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消毒效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增強或減弱抗菌消毒作用,了解和掌握這些因素,可以指導我們正確進行消毒工作,提高消毒效果。
(1)消毒劑種類
針對所要消毒的微生物特點,選擇恰當的消毒劑很關鍵,如果要殺滅細菌芽孢或非囊膜病毒,必須選擇滅菌劑或高效消毒劑如碘制劑或氯制劑、醛類,才能取得可靠的效果,若使用酚制劑或一般季銨鹽消毒劑則效果不佳。季銨鹽類是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有殺菌作用的陽離子具有親脂性,殺革蘭氏陽性菌和囊膜病毒效果較好,但對非囊膜病毒就無能為力了。為了取得理想的消毒效果,必須根據消毒對象及消毒劑本身特點科學地進行選擇,採取合適的消毒方法才能達到最佳消毒效果。
(2)消毒劑配方
良好的配方能顯著提高消毒效果,如季銨鹽類消毒劑用70%乙醇配製,比用水配製穿透力更強,殺菌效果更好,酚若製成甲酚的肥皂溶液就可殺死大多數繁殖體型微生物,後來用二甲苯酚和乙基酚代替甲酚,降低了產品的腐蝕性,同時拓寬了應用領域。當然消毒劑之間也會產生拮抗作用,如酚類(石炭酸、復合酚等)不宜與鹼類消毒劑混合,陽離子表面活性劑不宜與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肥皂等)及鹼類物質混合,彼此會發生中和反應,產生不溶物質,降低消毒效果。又如高錳酸鉀、過氧乙酸等氧化劑與碘酊等還原劑之間可發生氧化反應,不但減弱消毒效果,還會加重對皮膚的刺激性。消毒劑不能隨意混合使用,可考慮選擇幾種產品輪換使用。
(3)消毒劑濃度
任何一種消毒葯的消毒效果都取決於與微生物接觸的有效濃度,同一種消毒劑的濃度不同,其消毒效果也不一樣。通常消毒劑的消毒效果與其濃度呈正比,在配製消毒劑時,要選擇有效而又對人畜安全並對設備無腐蝕的殺菌濃度。每一種消毒劑都有它的最低有效濃度,若低於該濃度就會喪失殺菌能力。濃度也不宜過高,過高的濃度往往對消毒對象不利,有的還有腐蝕性、刺激性或毒性;盲目提高使用濃度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應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
(4)消毒劑作用時間
消毒劑接觸病原微生物後,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將其殺死,只有少數能立即產生消毒作用,因此,要保證消毒劑有一定的作用時間。消毒劑與微生物接觸時間越長消毒效果越好,接觸時間太短往往達不到消毒效果。被消毒物上微生物數量越多,滅菌所需時間越長。大部分消毒劑在乾燥後就失去消毒作用,溶液型消毒劑在溶液中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消毒時間長短,主要取決於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和消毒劑的種類、濃度和溫度等。
(5)溫度
通常溫度升高消毒速度會加快,葯物的滲透能力也會增強,可顯著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所需要的時間也可以縮短。一般溫度按等差級數增加,則消毒劑殺菌效果按幾何級數增加。消毒劑的抗菌效果與環境溫度呈正相關,即溫度越高,殺菌能力越強。一般規律是溫度每升高10℃,消毒效果增強1~1.5倍。消毒劑抗菌效力的測定通常都是在15~20℃氣溫下進行。許多消毒劑在溫度低時,反應速度緩慢,消毒效果就很受影響甚至不能發揮消毒作用。如福爾馬林在室溫15℃以下用於消毒時,即使用其有效濃度,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室溫在20℃以上時,則消毒效果很好。
(6)濕度
濕度對許多氣體消毒劑的作用有顯著影響。這種影響來自兩方面:一是消毒對象的濕度,它直接影響微生物的含水量。如用環氧乙烷消毒時,細菌含水量太多,則需要延長消毒時間;細菌含水量太少,消毒效果亦明顯降低。二是消毒環境的相對濕度。每種氣體消毒劑都有其適宜的相對濕度范圍,如甲醛以相對濕度大於60%為宜,用過氧乙酸消毒時要求相對濕度不低於40%,以60%~80%為宜。直接噴灑消毒劑乾粉處理地面時,需要有較高的相對濕度,使葯物潮解後才能發揮作用。紫外線消毒時,相對濕度增高,反而影響穿透力,不利於消毒處理。
(7)酸鹼度(pH)
酸鹼度可從兩方面影響消毒效果,一是對消毒作用,酸鹼度變化可改變消毒劑溶解度、離解度和分子結構;二是對微生物的影響,病原微生物的適宜pH在6~8,過高或過低的pH值有利於殺滅病原微生物。酚類、次氯酸等是以非離解形式起殺菌作用,所以在酸性環境中殺滅微生物的作用較強,鹼性環境就差。在偏鹼性時,細菌帶負電荷多,有利於陽離子型消毒劑作用;而對陰離子消毒劑來說,酸性條件下消毒效果更好些。新型的消毒劑常含有緩沖劑等成分,可以減少酸鹼度對消毒效果的直接影響。
(8)表面活性劑和稀釋用水水質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大分子聚合物可以降低季銨鹽類消毒劑的作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會影響季銨鹽類的消毒作用,在用表面活性劑消毒時應格外小心。由於水中金屬離子如Ca2+和Mg2+對消毒效果也有影響,在稀釋消毒劑時,必須考慮稀釋用水的硬度問題。如季銨鹽類消毒劑在硬水環境中消毒效果不好,最好選用蒸餾水進行稀釋。一種好的消毒劑應該能耐受各種不同的水質,不管是硬水還是軟水,消毒效果都不受什麼影響。
(9)有機物
消毒現場通常會遇到各種有機物,如血液、血清、培養基成分、分泌物、膿液、飼料殘渣、泥土及糞便等,這些有機物的存在會嚴重干擾消毒劑消毒效果。因為有機物覆蓋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妨礙消毒劑與病原直接接觸而延遲消毒反應,以至於對病原殺不死、殺不全。部分有機物可與消毒劑發生反應生成溶解度更低或殺菌能力更弱的物質,甚至產生的不溶性物質反過來與其他組分一起對病原微生物起到機械保護作用,阻礙消毒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有機物消耗部分消毒劑,降低了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濃度。如蛋白質能消耗大量的酸性或鹼性消毒劑,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易被脂肪、磷脂類有機物所溶解吸收。在消毒前要先清潔再消毒。當然各種消毒劑受有機物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對大多數消毒劑來說,當有有機物存在時,需要適當加大處理劑量或延長作用時間。
(10)微生物類型和數量
不同類型的微生物對消毒劑的敏感性不同,而且每種消毒劑有各自的特點,消毒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科學地選用消毒劑。消毒對象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數量越多,消毒越困難。對嚴重污染物品或高危區域,如孵化室等處應加強消毒,加大消毒劑用量,延長消毒劑作用時間,並適當增加消毒次數,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11)其他因素
消毒物表面的形狀、結構和化學活性,消毒液的表面張力、劑型以及在溶液中的解離度等,都會影響消毒劑的活性。
❷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庭應如何科學消毒
馬上春節就要來臨了,面對今年的春節我們抱著一個新的態度,畢竟去年的新型冠狀病毒我成功的穩定下來。面對今年的情況,其實我們是比較高興的。但是在這里大家也不可以掉以輕心,不然導致病毒再次爆發。其實後果是很嚴重的,所以人們會感到困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家庭應如何科學消毒?首先我覺得家庭裡面,一定要保持通風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打開窗戶,讓空氣流通起來。不要讓病毒在裡面繁衍起來。接下來可以買一些消毒液在房間裡面進行噴灑,也是不錯的方法,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1:通風是關鍵:
最後我覺得還是想用羅雲浩所說的一句話來說一下這個道理,我們每一個生命從誕生在這個世界開始,就註定改變這個世界,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沒有人能夠去逃避。而面對這次新型冠狀疫情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要為整個國家人民的安全來保證。玩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出省,不然帶來一些麻煩其實也是一件尷尬的事情,尤其是可能導致疫情再次爆發,這才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做好自己的責任。
❸ 家裡有病毒怎麼消毒
首先要進行有效的通風,一般通風的時間要大於半個小時,效果才是比較好的。對於一些餐具或者是可以加熱的物品,可以採用直接煮沸的方法進行消毒,消毒的效果是特別好的,可以有效的殺滅多種類型的病毒。再來對家裡的地面或者是一些物品,也可以採用一些含氯的消毒液來進行擦拭的消毒,75%的醫用酒精也可以進行有效的擦拭消毒。但是消毒液在使用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安全,尤其是酒精,不要發生一些火災的現象。還可以使用一些紫外線燈照射的方法來對家裡進行消毒的處理。
❹ 如何用好消毒劑預防病毒傳染
如今使用消毒液的使用非常的廣泛,大家都認為消毒液消毒更加干凈衛生一些,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正確使用,不過大家都知道消毒液怎麼用嗎?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消毒液怎麼用吧,朋友們可要仔細看哦!1合理配置濃度:化學消毒劑只有達到一定的濃度才有消毒效果,濃度太低不能消除病原微生物,濃度太高可能對消毒對象產生明顯的破壞作用,並可能對人體健康帶來傷害。消毒劑濃度不是越高越好。2嚴格規定時間:消毒劑只有作用一定的時間才有消毒效果,有的消毒劑殺菌作用快速,有的就較慢,不同的消毒劑和不同的消毒對象可能需要的作用時間是不相同的,要保證消毒有效必須讓消毒劑與消毒對象作用一定的時間。3確保使用安全:目前市場上的多數化學消毒劑對人體和物品有一定的危害,使用時需要注意安全。避免消毒劑直接接觸人體,萬一不慎濺入眼睛應立即用清水沖洗。為安全起見,配製消毒劑時應該戴手套戴眼鏡,避免小孩在場。4減少影響因素:消毒效果與消毒對象的性質有關,含有有機物的物品可能影響消毒效果。消毒前應該盡量使消毒對象清潔,對餐飲具、傢具消毒時最好先清潔後消毒。由於消毒物品上的水分可能降低消毒劑的濃度,消毒對象在消毒時應比較乾燥。5化學消毒液現配現用:多數化學消毒劑不穩定,特別是遇水稀釋後,更易分解,須現配現用,不可重復使用;重復使用會造成消毒液污染,消毒效果下降。6科學實施消毒:不同的消毒劑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對消毒劑的抵抗力也不同。一般家用消毒劑只是對一些常見微生物有殺滅作用,對一些抵抗力較強的微生物可能沒有消毒作用。因此,如果家庭中出現了傳染病人,應該按照醫生的建議和當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的要求採取消毒措施。以上的就是關於消毒液如何用的內容介紹,希望答案可以幫到你
❺ 冠狀病毒正在不斷蔓延,我們要怎樣對室內進行消毒
最近隨著冠狀病毒的傳播,可以說在中國的每家每戶都小心謹慎,由於擔心病毒的傳染,在外面的公共場所,政府會組織進行消毒,但是如果是我們自己的家庭就要自己動手了,下面具體來看看在我們家庭室內如何進行消毒吧!
1.怎麼能殺死病毒
根據我們的院士李蘭娟的說明,這個病毒的抵抗力不是特別強,也就是說可以殺死他,只要在56℃的溫度下。保持30分鍾病毒就會死亡,酒精也可以殺毒,就是在75%的乙醇就可以把病毒殺死。含氯的消毒劑,過氧乙酸等溶劑都可以有效地殺滅病毒。
以上呢就是一些我們在室內進行消毒的方法,總之現在的病毒傳播依舊嚴峻,在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是需要我們用細節去注意的,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此外也不要少出去接觸就能減少這些室內的消毒工作了,希望上面這些方法能幫助大家早日攻堅病毒!
❻ 專家稱入戶消殺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正確的消殺方式是怎樣的
入戶消殺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傳播,而正確的消殺方式中,使用有效的消毒劑、不同的消毒方式以及注意事項,對合理消毒有更好的幫助。
我國目前對於新冠疫情的防控和處理都處在非常嚴格的態勢,而許多新冠病毒感染的家中也有可能會有潛藏的新冠感染問題,因此專家才會提議進行相關的入戶想法,以減輕疫情擴散的可能性。
使用正確的消毒劑。
對於普通家庭而言,使用正確的消毒劑可以有效的消滅相關的病毒。除了日常的曬太陽、通風和清潔外。消毒劑可以選擇消毒酒精、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過氧化氫、 二氧化氯、碘酊、碘伏、含溴消毒劑和季銨鹽類消毒劑等。這些消毒劑有不同的使用方法,一些適合消毒空氣,一些適合消毒地面和物體表面,使用前需看好說明書,一些消毒劑有一定毒性、腐蝕性,需要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劃定消毒的范圍,避免過度消毒造成環境污染問題。
❼ 專家稱入戶消殺能有效阻止病毒傳播,入戶消殺的正確打開方式是怎樣的
入戶消毒在消毒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屬於終末消毒環節。入戶的終末消毒對於阻止病毒從家庭開始擴散非常有效。終末消毒最終的結果是保證經過消毒的環境和物品不在有活性病毒。入戶消毒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工作,有許多需要注意的環節。
消毒的目的就是隔斷傳染途徑,而入戶消毒實現了傳染源的消滅。在入戶消毒的時候,首先做好個人防護,同時也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等個人防護工具。在消毒的時候,需要關閉門窗,無關人員要遠遠離開消毒的區域。消毒人員需要全身武裝,是個高風險環節。在消毒的時候,首先不要盲目和過度的使用。只有明確定傳染途徑的時候再使用。在選擇消毒液和消毒方法時要正對性,不要盲目。
❽ 消毒方法及原理
一、水處理消毒方法
紫外線消毒器它是一種通過紫外線殺菌燈對管道中的水流進行殺菌的水處理設備。紫外線是一種高能電磁波,特別是在波長在254納米的紫外線具有強烈的殺菌功效。當一定強度的紫外線對生物體進行照射時,瞬間的高能量會使生物的DNA鏈斷裂而失去活性。
二、紫外線消毒器殺菌原理
利用適當波長的紫外線能夠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細胞死亡,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紫外線消毒技術是基於現代防疫學、醫學和光動力學的基礎上,利用特殊設計的高效率、高強度和長壽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將水中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水藻以及其他病原體直接殺死。
三、紫外線消毒器特點
殺菌快、效率高:能在幾秒鍾達到氯消毒十幾或幾十分鍾消毒效果。
殺菌范圍大:幾乎所有的病毒,細菌在足量的紫外線劑量下都會被殺死,尤其是對氯消毒有耐受性的原生動物。
無二次污染 :在消毒過程中不需要添加其他物質,對環境不產生有害物質。
受環境影響小:水溫、pH 等常規的影響因素對紫外線消毒效果幾乎無影響。
安裝、操作簡單:與其他消毒方法相比,結構簡單,不具有劇毒,腐蝕、易燃和爆炸等特點。
❾ 消毒是阻斷病毒傳播的有效方式之一,不合理的消毒方式可能會造成什麼後果
自從新冠疫情出現以後,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宣傳消毒方式,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才是合理的消毒方式。總的來說,合理的消毒包括了消毒配合日常清潔、消毒液的合適配比、消毒搭配防護、消毒液的分類使用等,若是按照不正確的方式消毒的話,那麼不僅無法防範病毒不說,還容易導致傢具、寵物或者自己出現中毒的情況。
最後,現在市面上的消毒液非常多,有的消毒液是專用於傢具的,有的消毒液只能用來清洗地面或牆面,由於這些消毒液的配方不一樣,所以大家千萬不要盲目將其配合,在使用消毒液的時候,也要戴好防護手套,免得傷害到我們的手部皮膚,內衣、襪子等貼身衣物更是要用專門的消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