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和判斷病句的15個小方法
初中語文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搭配不當
1.主謂搭配不當
例1:他那和藹可親的笑容,循循善誘的教導,時時出現在我眼前。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主謂搭配不當,主語中心語「教導」和謂語中心語「出現」不搭配。將「循循善誘的教導」刪去即可。
2.動賓搭配不當
例2:我們參觀了這個學校開展學英雄活動的經驗。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動賓搭配不當,謂語中心語「參觀」和賓語中心語「經驗」不搭配。將「參觀」改為「學習」即可。
3.主賓搭配不當
例3:冬天的濟南是晴朗無雲的季節。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主賓搭配不當,主語中心語「濟南」和賓語中心語「季節」不搭配。將「冬天的濟南」改為「濟南的冬天」即可。
4.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
例4:他在培育雜交水稻方面花費了很大的心血。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修飾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修飾語「很大」和中心詞「心血」不搭配。將「很大」改為「很多」即可。
5.關聯詞語搭配不當
例5:哥哥不但瘦,而且精神飽滿。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關聯詞語搭配不當。將「不但……而且……」改為「雖然……但是……」即可。
6.兩面與一面搭配不當
例6:能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衡量一節課成功的重要標准。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兩面與一面搭配不當,「能否」包含了兩方面內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內容。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二、成分殘缺
1.缺少主語
例7:通過討論,使我們的決心更大了。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缺少主語。將「使」 刪去即可。
2.缺少謂語
例8:春天來了,校園中的花草樹木。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缺少謂語。在句末加上「生機勃勃」即可。
3.缺少賓語
例9:我們應該從小培養誠實守信。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缺少賓語。在句末加上「的美德」 即可。
三、成分贅余
1.重復多餘
例10:我們必須拿出自己的正版計算機軟體,否則,拿不出新軟體,就難於抵制不健康的盜版軟體。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重復多餘。「否則」和「拿不出新軟體」二者重復,應取其一。
例11:只有密切接觸社會,聯系群眾,才能對國家安危和人民憂樂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意見。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重復多餘。「真知灼見」和「意見」重復。
2.否定多餘
例12:我們應該遵守交通規則,以免不出現事故。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否定多餘。有些詞語,如「禁止」「防止」「忌」「避免」「以免」等詞語,本身就有「設法阻止」的意其後不能再用否定詞,否則,將改變句子本來的意思。修改時,將「不」 刪去即可。
例13:我們無論如何不能不承認,太陽不是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的。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否定多餘。「不能不承認」這一雙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後邊再加上「不是」這一否定詞,整個句意最終就變成否定了。修改時,將「不」刪去即可。
3.約數多餘
例14:這次火災造成的經濟損失,據有關部門保守估計,直接損失至少在四千萬元以上。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約數多餘。概數詞的前後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過」「最低」一類的詞語。修改時,「至少」和「以上」只可取其一。
四、中考試題中其他常考易錯病句類型梳理
1.語序不當
例15:這個問題對我印象很深刻。
【解析】這句話的病因在於語序不當。應改為「我對這個問題印象很深刻」。
2.結構混亂
牧童牽著牛在山坡上吃草。
解析:「牽」和「吃」不是同一個主語發出的,不應該寫成一個單句。
3理解歧義
桌子上放著許多朋友送來的生日禮物。
(1)桌子上放著許多禮物,是朋友們送來的。
(2)桌子上放著的禮物,是許多朋友送來的。
中考語文判斷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斷病句的方法
(一)、緊縮法。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於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例如: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這個句子的主幹是'青年擔負著建設成為強國'。從這個主幹可以看出這個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緊縮法也適於檢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當。例如:
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壯歌。
緊縮以後,全句成為'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一曲壯歌。'這樣我們可清楚地看到'講述'與'一曲壯歌'搭配不當。
緊縮法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緊縮時,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詞而出現與原意相反的情況,應把否定詞保留在主幹里。
②緊縮時,必須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結構不變。如果砍掉了修飾成分以外的詞語,就會破壞原句的結構。
(二)、類比法。對句子的毛病拿不準時,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語病所在。例如: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結構較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三)、語感審讀法。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國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麼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四)、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系方面考慮是否合適。例如:
①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
②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艱苦環境中磨煉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製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後邊刪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則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動得要巧,盡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務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錯改錯。
(一)、對症下葯,有針對性。簡單地說,就是什麼地方有毛病,就改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毛病,就用相應方法來改。所以對各種病句的類型一定要心中有數,針對造成語病的原因進行修改。
(二)、盡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個病句,一般都包含雙重意義,一是沒有正確表達出來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經表達出來的歪曲了原意的錯誤意思。改正病句時,應盡量分析並把握它所要表達的原意;在盡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將錯誤的地方加以造當的修改、調整。切忌違背原意,另起爐灶,按自己個人的意志另選一個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葉來雕飾句子。這樣做,往往會背離原意而達不到正確改正語病的目的。
(三)、要善於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修改。每一個病句,幾乎都可以從語法、修辭、邏榻的角度來分析其造成語病的原因。這樣,同一個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修改方法。至於用哪一種方法來修改更加合適,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語病類型,看錶達的需要,看具體的語境。
我們還要注意,能夠用調整語序的方法來修改就盡量不要增刪詞語;改一處可以解決問題就決不改兩處;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簡潔,盡量保持句式或陳述者對象一致。總之,要記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訣。
增(成分殘缺的)刪(多餘的)換(用詞不妥當)簡(修改應簡要
② 判斷病句的方法有些什麼啊
1、成分殘缺——看句子是否卻主語、謂語、賓語或者狀語、介詞、關聯詞一類。
如:我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謂語殘缺,刪『為』)
2、成分贅余——句子中出現詞義重復、虛詞多餘等內容。
如:只有把想法付諸於行動,才能最大限度地達到我們的目標。(『諸』含有『之於』的意思,與後面的『於』重復。)
3、句式雜糅——兩種不同的結構混雜在一起,造成語義不清。
如:教師心態浮躁的背後,是整體學術氛圍不純的表現。(『……的背後』與『是……的表現』雜糅。)
4、搭配不當——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主賓之間、修飾與中心詞之間搭配不當。
這個挺常見的。
5、歧義——一個句子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義。
也挺常見的。
6、不合邏輯——一面對兩面、自相矛盾、主客倒置、否定失當、並列不當五種。
如:有沒有豐富的知識,是一個人能夠成功的關鍵。(兩面對一面,『有沒有』跟『能夠成功』,刪『有沒有』或改『能否成功』。)
總的來說就是,簡化長句,分析句子結構。
或者——多刷題,刷多了套路就有了。
③ 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病句,應該從那些方法入手阿
巧妙識別語文病句的十種方法 所謂病句,是指那些語言表達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規則,或違反了客觀事理的句子,前者是就語法方面而言的,後者是就邏輯方面而言的。中學生需要掌握的常見的病句類型有六種,即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和不合邏輯。雖說這六種類型的病句都會考到,但在實際考試中,有幾種常見的病句出錯方式出現的頻率是非常高的,因此值得大家特別注意。而這些錯誤,我們可以通過找標識來識別。
一、發現介賓短語開頭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語。
介詞結構在句首易導致句子無主語。如
例1、通過讀了徐遲的《黃山記》,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例2、南經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業經濟的發展,為隋統一全國創造了條件。
在一個句子中,當介詞或介詞結構位於句首時,我們就應該仔細去分析這個句子的主謂賓等成分,如果沒有主語,那就屬於介詞結構在句首導致無主語的錯誤類型。這種類型的病句往往通過去掉句首介詞來達到改正的目的。如例1去掉「通過」,例2去掉「由於」。
二、發現句中有並列結構,看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語序錯位、是否搭配得當。
這里所說的並列結構,主要是指動詞並列、名詞並列以及形容詞的並列等。出現了並列結構,我們可以從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語序錯位、是否搭配得當這三個方面去考慮:
例3、我們的報刊、雜志、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作出表率。
例4、我們要認真討論並聽取王校長的發言。
例5、要辦好一個企業,仍舊需要充分發揮個人的才智,集體的力量和集思廣益的效果。
例6、這位高能機械工程師的出色工作和獨特設計,已被國內有關單位採用,並受到國外專家的贊賞。
在一個句子當中,含有包含與被包含關系的詞語不能並列地放在一起,例3中報刊、雜志就屬於出版物,因此他們不好放在一起;例4中的並列短語「討論並聽取」中的「討論」和「聽取」有先後順序,應該先聽取後討論;例5中,謂語「發揮」與賓語「集思廣益的效果」之間不能搭配;例6中,主語部分是一個並列結構,謂語部分也是一個並列結構,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句中的「出色工作」與謂語「被採用」不能搭配。
三、發現具有兩面意思的詞語,如「是否」「能否」「優劣」「好壞」「成敗」等,看前後是否對應。
例7、一個關繫到能否順利擇業的實際問題擺在他們的面前:必須會使用電腦,必須會駕車,外語必須達到四級以上。
例8、我市在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中能否抓住機會,迅速發展,關鍵在於加速培養一批各行各業的人才。
這兩個例句中,前半句都提到兩個方面的事情,例7中,前半句包含了能順利結業和不能順利結業兩個方面,例8中,前半句包含了能抓住機會和不能抓住機會兩個方面,但是這兩個句子的後半部分都只說到肯定的方面。修改這種類型的病句有兩種方法,要麼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詞語,要麼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詞語。
四、發現句中有否定詞,看它們是否因多次否定將意思說反了。
例9、由於管理混亂,監督無力,全國各大酒廠不止一家沒丟過上萬份商標。
例10、誰也不能否認家長的這種做法不是對孩子的關愛,但結果也許適得其反。
這兩個句子是典型的因多重否定導致否定不當的句子,根據句意,例9應當去掉句中的「沒」字,例10是反問句與多重否定嵌套的句子,要注意細心判斷,該句應當去掉句中的第二個「不」字。
另外,有一些動詞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後面往往不帶否定詞語,如果帶了,意思就會截然相反,例如下面兩個句子:
例11、為了避免不再發生考試作弊的現象,這個學期學校對學生加強了組織紀律教育。
例12、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根據句子的意思,例11例12中的「不」應該去掉,因為「學校對學生加強組織紀律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考試作弊現象」,而「加強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的發生。」
五、發現句中有「對」「對於」「關於」,看它們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顛倒。
例13、關於這種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霸王條款,中消協將分別給予點評,及時曝光。
例14、克隆技術、非典和禽流感這類概念對尚屬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
例13就是將「對於」和「關於」混用了,應將「關於」改為「對於」;例14是將主客顛倒了,應改為「尚屬幼稚的小朋友對克隆技術、非典和禽流感這類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術、非典和禽流感這類概念對於尚屬幼稚的小朋友來說是陌生的。」
六、發現代詞,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15、歐陽俊逸推開房門,看見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談心。
該句中,「他的女朋友」的指誰的女朋友,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錯誤。
七、發現數詞和表約數的詞語連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16、日本滋懸浮列車每公里成本達9億元人民幣以上,德國磁懸、浮列車超過4億元,國內現有磁懸浮列車也在2億元左右。
該句中,「達9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達」和「以上」矛盾,可以將「達」改為「在」,或將「以上」去掉。
八、發現「是」 表判斷的句子,看主賓搭配是否恰當。
例17、他的籍貫是江蘇海安人。
該句是判斷句,主語是「籍貫」,賓語是「人」,搭配不當。可以改為「他的籍貫是江蘇海安」或「他是江蘇海安人」。
九、發現縮小、減少、降低等詞語同倍數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邏輯的毛病。
例18、由於高新技術的運用,電視機的價格比三年前降低了兩倍。
例19、這種模型的賽車是按國際一級方程賽車式樣模擬縮小32倍而成,從外觀看,並不比玩具汽車大多少。
縮小、減少、降低等詞語同倍數相搭配,是不符合邏輯的,這類詞語往往同百分數或分數相搭配。如減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縮小了三個百分點等。
十、發現「不管」或「盡管」,看是否將兩詞誤用。
例20、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困難,勝利攀登
④ 初中病句修改常見類型及辨析方法
兩種:
一是辨析語病,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是對病句識別與能力的考查,修改則以辨析為基礎。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語病種類的基礎上,明確語句的表達目的,抓住關鍵,不傷原意,盡量「多保留少改動」。
二、病句類型復習
成分殘缺:是指一個句子缺少了應有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常見的是缺主語或賓語。
搭配不當:是指一個句子的各個成分之間搭配不符合語言習慣。
語序不當:是指句子語序錯亂,造成病句。
句式雜糅:兩個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了句子不通順的現象。
前後矛盾:是指句子表述違背常理,造成前後矛盾的情況或者前後分句不對應的情況。
詞語誤用:句子中詞語感情色彩與句意不合而造成的病句,或關聯詞誤用,就是詞語誤用
歧義:指一個句子在上下文中有多種意思,表意不明,使聽者誤解。
重復累贅:是句子成分多餘,造成重復累贅。
並列不當:句子中出現交叉包含的關系。
三、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殘缺的成分要增補上
(2)刪——重復多餘的詞語要刪除
(3)調——語序不當的要調整
(4)換——搭配不當的詞語要更換
四、病句辨析有訣竅
從病句類型入手辨析病句,這是病句專題復習的慣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視,它們在病句辨析時,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下面試舉幾例略作說明。
1、看到介詞不放過
介詞使用不當,極易造成成分殘缺、表意不明或不當。例如:
①、經過老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怒氣逐漸平息,最後臉上勉強露出了一絲笑容。
此例濫用介詞「經過」,致使整個句子殘缺主語。
②、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存入銀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詞,也可作連詞,它們分別表達兩種不同的意思。
③、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並沒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關懷中得到了力量,樹立了克服困難的信心。
此例中介詞短語「在……中」應改為「從……中」。
2、看到動詞不放過
讀到一個句子,就應有意識地想想,這個句子中的動詞能不能帶賓語,能帶什麼樣的賓語,動詞和主語、賓語或修飾語能否搭配。例如:
①、它每年的發電量,除了供給杭州使用外,還向上海、南京等地輸送。
此例中動詞「輸送」和主語「發電量」就不搭配。
②、這樣做會拖延培養人才的質量。
此例中的動詞「拖延」和賓語「質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為「拖延時間」或「影響質量」。
③、說到這兒,她又向我們哭泣起自己的往事來。
此例中的「哭泣」為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可改為「哭訴」。
3、 看到否定詞不放過
否定不當是否定句中常見的毛病,審讀否定詞時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類詞語,如:禁止、切忌、杜絕、避免、缺乏等。例如:
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們所缺乏的,一是勇氣不足,二是謀略不當。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這一表否定意義的詞語,後面「不足」和「不當」即為多餘否定。
②、近幾年,王芳幾乎無時無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積累了大量資料。
此例中「無時無刻不」表示雙重否定,而「無時無刻不忘」即為誤用了否定詞。
4、看到兩面詞不放過
一個句子如果出現「能否」「是否」「有沒有」「成敗」「好壞」「優劣」之類的兩面詞,就應分析該句是否存在兩面與一面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①、要保證安全生產,機器質量的好壞,是重要條件。
②、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繫到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
上述兩例病因相同,都是兩面與一面不搭配。
5、看到關聯詞語不放過
關聯詞語使用不當,可能會出現搭配不當、位置不當、層次顛倒或強加關聯詞等毛病。
①、無論幹部和群眾,毫不例外,都必須遵守社會主義法制。
此例中「無論」後面不能接並列短語,只能帶由選擇性的連詞「還是」或「或」組成的短語。
②、不但他喜歡京劇臉譜,而且喜歡京劇的各種服飾。
此例兩分句主語相同,第一分句的關聯詞「不但」應放在主語之後。
③、未來世界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競爭,更是頂尖人才的競爭。
此例遞進層次顛倒,應將「科學技術」和「頂尖人才」調換位置。
6、看到並列短語不放過
句子中的並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現毛病。例如:
①、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注視和傾聽著這位英雄的報告。
此例中的並列謂語「注視和傾聽」和賓語「報告」只能部分搭配。
②、人類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發現和進展。
此例的並列賓語「發現和進展」中只有「進展」能和謂語「取得」搭配。
③、引進新技術後,某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此例的並列主語「質量和數量」中,只有「質量」一詞能和動詞「提高」搭配。
7、看到有表數量、范圍或程度的詞不放過
句中表數量范圍或程度的詞常易與其他詞語相矛盾。例如:
①、經過刻苦努力,期末考試,他六門功課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項,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個數,故「都」與「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約數,也與「平均」矛盾。
②、有報道說,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銷售利潤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減少」「下降」「貶值」都不能超過一倍,減少1倍就意味著把原數減完了。
8、語感審讀法
辨析病句,可以藉助語感。一般說,按習慣的說法,覺得別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語病的地方。
①、焦裕祿這個名字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說,是不太熟悉的。
此例讀起來很別扭,就是因為主語和賓語位置顛倒了。
②、廣大青年表現出無比的進行改革的熱情。
藉助語感來審讀,就發現此例誤將定語放在狀語的位置上了,可將「無比的」調至「熱情」之前。
9、主幹分析法
對句子作語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毛病,若主幹無毛病,再檢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飾語和中心語有無毛病。例如:
①、我國棉花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
此句主幹為「生產不能自給」,很容易看出主語「生產」和謂語「自給」不能搭配。
②、博物館展出了宋朝時期新出土的古船。
此例主幹為「博物館展出古船」沒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飾語,「宋朝時期」 和「新出土」均為「古船」的定語,檢查一下,就發現定語語序不當,應為「新出土的宋朝時期的古船
⑤ 判斷病句的方法有些什麼啊
判斷修改病句的方法
一、判斷病句的方法
(一)、緊縮法。常用的語法分析方法。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於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例如:
天的青年擔負著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四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
這個句子的主幹是「青年擔負著建設成為強國」。從這個主幹可以看出這個句子的結構不完整。
緊縮法也適於檢查句子成分是否搭配得當。例如:
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勇往直前的一曲壯歌。
緊縮以後,全句成為「老紅軍向我們講述了……一曲壯歌。」這樣我們可清楚地看到「講述」與「一曲壯歌」搭配不當。
緊縮法運用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緊縮時,為了避免在否定句中去掉否定詞而出現與原意相反的情況,應把否定詞保留在主幹里。
②緊縮時,必須保持原格式的基本結構不變。如果砍掉了修飾成分以外的詞語,就會破壞原句的結構。
(二)、類比法。對句子的毛病拿不準時,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淺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加以比較,就能比較清楚地看到語病所在。例如:
這個經驗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視。
原句結構較復雜,先壓縮化簡為「這值得他們的重視」,再比照它的結構造句:「這值得他們的學習」「這值得我們的參觀」,這三個句子和日常說法相比多了一個「的」字,原句要將「教師的重視」中的「的」刪去。
(三)、語感審讀法。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再作分析比較,明辨原因,加以修改。例如:
不管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都極端不利,登山隊員仍然克服了國難,勝利攀登到頂峰。
這個句子第一部分中的「不管……都極端不利」顯然不合習慣,正確的說法是「不管……多麼不利」「盡管……非常不利」。
(四)、邏輯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事理上進行分析,這就是邏輯意義分析法。邏輯意義分析法要從概念、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得當,從語句的前後順序、句間關系方面考慮是否合適。例如:
①該市有人不擇手段仿造偽劣產品……
②凡是有傑出成就的人,都是艱苦環境中磨煉成才的。
第一句「仿造偽劣產品」是不合事理的,應改為「製造偽劣產品」或「仿造名牌產品」。第二句用了「凡是……都」這個全稱肯定判斷,言過其實了,應將「凡是」改為「大多」,後邊刪去「都」字。
二、修改病句的原則
把握句意,修改得要少,改動得要巧,盡可能保住原句的意思。務求全句改得妥帖,避免以錯改錯。
(一)、對症下葯,有針對性。簡單地說,就是什麼地方有毛病,就改什麼地方;是什麼樣的毛病,就用相應方法來改。所以對各種病句的類型一定要心中有數,針對造成語病的原因進行修改。
(二)、盡量保持句子的原意。每一個病句,一般都包含雙重意義,一是沒有正確表達出來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經表達出來的歪曲了原意的錯誤意思。改正病句時,應盡量分析並把握它所要表達的原意;在盡量保持原意的前提下,將錯誤的地方加以造當的修改、調整。切忌違背原意,另起爐灶,按自己個人的意志另選一個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葉來雕飾句子。這樣做,往往會背離原意而達不到正確改正語病的目的。
(三)、要善於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修改。每一個病句,幾乎都可以從語法、修辭、邏榻的角度來分析其造成語病的原因。這樣,同一個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修改方法。至於用哪一種方法來修改更加合適,這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語病類型,看錶達的需要,看具體的語境。
我們還要注意,能夠用調整語序的方法來修改就盡量不要增刪詞語;改一處可以解決問題就決不改兩處;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簡潔,盡量保持句式或陳述者對象一致。總之,要記住修改病句的五字訣。
增(成分殘缺的) 刪(多餘的)
換(用詞不妥當) 簡(修改應簡要)
調(不搭配、不照應的)
三、辨析病句的原因
(一)、用詞不當。
他把節儉下來的錢捐給了災區。
「節儉」是形容詞,不能帶趨向動詞「下來」。應改為動詞"節省"。
也有虛詞使用不當的現象。例如:
伊朗廚師可能是不熟悉我們的炊具的用法,也許是由於心情緊張,反正是把烤羊肉沒有做好。
「把」字短語不能放在否定詞前面。應改為:反正是沒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當。
①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②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③定語、狀語、補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④主語和賓語意義上不能搭配;⑤關聯詞語搭配不當。例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麗的季節。
「北京」是「季節」,主賓不搭配。又如:
加快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
「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規模」,這是動賓搭配不當。
(三)、成分殘缺。
①主語殘缺。有兩種情況:a.由於濫用介詞和「介詞……方位詞」格式,造成主語殘缺;b.暗中更換主語,造成主語殘缺。
②謂語殘缺。有兩種情況:a.一句話說了主語,還沒有說完謂語,卻又另外起了個頭,因此造成謂語中有殘缺;b.由於缺少謂語中心語造成謂語殘缺。
③賓語殘缺。往往由於賓語前的定語太長,使得中心語殘缺。
④定語、狀語缺少或者不完整。 ⑤缺少關聯詞語。 例如:
這個集團目前已成為擁有11個專業公司、2個研究所、3個生產廠,現有固定資產8500萬元。 (這個句子的謂語「擁有」什麼,殘缺。應補上賓語「的大型企業」。)
(四)成分贅余
①主語有多餘成分;②謂語有多餘成分;③賓語有多餘成分;
④定語多餘; ⑤狀語多餘; ⑥補語多餘。例如:
①《人民日報》社論見諸於各大報刊。
「諸」是「之於」的意思。刪去「諸」或「於」即可。又如:
②歡迎領導到我校光臨指導。
「到我校」即「光臨」,造成贅余,修改的辦法是留其一,去其重復。
(五)結構混亂
①詞序不當。幾種情況:a.定語和中心語的位置顛倒;b.把定語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c.把狀語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d.多層定語語序不當;e.多層狀語語序不當。 例如:
太監是我國封建皇宮中特有的產兒,是被閹割過的封建帝王的奴僕。
對太監的介紹應先將其特點說明「是……的奴僕」,再言其「是……的產兒」。否則「特有的產兒」的概述設著落,交代不清。
②句式雜糅。有兩種情況:a.兩種說法混雜;b.前後牽連。例如:
客房內均設有閉路電視、國際國內直披電話音響、房間酒吧等應有盡有。
該句把兩種句式拼在一起造成雜糅。一種是「客房內均設有……酒吧等」,另一種是:「客房內閉路電視……應有盡有」。兩種句式應刪其一種,從而保持句子表達的明確。
③復句中暗換分句主語,造成混亂。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話深深觸動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也該句第一個分句的主語是「老工人的一席話」;第二個分句的隱含主語是「小邱的心」。由於句子是隱含轉換主語,因此造成句式混亂。
④層次不清。例如:
新華社發出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勝利完成的消息後,廣大讀者非常重視,科學界人士也非常重視,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新華社發出的這條消息,就重視程度而言,科學界人士重於廣大讀者,因此,應先說「科學界人士」的反應,再說廣大讀者的動態;另外最後一句「引起強烈的反應」屬於抽象性語言,應先說,然後再說具體的。
(六)表意不明。
①指代不明。例如:
王新和李紅賽跑,經過一段激烈的競爭,終於他取得了勝利。
「他」是指王新還是李紅不明確。 又如:
我站在窗前向操場一看,這里有很追問:多同學在打球。
「這里」指代不明,應改為「那裡」
②意思混雜,不知所雲。例如:
這些年,寫文章的人特別喜歡「該」和「其」這兩個帶有文言色彩的詞。「該」和「其」當然可以用,因為今天我們用的是現代漢語,很多時候,用「這」「那」「他」之類,文章更流暢。這就提出一個問題:「該」和「其」要用得恰到好處。
前面說「該」和「其」當然可用,中間又講現代漢語中的「這」「那」「他」使文章更流暢,最後又說「該」和「其」要用得恰到好處,使讀者無法明白「該」和「其」與「這」「那」「他」用哪個更好。
③歧義句。例如:
請你代我買兩張北京到西安的往返飛機票。
此句有兩種理解:其一,往、返共兩張。其二,往,兩張;返,兩張。又如:
這個廠超額完成了全年計劃的百30%,受到上級表揚。
此句兩種理一種,比全年計劃多出30%;另一種,只超出全年計劃的30%。
(七)不合邏輯。
①強拉因果。例如:
由於今天是公園里游園活動的最後一天,因此遊人寥寥無幾。
此句強拉因果,「遊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為游園的最後一天所致。
②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多少個死難者中倖免的一個。
既然倖免,就沒有死,可又說是「死難者」中的一個,犯了前後矛盾的錯誤。
③概念誤用。例如:
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文學作品,如《語文知識指南》《教師語文大全》《辭海》等。
文學作品與語文教學用書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圖書館增添了許多教學用書」。
④主客倒置。例如:
那時候,報紙與我接觸的機會是很少的。
該句應改為:「我與報紙接觸」,「我」為主動,「報紙」為被動。
⑤否定不當。例如:
全校師生沒有一個人不否認,素質教育使整個校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該句去掉「否認」前的「不」字。
⑥前後失衡,缺乏照應。例如:
有沒有人毀樹,是樹能成活的重要條件。
該句前面是兩種條件"有沒有"。後面只說了「能成活」的一個條件,兩面失衡,應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修改病句要記住:遵原意,少改動。它的具體步驟和方法是:
⒈讀。讀懂原句,揣摩說話人本來想說的是什麼意思。然後找准病因,辨清病
句的類別,是用詞不當、成份殘缺、搭配不當、重復累贅、詞序顛倒、自相矛盾,
還是分類不當。
⒉劃。用鉛筆在病句上劃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針對病因,進行分析、修改。
⒊改。運用修改符號,進行刪、補、換、移。即刪去多餘及錯誤的詞語、使句子
簡明。補上句子殘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換有關詞語,使用詞怡當。移前挪後,
調整詞語位置,使語序正確。
⒋對。把修改後的句子進行復查性質的校對閱讀。看看是否通順,有無新的語
病產生,是否把說話人原先想說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如果發現有問題,還得重改。 望採納
⑥ 簡述檢查病句的方法是什麼。
檢查語病常用的方法是緊縮法。
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和補語)都去掉,緊縮出主幹,檢查主於是否存在成分殘缺、搭配不當的語病;如果主幹沒問題,再檢查局部,看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的搭配有無問題,修飾語的內部是否存在語序問題。
⑦ 語文:分辨病句
1)語序混亂。語序混亂是指語言表述不符合語言的語法順序。這可以細分為多項定語的混亂、多項狀語的混亂、語意輕重的顛倒、邏輯順序的混亂以及修飾語沒有靠近被修飾語等。
(2)不搭配。不搭配包括主謂不搭配、謂賓不搭配和修飾語與被修飾語不搭配。
(3)成分殘缺。在辨識成分殘缺的病句時,要將重點放在句子主要的成分上。具體說,就是要盯住句子的主、謂、賓三大成分,特別要注意那些看上去好像是有主語和賓語的句子,而其中的主語卻是用一些介賓短語或動賓短語充當,但這些短語又不能做主語和賓語。比如:「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使我進步很快。」在這句話中,「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是一個介賓短語,「使我」又是一個動賓短語,這兩種短語都不能做主語,因此這句話就是一句缺主語的病句。
(4)成分贅余。成分贅余指的是成分多餘。一個句子,缺成分不行,多成分也不行。
(5)結構混亂。這種病句是指將兩句話的句子結構混在了一起。
(6)表意不明。表意不明的病句,看上去沒有語法錯誤,但是,句子的意思不單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歧義句,這種句子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7)邏輯混亂。邏輯混亂的病句,一般包括不符合生活邏輯和自相矛盾兩種。
⑧ 小學語文病句的診斷和修改方法有哪些
1.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
(1)對於「語序不當」,要明確准確表情達意的規律,掌握規律,才能有識別病句的標准。如「並列短語」:時間先後.空間距離.范圍大小.程度輕重.情感流程.時局變化.數目常規.成績名次.法定位置.對應承接等。「多項定語排序」:領屬性的或時間.處所的+指稱或數量的短語+動詞或動詞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名詞或名詞短語。「多項狀語排序」:時間+處所+介詞結構+情態副詞+形容詞+表對象的介賓短語。帶「的」的定語放在不帶「的」的定語之前。兩個分句:同一主語時,關聯詞放在主語之後;不同主語時,關聯詞放在主語之前;「頻率類的副詞」需放到介詞短語前面。
(2)對於「搭配不當」,運用語法手段,採用「壓縮法」,即主幹枝葉梳理法。先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幹(主語.謂語.賓語),看主.謂.賓搭配是否得當;如果沒有問題,再看枝葉和主幹搭配是否得當。要學會搜索一些顯性或隱性的標志,搜索否定語(切忌.禁忌.避免.禁止.防止.以防.無時無刻不).雙面詞(是否.能否.高低.快慢.大小.輕重.好壞.正反.里外).成雙成對的關聯詞等,看他們照應得是否得當。
(3)對於「成分殘缺或贅余」,運用語法手段,同樣採用「壓縮法」。先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緊縮出主幹(主語.謂語.賓語),看主.謂.賓有無殘缺;如果沒有問題,再看有無殘缺枝葉或介詞殘缺,導致語意不明的情況。
(4)對於「結構混亂」,主要採取劃分句子成分的方法來看結構是否混亂,即先找出句子主語.謂語和賓語,再看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否一一匹配.順當,表意是否一致.明確。
(5)對於「表意不明」,可採用語感審讀法進行識別,即反復審讀,看錶達的意思是否明白.順暢,按習慣的說法是否別扭;對感到句意模糊或句意不確定的詞語.句子要多審讀幾遍,最好用主幹枝葉梳理法,進行成分的分析。
(6)對於「不合邏輯」,可採用語感審讀法進行識別,即反復審讀,看按習慣的說法是否別扭;採用分段語意分析法,對相對應的詞語.成分進行比較,看他們關系是否順當;搜索一些顯性或隱性的標志,搜索並列詞語或短語.否定詞.雙面詞,搜索數量短語.被動詞.關聯詞語.時態詞語等,看它們的運用是否合乎邏輯。
2.修改病句的基本思路、原則及判別病句的方法
(1)修改病句的前提是對病句的病因作出正確的判斷。
查找病因,應先讀句子,憑「語感」發現問題,從語法.修辭.邏輯等方面作分析,而後進行修改。
(2)判別病句的常規方法。
①找出句子主幹。先找出句子的主.謂.賓,看是否殘缺,是否搭配得當。
②理出枝葉。如果句子主幹沒有問題,就應當檢查修飾語,定.狀.補是否能恰當地修飾或說明中心語。
③聯繫上下文的語境,看句子是否符合邏輯事理。
④理清關系。看復句內各分句的關系,從內容上看關聯詞語是否用得恰當。
(3)修改病句的原則。
在辨識病句的基礎上,先看清題目要求,弄清楚要從哪些或哪個方面檢查;其次按要求檢查句子內部是否有語病;還要將前後句子連起來檢查,看錶述的主體是否一致,上下句是否照應,銜接是否緊密,有無重復.矛盾的地方。
⑨ 選擇病句的方法
做病句題的時候,主要還是要學會找准切入點。有幾個點,可以在練習的時候多注意:
看句中的關聯詞語:有沒有搭配不當、位置不當、不合邏輯、濫用詞語。
看句子主幹:有沒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句式雜糅。
看修飾成分:有沒有多層定語或狀語的語序不當、搭配不當、重復多餘。
看並列短語:有沒有搭配不當、分類不當、語序不當或語意不明。
看數量短語:有沒有歧義、位置不當、倍數用錯、表約數的詞語重復。
看否定詞:有沒有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詞和反問句連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詞和帶有否定意義的動詞連用造成表意相反、位置不當。
看兩面詞:有沒有兩面對一面或一面對兩面的不照應。
看介詞:有沒有缺少主語、主客顛倒、搭配不當、結構混亂、漏用濫用、造成歧義。
看代詞:有沒有指代不明造成歧義。
看副詞:在一些表時間、地點、范圍、程度或心理活動的副詞作修飾語時,要特別注意有沒有與後面的中心語是否有語意重復毛病。
看助詞;有沒有不合邏輯、漏用,使句意不明。
看賓語:有沒有中心語殘缺、搭配不當。
看謂語:有沒有搭配不當偷換主語。
看出現了疑問句、否定詞有沒有同時出現的地方,可能造成肯定或否定不當。
看使、讓、令、把、被等詞出現的地方,有沒有主語殘缺、主客體顛倒、語序不當。
還有一些可以作幾種意思理解的多義詞或多義短語出現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歧義。
找到切入點,可以幫助你快速的辨析語病問題,除此之外,可以適當的培養一下語感。
一、常見的病句,歸納起來有以下十種:
(一)成分殘缺
成分殘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個成分,使表達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種病句。例如:
1、「下課了,( )在操場上玩游戲。」這句話缺少了「誰」這個主語部分,誰在操場上玩游戲呢?意思不明白。
2、 「我們學校書法競賽活動。」這句話中因「做什麼」這個謂語部分不完整,所以意思不完整。
3、「老師在認真地為我們批改( )。」這句話中的後部分「為我們批改」不完整,缺少了與「批改」這個中心詞搭配的賓語,使人不明白老師為我們批改什麼。
句(1)缺主語,句(2)缺謂語,句(3)缺賓語,這三種現象都犯了成分殘缺的毛病。
(二)用詞不當
用詞不當,就是句子中的某個詞語用的不恰當,或褒貶不當,或大小不當,或輕重不當,或近義詞錯用而造成的一種病句。例如:
1、在這次比賽中,他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2、他辦事總是猶豫不決,一點兒也不(武斷)。
3、隔著霧,眼前的景物(糊糊塗塗)。
這三個句子中的「成就」「」武斷「糊糊塗塗」都用得不恰當,句子的意思都不清楚,都犯了用詞不當的毛病。
(三)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多指主謂搭配或動賓搭配不恰當,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種病句。
例如:
1、「秋天的北京是美麗的季節。」這個句子的主幹是「北京是季節」,「北京」是地名,「季節」是指時間,「北京」不是「季節」。這個句子犯了主謂搭配不當的毛病。
2、「我們要改進學習態度。」「改進」的意思是「改變原來落後的情況,使之有所進步」,多與「方法」「技術」等搭配,不能與「態度」搭配。這句話犯了動賓搭配不當的毛病。
⑩ 誰能跟我說明怎麼判斷語文病句
病句修改要認真弄清用詞不當、語法錯誤、邏輯錯誤、修辭不當、歧義等方面的各種病因。還要掌握辨認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夠根據表達的需要修改病句,並在多練、形成有效語感的基礎上,感悟快速且准確的判斷,爭取具有較高的解題能力。
一、修改要領。
1、要審清題干。如選擇題,是選「有語病」,還是選「沒有語病」。
2、要全神貫注地通讀句子,調動平時積累的正確語感,憑「感覺」判斷詞句是否有病。
3、運用平時訓練總結的經驗,從理性上去判斷。答題時要綜合、靈活地運用,提高自己查斷病句第一感覺的正確率。
4、提取主幹。運用語法分析的方法,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提取出主幹,檢查主幹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幹沒毛病,再檢查附加成分,看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的病句,可以用此法辨析。
5、邏輯分析。有的病句沒有語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邏輯分析法是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違背邏輯。語義重復,不合情理的病句,可以用此法辨析。
二、常用修改符號。
換用號 增補號 刪除號
復原號 調位號 留空號
三、常見病句類型及查找方法。
1、搭配不當。
搭配不當一般包括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附加成分與中心語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以及前後照應錯誤。
(1)主語和謂語搭配不當。如:
我覺得這個答復,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處理,都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答復」和「調查處理」並不是態度,這屬於主謂搭配不當,把「是」改做「表現出」)
(2)主賓搭配不當。如:
現在,我又看到了那闊別多年的鄉親,那我從小就住慣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嶇的街道,那熟悉的鄉音,那宿遷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聲。(該句的賓語是由五個詞語構成的並列短語,該句的主幹是「我看到鄉親、房子、街道、鄉音、笑聲」,謂語「看到」只能同「鄉親、房子、街道」搭配,不能同「鄉音、笑聲」搭配。因此在「街道」和「鄉音」之間加個謂語動詞「聽到」)
(3)動詞和賓語搭配不當。如: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出色地塑造了漢末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的英雄事跡。動詞「塑造」與賓語中心語「事跡」不能構成動賓關系,將「事跡」改為「形象」)
(4)修飾語與中心語搭配不當。如:
我們班幹部嚴肅地研究了同學們對班委工作的建議,又虛心地徵求了老師們的意見。(「嚴肅」作狀語,不能修飾限制「研究」,改為「認真」、「慎重」等)
(5)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搭配不當。如:
所謂「膜如紫綃」,是指殼內緊貼殼的內壁的白色薄膜。(這是典型的主賓搭配不當)
2、語序不當。
不同的語序可能表達不同的意義。語序如果不當將會使表意不明。語序不當主要有以下種情況:句子成份順序不當、定語狀語詞序不當、主客體顛倒、分句位置不當。
(1)定語、中心語位置顛倒。如:
這個國家石油的生產,長期不能自給。(「石油的生產」應改為「生產的石油」)
(2)把定語錯放在狀語的位置上。如:
如何進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問題在全校教職工中熱烈地引起了討論。(「熱烈地」應放在「討論」之前)
(3)把狀語錯放在定語的位置上。如:
教師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充分的主觀能動性。(將「充分」調至「激發」前,並刪掉一個「的」)
(4)多層定語語序不當。如:
北京故宮博物院最近展出的這件金縷玉衣是兩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將「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之後,並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層狀語語序不當。如:
在休息室里許多代表昨天都與他熱情的交談。(應改為「熱情的與他交談」)
(6)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如:
他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強,也不能委以重任。(「即使」應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顛倒。如: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於許多日本企業家是不陌生的。(應改為:「許多日本企業家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當。如:
為支援災區人民,村裡的人寧願獻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寧願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獻出大米。」)
(9)動詞等並列短語語序不當。如:
經考古專家數年的整理、研究和發掘,被學術界評定為我省21世紀考古大發現之一的宿遷泗水王國遺址考古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整理、研究和發掘」應改為「發掘、整理和研究」)
3、不合邏輯。
所謂不合邏輯,指的是由於概念使用、分類、判斷失誤造成的語病。常見的不合邏輯的語病有不符合客觀事實、前後矛盾、分類列舉不當、否定失當等。
例①:為了防止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措施。(與常理不符。「防止」和「不再」不合邏輯)
例②:兩三百人,上千隻眼睛,盯著落水者,居然沒人下河救人!(兩三百人怎麼會有上千隻眼睛呢?不合事理)
例③:當你佇立岸邊,放眼無邊的大海,眼前會涌現出一幅我們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壯麗圖畫。(既然「放眼大海」,後面所呈現的圖畫應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後矛盾。可將「大海」改為「遼闊的大地」等)
例④:今天下午,我們班的任務是掃地、拔草、墊道和搞校園衛生。(分類列舉不當。掃地、拔草、墊道都是「搞校園衛生」的具體內容,不能用表並列關系的「和」來連接)
例⑤:有人說他的落選與個人恩怨有關,但他反駁時非常肯定地否認不是與人人恩怨有關。(雙重否定失當,句意正好相反。可刪去「不是」)
4、看數量詞,是否重復、矛盾或不科學。如:
據統計:沭陽縣栽植楊樹至少二億棵左右,栽種面積增加到五萬畝以上。(「至少」與「左右」語意有重復,有矛盾,可刪去「左右」)
5、看兩面詞,是否出現「一面」對「兩面」。如:
(1)能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重大的意義。(句主語中「能否」這個兩面詞表明主語是兩面意思,賓語「重大意義」是一面,兩面對一面,因此刪去「能否」,改成一面對一面)
(2)學習態度的正確與否是成績優良的先決條件之一。(「正確與否」是兩方面,而「優良」只是一方面,前後搭配錯誤)
6、語意矛盾。如:
已經是傍晚時分,在空寂無人的教室里他獨自坐著,久久地品味著這次考試失敗的苦澀。(「空寂無人」與「獨自」語義矛盾)
7、成分殘缺或贅余。
所謂成分殘缺或贅余,指句子的主、謂、賓等主要成分或應該有的修飾成分、關聯詞語等遺漏或者出現重復多餘,使語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羅嗦。
常見的成分殘缺或贅余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
(1)殘缺:缺主、謂、賓語;缺必要的修飾成分、附加成分。
(2)贅余:主、謂、賓語多餘;修飾成分,附加成分多餘。
例①:經過志主任再三解釋,才使他的怒氣逐漸平息,最後臉上勉強露出一絲笑容。(主語殘缺。多用了一個介詞「經過」,使得原句主語變成了狀語,造成主語殘缺。相同的還有,「通過……,使……。」)
例②:為了全面推廣利用菜籽餅或棉籽餅喂豬,加速發展養豬事業,這個縣舉辦了三期飼養員技術培訓班。(賓語殘缺,句中「推廣」的賓語應該是「經驗」,而不應是「喂豬」;在「喂豬」後面加上「的經驗」句子就通了)
例③:南堡人民經過苦戰,一道大壩巍然屹立在天目溪邊。(該句缺謂語,句中主語「南堡人民」和狀語「經過」,而沒有謂語,若把「經過」一詞前置句首,「經過南堡人民」便成為狀語,「一道大壩」便成為主語,「屹立」成為謂語,這樣的句子成分就不殘缺)
例④:全運會結束後,運動健兒們凱旋而歸。(謂語重復。「旋」就是「歸」的意思,可改為「勝利歸來」)
例⑤:經過廣泛的討論,反復的修改,新的獎酬金制度終於付諸於實施了。(介詞多餘。「諸」在這里本來就有「之於」的意思,再加上介詞「於」,就重復了)
例⑥:我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為我沒有按老師的要求仔細審題。(「原因」與後「因為」重復,應去掉「的原因」或「因為」)
例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們所缺乏的,一是勇氣不足,二是謀略不當。(通讀句子時,將「不足」和「不當」刪除後,感覺句子更精練,語意更明確,簡單分析可知「我們所缺乏的」應是「勇氣」和「謀略」,也可將「缺乏」改作「表現出」)
8、結構混亂。
所謂結構混亂,指將兩個意思或兩種句式纏繞在一起說,造成語句不通順。常見的結構混亂類型主要是句式雜糅。
例①:這部學術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學的兩位年輕教授寫成的。(典型的句式雜糅。這是將「著作的作者是兩位年輕教授」和「著作是由兩位年輕教授寫成的」兩句雜糅而成,可刪去「的作者」或「寫成的」)
例②:不難看出,這起明顯的錯案遲遲得不到公正的判決,其根本原因是黨風不正在作怪。(句式雜糅,可去掉「在作怪」)
例③: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黨的領導幹部,辦事、想問題都要從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後半截是「從……出發」和「以……為出發點」兩句式的雜糅。可去掉「從」改為「以」)
例④:為什麼火上舞蹈者的腳掌不會燒傷呢?原因之一是因為舞蹈者不停在跳躍。[後一句子包含兩個句子:(這)是因為舞蹈者不停在跳躍;原因之一是舞蹈者不停在跳躍。「原因之一是……」和「(這)是因為……」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
9、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類型主要有語意不明、指代不明、歧義等。
例①:會上,對如何疏通產品銷售渠道的問題,大家談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議很不成熟。(「看法」和「建議」沒有必然的聯系,造成語意不明)
例②:地對於人類、特別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而黃土對於原始社會極其落後的初級農業尤為重要。(「黃土」究竟是什麼,句子並未說清,語意不明)
例③:學習寫作是否一定要多讀多寫呢?從前人的寫作經驗來看,這是一條必由之路。(「這」指代的內容未說明)
例④:我認為,應該盡可能使用簡化字,不要濫用繁體字,這樣會給漢字規范和青少年學習增加困難。(「這樣」指代不明)
例⑤:大家對護林員揭發林業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歧義。大家「氣憤」的是什麼?是護林員揭發問題這件事還是護林員揭發出來的問題?如果在「揭發」後面加上一個「的」字,歧義就消除了)
例⑥:局長囑咐幾個學校的領導,新學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歧義。「幾個」放在「學校」之前,既可理解為是幾個學校的領導,又可理解為一個學校的領導)
例⑦:縣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報到。(歧義。由於「前」在此處界定模糊,以致產生誤解,是10月5日前的任意一天,還是10月5日這一天去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