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文化期玉環大孔是如何製作方法

文化期玉環大孔是如何製作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9 07:11:29

1. 玉環有什麼民間藝術,文化遺跡,民俗民風,傳說故事

玉環民間傳說故事-仙人洞的由來

中國的仙女會飛,想必外國的仙女也會飛,但是他們飛的方式可就不一樣了。中國的仙女想飛必須要練就一身騰雲駕霧的功夫,相比較外國的仙女要輕松多了,他們天生就有一對小鳥一樣的翅膀,不用練功就會飛,實在令現代人羨慕的很。但也有讓漢城想不通的事,那就是既然神仙無所不能,那中國仙女即使沒翅膀,為什麼不駕飛機?要不乘著汽車也行啊。如果說那時還沒有人發明,那神仙又會做什麼呢?那和我們凡人有什麼區別?那不就少了幾分神氣?呵呵,這是題外話,今天就接著講講那仙人洞由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仙女她既不駕飛機也不開汽車,而是騎著一頭牛,騰雲駕霧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會。這位仙女是誰?這就無須再考證,可能玉環沒有人認識也不沒有人知道她叫什麼。只知道她飛累了,想找個地方休息休息。
她飛過一道道海灣,又飛過了一座座高山,這天來到了一個山嶴里。天也快亮了,這里三面環山,雖然都是光禿禿的但非常幽靜,是個休息的好地方,將就著吧。於是,仙女就拔下頭上的簪子,在山腳下挖了個洞,就在洞里愜意的睡覺了。
仙女一覺睡到下午大概三點鍾光景,肚子餓了,想找點東西吃。她走出山洞尋找食物。找遍了山嶴,沒有發現任何可以吃的東西,滿目望去,一片荒涼死寂,真是寸草不生啊。這是怎麼回事?她抓了一把土看看,那土乾燥的一點濕氣也沒有;再找找周圍,竟然沒有一戶人家。她雙手在胸前合掌,口中喊道:「土地公公哪裡去了,出來見我!」
這時候,只見地上慢慢的旋起一股青煙,隨即一個蓬頭垢面的土地神出來了。土地神向仙女行了個拱手禮,一臉的不高興:「誰?竟敢打擾本老爺的清夢。本老爺要辭職了,這里住不下去了,還招我出來做什麼?」仙女定眼一看這土地,傻了。這土地公穿的衣服已經很多年沒有洗過了,渾身臟兮兮的比叫花子還要叫花子,嘴唇也開裂了,臉上的的污垢比門板還厚。由於臉上的皮膚要活動,那污垢也龜裂了,看上去像是老松樹皮。
仙女楞了半天才問:「土地公!你怎麼成這樣了?想當年你也是儀表堂堂啊,誰欺負你了?這是什麼地方?」土地公搖搖頭,長長的嘆了口氣:「仙女啊,仙女!你有所不知啊,這地方叫玉環島,以前的玉環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四季氣溫適宜,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就因為十年前的一件事情,玉皇下了旨意罰了玉環100年的乾旱哪。」「什麼事情,讓玉帝這么生氣?」仙女驚詫的問道。「且聽我慢慢道來。」土地咽了一口水,艱難的說道「垟青南面有一大宅子,那是玉環廳老爺的府第,他可是朝廷派駐在玉環的唯一官員,和太平府平級的。這廳老爺可是愛民如子的好官啊,可偏偏這廳老爺的太太生性多疑。一天,她的一隻玉鐲不見了,就懷疑是她的丫鬟偷去了。這丫鬟名字叫玉環。她是個啞巴,無法為自己辯解。廳老爺太太對丫鬟是又打又罵,還是不解氣,一把把丫鬟推下了玉坎河。等廳老爺知道這事的時候,丫鬟已經死了。可是不久廳老爺的太太找到了那隻鐲子,廳老爺平時是怕老婆,不敢懲罰太太,就給丫鬟厚葬,並上報朝廷把這里的地名改成玉環。這人命關天啊,豈只是把人名做為地名、將人厚葬就能了結的?這樣的結果,玉帝和這里的百姓也不滿意啊,於是民怨沖天,玉帝一氣之下就下了那道諭旨。仙女!你說我這樣的土地公當的窩囊不窩囊啊?現在的玉環,由於乾旱,人都逃光了;我的土地廟也倒了好幾年了,也沒有人把修一修,我明天就離開這里了,另謀出路了。」仙女不禁心生憐憫之心,想了一下,說:「再等幾天吧,我去王母那裡開蟠桃會,向王母求求情,她一定會開恩,能讓玉環人回到玉環的,讓玉環不再乾旱,大家和你都能安居樂業。」
天一黑,仙女就急匆匆的去瑤池了。見到王母,仙女就把玉環乾旱的事情稟告了王母。王母告訴仙女:「罰玉環100年乾旱是天庭的法律,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有一個辦法可以緩解一下玉環的乾旱,人們的生活也基本沒有問題,但是你要做出一點犧牲。」仙女說:「我願意犧牲自己。」王母笑著說,其實沒你想得沒有那麼嚴重,你按照我的話去做,很快玉環的旱情就能得到改善。仙女轉身就要去玉環,王母遞給仙女一把勺子和一個小酒盅,說:「你把這勺子和酒盅你帶上,到時會有用。」
仙女回到了玉環的這個山嶴,她把自己心愛的坐騎放進了自己挖的山洞裡,並對自己的坐騎說:「牛啊牛,你跟了我這么多年,現在我把你放在這里。以後玉環人的用水和口糧就靠你了,你不但嘴要噴水、你的角要流出稻穀;要夜拉金、日拉銀,你可要一如既往的勤勉啊」。仙女說完,那牛果真就嘴裡噴出水來,牛角上真的流出了稻穀。由於長年乾旱,金牛嘴裡噴出的水一流出山洞就被地表吸收了。仙女想起來王母娘娘給她的勺子,她把勺子放在洞口接住洞里流出的水,接著她又把王母娘娘給的小酒盅放在牛的前面接住牛角流下來的稻穀,並讓牛把接滿稻穀的酒盅踢到洞外。從此,山郎潤起來了,山清水秀,百鳥和鳴;百姓開墾荒地,並引來了山洞裡的清泉灌溉農田,撒上山洞裡金牛送出的稻穀。大地復甦了,百姓們也笑了,又過上了幸福安寧的生活。仙女走了,卻給百姓留下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就這樣,玉環有了這仙人洞,有了金牛和那石勺子的故事。城關還有很多20多歲的人都見過那仙人洞和石勺子,也有很多人從老人們口中聽到過關於這有關美麗善良的仙女的仙人洞的故事。

2. 郵票邊孔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你要是想自己做這個效果的話,你可以用縫紉機(不用線)在紙上扎一趟就能出這個效果~~我試過被好玩~~

為了方便郵票的撕開,在整張郵票的各枚之間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後,單枚郵票邊緣凹進的半圓形部分稱孔,凸出的部分稱齒,合稱為齒孔。

英國黑便士郵票問世時沒有齒孔,使用起來很不方便,必須用剪刀一枚一枚剪開。 直到1854年英國才出現打齒孔的郵票。

根據齒孔的形態,齒孔分為:光齒、毛齒、盲齒和漏齒。光齒:是在郵票打孔後,齒孔中的圓形紙屑完全脫落,孔洞邊緣光潔,稱光齒。毛齒:齒孔中紙屑未完全脫落,孔洞邊緣不光潔,呈毛狀,稱毛齒。盲齒:在郵票打孔後,只有印痕,齒孔中的紙屑沒有脫落,孔未通透,稱盲齒。漏齒:應該打孔而漏打齒孔的,稱漏齒。

齒孔度數,是表示齒孔的量度,測量方法是把郵票放在量齒尺上,看在2厘米的長度內有幾個齒和幾個孔。如一枚郵票有12個齒和12個孔,那麼這枚郵票的齒孔度數就是12度;如有11個齒和12個孔,那麼這枚郵票就是11 1/2度。測量齒孔度數的方法是法國集郵家勒格拉於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測量齒孔度數是研究郵票的一項內容,也是鑒別郵票真偽和區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據之一。我國郵票的齒孔大多數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一個國家發行郵票時使用的齒孔度數基本上是固定的,如美國郵票基本上是按11*10 1 / 標准打孔的,我國郵票的齒孔度一般為11.5。

目前,測量郵票齒孔度數的方法,是法國集郵家、醫生勒格拉最先提出來的,1866年10月,他發表了《關於郵票齒孔的研究》,並設計了一種測量齒孔間距的量齒尺。

所謂單式齒孔指郵票各邊齒孔度相同;復式齒孔是指郵票各邊齒孔度有不同的。

翼邊是指因孔針改變行距或漏打,造成整郵票的邊沿行列或各格邊沿行列的郵票闊邊。翼邊分左,右翼和上、下翼國;上、下翼邊如屬漏打,則分別稱為高頭和長尾。

郵票與過橋或附票之間不打齒孔,使過橋上下或左右兩邊的郵票,因無齒孔而隔阻,集郵者稱這種過橋為斷橋。

集郵界一般習慣將B11.5度以內的齒孔稱「粗齒」,而13.5度以上則稱「細齒」。

孔針的直徑決定郵票齒孔的孔徑,目前我國在七色印刷機連機使用的滾筒式打孔器的孔針,直徑為0.985毫米。

經集郵家研究,「大龍」郵票各期的折齒孔均為D12.5度。

清、代發行的「小龍」郵票中,齒孔度數為12.5的一種被稱作「細齒小龍」。

新中國發行的第套無齒孔郵票是:《梅蘭芳舞台藝術》郵票。

為了滿足廣大集郵愛好者的需要,新中國發行過D5套郵票。

1971年5月,馬來西亞首先發行了全周打齒孔的圓形郵票。

郵票的齒孔:

齒孔是郵票外觀的一個重要特徵。世界上最早的郵票沒有齒孔,到1854年在英國首先出現有齒孔的郵票。早期郵票的齒孔基本可分為線齒和孔齒兩類。線齒又細分為占線、弧線、蛇形、矩形幾種孔齒則有圓形、菱形等區別。根據打孔設備和程序的不同,打孔方式主要有線式、梳式、整式三種。線式打孔在撕後,四角。不都吐四分之一的圓,每枚的票幅不一定完全相同,四方連的中心不一是完整的圓孔,邊紙四面通天;梳式打孔在分撕後四角為四分之一圓,四方連的中心絕大多數為完整的圓孔,邊紙有一邊通天,整式,即棋盤式打孔,整版郵票一次打孔完成,分撕後的四角皆為四分之一圓,每枚票幅完成相同,四方連的中心一定是完整的圓孔,邊紙四邊不通天,我國郵票目前多為此種打孔。

異形齒孔:

異形齒孔是指在郵票上打的齒孔並非圓形齒孔。異形齒孔有矩形齒孔、菱形齒孔或方形齒孔、針形齒孔並用的橫、直異形齒孔等。

鑒別假無齒票和假有齒票:

郵票偽造者不只是仿製郵票,有時還利用真郵票作假。有的郵票在發行時,同時發行有齒票和無齒票。無齒票一般發行少,售價高,於是偽造者便將有齒孔郵票的齒孔剪掉,偽造出假無齒票(如將《麋鹿》有齒示的齒孔剪去);這種假無齒票用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有可能發現剪去齒孔的蛛絲馬跡,並且假無齒票的票邊比真的無齒票窄許多。相反,當有齒票比無齒票售價高時,偽造者又會給無齒票打出齒孔。造出假有齒票,如將生肖雞票中的郵票的無齒一邊打出齒孔,這種郵票一般比較容易鑒別,假齒孔的齒邊很齊,沒有撕一時留下的毛紙茬狼,齒孔的齒距和排列也不均勻。另外,還有些作偽者在普22《祖國風光》郵票中8分「萬里長城」一枚連郵票上打了三排齒孔偽造「變體票」的,多打的齒孔歪歪斜斜,大小不一,不難看其破綻。

復式齒孔度數的表示:

(1)如郵票上、下兩邊三刀邊齒孔度數一樣,左、右兩邊齒孔度數也一樣,則寫成:上、下兩邊的度數*左、右兩邊的度數;如T.51《咕咚》郵票的齒孔度數是11*11.5 ;

(2)郵票四周的齒孔度數均不同,則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寫出上、右、下、左各邊的度數,中間用「*」相連;

(3)等腰三角形郵票的齒孔度數一樣,應分別寫出腰邊和底邊的度數;

(4)如整張郵票的齒孔度數很少有規則,則可按「最小度數至最大度數」表示。

目前廣泛使用的量齒尺包括以下幾種齒孔度:

量齒尺中間是一排排20毫米寬的小圓點,每排由7個圓點開始至17個圓點止,共30排。包括度數有:7、8、8.5、9、9.5 、10、10.25 、10.5 、10.75 、11、11.25 、11.5 、11.75 、12、12.25、12.5 、12.75 、13、13.25、13.5 、13.75 、14、14.25、14.5 、14.75 、15、15.25 16、16.5、17。

度量郵票齒孔的方法:

把郵票放在量齒尺上其中的一排,齒對齒,孔對孔完全吻合,看尺上橫行註明的數字,就是該郵票的齒孔度數。

線式打孔與梳式打孔的區別:

線式打孔是將打孔機的孔針排列成一條直線,每打一次只能打一橫行或一直行齒孔,採用這種方法打的齒孔,在橫直交叉處孔穴不整齊,且往往出現重疊的現象。而梳式打孔則是將打齒孔的孔針排列成梳子形狀,即橫向連一長行鑿針,與縱向的許多短鑿針構成直角,形成梳式鑿孔方式,這種鑿孔方式使橫直交叉處鑿孔整齊,也無重疊現象,早期郵票常用這兩種打孔方法。

「鴛鴦齒」:

「鴛鴦齒」亦稱「混合齒」。是指在一個全張郵票上兼有兩種齒孔,如點線孔和圓齒孔合用,一般只見於早期郵票。

3. 玉環有哪些傳統文化

4. 考古:古人如何在玉器上鑽出比頭發還細的鑽孔

古人用什麼方法在玉器上鑽出0.17毫米的鑽孔?
在硬度極高的玉石上鑽孔,而且直徑只有0.17毫米,比頭發絲還細,這果真是處於石器時代的紅山人的創造嗎?科學家表示,想在玉石上鑽出如此精細的微孔,只有現代的激光技術可以做到,這怎麼可能是距今5000多年、刀耕火種的紅山文化所能承載的呢?有人推測,這令人匪夷所思的鑽孔玉石是不是傳遞這樣一種信息:曾經存在一種比紅山文化更久遠、更燦爛,卻不見於史書記載的高度發達的文明,這一文明所留下的稀罕物件不僅令今人震撼,也令上古時代的紅山人奉若神明?
赤峰紅山文化學者席永傑表示,實踐證明在一件玉器上進行復雜的鑽孔技術只需200分鍾,若准備工作充分,時間還會更快。

在目前考古界,針對直徑0.17毫米玉石鑽孔的成因解釋大體分為兩派。主流派堅持認為,紅山人當年已經掌握了雕琢、鑽鑿玉器的技術,即便玉石鑽孔的直徑只有0.17毫米,也不足為怪;非主流派則質疑說,這樣的鑽孔技術根本不是紅山人之所為,是紅山文化之前的另一發達文明留下的「遺物」,紅山人有幸撿到並為己所用。
席永傑曾做過一個實驗,試驗採用最原始的方式:沙繩切割和沙鑽,沙是普通的細沙,而繩則是普通的草繩,鑽頭就是竹筒或者實心的竹筷,通過這些方式切割或鑽孔的玉,玉石表面的螺紋與紅山玉器上的螺紋完全一致。
席永傑說:「總的來看,近年來對古代玉器鑽孔技術的研究特別是管鑽工藝的研究還停留在觀測階段,我們用實驗結果向人們證明了古人管鑽技術的成熟,同時也解決了多年來人們認為製作一件玉器需要曠日持久的猜想。事實上,用完整的線切割術和鑽孔術製作一件紅山玉器所耗時間並不多。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鄧聰認為,紅山玉器的製作水平很高,與其他地區的玉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紅山匠人在製作玉器時已經能夠依據器物的造型特點,熟練地運用切割、琢磨、鑽孔、拋光、圓雕、浮雕、透雕鏤空、兩面雕等多種技法來加工玉石,使之成為形態各異的玉器。而獨特的造型設計和雕琢工藝使紅山玉器具有具象生動、抽象神秘、粗獷豪放、自然質朴的特點。因此,在玉石上鑽鑿直徑只有0.17毫米的玉石,並非沒有可能。
與這種主流說法相對的是,一些同樣對紅山玉器有精深研究的學者對上述說法卻不敢苟同。紅山玉器專家任南先生表示:「紅山文化的探究是一個大工程,不是我們想像的幾個豬龍幾百件玉器這么簡單。就論辨別真偽,也爭論了幾十年,瞎說了幾十年,什麼用料、工法,太淺了點吧!對紅山文化沒有定論的定論才是對紅山文化的崇敬,研究紅山文化與泛紅山文化不要受限於任何學說與文化的禁錮! 」
與一些民間紅山文化學者所不同的是,任南走的是一條「每一件紅山玉器的真偽辨別都要經過科學儀器的嚴格鑒定,每一次有關紅山文化的考證都要與國家相關權威部門聯手合作! 」的道路。

上月底,記者在北京采訪任南時,他正在北京中國地質博物館舉辦中國古玉文明探索展。任南所展示的紅山玉器要比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紅山玉器品種更多、更豐富,一些展品是當世的孤本、無價的珍寶。比如一件外形酷似紅山玉豬龍的玉件,在環狀玉件中間斷開的咬合部,夾著一塊細小的金屬片。任南介紹說,這塊玉出土時就夾著這塊金屬片,這金屬片非比尋常,拿著它在堅硬的金剛石、玉石上哪怕輕輕一劃,一劃一道痕!任南還給記者看了幾件比紅山文化年代還要久遠的人類文明所創造的玉制樂器,其中一個外表呈深褐色的樂器像個封閉的老式眼鏡盒,盒蓋上鑽有4小圓孔,圓孔兩側雕刻兩個半跪的人,披發跣足手臂高揚,抬頭仰望當空的太陽,工藝之細膩連人物肢體局部的線條、面部的表情都得以逼真再現,即便以 現代製作工藝的發達也不過如此!
任南有關紅山玉器的諸多說法都是記者前所未聞的。言及0.17 毫米玉石鑽孔之謎,任南說,這種做工奇特的玉器不止在紅山文化遺址中被多次發現,在距今5300 多年的安徽凌家灘古人類遺址中也有出土。 "遼西的紅山文化與安徽的凌家灘文化是有關聯的,兩地所出土的器物在諸多方面有承遞關系。5300多年前的凌家灘先民,用直徑不超過0.15 毫米的鑽管在 玉器上鑽出直徑0.17 毫米的管孔芯,比人的頭發還細,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管鑽工藝技術。" 只是玉石如此堅硬,雕鑽比頭發絲還細的管孔絕不是石片、骨針這類簡單器具所能完成的,古人究竟使用了怎樣的神秘器具呢?前些年,在紅山文化遺址 中,發現了用鯊魚牙製作的雕玉工具,鯊魚牙的硬度高於玉石,但用粗大的鯊魚牙卻無論如何幹不了雕鑽0.17 毫米玉石鑽孔的細活。
在顯微鏡下觀瞧細若毫發的0.17 毫米的玉石鑽孔,一個已經消亡的偉大上古時代似恍惚浮動,神秘、曠遠、驚世駭 俗、難以探知。那個年代通過這種種"未解之謎",不斷向今天的文明世界傳遞著若隱若現的信息,有揭示、有叮囑、有告誡、有預言,引領我們一步步臨近 世界奧秘的真相,悄然改變著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

5. 大家來說說不銹鋼板怎麼打孔

不銹鋼板打孔主要是有以下方法:
一、激光切割。這種時效慢,但收費貴,也精確。
二、沖床。使用機器強大壓力模具沖孔。
三、鑽孔。這個就是用螺絲一樣鑽進去。
不銹鋼板材打孔就是這幾種常規方法,我也是從事不銹鋼數十年。只有機器沖床與激光切割打孔相對常見,也是比較好的辦法。如果數量多,建議做模具沖孔。如果數量少,就用激光打孔。

6. 小孔成像怎麼製作呢盡量用最簡單的材料

製作步驟:

1、用剪刀把易拉罐的開口的一端剪去

實驗說明:

由於光是直線傳播的,景物上方射來的光線經過小孔射在屏幕的下方,反過來下方的光線經過小孔來到屏幕的上方,所以我們在屏幕上看到的是倒立的像。

安全措施:

1、這個實驗使用剪刀和改錐,要在大人的指導下進行。

2、易拉罐的剪口很鋒利,更要小心,最好是在剪開的易拉罐口貼一圈透明膠條。

(6)文化期玉環大孔是如何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成像原理:

光的直線傳播

原理: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在不受引力作用干擾的情況下沿直線傳播

太陽給人類以光和熱,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光源。但是由於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晝和黑夜。每到晚上,黑暗就籠罩著大地。生活在遠古的人類祖先,對黑夜是無能為力的。黑暗給人們以可怕、可惡的感覺。不知經歷了多少個世紀,人類才發現火也能提供光和熱。

開始是使用天然火,以後又發明了人工摩擦取火。人工摩擦取火的發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劃時代進步,它「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種自然力,從而最終把人同動物界分開」。生活在五十萬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就已經懂得使用天然火,大約在幾萬年前人類又學會了用鑽木的方法人工取火。

火在長時期里一直是人們唯一可以利用的人造光源,後來人們創造了油燈、蠟燭,還是離不開火,一直到近代光源的發明才取代了火。通過對光的長期觀察,人們發現了沿著密林樹葉間隙射到地面的光線形成射線狀的光束,從小窗中進入屋裡的日光也是這樣。

大量的觀察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為了證明光的這一性質,大約二千四五百年前我國傑出的科學家墨翟和他的學生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倒像的實驗,解釋了小孔成倒像的原理。雖然他講的並不是成像而是成影,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7. 古代玉環有哪些品種

古代玉環有哪些品種
玉環,本為古玉器的一種,為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形狀與鐲類似,其孔徑大於邊緣,也有與邊緣相等的。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璧、玉瑗。

玉環 (20張)

《爾雅·釋器》中指出:「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郭璞註:「肉,邊;好,孔。」邢禹疏:「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孔大而邊小者名瑗,邊、孔適等若一者名環。」這里把幾種器物的形制講得十分清楚,「肉」是指周圍的邊,「好」是指當中的孔,即三者的名稱由中心的圓孔大小來決定,大孔者為瑗,小孔者為璧,孔徑與玉質部分邊沿相等者為環。後玉環成為玉制的環的統稱。
玉環古時一般用作佩飾,《宋史·輿服志三》:「袞冕之制……小授三,結玉環三。」又:「後妃之服,小授三,間施玉環三。」《晉書·周訪傳》:「訪大怒。敦手譬釋,並遺玉環玉碗,以申厚意。」因「環」與「還」同音,古人可能還把它作為一種信物。據說古代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還,即得到天子送來的環,就知道自己收被重新召回,官復原職。
玉環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新石器時代玉環的基本造型為扁平的圓環狀,多用白玉、黃玉製作。整體圓整光潔,內外壁平直,有的環上對鑽有小圓孔,孔壁斜直。玉環中心稍厚,邊緣較薄,通體磨光,製作精緻。戰國玉環種類很多,有絲束環、雲紋環、谷紋環、三龍外蟠環、重環及瑪瑙環。漢代時玉環多用於成組佩玉的中部,直徑較小,環表面飾典型的漢代紋飾,如勾雲紋、四靈紋、螭紋等。漢晉時的玉環略有變異,環面素樸無紋,只在圓形外側對稱雕出兩長方形凸起。唐代玉環圓形,體較厚,琢成內外六瓣蓮花形,束腰。宋代有扁圓形玉環,如早期形制。明、清兩代多雕團龍紋、蟠螭紋及竹節形玉環,龍身多飾魚鱗紋,旁
玉器
襯卷雲紋。
【引例】
《韓非子·說林下》:「吾好佩,此人遺我玉環。」
唐·張籍 《蠻中》詩:「玉環穿耳誰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金·元好問 《以玉連環為呂仲賢壽》詩:「玉環何意兩相連,環取無窮玉取堅。」

8. 自製小孔成像製作方法

記得小學的時候,手工製作當中有一個項目就是小孔成像器的製作,今天利用一些簡單的材料自製了一個,效果還不錯。
工具原料廢舊的牙膏盒、雙面膠、小刀等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5
取一個完好的牙膏盒,用小刀裁出一個正方形的小盒子,如圖所示。
2
/5
在盒子的一端打一個小孔,孔不能太大。
3
/5
取一小塊白紙(越薄越好,最好呈灰白色),裁剪處於盒子寬度適中的一小部分,兩邊貼上雙面膠,粘貼到盒子未封口的地方。
4
/5
將剩餘的牙膏盒的一端封口處打開,然後連接到做好的小盒子上,主要起到遮光的作用。
5
/5
將小孔對這台燈,通過盒子的另一端看,可以看到白紙上有台燈的像。一個簡單的小孔成像器就做好了,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9. 製作音箱,開喇叭的大孔用什麼開

一個方法是用鋼絲鋸。另一個方法是用手電筒鑽,8到10個的鑽頭沿內邊線打一圈孔(孔和孔之間是相連的),打完一圈中間的板子就掉下來了。然後用木銼銼好邊緣。

10. 玉環的特色,要詳細!!!

玉環,為一種圓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形狀與鐲類似,其孔徑大於邊緣,也有與邊緣相等的。與此器近似的還有玉璧、玉瑗。

玉環流行於新石器時代至明清。新石器時代玉環的基本造型為扁平的圓環狀,多用白玉、黃玉製作。整體圓整光潔,內外壁平直,有的環上對鑽有小圓孔,孔壁斜直。玉環中心稍厚,邊緣較薄,通體磨光,製作精緻。

(10)文化期玉環大孔是如何製作方法擴展閱讀:

玉環和玉玦的形制相仿,只是玉玦有一缺口,正是這一缺口之別,這兩種圓玉便表達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信息,玉環表示修好,認可,玉玦表示絕交,反對。

古代流放邊境的罪臣,三年之後,如果得到君王送來的玉環,便得知君王召其歸還,因為環與還同音,如果得到玉玦,便知君王已與他斷絕,返回無望,因為玦與絕音近。古代也有環、玦連用,根據對環、玦的選擇,從而可得知該人對某件事情所持的態度是贊同或是反對。

閱讀全文

與文化期玉環大孔是如何製作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回顧性研究包括哪些方法 瀏覽:482
銅炊鍋使用方法 瀏覽:822
電路的圖示方法有什麼 瀏覽:884
支付寶解除關聯手機號的操作方法 瀏覽:46
加熱試管的方法圖片 瀏覽:706
3點減1點計算方法 瀏覽:610
兒童吊頂蚊帳怎麼安裝方法 瀏覽:770
平果手機用什麼方法變得音量大 瀏覽:697
少虧錢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431
男生蝴蝶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328
坐便器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91
你到底用什麼方法掠走我的芳心 瀏覽:43
確定剪切連接件的方法 瀏覽:52
邦列安使用方法 瀏覽:792
如何給自己洗頭發的正確方法 瀏覽:364
1723減23x7用簡便方法怎麼計算 瀏覽:524
高階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學習方法 瀏覽:86
如何將數據轉換成數字方法 瀏覽:596
描寫方法有哪些各有什麼作用 瀏覽:427
間接測量方法包括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