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學行書怎麼入門
學習行書,應在夯實了楷書書寫法式的根基上,抓住兩個方面的「入門」要點;
1、在運筆法式方面,著重掌握好形成行書特性的「搶、駐,連、帶,省、代,伸、縮,復、逆」等十種基本運筆技法,突破運筆技法的難點。
2、在間架體勢方面,要熟練地掌握好「行楷」與「行草」兩種書體,在「因勢生變」方面的異同變化。為日後「出帖創新」或者向草書過渡做好前期准備。
初學行書有兩項原則:
1、要選自己喜歡的範本。自己喜歡,才會有熱情去練習它,這將給初學者帶來順利的進步;
2、 要選擇行家公認的優秀範本。目前社會上確有一些質低劣字帖流行,這是商品社會的必然現象。如果初學者隨便亂選,可能誤入歧途,不僅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可能沾染一些不良的習慣,因此,選擇字帖一定要慎重。
『貳』 學習行書有什麼技巧嗎
1、要掌握好行書的基本筆法。筆法是構成書寫的主要因素,學習行書首先要從簡單的筆法開始,在提、按、起、落、收、轉等各個筆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領,打牢基礎。
2、熟悉點畫的書寫規律。行書的點畫很多,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盡量多記、多練,為進一步書寫提供能力。
3、多看多畫。多看就是多看帖,看古人是怎麼寫的,包括點畫、結體、字形等,加深記憶性的概念。多畫就是在初學階段,不要急於提筆書寫,而是用手指對著字帖畫,養成書寫習慣。
4、加強對使轉的單獨訓練。使轉是行書最大的一個特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使轉就是行書書法的靈魂。要特別注意對毛筆的駕馭和控制能力,讓使轉保持連續性和氣息的統一性。
『叄』 初學行書,如何練習筆法
行書也是一種書寫方法,介於楷書和草書中間。又不像楷書那麼端正,又不會像草書那麼潦草,因此實用性比較大,行書寫得好不好,完全能看得到功夫。行書既要講究疏密得體,字跟字的距離要保持讓人順眼的程度,又要濃淡相融、動靜結合。因此初學行書,這樣練習筆法:01.買本好的字帖認真臨摹。02.練字的方法是用讀帖。03.訓練自己單個字練習。
也可以通過讀帖唐代懷仁的《集王羲之聖教序》之類名品後,再自我練習轉筆練習、出鋒練習、折筆的練習等等。讓線條的流暢和腕部動作的靈巧變成潛意識里的事情。仔細練習構成筆勢的各要素,不能單純只是把比劃寫快樂就算是行書。寫出了筆鋒運動的路徑,寫出了字體的風格,才能寫出完整的篇幅。
『肆』 如何練好行書
1、首先要練眼
宋代的書法家黃庭堅說:「古代人學習寫字不都是依靠臨摹,他們常常把古人的書法作品張掛在牆壁上,專心致志的觀看它,看準了才下筆。」讀的帖越多,眼力就會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寫才好,好在哪裡。
有一個成語叫「眼高手低」,我認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發現不了美,不知什麼是美,就更談不上創造美了。有不少同學以為書寫潦草是所謂的行書,導致他們以丑為美的原因是他們「眼低手也低」。
2、其次要練心
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還要把寫得好的範字牢牢地記在心裡,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腦里,無論何時,一旦提到這個字,馬上就能想出這個字在字帖上的形狀。做到胸有成帖,腦有成字。
3、第三要練手
練眼和練腦是為了搞清字該怎樣寫。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寫出這種最好效果,因為腦不一定能指揮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揮得了筆。練手就是要達到心手一致,手筆一致的境界,所以練手也是至關重要的。
練手主要是練指力、練腕力、練手感。寫字的時間長了會感到手指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多鍛煉這一現象就會消失。經常幫老師在黑板上抄題的學生和辦黑板報的學生寫字往往又快又好,他們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練出來的。
還要注意練手感,讓大腦能指揮手,感覺到筆變成了手的一部分,變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輕松的指揮筆,想快則快,想慢則慢,想輕則輕,想重則重,想寫出什麼樣的效果就能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4、第四要練結構
因為練字的關鍵是掌握字的結構。字的結構是指字的筆畫的長短比例及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謝曉東在歌曲《中國人》中唱道:「最愛寫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漢字的結構特點。
掌握了漢字的結構,寫出了方方正正,結構美觀的黑體字,將其筆畫稍加變化就能寫出宋體、魏體、楷體、仿宋體、龐體、司馬體、隸書等各種字體的漢字。如果掌握不住漢字的結構,無論如何對字的筆畫進行修飾,進行美化,都是難看的贅物,越變越難看。
5、第五要練筆畫
不少同學練過書法,他們從楷書練起,許多運筆的規則都忘了,只記住了頓筆。結果寫出來的字拖拉累贅,狀如鬼畫符。要從黑體字練起,抓住字形,取消頓筆。
學習行書要注意把握幾個要點:
一、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我給大家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鉤的筆畫要先頓筆再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盡量擺脫和忘記。打個比方,如果把楷書比作武術套路的話,那麼行書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從頭開始,講究的是流暢。
二、認真的臨摹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摩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復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
三、讀帖
練習書法的途徑不外乎臨帖和讀帖兩種方法,而練習行書,讀帖特別重要。我們起點書畫班牌匾的書寫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愛好和我差不多。他練字的方法就是讀帖,很少臨帖,寫起字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本來是寫隸書的,但是行書也非常優秀。
四、勤於練習
練習行書在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在寫不好的時候覺得沒面子,沒關系,可以在筆記本上練習,也可以在寫日記的時候,練慣用行書寫給自己看。熟能生巧,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屬於你自己的行書風格。
『伍』 初中生如何快速學會寫漂亮工整的行楷
最好是多練,熟能生巧嘛,找一些名家的字帖每天臨摹,過半個月後自己不再印著寫,改為照著字寫。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
『陸』 行書的學習方法
1、練筆畫
練行書要從練筆畫開始,筆畫是書體的基礎,就像是字體的零件一般,只有零件精緻、合適時,組合出來的字體才能具有美感。練筆畫需要注意起筆、運筆、收筆的方式,書寫時應當乾脆利落,才不會給人軟綿綿的感覺。
2、練結構
練結構是快速掌握書體方法之一,字的結構指的是字筆畫的長短和筆畫間的穿插避讓關系,掌握了行書的結構,才能讓書寫出來的字體更加美觀、富有深意,不會給人潦草、浮躁的感覺。
3、練手
練手指的是練指力、腕力和手感,很多人寫字時間長了經常會出現手指疼痛、手腕發酸、手不聽使喚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手部缺乏鍛煉造成的。勤加練手可以讓手更好去控制筆桿書寫的輕重快慢,有助於提高書寫的效果。
『柒』 怎麼才能練好行書!
一、擺脫楷書的法則
練習楷書時,我給大家講的是起筆藏鋒,轉折處要有提按的變化,鉤的筆畫要先頓筆再挑出等等,這些要領在寫行書是要盡量擺脫和忘記。打個比方,如果把楷書比作武術套路的話,那麼行書就是散打,不能每一招一式都從頭開始,講究的是流暢。硬筆行書主張書寫流暢,字形大致上合乎規范,這就是好的行書。
二、認真的臨摩
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摩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在臨摹時,要給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趙孟頫的膽巴碑就是很好的字帖,可以練毛筆字,也可以縮小復印了練硬筆書法,硬筆書法家盧中南、丁永康、吳玉生等人的字帖都可以臨寫。練習毛筆字的同時練習硬筆字,對學習書法的好處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補。毛筆字是精雕細刻,硬筆字是反復琢磨,從大到小,再從小到大,非常有益於加強對書法學習的理解。
三、讀帖
練習書法的途徑不外乎臨帖和讀帖兩種方法,而練習行書,讀帖特別重要。我們起點書畫班牌匾的書寫者田惠君,是我的好朋友,愛好和我差不多。他練字的方法就是讀帖,很少臨帖,寫起字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本來是寫隸書的,但是行書也非常優秀。學書法有從楷書入手的,也有從隸書入手的,寫隸書的人容易犯得的毛病就是行書常常寫不好,而田先生的行書,卻是功力深厚,一派大家風范。據他自己講,他的方法就是讀帖。
四、勤於練習
練習行書在開始的時候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在寫不好的時候覺得沒面子,沒關系,可以在筆記本上練習,也可以在寫日記的時候,練慣用行書寫給自己看。熟能生巧,從一個字到一段字,從幾個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漸掌握行書的規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屬於你自己的行書風格。要善於從多方面吸取營養,名人題字,商家牌匾,學校老師甚至是同學之間,只要你認真觀察,都可以找到別人寫的好字,學會了,就成了你的字。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藝術性高,而實用性相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