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乳酸菌桿菌和球菌如何鑒定
革蘭氏染色後鏡檢,可判斷一些長桿菌與球菌。
但很有些乳酸桿菌較短,容易誤認為是乳酸球菌。根據我經驗,短桿菌雖然像圓,但球菌其實更小更圓。還有,某些2聯、4聯球菌,若看得不仔細,也容易判斷成桿菌。
可用法國梅里埃公司的API 50試劑盒做一個糖發酵的生理生化鑒定,可判斷一部分,准確率還算不錯了。
另,還是需要結合其他的生理生化特徵來鑒定,然後查細菌手冊。
若能做個序列分析,那就最好了。
實際上嘛,若不想糾纏與屬、種、亞種的區分問題,只想區分乳酸桿菌與乳酸球菌的話,就是個經驗活,你鏡檢多了,自然就能更容易判斷些。
⑵ 怎麼鑒別乳酸菌
都要求無菌操作
菌種的分離 取lmL鹵汁以10倍遞增稀釋方法(一份酸奶,九份無菌水,再取一份第一隻管中溶液,加九份無菌水,依次類推),將其稀釋至1/10~10的-10次冪(我打不上去),然後從不同濃度稀
釋液中分別取lmL傾注在平皿中,再倒入培養基相混合,待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於30~C恆溫下
培養48h。挑取長勢良好的單個茵落劃線分純,直至純化(茵落單個大小一致,革蘭氏染色鏡
檢,茵體一致)。結果分離得到3株不同菌株,分別編號為菌株1、菌株2、菌株3。再分別轉移
到試管斜面上進行保存。
分離用培養基:牛肉膏5g,蛋白腖10g,氯化鈉5g,蒸餾水1 000 mL,瓊脂20g,pH7.0—7.2
;保存用斜面培養基:酵母膏1% ,碳酸鈣2% ,葡萄糖1% ,瓊脂2% ,pH 7.0。
培養條件
將分離出的菌株1、菌株2、菌株3分別接種在上述4種不同的培養基上,
在30。【=恆溫條件下培養48h後觀察並測定其培養結果。
測定方法 菌落總數採用逐級稀釋法來計數;pH值用pHS一2C酸度計測定;乳酸定性
及含量測定依據食品檢驗技術
1I.2.1乳酸菌的分離與篩選的試驗程序 自然發酵酸菜汁液一稀釋一培養一挑起單菌落染色、鏡檢一挑
選革蘭氏陽性球菌單菌落一Ⅲ號培養基一挑選溶鈣圈大的球菌反復在Ⅲ號培養基上幾次純化篩選一單菌落優
良菌株一試管穿刺低溫保存。
1.2 1.2 乳酸菌的鑒定 用光學顯微鏡、放大鏡進行乳酸菌的形態特徵鑒定。生理生化特徵鑒定:產乳
酸定性試驗——乳酸紙層析法0- 、過氧化氫酶(接觸酶)反應⋯、明膠水解反應 、硫化氫反應 、乳酸菌
發酵營養型試驗0 、耐鹽、酸、溫度試驗。
1.2.I.3 乳酸菌的保存⋯ 採用定期移植低溫保藏法。培養基配方:葡萄糖1% 、蛋白腖0 2% 、
l(}l2PQ|0.2%、瓊脂20%、pH值7 0,分裝試管,121。c滅菌30min。將使用對數生長期後期的細胞進行穿刺
培養,然後密封存於冰箱玲藏室內(5qc左右),2個月移植1次。
1.2.2 分離乳酸菌的生理特點試驗
1 2 2.1 最適生長溫度的測定OD值以同溫下不接種培養基作對照,定期取出接種培養基在721分光光度
計上,用最大吸收光波長 =6001RIifl測定。
1.2.2.2 生長周期的測定oD值(方法同上);pH值:PHB一4pH計;可滴定酸(以乳酸計):吸取ImL菌液
加入9Ⅱ1L蒸餾水,加入1~2滴酚酞,用0.1NNaOH滴定。
1.2 2.3 最適pH值的測試、最適鹽濃度的測試。
供試樣品及培養基
分離用樣品:泡菜汁、酸奶及西紅柿均為市售
分離用培養基:①BCP培養基:酵母膏2 5g,蛋白腖5g,葡萄糖5g,溴甲酚紫0 04g,瓊脂15g,
蒸槽水lO00ml,pH7 0;②MRS培養基見文獻 。
菌種保藏用培養基:脫脂乳培養基:新鮮牛乳離心去掉上層乳脂,下層奶液分裝試管,105℃
滅菌20mln。
菌利 鑒定用培養基見文獻 6。
1 2 方法
1 2 1 乳酸菌的分離純化 取泡菜汁、酸奶、西紅柿表面洗液進行梯度稀釋,分別用傾注法、塗布
法和劃線法在BCP和MRS培養基平板上進行菌種分離。挑取在BCP平板上有透明目的菌落,在
MRS平扳上有溶鈣圈的菌落,反復純化至純種,挑菌至脫脂牛奶試管中保存
1.2 2 乳酸菌復篩對初篩菌株進行革蘭氏染色,保留革蘭氏陽性菌株.並對其所產乳酸能力進
行定性、定量分析,篩選出產酸高的菌株保存,再把產酸高的菌株經蘿l、汁發酵 】,進一步選擇產
酸高、_l】味純正的菌株保存鑒定
1 2 3 乳酸定性測定果用紙層析法。溶劑系統為乙醇:濃氨水:水=80:5:15,顯色劑為0 04%
的溴甲酚紫酒精溶液。層析時將乳酸、檸檬酸配成1% 的標准溶液,兩種標准溶液 及乳酸發酵液
均點樣3 .上行層析,顯色與標准樣比較
1.2 4 乳酸的定量測定採用氣相色譜法,利用苄酯化法制備乳酸衍生物,將待測乳酸菌株在產
酸培養基內37"C培養3d,離心。取上清液剃備衍生物,氣相色譜分析含量。氣相色譜工作條件為:
EGS色譜柱,柱溫160'C,氣化溫度180'17.,檢測器溫度l70"C,載氣為N,。
1.2 5 菌種鑒定根據《簡明第八版伯傑細菌鑒定手冊》 和《一般細菌常用鑒定手冊》[6 對復篩
出的菌株的形態、生理生化、碳源利用等方面進行系統鑒定,並提取乳酸菌株DNA,採用熔鏈溫度
法捌G+C%含量 J。
⑶ 乳酸菌有無簡便的鑒別方法
有,將產品用四十度的溫水化開,靜置6-8小時,變酸就是有
⑷ 乳酸菌的鑒定方法
1.形態和培養特徵觀察
採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將已純化後的甘油菌種活化後於37℃下培養20~24h ,並進行革蘭氏染色及菌體形態和菌落特徵的觀察。染色方法參照微生物鑒定實驗指導
2.生長條件試驗
(1)耐鹽性試驗(NaCl 濃度:0. 85 、1. 20 和1. 71) (mol/ L) ;
(2)耐酸鹼試驗(p H :4. 3 、5. 7 、6. 8 、8. 4 、8. 6 和8. 7) ;
(3)溫度梯度試驗(溫度: 10℃、30℃、40℃、50℃、55℃、60℃和65℃) 。
分別將參試菌接種於以上處理的液體培養基中培養48 h ,記錄生長狀況。
3.生理生化試驗
⑴過氧化氫酶測定
將實驗菌接種於PGY培養基斜面上,37℃培養20h—24h,取一環接種的培養物,塗於干凈的載玻片上,然後在其上滴加3%-—15%的過氧化氫,有氣泡則為陽性反應,無氣泡為陰性反應。
⑵葡萄糖產酸產氣實驗
在PY基礎培養基內加入30g葡萄糖和5%吐溫-80,1.6g/100mL的溴甲酚紫1.4mL作指示劑, 在培養基內放置一小倒管,分裝試管置37℃培養24h, 經培養後,指示劑變黃表示產酸,倒管內出現氣泡,表示產氣。
⑶澱粉水解實驗
接種新鮮的菌種於含有0.5g可溶性澱粉的PY基礎培養基中,取少許培養液於比色盤內,同時取未接種的培養液作對照,分別在其中加入盧哥氏碘液.不顯色表示澱粉水解,顯藍黑色或藍紫色時,表示澱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
⑷明膠液化實驗
將實驗菌接種於明膠基礎培養基中,置37℃培養,以一支未接種的試管作為對照。將接種的和未接種的對照管置於冰箱或冷水中,等待對照管凝固後記錄實驗結果,反復觀察對比多次。如對照管凝固時,接種管液化為陽性反應,凝固為陰性反應
⑸甲基紅(M.R)試驗
接種實驗細菌於PYG培養基,於37℃培養2天後,於培養物中加入幾滴甲基紅酒精溶液,如呈紅色,表示陽性。
⑹乙醯甲基甲醇V-P實驗
接種新鮮的實驗菌種於培養基中, 37℃培養2天後,取培養液1mL在其中
加入1ml 10%的NaOH,混勻,再加入3-4滴2%氯化鐵溶液。數小時後,培養基表面的下層出現紅色者,為陽性
⑺檸檬酸鹽
取幼齡菌種接種於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上,適溫培養3-7天,培養基呈鹼性(藍色)者為陽性反應,不變者則為陰性
⑻酪素水解試驗
牛奶平板的制備:取5g脫脂奶粉加入50mL蒸餾水中(或用50mL脫脂牛奶),另稱1.5g瓊脂溶於50mL蒸餾水中,將兩液分開滅菌。待冷至45-50℃時,將兩液混勻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將平板倒置過夜,使表面水分乾燥,然後將菌種點接在平板上,每皿可點接3-5株菌。適溫培養1、3、5天,記錄菌落周圍和下面酪素是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配製該培養基時,切勿將牛奶和瓊脂混合滅菌,以防牛奶凝固
⑼厭氧生長測定
將菌種接入營養肉湯平板後,用密封帶包好放入CO2培養箱37℃培養2天後,觀察生長情況,生長則為陽性
(10)厭氧硝酸鹽產氣
接種封油:以斜面菌種用接種環接種後,用凡士林油(凡士林和液體石蠟為1:1)封管,封油的高度約1厘米。必須同時接種不含有硝酸鉀的肉汁腖培養液作對照。
觀察結果:培養2-7d,觀察在含有硝酸鉀的培養基中有否生長和產生氣泡。如有氣泡產生,表示反硝化作用產生氮氣,為陽性反應。但如不含硝酸鉀的對照培養基也可產生氣泡,則只能按可疑或陰性處理。
(11)石蕊牛奶的反應
牛奶中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在牛奶中加入石蕊是作為酸鹼指示劑和氧化還原指示劑。石蕊在中性時呈淡紫色,酸性時呈粉紅色,鹼性呈藍色,還原時則自上而下地褪色變白。觀察其產酸、產鹼、腖化、酸凝固、凝乳酶凝固、還原情況
(12)糖發酵實驗
將需要測定的糖或醇類等碳水化合物加入PY基礎培養基中,按表分裝含5mL培養基的試管.分別取0.2mL,被鑒定菌株接到滅菌後的碳水化合物培養基中37℃培養24h,振盪培養。檢測時取培養液少許置於比色盤內,同時取未加碳水化合物的PY培養液作為對照,滴加試劑比較顏色的變化,記錄產酸的強弱.
附一些培養基:
①PY培養基(100mL):蛋白腖1.0g,酵母提取物1.0g,無機鹽溶液4.0mL[鹽溶液成分:無水CaCl2 0.2g,MgSO4 20.0g ,K2HPO4 1.0g, ,KH2PO4 1.0g,NaHCO3 10.0g,NaCl 2.0g](將CaCl2和MgSO4一起溶解於300mL蒸餾水中,再加500mL蒸餾水,一邊攪拌一邊緩慢加入其他鹽類.繼續攪拌直到全部溶解,加蒸餾水定容至1000mL,混合後貯備於4℃)
②PYG培養基:PY在基礎培養液內加入1.0g葡萄糖
③營養明膠 蛋白腖5g、牛肉膏3g、明膠120g、蒸餾水1000mL、pH6.8~7.0;加熱溶解、校正至pH7.4~7.6,分裝小管,121℃高壓滅菌10min,取出後迅速冷卻,使其凝固。復查最終pH應為6.8~7.0
④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檸檬酸鈉 3g NH4H2PO4 1g MgSO4 0.2g
K2HPO4 1g NaCl 5g 瓊脂15—20g 水1000mL 加熱溶解後,調pH至7,再加入1.6%溴麝香草酚藍指示劑10mL,培養基呈綠色,分裝試管,每管5mL,121滅菌30min
⑤含硝酸鉀的營養肉湯 加入2g硝酸鉀入營養肉湯
4.16S rDNA 序列分析
這個LZ另外查好了,很多學問。
5.生長曲線
活菌計數方法:採用塗布法,進行菌落計數,每隔一段時間(2-4小時)測
⑸ 使用GYP培養基篩選乳酸菌 ,如何鑒定長出來的是否為乳酸菌
1.形態和培養特徵觀察
採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將已純化後的甘油菌種活化後於37℃下培養20~24h ,並進行革蘭氏染色及菌體形態和菌落特徵的觀察。染色方法參照微生物鑒定實驗指導
2.生長條件試驗
(1)耐鹽性試驗(NaCl 濃度:0. 85 、1. 20 和1. 71) (mol/ L) ;
(2)耐酸鹼試驗(p H :4. 3 、5. 7 、6. 8 、8. 4 、8. 6 和8. 7) ;
(3)溫度梯度試驗(溫度: 10℃、30℃、40℃、50℃、55℃、60℃和65℃) 。
分別將參試菌接種於以上處理的液體培養基中培養48 h ,記錄生長狀況。
3.生理生化試驗
⑴過氧化氫酶測定
將實驗菌接種於PGY培養基斜面上,37℃培養20h—24h,取一環接種的培養物,塗於干凈的載玻片上,然後在其上滴加3%-—15%的過氧化氫,有氣泡則為陽性反應,無氣泡為陰性反應。
⑵葡萄糖產酸產氣實驗
在PY基礎培養基內加入30g葡萄糖和5%吐溫-80,1.6g/100mL的溴甲酚紫1.4mL作指示劑, 在培養基內放置一小倒管,分裝試管置37℃培養24h, 經培養後,指示劑變黃表示產酸,倒管內出現氣泡,表示產氣。
⑶澱粉水解實驗
接種新鮮的菌種於含有0.5g可溶性澱粉的PY基礎培養基中,取少許培養液於比色盤內,同時取未接種的培養液作對照,分別在其中加入盧哥氏碘液.不顯色表示澱粉水解,顯藍黑色或藍紫色時,表示澱粉未水解或水解不完全。
⑷明膠液化實驗
將實驗菌接種於明膠基礎培養基中,置37℃培養,以一支未接種的試管作為對照。將接種的和未接種的對照管置於冰箱或冷水中,等待對照管凝固後記錄實驗結果,反復觀察對比多次。如對照管凝固時,接種管液化為陽性反應,凝固為陰性反應
⑸甲基紅(M.R)試驗
接種實驗細菌於PYG培養基,於37℃培養2天後,於培養物中加入幾滴甲基紅酒精溶液,如呈紅色,表示陽性。
⑹乙醯甲基甲醇V-P實驗
接種新鮮的實驗菌種於培養基中, 37℃培養2天後,取培養液1mL在其中
加入1ml 10%的NaOH,混勻,再加入3-4滴2%氯化鐵溶液。數小時後,培養基表面的下層出現紅色者,為陽性
⑺檸檬酸鹽
取幼齡菌種接種於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上,適溫培養3-7天,培養基呈鹼性(藍色)者為陽性反應,不變者則為陰性
⑻酪素水解試驗
牛奶平板的制備:取5g脫脂奶粉加入50mL蒸餾水中(或用50mL脫脂牛奶),另稱1.5g瓊脂溶於50mL蒸餾水中,將兩液分開滅菌。待冷至45-50℃時,將兩液混勻倒平板,即成牛奶平板。將平板倒置過夜,使表面水分乾燥,然後將菌種點接在平板上,每皿可點接3-5株菌。適溫培養1、3、5天,記錄菌落周圍和下面酪素是否已被分解而呈透明。配製該培養基時,切勿將牛奶和瓊脂混合滅菌,以防牛奶凝固
⑼厭氧生長測定
將菌種接入營養肉湯平板後,用密封帶包好放入CO2培養箱37℃培養2天後,觀察生長情況,生長則為陽性
(10)厭氧硝酸鹽產氣
接種封油:以斜面菌種用接種環接種後,用凡士林油(凡士林和液體石蠟為1:1)封管,封油的高度約1厘米。必須同時接種不含有硝酸鉀的肉汁腖培養液作對照。
觀察結果:培養2-7d,觀察在含有硝酸鉀的培養基中有否生長和產生氣泡。如有氣泡產生,表示反硝化作用產生氮氣,為陽性反應。但如不含硝酸鉀的對照培養基也可產生氣泡,則只能按可疑或陰性處理。
(11)石蕊牛奶的反應
牛奶中主要含有乳糖和酪蛋白,在牛奶中加入石蕊是作為酸鹼指示劑和氧化還原指示劑。石蕊在中性時呈淡紫色,酸性時呈粉紅色,鹼性呈藍色,還原時則自上而下地褪色變白。觀察其產酸、產鹼、腖化、酸凝固、凝乳酶凝固、還原情況
(12)糖發酵實驗
將需要測定的糖或醇類等碳水化合物加入PY基礎培養基中,按表分裝含5mL培養基的試管.分別取0.2mL,被鑒定菌株接到滅菌後的碳水化合物培養基中37℃培養24h,振盪培養。檢測時取培養液少許置於比色盤內,同時取未加碳水化合物的PY培養液作為對照,滴加試劑比較顏色的變化,記錄產酸的強弱.
附一些培養基:
①PY培養基(100mL):蛋白腖1.0g,酵母提取物1.0g,無機鹽溶液4.0mL[鹽溶液成分:無水CaCl2 0.2g,MgSO4 20.0g ,K2HPO4 1.0g, ,KH2PO4 1.0g,NaHCO3 10.0g,NaCl 2.0g](將CaCl2和MgSO4一起溶解於300mL蒸餾水中,再加500mL蒸餾水,一邊攪拌一邊緩慢加入其他鹽類.繼續攪拌直到全部溶解,加蒸餾水定容至1000mL,混合後貯備於4℃)
②PYG培養基:PY在基礎培養液內加入1.0g葡萄糖
③營養明膠 蛋白腖5g、牛肉膏3g、明膠120g、蒸餾水1000mL、pH6.8~7.0;加熱溶解、校正至pH7.4~7.6,分裝小管,121℃高壓滅菌10min,取出後迅速冷卻,使其凝固。復查最終pH應為6.8~7.0
④檸檬酸鹽斜面培養基:檸檬酸鈉 3g NH4H2PO4 1g MgSO4 0.2g
K2HPO4 1g NaCl 5g 瓊脂15—20g 水1000mL 加熱溶解後,調pH至7,再加入1.6%溴麝香草酚藍指示劑10mL,培養基呈綠色,分裝試管,每管5mL,121滅菌30min
⑤含硝酸鉀的營養肉湯 加入2g硝酸鉀入營養肉湯
4.16S rDNA 序列分析
5.生長曲線
活菌計數方法:採用塗布法,進行菌落計數,每隔一段時間(2-4小時)測
⑹ 怎麼辨別乳酸菌的好壞
乳酸菌的好壞主要是活菌與滅活菌的區別,活菌基本很難到達腸道,滅活菌能百分百的到達腸道,笑河合乳酸菌就是一款採用菌株滅活技術的乳酸菌,能被人體有效的吸收,其他常用乳酸菌功效的五到八倍。
⑺ 如何測定食品中的乳酸菌
菌種的分離 取lmL鹵汁以10倍遞增稀釋方法(一份酸奶,九份無菌水,再取一份第一隻管中溶液,加九份無菌水,依次類推),將其稀釋至1/10~10的-10次冪(我打不上去),然後從不同濃度稀 釋液中分別取lmL傾注在平皿中,再倒入培養基相混合,待培養基凝固後倒置於30~C恆溫下 培養48h。挑取長勢良好的單個茵落劃線分純,直至純化(茵落單個大小一致,革蘭氏染色鏡 檢,茵體一致)。結果分離得到3株不同菌株,分別編號為菌株1、菌株2、菌株3。再分別轉移 到試管斜面上進行保存。 分離用培養基:牛肉膏5g,蛋白腖10g,氯化鈉5g,蒸餾水1 000 mL,瓊脂20g,pH7.0—7.2 ;保存用斜面培養基:酵母膏1% ,碳酸鈣2% ,葡萄糖1% ,瓊脂2% ,pH 7.0。 培養條件 將分離出的菌株1、菌株2、菌株3分別接種在上述4種不同的培養基上, 在30。【=恆溫條件下培養48h後觀察並測定其培養結果。 測定方法 菌落總數採用逐級稀釋法來計數;pH值用pHS一2C酸度計測定;乳酸定性 及含量測定依據食品檢驗技術 1I.2.1乳酸菌的分離與篩選的試驗程序 自然發酵酸奶---稀釋---培養---挑起單菌落染色、鏡檢一挑 選革蘭氏陽性球菌單菌落一Ⅲ號培養基一挑選溶鈣圈大的球菌反復在Ⅲ號培養基上幾次純化篩選一單菌落優 良菌株一試管穿刺低溫保存。 1.2 1.2 乳酸菌的鑒定 用光學顯微鏡、放大鏡進行乳酸菌的形態特徵鑒定。生理生化特徵鑒定:產乳 酸定性試驗——乳酸紙層析法0- 、過氧化氫酶(接觸酶)反應�6�8、明膠水解反應 、硫化氫反應 、乳酸菌 發酵營養型試驗0 、耐鹽、酸、溫度試驗。 1.2.I.3 乳酸菌的保存�6�8 採用定期移植低溫保藏法。培養基配方:葡萄糖1% 、蛋白腖0 2% 、 l(}l2PQ|0.2%、瓊脂20%、pH值7 0,分裝試管,121。c滅菌30min。將使用對數生長期後期的細胞進行穿刺 培養,然後密封存於冰箱玲藏室內(5qc左右),2個月移植1次。 1.2.2 分離乳酸菌的生理特點試驗 1 2 2.1 最適生長溫度的測定OD值以同溫下不接種培養基作對照,定期取出接種培養基在721分光光度 計上,用最大吸收光波長 =6001RIifl測定。 1.2.2.2 生長周期的測定oD值(方法同上);pH值:PHB一4pH計;可滴定酸(以乳酸計):吸取ImL菌液 加入9Ⅱ1L蒸餾水,加入1~2滴酚酞,用0.1NNaOH滴定。 1.2 2.3 最適pH值的測試、最適鹽濃度的測試。 供試樣品及培養基 分離用樣品:酸奶、酸奶及西紅柿均為市售 分離用培養基:①BCP培養基:酵母膏2 5g,蛋白腖5g,葡萄糖5g,溴甲酚紫0 04g,瓊脂15g, 蒸槽水lO00ml,pH7 0;②MRS培養基見文獻 。 菌種保藏用培養基:脫脂乳培養基:新鮮牛乳離心去掉上層乳脂,下層奶液分裝試管,105℃ 滅菌20mln。 菌利 鑒定用培養基見文獻 6。 1 2 方法 1 2 1 乳酸菌的分離純化 取泡菜汁、酸奶、西紅柿表面洗液進行梯度稀釋,分別用傾注法、塗布 法和劃線法在BCP和MRS培養基平板上進行菌種分離。挑取在BCP平板上有透明目的菌落,在 MRS平扳上有溶鈣圈的菌落,反復純化至純種,挑菌至脫脂牛奶試管中保存 1.2 2 乳酸菌復篩對初篩菌株進行革蘭氏染色,保留革蘭氏陽性菌株.並對其所產乳酸能力進 行定性、定量分析,篩選出產酸高的菌株保存,再把產酸高的菌株經蘿l、汁發酵 】,進一步選擇產 酸高、_l】味純正的菌株保存鑒定 1 2 3 乳酸定性測定果用紙層析法。溶劑系統為乙醇:濃氨水:水=80:5:15,顯色劑為0 04% 的溴甲酚紫酒精溶液。層析時將乳酸、檸檬酸配成1% 的標准溶液,兩種標准溶液 及乳酸發酵液 均點樣3 .上行層析,顯色與標准樣比較 1.2 4 乳酸的定量測定採用氣相色譜法,利用苄酯化法制備乳酸衍生物,將待測乳酸菌株在產 酸培養基內37"C培養3d,離心。取上清液剃備衍生物,氣相色譜分析含量。氣相色譜工作條件為: EGS色譜柱,柱溫160'C,氣化溫度180'17.,檢測器溫度l70"C,載氣為N,。 1.2 5 菌種鑒定根據《簡明第八版伯傑細菌鑒定手冊》 和《一般細菌常用鑒定手冊》[6 對復篩 出的菌株的形態、生理生化、碳源利用等方面進行系統鑒定,並提取乳酸菌株DNA,採用熔鏈溫度 .
⑻ 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菌怎樣用鑒別培養基區分
如果僅僅只是鑒別枯草芽孢桿菌和乳酸菌(不限種類)鑒別方法很簡單。
1.
從芽孢區分:製片,用顯微鏡直接觀察菌體形態。如果有芽孢,肯定是枯草芽孢桿菌,沒有芽孢的是乳酸菌;
2.
如果一定要用培養基鑒別,採用MRS培養基(GB),液體的話,可以接種進去,37℃靜置培養20小時左右,檢測液體培養基pH變化情況,如果pH降低的是乳酸菌,沒有變化或者增高的是枯草芽孢桿菌;如果採用固體平板的話,劃線或者塗布,形成單菌落,用甲基紅亞甲基藍染色液對菌落進行染色,菌落周圍顯酒紅色的為乳酸菌,不顯色的為枯草芽孢桿菌。
3.
採用營養培養基,枯草芽孢桿菌在營養培養基上可以很好的生長,乳酸菌要差很多或者長不起來(不同菌性質不一樣)。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⑼ 如何檢驗酸奶中的乳酸菌要具體的實驗步驟和方法及原理
太麻煩的,要有條件,把樣品稀釋後,例如估計含乳酸菌的量,稀釋到每毫升大約30-300個左右,再用特殊的平板培養基,添加了1%碳酸鈣的平板培養基,採用傾注法與呈液體狀態的40度含碳酸鈣的瓊脂營養培養基混合,倒制於90毫米在小平皿中,培養後,長出菌落,同時,菌落周圍有透明圈的,就是乳酸菌,還可以計數,再剩稀釋倍數,還可得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