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本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主要應做到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一)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採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二)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三)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五)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六)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七)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八)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九)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㈡ 春天到了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同時也是各種疾病傳染性最旺盛的季節,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也逐漸增多,而手足口病就是這樣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
手足口病又叫發疹性口腔炎,由數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也可通過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間接感染。此病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尤其以1-2歲的幼兒較多。該病發疹前常有低熱、頭痛、食慾減退等症狀。主要表現為手、足的指(趾)甲周圍及足跟的側緣出現米粒至豌豆大小水皰。幾乎在皮疹出現的同時,在口腔也出現一些疼痛性水皰,並迅速破潰呈灰白色糜爛或淺潰瘍,周圍繞以紅暈。
手足口病,作為一種嬰幼兒傳染性疾病,當然應以預防為主。其主要措施有:發現患兒應立即隔離治療至皮疹消退;在疾病高發的季節,可肌肉注射r-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增強肌體抗病能力;教育孩子勤洗手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若已經發病,應在治療的同時給予患兒易消化的飲食和充足的水分。皮膚瘙癢可外用爐甘石洗劑。口腔潰瘍可用金黴素軟膏或2%利多卡因外用。另選用中葯夏枯草、板藍根、金銀花或甘草煎服,也有較好效果。
㈢ 讓無數父母鬧心的兒童手足口病,如何去預防
手和幼兒疾病是嬰兒和幼兒舞台的長發傳染病,現在它是在手中的高發季節,你知道如何預防它嗎?
隨著天氣逐漸增加,手腳和口腔疾病已經開始推廣孩子。手和腳部疾病是一種傳染病,使每個父母。從5月到7月,這是一年中的手腳和嘴巴的峰值。期間,你准備妨礙手和腳和口腔疾病的工作嗎?
手,腳和口感症狀,如何防止高風險,腳和口病預防方法
不要以為手和血液錯誤!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會受到打擊,父母應該及時對手口病進行預防措施。手足口病的症狀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高發季 手足口病的預防方法
1.為了孩子的健康不被傳染手足口,不要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合。
2.早上要給孩子檢查手部,足部,口腔部位是否會出現異常情況,每天檢查體溫,判斷是否有發燒。
3.家庭衛生要搞好,保持小孩子身體衛生干凈,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等。
4.寶寶使用過的碗筷,杯子,奶瓶等物品要專用,專放,不要和大人的餐具混放,共用,每天用熱水對餐具徹底消毒後再次使用。
手足口高發期應該如何預防相關和大家說的差不多了,希望家長朋友們能夠提高警惕,幫助孩子度過這危險的時期。
㈣ 手足口病如何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必須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細菌繼發感染,每次餐後應用溫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溫度適宜,多飲白開水或清涼飲料,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經常徹底清洗兒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時,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此外,家長還要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了抵抗力。治療上可採用口服板藍根沖劑、抗病毒口服液和多種維生素;或用抗病毒葯膏塗抹患處,消炎止痛。尤其是此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強度大。病毒可通過唾液飛沫或帶有病毒之蒼蠅叮爬過的食物,經鼻腔、口腔傳染給健康兒童,也可因直接接觸而傳染。因此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熱度和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皰結痂後才可回幼兒園或學校。如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要及時到醫院加強治療。
㈤ 預防手足口病的最好方法是什麼
1.是要做好疫情報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疫點及時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2.是托幼等單位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3.是對被污染的日常用品、玩具、食具、桌椅等應消毒處理,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浸泡消毒,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4.是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5.是教育寶寶堅持飯前便後勤洗手,可有效預防病從口入。
需要提醒的是,手足口病無免疫性,患過本病後如不注意預防,還會再患。
㈥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簡短的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
個人應採取的預防措施
1、在生活中,外出回來後和飯前便後都要認真仔細的洗手。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2、兒童的看護人在接觸兒童前、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3、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4、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托幼機構及學校應採取的預防控制措施
托幼機構、學校等兒童集體單位要做好每日晨檢,及時發現和隔離治療疑似病人,杜絕帶病入園入學的現象;餐具要做到餐次消毒,每日對玩具、用具、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地面等物體表面進行徹底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衛生間的消毒更是特別重要,必須保持衛生間的清潔衛生;保育員或衛生員每次接觸便器後要認真消毒雙手,否則不能接觸其他物品。通過通風或消毒的方法保持房間內空氣的清新。教育指導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學會正確洗手的方法,作到有效洗手。
醫療機構應該採取的預防控制措施
醫療機構要做好醫院內感染的預防控制:⑴、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消毒雙手;⑵、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進行消毒後再使用;⑶、醫療機構應實行對傳染病的預檢分診,疾病流行期間應專辟診室(台)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台)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⑷、收治手足口病患者的房間不應再收治其他病人,重症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⑸、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⑹、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預防傳染病常用的消毒葯和消毒方法
手足口病病原體的特點是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下生存與傳播,75%酒精和5%來蘇亦不能將其滅活,但病原體對紫外線及乾燥敏感。病毒在50℃可被迅速滅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長期保存,在外環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所以預防控制手足口病要進行認真徹底的消毒:
生活用具、書籍、玩具、交通工具:用300-500MG/L有效氯成分的消毒劑(如二氧化氯、優氯凈、84消毒液等)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時間30分鍾,或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30分鍾。
食具、飲具: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作用30分鍾。
患者衣、被單:煮沸20分鍾或用每升5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作用30分鍾。不能用水洗的物品可放在陽光下暴曬也有很好的作用。
廁所或其他污染的地面、牆面:用每升500-1000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劑消毒擦洗。旱廁也可用生石灰覆蓋。
經常通風保持空氣清新是對空氣消毒最好的方法。通風不良的房間要使用葯物或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紫外線燈消毒每次不少於30分鍾。使用葯物進行空氣消毒宜用過氧乙酸,用0.5%濃度噴霧,或用2%濃度熏蒸。用過氧乙酸作空氣消毒時,要注意安全,除消毒工作的操作者外,其他人應離開消毒的房間,關閉門窗,作用30分種後打開門窗,進行充分通風後人才可進入環境。
㈦ 怎麼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嬰幼兒和兒童普遍易感。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染的關鍵。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三)醫療機構的預防控制措施 1. 疾病流行期間,醫院應實行預檢分診,並專辟診室(台)接診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導發熱出疹患兒到專門診室(台)就診,候診及就診等區域應增加清潔消毒頻次,室內清掃時應採用濕式清潔方式; 2. 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每一位病人後,均應認真洗手或對雙手消毒; 3. 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儀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4. 同一間病房內不應收治其他非腸道病毒感染的患兒。重症患兒應單獨隔離治療; 5. 對住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必須消毒後才能繼續使用; 6. 患兒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糞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重者隔離 7. 醫療機構發現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腸道病毒感染相關死亡病例時,要立即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機構報告。 1.黃芪15克、生薏仁10克、綠豆10克,先煮黃芪取其液,然後加入生薏仁、綠豆,煮粥食用。 2.中葯葯枕:藿香、艾葉、白菊花各60克。將各味葯潔凈處理,去除雜質,製成葯枕使用。 3.中葯漱口法:金銀花10克、荷葉5克。加水煎葯汁漱口。 4.金銀花12克、白菊花6克、板藍根9克、竹葉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於平時健康的兒童。 5.黃芪12克、防風6克、炒白術6克、蚤休6克。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頻服,適用於體弱易感者。 6.中葯飲片煎煮熏蒸法:藿香10克、艾葉10克、佩蘭10克。每30平方米面積場所內,將上述中葯加水1000毫升在敞開器皿中煎煮熏蒸30分鍾
㈧ 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有什麼
?作為家長,很擔心孩子在這個時期患上手足口病,為此需要做好預防手足口病的准備工作,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手足口病主要通過食物、口鼻飛沫及接觸傳播,因此預防上主要應做到避免這些致病因素。下面為大家介紹了預防手足口病的幾點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病從口入。 2、避免與患兒接觸,幼托機構發現病人,要採取隔離措施。 3、平時應加強體質鍛煉。 4、調理脾胃,及早治療食積。 (1)加強監測,提高監測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關鍵。及時採集合格標本,明確病原學診斷; (2)做好疫情報告,及時發現病人,積極採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擴散; (3)托幼機構做好晨間體檢,發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4)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應消毒,患兒糞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陽光下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5)流行時,做好環境、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 (6)飯前便後要洗手,預防病從口入; (7)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8)注意嬰幼兒的營養、休息,避免日光曝曬,防止過度疲勞,降低機體抵抗力; (9)醫院加強預診,設立專門診室,嚴防交叉感染。 上述內容介紹了手足口病的預防方法有什麼,相信大家現在應該了解了吧,家長朋友們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些,為自己的孩子做好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健康快樂的成長。
㈨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有什麼我們要怎樣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主要發病年齡為5歲以下,90%以上,即以幼兒兒童和散居者為主。手足口病聚集性傳染病和局部發病95%以上發生在幼兒園(2021年報告61起,其中58起在幼兒園)。
手足口病管理方法
1.平時盡量讓孩子呆在家裡,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健康的孩子密切接觸。發燒,皮疹消退,水泡結痂之前,一般要隔離兩周。
2.生病的孩子要躺在床上休息一周,多喝溫水。家長不能以症狀將孩子送回學校、托兒所、幼兒園。
3.輕症孩子不需要住院,為了減少交叉感染,需要家庭治療,休息。
4.孩子的衣服,被子要干凈,著裝要寬敞,柔軟,經常更換。剪短兒童的指甲,必要時裹住兒童的手,防止皮疹撓破。屁股上有皮疹的嬰兒可以隨時清除嬰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干凈乾燥。皰疹破裂部位可以塗抹1%的龍膽草或抗菌劑軟膏。嬰兒的手足口病一般是低熱的,可以讓嬰兒多喝水,例如體溫超過38.5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退燒葯。孩子出現惡心、嘔吐、煩躁、發熱、精神狀態變化、嗜睡、厭食等情況時,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5.孩子因為發燒、口腔皰疹,不喜歡吃東西,所以要清淡,好吃,容易消化,口腔腐爛時要多吃流質食物。禁食冷、辣、咸等刺激性食物。不能暴飲暴食,多吃清淡、新鮮、易消化的食物,減少腸胃負擔。每次飯後用溫水刷牙,口腔腐爛時都可以塗上魚肝油,減少疼痛,加快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