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牡丹亭>白話文
這么夢幻 沒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傳 我只能說贊
我的世界 一切越來越方便 但奇怪還是沒有辦法找到一種愛
我不要跟你們賽跑 因為我知道 生命是個禮物 不希望這一輩子
沒有愛而馬不停蹄 好想掉進那故事裡 步驟慢點兒 氣氛神秘
柳夢梅的美夢里 湯大師帶我們回去 充滿愛的牡丹亭
************可是,湯大師何許人也?
『貳』 湯顯祖《牡丹亭》全文
湯顯祖 (明)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得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傳杜太守事者,彷佛晉武都守李仲文,廣州守馮孝將兒女事。予稍為更而演之。至於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漢睢陽王收考談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故事背景:
寫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站著一位佳人,說同她有姻緣之份,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莊美麗,跟從師傅陳最良讀書。 她由讀《詩經•關雎》章而產生傷春的情緒,於是由丫環陪同,去後花園游賞。
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 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她的自畫像藏在太湖石 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
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 借宿梅花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就是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花園, 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於是,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
這個故事感人至深,湯顯祖在本劇《題詞》中寫道:「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 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叄』 一首關於王力宏的歌,內容是牡丹亭
在梅邊
詞:五月天阿信 漸進RAP:王力宏
這廂是 夢梅戀上畫中的仙
那廂是 麗娘為愛消香殞碎
為了愛 不吃不喝不睡
但穿過千年愛情不再流行生死相戀
愛是什麼什麼是愛
接近以後就電
喜歡以後就追
膩了以後就飛
但親愛我為你狂我為你變
就讓我愛你愛的很深很遠很古典
春水望斷 夏花宿妝殘
誰聞秋蟬 誰知冬來
冷鞦韆 笑聲似猶在
剪不斷思念 欲理還亂
前緣 等待 再續 後愛
夢梅 麗娘 還魂 歸來
歲月摧殘發白
就叫我白了頭鐵了心去等去愛
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
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不停歇 不恨不怪不怨尤誰
只等待 牡丹開成燦爛的天
讓傳奇永遠被人看見
讓紅塵世人能夠感動能夠深深了解
愛是什麼愛並不是
接近以後就電
喜歡以後就追
膩了以後就飛
就讓這雋永傳說為你重演
就讓我愛你愛的很深很遠很古典
春水望斷 夏花宿妝殘
誰聞秋蟬 誰知冬來
冷鞦韆 笑聲似猶在
剪不斷思念 欲理還亂
前緣 等待 再續 後愛
夢梅 麗娘 還魂 歸來
歲月摧殘發白
就叫我白了頭鐵了心去等去愛
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
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崑曲)他年得傍蟾宮客
不在梅邊在柳邊
他年得傍蟾宮客
不在梅邊在柳邊
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
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
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RAP)在梅邊不知愛何時出現
在現實生活還是只能在夢裡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議
尤其是對我們這種新新人類
尤其是對我們生活太忙亂
沒有時間吃飯
上網到眼睛酸
科技發達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節奏比明朝的快速一萬倍
怎樣才能夠滿足
小朋友哪有時間坐在那裡看牡丹亭
花十九個小時唱到所有觀眾老了
作火車地鐵飛機高速公路又在堵車
聰明的人知道時間就是錢要把握
失控之前要喘一口氣
湯顯祖讓我向你學習
這么夢幻沒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傳我只能說贊
我的世界一切越來越方便
但奇怪還是沒有辦法找到一種愛
我不要跟你們賽跑
因為我知道生命是個禮物不希望這一輩子
沒有愛而馬不停蹄好想掉進那故事裡
步驟慢點兒氣氛神秘柳夢梅的美夢里
湯大師帶我們回去充滿愛的牡丹亭
『肆』 《牡丹亭記》 創作方法
創作方法有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現代派三種
第七章 湯顯祖
湯顯祖說「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卓越的藝術成就的《牡丹亭》,不僅是湯顯祖的代表作,而且成為中國戲曲史上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第一節 湯顯祖的生平與創作
湯顯祖(1550——1616),字義仍,號若士,江西臨川人。出身書香門第,為人耿直,敢於直言,一生不肯依附權貴,曾任太常博士及一些下層官職,四十九歲時棄官回家。他從小受王學左派的影響,結交被當時統治者視為異端的李贄等人,反程朱理學,肯定人慾,追求個性自由的思想對他影響很大。在文學思想上,湯顯祖與公安派反復古思潮相呼應,明確提出文學創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張,把思想內容放在首位。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體體現。湯顯祖雖然也創作過詩文等,但成就最高的還是傳奇。他是我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
第二節《牡丹亭》的思想內容
《牡丹亭》成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據作者說,其題材來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明代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影響最大。湯顯祖對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的加工改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突出杜寶等人的衛道士立場,二是改變杜、柳門當戶對的關系。三是改話本杜麗娘封建淑女色彩為叛逆女性。四是強調追求自由愛情的艱難曲折。使這一傳統的「還魂」母題具有了嶄新的思想內容。
《牡丹亭》是一部愛情劇。少女杜麗娘長期深居閨閣中,接受封建教倫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夢中與書生柳夢梅幽會,後因情而死,死後與柳夢梅結婚,並最終還魂復生,與柳在人間結成夫婦。劇本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不渝的愛情,歌頌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撓的斗爭,表達了掙脫封建牢籠、粉碎宋明理學枷鎖,追求個性解放、嚮往理想生活的朦朧願望。從內容來說,《牡丹亭》表現的還是古老的「愛欲與文明的沖突」這一主題,不過,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內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極力宣揚的理學、禮教。杜麗娘對愛情的嚮往是天生的,盡管她被長期看管,但仍然免不了強烈的思春之情,並最終獲得了愛情。《牡丹亭》的意義在於用形象化的手法肯定了愛欲的客觀性與合理性,並對不合理的「文明」提出了強烈批判。《牡丹亭》在思想上與《西廂記》有類似之處,但是,《西廂記》是先情後欲,《牡丹亭》則是先欲後情;《西廂記》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發展,更多的是表達「願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美好願望,而《牡丹亭》則特別突出了情(欲)與理(禮)的沖突,強調了情的客觀性與合理性。這種不同,是時代的差異造成的。
《牡丹亭》的愛情描寫,具有過去一些愛情劇所無法比擬的思想高度和時代特色。作者明確地把這種叛逆愛情當作思想解放、個性解放的一個突破口來表現,不再是停留在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狹隘含義之內。作者讓劇中的青年男女為了愛情,出生入死,除了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賦予了愛情能戰勝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戲劇的嶄新思想是通過嶄新的人物形象來表現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無疑是塑造了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為中國文學人物畫廊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形象。杜麗娘性格中最大的特點是在追求愛情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定執著。她為情而死,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當時現實社會中青年女子追求愛情的真實結果,同時也是她的一種超越現實束縛的手段。
第三節《牡丹亭》的藝術特色
沈德符《顧曲雜言》說:「《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牡丹亭》除了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外,其藝術成就也是非常卓越的。
一是把浪漫主義手法引入傳奇創作。首先,貫穿整個作品的是杜麗娘對理想的強烈追求。其次,藝術構思具有離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節離奇,曲折多變。再次,從「情」的理想高度來觀察生活和表現人物。
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人物內心幽微細密的情感,使之形神畢露,從而賦予人物形象以鮮明的性格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是語言濃麗華艷,意境深遠。全劇採用抒情詩的筆法,傾瀉人物的情感。另一方面,具有奇巧、尖新、陡峭、纖細的語言風格。這些特點向來深受肯定。一些唱詞直至今日,仍然膾炙人口。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水準。
『伍』 簡要概括《牡丹亭》的故事情節
《牡丹亭》故事梗概:
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
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睏乏後倒頭睡在了床上。
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後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葯石無治竟然死去了。
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卧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里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
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
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發掘,因而判了他斬刑。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
於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5)如何找到看見牡丹亭的方法擴展閱讀:
《牡丹亭》創作背景:
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閑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的寫作。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
嘉靖、隆慶年問,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崑山腔進行了成功的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崑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就採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牡丹亭》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牡丹亭》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江西臨川人,明代戲曲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署清遠道人。早有才名,2l歲中舉人,34歲進士及第。先後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因上奏《論輔臣科臣疏》,激烈抨擊朝政,謫廣東徐聞縣典史。
兩年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抑制豪強,關心民生疾苦,頗多善政。49歲棄官還鄉,致力戲曲創作。湯顯祖深受「左派王學」影響,反對程朱理學,批判擬古主義的文學,追求個性解放。
其創作成就主要在戲曲上,代表作有《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又名「臨川四夢」),詩文有《玉茗堂全集》等。
『陸』 王力宏《牡丹亭》的歌詞
歌名有誤,「牡丹亭」是王力宏演唱歌曲《在梅邊》中的歌詞。
歌曲:在梅邊
歌手:王力宏
作詞:阿信,王力宏
作曲:王力宏
專輯:《蓋世英雄》
發行時間:2005年
具體歌詞:
這廂是夢梅戀上畫中的仙
那廂是麗娘為愛消香殞碎
為了愛不吃不喝不睡
但穿過千年愛情不再流行生死相戀
愛是什麼什麼是愛
接近以後就電
喜歡以後就追
膩了以後就飛
但親愛我為你狂我為你變
就讓我愛你愛的很深很遠很古典
春水望斷夏花宿妝殘
誰聞秋蟬誰知冬來
冷鞦韆笑聲似猶在
剪不斷思念欲理還亂
前緣等待再續後愛
夢梅麗娘還魂歸來
歲月摧殘發白
就叫我白了頭鐵了心去等去愛
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
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不停歇不恨不怪不怨尤誰
只等待牡丹開成燦爛的天
讓傳奇永遠被人看見
讓紅塵世人能夠感動能夠深深了解
愛是什麼愛並不是
接近以後就電
喜歡以後就追
膩了以後就飛
就讓這雋永傳說為你重演
就讓我愛你愛的很深很遠很古典
春水望斷夏花宿妝殘
誰聞秋蟬誰知冬來
冷鞦韆笑聲似猶在
剪不斷思念欲理還亂
前緣等待再續後愛
夢梅麗娘還魂歸來
歲月摧殘發白
就叫我白了頭鐵了心去等去愛
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
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崑曲)他年得傍蟾宮客
不在梅邊在柳邊
他年得傍蟾宮客
不在梅邊在柳邊
在梅邊落花似雪紛紛綿綿誰人憐
在柳邊風吹懸念生生死死隨人願
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兩人怨
牡丹亭上我眷戀日日年年未停歇
未停歇 未停歇 未停歇
在梅邊不知愛何時出現
在現實生活還是只能在夢裡面
牡丹亭描述的浪漫不可思議
尤其是對我們這種新新人類
尤其是對我們生活太忙亂
沒有時間吃飯
上網到眼睛酸
科技發達好有效率
而生活的節奏比明朝的快速一萬倍
怎樣才能夠滿足
小朋友哪有時間坐在那裡看牡丹亭
花十九個小時唱到所有觀眾老了
作火車地鐵飛機高速公路又在堵車
聰明的人知道時間就是錢要把握
失控之前要喘一口氣
湯顯祖讓我向你學習
這么夢幻沒人比你浪漫
四百年的流傳我只能說贊
我的世界一切越來越方便
但奇怪還是沒有辦法找到一種愛
我不要跟你們賽跑
因為我知道生命是個禮物不希望這一輩子
沒有愛而馬不停蹄好想掉進那故事裡
步驟慢點兒氣氛神秘柳夢梅的美夢里
湯大師帶我們回去充滿愛的牡丹亭
『柒』 牡丹亭的傑出之處在哪
作為戲曲經典文本,《牡丹亭》之所以成為經典,至少經過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它問世之後,明代後期和清代文人對它的批評接收。第二個階段則是20世紀以後,現、當代文化人對它的批評、研究和接受,其中,兼有大學教科書作用的中國文學通史的書寫,在其經典化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1904—1913年:《牡丹亭》的艱難現身
1904—1913年,屬於中國文學史寫作之草創期,林傳甲、黃人、竇警凡等人做出了最初的嘗試。而《牡丹亭》則是以「『臨川四夢』之一」的身份間或現身於本時段的中國文學史著述,初露頭角。
在黃人的《中國文學史》中,開始對《牡丹亭》給予了更多篇幅的介紹和評價。它將戲曲與詩詞並提,較為詳細列舉元代雜劇、評述明代戲曲,為提升戲曲的文學史地位積力蓄勢。在明代眾多戲曲作家中,黃人的《中國文學史》於湯顯祖用筆最多。它將「臨川四夢」視為一個有機整體,採用總體闡述與個體評點相結合的方式予以介紹,「四夢」用筆較為均衡。其間,涉及到《牡丹亭》的主旨、人物設置、藝術特色等方面,或通過考據駁斥舊說,或簡要描述閱讀體會。可惜的是,這部一百七十餘萬字的教材未曾流行坊間。
總的說來,在中國文學史書寫之草創時期,《牡丹亭》的艱難現身,昭示著戲曲在文學領域長期處於「鄙棄不復道」的境地,但同時也孕育著被「扶正」的轉機。
二、1914—1940年:《牡丹亭》乃「臨川四夢」之最
1914—1940年,為中國文學史書寫的探索期和第一個高產期。這一時期,隨著純文學觀念的逐漸深入人心、以王國維與吳梅等為代表的戲曲研究的廣泛展開,戲曲在文學領域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湯顯祖被視為明代傳奇最傑出的作家,《牡丹亭》則成為「臨川四夢」之最,即湯顯祖的代表作品。
王夢曾的《中國文學史》,有兩節與《牡丹亭》相關:「湯顯祖有《還魂記》《南柯記》《邯鄲夢》《紫釵記》,以《還魂記》為之最」。此句將《牡丹亭》從「臨川四夢」中凸顯出來。
曾毅的《中國文學史》,對於明代戲曲小說未列專節講解,而是並入「清之戲曲小說」予以簡介。他進一步推重《牡丹亭》為明代傳奇最佳之作,認為黃九煙「首肯《邯鄲》」僅是其個人喜好而已。
謝無量的《中國大文學史》,對《牡丹亭》的書寫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將湯顯祖視為明代最傑出的戲曲家,將《牡丹亭》視為湯顯祖的最佳作品。其二,引用沈德符《顧曲雜言》與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中關於《牡丹亭》的大段評點文字,介紹《牡丹亭》的主題、演出效果等,對其他「三夢」則是一筆帶過,從而進一步將《牡丹亭》推上「臨川四夢」之最的位置。
譚正璧的《中國文學史大綱》,提出「明代曲家中湯義仍最著」,所作「臨川四夢」中《還魂記》最膾炙人口,且與《西廂記》同樣的家傳戶誦。1935年,他在《新編中國文學史》中進一步概述了《牡丹亭》的情感魅力及藝術特色。
顧實的《中國文學史大綱》,明代戲曲部分只寫第一戲曲家湯顯祖,共計五段。前三段主要簡述湯顯祖的生平、曲壇地位及「玉茗堂四夢」,第四、第五兩段著重介紹《牡丹亭》,包括劇情、情節的奇幻而合理外之理、令人腸斷魂銷的閱讀效果等等。
趙景深的《中國文學小史》,認為明代傳奇著名者當屬湯顯祖,作品以《牡丹亭》為最。《牡丹亭》的特別之處在於「將少女的心情刻畫地寫出,曾博得許多姑娘的眼淚」。趙景深還採用比較法描述了自己的閱讀感受:「我們讀俄國屠格涅夫《城裡的醫生》,尚且為那鄉間女子嘆惜,低回數日,更不用說這樣偉大的戲劇之感人了!」
陸侃如、馮沅君的《中國文學史二十講》,認為「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標志著明傳奇黃金時代的來到」,給予湯顯祖恰當的定位。他們指出:「《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並取材於唐人小說,只《還魂記》出於臆造,而價值也最高。」最後,以《驚夢》《尋夢》等唱詞為例,說明湯顯祖作曲「穠艷工麗處似玉溪詩和夢窗詞,俊爽質素處也有關、馬之風」特點。
另外,鄭振鐸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童行白的《中國文學史綱》,均對「臨川四夢」進行了探討,認為「獨以《牡丹亭》之作,顯祖之名,足以不朽」。
綜合觀之,在1914—1940年所編撰的中國文學通史中,湯顯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牡丹亭》逐漸從「臨川四夢」中脫穎而出,成為湯顯祖甚或明代傳奇的代表作品,其經典地位也逐漸得到確立。
三、1941—1980年代:《牡丹亭》為浪漫主義的傑作
這一時期,文學的對象基本被限定為詩歌、散文、小說、戲曲等具有審美性的文體,戲曲在文學領域取得正宗地位。同時,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思想逐漸影響到古代文學包括古代戲曲研究領域,即注重「挖掘促使作品產生的社會因素和解釋作品的社會內涵和意義」。這兩方面的合力作用,孕育了中國文學通史著作的較大變化。這些文學史著述,將《牡丹亭》視為「浪漫主義的傑作」,用至少一節的篇幅進行詳細介紹,《牡丹亭》的經典地位進一步得以確立。
劉大傑的《中國文學發展史》,對《牡丹亭》的總的評價為:《牡丹亭》為「才子佳人的戀愛劇」,成功體現了浪漫派作品的特徵。他指出:「(《牡丹亭》)戲的內容,實無足取,人死還魂,更屬荒唐。戲之結局,仍是團圓舊套,亦無新意。同時戲中所表現的,仍是那些點狀元高升發財的舊思想。」《牡丹亭》的真正魅力在於,以《驚夢》等美不勝收的曲文寫出「既真且美」的「情」,成功體現了浪漫派作品的特徵:「熱烈的情感,文字的美麗,幻想的豐富與誇張的描寫,所以他能夠感動人心,尤為熱情的少年男女所愛好。」這是劉著論述的重心所在。
《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大綱》將《牡丹亭》作為專節進行講授,包括劇情、思想內容(社會學評判)、藝術成就、影響等方面,賦予《牡丹亭》經典的地位。
四、1990年代—至今:《牡丹亭》為中國戲曲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
20世紀80年代,隨著西方現代文藝理論的大量譯介與接受,中國學界也開始嘗試改造古代文學作品,產生了許多新成果。這些文學史教材不同程度融貫《牡丹亭》的新舊研究成果,挖掘新內涵、探討新特質,彰顯出《牡丹亭》豐富多彩的經典魅力,鞏固了《牡丹亭》的文學經典地位。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
對《牡丹亭》經典度的繼續高揚。在上列文學史中,出現了較之以前的文學史不同的評論:「《牡丹亭》是一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的傑出劇作」「《牡丹亭》是湯顯祖的代表作,以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戲曲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這些評論共同給予《牡丹亭》傑出的定位,是將該作視為經典中的經典。
對《牡丹亭》性質的多種定位。對於《牡丹亭》,中國學界不是生搬硬套西方的戲劇分類標准,而是根據中國戲曲自身的特點進行界定和闡釋:「《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劇、喜劇、趣劇和鬧劇因素於一體的復合戲曲」「這種悲喜交融、彼此映襯的戲曲風格,正是富有中國戲曲特色的浪漫主義的具體體現」。
對《牡丹亭》的文化學解讀。或從市民社會的角度進行觀照:「湯顯祖所師事的泰州學派……都是市民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湯顯祖沒有像李贄、達觀那樣去生死打拚,但他也在文學藝術領域開辟了思想解放、個性張揚的新戰場」;或站在人性的高度予以透視:「湯顯祖在中國文化史上,第一次在文學領域把至情激揚到超越傳統意識的高度,把情與理的沖突所造成的苦悶表現得淋漓盡致,並在對情自身的反思中對傳統人性觀表現出深切的懷疑和否定,這真是『前無作者,後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
對《牡丹亭》情節結構的新見解。《牡丹亭》的情節結構有兩條線索:「人間——陰間——人間,現實——理想——現實」,它「既是杜麗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歷程,也是湯顯祖文化探索的完整的精神歷程。」
對《牡丹亭》人物形象的新評價。主要體現在杜寶身上,比如:他是一個深愛女兒,但卻對她的痛苦既不理解也無能為力的父親。這在當時是戲曲文學中從未出現過的類型。從文化與人性雙重角度深入解剖多種身份的杜寶,更為合理。
通過對中國文學通史教材書寫視域下《牡丹亭》經典化軌跡的梳理,我們可以見證,近代以來中國文學概念的演變過程以及戲曲在文學領域爭取正宗地位的艱難履歷。從被完全忽略,到簡單介紹,到評價的不斷升級,《牡丹亭》經典化的軌跡,典型地凸現了戲曲等俗文學自近代以來迥異於詩文的經典化進程與特徵。未來,我們對戲曲文學認識的更新與變化,或許會從根本上促進《牡丹亭》等戲曲經典魅力的進一步釋放。另外一方面,通過對各個時期文學史對《牡丹亭》的書寫,我們又可以看到,《牡丹亭》之所以成為文學經典,也恰恰因為諸多文學史的書寫。
『捌』 關於崑曲《牡丹亭》里的尋夢、游園
以下是梅蘭芳先生講解《游園 驚夢》的【皂羅袍】和【好姐姐】兩支曲子
[皂羅袍],杜麗娘在花園里有兩支曲子,這是第一支,它的內容著重在描寫杜的游春傷感。
杜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
這時杜麗娘剛進花園,首先接觸到的是滿園春色、萬紫千紅的景象,應該露出賞春的愉快心情。
「原來」、「奼紫」,杜在台中間的大邊,左右投袖。從「嫣紅」起打開扇子,走到大邊台角,春香也轉到了上場門角。「遍」字杜、春二人同時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著抖。
杜唱:「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杜麗娘在園內看見斷井殘垣的殘敗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聯繫到自己的心事,她就傷春起來了。「似這般都付與」,二人又變換部位,杜在下場門角,春在小邊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對面式的高矮像。「斷井」往下指,「頹垣」向上指。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良辰美景」,二人轉身同歸台中間,杜在大邊。「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杜唱:「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便賞心樂事」,二人並立台口,互相搭肩。「誰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時互對眼光三次。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本來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誰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馬上能把杜麗娘傷春的情緒透露出來,足見名家手筆之妙。
杜唱:「朝飛暮卷,雲霞翠軒。」
「朝飛」句,二人對扯圓場,杜從里走到小邊,春從外走到大邊。「雲霞」句,雙進門,杜仍在小邊,雙手拿扇,左右各搖擺一下,再向遠處一指。
杜唱:「雨絲風片,煙波畫船。」 「雨絲」句,二人同向後倒一步,各用扇抖著,雙手打圈兩次,並隨著打圈的節奏下蹲。「煙波」句,都用雲步斜著向下場門角移動,各把扇子倒拿著,做出搖船的姿勢。
上面四句,是說杜麗娘看到翠軒、畫船,聯想起園內晴天和陰雨的景緻。
杜唱:「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
「錦屏人」是泛指富貴中人,「韶光」就是春光。這句的意思,是說那些富貴中人平日只知道爭權奪利,哪裡有時間來欣賞這些天然美景呢?
「錦屏人」,杜回身邊唱邊走,向小邊台角走去。「韶光」,伸出雙臂,比出滿園的春光。「*」字一扭頭從小邊走到大邊,表示輕視韶光的意思。
[好姐姐],這是進了花園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內容是描繪一些園中實景——青山和花鳥。裡面有杜麗娘看到的,也有聽到的。
杜唱:「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這里的「青山」並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過是園林中的一些點綴,類如長滿了青苔綠草的假山或是土山。這里的杜鵑指的是杜鵑花,又名映山紅,花不會叫,為什麼要用「啼」呢?因為也有一種鳥名叫杜鵑,相傳它常哭出血來,所以作者借用「啼」字來形容花的紅艷。
「遍青山」,在大邊台角朝上一看。「啼紅了」,邊唱邊走到下場門角。「杜鵑」,合扇倒拿畫圈。
杜唱:「那荼蘼外煙絲醉軟。」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 春香領著杜麗娘走到上場門角,沖荼蘼架看一下。「煙絲」,兩手纏著打兩個小圈子。
杜唱:「那牡丹雖好,他春歸怎佔得先。」
牡丹在夏初才開花,趕不上春天,作者寫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麗娘自傷落在後面。 「那牡丹」,從上場門角斜著沖大邊台角走去。「雖好」,在大邊台角用合著的扇子在左手心裡拍三下,雙手沖外一攤,表示遺憾的意思。「他春歸怎佔得先」,杜舉起左手拿著打開的摺扇,春站在杜的後面稍後一些,舉起右手拿的團扇,再沖下看一次牡丹。
上面杜麗娘三處看花,都是由春香領著她走的,每處看花前,春香還分別有如下的夾白:「小姐,杜鵑花開的好盛嚇。」「這是荼蘼架。」「是花多開,那牡丹還早呢。」 杜唱:「閑凝眄。」
春香領著走,從大邊台角向左轉身,杜麗娘仍歸大邊。這句唱里樂隊方面有鶯燕叫聲的效果,二人有仰面側耳傾聽鳥聲的身段。春香還有夾白:「小姐,你看鶯燕叫得好聽嚇。」念完,二人同時向里轉一個身。
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聽到的了。
合唱:「生生燕語明如翦。」
從「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後,杜右手倒拿著打開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擺動,用雲步斜著向台前移動,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像。
合唱:「聽嚦嚦鶯聲溜的圓。」
從「聽嚦嚦」起,杜、春二人再向里轉一個身,杜把扇子交左手平舉,右手翻袖高舉,春右手執扇高舉,左手伸開向外指,二人同時沖上場門角退著走蹉步,一直走到「聲」字才亮住。「溜」字,杜轉身,「的」字扇交右手,平著舉起,「圓」字左手外指。這時春也轉身沖外在杜的前面慢慢蹲下,正好形成一個前後式的高矮像。唱完這句,杜歸大邊。
『玖』 牡丹亭有哪些主要內容
《牡丹亭》內容概述:南宋初年,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端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江西南安太守杜寶有個獨生女兒名杜麗娘,聰明美麗。杜寶夫婦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並讓她接受嚴格的封建家庭教育,特聘請老儒生陳最良教她讀書。當老師在迂腐地講解《詩經》首篇的時候,杜麗娘從中恰恰讀到了男女之間的自然感情,產生尋春之念。
一天,杜麗娘實在無法忍受閨房的沉悶,在丫鬟春香的帶領下,偷偷遊玩了家中的後花園。在滿園春色的包圍之中,她感嘆自己顏色如花,卻不能早得佳偶。回來後,在昏昏沉沉睡夢中,她看見有一位貌美的青年書生手執半枝垂柳向她求愛,兩人便在牡丹亭畔私會。夢後,她因極其思念那位書生,愁悶消瘦,一病不起,中秋佳節的時候竟憂郁而死。死前,她自畫了一幀小像,要求母親把她的屍體安葬在後花園的梅樹下面,並囑咐丫鬟春香把她的自畫小像藏在後花園的太湖石下。不久,杜寶升為淮安安撫使,委託陳最良安葬其女並修建「梅花庵觀」。
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路過此地,借宿梅花庵中,在太湖石下拾到了那幀小像。當他正在思慕畫中人時,杜麗娘的鬼魂來與他相會。他們倆晚聚朝離,幸福地相處了一段時間。後來杜麗娘告訴柳生,自己不過是一個鬼魂,但仍可以還魂,希望柳生把她救活。柳生掘墓開棺,杜麗娘果然起死回生。這時,杜寶特派人請夫人回京城居住。杜夫人在路上巧遇復活的女兒杜麗娘,於是母女相認並一道回到了臨安。柳生應試之後,忽然有人報金人包圍了淮安。杜麗娘十分擔心父親的安危,特讓柳生前往淮安探聽父親的消息。
當柳生趕到淮安時,淮安已經解圍,杜寶也被升任做了宰相,正准備回京。杜寶見到來歷不明的女婿,以為柳生是盜墓的騙子,便把柳生問罪下獄,押解回京。這時金榜貼出,柳生高中了狀元,於是被放出。但是杜寶還是嫌女兒曾經違反了禮數,不肯與女兒相認。適時皇帝傳出聖旨,命柳夢梅和杜麗娘完婚,杜寶方才不計前嫌,與女兒、女婿相認。於是,全家歡聚,共慶團圓。
『拾』 牡丹亭在戲曲形式上是屬於什麼所採用的創作方法是什麼
傳奇
自詡為杜甫之後的南安太守杜寶有一個女兒叫杜麗娘。十六七歲,生得貌美文雅,寫得一手好字,做得一手好詩。女工針鑿更是精巧。善丹青。很受父母的鍾愛。
但是,杜麗娘的父母對她管教得異常嚴酷,除了書房和綉樓,不許她走出院落一步,只許丫環春香伴陪,除父親和老師陳最良外,不得與任何男性接觸。
杜寶為使女兒成為知書達理的大家閏秀,特請開葯鋪的落第秀才陳最良為麗娘的老師,以倫理道理調教女兒,命春香伴讀。
陳最良是個腐儒,對兩個女孩子大講《詩經》裡面的「關關睢鳩「,作為聖賢之書,受到天真爛漫的春香的戲弄。
無邪的春香到後花園採摘鮮花時,捕到了兩只白蝴蝶,拿到綉房裡,引得麗娘春情大發,在春香的導引下,來到了後花園游春。
後花園里,奼紫嫣紅,百花爭艷。春鳥之聲不絕於耳,翩翩蝶舞挑動春光。碧波之內,游魚可數。牡丹亭邊,芍葯欄側假山嶙峋,好一派動人的春色啊!這春色使麗娘目不瑕接,久居樊籠,如今像一隻快樂的小鳥,飛翔在自由的空間里。
麗娘陶醉了,在春香出後花園回房應命之時,她倦倦地伏在牡丹亭里悄悄地走入夢鄉。
這時,從柳樹後閃出一個風流倜儻公子,手中舉著一枝柳條兒。他叫柳夢梅,自詡柳宗元之後。
柳夢梅向杜麗娘招手,麗娘欣然走過去,夢梅言說,夢中曾見麗娘,如約前來相見。麗娘羞澀之中,表示也似曾相見。夢梅向麗娘賦詩一首,輕挽麗娘轉過芍葯欄,到假山石後。夢梅為麗娘寬衣解帶,麗娘半推半就,二人雲雨一番,花神出面,飛撒花瓣驚醒二人,夢梅含笑而去。麗娘急喚夢梅。
她從夢中驚醒,春香見麗娘在牡丹亭內倦睡,忙扶她進綉房。
杜母聞此事,訓誡麗娘要守閨閣之道,不能再到後花園去,並嚴禁春香帶小姐出閨房亂走。
麗娘對夢中之事深懷不已,以焚香禱告為名,讓春香帶自己重遊花園,尋夢中所見。
尋夢不見夢梅,郁悶寡歡,與春香遒情,自畫像留春容。後卧病不起,杜母拷問春香,並請尼姑庵師傅石姑為其祈禳。與此同時,又請陳最良為麗娘診病。
麗娘思念夢梅愈深,病入高肓。臨終前,遺囑春香把她的自畫像放在假山石下,等待夢梅來取,並常呼喚麗娘之名。
麗娘病死後,父母為她修了梅花庵,令石姑在庵主事,命陳最良在園中守墳。
麗娘之父杜寶奉旨升遷淮揚安撫使,春香與杜母同去淮揚上任。
嶺南才子柳夢梅與其友韓子才相約到臨安赴試。夢梅在途中得欽差使臣苗舜賓資助,冒雪到南安,失足落水被陳最良救住梅花庵,在那裡養病讀書。
麗娘魂入冥府,胡判官上任,欲收麗娘為第九房妾,麗娘不從,胡判官對其用刑,並關入枉死城。
柳夢梅在後花園散心,假山石下拾到麗娘自畫像。上有夢中為麗娘題詩,掛在書房裡天天看畫,思念麗娘。
梅花庵石姑又收徒弟小尼姑。二尼為麗娘魂祭奠。
冥府中,監察御史已聞胡判官有貪污受賄的行為,早想在冥王前彈劾胡判官。但胡判官為冥王之妻弟,沒有十足把握,是無從下手的。正在這時,遇麗娘魂一案,御史就想以此開刀,精心策劃,上書彈劾胡判官。
御史在冥王面前極力奏本枉死城鬼魂麗娘如何聰慧,並言她為情而死,堪稱古今奇觀。冥王心動。提審麗娘魂,一見甚愛,查生死薄,麗娘陽壽未盡,應准其返回陽間。御史趁此機會彈劾胡判官貪臟枉法強占民女,冥王賜尚方寶劍,令其勘察胡判官罪行。
麗娘接冥王令牌,准許到陽間探親。麗娘魂回到南安杜府後花園,與夢梅在夢中多次幽媾,使夢梅每日觀麗娘自畫像神情恍惚,對麗娘倍加思念。
石姑和小尼姑為麗娘魂之時,其魂出現 ,將供桌上的蠟燭熄滅,二尼驚呼麗娘魂顯靈。麗娘又在夢梅夢中與其相會,並共發海誓山盟,結拜成夫妻。
一見夢梅,凡心大動的小尼姑,多次想與夢梅相會,但都被拒絕。而對夢梅早已有心的石姑,百般提防小尼姑和夢梅單獨接觸。
麗娘與夢梅每夜相會,歡聲笑語,被小尼姑察覺,誤以為夢梅和石姑相交;石姑卻誤以為是和尼姑相交,於是,二尼相互捉姦。
冥府中,胡判官不死心,無視御史的警告,千方百計想佔有麗娘魂。他令小鬼向夢梅索命,想以此要挾麗娘從命。因此,本不該進冥府的夢梅,卻被小鬼鎖進了枉死城。
麗娘魂聞知此事非常著急,只好將自己所藏積蓄,向胡判官行賄,換取夢梅陽壽。夢梅還陽後,遵麗娘囑,和石姑等人將麗娘墓掘開,開棺,灌還魂湯,使麗娘還魂。
事發後,麗娘和夢梅帶石姑遠赴臨安,小尼姑投奔它寺。
陳最良發現麗娘墓被盜,星夜趕往淮揚報告杜寶。
金完顏亮欲南下奪取臨安,封叛將李全為溜金王作內應。李全與妻商計圍淮安打揚州。淮揚吃緊。杜寶奉命移鎮淮安。水路慢,杜寶改擇陸路。杜母與春香乘船回臨安。
李全緊圍淮安,杜寶帶兵殺入城內,於是陷入圍困之中。
陳最良到淮安城外被李全捉住,李全妻楊氏,設計揚言殺掉了杜母春香,放走陳最良,讓他回到淮安城內向杜寶報信。
陳最良果然到淮安後報告杜寶,杜母春香被殺,麗娘墓被盜。杜寶設計命陳最良返回李全營內,傳達招安之意。
陳最良帶信給李全,李全接受招安撤軍,淮安解圍。
杜母和春香回到臨安,兵慌馬亂之中投宿旅店,巧遇麗娘、石姑,母女相認。
柳夢梅到臨安赴試,過了日期,他在考場門前大哭求情。可巧主考官是曾資助過他的欽差使臣苗舜賓,因而特許他參加考試。
柳夢梅考試完畢,受麗娘之託,到淮安看望岳父杜寶,杜寶不認,並以盜墓賊罪名將柳夢梅拿下吊打。
陳最良金殿送奏書,被封為黃門奏使官,因金兵南侵科舉榜遲發,現金兵已退,聖上下召發榜,柳夢梅高中狀元,金瓜儀從。
柳夢梅原家鄉的郭駝子到臨安尋找柳夢梅,可巧與奉旨尋找狀元柳夢梅的朝廷命官相遇。郭駝子被捉住,令其帶命官尋找柳夢梅。
杜寶因退金兵有功,官昇平章。柳夢梅強認杜寶為丈人,並告知麗娘已復活。杜寶不信,繼續吊打柳夢梅,並擬判罪。正在這時,郭駝子帶命官到,確認為狀元,杜平章不服,要上告聖上,給柳夢梅治罪。
軍校向杜麗娘報喜並宣旨讓杜母、麗娘五更面聖。
萬歲升朝,親審杜柳之案。聽證人李全等人的證詞後,聖上斷麗娘確已復生,杜母與春香未死,聖上主婚,准柳夢梅和杜麗娘結為夫婦,令杜寶認女認婿,全劇以圓駕之喜終結。
另外,有個奼紫嫣紅牡丹亭的論壇。地址是:http://free.getbbs.com/Forum/BList.aspx?FID=21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