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歐楷訓練方法和技巧

歐楷訓練方法和技巧

發布時間:2022-06-19 16:19:09

『壹』 練字楷書技巧

一、寫字的字體已經成形,能不能改,怎樣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這種看法不對。要知道,寫好字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你方法對頭,改正舊的寫字習慣。具體地說,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

有的同志提出:寫鋼筆字摹仿毛筆字帖行嗎?實踐證明,可以,其效果一樣。

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不論年齡大小,不論你寫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當頭,下定決心,認識到對工作對前途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經過一番努力,是能寫好的。

起步雖晚猶可追,古往今來,有許多三十而立後學成才的名師。宋朝的梁顥,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他詠道:「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奪龍頭屬老成。」明朝李贄,棄官就學,立志著書的時候已是五十四歲了,他的名著《焚書》,《藏書》先後在六十四歲和七十三歲時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於年齡大小,關鍵在於志向和恆心。

二、寫字應當從何學起?

答: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頭部不能歪,更不要低;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三寸。

(2)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貳』 歐體楷書入門教程是什麼

整 齊 平 正

平正;間架布置要平正,筆劃長短要參差,要求平正為主。

中正;中豎要寫在正中,上點和下豎應垂直,力求保持平正。

橫斷;左右二橫雖中斷,但應力求平正安定,不失重心。

豎斷;上下二豎雖中分,但應垂直,以求平正,避免偏側。

讓橫;橫畫多者,務求長短各異,宜使中橫較長,求其平正。

讓豎;豎畫多者,中間宜豎要長,並應垂直勿斜,才能平正。

偏正;結構正者,橫畫不宜過平,應稍傾勿側,所謂正者偏之。

偏側;結構斜者,務求斜中取正,勿失重心,所謂偏者正之。

有關楷書,須弄清幾個主要術語的含義,然後對書法才易於領會

1;用筆,筆勢,筆法。這三是指毛筆書寫有筋,有骨,有象。有勢的正楷字,講究各種筆畫,間架,結構所必須的技巧方法,即用筆的[提,按,頓,蹲]或縱橫運動[即用筆的過,挫,回,扭,轉,折]等運筆方法。

2;間架,結構,結字。的含義也基本相同。是指每個字的組織形式及其美化的構成方法。何謂結構?疏密得宜,聯絡排偶是也。凡落字結構,上皆復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字之形體有大小,疏密,長短,字之點畫有仰復,屈伸,變換,嘗患其瀚紛紜,莫能盡於結構之道。

『叄』 怎麼才能有效的練好 歐體書法 !

歐字用筆以方為主,但臨習時不可一味的將各個筆畫的起收筆都作刀切處理,過分追求稜角,要注意方圓結合。圓處用"揉筆"處理,會取得較好的效果。"揉筆"--如同在疼痛處作圈形按摩。以橫為例,收筆時輕頓之後,毛筆輕輕提起,但不離開紙,朝著回鋒的方向作圈形運動,爾後回鋒收筆。動作雖小,卻能表現出方中帶圓的形態。

1,初臨歐字,便可觀察出筆畫的輕重變化,諸如橫、豎的兩頭重,中間輕等,但細察之則變化多端。比如垂露豎:一種是兩頭重,中間輕,在字中多有頂樑柱的作用,如"中"字 等;還有一種是起筆輕,行筆較細,收筆重,常用於字中有多個長豎,如"澗","國"字的左豎等,力求多變。 "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仔細觀察,細處著眼,寫出細微變化,才能讓筆畫活靈活現起來。
2,有的習字者,寫完一筆,停下來看一筆,再寫下一筆,將一個個畫"擺"在紙上,失去了內在聯系,這就失去了筆勢。所謂"勢",就是筆畫在運動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間的關系,了解了這個關系,才能和諧統一,氣息貫通,不然,筆畫就會成為一個個符號,所以古人說:"必先識勢,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兩點為例,左邊一點向右上方出鋒,以便接著寫右邊的一點,而右邊的一點帶筆向左下出鋒,以便接著寫下一個字。
3,再如"三點水"旁,第一點收筆後奔向第二點,第二點又同樣奔向第三點,所以前兩點都是向下俯勢,收筆出鋒也都向下,而第三點寫完後的奔赴方向是右邊的筆畫,所以有上仰之勢,其出鋒也帶筆向上。另外,在橫畫中,斜度大的,收筆較重,反之,則輕等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明白了這些,筆畫的俯仰,頓筆的輕重,出鋒的方向等就不會是盲目的,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了。而筆勢又與節奏,韻律關系緊密,每一筆都有快有慢,如起筆蹲駐蓄勢時稍慢,行筆加快,收筆護尾略減慢,但較起筆略快,因為它既是一筆的結束又是下一筆的即將開始,就這樣快慢,輕重,字字反復著。在用筆正確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筆呼應,連貫,字便有了活力。
4,要收得住,但還要放得開。歐字的確中宮緊收,工整嚴謹,但也須有"疏可走馬"之處,臨習時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於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鉤畫,極力放開,對比強烈,不能寫得縮手縮腳。字字有"險"處。千萬不可將歐字寫得過於"平","均"。橫畫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厲害,但通過其他的筆畫又化險為夷,如"懷"字,靠最後的長點求平衡。打破常規的處理,讓該居中的偏側,如"宮"的第一點,"千"的中豎等;應錯開的卻對齊,如:"長"的兩豎等。看似平整的楷書,通過"險"的結體變化,使歐字有了各種各樣的姿態。
5,虛實要得當。歐字中一些銜接的地方,諸如"雨","門"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內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與室必有門窗一般,取透氣之意,避免沉悶。

『肆』 寫楷書的方法與技巧

寫好楷書的方法與技巧
1、寫楷書時發筆逆入時速度要快,如驚蛇之入草;逆入作點後調鋒時宜慢一些,所謂「遲回不進,以成藏頭護尾之勢」。
2、筆與筆交換過渡時要快,所謂「過貴乎疾」;鉤法要快,蹲鋒得勢而出,所謂「峻快以如錐」,快則力聚鋒尖。
3、捺法宜抑揚頓挫,一波而三折,所謂「不徐不疾,欲卷復駐,得意徐乃出之」。
4、短撇要快,銳而且速,如鳥之啄物,所謂「倉皇而疾掩」。
5、挑法宜遲,仰筆鋒,輕抬而進,所謂「貴乎遲留」。
6、長撇宜悠揚,貴險而勁,意欲婉轉流暢,筆力送到而勢有餘韻。
7、楷書當以沉靜為本,即用筆精到細膩,鋒勢備全,筆形到位,結字熨帖,有雍容自如之態,跡如前人所謂點畫如刻入縑素,結構似天成鑄就,增之不能,減之不得,故初學楷法,當緩筆以定其形勢,切勿以字小而忙行筆勢,亦勿以字大而慢展毫頭,而是一種沉著的節奏-舉止匆遽,易傷淺薄。
8、懸針宜徐,徐則意足而態有餘妍。
9、垂露宜疾,疾則力勁而筆能復逆。
10、點貴乎重,其勢如高峰之墜石。
11、至於長畫中間之走筆當視其情況而定,或逆勢澀進,而中截略細。毫內墨飽時用筆可略快,毫中墨少時用筆可略慢。
12、就虛實而言,按處皆實,提處皆虛,點畫是實,就曲直而言,楷法妙在曲勢中求直,不平中求平,或向或背,或向中有背,或背中有向,或上平而下高拱,如覆舟之狀,有輕重徐疾,有疏密虛實,有曲直向背。久而久之,一一運用純熟,用筆就會靈動起來,而墨色亦會在靈動的筆法中產生濃淡枯潤的變化。
13、在書寫楷書時最忌寫一個字去蘸一次墨,這樣永遠不會有枯筆,有飛白,有乾渴之筆。最理想的楷書用筆是畫之當中濃,兩邊枯,不光而毛,澀中自有無窮之韻味;最理想的用墨是枯中見潤,即在筆酣墨飽的情況下依靠速度和中鋒、筆力和筆勢拉出來的枯筆,有「乾裂秋風,潤含春雨」之狀。一幅楷書墨色有變化,就會大大增強它的靈動性。
14、總之書寫楷書沒有絕對的快慢,就風格而言,有快節奏的楷書,所謂「作真如草」,故其作楷時肘下生風,有沉著痛快之狀。不論遲速,肥瘦,都貴於控制在「度」的范圍之內,過疾則筆即直過而意思淺薄,過遲則骨肉凝滯而筆力孱弱,太重則肥而露肉,太輕則瘦而露骨。
15、故作楷之法如閑庭之信步,有優游自得之狀,緩以會心,疾以出奇,速以取勁,遲以取妍,能速而不速,謂之「賞會」,能速而速,謂之「入神」,賞會則含蓄蘊藉,入神則意外之筆流溢於紙上,此楷法用筆韻律之大略也。

『伍』 書法歐體的學習技巧!!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也稱「歐陽率更」。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歐陽詢八體兼妙,楷書法度之嚴謹,筆力之險峻,世無所匹,被稱之為唐人楷書第一。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
史書記載詢書法初學王字,而險峻過之。傳說歐陽詢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書風。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也稱「率更體」)。其《九成宮醴泉銘》可謂歐體楷書的登峰造極之作;主要作品還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夢奠帖》等稱名於世。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歐字在字形上,往往給我們以又窄又長的感覺;

歐字給我們的另一個感覺是穩;

歐字的筆劃有繁有簡,繁簡不同的字跡在一起時,一般總是筆畫多的寫得大些,筆畫少的寫得小一些;

歐字結體大都向右擴展;

歐字有時與一般字結構不同,《九成宮醴泉銘》里就有好些字都不同一般傳統的寫法

『陸』 歐體技法

歐陽詢·八決
[點]如高峰之墜石。
[豎彎鉤]似長空之初月。
[橫]若千里之陣雲。
[豎]如萬歲之枯藤。
[斜鉤]勁松倒折,落掛石崖。
[橫折鉤]如萬鈞之弩發。
[撇]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過筆。
澄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虛拳直腕,指齊掌空,意在筆前,文向思後。分間布白,勿令偏側。墨淡則傷神彩,絕濃必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於軟弱,不須怒降為奇。四面停勻,八邊具備,短長合度,粗細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隨其大小。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斜正如人,上稱下載,東映西帶,氣宇融和,精神灑落,省此微言,孰為不可也。

歐陽詢·三十六法
一、排疊 就是書寫時,根據每個字的點畫多少和長短安排好體形大小與疏密,使其勻稱停當,闊狹適度。對筆畫多的,如「燾、藁、馨、竇、墨、顰、羸、爨」等字,雖然排疊緊密,但能互不觸犯,對橫排「糸」旁、 「言」旁的宇,點畫也須各有位置。在《八訣》中所說的「分間布白」,又說,「調勻點畫」,都是這個道理,唐高宗《書法》中講的「堆垛」,也是此意。(文內所舉字例,將「壽、畫、筆、麗」換用了「燾、馨、墨、顰」,皆因原字已經簡化。以下諸條類同)二、避就 就是使字體結構的疏密、險易、遠近,彼此變化得當,映帶合宜。例如作撇,「廬」字的外撇既長又尖,內撇就要短些,避免雷同,「府」宇的長撇已經向下,短撇就應向左,使其有所變化。再如作捺,「頗」字的皮捺要縮短,就叫作避;「昶」字的永捺伸長,則稱為就。另如平鉤,「鳩」字的鉤收當是避,「馗」字的鉤展出則是就。還如「逢」字的下?拔出,則上邊必作一點,也是避重疊而就簡徑的緣故。
三、頂戴 指的是字體組成,以下承載上者居多,但對上大下小的字,就須頂正而不偏側,視為上重下輕的字,要穩重而不浮漂。例如「疊、櫱、鴛、鷺、騫、譬、聱、聚」等之類,就是這種情形。《八訣》中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說「不可頭輕尾重」 ,也是這個意思。
四、穿插 指的是通過橫豎筆畫貫穿,和斜勢線條交錯方法來協調疏密、長短、大小的字形,達到均衡間架結構的目的。例如「中、弗、井、曲、冊、兼、禹、禺、爽、掇、襄、甬、耳、婁、由、垂、車、曹、密」等之類。《八訣》中所說的「四面停勻,八邊具備」 就是這個理喻。
五、向背 結字有相向與相背之分,各有體態姿勢,不可紊錯。相向的如「卯,好、知、和」是一類,相背的如「北、兆、肥、根」 是一類。
六、偏側 結字端正者故然很多,但也有偏側、欹斜者,可以按照各個字勢結體不同,相應地分布設置。例如偏向右方者的「心、戈,衣、幾、飛、也」是一類,偏向左側的「夕、乃、朋、勿、少、宏」為一類。基本上端正略有偏側的有「亥、女、丈、又、互、不」為另一類。從字法來講,每個字皆有一主筆為勢,其餘點畫輔以成勢,因此偏側的形態可以寫正,而端正的姿勢也可略偏,所謂平而寓波,曲中求直,就顯得更加美妙。《八訣》中說「勿令偏側」,亦是此意。
七、挑? 字體形態,有的則須挑拗,使偏側之勢達到整體平衡,某種筆畫就要伸展。例如「戈、弋、武、九、氣」之類的字,應當用縱戈縱腕法,運筆適宜於勁健,避免彎曲力敗。又如「獻、勵、散、斷」之類的字,左邊堆垛既然較多,須得右邊拗之,再如「省、炙」等字,上面偏側須得下邊拗之,使其均衡相稱為佳。
八、相讓 結字多為左右合體,點畫多者易擁擠,少者易鬆散。書寫時,偏旁部首須要彼此相讓,互不影響,妥帖安排,方能為善。例如「馬」旁、「糸」旁、「鳥」旁相合的字,須要左邊求得平直,便於右邊作字,否則妨礙不便。再如「辯」字,以中間的「言」字上畫短,便於兩「辛」字突出,又如「鷗、鵪、馳」字,兩旁俱上狹下闊,亦當相互揖讓,還如「嗚、呼」字,口在左邊,適當近上為好, 「和、扣」二字,口在右邊,又宜近下,才不互礙。此類的字體,均須如此設置。
九、補空 指作書時補其空處,務使神氣貫通,四面調勻,整體相稱。如「我、哉」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成、戟」諸戈字相同。再如「襲、辟、餐、贛」之類,以四面完滿方正為好,如《醴泉銘》的「建」字那樣。
十、覆蓋 即指字的上面蓋住下面,像似宮室屋頂,全然容納覆盡。例如「寶、容」之類,點須當正,畫須圓明,不宜相黏或者上長下短。十一、貼零即是粘貼零星點畫,用於收筆之處,務求擺好位置,與上列筆畫相離過遠就會鬆散,靠的過近顯得窘促。例如「令、今、冬、寒」等字,就是此類情形。
十二、黏合 有些字的形象,本來欲要相離開,即將彼此黏合靠攏,以使各就其位。諸如「卧、施,品、晶,壯、非」,就屬此種類型。十三、捷速就是快速用筆法,對於有些字的點畫,下筆意如放箭,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例如「風、鳳」等字,左邊的長撇縱腕,宜取快速運行,右側背筆還需「意中如電」才能寫得好。
十四、滿不要虛 對於包圍結構的字,內部須要充滿,不宜多留空白,然而又忌點畫分散,免與外圍相逼,採取疏密勻稱,大小適宜為佳。例如「圓、圃、圖、國、回、包、南、隔、目、四、勾」等字,均須用此法布置。
十五、意連 結體當中,有些字的點畫,形態互不相交,筆勢彼此相反,書寫時須注意起伏照應,力求字勢不予隔絕,形雖斷而筆意相連。例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等字,即是如此。
十六、覆冒 類同覆蓋的結字法理,為一種注下之勢;凡是上部分大者,必然覆冒其下,但須左右停勻,不能偏側欹斜。例如「雨」頭、「穴」頭,「家,榮」字頭,及「奢、金、食、逢、巷、泰」一類字體的頭,就是這樣。
十七、垂曳 即垂下牽引的筆勢,右垂而左面略縮,如「都、卿、卯、拜」之類,右曳而左側稍短,如「水、支、欠、皮、更、走、民、也」之類即是。
十八、借換 是指書寫時,將合體字的點畫彼此借用,或者左右調換,有的把上下堆疊,拆為橫式並排。例如《九成宮醴泉銘》中的「秘」字,就將「示」的右點作為「必」的左點,即為借用。又如「靈」字下部,法帖中或作「罡」或作「巫」字,也是借換。再如「秋」字寫成了「?」, 「鵝」字寫成了「?」,皆為變化體態。而如此互借,相互調換,人們也稱作「東映西帶」。
十九、增減 是指書寫時,視字體某處點畫的多少,自行增減。因為筆畫少而增添上的,如「新」字為「?」,「建」字為「?」,或因筆畫多而減省的,如「曹」字為「?」,「美」字為「?」。有的書家為使書寫形勢茂美,不論古代字體如何,也就獨出心裁的借換變動了。
二十、應副 指有些左右合體字,在結構上刻意達到對應相稱的目的。對點畫稀少者,如「之、小、以、川」是一類,對點畫茂密的,如「肆、瞿、翡、鼎」是一類。即一畫對一畫,相應也相副。
二十一、撐拄 凡是單體結構,並以最後一豎支撐的字,書寫時務求立得穩、撐得住,方能顯得勁健有力。例如「千、下、巾、丁、於、手、可、司、弓、永、予、矛、寧、亨、亭、卉、草」等字,皆屬此類。
二十二、朝揖 凡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件合體的宇,皆須相互顧盼,彼此聯結,力求避免鬆懈離散。而以兩文成字的形體最多,如「鄒、陳、曉、耀、瓊、樓、婉、轉」之類,還有三體合成的字,如「謝、鋤、儲、澈、斑、弼、掰、辯」之類,頗似相互朝揖。《書法》中所說的「迎相顧揖」,即是此意。
二十三、救應 每當書寫作字,第一筆才落紙,便要想到第二三筆如何呼應,倘若前筆已經失勢,後筆就要即刻補救。《八訣》中提出的「意在筆先,文向思後」,即含此意。
二十四、附麗 字的形體,凡適宜於相互緊密的,不可使其彼此離散.如「形、影、起、超、飲、昶、氈、勉」等字。凡有「文、欠、支」偏旁一類的字,則以小附大,以筆畫少者附筆畫多的為宜。
二十五、回抱 系指書寫時回鋒勾抱筆法,須要注意寬狹合度,過寬鬆弛,過狹窘蹙。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類,回抱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類即是。
二十六、包裹 系全包圍或半包圍的結字方法。例如「園、圃」打圈一類的,屬四圍全包裹。「尚、向」是上包下, 「幽、凶」為下包上,「匱、匡」稱左包右,「旬、匈」乃右包左。
二十七、卻好 指書寫時,掌握包裹結體方法,講求規矩,避免失勢,使之恰到好處。
二十八、應接 字的點畫,要作到互相應接,以使筆勢富有意趣。兩點者如「小、八」自然彼此應接,三點的「忝」字,其左點朝右,中點朝上,右點朝左,四點的「然,熱」,兩旁二點相應,中間二點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 作書須一絲不苟,對於關系全字的所有筆畫,即是小處,也不可疏忽。字有大成小者,如」門、?」下大者是一類。更多的是小成大,例如「孤」字只在最後的一捺,再如「寧」字也是最後一豎鉤, 「欠」字則為一拔, 「戈」字末尾在一點,均能決定全字的好差,而一字有時又關繫到整篇的優劣。
三十,小大成形 就是說小字、大字各有形勢,各具本身特點,因此兩類字的寫法也就各不相同。蘇東坡說; 「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換句話說,若把大字寫得結密緊湊,把小字寫得寬綽疏朗,就會盡善盡美了。
三十一、小大大小 《書法》中說:「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寬狹得宜。」譬如「日」字為小型的,難以與「國」字寫得一般大,再如「一、二」字是最疏朗的,其筆畫就不能與密積的橫畫相同,必須考慮所處位置的擺布,相互映帶,才能稱為上品。或者「叫作上小下大,上大下小,使其大小相稱」。
三十二,各自成形 凡寫字,欲將二三字合為一字也好,或者分為異體書寫亦好(所謂「妙在可拆」)主要看其能否各自成形,即是上覆下載,左右映帶為由。至於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也是如此,當視能否彼此勻稱,整體合諧為准。
三十三、左小右大 字體結構,應當形體方正,重心平穩。這一節所說,乃是結字當中的毛病,左右大小,須要彼此相當,而人們寫字,正是易於左小右大,所以此節與下節講的均為字的病態。
三十四、左高右低、左短右長 字體結構的特點是,端正莊重,四面均稱。寫字不可左高右低,那叫作「單肩」之弊。而左短右長,正如《八訣》中所指「勿令左短右長」的病體。
三十五、褊 學歐陽詢書體,易於出現作字狹長,故此結字強調體態整齊,收斂緊密,倡導排疊有序,能成老氣。孫過庭的《書譜》講「密為老氣」,也是貴在褊狹。
三十六、相管領 管領的基本含義,是上管下,前領後。為了彼此顧盼,達到不失位置,一字的結體規則,故然上邊覆蓋下面,下部承載上部,左右向背之間,亦須相互揖讓(同樣,相管領的意義,還可以引申到全篇的章法布局, 《書譜》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即是這個道理)。

『柒』 歐體楷書技巧

傳授訣
每秉筆必在圓正,氣力縱橫重輕,凝思靜慮。當審字勢,四面停均,八邊俱備;長短合度,粗細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又不可瘦,瘦當枯形,復不可肥,肥即質濁。細詳緩臨,自然備體,此是最要妙處。貞觀六年七月十二日,詢書付善奴授訣。
歐體八訣
丶[點]如高峰之墜石。 L[豎彎鉤]似長空之初月。 一[橫]若千里之陣雲。 丨[豎]如萬歲之枯藤。 [斜鉤]勁松倒折,落掛石崖。 [橫折鉤]如萬鈞之弩發。 丿[撇]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過筆。 [1]
結字三十六法
一、排疊 字欲其排疊疏密停勻,不可或闊或狹,如「壽、藁、畫、竇、筆、麗、贏、爨」之宇,「奉」旁,「言」旁之類,《八訣》所謂「分間布白」,又曰「調勻點畫」是也。高宗《書法》所謂「堆垛」亦是也。 二、避就 避密就疏,避險就易,避遠就近,欲其彼此映帶得宜。又如「廬」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當相同,「府」字一筆向下,一筆向左,「逢」字下「?」拔出,則上必作點,亦避重疊而就簡徑也。 三、頂戴 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輕者,頂戴欲其得勢,如「疊、壘、葯、鸞、驚、鷺、髻、聲、 醫」之類, 《八訣》所謂「斜正如人,上稱下載」,又謂「不可頭輕尾重」是也。 四、穿插 字畫交錯者,欲其疏密、長短、大小勻停,如「中、 弗、井、曲、冊、兼、禹、禺、爽、爾、襄、甬、耳、奧、由、垂、車、無、密」之奧, 《八訣》所謂「四面停勻,八邊具備」是也。 五、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體勢,不可蓋錯。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類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類是也。 六、偏側 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側欹斜,亦當隨其字勢結體。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幾」之類;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宏」之類;正如偏者,如「亥、女、 丈、矢、互、不」之類。字法所謂偏者正之,正者偏之, 又其妙也。《八訣》又謂「勿令偏側」亦是也。 七、挑? 字之形勢,有須挑?者,如「戈、弋、武、九、氣」之類;又如「獻、勵、散、斷」之字,左邊既多,須得右邊?之;如「省、炙」之類,上偏者須得下?之,使相稱為善。 八、相讓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如「馬」旁、 「糸」旁、 「鳥」旁諸字,須左邊平直,然後右邊可作字,否則妨礙不便。如「辯」字,以中央「言」字上畫短,讓兩「辛」出,又如「鷗、鵪、馳」字,兩旁俱上狹下闊,亦當相讓,又如「嗚、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礙,然後為佳,此類是也。 九、補空 如「我、哉」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成、戟」諸戈字同。如「襲、辟、餐、贛」之類,欲其四滿方正也,如《醴泉銘》「建」字是也。 十、覆蓋 如「寶、容」之類,點須正,畫須圓明,不宜相著,上長下短。 十一、貼零 如「令,今、冬、寒」之類是也。 十二、黏合 字之本相離開者,既欲黏合,使相著顧揖乃佳,如諸偏旁字「卧、鑒、非、門」之類是也。 十三、捷速 如「風、鳳」之類,兩邊速宜圓攬,用筆時左邊勢宜疾,背筆時意中如電是也。 十四、滿不要虛 如「圓、圃、田、國、 回、包、南、隔、目、四、勾」,之類是也。 十五、意連 字有形斷而意連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類是也。 十六、覆冒 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雨』頭,「穴」頭,「家、榮」字頭,「奢、金、食、逢、巷、泰」之類是也。 十七、垂曳 垂、如「都、卿、卯、拜」之類,曳,如「水、支、欠、度、更、走、民、也」之類是也。 十八、借換 又如《醴泉銘》「秘」字就「示」字右點,作「必」字左點,此借換也。又如「秋」字為「?」,「鵝」字為「?」之類,為其字難結體,故互換如此,亦借換也,所謂「東映西帶」是也。 十九、增減 字之有難結體者,或因筆畫少而增添,如「新」字為「?」,「建」字為「?」是也。或因筆畫多而減省,如「曹」字為「?」,「美」字為「?」。但欲體勢茂美,不論古字當如何書也。 二十、應副 字之點畫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帶,故必得應副相稱而後可。又如「龍、詩、仇、轉」之類,必一畫對一畫,相應亦相副也。 二十一、撐拄 字之獨立者,必得撐拄,然後勁健可觀。如「千、下、於、丁、手、可、 弓、司、予、矛,永、亨、亭、寧、卉、巾、草」之類是也。 二十二、朝揖 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顧,兩文成字者為多,如「鄒、謝、鋤,儲」之類,與三體成字者,若「弼、斑」之類,尤欲相朝揖。《書法》所謂「迎相顧揖」是也。 二十三、救應 凡作字,一筆才落,便當思第二三筆如何救應,如何結裹。《八訣》所謂「意在筆先,文向思後」是也。 二十四、附麗 字之形體,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離,如「形、影、 飛、起、超、飲、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奧,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二十五、回抱 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類,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類是也。 二十六、包裹 謂如「團、圃」打圈之類,四圍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 「匱、 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類是也。 二十七、卻好 謂其包裹斗湊,不致失勢,結束停當,皆得其宜也。 二十八、應接 字之點畫,欲其互相應接。兩點者如「小、八」自相應接,三點者如「忝」則左朝右, 中朝上,右朝左,四點如「然、 熱」二字, 則兩旁二點相應,中間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 宇以大或小者,如「門?」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則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謂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後一捺,「寧」字只在末後一豎鉤,「欠」字一拔,「戈」字一點之類是也。 三十、小大成形 謂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勢也。東坡先生曰:「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若能大字結密,小宇寬綽,則盡善盡美矣。 三十一、小大大小 《書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寬狹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難與「國」字同大,如「一、二」字之疏,亦欲字畫與密者相間,必當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帶得宜,然後為上。或曰:「謂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稱。」亦一說也。 三十二,各自成形 凡寫字,欲其合而為一亦好,分而異體亦好, 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於疏密大小、長短闊狹亦然,要當消詳也。 三十三、左小右大 此一節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結字,易於左小而右大,故此與下二節,著其病也。 三十四、左高右低 左短右長 此二節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謂單肩。左短右長,《八訣》所謂勿令左短右長是也。 三十五、褊 學歐書者易於作字挾長,故此法欲其結束整齊,收斂?密,排疊次第,則有老氣。《書譜》所謂「密為老氣」,此所以貴為褊也。 三十六、相管領 欲其彼此顧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

『捌』 為什麼說歐楷是最難的,規律技巧很繁復嗎

歐楷指的是楷書四大家之一歐陽詢的歐體。歐楷之所以說是最難的,並不在於其規律技巧的繁復性,而是在於其書寫技巧的難以掌握,在於書寫者對字體外梳內密、寓險於正、顧盼相生特性的准確理解和把握。

歐體總的來說字體清秀但不失一種勁健,稚嫩又不失一種精妙,險峻又不失一種沉穩。一筆一畫精緻又恰到好處,華麗又不失渾朴,法度森嚴,意蘊豐富深厚。

『玖』 楷書起筆、運筆、收筆的要領是什麼

我認為寫字不僅僅用手,用指,而是用手腕的力。並且還要用心,用意,用氣和用力。氣、意、力之和運用於了筆端而已。

二是露鋒起筆。即順勢起筆,筆鋒的朝向同行筆方向相反,筆畫也多能看出尖鋒痕跡。我感覺晉楷,也就是以王羲之為代表的小楷體系,多使用露鋒起筆。即是藏鋒,也是上述第二種方式。

落筆時如何做各種筆畫,表現各異書風,其間變化多端,還有像落筆與起筆之方式,行筆之輕重緩急,筆畫或字之間的連與斷,以及轉折。

閱讀全文

與歐楷訓練方法和技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牆磚鋪貼方法視頻大全 瀏覽:155
回顧性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瀏覽:486
銅炊鍋使用方法 瀏覽:824
電路的圖示方法有什麼 瀏覽:890
支付寶解除關聯手機號的操作方法 瀏覽:50
加熱試管的方法圖片 瀏覽:708
3點減1點計算方法 瀏覽:614
兒童吊頂蚊帳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776
平果手機用什麼方法變得音量大 瀏覽:701
少虧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37
男生蝴蝶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30
坐便器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95
你到底用什麼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瀏覽:47
確定剪切連接件的方法 瀏覽:56
邦列安使用方法 瀏覽:794
如何給自己洗頭發的正確方法 瀏覽:368
1723減23x7用簡便方法怎麼計算 瀏覽:530
高階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90
如何將數據轉換成數字方法 瀏覽:601
描寫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