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是泌尿系疾病常見臨床表現。健康人尿中可有少量紅細胞,中段尿離心後沉渣鏡檢,正常人紅細胞僅0~2個/高倍視野,若>3/高倍視野則稱血尿。臨床上血尿可呈一過性或間斷發作或持續存在。 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約98%由泌尿系本身疾病引起,僅2%由全身或泌尿系鄰近器官病變所致。引起血尿的疾病,內科主要為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遺傳性腎炎、薄基底膜腎病、泌尿系感染、結核及多囊腎;外科主要為泌尿系結石、腫瘤及創傷。全身出血性疾病也常伴發血尿。劇烈運動也能致血尿發生。 根據紅細胞大小是否一致,形態是否相似和細胞內血紅蛋白分布是否均勻,將血尿分為均一性和多形性兩類。均一紅細胞血尿是指一份尿標本內紅細胞大小一致,形態相似,每個細胞內血紅蛋白分布均勻,整個細胞與周緣血紅細胞相似,表明血尿是由腎或尿路血管破裂,血液直接進入尿液而產生。多形性紅細胞血尿是指一份尿標本內紅細胞大小不等,形態多樣,每個細胞內血紅蛋白分布不均勻,提示紅細胞經疾病腎單位而進入尿液。如果均一與多形性兩類細胞混合存在,則稱混合性血尿。 關於尿紅細胞變形的機理,一般認為,腎單位血尿是紅細胞被擠壓穿過病變的腎小球基膜時受損和/或通過腎小管是受到管腔內滲透壓、pH值及代謝物質(脂肪酸、溶血卵磷脂及膽酸等)作用,而發生外形及大小多樣性變化的。 均一紅細胞血尿和多形性紅細胞血尿兩者的區分在初篩血尿來源以指導進一步檢查上確具有重要意義。如果管型尿尤其是紅細胞管型與血尿並存,更提示出血來自腎單位。但是,腎創傷、活檢、梗塞、腎皮質壞死及血管炎 ,甚至劇烈運動後也可能偶見紅細胞管型,這必須注意。由於紅細胞管型易破壞,常需反復多次進行新鮮尿沉渣檢查才能發現。若在顯微鏡光路上加藍色濾光片可提高管型檢出率。 我國自1983年以來各大醫院已陸續開展相差顯微鏡鑒別血尿,沒有條件的單位可以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油浸鏡代替,由有經驗的人員檢查時,兩者結果相似。
② 如何辨別肉眼血尿
肉眼血尿就是肉眼就能看到尿色發紅的症狀,一升尿中加入一毫升血液,就可以表現為肉眼血尿了。
③ 血尿的定義血尿需與哪些尿色異常相鑒別麻煩告訴我
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紅細胞時稱為血尿。僅在顯微鏡下才發現紅細胞者稱為「顯微鏡下血尿」,肉眼看到血樣或呈洗肉水樣尿,稱為「肉眼血尿」。一般1000ml尿中含1m1以下的血液,肉眼不能辨認,僅微渾;含2m1血時尿呈輕微紅色;含4ml血時則有明顯的血色。
血尿應與尿色異常、血紅蛋白尿、鄰近器官出血混入尿液相鑒別
(1)尿色異常:正常新鮮尿液為淡黃色至深黃色透明的液體。尿色主要來源於尿色素,當飲水過多時,尿液稀釋,呈淡黃色;攝入液體過少,尿液濃縮而呈深黃色。有時由於磷酸鹽在鹼性尿中沉澱出來,尿呈灰白色,在冬季常見。這種尿加熱後,其中的磷酸鹽可被溶解,故與蛋白尿引起的尿混濁不同。某些肝膽系統疾病
,因尿內有膽紅素或膽綠素使尿液呈濃茶色;尿中若混有淋巴液,因含有大量脂肪微粒,使尿液呈乳白色混濁,又稱乳糜尿。值得注意的是,尿色的改變不僅見於以上各種病理情況,而且見於使用某些葯物後,例如使用痢特靈、四環素、核黃素、甲基多巴及黃連素等葯物可使尿呈深黃色;使用氨苯喋啶可使尿出現淡藍色;使用美藍可使尿呈藍綠色;注射酚紅後,可使鹼性尿呈粉紅色,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2)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醬油色。多因體內溶血,紅細胞大量破壞引起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升高,當其含量高於130-150mg時,血紅蛋白即能從尿中排出,形成紅褐色的血紅蛋白尿。常見於血型不合的輸血、嚴重燒傷、蠶豆病、惡性瘧疾及某些溶血性疾病等。
(3)鄰近器官出血混入尿液;如炎症(前列腺炎、精囊炎、急性輸卵管炎等)、腫瘤(子宮、直腸)等,這種血尿系炎症或腫瘤侵入到膀胱或尿道,引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結果。
④ 如何判斷血尿來源
血尿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現象。血尿可以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正確的判斷血尿的來源,對於確定血尿的原因、對於確定治療方案、對於判斷疾病的預後等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臨床上判斷血尿來源的方法很多,最實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相差顯微鏡觀察尿中紅細胞的變形情況。一般來說,如果血尿來自腎小球,那麼由於紅細胞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的時候會受到擠壓變形,導致最後形成的尿液中紅細胞變形率增大。當然,紅細胞是否變形還收尿中滲透壓、PH值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應該多測幾次尿紅細胞形態檢查。 因此,臨床上常根據尿沉渣結果中紅細胞變形率判斷血尿是否來自腎小球。 對於血尿比較嚴重的的患兒,檢測次數可以減少,對於血尿較輕的患兒要多多幾次檢查才能推測血尿的來源。一般情況下,起碼要測尿沉渣三次以上才能決定血尿的來源。 國內大多數學者認為:紅細胞變形率大於70%提示腎小球源性血尿,小於30%提示非腎小球源性血尿,30%~70%之間需多查幾次再判斷,尤其是要緊密結合臨床上其他症狀和體征。
⑤ 怎樣鑒別血尿
血尿的鑒別,除了採用尿三杯試驗區分血尿來源之外,以下方法亦有助於血尿的鑒別。 t;^u-, 百拇醫葯 首先根據血尿的伴隨症狀來區別不同血尿,若血尿伴有尿頻、尿急、尿痛 ,尤伴尿痛者,多為泌尿系感染、結石等,稱為有痛性血尿;若血尿不伴尿痛,稱為無痛性血尿,在腎炎、腎結核、泌尿系腫瘤中很常見,尤其年齡大的患者,出現肉眼血尿,呈無痛性,應當注意進行各方面檢查,以排除惡性病變。 t;^u-, 百拇醫葯 血尿伴隨的其它全身性症狀,也可以據此分析區別血尿的原因。目前採用尿紅細胞形態的檢查,來判斷血尿的來源,符合率達90%左右。具體辦法是取離心後尿沉渣,置於玻片上,用相差顯微鏡來觀察尿中紅細胞的形態。腎小球源性血尿,其尿中紅細胞為變形紅細胞,即紅細胞呈現多種形態,如麵包圈樣、草莓樣、水滴樣,甚至為破碎紅細胞,提示血尿是因腎小球的病變所導致。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紅細胞多呈正常或大致正常形態。 t;^u-, 百拇醫葯 此外,肉眼血尿還應與血紅蛋白尿相鑒別。血紅蛋白尿的產生是由於溶血性疾病, 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含量增加,越過了腎閾值,從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血紅蛋白尿的顏色可呈紅色、棕色,甚至呈黑色。與血尿鑒別主要依靠顯微鏡檢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紅細胞,而血紅蛋白尿中無紅細胞,這是兩者根本的不同之處。
⑥ 檢查血尿用什麼方法
正常的尿液含有極少量的紅細胞。未經離心的尿液在顯微鏡下每個高倍視野可有紅細胞0-2個,如果超過此數,即為血尿。血尿主要分為鏡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兩種,血尿是尿中的紅細胞增多引起的,如果尿中的紅細胞比較多,應該需要檢查尿種共紅細胞中的形態,可以初步的鑒別血尿的病因。將所查紅細胞結果分為三種類型:即均紅細胞血尿一正常紅胞大於90%;變形紅細胞血尿一紅細胞形態異常者大於90%;混合性紅細細胞血尿一正常和異常紅細胞均有,其中哪一類型紅細胞大於50%,即是以該類紅細胞為主的混合性血尿。均一型紅細胞血尿,表示紅細胞來自腎小球以外,也叫非腎小球性血尿。常見於泌尿系統結石、腫瘤、創傷等,故又叫外科性血尿。變形紅細胞血尿、顯示紅細胞來自腎小球、又叫腎小球性血尿,如腎炎病人的血尿屬變形紅細胞血尿。若是外科性血尿,應詳細了解病史,作進一步檢查,盡快明確診斷,以便盡早採取康復措施。如發生血尿前,有劇烈腰痛,並牽扯到下腹部、大腿內側、會陰部、陰囊等處,首先要考慮泌尿系統結石,其次為泌尿系感染等。若既無腰痛、也無尿痛的無痛性血尿、加之年齡較大,必需首先排除泌尿系統腫瘤。
⑦ 血尿和血紅蛋白尿,肌紅蛋白尿如何進行鑒別
1、血尿鑒別方法:
紅色尿不一定是血尿,需仔細辨別。如尿呈暗紅色或醬油色,不混濁無沉澱,鏡檢無或僅有少量紅細胞,見於血紅蛋白尿;棕紅色或葡萄酒色,不混濁,鏡檢無紅細胞見於卟啉尿;服用某些葯物如大黃、利福平,或進食某些紅色蔬菜也可排紅色尿,但鏡檢無紅細胞。
2、血紅蛋白尿鑒別方法:
尿中含有游離血紅蛋白而無紅細胞,或僅有少許紅細胞而含有大量游離血紅蛋白的現象。反映了血管內有超出正常的溶血。由於尿中血紅蛋白含量不等,尿色可以呈紅色、濃茶色,嚴重時呈醬油色。
患者因病因不同可表現為不同症狀,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患者的血紅蛋白尿容易清晨第一次尿出現。蠶豆病有進食蠶豆史或在蠶豆開花季節發生。溶血嚴重時常伴貧血、黃疸,肝、脾大。
3、肌紅蛋白尿
尿中有肌紅蛋白、紅細胞及管型。血清中肌酶明顯增高。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診斷不難。急性期盡量減少肌肉活動,並盡量多飲水或大量補液以稀釋尿液有腎功能衰竭者可進行透析療法。表現為發作性的肌肉無力、腫脹與疼痛,尿呈棕紅色。
少數為遺傳性,大多數為散發病例。常見的病因為肌肉的壓榨傷,電擊傷,動脈栓塞或較長時間的受壓引起的缺血性損害,低血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非酮症高滲昏迷、中毒、燒傷和凍傷等。
(7)如何鑒別血尿用列表方法說明擴展閱讀:
血尿患者須卧床休息,盡量減少劇烈的活動。大量飲水加快葯物和結石排泄。腎炎已發生水腫者應少飲水。應用止血葯物,還可合用維生素C。慎用導致血尿的葯物,尤其是有腎臟病的患者。血尿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和尿路清潔劑。
血尿病因復雜,有的病情很嚴重,應盡早去專科醫院檢查確診,早期治療。積極治療泌尿系統的炎症、結石等疾病。在平時生活中,不能經常使膀胱高度充盈。感覺到尿意,即排尿,以減少尿液在膀胱存留時間過長。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劇烈運動。
⑧ 何謂血尿及血紅蛋白尿各有何特點臨床上如何鑒別
血尿是泌尿系統疾病常見臨床表現,血尿是指尿中紅細胞排泄異常增多,是泌尿系統可能有嚴重疾病的訊號。血尿一般分為:肉眼血尿和顯微鏡下血尿。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沒有紅細胞的。醫學上把病人尿液離心沉澱後,用顯微鏡來檢查,如果每個高倍視野中有5個以上的紅細胞,就叫血尿。若是僅僅在顯微鏡下查出紅細胞,而眼睛看不出來有血的尿,叫做鏡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樣」或帶血色,甚至尿中有血絲或血凝塊,叫做肉眼血尿。若紅細胞>3個/HP則稱血尿。表示腎或/和尿路有異常出血,出血量>1ml/L,可呈肉眼血尿。內科常見於腎小球腎炎、遺傳性腎炎、薄基底膜腎病、泌尿系感染、結核、多囊腎等。外科常見泌尿系結石、腫瘤及創傷。全身出血性疾病及劇烈運動也常伴發血尿。 血紅蛋白尿: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的能與氧結合的呼吸蛋白,僅存於紅細胞內。正常情況不能從腎小球濾過。正常尿液中沒有血紅蛋白。當血管內溶血,濃度>15-25mg/dl,即可以α或β雙聚體形式從腎小球濾過。 血紅蛋白尿的產生是由於溶血性疾病,血漿中游離血紅蛋白含量增加,越過了腎閾值,從腎小球濾過,而進入尿中。血紅蛋白尿的顏色可呈紅色、棕色,甚至呈黑色。血紅蛋白分解後鐵將參與形成鐵蛋白和含鐵血黃素,故在慢性溶血時可顯現含鐵血黃素尿和尿鐵排出增多,常見於紅細胞內在缺陷所致溶血,如G6PD血症,獲得性,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紅細胞外因素所致溶血,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化學毒物及葯物所致,物理因素。 鑒別主要依靠顯微鏡檢查,血尿的尿中含有大量紅細胞,而血紅蛋白尿中無紅細胞,這是兩者根本的不同之處。
⑨ 血尿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血尿按照排尿時的出現時間,可分為初血尿、終血尿和全血尿。初血尿指血尿出現在排尿的開始階段,而終末部分相當清晰。這種血尿大多來自前尿道;終血尿是血尿出現在尿程終末部分或在最後的幾滴,最常見於後尿道、膀胱頸部或者前列腺的病變;全血尿是排尿全過程中都有血液,說明血和尿混合後排出,所以出血部位應在膀胱、輸尿管或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