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轉化成本如何計算
轉化成本的計算公式如下:
轉化成本=轉化的次數×轉化成本=現金需要量/最佳現金持有量×每次轉化成本
拓展資料:轉化成本
轉化成本即轉換成本,是指客戶從購買一個供應商的產品轉向購買另一個供應商的產品時所增加的費用,如增加新設備、重新設計產品、調整檢測工具、對使用者進行再培訓等發生的費用。這種成本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也是時間、精力和情感上的,它是構成企業競爭壁壘的重要因素。如果顧客從一個企業轉向另一個企業,可能會損失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和關系,那麼即使他們對企業的服務不是完全滿意,也會三思而行。
轉化成本類別:
1、程序性轉換成本
該種成本主要是指顧客在時間和精力上的付出,由以下四種類別構成:
(1)經濟風險成本
經濟風險成本是對轉換可能帶來較低產品/服務質量的感知。即顧客如果轉購其他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可能會因為信息不對稱等原因為自己帶來潛在的負面結果,這種不確定構成了風險成本。
(2)評估成本
評估成本是指顧客如果轉向其他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必須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信息搜尋和評估;通過必要的信息搜集並加以評估潛在可替代的供應商才能做出明智的購買決定。
(3)學習成本
學習成本是指顧客如果轉向其他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需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學習產品和服務的使用方法及技巧。
(4)建立成本
建立成本是指顧客轉向其他企業,必須耗費時間和精力與新的產品/服務提供商建立關系;如果選擇一個新的服務提供商則首先需要進行信息上的交換才能保證提供的服務准確無誤。
2、財務性轉換成本
該種成本主要是指顧客可計量的財務資源的損失,由以下兩種類別構成:
(1)利益損失成本
利益損失成本的產生源於企業會給忠誠顧客提供很多經濟、服務等方面的優惠,如果顧客轉向其他企業,將會失去這些優惠條件。
(2)金錢損失成本
金錢損失成本是指如果顧客轉向其他企業可能會帶來一次性的財務支出。
3、關系性轉換成本
該種成本主要是指顧客在情感上或心理上的損失,涉及了因為身份或契約關系的打破而導致的心理上和情感上的不舒服。由以下兩種類別構成:
(1)個人關系損失成本
個人關系損失成本是指顧客轉向其他企業會由於身份關系的打破而導致相關情感的損失,即可能會造成人際關繫上的損失。
(2)品牌關系損失成本
品牌關系損失成本是指顧客轉向其他企業可能會失去和原有企業的品牌關聯度,造成在品牌支持和社會認同等方面的損失。
② 如何實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1、增加銷售額;2、減少成本;3、減少工作時間(工序節拍更快,人數更少)
純粹考慮降低成本,一開始的效果很好,但是慢慢的效果就越做越小。
所以,在售價可能下降的情況下,減少人工可能效果最好!
③ 效率提升率計算方法 改善前36秒一個,改善後16秒一個,問效率提升多少
效率提升率=(改善前的效率-改善後效率)÷改善前效率×100%
=(36-16)÷36×100%
=55.6%
答:效率提升了55.6%
④ 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的關系,提升效率能否降低成本
不在特定的條件下討論,一般意義上提升效率是要提高成本的。
現代管理學是由幾種方法可以不變成本提高效率,也可以不變效率降低成本。
其實更好的討論方法是把效率也轉化成成本的概念,在一個大成本的框架下討論產品成本。
⑤ 求工作效率提高百分之幾怎麼算
工作效率提高百分比計算公式:(現工效-原工效)/原工效×100%。
例如:小明原來搬運一批貨物需要10小時完成工作,現在8小時就把貨物搬完了。
計算小明工作效率提高百分百步驟如下:
設小明的工作總量為1 ,則工作效率分別為:原功效為1/10、現功效為1/8。
那麼小明的工作效率提高了(1/8-1/10)。
小明工作效率提高百分比為(1/8-1/10)/(1/10)×100%=1/4=25%。
(5)效率提升如何轉換成成本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工作效率提高方法:
1、保持最佳的工作激情。
2、選擇正確的工作方向。工作方向就是工作目標或工作目的。
3、選擇最好的工作方法。找到最好的方法就能節約不必要的時間的浪費。
4、工具的選擇和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好的工具能使得事半功倍。
5、懂得勞逸結合。無論學習還是工作,勞逸結合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人事半功倍。如果為工作操勞過度,影響的不僅僅是身體的健康,也會伴隨工作效率的降低。
⑥ 如何在運營管理中提高效率和效果並節約成本
一.節約成本
成本的管理,成本的節約主要途徑還是加強管理,通過對於人力資源的合理安排,通過先進技術的合理使用,通過管理的細化而實現的。
二. 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的提高在項目管理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效率的提高意味著人力成本的降低,意味著客戶滿意度的提升,也是企業良好的精神面貌的基礎。就李子園大廈而言,通過的良好的組織架構和授權機制;通過SOP(組織流程)的建立;通過工作計劃制度的建立;通過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立向制度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
三. 提高服務質量
提高服務質量其最終的結果是客戶滿意度,而滿意度決定了大廈的出租率,進而影響到公司的效益。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和客戶滿意度,在李子園大廈中實施了績效考核制度。績效考核與企業目標管理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績效考核是企業完成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業效益、提高員工素質的重要方法。績效考核的基本原則是公開化、直接性、反饋性、差別性。大廈的績效考核的。標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責任都將在公司內部向全體員工公開。對各級員工的考核,由被考核者的直接上級實施。考核結果反饋給被考核者本人,並由考核人向被考核者進行說明解釋,肯定成績和進步,說明不足之處,提供今後努力方向的參考意見。針對不同的考核評分,在獎金、晉升等方面體現明顯差別,以激勵員工的上進心。
⑦ 產能效率提升如何轉化發收益金額
你好
產能效率提升,主要是縮減人工成本。
同樣的產出,成本減少了。自然收益提高了
⑧ 如何理解效率與成本的問題
效率和成本沒有必然聯系,一般而言效率低必然成本高。生產效率和產能有時是統一的,產能大即效率高,但是產能大有時也等於成本高。
效率低時考慮到人工和機器的耗電、油、維護、折舊費用,成本必然高。提升效率時,如果引進先進的設備,花費的資金當然也大,這就需要從工程經濟的角度進行計算回收周期,投資回報率等問題。如果提升管理水平來提升效率,不需要花費很多金錢就可以提升效率,可行的方法比如引用標准化管理、工業工程管理技術,5S現場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提升效率。
⑨ 如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在製造過程中只能增加生產成本的的要素統稱為浪費。徹底排除浪費,關鍵要把握以下兩點:(1)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是相互聯系的,正因如此,要努力用盡量少的人來生產必要的產品;
(2)從每個作業者的工作效率看起,然後再依次看整條線、整個車間,分階段地提高效率,在此基礎上還必須得從整體上來考慮提高效率。
精益生產方式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這是豐田對浪費的見解與傳統見解最大不同的地方,也是豐田能帶給企業很大利益的原動力。精益生產方式中幾乎所有的改善行動皆會直接或間接和消除庫存有關。具體來說,庫存會造成下列浪費:
(1)產生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等浪費。當庫存增加時,搬運量將增加,需要增加堆積和放置的場所,需要增加防護措施,日常管理和領用時需要增加額外時間等,甚至盤點的時間都要增加,這些都是浪費。
(2)使先進先出的作業困難。以銅管為例,當庫存增加時,新入廠的銅管壓在原來的銅管上,先入庫的若要優先使用,就必須進行額外的搬運。而如果為省事,先使用新入廠的銅管,原來的銅管長期放置會帶來質量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3)損失利息及管理費用。當庫存增加時,用於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會大量沉澱在庫存上,不僅造成資金總額增大,還會增加利息和庫房的管理費用。
(4)物品的價值會減低,變成呆滯品。當庫存增加時,庫存量會大於使用量,甚至會造成長期的積壓,特別是當產品換型時,這個問題可能會更加突出。機轉換過程中,很可能因為原來庫存過多而造成大量物資積壓,而且為盤活這些積壓物資,又需要進行額外的投入。此外,由於放置的時間較長,原來貪圖便宜批量買進的物資,現在六折也許元就可能買到一個新型號,從而造成實際價值降低,成本升高,利潤減少。
(5)佔用廠房空間,造成多餘的工場、倉庫建設投資的浪費。當庫存增加時,就需要額外增加放置場所。新增了材料置場,新增加了投資,卻不帶來效益。
此外,庫存還會造成無形損失,其程度不亞於上述有形損失。庫存會隱藏問題點,而「問題」在精益生產方式中被認為是寶藏,問題如果能不斷地被發現解決,則利益便會不斷地產生。問題點的隱藏會導致管理沒有緊張感,阻礙改進,以及對設備能力及人員需求的誤判。因此,無怪乎精益生產方式稱庫存為「萬惡之源」,絕對不允許它存在,如果現在已經有了庫存,也要行進一切辦法,將之降低,力爭零庫存。
⑩ 關於生產效率成本的計算
所謂生產效率成本,確實屬於管理內容,會計上沒有此名詞,但是從會計上可以解釋:
作為企業,為了經營,從總體上看,都有固定費用——管理人員的固定工資、職工的福利開支、設備折舊、企業日常辦公開支等等...所有與產量無直接關系的開支,都屬於固定費用。固定費用和產量是成反比的,生產效率越高,說明固定費用利用率越高,那麼生產效率成本越低,反之,生產效率成本就越高。
當然,固定費用只是相對的,他也不是絕對不變的。所謂的固定,是指針對現有生產規模、現有設置而言。
狹義上簡單解釋固定費用:不直接構成產品成本的費用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