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拳擊空擊中的快速連續上勾拳作用
樓主;提高出拳的速度:可手握小重量的啞玲快速出拳,啞玲最好是一磅的,最多不要超過一公斤,太重了動作會變形
⑵ 如何自己練習拳擊空擊
空擊練習的要領:
1.從基本姿勢開始,先出刺拳,當適應之後,出1-2組組合拳,然後擊打左勾拳。當水平提高之後,可以增加上勾拳或者更復雜的組合拳。
2.頭部從一側向另一側移動,在練習進攻的同時練習防守。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在擊打中表現意圖,訓練時不要太隨意,想像對手就站在你面前,出拳要有力而且乾脆。
3.空擊訓練可以做5回合,每回合3分鍾,2回合間休息1分鍾,或者連續練習15分鍾。
⑶ 勾拳這么打啊
勾拳,就是一出拳,出拳要成一條線,知道什麼是一條線嗎?就是出拳和鼻子一條線打出,勾拳,是從小往上打的,手腕打出後要彎曲,向上挑!
⑷ 拳擊出拳口訣
正確的姿勢能幫助拳手更好地發力,也能使拳手更好地保持身體平衡。拳擊手的出拳姿勢是有一定的規定的。
拳擊手出拳姿勢一:左右拳
右勢拳手
兩腳分開與胯同寬,左腳向前邁進步,右腳跟微抬起,膝關節微彎曲,重心保持存兩腿之間;肘關節彎曲升貼近兩肋;拳頭與面頰平行,拳心向內。左手應當略微向前伸出,准備出拳;同時,右手放在靠近面頰處,准備防禦對手的擊打;收緊下頜,眼睛看著對手;肩部放鬆略微向前蜷縮;以略微側身的姿勢對著對手。
左勢拳手 l
同右勢拳手,唯方向相反。
[注意]
如果你是有勢拳手,左腳總是在前面。如果你是左勢拳手,右腳總是在前面。無論你是存練習擊打沙包、對打、還在空擊,永遠保持同樣的姿勢,移位步法時除外詳見第二步法。
每個拳手都有自己習慣的姿勢,不能盲目模仿其他人,通過教練員指導,找到適合自己並且自己覺得舒服的姿勢。不要雙腳平行站立,正而對著對手,也不要烈腳向一側站立,用全部的側面對著對於,這樣很容易閃失去平衡而被對於擊倒,,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重心存兩腿之間,後面的腳跟要略微抬起,這樣身體才不會失去平衡。
拳擊手出拳姿勢二:躲藏姿勢
這個姿勢是由傳統姿勢變化血成的,它是由卡斯·達馬托和弗洛伊德·帕特森發明的;含胸收腹,身體向內蜷縮,雙臂平行抬起以便於更好地保護頭部;在不出拳的時候,拳頭不要握緊,這樣就能利用拳向內或外側拍擊或阻擋對於的拳頭。在對手出拳時,你可以以身體左右晃動或下潛躲過對手的擊打。
拳擊手出拳姿勢三:半蹲姿勢
半蹲姿勢是由遮擋姿勢變化而來的,動作要領與遮擋姿勢一樣,只是將身體重心降低就可以了。一般進攻型拳手或者習慣擊打對於身體的拳手都喜歡利用這個姿勢,如著名拳手傑克·登普西、湯米,伯恩斯和早期的邁克,泰森都喜歡利用這個姿勢。因為利用半蹲姿勢有利丁向上擊打勾拳,也有利於防守擺拳和上勾拳;在利用這個姿勢時,頭部要多移動和閃躲,因為姿勢低會影響步法的移動。
拳擊手出拳姿勢四:傑弗里斯半蹲姿勢
這個姿勢的雙手比傳統姿勢更向前一些,重心也較靠前。如果對手在短距離內出直拳或擺拳擊打你的身體時,利用這個姿勢能起到很好的防守作用。它的缺點就是移動速度較慢,頭部缺少保護;這個姿勢是由它的發明者吉姆·傑弗里斯的名字命名的。
拳擊手出拳姿勢五:肩部遮擋姿勢
轉動左肩面向對手,右手保護住下頜,左手保護胸部以下的位置,左肩抬高,對下頜進行保護;這個姿勢要求拳手的肩部蜷縮,以便能很好地保護自己的身體,這個姿勢利於出擺拳,但不利於出刺拳。許多有名的拳手都利用過這個姿勢,如喬·弗雷澤就是其中之一。
拳擊手出拳姿勢六:雙臂交叉姿勢
這個姿勢實際上是由半蹲姿勢和肩部遮擋姿勢結合而成,左手保護右側的下頜;右手的前臂在外側;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個姿勢在防守方面很有效,但是交叉的手臂使你小能以最快的速度出拳;弗萊迪·梅爾斯和蘭·哈維都利用過這個不常見的勢。
⑸ 勾拳如何練習速度
速度的練法
勾拳要練到非常快速的出拳,首先就是空練,以單一的前手勾拳或後手勾拳作快速的勾擊運動。例如作後手勾拳,可任選擇,口發「哈」字音同時短、脆、快地勾出三四次。開始盡量放鬆不用力量,只求速度,速度一快,力量自然就會出來。
另一法就是利用器材作為輔助的練習,器材比較簡單,一根橡皮筋即可。
1.選有一株如碗口粗的樹桿場地,於自己肩高處綁一橫木,使樹桿成一個十字架;然後將橡皮筋拴在橫木桿的兩端,長短與距離按練習者自己臂長決定,人距十字架約二尺遠背對而立,以自己手握一端皮筋屈肘於肩前的長度為宜。此時即可開始練習,專門練習左右平勾拳為主,右腳蹬力展髖左旋身時,右拳牽拉橡皮筋朝左側勾出。接著回收右手的同時,右旋體勾出左拳。如此左右平勾,動作盡量快發而突然,並且作節奏性的練習,快勾三拳略停一會,或右手勾三拳接著左手勾一拳,或兩手次遞勾出三拳。至於練習數量,應以自己體力感覺而限。
2.將橫木下移於樹桿下端,以練習者膝高部位固定,然後一手一根橡皮筋握住,背對樹桿,距離以橡皮筋在練習者下伸手於大腿側能剛好綳直為度,接著就可開始練習,以左右手作上勾拳、斜上勾拳的快速動作,要求動作姿勢准確,以體擰旋之勢發出勾拳,以及腳掌蹬地的貫透勁來練習勾拳,數量以每天二次,每次都以體力略盡為度,但必須記住,每次勾拳都用暴發性的快速出擊,一停一息,節奏性的訓練。
⑹ 連續的勾拳是怎麼打的
體會原地踏步和送腰肩出拳的配合,慢慢的再不踏步直接用腿部力量
⑺ 勾拳的正確姿勢
勾拳是散打拳法中一種近距離拳法。它分為平勾拳和上勾拳兩種。勾拳技術的實施,由於距離對手近,肘部彎曲程度大,可充分運用腰力,故是相當兇猛、對對手極其威脅的一種拳法。
散打勾拳教學視頻
左平勾拳(前手平勾拳)
動作說明:由左前格鬥勢開始,上體右轉.帶動左臂勾擊.肘部稍抬平、且彎曲成一定角度,在勾擊過程中,始終是保持肘部的角度,並充分藉助擰腰的旋轉力量來勾擊目標
動作要點:左平勾拳擊打時,手不可在擊打前先回收或有其它預兆動作。隨著與對手間的距離變化,應適當調整肘部彎曲程度,勾擊時動作幅度要比擺拳小。充分運用腰力。
動作用途:左平勾拳是種近距離拳法,其速度快、力量猛,主用於攻擊對方的頭部側面。這是貼近攻擊的有力武器。
防守:對於左平勾拳,可用阻擋、閃躲等方式進行防守。亦要注意防護手的抬高,以保護面部側面。
右平勾拳(後手平勾拳)
動作說明:由左前格鬥勢開始,後腳蹬地,身體向左轉,擰腰轉髖的同時帶動右手向左勾擊。同時左肘稍抬平並彎曲成一定角度。在勾擊過程中,將身體重心移至前腳
動作要點:在右平勾拳擊打過程中,要保持好自身的平衡。要充分利用後腳蹬地的反作用力及擰腰轉髖的力量。其餘與左平勾拳同。
動作用途:右平勾拳主用於攻擊對手頭部側面,亦可與其它拳法配合重創對手。
防守:對右平勾拳,可通過阻擋、閃躲、下潛等方法進行防守。
左上勾拳(前手上勾拳)
動作說明:由左前格鬥勢開始.上體稍左轉,左臂稍降低、左膝微曲,再用左腳蹬地.擰腰轉髖.藉助其旋轉力量.左拳向前上方迅猛勾擊,並迅速還原成格
動作要點:在完成左上勾拳擊打動作時,左臂不可下降過多,且與蹬地、擰腰協調配合起來。上體應稍含胸,但不可過干向前傾斜。
動作用途:左上勾拳上可擊面、下可擊腹,是貼身近戰的常用拳法。
防守:對於左上勾拳,可運用掩肘、阻截、格擋等方式進行防守。同時要注意自己另一手的位置.以防對手用左上勾拳配合其它拳法連擊。
右上勾拳(後手上勾拳)
動作說明:由左前格鬥勢開始.上體稍含胸右轉,右臂稍降低,右膝微曲,再利用右腳蹬地,向左擰腰轉髖的旋轉力量,帶動右拳由下向上勾擊.再還原成格鬥勢
⑻ 求拳擊直拳擺拳勾拳正確動作要領
直拳
直拳是直線攻擊的拳法,主要用於攻擊對手的面、胸、腹、肋部。
動作要領:右直拳:在格鬥式站立的基礎上,右腳蹬地內扣,轉腰擰胯送肩,同時右拳沿直線迅速擊出,出拳時小臂內旋身體重心微向前傾,力達拳面,發力後將拳沿出擊時路線迅速收回(左拳同理)。
要求:發力短促突然,迅猛有力。
擺拳
擺拳是橫向攻擊的拳法,主要用於攻擊敵頭部側面及頸部。
動作要領:在格鬥式站立的基礎上,右腳蹬地稍向內扣,向左轉腰擰胯,重心前移,右拳從右側沿弧線向前擺出,肘部仰起,微屈,拳眼向下力達拳峰,發力後,右拳沿直線快速收回(左拳同理)。
要求:轉體帶拳擺擊迅猛,擊打力量大,身體重心穩。
勾拳
勾拳是由下向上攻擊的拳法,主要用於攻擊敵下頜擊腹、肋部。
動作要領:在格鬥式站立的基礎上,身體重心下沉,重心移至右腳,扣膝、合胯,向左轉腰,右臂夾肘彎曲略大於90度,拳心向里,拳面向上,由下向上勾擊,力達拳面,發力後右拳沿直線迅速收回(左拳同理)。
要求:轉體帶拳勾擊迅猛,發力短促。
直拳特點:
前後:Jab(前手直拳) Cross(後手直拳)
左右:Straight left(左直拳) Straight right(右直拳)
出擊路線為直線,速度快、發力狠、動作突然、拳法簡單,易於運用身體的力量。與其他拳法相比較, 動作簡便,運用廣泛,是比賽中運用最多的一項進攻技術。
注意事項
擺拳練習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先原地徒手練習,體會發力、轉體、轉胯帶動手臂前擺等動作要點。出拳時,要注意手腕內族動作,用拳峰部位接觸擊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動作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步法練習出拳。
第三,運用打手靶的練習,可在原地與移動中進行,改進與提高動作質量,提高擊打准確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進行練習,一方面改進動作,一方面鍛煉擊打力量。
第五,進行實戰練習,提高運用的能力。
第六,不論是打哪一種勾拳,其肘部始終要保持一定的曲角度,不可伸臂再屈勾,因為勾拳的力量來源於腳掌蹬地、轉髖、轉體,以體轉推動肘部之力而打出勾拳。
第七,反復體會每一種勾拳的基本動作運動路線,以及出拳時如何轉動身體之力量的大小,則更可掌握好動作的要領了
⑼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出拳速度更快
首先,你的動做一定要正確,不可為了一味提高出拳速度而發力不到位,
比如以後手沖拳為例,打擊的瞬間,後腿由格鬥式的180度發力登轉90度,蹬轉配和越充分,拳法就越有穿透力,給對手的打擊也就更甚,還要配和扭腰送胯,以強化拳力,最後須要力達拳面,也就是意,氣,力三者和一,力點要准,在打到目標時,要有意識的用自己的拳頭洞穿目標,而不是只將力作用在其表面,否者力點不準很容易造成自傷,切記,不可出現"推拳""臂撐"的現象,因為這是武術散打訓練的大忌,
很多武林人士,因為習武多年,就不在乎這些基本功,實際則不然,我看到許多散打比賽中,很多高手在這方面做的不是很好,明明抓好機會,一拳就可以結束戰斗,就是因為力道不夠,才失去了大好時機,
我給你講這個,就是怕你走入了訓練誤區,
所以,一定要將標准動作練好,練成自己的本能動作,才回在後面的訓練中更順力,
如過你以達到上面要求,可以在手臂上系沙包,練習沖拳,開使練習,會感沉重,不過適應幾個月後,去掉沙包,拳發則快如閃。(此法用樣適用於腿法,身法等訓練;)
出拳得速度、力度還有準確度是相輔相承的。還有全身的協調也很重要。只有整個身體的配合才可以打出絕對殺傷力的拳。
我總結了幾種方法:一是跳繩,別以為這個很簡單,你一分鍾可一條幾個?這可以練習全身的協調和你對力度的控制。
二是打沙包(不知千層紙你打過沒)並且在手臂上綁上重物,(可以綁沙袋、鉛袋)。這當然是練力度的。
三是打吊槌,對准中軸線每一拳都要量好角度,這是最上乘的拳了。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鍛煉。
【教學】JKD出拳力量的訓練:
打擊的力量並不完全憑力氣。力量並不產生於肌肉的收縮力,而取決於爆發力、手臂和腳的動作速度。出拳猛擊的慣量要在鼻子前方的一條直線上,並以鼻子這點作為引導點。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自臂膀,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腰)。用臂力打出的拳沒有多少力量,且太僵硬,以致不能夠用上髖部和身體的力量。
李小龍認為,正確的力量訓練才能使力量增加。但他在進行這項訓練時,卻總是非常謹慎小心而有選擇。他的目的在於避免那些妨礙攻防格鬥的無效訓練方法,並使得自身的勁力能合理的、完整的發出。在訓練的同時,還必須同時進行速度與增加身體的柔軟程度,以及靈活性的訓練,以促進完美動作的完成。肌肉力量也可分為靜力性和動力性兩種形式,靜力性力量是肌肉做等長收縮時產生的力量,而動力性力量則是指肌肉做等張收縮時所產生的力度。作為一名技擊運動員必須用動力性力量進行訓練。
格鬥中的動力有三種:即爆發力、快力和慢力。李小龍通常使用的是爆發力,但他告誡拳手,如阻力較低時,所有的技擊動作應用最大的加速度,以求得縱深的攻擊力。截拳道要求每個習者都應進行力量訓練,力量訓練還必須符合拳手的發展階段,最重要的是,力量訓練必須引導拳手正確使用爆發力和迅猛的沖擊力。
出拳力量的訓練
一、正確的姿勢
在截拳道中,正確的身體姿勢是最省力而又最能達到出拳、發招效果的一種身體狀態。另外,平衡亦是良好的姿勢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此還要記住一點,身體、神經一旦過於緊張,便會失去身體的柔韌性與對時機的精確判斷能力,因為只有將手臂放鬆,才可以使出拳象閃電般的迅速有力。在掌握出拳技術之前,我們先來學會正確地握拳,不然手會在格
斗中受傷。如下圖所示,四指和指拇張開,把指尖卷向手掌,然後把拇指緊壓在握緊的四個手指上,且拇指尖延伸到中指中間。
出拳時,後腳跟也應象一個彈簧似地支撐著身體,並抬起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向前腳。後腿膝關節也應象前腿膝關節一樣稍稍彎曲,但要保持放鬆和穩定。而且真正的打擊動作,亦應象鞭子般揮擊而出,在攻擊對方的瞬間,才握緊拳頭緊張肌肉,此為保留實力的最佳方法。
二、髖部的運用
李小龍曾經說過:「出拳的發力之源並不是來自臂膀,而是來自身體的中心部位(髖)。」也就是說,如果僅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頭,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的。手臂只是力量的運載工具,而只有正確地運用髖部才能夠提供足以擊倒對手的力量。出拳前,應先使手腕向下微轉,然後在沖擊的剎那,再瞬間轉上,以增加一股螺旋勁去重創對手。在訓練髖部動作時,你可將一張大約20厘米長、寬的紙片吊至胸部的高度,以紙片為目標,由戒備勢或平行步站立,兩手自然握拳並置於胸前,肘部自然垂於身體兩側,眼睛要始終盯緊目標。為了使身體能夠充分運轉或順暢的發勁,可使膝關節微曲。轉動時,可使髖部作突然向右的轉動,且以前腳掌為軸,使身體重心迅速移向另一腳。而且在髖部轉動時,肩就應該跟著轉動。本技法練習的要領和關鍵是為了獲得最大的力量,髖要比肩稍早一點轉動,即由髖帶肩去付諸於猛烈攻擊之中,這是十分重要的。在這里,出拳擊打時,後腳跟應抬起,身體重心亦迅速移向前腳。實際上,在完成這個動作之後,後膝已經伸直,而此時所產生的沖擊力將是驚人的。
三、沙包練習
一旦掌握了髖部的正確運用後,就可以開始做擊打重沙袋的練習了,來發展攻擊的縱深性和滲透性技術。李小龍通過肘部的擊打來增加髖部力量的。然後再做擊拳練習。對於擊打重沙包,李小龍有以下提議:當你繞著它進行搏擊時,自身要始終守得嚴密,即要有真打的感覺。擊打重型沙包時,要竭力想把沙包打穿,而不是把力量集中在沙包的表面。這樣才能獲得較深和較強的「穿透力」。但擊拳時不應有探拳動作,而應直接打出去,並在攻擊目標時,為了輔助力量,另一隻手要猛地抽回,並向身體貼進,就象猛然關門一樣。另外,十分重要的是,還需使後腳跟進與後肩旋轉連成一氣,也就是以身體半面為軸,並用前腳支撐身體旋轉,使身體另一側可自由轉動,從而促成一記重力打擊的形成。李小龍的訓練中,喜歡用各式各樣的拳擊器械,常用的有手靶、盾牌和貼牆沙袋(三個各裝著砂子、石礫或豆子、鋼屑或鐵砂)。
立刻增大出拳數倍力量的正道法門: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人要被嚇一跳:真的嗎?吹牛吧?
我來告訴你,不是吹牛,不過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立刻掌握的!究竟如何,聽我細細道來!
龍易拳學在對於武術勁力的認識中講究一點,就是充分利用人體本身所具備的力,這就是原始力!也許很多朋友對這個名詞已經不陌生了,是的,龍易拳學發力的核心機密就是充分施展「原始力」。那麼究竟什麼是「原始力」呢?這里我只好不厭其煩再羅嗦一遍,原始力就是人本身所具備的力,也就是說是你自身形成的力。現在的很多門派都講究把自身的力量拋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人類後天的生活,習慣等等外在因素,把自身的力量搞僵了,搞拙了,這就是所謂的僵勁,拙勁,這些勁力是很糟糕的,打架的時候根本不能適用,太笨,太僵,不夠靈活,不夠沉重,所以要去掉,然後找到自己的靈勁,這樣的勁力才能打人。那麼龍易拳學卻跟這些門派不一樣,為什麼呢?他就體現在充分的利用人本身所具備的力,管你是僵勁也好,笨勁也好,拙勁也好,或者其他什麼勁,不要刻意的去練,只要找到技巧,立刻就能使這些「笨勁」都成為靈勁。但是這只是對於一些講究短期速成的實戰武技而言,對於長期練習武術,體悟正道的人來說,雖然也可以根據這些竅門來掌握正統的勁力訓練,但還是希望能按照龍易拳學的正規勁力訓練來進行。不要輕易被這些小法所迷惑!
這里之所以把這個小法門說出來,一方面是為了宣揚龍易拳學之獨特的勁力體證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對有一定基礎的朋友有所幫助。
這個法門是建立在勁力訓練的基礎之上,基礎越好力量越大,總之是在你自身目前的力量基礎上再迅速提高你發力水平的一個竅門。打個比方說,你目前一拳能打200斤(之所以這樣說是為了舉例,更為直觀一些,不要跟我計較),他一拳能打300斤,現在我告訴你們這個法門,你立刻就能打出400斤,而他立刻就能打出600斤。。。。。就是這個意思而已,這樣說很直觀,大家一下就能明白。好了,不廢話,來說正經的~
這個法門就是三個竅門的結合而已:1是出拳前的突進寸步,什麼意思呢?看視頻演示吧,出拳與前進寸步相配合,藉助人體向前運動的力量發力,此為一合也,不要說這不是正道,前面說了,不過是小竅門充分發揮原始力而已,並非神秘;
2是旋抖,什麼是旋抖呢?大家想像一塊木板,中間被一個柱子貫穿,用力旋左邊,右邊必然猛力旋轉,這就是旋抖。把人體當做木板,百會和會陰被柱子貫穿,腳是力源,左邊向後用力,那麼右邊呢?自然向前用力了!~對了,這就是旋抖!當然,龍易拳學的旋抖功遠不止這么簡單,他包括自然旋,裹旋,展旋,旋腰,旋步,搖肩,抖震,旋抖等等內容~這里只不過告訴你基本的旋抖原理而已!你知道就可以了!結合寸步,旋抖,此為二合也;
3是松緊,什麼意思呢?把手掌放鬆,手指自然伸展,不要用力,然後突然緊握,這個突然要非常快!不是你一兩下就可以突然的了的!平時多練,要非常快,很快,奇快!OK,結合這個動作,打擊之前放鬆,即將接觸目標的剎那「突然」握拳,好,此為三合也。
以上三合,包括腳步與身體,松與緊的有效結合。打拳就要動步,腳步不動的出拳是絕對的笨拳;身體旋轉,抖肩發力是正道武術發力的不二法門;松緊結合,正符合文武之道!~以上三點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立刻讓你成倍增長出拳力量的方法了!~怎麼樣?試試看~
告誡:1不要自以為是,平時看「秘籍」看多了,隨便掃一眼,覺得不很「神奇」,沒有創新,就當作不值一文的東西。學武人之大忌,就是驕傲自滿。
2不要以為這就是龍易的本質,如此小法與整個龍易體系相比自然是小術而已,龍易更強更正統的東西都還深藏不露。
3不要因為我這樣說就輕視了這個方法,實際上你自身的功力越高,用上此法,你的力量就會越大。
4無論你出拳的速度,力量都將因為深刻領悟此法而為之改變!
增大出拳力量的簡單方法:
詠春拳之千斤重錘功
這個練法,簡易至極,但其功用卻極宏著,能在短時間內增強發拳力度,譽之千斤,當然太過,但也說明其力度不可小視,難能可貴的是對於穿透性力理的養成最有好處。體悟得透,拳到人飛並不為難。更能增強上肢結體強度,以令形值強化,人攻我不入,我攻人莫御。並能初步明白力由何來?當何馭之?又如何左右互換?不然縱頃洞庭之水為墨,也未必能讓初學者知個一二。
練法嘛,說出來大家不要笑,更不要罵我故弄玄虛,因其中確有玄虛須要細細說明。
咱們都在地上練過伏卧撐嗎?現在不在地上練,在桌上練。以雙拳撐桌,間開一掌左右,雙臂撐到略直,注意把身體懸空撐起,腳離地,把重量全壓在拳上。唉,說不定已經開始有人罵了,這樣的東東誰不會呀。且慢罵,關鍵就在這里了。當以雙臂的力量把身體撐起之時,有意讓雙臂雙肩肌肉全部放鬆,越松越好。這時,你會感覺力量全撐到了雙肩背部之中心夾脊處,這就對了,這時,你試試動動雙膀扇子骨,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注意雙臂放鬆,不可絲毫用力)撐一撐勁,把身體撐起。初學時有點困難,但幾天之後就會得心應手了。當你能隨意用扇子骨處的力量把自已的身體撐起放下時,可試著用單一面的扇子骨撐一撐,左撐撐、右撐撐,當用一面的扇子骨也能隨意把身體撐起放下並能左右隨意轉換時,恭喜你,力由根發、陰松陽緊(因雙臂要保持一定姿態,處於受力狀態,在放鬆的意念指指導下,自然就會陰松陽緊,當松的松,當緊的緊,肌肉高度協調)、力由內換、通肩達背等等東西,你就掌握大半了。
這個練法簡單得讓人好笑,所以人們總不太重視,殊不知,大道本也是平常的。
使出拳力道增大幾倍的法門 :
我這里想談的是肩胛骨及前鋸肌在出拳時所起的重要作用。人的肩胛骨大致成兩個倒置的三角形,前鋸肌的後緣與肩胛骨下頂點相連,而前緣么——大家可以看一下李小龍的肌肉,他肋間那幾個突出的鋸齒就是了~!!前鋸肌是強力的推力肌,如果能充分調動其作用的話,練健美的朋友卧推可以多推起幾十斤的重量。優秀的拳手胸肌不見得有多發達,但前鋸肌一定是出眾的,比如李小龍。
前鋸肌的具體作用是讓肩胛骨下端向下、向前移動,從而帶動肩部下沉前移。我們可以簡單的體會一下,手臂向前伸直,雙手相握,然後雙肩向下向前移動——也就是一個束肩拔背的動作——是不是能體會到肩胛骨的移動?各流派的拳法都很重視前鋸肌的作用(當然了,並沒有明確的提出來),以簡單的「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來說,大家現在試一下,其最終形成的形態是不是肩胛骨下端充分前移?48小時自衛術中的高頻鼓盪,其中有一個動作是雙臂夾緊肋部,出拳,要求出拳時束肩,效果也是肩胛骨下端下移、前移,前鋸肌綳緊;詠春寸拳的核心秘密也是充分調動前鋸肌參與動作;劉念的摶氣心法中上體的摶氣肩胛骨的運動是重要的一部分;還有軌跡拳俯卧樁,老李說俯卧樁可以使「肋間生肉」,肋間是什麼肉?前鋸肌嘛~!!!
在網上看到一位朋友提到,練習多年才從錄像中發現的拳擊出拳的秘密:擊中目標時手臂抖震,大臂內旋。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在擊中目標的一瞬間束肩而已,就是這么一個小動作,因為充分調動了強大的前鋸肌的力量而使拳勁猛增!!
再說一下前鋸肌的鍛煉方法,動力性訓練卧推是最簡單的,但是卧推是多部肌肉同時參加運動,效果並不好,我推薦「詠春拳之千斤重錘功」,這個練習基本上是純粹的前鋸肌練習,效果非常好。至於靜力性訓練,最簡單也是效果最好的,非俯卧樁莫屬了。
平時稍微鍛煉一下,在出拳時,拳擊中目標的瞬間,加上一個束肩動作(向下、向前束),不管你練的是什麼,讓你的出拳的力道大上幾倍是沒有問題的,可以打出所謂的「寸勁」——當然了,前提是你以前沒有意識到前鋸肌的作用,出拳時沒有把它充分的調動起來。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了,那就進一步的提高它吧~
無限制格鬥特訓整體爆發力高級訓練法之一!!!
雙臂與肩同寬握拳撐地,背部綳緊,腹部上挺(不得塌腰)雙腿緊綳挺直,雙腳前腳掌挺立蹬地,整體如一.(就像一張桌子一樣四個點佇立於地面,全身緊綳).接下來慢慢曲臂下潛,心中默數1....2....3.....4...5....6.....7....8.....9.....10.....一直如此緩緩到底(鼻尖幾乎觸地)整個過程要求在10秒左右完成.尤其注意此時腰部不得塌陷腹部不得貼地!!!到底後稍停一秒,接著慢慢撐起,心中默數..1...2...3...4....5..數到五時停止,此時雙臂剛好撐起一半,稍停一秒後(此刻心中暗自咬牙切齒地想:我要擊倒你!!我要打穿你!!啊....啊.....我受不了啦!!!!"接著猛地發出一聲充滿仇恨的尖銳短促的嘯叫"...噎呀.....!!!"與此同時以腹部為力源為中心全身爆然發力猛地向上一抖......(此時雙臂要於瞬間完成曲伸動作而完全挺直,身體迅速恢復原先俯卧狀態,腰不塌,背不松,全身緊綳!!!)----------至此,整個動作完成!此為一個標準的爆發拳撐!!!
特別注意:
不得以手臂力量勉強撐起,意念要因與身體的疲勞和痛楚反抗而顯得極度真切,嘯叫不可牽強的發出,否則不如噴氣頂用,一定要用發自內心的憤怒和抵抗意識來激發嘯叫,須知力由心生!!
特別說明:
此法與正確的站樁訓練有同感,若因此而感到腹部及全身劇烈的抖動這就是-----"高頻鼓盪"!!若曲臂靜撐則更長功力,長期伴隨嘯叫一同練習則活性抗打功百日不到自成!!
特別功效:
同樣練三個月,按其他練法訓練的人的拳面硬度和整體爆發力都比不過你!!而且你會發現自己逐漸體形健壯,筋骨生力!!
特別告示:
這就是無限制格鬥特訓整體爆發力高級訓練法之一!!!
⑽ 勾拳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勾拳訓練法
勾拳一般都是組合性出現的,訓練時就要掌握好其本身屬性,作為隱敝性拳法,都得依靠其它拳法、身法、步法作引手來完成。不論是哪一種輔助訓練,都要有模擬的實戰動機,養成一種自然本能的條件反射習慣。
啞鈴練習力量
兩手握啞鈴進行腕部的力量練習,這是增大勾拳擊打力量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條件差者,可各手握持磚頭練習是一樣的,練習者特別注意對任何器材的輔助練習要因陋就簡,土法上馬,不一定非要去跟專業機構相比,只要能練出一樣的效果,器材的雅觀與否不需去計較了。
1.身體直立,兩腳分開略比肩寬,兩手各持一個啞鈴,輕重由本人的力量來作決定,兩肘緊貼肋部,大臂與小臂成一直角,兩臂保持不動,拳心相對;以兩腕力量向內勾拳成拳心向內,然後恢復成原狀,默記次數,一般兩腕同時動作,以50至100次為宜。
2.按上式站立,兩臂略前伸,手心向上,肘臂角保持在130度左右,兩臂保持不動,腕部放鬆使拳成下吊狀,拳心向前;隨後肌肉一緊,兩腕同時上勾至拳心向內,反復此動作,以50至100次為宜。
3.按上式站立。兩臂抬平於胸前成環抱狀,拳距一尺左右,拳心向內,姿勢擺好後,先朝左側旋轉,兩臂保持不動。完全憑旋腰之力帶動。向左旋時,右腳用勁蹬力,由蹬力、展髖擰腰,推肘臂直達拳面成抖勁,然後又向右轉,方法要領與左轉同。如此左右各轉30至10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