細如絲,緊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彈性羽毛,片片相疊,形如魚鱗,緊貼全身,以難於分辨各片的邊緣為佳。羽毛尖、蓬鬆、粗糙等,均不符合要求。羽毛是不良導體,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柔滑如絲的羽毛,緊緊地裹著鴿體,為賽鴿提供一個暖和的保護層,在寒冷的冬天,尤為重要。
對羽毛的重要性,從來沒有被忽視過。有些鴿友以為羽毛有較多的粉塵,可以起防雨作用,從而使賽鴿賴以沖過雨區,這是缺乏科學依據的。羽毛上的白色粉塵多,說明信鴿的健康狀況良好。信鴿的抗水性能主要是靠羽毛上的油質。家禽中的鵝與鴨有很好的抗水性能,但它們的羽毛上並沒有粉塵,而是靠尾部的脂肪囊(尾脂腺)分泌物,用嘴啄取分泌的油脂,塗抹在羽毛上,從而起抗水和保護羽毛的作用。目前國外已生產出賽鴿用的抗水油脂,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研製成的。羽色對賽鴿的歸巢性與速度並沒有影響,而有人以此舍取,這不過是一種偏愛而已。目前,冠軍鴿中以雨點居多,那是因為雨點的放飛數量多,得獎機會也多的緣故。
(十四)綜合外觀鑒別
一羽優良賽鴿在綜合外觀上,必須具有健康的、強壯的體態,以及聰慧的、冷靜的、自信的神態。特別是要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即賽鴿各部位相協調、和諧,構成個體之完美、對稱及平衡。
鑒別綜合外觀的方法主要靠目測。賽鴿站立時雙腳分開間離大一點,兩腳不宜太長、太直,但也不要顯得太短。從腳的正前方看去,雙腳必須是直的,而從側面看去,在腳跺處略帶彎曲。賽鴿站立的最佳姿勢是,以睛睛部位為高點,以尾端部位為低點,劃一條斜線,必須在40 ~50 。,成一個等腰三角形,而且肩部在斜線之下。這關繫到賽鴿飛行時所需要的平衡與減少阻力。
賽鴿的體態太粗獷或過分細嫩都不符合標准。不過分肥大也不覺得太瘦小,這是一羽合格的賽鴿。賽鴿的性別,必須從體態上明顯地反映出來。雄鴿是一種落落大方的雄相外表,雌鴿有一種端莊秀氣的雌相外表。所謂「雄鴿雌相」和「雌鴿雄相」,一般來說都是不可取的。
從動態的角度鑒別,國內的要求與國外的要求完全相反,這是由於培養的目標不同所造成的。國內鴿友喜歡有鷹一般的兇相、機靈、調皮,不容易捉到它,握在手裡「咕咕叫」, 以為是「刮刮叫」的。國外則強調自信、冷靜,乖乖地任你捉拿,以為這才是有速度的賽鴿,而野性和神經質的賽鴿是不受歡迎的。因為國內重視遠程和超遠程比賽,賽鴿在異鄉客地要應付天敵和人捕。這樣,經過天長日久地篩選,形成了這樣一種特性。綜合雙方的優點,一羽優良賽鴿應該是「靜若處女,動若蛟龍」,也就是對朝夕相處的鴿主有親和感情,而對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H. 怎麼鑒別信鴿
足環.氣質.體型.眼睛鼻型、頭型、體型三者給予人無窮的魅力,羽毛、肌肉、骨架三者必須融成一體。任何一隻優秀的信鴿都應具備站姿英挺,目光炯炯有神,行動敏捷,擁有一副強硬的翅膀和矯健結實的身體。 對鑒別信鴿,每一位信鴿愛好者都有自己的鑒別方法和標准,但是有很多鴿友對於什麼叫「血統」、「品種」、「雜交」,觀念非常模稜兩可。要認清這些問題,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什麼叫「血統」、「品種」和「雜交」。★理清定義什麼叫做血統呢?血統是指同一祖先因繁殖而自然形成的關系(血統卡是指某一隻信鴿上幾代的血緣關系,甚至加註競翔成績,也叫血統書或血統表)。譬如,這一對種鴿繁殖,可採取同種或近系等繁殖方法,保持互有較近的血緣關系。什麼叫做品種呢?品種是指通過育種(包括自然地理隔離形成的和人工培育而成的)而形成的一個禽群,它們具有統一的特殊外型和大致相同的性能。什麼叫雜交呢?雜交是噶礁齟恐?品種)之間的配對(兩者沒有血緣關系,譬如,詹森鴿×西翁鴿,或是李梅齡鴿×安特衛普鴿)。我們飼養的信鴿,基本採用的是混血配對,因為血統混雜,所以優劣差別很大。★鑒別方法 字串5認清了什麼叫血統、品種和雜交,接下來談談當你引進一隻信鴿時,對於它的血統、品種一無所知時,怎麼鑒別這只信鴿的優劣。我們可以通過足環、氣質、體型、眼睛等幾個方面來鑒別。☆足環足環套在鴿子的腿上,它是信鴿的標志,上有產地、國別、年份、編號。套有足環的鴿子,不等於是優秀的信鴿,無環鴿也可以參加競翔或留做種鴿,凡在鴿子腿部套有各種環、圈,都是鴿主做的標記,只供參考。☆氣質氣質是指內在素質的外露表現,可以通過站姿、目光、行動等幾方面表現出采。任何一隻優秀的信鴿都應具備站姿英挺,目光炯炯有神,行動敏捷,擁有一副強硬的翅膀和矯健結實的身體。☆體型鼻型(包括大小、翻毛、起皺)以對稱緊扣為佳;頭型(包括圓型、平頂、鴨型等)前額寬闊,後腦飽滿,頸部要直短而粗,頸羽細緊有光澤,前胸寬闊,背平尾束,龍骨要長而有弧線,恥骨閉合似無縫,兩者間距短為佳。鼻型、頭型、體型三者給予人無窮的魅力。羽毛緊貼肌肉,肌肉緊箍著骨架,骨架堅實緊湊。羽毛、肌肉、骨架三者必須融成一體)。☆眼睛眼皮前高要緊粗,雙眼明亮必通透,不善眨眼更優秀。我通過仔細觀察優秀的賽鴿,發現它們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一隻優秀的信鴿應具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有的是底沙鮮艷明亮,有的沙礫色細薄,有的底沙細密沉實,面沙粗厚均勻;有的是底沙肥厚扎實,面沙粗糙透黑。瞳孔須橢圓如墨染,收縮不拘陽光限,瞳孔邊緣呈波浪,眼志周邊鋸齡狀。
I. 怎樣識別賽鴿
左手抓鴿,右手拇指和中指夾住鴿子的頭,食指放在鴿子頭頂上,經由鴿眼的抖動,會傳出微微的振波,振波感愈強、越有規律、振波次數越多者,其定向能力越好。必要時為加強振感還可將鴿體左右晃動。經驗豐富的鑒鴿者,還可以通過賽鴿的頭型和機靈的雙眼與面部估計認定賽鴿的聰明度。這除了靠多年的經驗積累外,還得有點悟性。有的鑒鴿家說,當我們從鴿嘴的平行方向看鴿臉時,可以看到鴿的雙眼,如果鴿眼和臉部給你一種如貓頭鷹頭像的感覺,它很可能是一羽聰明的賽鴿。凡是快速鴿的臉部都有它獨特的特徵,不僅顯示著它的智慧,而且還顯示著它的鬥志和韌性。如果是從自己棚中已知優秀種鴿的子代中選聰明度高的個體,一般除上述的經驗外,還可以從訓放實踐過程中挑選。如果有十羽以上的賽鴿同時參賽,在各個不同的訓距中,凡每次路訓都是第一個或都是在前十分鍾內返巢的個體,雖每次在這一限定時間內歸巢的次序有變,但其一直到決賽始終是飛在最前頭,並在決賽中能進入最佳名次或獲獎名次。特別是在千羽以上的大群勢比賽中,能獲得這樣的好名次,即可視為本棚聰明度高的賽鴿。 平衡度。賽鴿的平衡度是有多個有形特徵部位,給人的感知是經過綜合評定而後認知的,即鴿友們經常說的手感,它是對鴿體有形特徵的感知,握鴿在手,如果您感覺到鴿體龍骨粗狀、硬朗、平滑,後部稍有向上的弧度,並與恥骨的間距小,恥骨密合緊湊、硬而富有彈性,給人以整體骨架結構平衡感強,並有舒適、鴿體輕盈、沒有重量感,並且羽毛柔軟光滑、尾羽緊收自然下扣、體內有發出力量的感覺,即為平衡感好。整體平衡感強的鴿子為快速型。賽鴿的平衡度越好,飛速越快、耐力越強、越能體現賽鴿發揮聰明度,表現賽鴿本質性能優劣的質量。 肌肉。主要是指附著在鴿體胸骨兩側的大胸肌和小胸肌,它們是負責鴿子翅膀上下動作的兩塊肌肉,小胸肌負責翅膀上揚,大胸肌負責翅膀向下扇動。肌肉是賽鴿所有特徵中的有形特徵之一,也是聰明度表現賽鴿本質性能優劣,起主要輔助作用的最為重要的特徵之一。肌肉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肌肉爆發力的強弱或持久之韌性,可極大地影響諸多優秀特徵功能發揮得好壞。因此,賽鴿飛行的時間、距離越長,或是賽鴿飛行的個性越急、越強,越是需要更高的肌肉質量。 鑒別賽鴿肌肉質量的方法:當我們捉鴿子在手,順胸骨觸摸時,雖然肌肉的大小十分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它的質量。好的肌肉給人的感覺是柔軟而富有彈性,肌肉如果沒有彈性,就沒有沖力,就會影響賽鴿的飛行速度。但肌肉並非是越軟越好,過軟的肌肉僅適於千公里以上的超遠程賽鴿。凡是肌肉僵死的賽鴿都無法成才。肌肉是附著在骨骼上的,所以骨骼的重要性也不能低估。 翅膀。賽鴿的翅膀是賽鴿飛行的動力,它猶如飛機的螺旋槳,依靠附著在胸骨上大小胸肌的拉動,上下扇動,起推進器的作用。好賽鴿飛翔能力的形成,雖由多方面特徵共同運作組成,但翅膀的形態與賽鴿的飛行速度密切相關,它和胸肌一樣,也是輔助"軟體"表現賽鴿"硬體"優劣又一重要生理特徵。賽鴿翅膀的形狀,對其賽績的影響,一直有許多爭論,因為它關繫到賽鴿的飛速,所以,很多鴿友認為翅膀是鑒別一羽賽鴿優劣的有形特徵之一。 翅膀簡單地說分為主翼羽和副翼羽。主翼羽向外在飛行中產生推力,使鴿體前進;副翼羽內生,在飛行中產生浮力,它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鴿體平衡。在主副羽、羽條的鑒別優劣上,從筆者看到的有關資料中,除在主、副翼羽的長短比例上有個別鑒鴿人之間存有較大分歧外,在主風羽、破風羽、羽質韌性、羽軸彈性及羽條寬、窄、形狀、間隙等要求上,大體都比較一致。賽鴿的翅膀形狀、羽質和翼羽的好壞是由基因因子遺傳的,本質上是不可變更或轉化的,所以,一羽好賽鴿的翅膀形成是由多個基因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