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上初三,化學期末考試需要具備哪些答題技巧
初三接觸化學這門學科是最晚的一門學科,所以可能對於很多剛剛入初三的學生來說,掌握不斷化學的一些答題技巧,學大老師給您幾點小建議:第一、認真審題,它是快速,准確解答試題的重要環節。仔細研讀題目,把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做記號。
第二、當遇到難題時,要思考與之相關的基礎知識,盡量用所學知識作答,抓住關鍵的詞句,從中找出問題的突破口。實在太難不好解決就堅決跳過,先做簡單的,把難題留到最後解決,還有可能因為最後思路通暢,而使難題順利解決。
第三、合理分配時間,要合理安排答題時間,穩中求快。考試時間緊,不可草草完成試卷,不要想著等做完了再檢查再修改,要力爭一次成功。時間安排要留有餘地,要有足夠時間檢查試卷,同時嚴格規定時間答題。
❷ 化學答題技巧
化學短期突破有可能,首先我們要看書。
第一個層次的看書就是把書翻開,該記的內容記住。就是說第一個層次是記憶。就是把課本中的公式、原理、內容記住。能把它寫出來。這是最基本的。
第二個層次是辨析。 能把相關內容相同點,不同點辨析出來。
第三個檔次,叫弦外音。要看書,看書中沒有的東西。聯想起該知識點怎麼考。
第二要總結題型 光看書,題是不會做的。要總結題型。
歷年來化學選擇題、答題總要知識點年年考,你把近幾年高考題弄出來,弄一塊,來回看,再看看,看看哪些是常考的,它們之間有什麼關系。
你就會發現,這是解題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出來了,找到規律,一看題就知道怎麼做。
下一個問題,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破釜沉舟。這都是我30年來自己琢磨的,因為我是個老師,很土,但是這個招很管用。我從哪兒琢磨的呢?我借人家書,晚上就看看,看完了,戀戀不舍給人家送回去了,但是我覺得這個書很好,就買了,結果不看了。燒片子在多少天必須完成,高考前10天必須完成。剩下10天的時間,讓孩子沒事干。片子也看完了,就看書,一看書,書中就有東西了。這是第一個破釜沉舟法。
第二個方法叫無意注意法。每天翻一遍,告訴他千萬別記住。你知道嗎?到高考前,他非常讓人生氣的,就是都記住了。因為他用的是無意注意,這種無意注意形成永久記憶,記憶非常深刻,而且在考試當中,他如魚得水,答起來非常的順手。
第三個叫集中辨析法。就是把某一種類型的題都放在一起,反復看,看了就看出東西了。而且肯定能找出規律。
第四個課本特殊標記,重要的東西記在課本上,別的地方別記了。
第三就是科學的答題技巧訓練。
第一個關鍵字詞的分析。就是說我們在答題的時候要注意關鍵詞,因為高考的答案是唯一的,必須要有關鍵詞的限定。
下面就是術語,比如人家說股市漲了嗎?你別問那個東西漲了嗎?那個東西是什麼。你說我指的就是股票,人家不給分了。所以說必須要用專業術語來回答問題。
第三答案要寫完整。我寫完這句話,下面不寫你看不明白嗎?是,我看答案都會,但是有一樣,你沒答全就是不給你分。
第四,答題不看答案,看答案不做題。這個最害學生了,學生在答案放在旁邊,就做題,本來是想選A,就看著想B就對,這時候沒有琢磨B,一看答案,是A,我就是想選A。但是在高考沒有答案了,你在A和B怎麼樣?他會怎麼念,怎樣猶豫來猶豫去選錯了。海淀的孩子答西城的時候,比西城考的高,反過來答西城的孩子,考海淀的比海淀的高。
再一個,做題時不說話,不停頓,要有考試意識。
第四個大問題,就是順序答題。順序答題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先做簡單題,再做難題,喜歡某一科先做完。我告訴你高考肯定做不完,什麼叫做完,會了都做了,都做對了,才叫做完,不可能做完,做不完就對了,對於高分段的孩子當然要做完,大部分的孩子是做不完的,做不完不是理由,做對了就可以了。
第二個給夠時間學會放棄。第一個感情用事的誤區,捨不得放,一定要讓孩子改,給夠了時間,這道題值三分鍾,就給他三分鍾的時間,做不出來,放了它,我們不要這道題,是為了下一道題拿更高的分數。我們要有整體戰略,我們高考要得是分。等到整體戰略執行完了以後,時間會有富餘的,會做的題用不了多長時間,回過頭來再做,那時候心態不一樣,那時候是偷分,做一個算一個,心態一好,思維一發達,題就會做了,就出來了,越做越順快,分數越來越高。
最後一個要大家的要做最充分的准備,做最低的要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個事誰都說不清楚,誰都不知道會出什麼問題。
下一個,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不要是道道題做,道道題錯,道道題失分。要做要做對,包括必要的標點符號,必要的全是對的,把這個手指打斷,不要傷其十指。
第五個大問題,就是科學合理安排時間。這是我多年來的經驗。從5月20號開始,按高考考試時間確定。比如說5月20號開始,20號,21號,這兩天按照高考的時間考試,休息兩天,再按照高考的時間考試,接2天考問回,趕到最後一次考試是高考。就是說把高考做平時,把平時做高考。
只要你做到這些方法,你肯定會成功。你的志願就一定會實現,謝謝大家。
❸ 化學綜合計算解題技巧
考點一、有關化學式、化學方程式、溶液的計算運用
1. 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常用的計算公式(以化合物AmBn為例)
(1)相對分子質量=A的相對原子質量×m + B的相對原子質量×n
(2)A元素的質量分數=×100%
(3)A、B元素的質量比:
(4)A元素的質量 ==化合物(AmBn)的質量×A元素的質量分數
(5)混合物中某物質的質量分數(純度)=2.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1)根據題意設未知數。
(2)根據題意正確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3)根據題意找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和未知量。
(4)按正確比例關系,列出比例式,計算未知數的值。
(5)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後,簡明地寫出答案。
3.有關溶液的計算:
(1)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分數=
(2)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的比較(3)溶質質量分數計算的類型
①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與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相會換算。
②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液體積、密度的有關換算。溶液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100%
❹ 初三化學推斷題解題技巧有哪些
1、以物質特徵顏色為突破口
⑴ 固體顏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紅色〕;Cu2(OH)2CO3〔綠色〕;CuSO4·5H2O〔藍色〕。
⑵ 溶液顏色:CuCl2、CuSO4〔藍色〕;FeCl2、FeSO4〔淺綠色〕;FeCl3、Fe2(SO4)3〔黃色〕。
⑶ 火焰顏色:S在O2中燃燒〔藍紫色〕;S、H2在空氣中燃燒〔淡藍色〕;CO、CH4在空氣中燃燒〔藍色〕。
⑷ 沉澱顏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藍色〕;Fe(OH)3〔紅褐色〕。
2、以物質特徵狀態為突破口
常見固體單質有Fe、Cu、C、S;氣體單質有H2、N2、O2;無色氣體有H2、N2、O2、CO、CO2、CH4、SO2;常溫下呈液態的物質有H2O。
3、以物質特徵反應條件為突破口
點燃〔有O2參加的反應〕;通電〔電解H2O〕;催化劑〔KCIO3分解制O2〕;高溫〔CaCO3分解,C、CO還原CuO、Fe2O3〕;加熱〔KCI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還原CuO、Fe2O3〕。
4、以物質特徵現象為突破口
⑴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是CO2。
⑵ 能使黑色CuO變紅〔或紅色Fe2O3變黑〕的氣體是H2或CO,固體是C。
⑶ 能使燃燒著的木條正常燃燒的氣體是空氣,燃燒得更旺的氣體是O2,熄滅的氣體是CO2或N2;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O2。
⑷ 能使白色無水CuSO4粉末變藍的氣體是水蒸氣。
⑸ 在O2中燃燒火星四射的物質是Fe。
5、以元素或物質之最為突破口
⑴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I。
⑵ 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⑶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
⑷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
⑸ 質子數最少的元素是H。
⑹ 相對分子質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氣體是H2。
❺ 高中化學常用解題技巧
關中化學常用解題步驟我認為這樣還是需要進行一些步驟的人使用賬號才能更好進行企業,所以這個時候可以背一些公式了。
❻ 化學推斷題解題技巧初三
化學推斷題解題技巧初三:
一,以物質的顏色作為突破口這是最明顯的標志,比如藍色的溶液。那最常見的就是硫酸銅溶液。或者是含有二價銅的溶液。
淺綠色的溶液,則是含有二價鐵的溶液。白色的沉澱,常見的如氯化銀,碳酸鋇,碳酸鈣。碳酸銀,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等。黃色的溶液,則是含有三價鐵的溶液。這些顏色的變化不管是單質,溶液或者是沉澱,對於我們解題時形成關鍵的突破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平時學習時一定要牢記。
二,以典型的反應條件為突破口。
參加反應時,反應的條件一般會出現。加熱高溫通電或加入催化劑的情況。在整個初中化學階段,其涉及的特殊情況來說,也並不是很多,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反應的條件作為解題的突破口。例如當用到通電的條件時,一般是水在通電的情況下進行分解。
第三以物質特徵的反應現象為突破口。
說到反應的現象,其實就是反應物在反應的過程當中產生的現象是大家解題的另一個突破口,比如能使燃燒著的木條正常燃燒的氣體是空氣。二氧化碳使燃燒的火焰熄滅。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無味氣體是二氧化碳,這些特點都是我們常見的。學習內容中比較顯著的特徵。這也是我們解題的突破口。
❼ 化學計算題的解答技巧
1、化學守恆法
守恆法解題的核心就是質量守恆定律中的六不變。除此之外,化學中的等量關系還表現為同一物質中的電荷守恆、化合物中化合價守恆、同一化合物等量關系。學生對於挖掘題目中隱含的等量關系的能力較弱,對於物質和元素質量關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聯系。
2、化學極限、平均值法
在處理復雜的模糊題型的選擇題時,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設定的參量(平均值或極值),然後用此參量與各選項做比較確定符合題意的選項。學生的思維誤區一般是不能准確確定設定的參量。
3、化學差量法
化學反應都遵循質量守恆定律,有些反應在遵循質量守恆定律的同時,會出現固、液、氣體質量在化學反應前後有所改變的現象,同一狀態的物質的質量遵循化學反應中各物質之間的固定的質量關系,因此,在根據方程式的計算引入差量,根據變化值可以求出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差量法的難點在於學生找不到計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狀態的物質質量的差與物質的質量也成比例。
4、化學假設數據法
根據題目中涉及的化學反應中物質的相對質量結合題意假設適合計算的數據進行計算。學生的思維誤區一般是質量分數計算、物質的質量的計算、元素的質量計算,粒子個數的計算不能很好的進行遷移。
化學試卷的最後一題計算是中的壓軸計算題,它考查學生對質量守恆定律、方程式計算、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以及酸鹼鹽部分的知識,考查知識綜合,難度較大。題目主要分為文字敘述型計算、表格計算、圖像計算、探究實驗計算。以下詳細地進行介紹:
1、化學文字敘述型計算
主要考察學生歸納整理題目中隱含信息的能力,難點往往在於「題目文字過多,流程過於復雜,讀不懂題,找不到已知,不會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數」。考題經常將溶液和化學方程式結合在一起進行計算,對學生的題目分析理解能力較高,情景比較復雜。解題時,應首先明確所求溶液中溶質是什麼,溶質的質量可以通過化學方程式得出。其次,應明確所求溶液的質量如何計算。最後運用公式計算出溶液的質量分數。最終溶液的質量=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難溶性雜質(反應前混有且不參加反應)-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沉澱或氣體)。
2、化學表格計算
利用數學方法將化學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和表達,常常以表格形式將解題信息呈現。解決這類題的辦法:這類題往往給出一組或多組數據或條件,通過對表格中數據或條件的分析、對比,解答有關問題或進行計算。要通過仔細閱讀,探究表格中各組數據之間內在的規律,努力從「變」中找「不變」,及時發現規律之中的矛盾點,從「不變」中找「變」,進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決問題。通常利用差量法求出反應產生的氣體或者沉澱或者減少增加的各物質的質量進行計算。
3、化學圖像計算
圖像計算在於藉助數學方法中的坐標圖,把多個元素對體系變化的影響用函數圖像直觀的表示出來。坐標系中的函數圖不僅能表示化學反應,還能較好地反映化學變化的過程,經常是質量分數和化學方程式的綜合應用。解決這類題的辦法,應該仔細分析函數圖象中橫、縱坐標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點一圖趨勢」即起點、拐點、終點和圖像變化趨勢,分析其含義。特別是要重點了解拐點表示對應兩種物質一定恰好完全反應,這是此類題的關鍵。
4、化學探究實驗計算
探究實驗計算的難點在於反應中可能會出現的過量問題導致的物質種類的可能性的判斷和引起的其他反應。解決這類題的辦法就是結合實驗示意圖型計算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對比分析每個裝置變化前後的質量差,再尋求關系式或數據進行逐個求解;學生應將化學計算與化學實驗緊密結合,在對實驗原理,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理解的基礎上,理出解題思路,在解題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實驗數據與物質(或元素)質量間的關系。解題的關鍵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確有用數據,認真做好每一步計算。
❽ 化學的推斷題的解題技巧或方法
化學的推斷題的解題技巧或方法如下:
1.
限定范圍推斷:主要適用於氣體或離子的推斷,該類題目的主要特點是在一定范圍內,根據題目給出的實驗現象(或必要的數據)進行分析,作出正確判斷。解題關鍵:①審明題意,明確范圍,注意題目所給的限定條件;②緊扣現象,正確判斷;③要注意數據對推斷結論的影響。
2.
不定范圍推斷:常見元素化合物的推斷。該題目的主要特點是:依據元素化合物之間相互轉化時所產生的一系列實驗現象,進行推理判斷,確定有關的物質。題目往往綜合性較強,具有一定的難度。從試題形式來看,有敘述型、圖表型等。解題關鍵:見題後先迅速瀏覽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掃描」,自然地在頭腦中產生一個關於該題所涉及知識范圍等方面的整體印象,然後從題中找出特殊現象或特殊性質的描述,作為解題的突破口,進而全面分析比較,作出正確判斷。
3.
給出微粒結構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斷題。解題關鍵:①熟記元素符號,直接導出;②掌握幾種關系,列式導出;③利用排布規律,逐層導出;④弄清帶電原因,分析導出;⑤抓住元素特徵,綜合導出;⑥根據量的關系,計算導出。
4.
給出混合物可能組成的框圖型(或敘述型)推斷題。解題關鍵:解框圖型(或敘述型)推斷題一般是根據物質的轉化關系,從其中一種來推知另一種(順推或逆推),或找出現象明顯、易於推斷的一種物質,然後左右展開;有時需試探求解,最後驗證。
❾ 化學解題思路和方法
計算題的解題方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編輯本段]【適用條件】
(1)反應不完全或有殘留物。
在這種情況下,差量反映了實際發生的反應,消除了未反應物質對計算的影響,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2)反應前後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時,使用差量法才顯得快捷,否則,應考慮用其他方法來解。
[編輯本段]【用法】
A ~ B ~ Δx
a b a-b
c d
可得a/c=(a-b)/d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中有一條:
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反應前後各物質間的比例關系。
這是差量法的理論依據。
[編輯本段]【證明】
設微觀與宏觀間的數值比為k.(假設單位已經統一)
A ~ B ~ Δx
a b a-b
a*k b*k (a-b)*k
可得a*k=a*[(a-b)]*k/(a-b)
推出a/(a*k)=(a-b)/[(a-b)*k]
用c替換a*k,d替換(a-b)*k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因此差量法得證
[編輯本段]【原理】
在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差和參加該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成正比例關系,這就是根據質量差進行化學計算的原理。
[編輯本段]【步驟】
1.審清題意,分析產生差量的原因。
2.將差量寫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右邊,並以此作為關系量。
3.寫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數。
[編輯本段]【分類】
(一)質量差法
例題: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充分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增加了13.2克,問:(1)加入的銅粉是多少克?(2)理論上可產生NO氣體多少升?(標准狀況)
分析:硝酸是過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來求解。銅跟硝酸反應後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銅,所以可利用這個變化進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體積差法
例題: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毫升氧氣中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 270C)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毫升,求此烴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氣體總體積為90毫升,反應後為70毫升,體積減少了20毫升。剩餘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體積減少
1 1+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質的量差法
例題: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並發生分解:PCl5(氣)= PCl3(氣)+ Cl2 現將5.84克PCl5裝入2.05升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0C達到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為1.01×105Pa ,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和氣體物質的量為0.05摩,求平衡時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質的量為0.028摩,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PCl5(氣)= PCl3(氣)+ Cl2 物質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計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結果為78.6%
[編輯本段]【例題】
一。把6.1g乾燥純凈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在試管里加熱,當完全分解、冷卻後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鉀有多少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混合物加熱後減輕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氧氣質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設混合物中有質量為xKClO3
二。把質量為10g的鐵片放在50g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洗凈、乾燥、稱重,鐵片的質量增加到10.6g,問析出多少克銅?原硫酸銅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分析〕在該反應中,單質鐵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使鐵片質量減少,而銅離子被置換出來附著在鐵片上。理論上每56g鐵參加反應後應能置換出64g銅、鐵片凈增加質量為64-56=8g。現在鐵片增重10.6-10=0.6g並非是析出銅的質量,而是析出銅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簡便進行計算。
〔解答〕設有質量為x銅析出,有質量為yCuSO4參加反應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塊Na,待反應完全後,過濾,得到仍有棕黃色的溶液45.9g,則投入的Na的質量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發生如下反應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與6molH2O反應,則生成6molNaCl,溶液質量減少82g,此時參加反應的Na為6mol;
現溶液質量減少4.1g,則參加反應Na應為0.3moL,質量應為6.9g。答案為(C)
四。同溫同壓下,某瓶充滿O2共重116g,充滿CO2時共重122g,充滿某氣體共重114g,則該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溫同壓同體積下,不同氣體的質量比等於它們的摩爾質量比」可知此題中,氣體質量之差與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計算本瓶的質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氣體))
解之得,M(氣體)=28。 故答案為(A)
五。向10g氧化銅通氫氣,加熱一段時間後,測得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判斷剩餘固體的成分和各自的質量。
[解析]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則失去氧的質量 10 - 8.4 = 1.6g
則還原生成銅的質量 1.6×64/16 = 6.4g
剩餘固體的成分 氧化銅 8.4 - 6.4 = 2g 銅 6.4g
六。10g鐵樣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測得固體質量為10.8g,求鐵樣品中鐵的純度(假設樣品中的雜質不和硫酸銅反應,也不溶於水) 。
[解析]增重0.8g 則消耗的鐵物質的量為 0.8/(64-56) = 0.1mol
鐵的質量 56×0.1 = 5.6g
鐵的純度 5.6/10 = 56%
七。將一定質量的鐵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後測得溶液的質量為105.4g,求加的鐵的質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則鐵物質的量 5.4/(56-2) = 0.1mol
鐵的質量 0.1×56 = 5.6g
極值法
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學上所謂「極值法」就是對數據不足而感到無從下手的計算或混合物組成判斷的題目,採用極端假設(即為某一成分或者為恰好完全反應)的方法以確定混合體系中各物質的名稱、質量分數、體積分數,這樣使一些抽象的復雜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轉換法
[編輯本段]定義
轉換法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
[編輯本段]應用
測量儀器:秒錶、電流表、電壓表、電阻表、彈簧測力計、氣壓計、微小壓強計、溫度計、托盤天平、電能表、測電筆……
物理實驗: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探究影響導體產生電熱多少的因素……
[編輯本段]實例
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
十字交叉法 (註:只適用於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物 M甲:甲物質的摩爾質量 M乙:乙物質的摩爾質量 M混:甲乙所構成的混合物的摩爾質量 n:物質的量,M乙<M混<M甲)
據:
甲:M甲 M混-M乙
M混
乙:M乙 M甲-M混
得出:
n甲:n乙=(M混-M乙):(M甲-M混)
{M甲 M混 M乙 必須是同一性質的量 (即要是摩爾質量,必都是摩爾質量,要是式量,必都是式量) X 、Y 與 M 之間關系:X 、Y 與 M 之間可在化學反應式中相互算出來 (如:在化學反應式中,物質的量 n 和 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Q 之間可相互算出,則 Q 之比【Q甲/Q乙】= (n混—n乙)/(n甲—n混)【n乙<n混<n甲】,n 之比【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
一、十字交叉相乘法
這是利用化合價書寫物質化學式的方法,它適用於兩種元素或兩種基團組成的化合物。其根據的原理是化合價法則: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代數和為0或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絕對值相等。現以下例看其操作步驟。
二、十字交叉相比法
我們常說的十字交叉法實際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種圖示方法。十字交叉圖示法實際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種簡捷演算法,它特別適合於兩總量、兩關系的混合物的計算(即2—2型混合物計算),用來計算混合物中兩種組成成分的比值。
三、十字交叉消去法
十字交叉消去法簡稱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類離子推斷題的解法,採用「十字消去」可縮小未知物質的范圍,以便於利用題給條件確定物質,找出正確答案。
其實十字交叉法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簡便形式 如果實在不習慣就可以例方程解 但我還是給你說說嘛 像A的密度為10 B的密度為8 它們的混合物密度為9 你就可以把9放在中間 把10 和 8 寫在左邊 標上AB 然後分別減去9 可得右邊為1 1 此時之比這1:1 了這個例子比較簡單 但難的也是一樣 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嘛 這個方法其實很好 節約時間 特別是考理綜的時候
(一)混和氣體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在常溫下,將1體積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體積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計算的十字叉法
【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三)溶液配製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某同學欲配製40%的NaOH溶液100克,實驗室中現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物質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質為10,NaOH固體溶質為100,40%NaOH溶液溶質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為
×100=66.7克,需NaOH固體為 ×100=33.3克
( 四)混和物反應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現有100克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它們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時所消耗鹽酸跟100克碳酸鈣和該濃度鹽酸反應時消耗鹽酸量相同。計算混和物中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
【分析】可將碳酸鈣的式量理解為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可得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97:26
守恆法
守恆法的原理就是利用質量守恆原理。在化學反應中,所有物質反應前後質量之和是一變的,這在任何條件下都適用。
化學是一門很有魅力的學科。但由於高中化學具有「繁,難,亂」的特點,所以不少同學對學習高中化學感到困難。那麼如何才能學好高中化學呢?
一、 認真聽課,做好筆記。
好的筆記是教科書知識的濃縮、補充和深化,是思維過程的展現與提煉。
由於化學學科知識點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課堂上除了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外,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記下老師講的重點、難點知識,以及思路和疑難點,便於今後復習。
二、 及時復習。
復習並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而是在自己的大腦中考慮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並進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識體系。所以,課後要及時對聽課內容進行復習,做好知識的整理和歸納,這樣才能使知識融會貫通,避免出現越學越亂的現象。比如學習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進行比較,找出兩者的不同之處。
三、 學會巧記
由於要記的化學知識點比較多,如果靠死記硬背是難以記牢的,所以應學會巧記。化學上常用的記憶方法有:比較法(常用於容易混淆、相互干擾的知識。如同位素、同素異形體、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四個相似的概念,可以通過比較,使理解加深,記憶牢固。)、歸納法、歌訣記憶法、理解記憶法和實驗記憶法。
四、 勤練
練習是理解消化鞏固課堂知識的重要途徑。但練習要有針對性,不能搞題海戰術,應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題規律為目標。在解題過程中,要注意一題多解和歸納總結,這樣才能達到做一題會一類的效果。如化學計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恆法、關系式法、極值法、平均值法、估演算法、差量法等。
五、 備好「錯題本」
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平時出現的錯題,應做好修正並記錄下來。記錄時應詳細分析出錯的原因及正確的解題思路,不要簡單寫上一個答案了事。同時,要經常翻閱復習,這樣就可以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錯誤。
六、 重視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不但能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動手等能力,還能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必須重視化學實驗。平時做實驗,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考如何做,為什麼要這樣做,還可以怎樣做,從而達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學學好,還要多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和生活問題,善於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起來。
總之,只要學習方法正確,相信同學們會輕松地把化學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