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處理地溝油
地溝油處理
地溝油主要來自餐廚垃圾處理(廚余物處理),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這種地溝油(廢植物油)食用危害性大,其主要危害物—黃麴黴素的毒性則是砒霜的100倍。
目前,國內處理地溝油(廢食用油)的方法是採用固定化酶法生產生物柴油,該工藝不僅具有技術創新先進,流程合理可靠,經濟環保,節能再生,變廢為寶的優勢,還具備反應條件溫和,對原料無選擇性,設備簡單,醇用量少,廢物零排放等特點。
生物柴油作為清潔能源,可代替礦物燃料油,且不含重金屬,對於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生產出來的固廢物可以作蛋白飼料添加劑,高溫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來發電,其廢水經發酵後轉為有機液肥,可以用於蔬菜種植。
深入研究餐廚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技術,大幅提高資源回收效率和產品附價值,是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餐廚垃圾出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實現垃圾資源化的必然選擇。
如何把發酵後的固廢物與油水分離,是困擾生產企業的一大難題,既要求自動化操作,封閉式處理,又必須滿足連續生產工藝要求。我公司根據客戶的要求,成功研發了新型的設備,經過長期運行生產,效果非常滿意,為我國的地溝油處理盡一份力。
2. 問問「地溝油」的生產工藝流程
地溝油及其分類 地溝油搖身變成食用油地溝油實際上是一個泛指的概念,是人們在生活中對於各類劣質油的統稱。 地溝油可分為三類: 一是狹義的地溝油,即將下水道中的油膩漂浮物或者將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通稱泔水)經過簡單加工、提煉出的油; 二是劣質豬肉、豬內臟、豬皮加工以及提煉後產出的油; 三是用於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數超過規定後,再被重復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後重新使用的油。 執法人員檢查時,使用食用油酸敗快速檢測試紙,對比所檢測油的過氧化值、酸價是否超標,一旦超標就能確定是問題油。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4-12 16:39 「地溝油」五大流向 1.酒樓→收集者→酒樓、餐館(低價購買)→顧客餐桌 2.流入礦山作為選礦捕收劑(新技術) 3.養殖場(牲畜的飼料) 4. 化工廠(生產化工產品) 5.工廠和學校食堂 大量地溝油流回了餐桌 「泔水油」的收集 在多數城市,人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一位農夫模樣的人騎著一輛滿載泔水的小貨車,在街頭慢慢前行,一路淋漓不盡的泔水和一股股不斷散發出的餿臭味,令路上的行人掩鼻避之。而這些令人作嘔的垃圾1小時以前或許還堆 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 積在的某個餐館里。這位農夫每天晚飯後都會騎車趕到這里,然後將泔水集中運走。在這些餐館廚房裡,掀開廢水井蓋,就會看到裡面漂浮著一些粘稠的褐色東西,那是清洗碗碟後的油脂、洗潔精和飯渣混合物。人們稱這些廢油脂為「地溝油」。而這位農夫來此的目的就是收集這些廢棄油脂。他用大勺一點點地把地溝油掏出來,再混入裝泔水的黑鐵桶里運走。據北京市環保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僅北京市就大概有賓館、飯店和食堂近5萬家,每天產生的1600多噸泔水和120多噸的地溝油中,有50%會被私人撈走。每到晚飯時間,大部分的餐館飯店門前就會停著這樣的泔水車。這些泔水會被運到郊區某處民居,泔水和地溝油被混在一個大鍋里,鍋底下是熊熊燃燒的火苗,農夫用大勺將飄浮在上面的油脂一點點刮出來,倒進旁邊的另一個容器里。他們提煉出來的油會有人專門來收購,進行加工處理後再轉手賣出去。據知情人介紹,僅在北京地區,像這種「煉油」的農戶有上千家。 「黑油」的加工過程 在北京大興區舊宮附近,有一處被認為北京最大的私人「黑油」集散地,600平方米的院落中擺放著上百隻龐大的油桶,裡面裝滿了從各處收購來的地溝油和泔水油。據該家老闆介紹,從他爺爺那輩起他家就開始干這一行,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了。僅僅是地溝油,他一天就能發出四五十噸。在北京做這行生意的,數量最多的就是他家。在那些骯臟破舊的油桶中,有一個桶里裝著的是清亮透明很像食用色拉油的液體,那是他們自己「精心加工」的准備賣給糧油市場供人食用的「成品油」。這種「成品油」聞不出任何的異味,令人難以想像的是這種清澈而無異味的液體竟然就來源於那些污穢骯臟的下水道。 大連開發區翠竹山城火鍋後身的小區路上 進入大院里,只見四周荒草叢生,一片雜亂,院中幾條狼狗見到陌生人到來不停地狂叫,這里就是加工車間。在那裡,記者目睹了他們加工提煉「成品油」的全部過程。第一步是脫色,他們將大量的泔水油和地溝油倒入過濾機,接著加入一種「白土」產生化學反應,原本的褐紅色液體轉眼間就變得清澈透明。而在這個步驟里,據他們講,油的酸價(酸價是衡量油品質量好壞的一個指標,酸價越低表明油越好)還會被大大降低。經過這樣的「處理」後,那些油很容易逃脫衛生部門的檢查;第二步就是水洗,他們把那些經過脫色的油倒進一個大水池後不停攪拌,並去除雜質,再進一步脫色;而最後的一步是真空,就是把油放進一個真空罐加溫後」去除異味。 據這位老闆講,在他的車間里,總共有兩套這樣的加工設備,是他自己花了好幾年的時間研製出來的,方便好用。他們每天都這樣不斷地加工,而且每天晚上都會有人來這里拉油。十幾年了,一直銷量都不錯。 地溝油加工成「鏈條」 據知情者介紹,「地溝油」加工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一條龍」式的鏈條,從收購到加工再到銷售,各個環節都有很多人樂此不疲。這種以飲食垃圾煉油的行業是個暴利的行業。 據一位收泔水的人介紹,他們平均每3天就能生產1桶(約180公斤)泔水油或地溝油,每桶平均價格都在580至600元。那麼按此推算,他們每月能賺到6000元,如此暴利,那些不法商販怎能不「趨之若鶩」呢! 而對於那種集生產和銷售於一身的油販子來說,利潤更是極度豐厚。據前邊所提到的那位大興區的老闆介紹,他們收購的地溝油每噸是3400元,加工後的「成品油」就可以賣到每噸5000元。去除各種成本後,純利潤每噸在1000元左右。 另據了解,那些找油販子收油的人把油運回去以後,為了更好地掩人耳目,矇混過關,還會往那些油里勾兌入大約1/3的色拉油和1/3的棕櫚油,就這樣,這些混合物被裝入小瓶,隨著那些「正品油」混進糧油市場,流向人們的餐桌。[ 我國每年吃掉300萬噸地溝油 10頓飯有1頓就會吃到地溝油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發財致富的地方。他們每天從那裡撈取大量暗淡渾濁、略呈紅色的膏狀物,僅僅經過一夜的過濾、加熱、沉澱、分離,就能讓這些散發著惡臭的垃圾變身為清亮的「食用油」,最終通過低價銷售,重返人們的餐桌。這種被稱作「地溝油」的三無產品,其主要成分仍然是甘油三酯,卻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許多致病、致癌的毒性物質。 「你一定也吃過地溝油。」武漢工業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何東平面對記者這樣說。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全國糧油標准化委員會油料和油脂工作組組長。據他估計,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300萬噸。而中國人1年的動、植物油消費總量大約是2250萬噸——也就是說,按照比例,你吃10頓飯,可能有1頓碰上的就是地溝油。截至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找到一種理想的檢測和鑒別地溝油的手段。 掏油每月能賺上萬元 地溝油生產形成了產業鏈 在調研的過程中,何東平與他的學生們了解到,從餐飲業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人民幣左右。利益驅動是地溝油長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掏地溝油的人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一個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煉之後,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於高級白領的收入。有人告訴學生們,在這一行,就是打雜的小工,每月也有2500元工資。 在武昌水果湖附近的一家餐館,老闆稱每天有至少有50桌左右的客人,餐廚垃圾大概有兩大桶,然後由環衛工人每日統一運送處理。武漢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稱環衛工人從未運送過這家餐館的餐廚垃圾。像這類不願主動「上交」餐廚垃圾的餐館,似乎並不在少數。作為業內人士,以餐廚廢油為原料提取生物柴油的企業武漢艾瑞生物柴油有限公司負責人曾煒就曾表示:「不少餐飲店的餐廚廢油的收購權都已經承包給專人,收購方和餐飲企業間建立比較穩定的購銷關系,外人不得插足。」據報道,某大型酒店,一年僅賣餐廚垃圾,就能賺200萬元。 據何東平測算:每1萬人每天可產生1噸食品垃圾,經過提煉可產出130公斤地溝油,售價僅為普通食用油的一半。綜合統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一年的總利潤達到15億—20億元。 對於餐廚垃圾加工方而言,餐廚廢油每噸成本大約1000元,每噸廢油能夠提取0.8噸食用油,加工環節的成本僅300多元,而現在市場食用油的價格每噸超過6000元,按市價打對折售出,一噸的利潤接近2000元,利潤率接近百分之兩百。暴利的驅使,地溝油交易火爆便不難理解。[4] 廢棄油脂利用是政府的責任 「搞油的人」都知道一句話:「油摻油,神仙愁。」在科研工作者看來,治理地溝油的難點在於,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後,單從外觀和感官上,很難區分地溝油和普通油。不法商販通常還會把地溝油摻入食用油中,如果含量較少,更是難以檢測。 何東平教授從事地溝油的研究已經有7年,他和他的研究團隊同時承擔著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的課題——「城市餐廚垃圾中廢棄油脂再利用標準的研究和制訂」,當前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找到一種能夠檢測鑒別地溝油的有效手段。 身為一名從事油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何東平卻始終認為,地溝油的治理並非檢測手段或標准所能決定的,關鍵還在於政府管理。 他曾經算過這樣一筆賬:每1萬人每天可以產生1噸食品垃圾,而這些食品垃圾在經過洗滌、蒸餾、脫色、脫臭等加工流程後,又可以產出130公斤地溝油,當它返回到市場出售時,價格是普通食用油的一半。那麼綜合統計結果顯示,國內地溝油一年的總利潤能達到15億元~20億元。 然而在餐廚垃圾的處理上,我國卻長期處在「無政府」狀態,這就給某些不法商販提供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灰色產業」空間。因此何東平的設想是,「必須由政府集中收購處理餐廚垃圾,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據這位一輩子都在「搞油」的科學家估計,中國要徹底禁絕地溝油,可能還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 地溝油的鑒別 鑒別:「地溝油」一旦流入市場,消費者要學會感官鑒別。根據經驗,食用植物油一般通過看、聞、嘗、聽、問五個方面即可鑒別。 一看。看透明度,純凈的植物油呈透明狀,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混入了鹼脂、蠟質、雜質等物,透明度會下降;看色澤,純凈的油為無色,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油料中的色素溶於油中,油才會帶色;看沉澱物,其主要成分是雜質。 顏色對比 二聞。每種油都有各自獨特的氣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兩滴油,雙手合攏摩擦,發熱時仔細聞其氣味。有異味的油,說明質量有問題,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溝油;若有礦物油的氣味更不能買。 三嘗。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細品嘗其味道。口感帶酸味的油是不合格產品,有焦苦味的油已發生酸敗,有異味的油可能是「地溝油」。 四聽:取油層底部的油一兩滴,塗在易燃的紙片上,點燃並聽其響聲。燃燒正常無響聲的是合格產品;燃燒不正常且發出「吱吱」聲音的,水分超標,是不合格產品;燃燒時發出「噼叭」爆炸聲,表明油的含水量嚴重超標,而且有可能是摻假產品,絕對不能購買。 五問:問商家的進貨渠道,必要時索要進貨發票或查看當地食品衛生監督部門抽樣檢測報告。 地溝油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得到快速准確地檢測:利用金屬離子濃度與電導率之間的關系,通過檢測油的電導率即可判斷油中金屬離子量。多次實驗表明,潲水油電導率是一級食用油的5倍至7倍,由此可以准確識別出潲水油。
3. 地溝油處理有什麼方法
我想用微生物就地處理方法,可以就地解決這個問題了 ,,不用使其餐廚垃圾外運的。 地溝油直接在餐廳就可以直接處理了。。
微生物餐廚垃圾、地溝油就地處理方法。可以選北京世博嘉興的微生物除油劑 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這個應該是 根治地溝油的主要解決方法。。
4. 地溝油是怎麼提煉出來的
地溝油學名叫「廢棄食用油脂」,即餐飲飯店和食品加工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不能再食用的動、植物油脂,包括經過多次煎、炸食物後廢棄的油脂,由於這些廢油脂都排入市政下水管道或隔油隔渣污水池中,因此俗稱地溝油。撈取地溝油,只需用簡單的勺子、桶這類工具;加工地溝油,只需用磚頭壘個灶,支個大鐵鍋,放些硫酸等,就能除去地溝油的臭味和雜色,正因這個非法行業一本萬利,所以這些年來吸引著不少人「前仆後繼」地從事地溝油的非法「提煉工作」,地溝油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由以往小販炸餜子到如今把地溝油混進色拉油、花生油、調和油,魚目混珠堂而皇之地流入食用油銷售市場、糧油批發市場。
5. 最好處理地溝油的方法
地溝油可生產生物柴油 用「地溝油」制備選礦葯劑 「地溝油」生產乙醇、沼氣新技術 一桶桶泔水經過分揀、分離,一部分變身生物柴油的原料,另一部分繼續發酵成為燃料乙醇和沼氣,剩餘的廢渣則全部轉化為肥料。這就是合肥科學島目睹的餐廚廢棄物資源化處置過程。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昔日令人頭疼的餐廚泔水和「地溝油」,如今卻變廢為寶,成為新能源。
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經過多年技術攻關,成功掌握了餐廚廢棄物生產乙醇和沼氣的能源化處置技術,並形成兩項發明專利。據介紹,該技術將餐廚廢棄物變身為四件「寶貝」,即生物柴油、乙醇、沼氣和生物肥料。餐廚廢棄物中的油脂先經過分離精製變成生物柴油,然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等成分經過酶解、厭氧發酵等過程轉化為燃料乙醇,將乙醇發酵殘留物和其他有機成分通過發酵產生沼氣,將沼氣工程的沼渣沼液通過處理變成生物肥料。
據了解,該技術最大的特點是其能源化思路有別於國內以飼料化為主的技術路線,避免餐廚廢棄物再次進入人類食物鏈,產生同源性積累引發疾病風險。這個是最好的了,不過你要買下技術吧!
6. 清理地溝油的方法
油70%洗衣粉5%開水25%,攪拌後倒入地溝,十幾分鍾就會徹底清除。
!
7. 地溝油是怎麼弄乾凈的
一般都是把收購的的潲水,全部集中一個池然後等它沉澱,再過濾面上面那層油,再反復過濾那些油,就跟那些純凈油一樣了。
8. 國外地溝油是怎樣處理的
在美國,中西餐館鱗次櫛比。記者經常光顧休斯敦一家名為「老四川」的川菜館,那裡的菜餚做法與國內差不多,像水煮魚也是滿盆的油。那麼,這些餐館里的廢油到底會流向何處呢? 據了解,美國食用廢油回收主要經過兩個步驟。在餐館和家庭廚房的洗碗槽下方都裝有「廚房廢物粉碎機」。第一步,人們需要進行初次篩選,先將那些肉渣、菜葉之類不太油膩的食物,通過這個機器直接打碎後從下水道排出;第二步,那些油分含量高的食物不能放入粉碎機,而是需要專門收集起來,倒入專用垃圾桶里,等待專門的公司前來回收。記者看到,很多社區里都設有一種全封閉的垃圾桶,用來專門盛放廢油。 這些桶里的廢油將統一由美國食用廢油回收公司進行回收。這些公司必須取得衛生和環保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並擁有專業的運輸、回收及加工設備。公司會定期從餐館和居民區回收廢油。餐館如果私自將廢油賣給其他機構或個人,一經發現,將被停業。(記者鍾家潤)
德國每桶泔水都有「身份證」
德國的每一桶泔水都有張「身份證」,從產出、回收到利用都嚴格記錄在案。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很快就能查明。德國在上世紀70年代也出現過地溝油橫行的情況。不法商販把地溝油再加工後悄悄賣給餐館,二次使用。此後,德國政府及時推出泔水回收的法律,對其進行跟蹤監督,效果明顯。 德國餐館必須與政府簽訂「泔水回收合同」。詳細規定了泔水由哪家企業回收、何時回收、回收後由誰加工等。同時,開餐館前,必須購置油水分離的設備。記者在一家大型連鎖餐飲企業———阿勒克斯餐館地下室里看到,油水分離設備被放置在一個專門的房間里,餐廳所有泔水都經這里處理。據機房負責人介紹,每天,餐廳里的泔水通過管道進入泔水處理設備。經過沉澱、分離等6道程序,地溝油就分離出來了。這個處理設備是按照最嚴格的歐洲油脂分離標准設計的。分離出來的油由政府特批的公司統一回收,這些公司許多都是上市企業,規模很大。回收來的廢油,除了製成生物柴油外,不少企業還從中提煉出特殊成分,用於生產化學品、有機肥料等。德國聯邦衛生部一名官員對記者說,德國地溝油回收利用率已達到100%。
英國專設廢油垃圾桶
在英國,總能看到有人將一瓶瓶用過的食用油倒入回收中心的大垃圾桶內。這一行動正是英國政府制訂出的一項餐飲廢油回收計劃。 英國大部分住宅集中區,都設有一個藍色的大型廢油收集桶。據倫敦市政環境事務人員巴拉迪介紹,這是專門回收家庭廢油的,附近小區的居民都可以將自家使用過的廢油用玻璃瓶收集起來,統一倒在桶里。桶內可存放1000升油。在油桶上方,安裝有一個過濾網,方便居民過濾食物殘渣。 目前英國對於餐飲行業廢油的處理辦法有三種:將廢油倒入政府免費發放的容器中;再由政府認可的公司負責收集;最終將這些油加工成可利用的生物柴油等產品。無論數量多少,都不允許將餐廚廢油、油脂和脂肪倒入水槽,否則將被處以高額罰款。(記者陳甲妮)
紐西蘭所有泔水先粉碎
紐西蘭政府規定,烹調廢油不允許倒入水槽或是廁所,無論數量多少,無論是在餐廳還是家裡。因為其中的油脂會阻塞管道、污染水源、破壞生態環境。 紐西蘭餐館的廚房裡,都安裝有食物垃圾處理機以及油脂分離裝置。該裝置比美國的「廚房廢物粉碎機」還要先進,不用人工對食物廢料和殘羹剩飯進行含油量篩選,統一倒在機器里,那些殘渣會被粉碎和無害化處理後排入下水道;而那些帶有油脂的廢水將自動流入油脂分離裝置後再被分離出來,廢油和脂肪單獨儲存在另外一個容器里,由政府指定的公司負責收集。像「必勝客」這樣的連鎖餐飲店,記者注意到在廚房裡有個特殊的容器,炸薯條以後的廢油倒進那個容器裡面,有專人來收集。 紐西蘭居民每家的廚房裡也裝有食物垃圾處理機,安裝於廚房水槽下,與排水管相連。每幾戶人家房子下面有一個簡易的油脂過濾裝置,分離烹調以後的廢油脂。紐西蘭廢油回收公司提供上門服務,他們用移動的專業過濾設備,上門為餐館或家庭進行食用油過濾並清洗油桶。 (來源:環球時報-生命時報)
9. 提煉地溝油的方法
1,選擇大餐館集中地區
2,在下水道提取大量油污
3,用100-200目塞網過濾
4,煮沸
5,浮起來的就是你想要的地溝油.
只能用來當助燃劑,不能食用.
10. 如何處理地溝油
從飯店安裝油水分離器,對分離出來的油,通過除雜 漂白 除酸 顏色達到差不多了 就可以繼續使用 ,這就是地溝油迴流餐桌 工藝很簡單 。
工業用途 製作生物柴油,賠錢 ,地溝油價格太貴 ,成本和零售價倒掛。
製作脂肪酸 一種做肥皂的化工原料 也基本不賺錢 ,原因也是收購地溝油成本過高。
最新的技術是製作環氧脂肪酸甲酯,一種新型化工原料,據說每噸上萬元,但是技術好像還是個秘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