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青龍石懸空連接方法

青龍石懸空連接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7 10:17:46

⑴ 游青島嶗山大約多長時間需要

嶗山的景點也比較多,一般需要一天的時間。


嶗山風景區

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


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嶗山十二景

巨峰旭照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27.3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綵球奇

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龍潭噴雨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贊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明霞散綺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太清水月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海嶠仙墩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那羅延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

雲洞蟠松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獅嶺橫雲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華樓疊石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棋盤仙弈

仙翁對弈雖未見,棋盤留人論短長。

明道觀以南這座奇特的孤峰頂上,有一塊巨大的岩石,長15米,向西探出了大半部分,崖下 懸空,形狀很像跳水比賽用的跳台,遠遠望去又像一株靈芝高插雲端。這就是嶗山著名的象 形石之一——棋盤石。

這塊凌空高懸的巨大岩石,高3米,寬8米,長15米,石面平坦 ,能坐幾十個人,並刻有雙線勾勒的「十」字,傳說這就是南極仙翁、北極仙翁當年對弈留 下的棋盤,因此取名「棋盤石」。這里奇峰險峻、巨石嵯峨,是游山、觀海、賞石的又一絕佳景地。說了半天,那麼石面上的「十」字到底是干什幺用的呢?據說是道家拜斗修行的方位 圖。這處景觀就是「嶗山著名十二景」之一——「棋盤仙弈」。

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蔚竹鳴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

⑵ 嶗山十二景是指哪些景點

嶗山十二景
巨峰旭照 龍潭噴雨明霞散綺 太清水月海嶠仙墩 那羅延窟雲洞蟠松 獅嶺橫雲華樓疊石 九水明漪岩瀑潮音 蔚竹鳴泉

巨峰風景區 位於嶗山中部,面積7.4平方公里。范圍包括以巨峰為中心,海拔800~900米以上的山區,以著名的峰、頂、崮和自然山林景觀為主要特色。匯集了巨峰、丹爐峰、天馬峰、太乙峰、比高崮、自然碑、虔女峰、靈旗峰、元寶峰等奇峰異石。登上巨峰環顧四周,山巒起伏,群峰競秀,海波粼粼,村市井然。同時又是山林佳境,高大的落葉松和低矮的灌木叢相映成趣,春季大片的漫山紅遍野杜鵑,夏季綠滿青山水滿川,秋季楓葉馬蘭紅黃配,冬季仙山白雪意昂然。嶗頂還可觀賞到雲海、火球、旭照三大奇觀,「巨峰旭照」為嶗山十二景之冠,令歷代遊人嘆為觀止。 巨峰風景游覽區原有國防公路自西北側可直達頂部,南側有簡易步行游覽路可達頂峰。2002年底,由大河東停車場路北側新修了一條通往巨峰的游覽線路。驅車而上,盤山而行,兩旁風景不斷變換。將道教的文化內涵賦予其中,形成貫通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整體思維,使人們在對自然景觀游覽中領略到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十幾分鍾,可達游覽區的正山門。從此處有索道直通嶗頂;若徒步登嶗頂約40分鍾路程,石徑新鋪,景色清幽。水、石、橋、峰、小徑、樹木、紅果構成一幅清新的畫卷,過了自然碑有一個架空的休息平台,西邊山峰石壁上有「海上名山第一」石刻。回望來時千山萬壑,峰巒如聚忽而雲霧湧起,縹緲如若仙境。過了朱雀石,是景區環行路,曲折而上,過一個近乎筆直的鐵梯,攀過巨石的間隙,眼前豁然開朗,向人們展示出「直上嶗山巔,夾道萬卉繁,奇石起攫博,滿目洪濤翻「的雄偉壯麗景觀。 登瀛風景游覽區 由青島市區沿海濱去嶗山的第一個風景游覽區即是登瀛風景游覽區。車過陡阡口,迎面一片大山,在這里眺望嶗山群峰可算是最佳位置,巨峰、五指峰、美女峰、比高崮、自然碑等著名山峰盡收眼底。站在這里看,左側都是高山,右面卻是大海,嶗山的「山海奇觀」特徵展現在遊人面前。 從村邊的涼水河溯水而上,一路上盡看兩側山澗風光,河西側有蛤蟆澗、登瀛北澗;朝西北可到陰涼崮、團團崮、小嶗頂、峨澗、清涼澗等景點;朝東北可去椒澗、荊條澗、迷魂澗、石屋澗、石門澗、茶澗等景點。其風光特點主要是河谷兩側的秀峰危岩和幽澗清溪配合而成的自然景觀和玉清宮、茶澗廟等遺址。 流清風景游覽區 過了登瀛風景游覽區就是流清風景游覽區,從這里出發登巨峰路徑最近捷,這也是嶗山巨峰至海邊平面距離最近的地方。 流清河正對的海灣,站在海灣口正南看,海中有一個小海島,名為「老公島」。灣邊有一半島,盛產鮑魚,稱為「鮑魚島」。 流清河谷有流清河水庫。水庫東側的景觀有將軍槽、南天門、天柱、北天門、天門後、前風庵、黑沖澗、公司澗、鐵瓦殿等;水庫西側景觀有蟹子夾、鷹窩頂等。自流清澗口折而向東北即進入天門澗,這里從山上到山下黑松幾乎連成片,山風吹來,松濤之聲不絕於耳。再向上走,登上天門峰,就見南天門高高矗立在山巔,崖上鐫有「南天門」3個大字,據傳為邱處機手書。朝北望去,天柱居中,再向北的高峰則為北天門。站在天門峰上,仰望諸峰直插雲霄,俯瞰大海橫無際涯。周圍群峰峙立,起伏跌宕,山嵐晦明,峰轉景異,高曠空明,氣勢雄偉。 太清宮風景區 太清宮 位於嶗山東南端,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由寶珠山三面環抱,南臨大海,其橫矗7峰,老君峰居中,東為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西為重陽峰、蟠桃峰、王母峰。宮在峰下,依山面海,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花紅葉綠,俗稱「小江南」。太清宮由三宮殿、三清殿、三皇殿3組宮殿組成。三皇殿院內的檜柏高約25米,樹圍5.25米。樹幹上寄生著凌宵、鹽膚木各1株,三木一體,堪稱一奇。宮外,糙葉樹1株,高約15米,圍3.7米,虯枝四齣,蒼翠如龍,俗稱「龍頭榆」,傳說植於唐,又叫唐榆。三宮殿院內有開紅白花的山茶各1株,俗稱耐冬,紅者雪天開花,花紅如火,蕊黃如金,葉綠如翠,堪稱一絕,據說《聊齋志異·香玉》中的絳雪即取材於此。宮前的海灣為太清灣,是嶗山十二景之一「太清水月」的觀賞之地。太清宮東有三面臨海,高出沙灘約1米,面積約80平方米的巨大礁石,即「釣魚台」。台上刻有元道士宋績臣詩一首:一蓑一笠一髯叟,一丈長桿一勺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由釣魚台東去,為嶗山東南角的突出部,峰巒突兀,俗稱「嶗山頭」。此處面臨大海,風疾浪高,波濤借海風之勢鋪天蓋地般撲向岸邊,聲如巨雷,撼人心魄,交織出一幅雄偉壯麗的景觀,其海岸經過長年累月的海浪沖擊,形成了刀劈劍削般的海蝕斷崖,呈現出紅、白、黃、青各色相間,界線又非常分明的一層層變質岩,完全像人工把各種顏色不同的石板疊壘在一起。嶗山的總體形成原因是花崗岩侵入和地面抬升,唯獨這里獨具一格,海蝕崖洞組成奇特的自然風貌,懸崖之下,空如廣廈,在這彩石斷壁下面不遠處,有十數塊大小不等、顏色各異的岩石群,上平如台,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休息,得名「八仙墩」。 上清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南部,包括嶗山半島北部,八水河谷,聖水河谷及青山灣至天茶頂一帶的群山,面積13.24平方公里。 該風景區地處巨峰東南,氣候溫和,植被茂密,人文資源豐富。如建於宋初的上清宮地處深山,環境極為幽靜。位於玄武峰下的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秀麗。自埡口通往明霞洞,八水河至上清宮再至明霞洞,都有石階山路,形成較為完整的游覽線路。並有太清索道通往明霞洞。棋盤石風景游覽區 位於嶗山東部,東臨黃海,包括泉心河灣,泉心河谷以及砥粒石至山海崮一線,面積19.6平方公里。區內以山海奇觀和靈幽勝境為主要特色。人文景觀有始創於明末清初的華嚴寺和建於清康熙年間的明道觀及大量唐以來的摩崖石刻等。 棋盤石 位於巨峰東北的棋盤山麓,崎嶇綿延,山峰挺拔,凌空一座山峰,峰頂一怪石向西探出,上平如台,下懸空於深淵之上,形如靈芝托空,又如跳水台。傳說曾有神仙在此對弈,故得名。 白雲洞 白雲洞在刁龍嘴村以西的山巔高處,海拔400多米,南向,由4石架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洞額鐫「白雲洞」3字,清末翰林尹琳基書。洞後依洞而生的數百年古松,形如游龍,名「華蓋松」,虯枝密葉復蓋洞頂,在嶗山十二景中,名「雲洞蟠松」。 華嚴寺 位於那羅延山半腰,是嶗山規模最大的佛寺,建於清順治九年(1652)。整個廟宇依山勢修建,為「階梯式」院落,布局嚴謹,宏偉而典雅。 寺僧屬「臨濟派」,不掛單,唱「梵唄」,不「坐禪」。第一代住持慈沾是臨濟派的第四代傳人。華嚴寺共二十代,二十年代是鼎盛時期,寺僧達80餘人。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築圍牆,是寺中歷代住持藏骨處,院落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四棵蒼松緊繞塔身,虯曲多姿,名「松抱塔」,六十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於七之墓。 自1999年起,嶗山風景區為重現歷史遺跡和旅遊資源,開始重新修建華嚴寺,共投資1700萬元,重修了「華藏世界門」、「蓮花路」、「三聖殿」「東西配殿」及「天王閣」等,使古老的華嚴寺更加肅穆庄嚴。 明道觀 在白雲洞西南,蔚竹庵正東,招風嶺之前,有一處嶗山地勢最高的廟宇,相傳為唐朝孫曇采葯山房的遺址,這就是明道觀。 明道觀為清康熙五十三年(1741),全真道金山派道人宋天成所創建,佔地1380平方米,現內殿堂分東西兩院,東院為「玉皇殿」祀玉帝,西院為「三清殿」祀三清彩色塑像。至光緒年間,道觀達到鼎盛時期,有道士78人,土地、山林1100餘畝。
仰口風景區 位於嶗山東部偏北沿海地區范圍包括峰山、仰口海雕龍磯以及太平宮、白雲洞、中心崮四周的山嵐,面積22.88平方公里。區內多峽谷,以仙山宮殿、海灣沙灘景觀為主要特色,嵯峨山峰自海邊拔海而起,嵐靄之後隱藏著道家宮殿,常有幾分神秘色彩。 太平宮 太平宮在嶗山東部海岸,仰口灣以西,是宋初敕建的道場。這里風景優美,有靈奇的山峰、秀麗的古洞。宮東有一巨石聳起,酷似跪伏的綿羊,口鼻俱備,名「綿羊石」。宮北危峰聳起,極象一頭怒吼的雄獅。峰頂很平敞,上面設石桌石凳。由此東望,無際的大海與天相連,令人心曠神怡,是嶗山十二景中的「獅嶺橫雲」。太平宮北下,是一條清澈的澗水,有幾塊巨石相接橫於上,雨天水漲時,人仍行於石上,水流石下,名「仙人橋」。「橋」北有一天然石洞,洞額巨石平整,上鐫丘處機七絕20首。 小蓬萊 在嶗山灣西岸,土寨河入海處之南,是三面環海的半島,西面連接陸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84米。島上南北兩峰對峙,北峰海拔84米,名「小蓬萊」,南峰海拔51米,名「望海樓」。 北九水風景區 嶗山名勝多依海而彰,惟九水卻以險怪的山峰、幽邃的峽谷、澄明成韻的流水畫廊風光被譽為「九水明漪」。九水風景區包括南九水、北九水兩岸風光。「南九水」發源於巨峰以西的柳樹台至南九水村南的觀川台,全長7公里。「北九水」為白沙河中游峽谷地帶,分為內、外九水,外九水自大嶗觀村北的菊灣溯至太和觀,長約5公里;內九水自太和觀溯流而上至靛缸灣,長約3公里。澗水順流而下,遇峰、崖、屏、嶂必折,折處必彎,彎處必漩,漩處必湧出一潭澄水。清人的游記中說,河流「隨山而下,山橫轉,水即一折,溯流而上,至上源凡九折,以命名雲」。九水風景區的諸名勝中,當推內九水最佳。 外九水 澗勢狹窄盤紆,山勢峭拔嵂崒,群峰壁立,天光如帶,蔭郁幽邃,峰石詭怪,虯枝古木盤根在危岩峭壁之中,挺立於峰崖絕壑之上,怪特奇麗每處有奇,百看不厭內九水 峰巒比外九水更為峭拔,峽澗更為涵幽險奇。2002年10月,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對北九水游覽區進行整修,對這里原有的18個天然水潭進行了特殊工藝處理,並修建了9座觀景橋,保證遊人在洪水多發季節仍可欣賞到九水美麗的自然景觀。從內一水開始,一直延伸到內九水的潮音瀑。18個水潭大小不一,形狀各異,分別被取名為上善、抱一、大方、齊物、養生、坐忘、逍遙、安期、許由,沿途溪谷的「十八潭」分別取名為至柔潭、居卑潭、未封潭、未始潭、無隅潭、無極潭、自取潭、俱化潭、中虛潭、有間潭、得魚潭、得意潭、無已潭、不滯潭、餐霞潭、飲露潭、清心潭、洗耳潭,這些名字在為其取名時則參考了每個潭的方位和自身的形狀及它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諸多因素,從而使每個水潭更具有靈氣和文化意蘊。 南九水 山舒水緩,峽澗明媚,盤山公路曲折如帶環繞山間,有時雲隔路斷,人行於雲端,是為一奇。農舍沿澗依山勢點散而居,桃、櫻、修竹、山花野草爛漫於峽谷,層層梯田布其間,生機勃勃。南九水村南峽澗緊湊對峙,由此進入景區。東有奇峰「紗帽崮」,崮下為觀川台,台北是盤山公路及沿澗山村。南有秀峰佇立叫「將軍崮」,澗水由此滾滾出峽。彈月橋穹隆飛架於深澗之上。其北偏西向的山麓古木翳天,松出石隙,相映競秀。倚崖面澗有明初建「龍泉觀」。再上行,巉崖峭立,林木漸密,澗底水響,林中鳥鳴,構成美妙的樂章。有兩條山脈蜿蜒至此相聚,形如二龍戲珠,地名「王子澗」。其上盡是峭壁削崖,公路曲折蜿蜒,稱「十八盤」。終端即「柳樹台」,台東豁一口,可登巨峰,北險深壑,秀峰峽立,谷底即為北九水。 華樓山風景區 位於嶗山風景名勝區西部,海拔409米,是古跡鐫刻較集中的風景區。元尚書王思誠曾品為十四景:清風嶺、王喬崮、聚仙台、翠屏岩、南天門、松風口、夕陽澗,前逐一賦贊之。景以聚仙台、凌煙崮、翠屏岩、南天門最佳。其中,聚仙台,又名?表峰,人稱梳洗樓。迭石崛起於嶺頂,四面削峭,高21米,直插藍天,猶如華表。傳說神仙曾在此梳洗,古來被譽為嶗山第一奇峰。峰西為元建道觀華樓宮,院宇簡朴,庭院雅潔。前臨夕陽澗,有「碧落岩」。 東南一面露一缺口,觀賞巨峰一帶的重巒迭嶂,象千萬戟高插雲端,景色奇勝。山北麓即為白沙河之中游,20世紀50年代即建成嶗山水庫,辟為景區,庫北岸有黃石洞、慧炬院等遺址。 石老人風景區 石老人是一筍狀的礁石,崛起於大江口之海灣中。礁石高出水面約15米,周長約30米,漲潮時沒入水中。中間有徑約1米透明的孔,遠望象駝背老人站在海中,若將欲行,尤為異觀。這一帶由海蝕崖、海蝕洞及海蝕柱等組成了奇特的自然地理風貌,是青島市一大風景點。大江口海灣,東是峰巒疊嶂的午山,西為雲霧繚繞山巔的浮山,面積約2.5平方公里,是天然的海水浴場。灣東北岸一突出的陡崖高約40米,叫「平頂台」,西北岸峭崖丹黃,一洞如屋,名「石屋門」。北岸是一漁村,因礁石取名「石老人」,迄今已500年的歷史。湛山至太清宮的公路穿村而過。1983年,青島市政府在村西劃定2.5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旅遊開發區。1992年3月國務院批准石老人旅遊開發區建設國家旅遊度假區。石老人風景區由西向東可游覽的景點有海洋公園、海濱雕塑園、石老人浴場、石老人公園。可觀賞的景觀有石老人、浮山、午山、赤島、大小公島遠景及石老人旅遊度假區風貌。 早起到海水浴場站點等304去嶗山,經過一個多小時,到達嶗山,門票50元。在埡口下車,參觀太清宮,之後爬山(也可以坐索道)至明霞洞。至明霞洞後,有兩條路線,一條是繼續向上爬,到達嶗頂,之後翻過嶗頂,經過內九水、外九水,從北面下山,坐公交車返回;另一條從明霞洞直接返回太清宮或者走上清宮、瀑布下山,坐304返回。前一條自然景色優美,後一條人文遺跡多。如果返回後不累,還可以從海水浴場下。嶗山旅遊費用約200元。

⑶ 十一北宅仰口有哪些地方好玩

北宅仰口櫻桃採摘+特色農家宴 一日游
北宅有紅太陽民俗大院 ,民博園,人濟健康運動中心,
北龍山莊
懷水魚農庄 農夫苑 「鵝和鴨」農庄 鹿鳴湖假日農庄

仰口有嶗山茗香風情園
仰口風景游覽區位於嶗山景區的東北部。景區風光靄氣中群峰峭拔,爭奇斗妍,翠竹青松里掩映著"海上宮殿"太平宮;關帝廟置身蒼松山楸間,前臨澗水、襟倚翠竹。懸崖峭壁下隱蔽著諸多奇石怪洞:有載記元朝著名道士邱處機的詠嶗山景物詩21首的白龍洞;歷代道士練功之地猶龍洞;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塊巨石構成的白雲洞。在有名的獅子峰巔可欣賞動人的奇觀"獅峰賓日",峰下可仰觀迷人的勝景"獅嶺橫雲"。此外,景區中的上苑山、將軍崮、中心崮、二仙山、鑽子崮、覓天洞,以及仰口灣、雕龍磯、峰山岬角無不是山峰、海灣秀色盡現。寬闊平展,沙質優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灘則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場。
到仰口風景區乘汽車有3條公路可以到達:一條是走南線,從太清宮風景游覽區、棋盤石風景游覽區沿海岸邊的環山公路到仰口景區;一條是從李村經夏庄鎮北行到惜福鎮,再由惜福鎮東行經王哥庄南行到仰口;一條是或從沙子口經漢河、柳樹台、北九水、大嶗觀,或從李村經北宅到大嶗觀,再從大嶗觀經劈石口去王哥庄,由王哥庄南行到仰口。

仰口灣 位於嶗山東北麓,南北分別為泉嶺和峰山。1914年德日戰爭時,日軍曾在此登陸。海灘呈彎月形,沙灘寬闊平緩長1200餘米,沙細軟,海水清澈,為著名的仰口海水浴場。仰口灣風光旖旎,鄰近山上名勝繁多。1993年5月開始興建仰口旅遊度假區。
太平宮 位於仰口灣畔上苑山麓,初稱「上苑宮」,意指「皇上」所賜之苑。落成於太平興國年間,故曾更名為「太平興國院」,元初改名為「太平宮」。與上清宮、太清宮同為宋太祖敕建的道觀。
太平宮殿宇呈「品」字形,院門照壁上單線鉤刻「海上宮殿」4字。結構嚴謹,端正飽滿,為建宮時所鐫。正殿舊祀三清和玉皇,配殿東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時,又重塑一些神像。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龍涎」,井側石上刻明代山東提學鄒善的詩一首。東院有鍾亭,內懸新鑄仿古鐵鍾一口,列為一景,名曰「上苑曉鍾」。
太平宮依山襟海,景色綺麗,是觀日、眺海、聽濤、賞松佳地,周圍奇洞摩崖、異石俏峰紛呈,構成著名的旅遊景區。
綿羊石 位於太平宮東,由幾塊天然巨石疊成,形酷似一隻綿羊,口眼皆備,跪伏山坡上,為嶗山象形石中的一絕。
獅子峰 位於綿羊石以北,奇峰聳起,背海面山,酷似張口雄居巨獅。上面刻有明代山東提學鄒善所題「山海奇觀」,字徑40厘米。近峰巔處,有一形如獅吻的洞廈,內可容10餘人。洞壁上石刻重疊,字跡依稀可辨。有明代藍田、陳沂等於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的題刻,以及金代遊人明昌五年(1194年)的題字。獅子峰是觀海上日出佳地。「獅峰賓日」、「獅嶺橫雲」均為嶗山勝景。
翠屏岩 位於太平宮之西的山坡上,為一聳立絕壁,蒼翠斑爛,遙望如屏,故名。嶗山翠屏岩有二,另一在華樓。
猶龍洞 位於翠屏岩下,天然石洞,原名老君洞。內祀太上老君。鄒善游覽太平宮時,即墨縣令楊方升根據《史記》「老君,猶龍也」之意,提議改名為「猶龍洞」,鄒納,留字更名,並鐫於洞旁斜倚的眠龍石上。近年修復太平宮時,新鐫當代書法家手書,修築石階,遊人可繞向洞頂。
混元石 位於翠屏岩頂部,刻有星斗圖案及「混元石」三字,為過去宮中道士禮拜星斗的步罡踏斗之處。
仙人橋 從太平宮向北下至澗底,大石累累,流水潺潺,即白龍澗。澗上幾方平整大石,連接成一座天然石橋,名仙人橋,水從石隙瀉下。
白龍洞 位於仙人橋北。石洞上鐫有丘處機的詠嶗山七言絕句20餘首,是目前嶗山保存最完整、刻工最佳的舊存摩崖,落款為金代泰和八年(1208年)「棲岩洞主紫悟真□刊石野人王志心、劉志寬」。詩前有丘處機的序言:「東萊即墨之牢山三圍大海,背負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勝境也。然僻於海曲,舉世鮮聞,其名亦不佳。」丘處機遂將「牢山」易名為「鰲山」。
覓天洞 位於太平宮西1.5公里處,俗稱槐樹洞,由峭壁裂隙間的多塊巨石疊摞而成,通高70餘米,上下10層,1990年曾人工整修。洞口夾在兩面峭壁之中,左上方和洞額均刻有「覓天洞」字樣,為現代雕塑家劉開渠手書。洞內盤旋曲折,離奇險怪。幽暗處需秉燭而入,台階蜿蜒處需弓身緩行,倏石壁陡立,攀梯而上,忽又異境天開,豁然開朗,一路周折,變幻無窮,別有洞天。
洞外景色宜人。「通天橋」鐵索懸空,「一線天」石罅生風,「神龜探海」、「龍盤虎踞」等象形石別開生面。洞頂兩處峭壁上分別刻有現代美術理論家蔡若虹和邵大箴的題詞「咫尺天涯」和「洞幽不雨草常濕、山高無風暑自消」。踏上峰巔,一巨石上鐫刻著現代版畫家力群題「天苑」二字。置身於此,恍若覓天有成,已抵天界,萬千景象一覽無余。近處的「天馬」、「龜腹」、「母子龜」、「雙雞私語」等景石形象逼真。
白雲洞 海拔400多米,位於嶗山東部海濱,距太平宮約3.5公里。從雕龍嘴踏石級至山腰北去,過逍遙徑,經老君洞,再攀一段石階,即至白雲洞。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多白雲繚繞而得名。白雲洞地勢高曠,林木茂密,前臨長澗,側望滄海,與明霞洞並稱為前、後洞,是嶗山著名道觀之一。該處主要建築毀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現漸已修復。
白雲洞建於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間,屬道教「金山派」。
青龍閣是白雲洞的主要建築之一,現僅存殘垣。閣前青龍石畔,一株玉蘭,粗逾合抱,樹齡達數百年。繞過青龍閣,為三塊巨石結架而成的石洞,右石「白虎」,左右「青龍」。「青龍石」特別巨大,上平,可登眺;「白虎石」背依懸崖,前臨險壑。洞內寬深各十丈,可站立數十人,原供有銅鑄玉皇神像。洞額刻有「白雲洞」三字,是清末翰林日照尹琅若(字琳基)所題,字體雄渾。洞前兩株白果樹,大可合抱,如巨傘撐天。一株玉蘭,枝繁葉茂,也有數百年樹齡。洞後一株古松,形狀奇特,名曰「華蓋松」,老乾蟠曲,遮滿洞頂,小枝斜出,伸向洞外,仰望恰似一條張牙舞爪的飛龍,在洞頂上騰空而起,甚是奇觀,「雲洞蟠松」為嶗山勝景之一。
白雲洞青龍石下有一洞穴,穴上刻有「卧風窯」三字,此穴不大,地勢奇異,山風過此,迴旋不止,故名「卧風窯」。窯旁有「菩薩洞」,過去曾供有一尊鐵佛,相傳是清代乾隆年間道士趙體順從海島上得來。順白雲洞南下,有「清虛洞」和「普照洞」。「清虛洞」是人工所鑿,小而明潔,人坐洞中可俯視山海景色。
白雲洞東南並列著兩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二仙山可攀。白雲洞與二仙山之間有一谷,因谷底地勢平坦好走,故稱「逍遙谷」。谷中蒼松秀竹茂密,有石塔兩座,一葬開辟白雲洞的白玉蟾(隱士)遺骨;一葬白雲洞開山道士田白雲遺骨。
從白雲洞東側沿山路攀二仙山,穿石隙,攀上「上天梯」,越過「三步緊」,即達山巔「會仙台」。台上僅容1人,狀如坐椅,椅背勒一「仙」字,傳說登上「會仙台」,便可與神仙相會。
觀音岩 白雲洞尋徑西行至西望海門,南、北兩岩對峙,北岩壁半白石隆起,狀如觀音,衣紋皆具,神采生動。
關帝廟 位於仰口灣西上苑山南豬頭峰下,前臨澗水,襟倚翠竹,佔地面積900多平方米,初建時建築面積100多平方米,系太平宮腳廟。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從太平宮分出。1929年道人劉太清、賈太成主持重修,始具規模。重修後,大殿3間,道舍22間,為二進式院落。進山門為前院,後為四合院。中殿3間,穿堂兩旁彩塑關平、周倉立像,高2米多。後院大殿塑關羽坐像,殿壁彩繪「桃園結義」、「單刀赴會」等壁畫,畫工細膩工整,比例勻稱,是嶗山壁畫之上品。廟內花木扶疏,四季飄香,環境頗為幽雅。
刁龍嘴 又名「雕龍磯」,位於刁龍嘴村東臨海處,為探入海中的岬角,形狀奇特,陡壁懸崖立於海上,狀如龍頭,山頂聳立兩棵八茂樹,樹椏虯曲,似龍角,崖具五色,層次分明,景色頗為壯觀。

⑷ 嶗山的景點有哪些

嶗山風景區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
石老人觀光園
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嶗山二龍山風景區
仰口游覽區
北九水
巨峰
嶗山太清宮

⑸ 嶗山有什麼景點

【巨峰旭照】 巨峰是嶗山主峰,俗稱「嶗頂」,位於嶗山中部群峰之中,海拔1132.7米。「雲海奇觀」、「旭照奇觀」、「綵球奇觀」是巨峰景物中的三大奇觀。特別是「旭照奇觀」,綺麗壯美,被列為嶗山十二景之冠,稱「巨峰旭照」。清代乾隆年間即墨知縣尤淑孝有詩贊曰:「振衣直上最高峰,如發扶桑一線通。只有仙靈營窟宅,更無人跡惹天風。群山嶽岳憑臨外,大海茫茫隱現中。持較岱宗應特絕,碧天咫尺彩雲紅。」

【龍潭噴雨】 龍潭瀑又名玉龍瀑,位於嶗山南麓八水河中游。八水河流至此處跌落於深潭,水如玉龍,吐霧噴雨,景色壯觀,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龍潭噴雨」。周至元有詩贊曰:「凌空亂濺沫,疑是玉龍飛。白掛虹千仞,青山環一圍。拋來珠落落,舞處雪霏霏。遊客貪清賞,斜陽不忍歸。」

【明霞散綺】 從太清宮北上,行約3公里左右,在竹樹蔥籠、綠蔭掩映中便是明霞洞。這里背後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清代高密文人孫風雲有詩贊曰:「拾級不辭勞,松篁漲晚濤。嵐光拔地峻,海色逼天高。絕頂霞粘屐,精庭雪暈袍。三壺皆似削,俯勢瞰靈鰲。」

【太清水月】 在太清宮看海上月出,別有一番情趣。當萬籟俱寂之時,光潔的月亮被一團金輝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傾灑海面,浮光瀲灧,玉壺冰鏡。岸邊清風掠竹,細浪輕拍,景色幽奇絕倫。這便是嶗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清代文人林紹言有詩贊曰:「相約訪仙界,今宵宿太清。煙澄山月小,夜靜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葉驚。悄然成獨坐,細數曉鍾聲。」

【海嶠仙墩】 海嶠仙墩是指嶗山頭南部的八仙墩,嶗山頭距太清宮7公里,是由海蝕岩洞組成的奇特自然風貌。嶗山頭的南部,由於海浪多年沖擊,崖岸斷落如廈,崖下海中有十多塊兩米高的石墩,神話傳說八仙過海時曾在此小憩,因名八仙墩。此處風勁浪高,波濤洶涌,極為驚險,被譽為「嶗山第一奇景」,在嶗山十二景中稱「海嶠仙墩」。明代高僧憨山有詩贊曰:「混沌何年鑿,神功此地開。勢吞滄海盡,潮壓萬山回。洞宇今何在,仙人去不來。蓬萊應浪藉,身世重堪哀。」

【那羅佛窟】 自華嚴寺沿山澗西上即達那羅延窟,這座天然的石洞寬7米,高、深各10餘米,四壁如削,洞頂有一圓洞,頗似火山噴口,天光由此圓孔透入,據僧人說那羅延佛就是在窟中修煉成正果。如此巨大的花崗岩洞國內尚不多見,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那羅佛窟」。清代即墨文人黃玉瑚有詩贊曰:「荒山留佛骨,卓錫何年至?那羅延窟存,東來識大意。」

【雲洞蟠松】 白雲洞在嶗山東部,華嚴寺西北,太平宮西南3.5公里處,坐落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其景物之清奇,風光之綺麗,則又別具一格。白雲洞由巨石架成,左為青龍石,右為白虎石,前為朱雀石,後為玄武石。洞石岩頂上有一名為「華蓋」的古松,勢如騰龍,綠蔭冉冉,覆蓋全洞,在嶗山十二景中稱「雲洞蟠松」。藍水有詩贊曰:「白雲深處白雲洞,日日洞口白雲封。驚看雲中龍出沒,一株洞後百年松。」

【獅嶺橫雲】 獅子峰在太平宮東北,幾塊巨石相疊,側看成嶺,豎看成峰,狀若雄獅,橫卧在蒼茫雲霧中,海風吹來,白雲宛若游龍,翩若驚鴻,在陽光的照射下,景色十分絢麗。但獅子峰最壯美的景色是「獅峰觀日」,人們在獅峰觀罷日出,趁曉霧未開,方可盡情地領略「獅嶺橫雲」的妙趣,因而列入嶗山十二景。明代即墨文人黃宗臣有《宿獅子峰》詩:「石上開樽有濁醪,海天東望月輪高。夜聲時到秋山寺,半是風聲半是濤。」

【華樓疊石】 華樓山位於嶗山水庫南岸,海拔408米。華樓峰是矗立山頂東部的一座方形石峰,高30餘米,由一層層岩石組成,宛如一座疊石高樓聳立晴空,故稱「華樓」,又因異石突起,猶如華表,又名「華表峰」,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華樓疊石」。清代平度文人白永修有詩贊曰:「摩霄卓立碧芙蓉,天開名山第一峰。嵐氣蒸成金液水,海霞飛滿石門秋。」

【九水明漪】 北九水分內九水與外九水兩部分,全長9.5公里,是白沙河的中游峽谷地帶。內外九水共有18道灣,澗水遇峰必折,折處旋成深潭,形成一處景觀,各具特色,紛呈異景,《膠澳志》稱北九水之景為:「水作龍吟,石同虎踞,音樂圖畫,文本天成。」在嶗山十二景中,最為秀麗多姿的當數「九水明漪」。清代即墨文人黃襀有詩贊曰:「怪石嶙峋路可封,一川九曲出盤龍。溪邊疑有胡麻飯,身在桃源第幾重。」

【岩瀑潮音】 潮音瀑原名魚鱗瀑或玉鱗瀑,因其聲似潮湧,自1931年始更名。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四面峭壁環繞,東南高壁裂開如門,瀑布從此瀉下,山谷轟鳴,聲如澎湃怒潮。清代山東撫軍崔應階有詩贊曰:「何處<崖萬壑雷,高峰雲靜石門開。盤空舞雪飛泉落,撲面銀花細雨來。碧水澄潭湛洗滌,青松白石任徘徊。支筇未盡游觀興,樵唱遙從天際回。」

【蔚竹鳴泉】 蔚竹庵在北九水村東北的鳳凰山下,位居海拔550米高處,蔚竹成林,蒼松競茂,怪石奇秀,澗溪成韻,泉水汀咚,清新幽靜,在嶗山十二景中稱「蔚竹鳴泉」。清代膠州文人王大來有詩贊曰:「玄都近在最高峰,石磴追尋樵客蹤。履下泉聲三十里,杖邊山色一千重。深藏勝境疑無路,綠到仙宮遍是松。更喜道人閑似我,邀看萬朵碧芙蓉。」

這是最著名的12景點

⑹ 青島嶗山風景區有哪些景點

青島嶗山仰口風景區位於嶗山東北部, 包括仰口海灣、太平宮、太平宮、白雲洞、猶龍洞、關帝廟等23處景點,風景區面積1.67平方公里,保護地帶25.12平方公里。風景區有:仙山宮殿、太平宮、奇峰異石、深谷幽澗、名人遺跡、海灣沙灘。

嶗山仰口風景游覽區位於嶗山景區的東北部。景區嵐光靄氣中群峰峭拔,爭奇斗妍,翠竹青松里掩映著「海上宮殿」太平宮;關帝廟置身蒼松山楸間,前臨澗水、襟倚翠竹。 懸崖峭壁下隱蔽著諸多奇石怪洞:有載記元朝著名道士邱處機的詠嶗山景物詩21首的白龍洞;歷代道士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塊巨石構成的白雲洞。在有名的獅子峰巔可欣賞動人的奇觀"獅峰賓日",峰下可仰觀迷人的勝景"獅嶺橫雲"。此外,景區中的上苑山、將軍崮、中心崮、二仙山、鑽子崮、覓天洞,以及仰口灣、雕龍磯、峰山岬角無不是山峰、海灣秀色盡現。寬闊平展,沙質優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灘則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場。練功之地猶龍洞;到仰口風景區乘汽車有3條公路可以到達:一條是走南線,從太清宮風景游覽區、棋盤石風景游覽區沿海岸邊的環山公路到仰口景區;一條是從李村經夏庄鎮北行到惜福鎮,再由惜福鎮東行經王哥庄南行到仰口;一條是或從沙子口經漢河、柳樹台、北九水、大嶗觀,或從李村經北宅到大嶗觀,再從大嶗觀經劈石口去王哥庄,由王哥庄南行到仰口。

⑺ DNF 青龍哪裡

樓上的那幾位,青龍石25級裝備,只有在懸空才可以爆

閱讀全文

與青龍石懸空連接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身甩筒鍛煉方法 瀏覽:942
集成吊頂燈安裝方法圖 瀏覽:475
肥胖體脂率測量方法 瀏覽:15
自己用什麼方法去眼袋 瀏覽:650
常用的幾種野外求救方法 瀏覽:443
電動料理機的安裝方法視頻 瀏覽:573
如何更改資費方法 瀏覽:880
水分的計算方法 瀏覽:884
里外雙鎖芯安裝方法 瀏覽:263
甜甜圈發使用方法 瀏覽:155
500卡路里鍛煉方法 瀏覽:894
怎麼讓孩子開竅的方法 瀏覽:618
性癮症的治療方法 瀏覽:377
雞飼料釣草魚方法視頻 瀏覽:244
低危型房顫的治療方法 瀏覽:808
歐姆龍耳溫計使用方法 瀏覽:550
數罪並罰後附加刑的計算方法 瀏覽:828
水電工安裝地線走線方法 瀏覽:574
冬天果樹育苗基質最佳方法 瀏覽:414
靈芝孢子粉食用方法和什麼同吃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