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肝硬化應該做哪些檢查
肝硬化的主要檢查項目如下:
1、血常規:查看有無貧血、脾亢;
2、肝腎功能、電解質:判斷肝炎是否處於活動期,有無低蛋白血症;
3、凝血功能:查看肝臟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情況;
4、病毒載量:查看是否處於活動期;
5、甲胎蛋白:協助早期發現肝癌;
6、彩超、CT:典型的肝硬化,可出現脾大、腹水、肝臟縮小,如酒精性肝硬化,肝臟相對偏大,肝裂增寬,周邊不光滑,呈波浪狀。
『貳』 肝硬化如何檢查
專家指出,在臨床上,肝功能檢查對肝硬化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當檢查出病情出現異常時,一定要積極治療,否則隨著病情的發展,對於肝硬化患者的生命構成很大的威脅。
1、一般體格檢查:肝硬化早期在體格檢查時,叩診時肝區可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叩擊痛。
2、肝功能檢查:早期肝硬化肝功檢查比較突出的是白球蛋白的異常,可見白蛋白減低,球蛋白升高,血中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
3、影像學檢查:B超、CT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可以發現肝纖維化的某些徵象,在早期肝硬化時B超檢查,是評估肝硬化程度的參考,可發現肝腫大、脾厚、肝表面粗糙不均、肝回聲顯示增強、增粗等,發現問題亦可加做肝臟增強CT掃描等,從而提高肝臟的診斷率。
4、纖維化的血清學指標檢查:肝纖4項檢查即透明質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Ⅳ型膠原。其中2~3項若有顯著增高,可考慮早期肝硬化的可能。
5、肝臟的病理學檢查:肝組織活檢病理學檢查目前是診斷肝纖維化的最可靠方法,可了解是否有肝纖維化及肝纖維化發展的程度;可對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後肝硬化、及是否伴有活動性肝炎等進行鑒別診斷。
『叄』 怎樣檢查肝硬化
肝硬化的檢查項目:
一.血常規 代償期多正常,失代償期多有程度不等的貧血,脾亢時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減少。
二.尿常規。
三.肝功能實驗。
四.免疫學檢查。
五.腹水檢查。
六.B型超聲波檢查。
七.肝穿刺活組織檢查 對疑難病例必要時可作經皮肝穿肝活組織檢查,可確定診斷。
『肆』 乙肝肝硬化可以怎麼檢查
第一,肝功能檢查,通常肝功能的檢查是乙肝肝硬化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檢查方法,它主要是通過檢查患者的肝部是否有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球蛋白百分比顯著升高的一些現象,這樣醫生可以根據所檢查的結果來進行初步的確診。
第二,血常規,血常規的檢查也是我們比較常見的,它通過血液的檢查來確定患者的血小板和白細胞是否有明顯的異常,來確定患者的病情,從而對醫生的檢查以及確診有很大的幫助。
第三,B超檢查,B超的檢查是乙肝肝硬化患者最必要的一種檢查方法,它主要是通過肝臟的實質回聲以及圖像來確定患者肝部是否有腫大以及肝臟右葉縮小,可以說對於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治療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第四,CT檢查,正常來說CT的檢查它的效果要明顯高於B超,因為它在對患者的檢查中能夠明顯的了解患者的患病情況,在檢查中能夠起到更細致更精確的檢查效果,可以說對後續的治療起到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對於乙肝肝硬化的疾病中,我們一定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措施,那麼在治療的同時,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保持一個好的防護,首先我們要保證生活中的質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積極樂觀的心情,要有能夠調節情緒的能力,另外患者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加強一些身體上的鍛煉,這樣不僅可以增強我們身體素質,還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疾病的預防及控制都有很好的幫助。
『伍』 怎麼查肝硬化
肝硬化一般來說是通過腹部彩超檢查出來的,通過腹部彩超能看到肝臟的形態結構已經有變化,出現了肝臟縮小,肝包膜的邊緣不整齊,呈現為鋸齒狀,肝硬化的患者進行肝功能的檢查,肝功能檢查可能是正常的。
肝硬化分為肝硬化代償期和肝硬化失代償期,在肝硬化代償期的時候,針對病因進行長時間的治療,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逆轉,但是在肝硬化失代償期的時候,也是需要進行積極地針對病因進行對因、對症處理,也可以延長生命,也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但是還是很容易出現一些其它的嚴重的並發症,出現一些不良的一些預後。
『陸』 肝硬化做什麼檢查
肝硬化的相關檢查多樣,須結合病史及就診時的相應症狀做出合理性的檢查,大致可分為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及某些特殊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
代償期多正常,但感染時可有白細胞升高,脾功能亢進者還可出現血小板、白細胞減少。
尿液檢查
一般在正常范圍內,但乙肝性肝硬化伴其相關時可監測出尿蛋白。
膽汁淤積造成黃疸時,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陰性;肝細胞損傷引起黃疸時,尿膽原增加。
若伴腹水,須測定患者尿中鉀、鈉含量及濃度,一般以24小時內為宜。
便常規
多用於時的檢驗,可有黑便和血便;門脈高壓性胃病引起的慢性出血,糞便隱血試驗也可為陽性。
肝功能試驗
血清膽紅素
持續升高往往提示預後不良。
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
常用來反映肝臟的蛋白儲備功能。肝功能明顯減退時,蛋白合成減少,主要表現為白蛋白降低,低於28g/L為嚴重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可降低50%左右。
膽鹼酯酶
與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共同反映肝臟的儲備功能。
凝血酶原時間
主要用來反映肝臟的合成功能和評估預後,一般晚期患者該指標會明顯延長且不能用維生素K糾正。
血清酶學檢查
轉氨酶升高一般提示肝硬化患者病情處於活動狀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該項指標升高更明顯。此外,γ-谷氨醯轉肽酶(γ-GT)和鹼性磷酸酶(ALP)也會明顯升高。
腎功能及電解質檢查
出現或乙肝(丙肝)相關性腎炎時血清尿素氮、肌酐升高,亦可出現電解質紊亂,尤以常見。利尿劑使用不當時亦可導致高鉀或低鉀。
『柒』 肝硬化檢查有哪些
1.一般常規檢查肝硬化失代償期血常規顯示不同程度的貧血;脾功能亢進時白細胞與血小板均有減少。尿常規可有尿蛋白與管型;黃疸時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增加。消化道出血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或見黑糞。
2.肝功能檢查肝功能失償期肝硬化常有肝功能多項損害,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與天冬氨酸轉氨酶(AST)活性升高,若AST>ALT(AST/ALT>
3.0)提示肝細胞壞死嚴重;血清膽紅素增高;如血漿白蛋白減少,球蛋白增多,A/G比值減少甚至倒置;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且注射維生素K亦不能糾正;反映肝纖維化程度的指標血清Ⅲ型前膠原肽(P-Ⅲ-P)、單胺氧化酶(MAO)及脯氨醯羥化酶(PHO)等常顯著升高;反映肝細胞儲備功能的定量試驗靛氰綠(ICG)試驗,瀦留率增高等。
3.腹水檢查在無並發症時腹水為漏出液。若腹水具有滲出液特徵時提示並發腹膜炎(一般為細菌性或結核性感染);若檢出血性腹水應高度懷疑癌變。
4.影像學檢查吞鋇X線檢查可顯示食管下段靜脈及胃底靜脈曲張狀況。
超聲顯像可顯示肝脾實質,門靜脈、脾靜脈口徑及發現腹水。肝脾CT檢查和磁共振(MRI)對確定門靜脈高壓、了解肝左右葉比例、脂肪浸潤、腹水及門靜脈血栓形成等有更高的解析度。放射性核索肝脾掃描可進行肝脾體外顯像與功能分析。
門靜脈造影與選擇性肝動脈造影雖非常規檢查方法,但對肝硬化的診斷和與原發性肝癌的鑒別有一定的價值。
5.纖維內鏡可直視觀察曲張靜脈,鑒別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與部位,並可進行有關診療操作。
6.腹腔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肝臟表面,並准確地進行穿刺活檢。
7.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若見有假小葉形成,可確定為肝硬化。
『捌』 肝硬化怎樣檢查。
建議:1、透明質酸酶(HA):主要由肝內皮細胞攝取分解,它能正確靈敏反應肝纖維化的量,還能反映肝細胞的損傷狀況,它是判斷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的硬性指標。 2、腹腔鏡:腹腔鏡可直接顯示肝表面情況。 3、肝組織學檢查:有纖維隔形成且小結節性或混合結節性增生者可確診。 4、肝功能檢查:代償期肝功正常或輕度異常,肝硬化失代償期肝功明顯異常,血漿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其比例倒置,蛋白電泳γ球蛋白明顯增加。 5、B超檢查:肝臟大小變化、表面和形態,回聲改變,門靜脈、脾靜脈增粗,有腹水,可見液性暗區,脾體積增大。 6、甲胎蛋白(AFP)檢查: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也可能會升高,可是肝癌時甲胎蛋白通常超過400納克。肝硬化檢查,倘若甲胎蛋白持續不降,保持在400納克以上,要注重肝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