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幾種常見的打坐入靜方法
入靜的三層境界
入靜是氣功修煉的重要內容之一。入靜是修煉者取效的關鍵所在,修煉的成效如何,取決於入靜的程度深淺。功夫的高低幾乎可以用功者入靜的深度來衡量。精神上的入靜層次深淺,關繫到功夫進展快慢和功力的高低。
入靜又稱虛靜。人靜是氣功修煉過程中逐漸達到一種思想寧靜,意念集中,輕松舒適,頭腦有序化的境界。人靜狀態即不同於正常清醒狀態,亦不同於睡眠狀態,更不是萬念俱息,寂然無物,因為它還保持著煉功的意念活動。由於每個煉功者的情況不同,每一套功法要求也不盡一樣,所以入靜的程度有高低和快慢之分。入靜的狀態還與個人的修養,神經類型、年齡、性別、文化等有關。一般說,修養好的,不易因外界因素的刺激而波動情緒的人,易於入靜;神經類型屬於抑制型的,易於入靜;而興奮型的則難以入靜;德性高的人,易於入靜;德性差的人,難以入靜。
入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原理是一致的。所有的入靜方法都是求得心念寧靜,使思想專一,止住在一點上。要真正達到入靜的要求,必須下一番苦功夫,而且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也決沒有捷徑可走。隨著修煉氣功的程度不斷加深,入靜程度也就逐步顯現出不同層次來。入靜大體上可經過三個步驟,達到三個層次。
第一步:一念代萬念,達到初步入靜階段。初學氣功者最難做到的是調心入靜,越想入靜越是百念俱起,「心猿意馬」不知所措,閉上眼睛一切景物還歷歷在目。通常煉功者多選用替代法,即一念代萬念的方法誘導人靜。如觀想法,以觀想藍天白雲,山川大海,森林花草等;意守法,把意念引向百會、膻中、會陰、湧泉等容竅;數息法,默念自己的呼吸或聽自己呼吸的聲音等;讀數法,從一到十,反復重復數數等;還有捻珠法,念訣法,誦佛號等等……,通過上述方法,使煉功者的雜念相對減少,隨著導引進行煉功,煉功中感到身體舒適,情緒安定,常出現輕微的氣感,如輕、重、熱、涼、麻、癢、動等感覺。
對於初煉者或層次較低的人來講,用一念代萬念的過渡修煉方法,它僅能使紛壇的雜念得到收斂,拴住「心猿意馬」。但進入初級入靜階段後,切不可著相執著,否則會妨礙人靜的深入發展和功力的增強,也難以達到較高層次的人靜階段。
第二步:遺其欲,澄其心。達到中級入靜階段。入門易,入化難,要進入靜境,絕非易事。煉功者經過初級入靜階段,只是一種暫時的替代法,而不能持久,仍存未純之心,這就是多妄想、多游思。妄想生貪欲,游思多不覺。法在於止觀,收心人內,修心自慮,以心制心,以心悟心,斷盡煩惱,安定心神,關掉分別心,直至進入佳境。這時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修到無我方是法,行到無心方人道。
修煉人靜,是個慢功夫,長功夫。往往一念剛息,雜念又生,但是「不怕念起,就怕覺遲」,要「念起即覺,覺之即無」。要獲得心靈的解脫,就要做到見景不生情,見物不動心,也就是說心不要被景物所牽,解脫就是你找到永恆的生命。所以,在修煉中,要採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眼不斜視,耳不旁聽,人耳即流的態度。《清靜經》上講:「遺欲自靜,澄心而自清。」滅欲自然清靜,神凝氣聚,真氣足而神自靈,凝神聚氣,全在清靜。無所求無所欲,妄想也就無能為力了。氣不清而神不安,神不安而無成矣。寧心無一事,少思必定神安,功夫就在不知不覺無私無欲之中,漸臻上乘。
遺欲澄心,這既是人靜的好方法,也是功力的一個飛躍。修煉到這個層次,煉功者就會一念圓融是太空,立清*之玄要,心身飄浮,一靈獨存,真氣勃發,會不斷出現各種景象,即由熱到光,由光到象,美景現前,萬物在動,超出自然力,返觀內照,內景外現,可見到眾象。如閃電、流墾、長虹、旭日、鉤日或五彩繽紛的光亮,嗅到奇異的香味,甚至看到佛像。出現身外有身,或聽到有人在講話等等。對此,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些景象,都是氣功態下,人體自性所為,本性的反映。煉功者,對一切景物要不驚不奇、不追求、不貪戀,以防人魔。一切特異現象都是物質、能量、信息相互轉化和作用,切不可神秘化、更不能宣揚封建迷信,才能達到真正的身心的解脫,得到宇宙的真諦。
第三步:修德行貫全程,達到高級入靜狀態。入靜到高級階段,煉功者主要是陶冶情操。涵養道德和引發特殊效應。修德是氣功修煉的根本原則,煉功的成敗,從根本講,就是看道德修養得如何。有志求功學道者,不但應修身,更應修德。古人曰:「三千內功易成,八百外行難圓。三千內功,修身也,八百外行,修德也。」修煉者只煉功不養德,像一邊蓄水一邊開閘,只養不煉則切斷活水源頭,無以濟事。功從德上來,德為功之源,作為內心修養的德,從它的含義上講,德就是得。養德則功進,無德則功損。道德是靈魂的力量,道德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簡而言之,修德不煉功,到老一場空,煉功不修德,心定要著魔。道門名聯有「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嗎。
養德的關鍵在行德上,只有想法還不行,要有恆心去行德。《禮記》: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因此煉功要和日常生活,工作以及整個生命活動結合起來,每時都要想到並且做到為他人,為社會、為國家乃至全人類做好事,至少做一件好事,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修德還要遵紀守法,助人為樂,淡化名利,講究社會公德。只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也就「人若慈悲何須讓,心本平和不用忍」了。行道在悟性,行德在善命。德增功進,步人高層次境界時,生命靈通與宇宙交換信息的靈敏度增強,智慧廣大,使人「小宇宙」與大宇宙的運轉同步,獲得宇宙間的更多的信息,包括宏觀信息和微觀信息。善德其實質是調整體內能量的過程,由此純凈身心,喚念本性,消除本性。德高能轉化為透明的精妙體,修煉成人的本性,同化為宇宙特性和規律的真正高尚的人。
參考資料: 《氣功與科學》
⑵ 誰給介紹靜坐氣功入門好的謝謝了
氣功鍛煉的方法很多。這里根據我自已了解到及師傅們所介紹的,講一些練功方法及注意事項。其中靜坐功是很多練功方法的入門關鍵,學練又方便,所以不少人練功是從靜坐開始的。
練功姿勢及練功要領
靜坐入門的基本姿勢可分為三種:
1、坐式:自然端坐在椅子上,頭頸正直,放鬆,下顎內收,含胸松肩,雙手平放在腹前,腰部自然伸直,兩腿相距與肩同寬,大腿與小腿夾角約成90度,兩足平放觸地。身體好的人大約坐在椅子前部1/3處 。身體弱的人可往後坐,但腰、背盡量不要靠在椅子背上。
練功中為什麼要注意腰背伸直、不要靠在椅子上呢?這主要是腰伸直,有利於腰椎相對放鬆。頭微微低一點,有利於頸椎相對放鬆。這兩個部位的調整有利於打通「小周天」。就不會導致大腦疲勞,脊椎神經疲勞。人體從頭頂百會穴,經上、中、下三個丹田到到會陰穴的一條線叫任脈;又從百會穴沿著整個脊柱向下過玉枕關、夾脊關到會陰為督脈。任、督而脈相連通,讓氣在裡面暢通就叫小周天通了。只有腰椎和頸椎伸直,氣才容易通督脈上的「三關」。氣在小周天運行中,最不容易通過的是後面的督脈。督脈主管著全身的陽氣。一個人精神好不好,怕不怕冷等等情況,與一個人的督脈通不通暢有關。督脈通暢,陽氣充足,
內臟功能加強,全身的精神狀況就可以隨之好轉。
2、盤坐式:即在平地或床上腿交叉而坐。盤坐有3種形式:
雙盤:也稱「金盤」。即雙腿交叉盤坐,雙腳腳心朝上 。有一定氣功基礎的人可採取這種姿勢。
單盤:也稱「銀盤」。即兩腿交叉盤坐,一隻腳盤上來,腳心朝上;另一隻腳坐在屁股底下。
散盤:也稱「自然盤坐」。即兩腿交叉而坐,雙腳腳心不用朝上。
3、站立式:兩腳平行分開,間距與肩同寬,兩膝微屈,自然站立。 頭頸正直,兩眼平視,含胸拔背、垂肩。站立練功注意收腹。
練功注意事項
手的姿勢及要領
雙手上下相互重疊,手心向上。男性左手在上面,女性右手在上面,兩手的大拇指指端輕輕挨著,雙手5個手指微微分開,放在小腹肚臍下面一點的位置,即下丹田。
如果身體強壯、年紀輕的人,上下重疊的兩手掌之間的距離,可分開一寸左右。手心仍然向上,兩手拇指指端輕輕挨著。或雙手象抱著一隻小球(即抱球式),懸肘,放在胸前或小腹前。
十個手指分開,兩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指端各自輕輕地相接不用用力。平常怕冷,身體虛弱,血壓低,有較重心臟病的人,將雙手虎口相交,男性用左手握著右手;女性用右手握著左手,半握拳,稍用力,拳心向著小腹部位,即下丹田位置。
以上幾種姿勢,每次練功時可任選一種,不必來回變換。
練功中為什麼要兩手相交?這是因為人具有一定的生物電、生物磁、生物場。人體這塊物質,象磁鐵一樣有南北極。有人把左手和右手,也有人把頭和腳,說成是人體磁性的南北極。如果把手放在相近的部位,或互相挨著,會相互吸引,可能產生比較明顯的磁效應,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磁場。從氣功角度講,有利於保護真氣在體內運行而不致耗散。
舌部位置的調整及要領
1)一般人練功時舌頭微微上翹,舌尖抵著口腔上齶。氣功界叫「 搭鵲橋」。
2)有心臟病的患者,將舌頭微微伸直,不要上翹,舌尖抵著下門牙的牙齦上。
3)身體肥胖,想減輕體重又無低血壓的人,請將舌頭放在口腔中間,舌面和舌底都不要挨著口腔的上、下齶。
4)有精神分裂病史、有嚴重神經官能症,或以前有思想包袱,心情不好,易生氣,脾氣暴躁的人(練功過程中不能生氣)。要將舌頭用力向下卷,往後縮。舌尖抵著舌下系帶,不要挨著口腔上邊。
以上4種情況,可根據自已的狀況選擇一種。
練功中口腔會產生一些唾液,氣功叫它為「金津玉液」,不要吐掉, 待唾液多時,你就象漱口一樣鼓漱多次,再慢慢地,分若干次將唾液咽下。
練功時舌部的位置要調整好,這是因為舌頭與心臟關系密切,舌為心之苗。心臟的某些病變,可以採取調整舌部的位置,對舌頭進行訓練來
調整。其次,調整舌部的位置,有利於調整注意力,幫助入靜。同時也有利於產生唾液。練功產生的唾液有各種味道,並含有很多營養物質,所以要慢慢地吞下去。
眼睛視線的調整及要領
眼睛半睜半閉,看著自已的鼻尖,只留一點縫讓一點光線進入你的眼睛裡邊。年輕,體質好的人,可閉上眼睛,用意念看著自已的鼻尖。閉眼睛容易出現較大的氣功態反應。
眼睛部位為什麼也需要調整?這是因為眼睛最容易觀察外界事物的變化,特別是光線的刺激。因而影響高度入靜,因此,只讓一部分光線進入眼睛,有利於入靜。
為什麼要看自已的鼻尖?氣功講究搭鵲橋。氣走到鼻腔和口腔中間 ,有空氣等障礙,為了讓氣通過,就需要搭個橋,氣功叫搭鵲橋。看著鼻尖,就是將注意力集中到鵲橋周圍,有利於氣通過鼻樑、口腔、咽喉、丹田到會陰,有利於氣從任脈通過,有利於通小周天。
腿的姿勢及要領
1、身體健康者,無論是站立還是坐在椅子上練功時,兩腿均自然分開,雙腳自然地踩在地上。
2、身體虛弱,血壓低,有過心衰的人,坐著練功時,將雙腿並攏,
膝蓋內側緊靠在一起,稍稍用力,兩腳踩在地上。雙腳大拇趾用力勾著。呼氣時,要配合提肛的動作。將肛門用力往上收縮,避免真氣下泄,血壓下降 ,反應過大。
呼吸及意念的調整
姿勢調整好後,要注意自已的呼吸。始終要注意深呼吸,把吸氣和呼氣拉得長一點,慢一點,均勻一點。姿勢、呼吸調整好以後,就開始調整氣功意念。
步驟是: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已的心臟和左胸裡面。用意念想著心臟和左胸。
對身體健康狀況一般人來說,稍微想著你的心臟中好象有一團燃燒著的火,想著這團火有溫度,有光線。中醫認為,心屬火, 這也是上古時代氣功師練功得出的結論。
對於身體特別好,要開發自已功能的人,可想著心臟裡面好象有一個光線很強的、紅色或者金黃色的燈泡。
對於情緒不好,或年輕的女性,多愁善感的人;有較重神經系統疾病的人,請將你的心臟想成好象有一朵正要開放的紅潤色的荷花,是一朵剛剛露出水面的、帶著水珠的、紅潤色的荷花在你的心臟部位,正在開放。
家裡有比較重的病人,可以想著心臟部位好象是一口大鐵鍋,
上面加著蓋,下邊正在被大火燒著一樣。鍋里邊有水,而水經過大火燃燒以後,正在冒著水蒸氣。這水蒸氣好象透過身體,經過空間,慢慢傳走了。越傳越遠,傳到了家裡病人那裡。怎麼傳的不要去想他,這是氣功意念方法。
有特異功能基礎的人,曾發現用耳朵或手認字,什麼東西突然來了,又走了等等怪現象,或者希望自已出特異功能的人,可以想著心臟部位有一口大鍾(象寺廟里的大鍾),懸吊著。鍾里吊著一個象菠蘿樣子的棒,正在震動,發出很強的轟隆聲音。
以上不同情況,每人各自選擇一種。不要一會想火,一會又想荷花,要始終想一種意念。想不出來,看不見沒有關系。只要用意念想就行。是一種似想非想、模模糊糊的意想。這也是氣功意念法。
開始做功時意想著心臟、左胸裡面的正在發光、發熱的一團火或荷花、燈泡,時間為3~5分鍾左右(不要看錶)。
接下來,想著心臟中的一團火或荷花、紅燈泡、大鍾等慢慢地移動,移動到胸部正中,就是兩乳的中間,氣功稱中丹田,中醫叫膻中穴。再慢慢地向下想,好象這團火或紅燈泡、荷花、大鍾等經過兩乳中間慢慢往下移動,又經過肚臍一直到小腹裡面(下丹田部位)。然後,想著這個圖像在小腹中停留、增大,光線加強、聲音加大。
稍停一會兒,意想加強了的圖像繼續向下移動,慢慢地分開到兩腿 。想著一團火分成兩團火,或一朵荷花分成兩朵荷花,一口鍾分成兩口鍾。
分開的圖像,經過兩腿骨頭中心向下移動,經過膝蓋到兩腳,再到兩腳的腳心,隨後將圖像停在兩只腳心的湧泉穴上。這時,意念著雙腳好象是踩在兩團火或兩個紅燈泡、兩朵荷花、兩口大鍾上。再過一會兒,你就想著雙腳下面的兩團火、兩個紅燈泡放射出的紅光,荷花發出的象水蒸氣一樣的光線,鍾發出的聲音不斷加強。然後,這些
光線等慢慢地再通過兩腿向上升(圖像在腳下,只是光線等往上照射)。這
些光線通過兩腿和前後陰的中點會陰穴進入小腹(下丹田),再進入脊椎骨中間。想著1光線不斷加強,震動的聲音加強。好象光線在向四面八方照射一樣。尤其重要的是向內臟,向腸、胃、脾、膽、肺、心以及食管、肺管照射。照亮了腰椎和脊椎,然後照亮了背部,再透過身體把胸腔照亮,最後把腹腔照亮。照得感到溫暖,有顏色、舒適,頗感通暢。這時,出功能的人可能看到自已的內臟和骨骼。這是訓練進入氣功反觀法的一種境界。
這時,好象紅光從腳下照射上來了,意念處於似想非想境界。就保持住這種狀態練功。在這種狀態下,也可以想一下你的願望。將你的願望想一瞬間。如想治病,就想一下希望治療,但一定不要想是什麼病。在練功過程中你要把病忘掉,對家裡的病人也一樣。有其他願望的人,如希望小孩成績好,或希望出特異功能,你就想一瞬間,念頭閃一下就行,不要長想,多想,想一次就行了。
練功中有可能出現一些變化。至於什麼變化,全在於自已的下意識,在這個迷迷糊糊的狀態下,突然閃現你的氣功下意識。這個下意識,它標志著你體內已經出現了某些變化,不要放鬆,不要忽視這個變化。這時要細心琢磨,提高氣功的悟性。
意念中的圖像「看」不清楚也沒有關系。「看」不到不要著急。 「看」到了既不要高興,也不要著急。進入似想非想,模模糊糊的氣功狀態。氣功講惚兮恍兮,恍兮惚兮,進入一種渺渺茫茫,好象霧狀一樣的、不太清楚的一種混沌狀態。
⑶ 氣功初級入門修煉方法向請各位師父請教方法!
氣功首先要感覺到氣,然後學會積累氣,再後面是控制氣。道理說起來很簡單,無非就是積累和控制的問題,但又很難完美的控制,這個時候必然會走進修行的裡面去。
只靠自己就能最快感覺到氣的方法是拉氣法。兩手置與胸腹部,成抱球狀,慢慢的拉開合攏,最大距離10CM左右,合的時候兩手越近越好,但不能相碰。來回幾次就可以感覺到兩手之間有一種感覺,這時候左手成掌,右手做劍指狀離左掌3CM左右轉圓圈,會感覺到一種東西,這個東西就是氣。這是智能氣功的拉氣法,產生的氣叫做混元氣。
你自己練可以只練這個,反復拉氣,想更好就需要學習智能氣功,網路上的資料好找的。不懂也可以聯系我。
⑷ 氣功初學者怎麼入門
建議找個明師,入門快很多。
如果想自己練的話就從站樁開始,每門功法都是以樁功入門的,有的甚至將樁功貫通整個修煉過程。
具體方法為:
兩腳同肩寬,腳尖向前,既不外撇,也不內勾,自然站立;兩膝向前微曲,身體正直;胸微內含(筆者注;就是不要挺胸),小腹放鬆;兩手抬至胸前,手指微張,相距約 30厘米,距胸約20—25厘米,環抱成橢圓形,高不過肩;頭正直,兩眼向前平視(閉目或半閉目亦可);
口似張似閉(筆者注;就是自然一點,不要用力閉住,也不要張開,舌頂上鄂可以,不頂也行);以鼻自然呼吸。此樁為意拳的基本樁,既健身,又能夠治療多種慢性病,是武術(意拳氣功)的基本功。久練此樁可以出現異常功能態、超常功能態。
(4)氣功入門修煉方法如何打坐擴展閱讀:
練氣功的作用
延緩人體臟器的衰老
《黃帝內經》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現代研究也證明,練氣功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保健強身的作用,還可消除心身疲勞,恢復體務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練氣功可以降低人的血液粘稠度、降低膽固醇、血脂;可以增強人體內臟的功能,延緩人體臟器的衰老。
陶冶性情
練氣功強調要修心養性,即優化人的情緒,意志與性格等,實踐告訴我們,人們在氣功入靜狀態下,會體驗到非常愉快和舒適,不僅有身體的舒適感,而且心情也非常舒暢,整個心身都沉浸在一種超脫的意境中,長期堅持氣功鍛煉,就能起到陶冶情操,開闊心胸,培養意志,塑造健全人格。
開發人的智力
通過氣功鍛煉,能使大腦的疲勞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銳,記憶力增強,思維能力提高,從而能提高智能水平,有關專家認為,氣功有可能成為提高人類智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
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練氣功到一定程度,口中津液增加,唾液中含多種免疫細胞,能增強人的免疫力。經過科研檢測發現,練氣功組的人與不練氣功的對照組的人相比,血液中各種免疫細胞增加,人體免疫能力增強。
參考資料:網路-氣功
⑸ 如何修煉氣功
練氣功的氣的質量是很不一樣的,理論上就是入靜的越好練出的氣質量越高。
內呼吸練出的氣感已經有非常強大的保健作用了,這時候就開始增強脾胃功能,開始排除宿便,排出毒素,正常人應該會拉稀,但是不會肚子痛,反而一身輕松,非常清爽。這時候有胃病的人都會開始快速恢復了,消化功能會很強,練完收工後會很餓。所以,如果你練功完一點反應都沒有,那麼你練的就比較科幻了。
⑹ 求簡單的打坐方法與口訣
打坐的姿勢和方法:
1、雙足跏趺
先將左足置於右腿上,再將右足置左足上,稱金剛坐。先將右足置左腿上,再將左足置右足
中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坐到某一階段時,因為氣到臀部沉不下去了,無形中腦神經緊張起來,心裡就坐不住了。如果氣從臀部通到大腿、膝蓋,一節一節通下來,要經歷過痛、癢、麻、脹、冷、熱、最後等氣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松枝捲曲成結,使它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歸根本而培養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於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內經》中提到,嬰兒的氣是在兩腿。人到了中年,兩腿的力量就減弱了,腿的活動也無形中減少了,喜歡坐在沙發上,常常休息自己的兩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設想,坐在沙發還不夠,兩條腿還要翹在桌子上才行,因為人體是從腳下面開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漸進行的,由腳開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禪坐的時候,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應墊一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是向下傾斜的,讓兩個膝蓋觸地作為支撐點,膝蓋不可懸空,以自己覺得重心穩,無前傾後仰的感覺為原則。然後包腿,包腰,包自己後面的風池穴。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需要包頭。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穴與會陰穴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全身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屁股的姿勢是微微往後外翹的,從側面看,整個脊柱是在類似於屁股跟腿的中間的位置,坐著就像座塔,非常勻稱。有的人喜歡在打坐的時候,靠著後牆,這樣身體往後仰,就沒有辦法像塔一樣。 身體坐的姿勢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傾直,也就是說尾骨是懸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處就在人身多直立, 筆直經緯與天地共振, 經脈有規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亂。所以不能為畜類把脈, 因為其橫生脈亂。身軀筆直不傾斜, 則督脈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脈左右逢源, 箍束橫固, 平定十方, 穩穩有度。
3、肩張
兩肩應舒張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禪的人在禪坐時,雙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後擺,肩腋是內空的。從外看,肩是一條平行線;從後看,肩是圓的。
4、手結定印於臍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隨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於臍下。
5、頭中正
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後腦稍微向後收放,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頭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條中空的直線,這時候最容易昏沉。人生於天地之間,本身是天地之間一靈物。由於這個中線的歪斜,天地這股正氣,就落不到你身上。
6、雙眼微閉
打坐時,先把兩目定住了,然後再慢慢半閉眼睛,閉眼目光勿下垂,把兩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規矩。若是兩眼向下看,絕對不能得定,只是坐著休息罷了。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遠的距離,這是最標準的。如果看得太遠的話,就有點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話,就有點低頭了,所以說一米遠的距離是最合適的,你要感覺到這個鼻子和這個肚臍形成一條線。
普通人打坐起來,開眼也好、閉眼也好,都很低視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對。下沉一片無明中,而且心思更亂。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樣,就是後腦的視覺神經跟著向下拉,影響了大腦,反是不得安詳、不得清凈。所以開眼也好、閉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視,閉著眼皮沒有關系,眼珠子也是平視。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來,然後眼皮閉上,眼珠子擺正,不低下來,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還是向前面看,然後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東西,要輕松不要嚴重,尤其眼睛要會看東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風景,把那個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錯了。像杭州風景那麼美,你出去看風景啊,叫風景跑到你眼睛裡頭來,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頭來,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沒有用處,你也沒有好處。打坐時,閉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齶
舌頭前半部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在修道被稱為「搭橋」。搭什麼橋?人身有365個大穴,對應地球公轉太陽一周。地球公轉太陽一周是365天,易數以9為最大,以9歸真,所以人身每個穴位應填滿9口真氣。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六刻鍾,每刻鍾二十分鍾,即每二十分鍾為一座。人坐禪時,六根清靜,心志既不散亂也不昏沉時,每一刻鍾能化一口真氣。當真氣化生時,由督脈上行百會再下行到口腔時,會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這口津液渡咽下去,勝過服一支人參,補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臟六腑,推動百脈千經。
打坐的要點
一切放下
戀著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個死人一樣才行。
心念耳聞
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裡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念起即覺
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著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時上座
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觀照
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卧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著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心量廣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毀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項
1、入手下靜,先絕食腥葷香辣之物。蓋腥葷之物,味主沉濁,食之必至後天之氣粗,而難伏。香辣之物,性主輕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氣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葷香辣,專持清齋素食淡飯,以除原味。不食過飽,過飽則傷神。不食過飢,過飢則傷氣。此節飲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靜坐時心搖則氣散,修了一點點精氣神,不僅會從夫妻生活方面漏掉,還會從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種「漏」、耳朵聽多了也是一種「漏」、嘴巴講多了更是一種「漏」!六根都會漏。為什麼強調修行人上來第一步,就要關閉六根呢? 當六根關閉以後,精氣神才會自動進入任、督二脈以及回到中脈里邊。
3、打坐時面帶微笑。
4、靜坐胡思亂想時,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數呼吸,不數入息,只數出息。當你數出息的時候,你把所有的一切,連自己的生命,一切煩惱、病痛,跟著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體里頭生瘤、生癌,讓它一齊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這樣數息,身體馬上就輕鬆了。
總結: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⑺ 氣功如何修煉
注意看此圖右下角,很多氣功修煉的書籍都出自於此
氣功修煉的初期的興奮後轉平靜,三個月時間里,體驗了氣感從弱到強,從局部到全身。只練最簡單的功法,並且只意守丹田,沒做任何經絡導引。丹田氣滿,氣自然的開始流動,印象中過關感覺比較明顯的是會陰、還有腰上一個穴位,當時沒有網路,了解不多。三個月後氣的大軍終於進逼腦戶關,有明顯的壓力及穴位跳動,然後氣再分兩頭沖向兩邊太陽穴,明顯脹感並跳動,那種脹是實感,太陽穴真的鼓起來並跳動明顯。到這一步,全身氣感強烈,特別雙腳雙手,氣感不斷沖刷,頭部除玉枕(腦戶)沒過,頭頂百會-印堂及往下的小周天沒通,全身大部分已通了,也就是說,大周天已通了大部分,而等待小周天通後,大小周天都通了。
因為並沒有任何意念引氣,是氣自尋路徑,所以小周天運轉的理論也得到驗證。當時每天練功半小時左右,一般都是晚上睡前宿舍躺練。曾有幾次為求更強氣感到外面練站功,既要隱蔽還要安全,找到邊上變電所九里香花樹下,不過蚊叮蟲咬,加之時有風雨雷電,多有不便。以此後只練睡功。
比如這些氣功修煉和氣功實修的書籍你可以看一下
此類氣功書籍資料可在上面的圖中右下角處找到,有很多氣功學習的書籍
[氣功冥想健康法].悟真.掃描版
[氣功偏差的防治].傅余堃.掃描版
[氣功千金方].秦潮.掃描版
[氣功強身法].鄺安堃.掃描版
[氣功強身治百病].麥如松.掃描版
[氣功熱點面面觀].汪衛東.掃描版
[氣功入靜之門].劉天君.掃描版
[氣功入門].張六通.掃描版
[氣功入門教程].佚名.掃描版
[氣功入門重德本].樂道.掃描版
[氣功三百問].林厚省.掃描版
[氣功神髓大觀].李兆生.掃描版
[氣功十六講].曲祖貽.掃描版
[氣功使人健康].林厚省.掃描版
[中國氣功6].陳誠獻.掃描版
[中國氣功辭典].呂光榮.掃描版
[中國氣功萃義].吉良晨.掃描版
[中國氣功大成].方春陽.掃描版
[中國氣功大論戰].張兆志.掃描版
[中國氣功大全].朱鵬飛.掃描版
[中國氣功功法大全].樓羽剛.掃描版
[中國氣功功法精選].趙寶峰.掃描版
[中國氣功健康法].(日)吉田健一.掃描版
[中國氣功經典1].呂光榮.掃描版
[氣功書法及養生].林少明.掃描版
[氣功探邃].龐明.掃描版
[氣功探索].陸祖萌.掃描版[氣功真傳].汪茂和.掃描版
[氣功正宗站樁療法].秘靜克.掃描版
[氣功之謎].肖安榮.掃描版
[氣功知識和流行功法].豈志純.掃描版
⑻ 打坐怎麼做
打坐有很多種,可以自行選擇:
剛坐降天魔
坐禪的姿勢要正確,對身心皆有益處,否則失掉坐禪的意義。坐禪時,先將身心放鬆,不可緊張,最好結雙跏趺坐,這是基本的坐法。何謂雙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邊,然後將右腿搬到左腿上邊,這又叫金剛坐是堅固不動的意思。過去諸佛皆以金剛坐而成佛。這種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們見到這種坐法,知難而退,不敢前來找麻煩。
結雙跏趺坐之後,眼睛觀鼻端,不可東張西望。所謂「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樣才能攝持身心,將心猿意馬拴住,不令它們向外賓士。所謂「專一則靈,分歧則弊」,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頭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後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鍾一樣,四平八穩,不動不搖。不可像鍾擺那樣,東搖西晃。雙跏趺坐才合乎坐禪的姿勢。初學禪的人覺得不習慣,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緊,咬緊牙關忍耐一時,久了自然沒有這種現象,所謂「久坐有禪」,自然得到禪味。
跏趺坐易入定
結雙跏趺坐的姿勢,是將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後將右腿搬到左腿上,因為左腿屬於陽,右腿屬於陰。打坐時,左腿是陽在上邊,右腿是陰在下邊,好像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魚、陽魚),也是這樣的擺法。因為方便起見,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無定法,隨著個人習慣而決定,不必執著一定要這種姿勢。
教你左腿壓右腿,這只是個方法而已。並不是硬性規定,一定要這樣子。總而言之,結跏趺坐,乃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行時入定,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沒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塵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塵不染,那就是在用功,並不一定是坐在那裡,才算是用功。
腳不痛才是正式參禪
學跏趺坐。起初假如腳很硬,痛得太厲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後,繼而學單跏趺;單跏趺之後,腳不覺那麼痛了,可學習雙跏趺;雙跏趺可以坐得住,腳不痛了,才是正式開始參禪。本來,參禪是沒有事情故意找點事情來做。譬如,修道人吃飽了肚子,睡夠穿暖了,沒有旁的事便參禪,「游戲人間」。
端然正坐不偏不倚
打坐的基本姿勢,身體要挺直,宜端然正坐,不偏不倚,不仰不合;但不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調和氣血。
端甘露水治百病
坐禪時舌尖頂上顎,有時會有很多口水,可以把它咽下。這叫「甘露水」。為什麼?因為坐禪坐久了,口水是甜的,雖不像糖或蜜糖那麼濃,都是淡淡的一種甜味。人常飲這種甘露水,不吃飯也不餓,不喝水也不渴;乃至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功夫已打成一片,時刻在定中,所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
甘露水能治百病,強身健體,能開你的智慧,但必要時刻用功,不要間斷。為什麼修道人不願講太多話?因為要用功,無論搬柴運水,迎賓送客,出入往還,都是在用功。功夫用得純熟,綿綿密密,不想用功他也會用功,不想參「念佛是誰」他也會參。參到風吹不動,雨打不透,功夫成片,風雨也進不來了。
當然這種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練成的,故要時時刻刻,念茲在茲。甘露水又叫「自家水」;這三個字合起來,念作「葯」字,這是延年益壽的葯,了生脫死的葯,脫出六道輪回的葯。人人皆有這葯,但人人皆不肯服用這個葯。人人只是捨本逐末,東跑西跑往外找。
這個葯是自性本有,人能常用功,口水很甜,甚至超過蜜糖,等到這個「葯」起了功效,身體內便產生變化。人若未得到修行之好處,則不知道;若得到了則時時不會放下功夫,不會間斷。但要持之以恆,守之以素;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蓮華,明天牡丹。要有堅誠恆,常常用功,才會上路,若忽進忽退,徒然耽誤時間。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調和氣血。
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
打坐要坐得端然正坐,不要向後仰,也不要向前俯,也不要把頭低低的,把頭正直起來,眼睛看鼻子,看這個鼻子是沖上沖下呢?要看清楚了。鼻就看著口,那麼鼻上有眼睛嗎?它看口,慢慢就會生出眼睛了。你越是叫它看,這個鼻子就會看見口了。
這樣子鼻觀口,口就問心,自己問心,你這個心是個黑心?是個白心?是個黃心?是個紅心?你這個心是青黃赤白黑,是個什麼心?問一問它。如果若黑心,那黑要把它變成白的,你看你的黑心一天比一天就變色了,變了白了,變了大光明藏了,與法界合而為一了,這時就有點辦法了。
呼吸氣,不要用口,鼻子可以通氣的,有的人鼻子不通氣,用鼻子呼吸就很困難,那麼你若能用鼻子來呼吸,鼻子這個氣吸進來要把它這個氣停止到肚臍後邊,不是肚臍下邊,那個地方是空空洞洞的,沒有一個什麼東西,只是本來無一物,本來無一物就是這個,你的呼吸氣要停止到這個地方。
一般人有這么一句話,說你會不會接氣,你能不能接上氣啊?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你若能接上氣,外呼吸就是內呼吸,內呼吸就是外呼吸,所以那有道的人,他外邊就不呼吸了,這呼吸停止了,里邊的呼吸它會動。你鼻孔沒有氣出了,在這個口也沒有氣出了,可是他周身毛孔都會呼吸的。你看他像死人,但是死而不亡,此刻死了,但是他沒有亡,這樣不需要外邊的呼吸氣,內里的呼吸氣活了。
這個時候你眼觀形色內無有,形形色色里邊都沒有了,耳聽聲音心不知,心也不知道了,內里頭觀這個心,心也沒有,向外觀這個形,形也沒有,向遠觀這個物,物也空了,可是在這個時候,你不要以為自己就了不起了。這還是一個前方便,只不過是一種輕安的境界,你不要認賊作子,以為我就是了不起了。
暖、頂、忍、世第一
打坐時,舌尖頂上顎,這是任、督二脈在這兒交接,任、督二脈通了,那麼氣血也通了,這時候覺得很自在。在口裡有口水,把它吞到肚子里邊去,時時這樣吞,就好像是用甘露來滋潤菩提苗一樣的,給他灌水,坐坐身上會有一股暖氣,很熱很熱的。在這個階段開始生出一種作用:第一個階段就是熱,熱先從肚子里邊熱,熱到周身上去,到周身然後再回來,這么熱個幾次,這叫熱的階段。
熱以後,經過一個相當的時間,也就是在這化學工廠里頭來化驗,化驗得差不多了,以後接著就到頂位了。頂位,就覺得頭上那兒好像有一點什麼,又好像沒有,你說有你也看不見,也摸不著,只是有這個感覺在頭上,總是覺得它有一點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叫頂位。頂位以後就覺得很忍不住,這種的感覺忍不住,還要忍,這叫忍位了。頂的階段過去就是忍的階段,忍的階段很不容易忍過去,覺得頭上很不舒服的,就好像有什麼東西,要把頭鑽出個窟窿似的,這個時候又忍,忍,久而久之,這窟窿鑽透了,跑出去了,跑出到這個頭上面,出這窟窿外邊去了,就好像小鳥在鳥籠子出去一樣,高興得不得了。這才是世界第一個忍,所以這叫世第一,世界的第一個大丈夫,第一個大豪傑,沒有人可比的,所以叫世第一位。在這個時候做世第一位,然後還要小心天天來修行。
降伏客塵五欲沉底
坐禪,就是要清心寡慾,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塵沉靜下來。猶如一碗混濁的水,你若總動盪它,水總是混濁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靜深不動,沙塵便沉底,這是降伏客塵煩惱之初步功夫。我們身體能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因為在這靜坐的一剎那之間,能降伏客塵,使五欲之沙塵沉底,即所謂「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
行住坐卧都在參禪
坐禪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從早晨兩點鍾開始坐香,一直到夜間十二點鍾睡覺,中間只有一個鍾頭休息。在參禪的期間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沒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
大家要注意!在修行的時間不可隨便亂講話,不可隨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懶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時間,也要愛惜。所謂「一寸時光,一寸命光」。因此,行也參禪、住也參禪、坐也參禪、卧也參禪;行住坐卧都在參禪,要細心來鑽研,越鑽越透、越研越明。
專心一致堅忍不屈
我們參禪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剛的志願來,要用堅忍與恆心來參禪;要恆常不變,堅固不屈,時時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來的大德高僧坐了幾十年還在坐,可見修行不是那麼簡單容易,以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蓮花,坐一天就可以開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參加坐禪。要如何專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樣專心一致。能用這種誠心、堅固心,念茲在茲地參禪,則沒有不成功的道理。
坐如鍾,行如風
參禪可修定,參禪這種法門是無為而無不為。表面看參禪是無所作為,實在一個人參禪,就有一個人在法界中幫助正氣伸張。如果每個人都參禪,世界上就沒有戰爭了。
雖然說「久坐有禪」,但真正的參禪,不單只坐才有禪,站著也可以參禪,走路時、睡覺時,同樣可以參禪,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參禪。用功的人不管閑事,時時刻刻照顧話頭,念茲在茲地參「念佛是誰?」參到山窮水盡,參到極點,行、住、坐、卧皆有威儀。
「坐如鍾」:坐得穩定,不可以像鍾擺般搖搖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舌尖頂上顎,有涎液則吞進肚裡去。
「行如風」:跑香時如疾風,風颳得上不見天,下不見地,中不見人。因為用功時無人無相,所以上不見天,下不見地,中不見人。慢行時,猶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立如松」:站立時,直著腰,軒昂地站立,好像大松樹那樣地直。
「卧如弓」:睡覺時,要托腮搭胯,右脅而卧,作吉祥卧姿勢。
永嘉大師雲:「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葯也閑閑。」達摩祖師曾經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葯,也咽進肚裡去,可見他無我相,把生死視作等閑。 人用功時,驚天動地鬼神泣,魔王也震驚;人用功時,魔王無能施其技,所以震驚了。我們若能二十一小時腳踏實地,分秒必爭地用功,必然驚天動地。我們修行無為法,先從有為法著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為,坐香是無為,故說,「無為有為,有為無為;即有為,即無為。有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有為。」
功夫日增煩惱日減
坐禪就是像馴馬師、馴猴師,很不容易的;雖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為其難。在這世間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費力的,坐禪亦復如是,必要費一番功夫。你能將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處,功夫就會日增,而煩惱也日減
打坐如抽絲剝繭
我們打坐,正在抽絲剝繭。我們如蠶作繭,被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所捆。這七情雖不能立刻斷盡,也得一點一點把它減輕。
喜:不要過份喜悅,一笑就笑到發狂。
怒:更不能發脾氣,所謂「星星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禪時心平氣和,坐得很平安,一旦發脾氣則百病叢生,周身骨節疼痛,因為瞋火已把菩提樹燒光了。
哀:不能過份悲哀不節。
懼:心有恐懼,則不得其正。
愛:見到美色生愛欲心,見到旁人有好東西便想占為己有,這都是貪愛心。
惡:惡剛與愛相反,愛到極點便厭惡了。欲:這包括一切慾念,皆與道不相應。
這七情要一點一點減輕,故要時時勤拂拭。七情減輕到極點便沒有了,這時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參禪,都在用功。這時已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勝造恆沙七寶塔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一須臾,包括無量大劫。無量大劫不離開現前一念;現前一念沒超出無量大劫。能夠靜坐一須臾,這時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沒絲毫妄想,一念不生,萬緣放下。
這時候縮無量劫一念,放一念為無量劫。若能靜坐一須臾,或半個小時,或三、五小時,甚至七晝夜,還是靜坐。這時候真達到內無身心,外無世界,這種功德,比你造恆河沙數七寶佛塔還大。
為什麼?因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故終歸斷滅。若能達到無身心,無世界,這時自己的般若智慧現前。這種智慧,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嗅之無味,但菩提覺性宛然存在。
若能須臾間,在很短的時間內,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與本來佛性相應。本有佛性能照了諸法實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就因為被無明遮蓋,本有的太陽光(智慧)不現前,被烏雲遮蓋了,而天昏地暗,於是分辨不清,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認賊作子,顛倒妄想,故流浪生死,拔不出腿來。
⑼ 初學者如何入門打坐
入靜,是修行的第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斷精進。入靜也就是進入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氣功態。在這種狀態中,練功者以一念代萬念,渾渾沌沌,恍恍惚惚,沒有區分,沒有差別。道家稱之為守一,佛家稱之為入空。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段活描述了這種狀態:「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恍惚這兩個字,非常有學問,歷來許多學者都在解釋它。南懷瑾先生認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們姑且不用繁瑣的訓詁學來解釋這兩個字,單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豎心旁加一個光字,惚是豎心旁加一個忽字,意謂心地光明,飄然自在,活活潑潑,根本不是顛三倒四,昏頭昏腦。」這里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入靜的狀態就是恍兮惚兮,沒有區分,沒有差別,也就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邏輯思維。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狀態中,JL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潑潑,這也就是說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這種內景是練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氣作用於人之內氣的結果。
入靜的狀態有什麼作用呢?首先它對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以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靜狀態下,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發。人的下丹田就像一個熔爐,只有入靜才能點起熊熊火焰:又像一個蒸鍋,只有入靜才能引起沸騰,氣功入門。
對於初學者來說,達到入靜的目標必須克服各種雜念。相傳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呂洞賓曾說:「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慾,是吾之劍。」他說的不是實有的刀劍,而是心劍、慧劍,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會中。每個人難免不為各種煩惱、貪嗔、色慾所累,為七情六慾所苦,這就是種種的雜念。平常生活中不覺得,而一旦坐下宋閉上眼睛時,雜念就像奔騰的野馬難以架馭。那麼,修煉者就必須運用意志的力量,不斷地排除雜念,最終馴服這匹野馬。馴服這匹野馬的過程也就是功夫長進的過程和身體健康的過程。許多修煉者慨嘆入靜之難,實際上這就說明他的心鏡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灰塵,必須運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劍斬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