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檳榔反季節種植技術
(一)選地整地
苗圃地宜選擇靠近水源,有一定樹木遮蔭,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經深耕細耙後起畦。種植地宜選擇海撥
300米以下的丘陵南坡、山谷或河岸兩旁背風的地方。如坡度較大,應按水平帶狀整地,帶寬3米,帶面向內傾斜,帶內側挖一條蓄水溝,溝寬30厘米,深
25~30厘米。整地後按株行距2×3米挖穴,穴為60×60×50厘米,待植。
(二)種植方法
1、種子育苗
選種:選擇生長15~30年,莖幹上下粗細一致,節間均勻,開花早,花序長而稍下垂,每年有3個以上花序結果的,無病植株作留種母樹。於5~6月採摘果實,挑選呈卵形或橢圓形,外果皮金黃色,光滑無斑紋狀裂痕,大小均勻、飽滿,核堅硬、果仁重,每公斤鮮果約18~22個以下的無病蟲果實作種。
催芽:果實採摘後,應置陽光下曬1~2天,吸收熱量,以利於種子發芽。隨後進行催芽處理,其方法:①堆積催芽法:在靠近水源並有蔭蔽的樹底下或通風的室內,地面鋪一層沙,把果實堆成20厘米高的小堆,蓋上稻草,厚度以不見果實為度,每天淋水1次,保持濕潤,在溫度
35℃左右,經7~10天,外果皮開始發酵腐爛,及時打開稻草,取出果實,用水洗凈,放陽光下曬1~2天,曬時要注意經常翻動,以提高發芽溫度,保證發芽整齊。然後再重新堆放、蓋草,淋水,同時要注意防止害蟲為害。18~28天後,每天要定時剝開果蒂檢查,如有白色芽點出現,即可取出進行育苗。②籮筐催芽法:如種量不多,可將果實裝在籮筐內,用稻草封籮筐口,置屋內保溫,淋水。待果皮發酵腐爛時,將籮筐連同果實一起放在流水中將果皮洗擦乾凈,然後重新裝筐放於屋內,當有白色芽點出現時取出播種育苗。此外,還有苗床催芽法,因佔地面積大,出苗不整齊,產地較少採用。
育苗:苗圃地按株行距30×30厘米開穴,施入基肥。每穴放入1粒催過芽的種子,覆土3~5厘米,經壓實後,蓋上稻草或雜草,淋水。約1個月左右,小苗陸續出土,定期進行苗期管理,經1~2年的培育,苗高達60厘米左右時可起苗移栽。
目前,主產區多採用營養袋育苗。用農用薄膜做成,直徑25厘米,高30厘米左右的袋,內裝泥土、腐熱的牛糞各1份混勻的營養土。再放入經催芽的種子,每袋1粒,蓋土1厘米,上面再蓋塘泥或河砂少許,以免板結,再用雜草覆蓋,淋水至濕。袋底穿2~4個小孔。此法移植成活率高。
2、移栽
於春季3~4月,秋季8~10月栽植,選雨後或陰天進行。起苗時要注意保護根系,苗要帶土,並剪去部分老葉,栽植不宜太深,覆土壓實後淋定根水,並用雜草覆蓋穴面,或在四周插上小樹技遮蔭,以減少水份蒸發,提高成活率。若用營養袋育苗,栽植時去掉薄膜袋。一般每畝植100株。
(三)田間管理
1、苗圃管理
育苗時要用稻草或雜草覆蓋;若無自然蔭蔽條件,還須搭設蔭棚遮蔭。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濕潤,但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易導致種子霉爛。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即可開始施肥,以稀薄人糞尿為主,以後每隔20~25天施1次,濃度逐次加大。若施用化肥,應在土壤潮濕時在植株側邊施入,小苗每株2克,苗長出
4-5片葉時,可在幼苗四周撒施硫酸銨,每株約4克。切忌撒到葉面上,以免灼傷幼苗。同時,要及時除草,並將雜草曬干後蓋在小苗莖基周圍。
2、大田管理
調整蔭蔽度:在開墾植地時,留適當的樹木作蔭蔽樹,使蔭蔽度達到40~50%,或在檳榔行間種植飛機草、山毛豆等植物。也可間種一些木薯、花生等經濟作物或山梔子、非州蘿芙木等葯材。在河旁、房前屋後種植的,可與稀疏的香蕉或椰樹套作。在開花結果期,應砍去高大的蔭蔽樹,或收獲間(套)種的經濟作物。但應保留樹干周圍的矮小植物作為復蓋物,形成一個樹冠上部有充足陽光,下部有蔭蔽覆蓋的生長環境。
除草、培土:幼齡期要勤除草,每年2~4次,於春秋兩季進行,除凈周圍的雜草,並曬干蓋於莖干基部。除草時結合培土,把露出土面的根埋入土中。施肥:幼樹每年施肥3~4次。第1年每畝施有機肥250~500公斤,第2、3年每畝施500~1000公斤,加尿素5公斤、磷肥10公斤,在植株周圍開穴或半月形淺溝施入後覆土。成齡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第1次於2~3月花苞開放前,每株施人糞尿5~10公斤,或硫酸銨
100
克,以促進早開花;第2次於9~10,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5公斤,並加入過磷酸鈣100克,或火燒土5公斤,以促進幼果生長。灌溉排水:少雨季節,應及時澆水或灌溉;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防積水。防畜害、防凍:應防止豬、牛等牲畜踐踏植物根部,影響正常生長。秋冬時應注意防寒害。(中國有機農業網)
Ⅱ 檳榔如何種植反季生果
(一)選地整地
苗圃地宜選擇靠近水源,有一定樹木遮蔭,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壤土,經深耕細耙後起畦。種植地宜選擇海撥300米以下的丘陵南坡、山谷或河岸兩旁背風的地方。如坡度較大,應按水平帶狀整地,帶寬3米,帶面向內傾斜,帶內側挖一條蓄水溝,溝寬30厘米,深25~30厘米。整地後按株行距2×3米挖穴,穴為60×60×50厘米,待植。
(二)種植方法
1、種子育苗 選種:選擇生長15~30年,莖幹上下粗細一致,節間均勻,開花早,花序長而稍下垂,每年有3個以上花序結果的,無病植株作留種母樹。於5~6月採摘果實,挑選呈卵形或橢圓形,外果皮金黃色,光滑無斑紋狀裂痕,大小均勻、飽滿,核堅硬、果仁重,每公斤鮮果約18~22個以下的無病蟲果實作種。
催芽:果實採摘後,應置陽光下曬1~2天,吸收熱量,以利於種子發芽。隨後進行催芽處理,其方法:①堆積催芽法:在靠近水源並有蔭蔽的樹底下或通風的室內,地面鋪一層沙,把果實堆成20厘米高的小堆,蓋上稻草,厚度以不見果實為度,每天淋水1次,保持濕潤,在溫度35℃左右,經7~10天,外果皮開始發酵腐爛,及時打開稻草,取出果實,用水洗凈,放陽光下曬1~2天,曬時要注意經常翻動,以提高發芽溫度,保證發芽整齊。然後再重新堆放、蓋草,淋水,同時要注意防止害蟲為害。18~28天後,每天要定時剝開果蒂檢查,如有白色芽點出現,即可取出進行育苗。②籮筐催芽法:如種量不多,可將果實裝在籮筐內,用稻草封籮筐口,置屋內保溫,淋水。待果皮發酵腐爛時,將籮筐連同果實一起放在流水中將果皮洗擦乾凈,然後重新裝筐放於屋內,當有白色芽點出現時取出播種育苗。此外,還有苗床催芽法,因佔地面積大,出苗不整齊,產地較少採用。
育苗:苗圃地按株行距30×30厘米開穴,施入基肥。每穴放入1粒催過芽的種子,覆土3~5厘米,經壓實後,蓋上稻草或雜草,淋水。約1個月左右,小苗陸續出土,定期進行苗期管理,經1~2年的培育,苗高達60厘米左右時可起苗移栽。
目前,主產區多採用營養袋育苗。用農用薄膜做成,直徑25厘米,高30厘米左右的袋,內裝泥土、腐熱的牛糞各1份混勻的營養土。再放入經催芽的種子,每袋1粒,蓋土1厘米,上面再蓋塘泥或河砂少許,以免板結,再用雜草覆蓋,淋水至濕。袋底穿2~4個小孔。此法移植成活率高。
2、移栽 於春季3~4月,秋季8~10月栽植,選雨後或陰天進行。起苗時要注意保護根系,苗要帶土,並剪去部分老葉,栽植不宜太深,覆土壓實後淋定根水,並用雜草覆蓋穴面,或在四周插上小樹技遮蔭,以減少水份蒸發,提高成活率。若用營養袋育苗,栽植時去掉薄膜袋。一般每畝植100株。
(三)田間管理
1、苗圃管理 育苗時要用稻草或雜草覆蓋;若無自然蔭蔽條件,還須搭設蔭棚遮蔭。旱天要注意淋水,保持苗床濕潤,但水分不能過多,否則易導致種子霉爛。當幼苗第1片真葉展開時,即可開始施肥,以稀薄人糞尿為主,以後每隔20~25天施1次,濃度逐次加大。若施用化肥,應在土壤潮濕時在植株側邊施入,小苗每株2克,苗長出4-5片葉時,可在幼苗四周撒施硫酸銨,每株約4克。切忌撒到葉面上,以免灼傷幼苗。同時,要及時除草,並將雜草曬干後蓋在小苗莖基周圍。
2、大田管理 調整蔭蔽度:在開墾植地時,留適當的樹木作蔭蔽樹,使蔭蔽度達到40~50%,或在檳榔行間種植飛機草、山毛豆等植物。也可間種一些木薯、花生等經濟作物或山梔子、非州蘿芙木等葯材。在河旁、房前屋後種植的,可與稀疏的香蕉或椰樹套作。在開花結果期,應砍去高大的蔭蔽樹,或收獲間(套)種的經濟作物。但應保留樹干周圍的矮小植物作為復蓋物,形成一個樹冠上部有充足陽光,下部有蔭蔽覆蓋的生長環境。
除草、培土:幼齡期要勤除草,每年2~4次,於春秋兩季進行,除凈周圍的雜草,並曬干蓋於莖干基部。除草時結合培土,把露出土面的根埋入土中。施肥:幼樹每年施肥3~4次。第1年每畝施有機肥250~500公斤,第2、3年每畝施500~1000公斤,加尿素5公斤、磷肥10公斤,在植株周圍開穴或半月形淺溝施入後覆土。成齡結果樹每年施肥2次,第1次於2~3月花苞開放前,每株施人糞尿5~10公斤,或硫酸銨100 克,以促進早開花;第2次於9~10,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5公斤,並加入過磷酸鈣100克,或火燒土5公斤,以促進幼果生長。灌溉排水:少雨季節,應及時澆水或灌溉;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防積水。防畜害、防凍:應防止豬、牛等牲畜踐踏植物根部,影響正常生長。秋冬時應注意防寒害。
病蟲害防治:
1、病害 炭疽病:小苗和成齡株均可受害。主要危害葉片。病菌以菌絲體及分生孢子盤附被害組織上越冬,翌年春天,當條件適宜時,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或昆蟲傳播,落在葉片上,萌發芽管,從傷口或氣孔侵入體內發育成菌絲,經過一定時間的潛育發展,引起組織病變。雨季和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病。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病殘葉集中燒毀;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病力;發病期用1∶1∶120的波爾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及50%代森銨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防治。
葉點霉屬葉斑病:各地普遍發生,為害嚴重,重病區小苗發病率80~95%。嚴重時病葉枯萎,植株死亡。成齡株受害病斑累累。病菌傳播方法同炭疽病。氣溫偏高,陰雨多濕,發病嚴重。防治方法:冬季清除落葉;發病期可用1∶1∶100倍波爾多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
幼苗枯萎病:主要為害幼苗。病菌傳播方法同炭疽病。多雨潮濕易發病。防治方法:拔除燒毀病株,減少侵染來源;發病初期用0.5∶1∶10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
多毛孢霉葉疫病:主要為害葉片。病菌傳播方法同炭疽病。高溫多雨,蔭蔽或排水不良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注意排除積水;發病期用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代森銨600倍液噴霧。
褐根病:發病葉片褪綠至黃化,樹乾乾縮,暗灰色。最初侵染源主要是墾前林地已感病的雜樹樁。病菌孢子可借風雨傳播,落在檳榔樹樁或莖干傷口處侵入,發病後,再次通過接觸傳播形成病區。高溫多雨,擴展蔓延快,防治方法:墾地時徹底清除雜樹樁,杜絕初侵染來源。定期檢查,一經發現,及時挖除病株,也可用0.1%或0.5%的十三嗎啉水劑淋灌病樹頭及周圍土壤,每株約5公斤。
根頸腐爛病:病菌從根部侵入,引起根系變褐腐爛;陰雨高濕、地勢低窪、易積水,種植過密,蔭蔽度大,不通風透光等易發病。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排除積水;發病初期用1∶1∶100倍波爾多液噴霧;挖除病株後用1%硫酸銅液淋澆病穴。
2、蟲害 紅脈穗螟:主要危害檳榔的花、果,以花期和幼果期危害嚴重。防治方法:冬季結合田間管理清理園地,將枯葉、枯花、落果集中燒毀或堆埋;及時清除被害的花穗和果實;可用5%甲胺磷500倍液或50%磷胺800倍液噴霧,有殺卵作用。也可在幼蟲發生高峰期用2.5%敵殺死乳油6.25~12.5ppm或20%速滅殺丁乳油125~250ppm噴1~2次,也可用20%殺滅菌酯乳油250~500ppm或25%蟲雙500~1000 倍液噴1~2次,殺蟲率可達98~100%,噴葯後3個月保果率達93~100%。
二疣犀甲:以成蟲取食未展開的檳榔心葉,咬斷或咬食一部分。成蟲出現高峰期7 月底至9月初。幼蟲多在已砍倒的半腐爛檳榔樹桿上及附近牛糞中取食,對活的檳榔樹桿不為害。防治方法:清理檳榔園,及時處理園內因台風、病蟲害為害而致死的檳榔樹桿以及附近的牛糞堆。
椰園盾蚧:雌性成蟲和若蟲附著在檳榔葉片背面或果實表面,刺吸檳榔葉片組織汁液。防治方法:剪除嚴重蟲葉片;結合噴葯,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當若蟲出現盛期,用亞胺硫磷或馬拉松或二溴磷800倍液,或用草木灰肥皂液(水50公斤、草木灰5公斤、肥皂0.125公斤,加熱溶解,過濾後使用)噴霧,效果良好。
Ⅲ 檳榔的栽培技術
選苗:經過1-2年的培養。選生長5-6片濃綠葉片、高60-100厘米的健壯苗定植。
定植要求:一般於春季3-4月、秋季8-9月定植,以8-9月雨季定植最佳。行距2.5-3.0米.株距2.0-2.5米,定植1500-1650株/公頃。
定植方法:種植前開挖種植穴,山地沿等高線環山行內邊挖80厘米x80厘米x45厘米穴;平地開挖穴的規格是上口60厘米、下口50厘米、深40厘米;低濕地開挖穴應在畦上,不宜太深,12厘米即可。開挖穴時應注意把表土和心土分開堆放;回土時先回表土,再用過磷酸鈣或農家肥混均勻後回入穴中。營養袋育苗移栽前應將營養袋除去,種苗後淋足定根水,並蓋根圈草。 除草培土:檳榔植株成活後,要及時把灌木砍除,留下一年生的革命菜等葉生雜草覆蓋地面,保持土濕潤,有利於檳榔生長。一般每年除草2-3次、培土3-4次,促進根系的生長。
間種:為抑制雜草的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可在檳榔園地中種植綠肥或豆科作物,改善檳榔生長環境。
施肥:幼齡樹,幼齡檳榔為營養生長階段,其生長主要是建造根、莖、葉的營養生長,需要氮素較多,施肥應以氮肥為主。一般每年施3次,每次施農家肥或塘泥5-10kg/株、磷肥0.2-0.3kg/株,施肥前先在檳榔樹冠兩邊開深30厘米溝,然後深施,回土。隨著植株的成長,年施肥總量逐年增長,施氮磷鉀復合肥0.5-0.6kg/株,果實收獲前1年應加大氯化鉀的用量。每次施0.2kg/株。
成齡樹,成齡樹檳榔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對鉀素的需求較多,故成齡樹應以增施鉀肥、磷肥為主,氮肥為輔。一般每年施3次。第1次為花前肥,在2月開花前施下,施農家肥或塘泥15kg/株、氯化鉀0.15kg/株;第2次為青果肥,此期葉片生長旺盛,果實迅速膨大,需要較多氮素,施農家肥10-15kg/株、尿素0.2kg/株、氯化鉀0.2kg/株,或施氮磷鉀復合肥0.3kg/株;第3次為冬肥,以施鉀肥為主,在11月施農家肥15kg/株、磷肥0.5-1.0/株、氯化鉀0.2kg/株。 海南檳榔採收期一般從8月至翌年4月左右。果實達到24-32個/kg時即可採收。
Ⅳ 檳榔種植教程
自從上個世紀大約80年代左右的時候檳榔的價格就是在一直往上飆升,也促使了很多種植檳榔的農民朋友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很多人就看中了它的市場想種植它賺錢,由於市場的泛濫,導致它各種各樣的種苗都出現在市面上,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很多朋友就因此而上當受騙購買了劣質的種苗導致低產,一般劣質的種苗低產的原因在於生長周期會非常的長,對環境也是特別的矯情,所以說根本培育不出來高產的。
再有一點就是對管理的疏忽,即使你拿到了好的優質的,也有可能造成低產的現象,這對你的管理就有非常大的要求了,在種植它的時候在發育過程包括開花結果期間,養分都得不到補充,所以就會導致產量逐年降低,正常的一棵檳榔樹可以開花結果50~60年左右,很多朋友在種植了20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停止生產了,其中的原因就是缺乏了管理。
坡地培育或者梯田的地方可以,行距離在三米左右進行,提前培育也是可以的,土地要一定翻正充分,讓土壤充分的風化,一般的坑深在兩米左右,寬大約在50厘米左右,要保持期間的土地濕潤,因為它喜歡濕潤潮濕的環境,所以一定不要讓它乾旱,但是水分也不易積水。
首先我們要對它的樹進行養護,就是在它含苞待放的時候,或者是花在開放期的時候施大量的氮鉀肥,並定期的觀察根部腐爛病變的情況,減少蔓延或者是及時的處理,很多農民朋友都是重收輕管才導致了自己的檳榔樹壽命短,早衰亡,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到養樹先養根,才能培育出一棵好樹來。
它的開花期雄花是比較多的雌花是比較少的,所以說這個時候大家就要加重開花期的管理,管理好了才能提高座果率,我們要施肥適當,水分也要適當,保持土地的濕潤,但是不能積水,如果趕上雨水季節要做好排水溝,及時的排掉多餘的水分,不然的話它的根就很容易腐爛,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好它的養分供給,生長才能健壯,投產會比較快,一般它的花果期長約9個月,不同時期要進行不同的水肥管理,這樣才能滿足它的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的需要,肥料大約以有機肥為主,養護合一避免使用過多的化肥,引起破壞和營養失調。
在培育後我們要注意定植大約在3~4年,根系要淺,芽要嫩,進一步保護幼苗不受陽光的暴曬,要減少地面的水分蒸發。種植期間周圍可以種上飛機草或者是其它的經濟作物,中葯材也是可以的,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壤被沖刷,保持土地的濕潤,還有效益的增長,期間我們要注意除草還有培土,它在幼齡期要經常除草,每年大約除草3~4次,保持周圍沒有雜草的土壤比較疏鬆,通透性要強才能保證生長,同時要進行培土,把裸露出來的根面再埋入土中,增強根部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定植後每年要進行3~4次施肥,第一次就是在花開放期間,第二次就是在青果期進行,剩下的就是每三年使用一次肥料就可以了,灌溉排水的要求也是非常非常高,在雨水季節比較少的時候,要加強灌溉出水,切忌積水,雨季的時候要做好排水,以免感染細菌造成沒有必要的傷害。
入冬後我們要做好防寒准備,不需要任何肥料,如果保護不當就會造成枯葉變黃脫落,表面也會有較大的疣狀,樹冠開始乾枯,失綠變黃,扛過嚴寒的冬季之後,我們要進行清園,然後進行提前防護,因為這個時候是病蟲很容易滋生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做好提前准備,適當的澆水和農葯的噴灑,在有就是適量的肥來保證它的冬眠期之後,有充足的營養可以吸收,
施肥的時候要在土壤濕潤的時候,再跟株邊側施入小苗,一株大約10克,長出來4-5片葉子之後可以在周圍噴灑一些硫酸氨,不要使用過多,切忌噴灑到葉面上,避免樹葉受傷。
培育檳榔是一個技術活,也是一個耐心活,如果大家沒有足夠的耐心,還是不要選這個項目
Ⅳ 檳榔育苗影響產量,檳榔育苗栽培技術有哪些呢
選單株。以生長健壯的20~30齡樹為宜,可選擇葉片青綠、葉柄短而柔軟、莖幹上下粗壯一致、節間均勻、生勢旺、開花早、結果多而穩定、抽生3蓬以上果穗,單株產果300個以上、葉片8片以上且濃綠而稍下垂的植株。在種植後的6-7年間,每年中耕除草追肥2-3次,之後檳榔樹便開始開花結果。成年樹結果後,除施氮肥外,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促進開花結果和增強植株抗寒抗風能力。
用高20厘米、寬15厘米的營養袋裝入3/5細塘泥或營養土(表土、火燒土、土雜肥按6:2:2混合),然後放進萌芽的檳榔種子,芽點向上,再用細塘泥或營養土將營養袋裝滿,後在營養袋頂端蓋草。正常來說,一顆檳榔樹一年能開4苞,每苞平均80顆的話,大概有300顆鮮果吧。其中一般100千克鮮果可加工成榔玉17~19千克;100千克鮮果可烤得20~25千克榔干。
Ⅵ 檳榔該怎樣育苗移栽
檳榔的繁殖主要用種子進行育苗移栽,方法如下:
1.采種 宜選擇樹幹上下比較均勻、節間短、無病斑、無裂痕或裂痕不明顯、果實呈金黃色的盛產期單株作采果母株。尾花果不宜選用。也可以進行穗選(即選果托),一般選擇定植10年以上,第二、三托的果實做種用較為適宜。
2.種子處理 多採用堆積催芽法。選擇靠近水源並能起蔭蔽作用的大樹下或蔭棚下(如果催芽的種子量不多也可用籮筐承裝),鋪一層厚5~8厘米的干凈河沙,將選好的果實曬1~2天,之後堆放在河沙上面,堆種厚度20厘米以下,長寬度不限,以不影響淋水管理為好;在果實上方蓋一層稻草以防烈日灼傷果實,稻草厚度以不見果實為度,淋足水,以後每天淋水1次,以保持蓋草濕潤。約經8~10天果實表面開始腐爛,即可取出用清水洗凈,置於地上曬1~2天之後繼續按上述方法堆放。約經20~30天,果實開始萌動、發芽,揀出具有白色小芽點的果實,進行育苗,尚未發芽的種子繼續催芽。
3.播種 生產上多採用營養袋育苗,移植時不損傷根系,成活率高。按肥沃的表土與腐熟牛糞4∶1的比例製作營養土,混勻後裝入高25~30厘米、寬18~22厘米的營養袋(袋底要有排水小孔),袋錶面放入少量河沙防止板結。每袋放發芽種子一粒,淋透水,以後經常保持濕潤。也可以在整好的育苗床上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開穴,施足基肥,每穴放1個露白的種子,覆土壓實後蓋草,淋足水。育苗期間均需適當蔭蔽。
4.苗期管理 播種出苗後,常淋水保持畦面濕潤,加蓋遮蔭棚調整苗床遮蔭度;勤除草,適當進行苗地鬆土;視生長情況適當追施苗肥,一般施稀薄人畜糞水3~4次,促進苗木生長。
播種30天左右,小苗將陸續出土。苗木經過1~1.5年的培育即可出圃定植。苗木出圃標准:苗高50~60厘米、具6片葉以上、無或很少病斑和蟲口。
Ⅶ 海南檳榔的種植技巧
1.選地與整地 宜選無低溫地區和潮濕疏鬆肥沃的土壤。坡變較大的可開行距3米的等高環山梯田。梯田面向坡內傾斜角15°左右。定植前1~2個月按株距2米挖穴。讓土壤充分風化。穴寬50厘米,深40厘米,每穴施土雜肥或廄肥10千克作基肥,同時回表土至滿穴。另外,可在行間種速生快長的飛機草或豆科植物作臨時蔭蔽,有抑雜草生和保土壤濕度作用。
2.繁殖方法
(1)選種 母樹應選擇15~30年生,結果正常無病蟲害,單株結果不少於300個,果托不少於3托,葉片8片以上,莖幹上部節間較短的植株。一般選第二、第三托的果實作種適宜。成熟的果實以卵形、橢圓形為好,果熟時呈金黃色為最佳。
(2)催芽 產區多採用堆積催芽法。果實採下後曬1~2天,果皮剪去1/4。然後在選好的地上堆種,一般堆種厚度20厘米以下,若種子多應每隔1~1.2米留一條人行小道,以便淋水、檢查等管理工作。堆好後,蓋上一層稻草保溫,經15~20日後每7~8日檢查1次發芽情況,同時揀出發芽種子育苗。苗床日平均溫度低於36.1℃。日最高溫度低於36.5為宜。若超過上述溫度時就可能爛果。
(3)育苗
①營養袋育苗 營養袋為長25厘米、寬18厘米的塑料薄膜製成。袋下有4個小孔以便通氣透水。營養土按1:1的表土與腐熟牛糞混勻,占袋4/5,再裝入河沙至滿袋,以免表面土板結,每袋放1粒種子,淋透水,保持濕潤。
②苗床育苗 選近水源土質疏鬆肥沃砂質壤土或壤土為育苗地,經犁翻耙平施下廄肥或塘泥作基肥與土壤拌勻做畦,畦長4~5米,寬1米左右,高12~15厘米,並在畦面鋪一層4厘米的細沙。按20厘米×30厘米株行距挖穴,每穴1粒種子。待第一片小葉展開時施稀薄人糞尿或硫酸銨,每月1~2次,年除草及培土3~4次。
③定植 檳榔苗生長約1年,高50~60厘米,5~6片葉便可定植。海南以春季2~3月或秋季8~10月,雲南以5~6月,溫暖多雨時節定植。最好選陰天定植,定植前1~2天澆透水。定植時去營養袋,蓋草、淋足定根水,保持蔭蔽和土壤濕潤。
3.田間管理
(1)幼齡樹每年除草2~4次,並進行培土。
(2)追肥以有機肥為主,配施化肥。幼齡期3年內每季度施肥1次,在樹冠外圍挖穴或開溝,按四個方向交替施肥。每次每株施人糞尿約5千克或硫酸銨25~50千克,混合綠肥5千克,並覆土澆水。3齡以後呈開花結果前每年春、秋季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混合硫酸銨100~150克、過磷酸鈣150~250克。開花結果樹每年3月及10月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綠肥或廄肥10千克,加入尿素100~150克、過磷酸鈣250~500克、氯化鉀100~150克。
(3)排灌 檳榔喜潮濕環境,但不要積水,以防爛根。
(4) 蔭蔽 定植後 3 年為檳榔幼齡期,需蔭蔽以保濕。間作物可選灌木葯材,但要增施肥料,保證其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