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寶寶的咀嚼能力要怎麼鍛煉才比較科學
一般寶寶需要將吞咽和咀嚼能力同時訓練培養,通常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階段,可以將其人為的分解開,應按照寶寶各個月齡(年)段發育特點及對輔食添加的基本原則進行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食物轉換最快的時期,主要是寶寶的牙齒已經長出6~20枚乳牙,咀嚼能力得到不斷的強化鍛煉。食物經歷門齒切碎、牙床咀嚼以及磨牙研碎的一系列動作,逐漸向成人的飲食的正常過渡,因此這個時期,食品的形狀也要由糊狀的食品進一步轉換到半固體的食物進而到固體的食物。
孩子要學會吃東西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進行訓練。但是現在必須堅持用小羹匙喂孩子,絕不能因為孩子哭鬧就妥協。現在家裡的人已經統一了認識,我們還要繼續訓練下去。
『貳』 可以用那些方法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有推薦的嗎
序言:一般正常情況下,寶寶在6個月之後會長出乳牙,家長可以選擇給寶寶添加一些輔食來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有一部分的寶寶牙齒生長的比較晚,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不能給寶寶吃太過於堅硬的食物,最好是選擇流質的食物,比如水果汁,蔬菜汁,米粉,營養粥等,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家長也可以選擇慢慢的調整飲食,在寶寶長出牙齒之後,可以選擇給寶寶吃一些軟硬適中的食物。因為寶寶在咀嚼的過程中是需要進行訓練的,所以家長可以選擇用勺子喂養寶寶,可以選擇給寶寶購買磨牙餅干,也可以選擇給寶寶吃一些麵包,饅頭,面條,餃子,餛飩等食物。
平時家長要注意培養寶寶的良好就餐習慣,不要長時間給寶寶用奶瓶喝奶或者是喝水,這個時候可以選擇適當的給寶寶吃一些粗糧,平時家長也應該給寶寶樹立榜樣,在吃飯的時候可以示範給寶寶看,這樣寶寶才能夠更好的咀嚼食物。
『叄』 如何鍛煉嬰幼兒的咀嚼力
新生寶寶由於沒有牙齒,並且咀嚼能力很差,很多家長都會將食物做成泥狀來喂養寶寶,但是長期如此,寶寶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鍛煉,會造成孩子吃東西不會嚼,如何是好呢? 一到雙休日,營養專家梁醫生就忙得不可開交。帶著兩、三歲的孩子來求診的媽媽,七八成都為孩子只吃泥狀食物而發愁。沒錯,這些父母愛子心切,怕寶寶喉嚨太細,咽不下固體食物或者被食物卡住,總喜歡買各種罐裝的泥狀食物喂養孩子,或把胡蘿卜、南瓜、雞肉、香蕉蘋果等分別在攪拌機里打碎後再喂寶寶,結果造成孩子吃東西不會嚼,在幼兒園里吃飯,遇到肉塊或蔬菜只好硬吞。見孩子吞不下去,噎得眼淚汪汪的樣子,年輕爸媽又心疼又茫然:孩子老是這樣厭食,對在幼兒園里吃飯有心理抵觸,長得如豆芽菜一樣贏弱不堪,這可怎麼是好?把食物嚼一嚼,咽下去,這不是本能的動作嗎?怎麼孩子就愣是不會? 咀嚼能力差,壞處比你想的還要多 咀嚼是人消化食物、攝取營養的第一步,這一動作不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出現,需要後天不斷學習和訓練。日本朝日大學醫學院船越教授有句名言:「咀嚼能力強的,沒有一個是笨小孩。」他的解釋是:人的下巴肌肉與大腦之間有一條「熱線」,咀嚼動作牽動面部表情肌,能增加頭部血液循環,從而使腦細胞獲得充分的氧氣與養分,他總結出這樣一個公式:咀嚼力х咀嚼頻度=大腦潛能。 同時,咀嚼對孩子的味覺、嗅覺神經發育也是一種適當的刺激。咀嚼還通過咬肌運動,增強眼晶體的調節機能,眼科專家發現,喜歡吃硬食的孩子視力多半都很好,近視、弱視的發生率遠遠低於常吃軟食的同齡孩子。此外,充分的咀嚼可以增進口腔特別是牙齒和牙齦的生長發育,咀嚼功能低下,會使牙齒軟弱,易造成牙齒排列不齊,牙齒畸形。 充分的咀嚼也能夠刺激口腔產生唾液,在舌頭的作用下,唾液中的消化酶與食物充分攪拌,以提高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要是家長始終讓孩子吃細軟的食物,孩子的咀嚼肌就得不到鍛煉,等孩子有了自主意識後,就會拒吃需要費力嚼的食物;而同時咽部得不到鍛煉,孩子就會嘴裡含著東西不咽,或一吃蔬菜肉塊就惡心想吐。 孩子咀嚼能力差,不僅容易患佝僂病、貧血、智力發育遲緩等病症,還容易造成運動失衡,易跌倒、易骨折。 訓練咀嚼的時間不可錯過 等孩子滿1歲,長出至少8顆牙時,再讓他練習咀嚼?這就太晚了,孩子4個月至1歲期間是鍛煉咀嚼功能的最佳時期,讓孩子練習咀嚼要有耐心,寶寶4個月大時,有時會把黃、菜泥等輔食吐出,有時不吐出來,但在吞咽時會被噎到。這時,媽媽不要以為是孩子不喜歡吃這種食物,這只是因為孩子沒有形成吞咽的條件反射,不曉得怎樣才能使牙齒和舌頭「協同作戰」,只要多給孩子喂幾次就沒問題了。
『肆』 寶寶吃飯嚼不爛,怎麼才能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1.通過面條、饅頭、餃子、雲吞來鍛煉。
我家寶寶6個月的時候吃的第一口輔食是米糊,適應了米糊之後,逐漸給她吃蔬菜泥、果泥、肉泥,7個月後給她吃嬰兒面條,面條比較好消化,且比糊狀、泥狀的食物有嚼勁,更利於鍛煉小寶寶咀嚼和吞咽能力。剛開始的時候面條會煮得軟爛一些,等寶寶適應後就不用特意煮爛。面條雖然能鍛煉寶寶咀嚼和吞咽能力,但不是天天吃,一個星期吃四五次,因為我們是南方人,不是以麵食為主食,平時還會吃米糊或者用蔬菜和碎肉煮的粥。
只要看護人有規律地調整、有意識地引導,耐心地給寶寶示範大人是怎麼吃,寶寶的咀嚼和吞咽能力都不會差。
『伍』 父母可以用哪些方法來鍛煉小孩的咀嚼能力
4~6個月,孩子還沒有長牙。當添加泥糊食物時,孩子可能會吐出食物。即使吃了食物,孩子也不能將食物從舌頭表面移到舌頭後部,然後吞下,所以他會整個吞下。此外,由於運動不協調,也可能發生干嘔。6~8個月大,兒童牙齒剛開始萌動。他們通常用舌頭壓碎食物。他們可以用臼齒食物來訓練他們的咀嚼能力。
1歲以後,嬰兒可以慢慢地處理成人食物,並變得越來越善於使用牙齒。此外,在這個階段,寶寶也有很好的模仿能力。家長可能希望經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咬和咀嚼食物,以便寶寶能夠順利地切換到普通晚餐食物。為寶寶提供長水果、煮熟的蔬菜或稍硬的餅干,讓寶寶習慣吃固體食物。只要嬰兒願意,就可以為他提供成人食品。然而,仍然有必要觀察嬰兒的消化和吸收反應。大約一歲半,嬰兒完全可以提供與成人相同的食物。提供嬰兒均勻地舀或抓的食物。嬰兒最好學會自己吃東西。平時可以給寶寶提供一些訓練或刺激口腔動作的玩具,如小號、口哨等,還可以教寶寶吹紙、吹泡泡,有利於語言的發展。
『陸』 如何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該如何引導
引言:家長想要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可以適當的調整寶寶食物的形狀,在寶寶比較小的時候,可以給寶寶添加泥狀的食物,等到寶寶適應之後,就可以給寶寶添加一些帶有顆粒的肉泥,或者一些便於吞咽的食物。慢慢的可以給寶寶添加一些有嚼勁和方便抓握的食物,比如雞蛋餅,胡蘿卜等。等寶寶再大一些就可以給寶寶添加一些固體的食物,讓寶寶自己吃。家長也可以給寶寶示範咀嚼食物的動作,這樣寶寶是會學習家長的行為動作,幫助寶寶練習咀嚼的能力。
最後想要幫助寶寶練習咀嚼能力,是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寶寶添加一定的食物,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也是需要家長要有一定的耐心。
『柒』 如何鍛煉寶寶的牙齒的咀嚼能力
4-6個月
4個月以後,寶寶的吸吮及吞咽液體食物的動作已成熟,可以順利喝進奶類食物,而不容易流出來。此階段開始,寶寶的舌頭也變得較靈活,他會嘗試利用舌頭及口腔的動作,將嘴中的糊狀食物或果汁進行吞咽,不過,動作還不是很協調,有時會把食物推了出來或是只吃進去少量的食物。
訓練重點
建議從4個月大開始(如果有過敏體質可從6個月大開始),媽媽就要開始給予寶寶糊狀或泥狀等奶類之外的食物,讓寶寶有機會訓練口腔的動作。為了配合寶寶的嘴巴大小,建議媽媽使用小型、材質安全且較淺的湯匙來餵食。剛開始寶寶或多或少會將食物頂出或吐出,媽媽不用灰心,也不要太心急,只要每天嘗試就會發現寶寶吃進食物的機率越來越高。果汁或菜湯類的食物,媽媽可以用小湯匙來餵食。
到了6個月大左右,媽媽可以准備一些小牙餅,讓寶寶自行抓握、塞進口中,幫助寶寶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輔食形態多為流質或半流質,如:米麥粉糊、蘋果泥、果汁、菜湯、合適的牙餅等。
7-9個月
7個月大的寶寶也開始長牙了,此時期寶寶咀嚼及吞咽的能力會較前一個階段更進步,寶寶會嘗試以牙床進行上下咀嚼食物的動作,而且,寶寶主動進食的慾望也會增強,有時看到別人在吃東西,他也會做出想要嘗一嘗的表情。
訓練重點
媽媽可以提供更為多樣化的輔食,並讓輔食的形狀較4-6個月大時更硬或更濃稠些。提供寶寶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養寶寶的咀嚼能力,並能促進牙齒的萌發。媽媽除了喂寶寶吃食物之外,如果寶寶已長牙,也能夠提供寶寶一些自己手拿的食物,例如水果條或小吐司。
因為長牙,寶寶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可以供給嬰兒一些磨牙餅干、烤饅頭乾等稍有硬度的輔食,通過咬、啃這些食物,刺激牙齦,幫助乳牙萌出,改正咬奶頭的現象,而同時也及時地訓練了嬰兒的口腔咀嚼功能。輔食的形態為半流質或半固體,如菜泥、較粗的果泥、水果條、麵包片、豆腐與稀飯等。
10-12個月
寶寶已經長出4-6顆牙,咀嚼能力及口腔動作更加協調,寶寶會嘗試先咬碎或咬斷食物,再進行簡單咀嚼的動作。此階段開始,寶寶能否好好的咀嚼食物,對於牙齒的發育也有影響,適當的咀嚼,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長,增進下頜、臉部肌肉的發育,同時,也能使寶寶通過輔食得到身體健康需要的營養。
訓練重點
寶寶的副食品已漸進到成人化的階段,不過,原則上,不易消化或太油膩的食物還是不適合讓寶寶吃。可以選擇成人化的食物中,較軟、較易咀嚼的食物。除了大人幫忙餵食之外,也可以培養寶寶自己進食的能力,媽媽不妨為寶寶另外准備一個防水圍兜以及一支適合抓握的小湯匙,讓寶寶自己也舀食物來吃,這樣還能訓練寶寶手眼協調的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三餐漸進改以輔食為主,牛奶為輔,一天約提供3-4次輔食,2次牛奶。開始訓練寶寶改用水杯喝水,最初可先用裝有吸管的水杯,慢慢再改為一般的鴨嘴杯。輔食形態以半固體或固體為主,如:軟面條、蔬菜粥、肉粥、肉泥、蒸蛋與煮爛青菜等。
12個月以上
過了1歲,寶寶已經慢慢可以處理成人化的食物,同時越來越善於利用牙齒,另外,這個階段寶寶也有不錯的模仿能力,家長不妨常常做示範動作,提醒寶寶要把食物咬一咬、嚼一嚼,讓寶寶能夠順利轉換到一般的正餐食物。
訓練重點
提供給寶寶長條的水果、煮過的蔬菜段或稍硬的餅干,讓寶寶習慣吃固體的食物。只要寶寶願意,可以提供大人化的食物給他,不過,還是要觀察一下寶寶的消化吸收反應。大概到寶寶1歲半左右就能完全提供和大人一樣的食物,只是有些食物需要幫寶寶切成合適的大小或塊狀,但不要切得太細。
『捌』 如何提高孩子的咀嚼能力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剛生下來其實就只會吸奶,不會吃東西。但是在後來的生活中,隨著慢慢的成長,他會慢慢學會如何自己吃東西,逐漸就會成功的鍛煉出自己的咀嚼能力。但是說的很容易,做起來卻不是這樣的。因為小孩子什麼也不懂,你肯定不能光指著他的鼻子說你要慢慢鍛煉自己的咀嚼能力,才能以後自己吃東西。這其中,就需要父母的正確的,耐心的指導和示範了。那麼,到底如何鍛煉小孩子的咀嚼能力呢?在這里,我就結合我們這里的方法給大家說一下。
『玖』 怎麼樣鍛煉小寶寶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如何鍛煉孩子的咀嚼能力咀嚼能力的鍛煉,主要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注意調整食物性狀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家長應當有意識地給寶寶調整食物的性狀,而不是一直給寶寶糊狀食物。
3、寶寶吃飯的時候注意監督。
不要讓其在玩耍或奔跑時吃東西。不要過於催促寶寶快吃食物。 教育寶寶笑或說話前,一定要徹底嚼碎並先咽下所有食物。
關於異物嗆噎的急救方法,大家可以看下面這篇,防患於未然!
『拾』 寶寶吃飯嚼不爛,如何訓練寶寶的咀嚼能力
從孩子現在接受的食物中挑選一些相對較硬的食物進行關於咀嚼的功能性鍛煉,比如蘋果塊等。關於鍛煉的方式,家長不能在口頭上一味地催促孩子咀嚼,我們常說的第一種方法是示範,在吃飯的時候親自演示該如何咀嚼,這一過程看起來雖然有些惡心,但是效果也是立竿見影。
寶寶吃水果的時候一直是吃水果泥,或者是媽媽用小勺給寶寶挖著吃。媽媽可以試著讓寶寶長牙的時候,可以准備一些水果讓寶寶自己啃著吃。這樣可以鍛煉他的咀嚼能力。做多花樣的食物:寶寶平時不喜歡吃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家長可以多給寶寶做新鮮花樣的食物,來吸引寶寶的食慾,這樣寶寶也會慢慢的接受凡會有所改善。
首先, 孩子不咀嚼不能任由他,咀嚼能力是需要鍛煉的 ,否則後期能吃一些硬東西不會咬導致被食物嗆、窒息 ,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必須重視起來,給孩子買一個咬咬樂,讓他沒事咬一咬,邊玩邊鍛煉。寶寶的咀嚼能力是逐步發展發育完善的,與口腔小肌肉發育、牙齒的萌出有關,也與大人有意識地訓練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