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存貨結轉成本方法如何審計

存貨結轉成本方法如何審計

發布時間:2022-06-13 15:53:14

如何審計成本資料是否正確

(一)直接材料成本審計
直接材料成本的審計一般應從審閱材料和生產成本明細賬入手,抽查有關的費用憑證,驗證企業產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數量、計價和材料費用分配是否真實、合理。

其主要內容包括:
(1)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成本計算,費用的分配標准與計算方法,與材料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核對。

(2)審查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

(3)分析比較同一產品前後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動應查明原因。

(4)抽查材料發出及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是否經過授權、經過適當的復核,成本計價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正確及時入賬。

(5)對採用定額成本或標准成本的企業,應檢查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二)直接人工成本審計
(1)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成本計算,費用的分配標准與計算方法,與材料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核對。

(2)審查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

(3)分析比較同一產品前後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動應查明原因。

(4)分析比較本年度各個月份的人工費用發生額,如有異常波動,應查明原因。

(5)結合應付工資的審查,抽查人工費用會計記錄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三)製造費用審計
製造費用審計的基本要點包括:

(1)獲取或編制製造費用匯總表,並與明細賬、總賬核對相符。(賬表核對)

(2)抽查製造費用中的重大數額項目及例外項目是否合理。

(3)審閱製造費用明細賬,檢查其核算內容及范圍是否正確,並應注意是否存在異常會計事項。

(4)必要時,對製造費用實施截止測試,即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前後若干天的製造費用明細賬及其憑證,確定有無跨期入賬的情況。

(5)審查製造費用的分配是否合理。

重點查明分配方法;分配方法是否在相當時期內保持穩定,有無隨意變更的情況;分配率和分配額的計算是否正確,有無以人為估計數代替分配數的情況;對按預定分配率分配費用的企業,還應查明計劃與實際差異是否及時調整。

(6)對於採用標准成本法的企業,應抽查標准製造費用的確定是否合理,計入成本計算單的數額是否正確,製造費用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標准製造費用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動。

(四)主營業務成本的審計
(1)獲取或編制主營業務成本明細表,與明細賬和總賬核對相符。(賬表核對)

(2)編制生產成本及銷售成本倒軋表,與總賬核對相符。

(3)分析比較本年度與上年度主營業務成本總額,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主營業務成本金額,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

(4)結合生產成本的審計,抽查銷售成本結轉數額的正確性,並檢查其是否與銷售收入配比。

(5)檢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中重大調整事項(如銷售退回等)是否有其充分理由。

(6)確定主營業務成本在利潤表中是否已恰當披露。

存貨成本審計 - 計價方式
存貨成本審計一般說來,當存貨發生實物流轉後,也就產生了成本流轉。理論上,存貨的成本流轉額按照成本計價的原則,應當等同於購入實物的成本額。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存貨品種繁多,流轉額非常大,成本流轉額很難完全匹配實物流轉額。因此,在發出存貨時,就要按照一定的計價方法來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最終使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盡可能接近存貨的采購成本,使因採用不同成本計價方式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變得最低,盡可能減少對企業正常運營的影響。

通常來講,存貨發出時有兩種成本計價方式:實際成本計價法和計劃成本計價法。前者又包括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五種計價方法,後者包括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軟體工程師在設計存貨管理軟體前,要結合這幾種成本結轉方法的管理特點和計算機管理的優勢,綜合考慮。一般說來,這幾種方法在軟體設計中都應該提供,用戶在使用軟體時,自行選擇適合於本單位使用的成本結轉計價方法。

現在市場上相對成熟的存貨管理軟體往往僅提供一種成本結轉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即一種平均價格。對於這種管理模式,一般的進銷存企業尚可使用,但如果對購入成本相當敏感,或對成本核算要求較高的企業,這樣的軟體就顯得不足了。如目前現代企業管理中廣泛流行的成本管理,其對成本極為敏感。再如在醫院,倉庫存儲部門要對各醫療科室領用的各種存貨成本進行精確計量,因此必須採用成本計價的另一種方法———個別計價法。

存貨成本審計 - 方法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先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其成本屬於實物成本,計算機處理時成本價格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出貨時用戶只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成本單價。為此,計算機必須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購貨數量及成本額。該方法的出貨成本是按最早的購貨價格確定的,用戶不能隨意挑選存貨價格以影響當期利潤,因此其存貨成本最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能較好的反映資產負債表存貨的價值。

2.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後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和先進先出法一樣,其成本應由計算機自動分析獲得,其單位成本價格應不具有可修改性。為此,計算機必須按時間先後順序記錄購貨數量及成本,出貨時由用戶錄入出貨數量,不錄入成本單價,由計算機按照和先進先出法相反的順序分析獲得成本。該方法的出貨成本是按最近的購貨價確定的,用戶也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影響當期利潤。由於後期的價格在正常情況下可能較早期高,因此計價成本可能較高,故可使本期利潤降低,但該方法也因此符合會計上的穩健性原則。

3.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對出貨成本進行個別計價,適合於對成本較敏感的企業,如大型醫院,存貨部門購入存貨後,要由各部門領用,在成本核算較嚴格的情況下,各部門的領入成本直接和效益獎金掛鉤,這時候必須對成本進行個別計價,即必須按照部門所需產品的市場價格進行計價。在計算機處理上,必須使用戶既能錄入數量,又能錄入成本單價。該方法最接近會計上按成本進行計價的原則,但相對也比較復雜,即使採用計算機,工作量可能也比較大,適用於一般不能互換使用的存貨或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價格較高的產品。

4.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它是根據期初存貨結存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和進價成本,於月末一次計算存貨的全月加權平均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成本。這種方法必須到月底才能獲得成本價格,和計算機即時即得的管理特點相違背,因此沒有採用其管理的必要性。

5.移動加權平均法:這種方法因為其簡單性,是計算機軟體設計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軟體工程師在設計存貨管理程序時,可能不知道這種管理方法的會計學名稱,但都採用該方法的管理思路。按照這種方法,在入庫時,計算機增加存貨的庫存量和庫存額,在出庫時庫存額除以庫存量即為單位成本。該方法是手工管理下非常繁瑣的一種方法,但在計算機管理下卻是程序設計最簡單的一種方法,因此大多數軟體供應商都把這種方法作為存貨管理的主要方法。

6.計劃成本法:這種方法按計劃成本進行度量,在每一種產品上設置該產品的單位計劃成本額,出庫時由計算機自動獲得該成本。計劃成本法下計劃成本額的確立需要相當的可操作性,必須建立在充分調研使之具有充分可行性的基礎上,但確立的存貨計劃成本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存貨管理軟體中和實際管理工作中並不多見。

7.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由計算機計算出上期毛利率,然後算出出貨成本,用戶只需錄入數量。零售價法是指用成本佔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和加權平均法一樣的弊端,是一種由月末推算月初的管理方法,並不適合用計算機來處理。

⑵ 存貨成本審計的直接材料成本核算方法

⑴採用實際成本方法核算 獲取成本計算單、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材料發出匯總表、材料明細賬中各直接材料的單位成本等資料。
①審查成本計算單中直接材料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相關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標準是否合理。審查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非生產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如果成本計算單直接材料金額大於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的分配金額,應進一步查明原因,審查材料使用對象有無將非產品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但企業會計人員如果有意識地擠占產品成本,在耗用材料進行分配時,就會將非生產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產品成本,使得成本計算單和材料分配匯總表金額相等。核對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問題,可採取通過非生產性項目的審查,即採用反查法的方法進行審查,查明問題後,按照誰耗用誰負擔的原則,進行納稅調整。
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應付福利費
貸:本年利潤(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第二、混淆不同產品成本。通過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產品的成本,相應降低本期暢銷產品成本,以調節跨年度的利潤。審查注意那些不能確指產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時應科學地選擇分配標志、計算方法及會計記錄。
正確方法:在消耗定額比例法下,通常採用按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計算處理:
分配率= 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採用其他分配方法。如:產品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發出匯總表,選主要材料品種,統計直接材料的發出數量,將其與實際單位成本相乘,計算金額數,並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該種材料成本比較,看其是否相等。審查注意下列問題:
第一、企業是否採取提高成材料單位成本,多計產品成本。
第二、審查領料單授批准及領料人是否簽字,防止虛假領料多計成本。
第三、材料單位成本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調節成本或利潤。如果企業年度內改變計價方法,應按原計價方法計算發出材料結轉成本,其差額調整材料成本或當期利潤。
⑵採用定額成本法抽查某種產品的生產通知單若產量統計記錄及其直接材料單位消耗定額,根據材料明細賬中各該項直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直接材料總消耗量和總成本,與有關成本計算單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對,看其是否相等。並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生產通知單是否經過授權批准,防止虛假業務產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單位消耗定額和材料成本計價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改變方法而影響成本。
⑶採用標准成本法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記錄,直接材料單位標准用量,直接材料標准單價及發出材料匯總表。
根據產量、標准用量及標准單價計算出標准成本,與成本計算單價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對是否相符,有無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以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前後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還應審查廢料及多料的返庫是否及時,是否辦理「假退庫」手續。通過查看「生產成本」賬紅字沖減成本金額,判斷其正確性。

⑶ 存貨成本審計的計價方式

一般說來,當存貨發生實物流轉後,也就產生了成本流轉。理論上,存貨的成本流轉額按照成本計價的原則,應當等同於購入實物的成本額。但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存貨品種繁多,流轉額非常大,成本流轉額很難完全匹配實物流轉額。因此,在發出存貨時,就要按照一定的計價方法來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最終使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盡可能接近存貨的采購成本,使因採用不同成本計價方式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變得最低,盡可能減少對企業正常運營的影響。
通常來講,存貨發出時有兩種成本計價方式:實際成本計價法和計劃成本計價法。前者又包括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五種計價方法,後者包括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價法。軟體工程師在設計存貨管理軟體前,要結合這幾種成本結轉方法的管理特點和計算機管理的優勢,綜合考慮。一般說來,這幾種方法在軟體設計中都應該提供,用戶在使用軟體時,自行選擇適合於本單位使用的成本結轉計價方法。
現在市場上相對成熟的存貨管理軟體往往僅提供一種成本結轉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即一種平均價格。對於這種管理模式,一般的進銷存企業尚可使用,但如果對購入成本相當敏感,或對成本核算要求較高的企業,這樣的軟體就顯得不足了。如目前現代企業管理中廣泛流行的成本管理,其對成本極為敏感。再如在醫院,倉庫存儲部門要對各醫療科室領用的各種存貨成本進行精確計量,因此必須採用成本計價的另一種方法———個別計價法。

⑷ 審計存貨時通常使用什麼方法

由於我國會計准則要求採用實際成本法進行存貨的計量,所以在期末對標准
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產生的成本差異進行處理,主要方法有兩種:
1、結轉本期損益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所有差異轉入"利潤"賬戶,或者先將差異轉入"
主營業務成本」賬戶,再隨同已銷產品的標准成本一起轉至"利潤"賬戶。在成本差異數額不大時採用此種方法為宜。
2、調整銷貨成本與存貨法
按照這種方法,在會計期末將成本差異按比例分配至已銷產品成本和存貨成
本。採用這種方法的依據是稅法和會計制度均要求以實際成本反映存貨成本和銷貨成本。本期發生的成本差異,應由存貨和銷貨成本共同負擔。
企業在確認發出存貨成本時一般採用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
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
對於已售存貨成本的結轉包括,確認存貨銷售收入的當期,應將已經銷售存
貨的成本結轉為當期營業成本。存貨為非商品存貨的,如材料等,應將已出售材料的實際成本予以結轉,計入其他業務成本。
對已售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准備的,還應結轉以集體的存貨跌價准備,沖減當期主營業務成本或其他業務成本,實際上是按已售產成品和商品的賬面價值結轉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在企業核算存貨成本時一般分為實際成本法和標准成本法,實際成本即企業
按照產品實際發生的成本進行成本核算;
標准成本又稱標准成本制度或標准成本會計,是指以標准成本為核心,通過標准成本的制定、執行、核算、控制、差異分析等一系列有機結合的環節,將成本的核算、控制、考核、分析融為一體,實現成本管理目的的一種成本管理制度。
(4)存貨結轉成本方法如何審計擴展閱讀
存貨審計是指對存貨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正確性進行的審計。
存貨審計直接影響著財務狀況的客觀反映,對於揭示存貨業務中的差錯弊端,保護存貨的安全完整,降低產品成本和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存貨的審核與其他的資產項目審核比較,較為復雜,其主要特點如下:
1、對一般製造業及買賣業而言,存貨是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也是營運資金的最大組成項目。
2、存放於不同處所(包括工廠及分支機構),控制及盤點困難。
3、種類、項目繁多,差異性大,觀察與鑒定困難。
4、可能因為呆滯、過時,陳舊及受損而使其價值減損,注冊會計師常因對客戶產銷活動及業界趨勢認知不夠,而難以做出合理判斷。
5、存貨成本計算繁瑣。
參考資料:網路-存貨審計

⑸ 1.為什麼存貨審計十分重要

存貨審計重要原因如下:

1、通過存貨審計,看帳面成本結轉方式是否准確,審計利潤的真實性。

2、通過存貨審計,了解存貨收發的流程,審計存貨管理的有效性。

3、通過存貨審計,測算進項稅的使用情況,審計有無提前抵扣進項稅的情況及其額度,以及有無虛列、外購進項的情況,審計增值稅的准確性。

4、通過存貨審計,了解公司應收款及其資金走向。

拓展資料:

存貨審計是指對存貨增減變動及結存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正確性進行的審計。 存貨審計直接影響著財務狀況的客觀反映,對於揭示存貨業務中的差錯弊端,保護存貨的安全完整,降低產品成本和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存貨審計內容:

(1)評審存貨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審查存貨增減業務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3)驗證存貨賬面余額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4)審查存貨保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審查存貨跌價准備計提和會計處理的正確性。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託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准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⑹ 存貨審計必須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熟悉企業存貨的內部控制制度,採用分析性復核的方法把握存貨審計的重點。

⑺ 如何加強在存貨生產領用及費用歸集環節中的審計

在企業審計中,存貨審計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由於存貨的形態及流轉變化多樣,價值流轉與實物流轉程序的差異性,計量及計價可選擇性以及生產成本及費用歸集結轉的復雜性,使得企業存貨審計難度較大,對審計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變更原材料計價方法,人為調節產品成本、調節企業利潤。採用實際成本材料核算的企業,為了調節產品成本,在年度中間隨意變更已確定的材料計價方法。企業變更材料計價方法的方式一般有:將已經確定的加權平均法變為先進先出法,或將加權平均法變更為後進先出法,或先進先出法變更為移動平均法等。
2、人為調整成本差異率,增加或減少材料成本差異。經濟效益好的企業,為控制利潤增長,大都從隱匿收入和虛增成本兩個方面入手,人為提高或降低材料成本差異率,多分攤或少負擔材料成本差異,是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企業的常用作弊手段。
3、材料盤盈盤虧不作賬務處理,造成利潤不真實。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發現毀損材料,應按規定程序報批轉銷其毀損價值。但是,有的企業為掩蓋經濟不景氣的狀況,對年終財產清查中已經查明的毀損材料,不列表呈報。
4、虛計在產品完工程度,調整完工產品成本。產品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是否正確,決定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真實性。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常常在分配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上作文章,即有意多折或少折月末在產品的約當量,或多計少計在產品的加工程度,以調節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5、分期收款發出商品,不按實際比率結轉銷售成本。企業為了近期利益,通過多轉或少轉分期收款發出商品銷售成本的方式,使利潤在不同會計期間進行人為轉移。若想增加本期利潤,則少結轉本期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的銷售成本,反之,若想減少當期利潤,則多結轉該期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的銷售成本。
6、材料假出庫,虛列成本費用,調節當期利潤。企業為虛減超額利潤,辦理材料假出庫手續,虛列材料費用,人為提高產品成本。一般做法為,年終車間辦理領料手續,填制領料單,而實際未領料。車間成本根據領料單填寫的用途,以產品生產用料和車間維修用料為名,分別作增加產品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的會計核算,從而減少了本期利潤。
7、領用材料製作專用設備,材料成本計入生產費用。有的企業為適應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從事產品生產的需要,自己設計製造了一些專用設備,按其造價和使用年限,符合固定資產標准,按照會計制度規定應通過機修車間,單獨進行核算,發生的工料費應全部計入該專用設備的成本,完工後總成本作為固定資產的造價,增加固定資產。但是企業為逃稅,便將自製設備領用的全部材料都計入了製造費用,增加了當年產品的製造成本,相應減少了當年銷售產品應實現的利潤。
8、將已消耗的存貨通過其他應收款或預付賬款掛賬核算,少反映企業的成本費用,從而虛增利潤。對於此類現象,應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性質、產品種類、消耗原材料的品種、掛賬原因、應收賬款的賬齡來加以綜合判斷,以確定掛賬內容是否真實。
9、濫提或少提存貨跌價准備。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存貨》規定,企業每期都應當重新確定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企業定期檢查時,如果發現有存貨准則所規定的「市價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等五種情形,應當考慮計提存貨跌價准備。但有些企業出於調節利潤的目的,濫提、少提或不提存貨跌價准備,以達到粉飾財務狀況的目的。

⑻ 對存貨應實施怎樣的審計程序

監盤當前的存貨數量並調節至期初存貨數量。對期初存貨項目的計價實施審計程序。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存貨包括下列三種類型的有形資產:

1、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存儲以備出售的存貨。這是指企業在正常的過程中處於待銷狀態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庫存產成品及商品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

2、為了最終出售正處於生產過程中的存貨。這是指為了最終出售但目前處於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在產品、自製半成品以及委託加工物資等。

3、為了生產供銷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務以備消耗的存貨。這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耗用而儲備的各種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貨跌價准備的核算:

1、計提存貨跌價准備:

存貨跌價准備通常應當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對數量較多、單價較低的存貨,也可以分類計提。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准備。

2、轉回存貨跌價准備:

當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並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額內轉回。

借:存貨跌價准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3、存貨跌價准備的結轉:

企業計提了存貨跌價准備,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貨已經銷售,則企業在結轉銷售成本時,應同時結轉其已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

⑼ 存貨的會計准則和審計方法:如何盤點

准則規定,有兩大種方法:一種是計劃成本法,一種是實際成本法
第一種:計劃成本法:計劃成本法指企業存貨的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價」科目,登記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
第二種:實際成本法,就是按照實際成本入庫,再按實際成本出庫,具體方法有
(一)先進先出法
(1)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據此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2)先進先出法以實地盤存制為基礎計算的結果與永續盤存制相同。
(3)在先進先出法下,存貨成本是按最近購貨確定的,期末存貨成本比較接近現行的市場價格。
(4)當物價上漲時,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當物價下跌時,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5)先進先出法的優點是使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大。
(二)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辯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種方法是假設存貨的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辯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方法。
(三)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和庫存成本。
(五)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收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⑽ 存貨成本審計的內容

直接材料成本的審計一般應從審閱材料和生產成本明細賬入手,抽查有關的費用憑證,驗證企業產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數量、計價和材料費用分配是否真實、合理。
其主要內容包括:
(1)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成本計算,費用的分配標准與計算方法,與材料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核對。
(2)審查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
(3)分析比較同一產品前後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動應查明原因。
(4)抽查材料發出及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是否經過授權、經過適當的復核,成本計價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正確及時入賬。
(5)對採用定額成本或標准成本的企業,應檢查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1)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成本計算,費用的分配標准與計算方法,與材料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核對。
(2)審查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
(3)分析比較同一產品前後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動應查明原因。
(4)分析比較本年度各個月份的人工費用發生額,如有異常波動,應查明原因。
(5)結合應付工資的審查,抽查人工費用會計記錄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製造費用審計的基本要點包括:
(1)獲取或編制製造費用匯總表,並與明細賬、總賬核對相符。(賬表核對)
(2)抽查製造費用中的重大數額項目及例外項目是否合理。
(3)審閱製造費用明細賬,檢查其核算內容及范圍是否正確,並應注意是否存在異常會計事項。
(4)必要時,對製造費用實施截止測試,即檢查資產負債表日前後若干天的製造費用明細賬及其憑證,確定有無跨期入賬的情況。
(5)審查製造費用的分配是否合理。
重點查明分配方法;分配方法是否在相當時期內保持穩定,有無隨意變更的情況;分配率和分配額的計算是否正確,有無以人為估計數代替分配數的情況;對按預定分配率分配費用的企業,還應查明計劃與實際差異是否及時調整。
(6)對於採用標准成本法的企業,應抽查標准製造費用的確定是否合理,計入成本計算單的數額是否正確,製造費用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標准製造費用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動。 (1)獲取或編制主營業務成本明細表,與明細賬和總賬核對相符。(賬表核對)
(2)編制生產成本及銷售成本倒軋表,與總賬核對相符。
(3)分析比較本年度與上年度主營業務成本總額,以及本年度各月份的主營業務成本金額,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
(4)結合生產成本的審計,抽查銷售成本結轉數額的正確性,並檢查其是否與銷售收入配比。
(5)檢查主營業務成本賬戶中重大調整事項(如銷售退回等)是否有其充分理由。
(6)確定主營業務成本在利潤表中是否已恰當披露。

閱讀全文

與存貨結轉成本方法如何審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凈資產的計算方法在哪裡約定 瀏覽:395
怎麼快速學習數學的方法 瀏覽:256
鑒定母牛發情常用哪些方法 瀏覽:9
學生黨下橫叉的快速方法 瀏覽:504
綠蘿生蟲子怎麼辦最快的方法 瀏覽:514
女性最佳取環方法 瀏覽:363
手機信號最強的方法 瀏覽:802
圖片粘貼排版方法視頻 瀏覽:373
抗疫和防疫的方法和技巧手抄報 瀏覽:75
小學生如何能快速答卷的方法 瀏覽:76
當體溫升高時常用哪些方法降溫 瀏覽:38
車窗拋物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604
鹽水去頭屑的最佳方法 瀏覽:227
冬季開花花卉怎麼養正確方法圖文 瀏覽:957
如何製作腐植酸的方法 瀏覽:47
體育信息的研究方法 瀏覽:320
口袋最簡單的方法怎麼折呢 瀏覽:18
壓力表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153
腎上腺素的釋放水平檢測方法 瀏覽:281
儀表總耗氣量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瀏覽: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