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方法
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以及方法?從幼兒一歲多的時候,他們只要能聽懂大人的話。盡量讓他們獨立做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包辦代替。比如吃飯讓他們自己拿勺挖著吃。即使撒點兒飯也無所謂,這樣能培養他們良好的自己吃飯習慣。養成生活有規律。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晚上早早入睡。晚上睡前養成洗臉洗腳,刷牙的好習慣。即使他不願意,大人要有耐心的給他講刷牙的好處。不然不然牙會長蟲子的。平常多講文明話,我家長首先不帶臟字兒,小孩兒也就不會學罵人。讓自己學穿衣服。先脫衣服。自己洗手。脫下臟襪子,自己拿肥皂打著洗。想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非常重要。我的一個外甥子都五歲了。不會自己穿衣服還得別人幫著穿。太任性了!還經常打他奶奶。他奶奶高興的說,我願意挨打。我高興,我願意。所以慣的孩子沒樣子。一定要從小養成孩子不打人罵人的好習慣。穿衣吃飯,獨立自主的好習慣。
2.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但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學生存在著以下不良的學習習慣。例如:
1、一邊做作業,還一邊吃東西或一邊看電視,一心二用;
2、沒有養成記事本記錄每天要做的作業題的習慣;
3、家庭沒有制定出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導致孩子學習和做作業沒有時間觀念,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4、在學習和做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工整;
5、缺乏自己整理書桌用品和收拾書包的習慣;
6、依賴思想嚴重,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總是希望老師、家長能告訴他怎麼做等等。
以上這些不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我們老師、家長平時對學生能做到嚴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並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我想以上這些不良學習習慣會逐步克服掉的。
培養習慣的思考
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
一般來說,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而良好的習慣必然在有意識的訓練中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的形成,這是好習慣與不良習慣的根本區別。相對於其他習慣而言,不良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是十分困難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根本上說,任何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都不會是輕而易舉的。要培養一個好習慣,首先必須要研究它的重要性,因為只有明白了它的重要性,才會有培養這個習慣的強烈願望。
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
對所培養的習慣進行必要性,可行性的分析,從某種意義說,克服一個壞習慣,培養一個好習慣是人生最難的,而又是對人生最有價值的。因此,要培養一個習慣,開始前的可行性的分析很重要,這樣使你建立在理智和科學的基礎上。否則,頭腦一熱,盲目去做,常常會半途而廢。
統籌安排,逐一擊破。
要培養好習慣,就要:「統籌安排,逐一擊破」。我們知道,人的習慣實現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它像一棵大樹一樣,有干、有枝、有葉。它可以是我們工作方面的習慣,也可以是學習方面的,健康方面的,感情方面的。與人相處方面的各種習慣,也可以是思維方式的習慣,也可以是行為方式習慣。因此當我們明白習慣對我們人生和命運的重要性後,要對准備培養的習慣作統籌安排。這樣可以分清主次,明確先後,然後有步驟的去培養,就會更有成效。
關鍵前三天,重在一個月。
培養習慣關鍵在前三天,重在一個月。當我們下決心要培養一個好習慣之後,成功的關鍵在於前三天,特別重要的是前一個月。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培養習慣也是一樣。至於說培養習慣重在一個月,這是指度過前幾天,真正的是一個習慣的養成,這過程差不多要一個月左右。因為根據美國科學家的研究,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成為21天,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會形成你的信念。
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
要培養孩子在學習上專心的習慣是:1、在學期初加強學生課堂常規的訓練,我們在期初這幾個星期寧可少學點知識,也要肯花時間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2、學生的學習和做作業是否專心認真,其實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關系。現在有些父母這邊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業,而邊一邊又跟別人聊天或看電視,甚至在家裡打牌或打麻將,這樣,孩子能靜下心來學習嗎?不能!所以教師和家長要加強協調,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寬松的家庭學習環境。
平時在家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不對孩子表示過度關心即問孩子肚子餓不餓呀!衣服是否穿得太少了!也不陪著孩子做作業或叫孩子幫忙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做作業,使孩子有一個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這樣孩子的專心學習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
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
從小注重習慣養成,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比如,我朋友的孩子,因為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如今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能學好,也能玩好,均衡全面的發展。
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從小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
學習時,父母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需要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啟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促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3.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習慣與方法
1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個時候家長也不要立即給出答案,而是讓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學習的感覺。
2保證孩子的正常作息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只有保持正常的作息習慣,才能夠在踏上學習之路後變得更加能夠接受學習環境的變化,也能夠更加熱愛學習。
3糾正孩子懶惰的學習態度
對於孩子來說,貪玩的心態難免會有,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以積極地正能量去矯正孩子懶惰地學習態度,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快速成長。
4陪養孩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孩子的學習可以不必過多干涉,但是對於孩子的作業,千萬不要讓他們養成拖延地習慣,而是立即完成的習慣。
5陪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對於家長來說,對於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其實也是很簡單地,可以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方式,讓孩子模仿自己的行為,這樣也不會讓孩子厭煩閱讀。
6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於學習習慣的養成,其實家長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孩子學習意識養成之後,才能讓他們養成學習的習慣,也才能夠幫助他們更快地成長,並愛上學習。
4.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謝謝大家了
孩子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培養的,家長培養的側重點不同,孩子養成的習慣也就不一樣。所以,想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讓他們養成從小看書,讀書的好習慣,讓他們覺得學習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就算他們偶爾會出現不想學習的想法,但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會督促他們去學習。所以,我們可以在孩子懂事的時候,有意識的開始培養孩子他們的閱讀習慣,家長可以每天花一段時間陪伴孩子,在孩子認識字的時候就陪他們看,陪他們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給他們講。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長要對學習表現出興趣來,如果家長表示對學習沒有興趣,時間長了,對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往往愛讀書,愛問為什麼的家長,也更能帶動孩子去學習,也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家長也可以通過話語引導孩子提高學習興趣,可以通過比較、鼓勵等方式正確引導孩子主動學習,多給孩子講一些勵志故事,說明學習的重要性,但是不要強迫孩子。
2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方法
孩子的習慣和性格都是經年累月,逐漸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更是這樣。孩子在年齡小的時候,習慣更容易建立,也跟更容易鞏固。不良的習慣這個時候被及時發現也容易糾正。
像是孩子在看書的時候,有不認識的字主動的查字典,家長看到了就可以給適當的表揚,讓他這一點好習慣鞏固下來,孩子和家長一起上街,如果問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也要給予一定的表揚,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家長喜歡制定教育計劃,然後抓緊一切的機會和空閑讓孩子學習很多東西。把家庭教育弄得像是拔苗助長一樣,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要知道孩子學習的時間很長,這種急於求成的心理反而會破壞正常的學習進程,還是順其自然會更好一些。
5. 家長如何培養幼兒的運動興趣和習慣
「生命在於運動」絕不是一句空話。如今,許多國家都將運動視為孩子成長規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雖然是眾所周知的奧林匹克強國,但全民的運動興趣卻算不上積極,兒童也是如此。2014年,全國人大代表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與日本、韓國相比,我國青少年超重率、近視率大幅上升,運動能力卻大幅下降。
為什麼我們的鄰居這么重視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和習慣呢?
一、運動的好處
1、運動促進心臟血管系統發育
運動能促進心肺功能,使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強,心肌發達,收縮力加強。
2、運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運動時心跳加快,血管適度收縮,血液循環加速,大腦的供血量就大量增加,從而有利於大腦神經細胞的代謝。
3、運動促使孩子身高的增長
運動加速了人體全身血液的循環,使孩子正在發育的骨組織中的血液供應得到改善,並吸取更多的營養物質,從而促使骨骼生長加速,孩子長高就不在話下了。
4、運動預防孩子疾病
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預防各種流行性疾病。
5、運動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
運動可以鍛煉孩子的意志和性格,並克服某些不良的行為,讓孩子更加的樂觀活潑。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與習慣?
如果孩子還處於幼齡階段,家長的重點應該不是在選擇哪項運動上。這個階段的重點是讓孩子參與各種各樣的活動,廣泛發展各種身體技能,在未來他們可以自由選擇,自信地參與任何一項運動。
對孩子來說,運動和玩是一個意思,好玩是孩子參與運動的最大也是最持久的動機。運動是一種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想要讓孩子養成愛運動的習慣,首先一定要讓他充分體會運動的快樂。
但請記住,想讓孩子在運動中享受樂趣、有所收獲,要盡量避免過度競爭。因為他們還小,真的不懂也不在意輸贏,只要能和大家一起玩,他們就很開心。
如果在運動中加入競爭,面對家長、教練和裁判,很多孩子會有壓力,他們會擔心「失敗了父母會不會失望」,從而對運動產生消極情緒。有研究發現,過早的競技運動會讓孩子產生心理倦怠。
但孩子參與運動一定要盡早,別等到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後才學,因為那個時候他們可能會因自己的技能缺乏而感到尷尬,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孩子就會發現自己是旁觀者,而不是參與者。
三、孩子參加了幾次運動後不想去了怎麼辦?
孩子能對一項運動有持續的興趣,那麼這項運動對他來說一定是有挑戰的、有創意的、有樂趣的。
孩子喜歡新奇的事物,如果他跟你抱怨運動很無聊,先好好了解原因:有些孩子是純粹覺得這項運動沒有樂趣,那你可以讓他嘗試新的運動;有些孩子則是可能玩的不好,受到打擊而消磨了興趣,那麼你可以幫助孩子得到更專業的訓練,讓他重獲信心……
不論如何,孩子對一項運動的興趣消磨是很正常的現象,不用過分緊張,更不要按照自己的喜好非要孩子參加某個運動。只有孩子自己主動,對運動的喜歡和習慣才能持續下去。
孩子體會運動的快樂、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們可以給予孩子的一份受益終生的禮物。
6. 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七種方法
幼兒期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來看,年齡越小,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越為重要。一方面,學習習慣一經形成就變成了個體的一種需要,然後推動人的學習活動;另一方面,學習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強化以致成為一種動力定型的結果,當動力定型形成以後,要改變它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從小培養孩子「愛學」、「樂學」、 「會學」,對孩子今後的成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意義,是老師和父母重要的責任之一。
然而,對孩子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並非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簡單事情,需要幼兒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特點,以興趣為出發點,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一、利用興趣法
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盡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例如:在和孩子繪畫彩虹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親身體驗自然環境中的美——在雨後,有意識的帶領孩子去觀察天邊出現的七色彩虹,感受自然天成的色彩美;再如:教孩子學畫曲線,直接讓孩子畫,孩子們會覺得沒意思,而如果換種方法的話結果會不一樣,例如:讓孩子手持綵帶,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動,孩子們會高興的模彷波浪、蛇、水草、爬蟲...活動中孩子們感受動聽的音樂、色彩明亮的綵帶、美麗的舞蹈動作,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畫出的曲線造型多姿多彩,栩栩如生。
二、大膽實踐法
在實踐的程中我們要根據幼兒各年齡段生理、心理和思維發展的特點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規律,在每個活動中讓幼兒多想、多說、認真聽、細心看。幼兒說的吋候引導孩子說出是「怎祥想..."就是要求孩子知其然;ニ是提供機會,激發興趣。過程中,採用體驗法、實踐法、操作法,引導他們量一量、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拼一拼、插一插,養成愛探索、勤實踐的習慣。
三、細微入手法
習慣是在人的生活、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要有一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積累,逐漸定型。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繪畫、寫字的姿勢很難,拿筆姿勢很難看,扭著身子,一旦成為習慣就很難改了。
四、循序漸進法
影響幼兒良好學習習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來自家庭,也有來自幼兒園,幼兒自身的,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綜合影響著幼兒的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它不是一朝一夕養成,也不能統統一下子養成,它是一個由簡單的,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提出可實行的要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穩定的發展。到了大班,就要在簡單的學習習慣基礎上逐步訓練,養成高級的學習習慣,如閱讀理解圖片習慣、獨立思考習慣,勇於創新與別人說的不一樣的習慣
五、持之以恆
良好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幾次的重復鞏固練習和長時間練習所養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經過嚴格的訓練,長期的培養。持之以恆,才能有意控制行為。達到自動化。因此,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時,不能想起來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就聽之任之。這需要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對孩子立下規矩之後,就應該按照要求做,經過日復一日的訓練形成的習慣,孩子畢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麼強,因此家長在生活中應當嚴格要求孩子,使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做事有恆心,不半途而廢。這也是意志的培養,有堅強意志力的孩子,以後遇到任何困難就會勇敢不畏縮,這將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奠定有力的基石。
六、榜樣示範法
正確的樹立榜樣,在各種活動中恰當地運用表揚和批評,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孩子做出某種良好的學習行為時,如專心認真聽講,動手能力強,積極動腦,遵守規則,我們應該時時表揚,使孩子產生一種光榮感和滿足感,從而產生一種動力,促使幼兒的良好學習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對孩子做表現出來的錯誤行為,應通過嚴厲的批評,讓孩子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但是要注意,批評要適時適度適量。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平時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比如給孩子提出早睡早起,用完的物品放回原處,取放自如等等,成人首先要做到,此外,除了做好幼兒的表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之外,還要適當的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進步,使孩子對自己有信心,以此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七、家園同步法
對孩子來說,家庭是他們生活、學習的重要空間。許多家長一方面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另一方面又不顧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不講教育教學方法。因此應該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冊,請家長進課堂,邀請家長參與班級活動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了解孩子在幼兒園學習時的習慣和老師在活動中對孩子的引導和要求。更多的體會到良好學習習慣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使幼兒園教育與孩子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識,在行動上達成一致。此外,建議家長參考幼兒園常規要求的方法和方式,如什麼時候進餐什麼時候睡覺,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建立合理的生活學習常規,促進孩子養成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使家園要求基本一致,以便更好的實現家園共育。
7. 孩子在幼兒園上中班,應該培養孩子哪些好習慣有哪些方法
孩子在幼兒園上中班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注意去培養孩子一些好的習慣,首先可以去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其次也要去培養專心吃飯的好習慣,尤其是在孩子吃飯的時候,不要讓孩子邊吃飯邊玩玩具。還有要去培養孩子遵守規則和秩序,比如幼兒園老師讓排隊的時候應該怎樣去排隊,同時在課堂上需要遵守什麼樣的秩序,這些都是要讓孩子學會的。而這些好的習慣都是在日常生活當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孩子學習的,這些都是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最後在幼兒園時期,作為家長一定要逐步的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這樣才能夠對孩子未來工作和生活起到一定的作用。
8.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任何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有的父母為了孩子早些學習一些知識,往往不辭勞苦地教孩子識字、做算術題。可是孩子呢,硬著頭皮、心不在焉地應付著。我們不禁為父母的苦心所感動,氣憤孩子的不用心。為什麼孩子對學習如此不感興趣呢?
一個孩子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使之成為一種自覺行動。事實上,有的孩子往往成績平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可想而知在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情況下,每天的學習就成了難挨的苦役。
怎樣培養出孩子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呢? 硬逼,是父母常用的方法之一,他們認為習慣成自然,孩子學得久了,就會生出興趣來。其實恰恰相反,由於反復的讓孩子學,孩子反而會產生一種對讀書的厭倦,對學習的反感。這倒是父母絕對沒想到的。 一方面不可強迫孩子學習,再有不可讓學習時間過長,要分散學習。當父母希望孩子學些什麼時,就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給他們刺激,激發強烈的興趣,使學習成為孩子一種自覺自願的事。那樣,做父母的也就盡可以不必那樣累、那樣辛苦、那樣煞費苦心,結果卻可能好得多。
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主要從以下方面做起:一,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有極大的興趣,他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要多鼓勵,多表揚,多找他的閃光點.不要放過每一個值得表揚的機會,例如,孩子某一天拿起筆在亂畫,你就利用這個機會對他說:你真能幹,知道用筆畫東西了.孩子在看小人書,就說:哎呀,我兒子(女兒)真乖,知道自覺地學習,我真喜歡這樣的兒子(女兒)。當孩子取得了一點成績後要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他知道成功是多麼快樂,於是他下次會照樣去做的.
二,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是相輔相成的.緊密相連的.不能把它們分開,如果孩子的學習習慣很差,那你就要多花一些時間陪他,引導他,陪他一起看書,一起寫字,一起做作業,也許你認為這樣太麻煩,其實 這只是一個階段,你陪他一段時間後,就會有效果的,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你急了,孩子也不會安下心的,總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需要家長細心地輔導,耐心地指導,多表揚,多鼓勵,少指責,少批評。
對於因學習困難而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家長要耐心地幫助孩子找到困難的原因,幫助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要對孩子失去信心。有的孩子在課堂上不集中,課後作業就不會做,家長講了幾遍,孩子還不懂,家長往往就沒有耐心和信心了,說孩子不用心,沒有希望了,嚴重的還打罵孩子,這樣就形成惡性循環,孩子越發對學習不感興趣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9. 怎樣培養幼兒好習慣的養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事半功倍,並且還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麼小學生都應該從小培養哪些學習習慣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怎樣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的相關內容。
怎樣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幼兒的年齡還比較小,所以還需要啟蒙教育。我們在日常活動中,要不斷的強調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飯前便後要洗手,不能挑食,避免浪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幼兒喜歡模仿,所以我們可以充分的利用這一點進行榜樣示範教育,我們自己就要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規范的行為,不睡懶覺,早起早睡,以身作則。
幼兒非常善於向同齡小夥伴學習,所以可以以強帶弱,以點帶面,通過幼兒之間的學習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形成。幼兒對游戲有非常大的熱情,所以可以通過游戲情境讓幼兒掌握生活常規要領,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比如,我們可以讓幼兒給布娃娃穿衣、喂飯、洗澡,並進行情感引導。
讓幼兒學會正確的使用餐具,不挑食,講衛生。在飯前、睡前通過念兒歌、講故事等多種形式,潛移默化的滲透教育,久而久之,良好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多組織實踐操作和練習活動有益於幼兒掌握更多更熟練的生活經驗和服務技能,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何培養幼兒學習習慣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幼兒太小,他的接觸領域很窄,對於學習的認知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那麼作為家長,就要引導幼兒去理解「學習」的含義,並通過孩子的性格與喜好建立孩子對學習的喜愛,通過「刺激」孩子的各種感知,比如視覺等,激發起孩子的學習興趣。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幼兒的理解能力有限,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也會出現任性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斥責孩子,更不能恐嚇孩子,你要抓住孩子的一丁點兒小優點對他進行表揚,然後慢慢的引導孩子該怎麼去做,該怎麼去學習,才能讓他做得更好。
正確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幼兒時期對什麼都好奇,整個一好奇寶寶,這個時期的他就會有許多問題要問家長。家長們千萬不可厭煩,更不能哄騙孩子,你要根據孩子的好奇心進行「誘教」,並鼓勵孩子積極的詢問,以達到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讓孩子建立時間觀
家長每天要抽出時間與孩子交流互動,一起讀書,一起認數字,一起寫寫字或背誦一下兒歌,在和孩子互動之前一定要事先告知孩子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告訴他自己准備在什麼時間與他做什麼事情,讓孩子從心裡有那麼一個時間表,這一點尤為重要。有許多中小學生沒有時間概念,學習起來總是拖拖拉拉,這一點,值得家長們注意。
怎樣培養幼兒好習慣
首先,好習慣的教育應該從嬰幼兒的時候就抓起。比如,孩子剛開始學吃飯,會吃得不好。你千萬不要因為他吃的到處都是,就自己喂他不讓他自己吃。長期以往,他會覺得吃飯要別人喂的。我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導致他不肯自己吃。改起來也廢了好大勁。
不能包辦。不管多大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去做。很多家長過於疼愛孩子,用是在孩子動手之前把一切都弄好了。俗話說,媽媽勤快,孩子就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你都做好了,他也根本沒機會施展自己了。
父母要以身作則。比如外出時,父母要簡單教孩子垃圾不能亂扔,公眾場合不喧鬧。在家父母愛整潔收拾,愛看書。父母經常和鄰居、熟人打招呼孩子也會愛模仿家長。
不輕易應承孩子的要求。該嚴肅時嚴肅,幼兒更會試探父母的心思。常常以哭鬧來要自己想要的東西。讓他有個正確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自己做不到的,要學會請求大人幫忙而不是哭鬧。
多給孩子看好的書籍和節目。很多家長都喜歡買書,但真正經過篩選的不多。好的書籍對孩子的影響也不可小覷。盡管孩子有小,但很多知識都存在潛意識里。小小的他會是不時記起聽過的看過的東西。這些對以後個性習慣都有影響。
對孩子表現好的地方及時鼓勵。可以出一些獎勵措施,比如按時間吃完飯不要耍計一分。自己收拾玩具計一分。講禮貌計一分。勇敢計一分等等。以一個星期計算,給孩子相應獎品。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自律性。
怎樣培養1周歲孩子良好的習慣
要養成寶寶禮貌待人的好習慣。當家裡來了客人時,鼓勵寶寶拍手,表現歡迎。客人離開家時,帶寶寶到門口鼓勵寶寶搖手,表示再見。要培養寶寶講衛生的好習慣。經常告訴寶寶什麼是臟的東西不能碰,垃圾應該要放進垃圾桶里,父母應該給寶寶勤換洗衣服,讓寶寶天天都乾乾凈凈的。
寶寶要養成吃東西前先洗手的好習慣。寶寶玩耍時可能接觸到一些細菌,並且寶寶的抵抗力弱,吃飯前,吃東西前,都要先給寶寶把手洗干凈。寶寶吃完食物後,媽媽也要給寶寶擦手,擦嘴,認孩子逐漸養成這個習慣。
培養寶寶「只買一個的習慣」。1周歲的寶寶看見喜歡的玩具或零食會哭鬧著要買,這時候父母要經常耐心地告訴寶寶只能買一個,(不要以為寶寶聽不懂,其實寶寶很聰明的)不管寶寶怎麼哭鬧,大人都不能讓步,多過幾次寶寶也不會哭鬧了,也會養成只買一個的習慣了。
培養寶寶睡覺前刷牙的好習慣。1周歲寶寶可以用兒童軟軟的牙刷,保護好牙齒很重要。寶媽一定堅持天天給寶寶刷牙。培養寶寶懂得「分享」的習慣。分享是一種美德,要從小培養。
如果寶寶不願意分享玩具、零食給其他小朋友,寶媽要耐心地告訴寶寶」你分享給其他小朋友,幫助了其他小朋友,他們會更喜歡你,你的朋友也會越來越多「,「他們只是玩玩一會會還給你的」寶寶分享了,寶媽一定要及時給予表揚「寶寶你太棒了「!
10.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鏈接:https://pan..com/s/1LvCWgG-gnepPtznySWMmFg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
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