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讀《西遊記》
站著讀,坐著讀,轉著圈讀
Ⅱ 閱讀西遊記名著的方法
、欣賞古典文學名著中的故事和回目 閱讀古典文學名著,首先要熟悉古典文學名著中的故事和回目。《西遊記》中的美猴王出世、大鬧天宮、大鬧五庄觀、三打白骨精、三調芭蕉扇、真假美猴王;《三國演義》 中的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三顧茅廬、舌戰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獲、失街亭、空城計、刮骨療毒、三氣周瑜、死諸葛嚇退生仲達;《水滸傳》中的魯提轄拳打鎮關西、花和尚倒拔垂楊柳、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景陽岡武松打虎、武松醉打蔣門神、楊志賣刀、吳用智取生辰綱;《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劉姥姥進大觀園、黛玉葬花、寶玉挨打、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都是婦孺皆知的故事,閱讀上述名著時要重點精讀,對有關人物要能夠對號入座,避免張戴。 二、熟悉人物的姓名字型大小、性格特點和典型語言 抓住了人物形象就抓住了文學名著閱讀的關鍵。閱讀時要在筆記本上列出其中的主要人物,並概括出各自的性格特點。如《西遊記》中孫悟空叛逆者和反抗者的形象;豬八戒憨厚純朴,貪吃貪睡,滑稽幽默,作戰勇敢的形象;唐僧善良虔誠的苦行僧形象。《三國演義》中劉備誠信天下、寬厚愛民的明君形象;曹操奸險機詐、殘暴害民的奸雄形象;諸葛亮智慧化身的賢相形象;關羽封建英雄的忠義形象;張飛嫉惡如仇、粗豪爽直的性格等。《水滸》中宋江(及時雨)多謀善斷,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協性;魯智深(花和尚)正直無畏、見義勇為的豪俠氣派;林沖(豹子頭)逼上樑山前逆來順受,委曲求全,上山後精明果敢,兇狠潑辣;武松(行者)是力量、勇敢和正義的象徵;李逵(黑旋風)純朴、粗直,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等。《紅樓夢》中寶玉、黛玉的叛逆精神;王熙鳳陰險、毒辣、貪婪、虛偽的鳳辣子形
Ⅲ 怎樣閱讀《西遊記》
可以先閱讀下《西遊記》的簡介。比如說作者經歷,作品的主要內容。或者每一章的提綱。然後再從第一回開始認真閱讀,《西遊記》共有100回。可以按照每一回的內容認真閱,了解故事情節。最後認識故事主題。
Ⅳ 西遊記這本書閱讀十一步攻略怎麼寫
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程度,可供採用的方法有:
1、瀏覽法:不求甚解,很輕鬆快速地看完一遍。重點:不管懂不懂,都要看過去,但專注於自己看得懂的。
2、旁批法:一邊看,一邊寫旁批,長短不拘,只要直抒內心感受想法。重點: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自己的思考批判能力,形成獨到的閱讀心得。
3、結合以上兩個方法。
Ⅳ 如何採取精讀和跳讀的方式閱讀西遊記150字
我們讀一本書,根據興趣或讀書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別採取精讀或跳讀的方法。精讀指向細膩的感受,透徹的理解和廣泛的聯想;跳讀則是主動地舍棄,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這兩種方法在同一閱讀過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讀《西遊記》這樣的古典小說,就適合精讀與跳讀並用。
例如,孫悟空三調芭蕉扇的故事,就很值得精讀。作者用了三個章回的篇幅來講述這個故事,場面宏大,情節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在《西遊記》諸多故事中很具代表性。對此我們怎樣精讀呢?
精讀就是細讀。想一想,孫悟空借芭蕉扇為什麼遭到拒絕?這與孫悟空在觀音的幫助下,降伏了牛魔王與羅剎女之子紅孩兒有關。如果不仔細閱讀作者的回敘,就無法理解「借扇」的艱難。
精讀就是精思。想一想,一借芭蕉扇被騙後,沙僧、豬八戒、唐僧三人關於是否「西行」的對話,表現了各自怎樣的心理?可以這樣概括:沙僧認為「進退兩難」,深為取經前途擔憂;豬八戒想「揀無火處走」,其一貫的「散夥」想法再次復燃;唐僧「只欲往有經處去」,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取經決心。
精讀就是鑒賞。想一想,孫悟空、羅剎女的語言各有什麼特點?孫悟空的話是不是機智善變?羅剎女的話是不是潑辣犀利?作者對二人的形態、動作的描寫,是不是都非常真切傳神?
跳讀可以跳過與閱讀目的無關或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跳過某些不甚精彩的章節。比如,書中一些描寫人物外貌,打鬥場面或環境氣氛的詩詞,有「說書人」渲染誇飾的痕跡,大多處於「游離狀態」,就可以略而不讀。再有,書中少數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節簡單,也可以跳過。
總之,精讀和跳讀作為兩種適應不同情形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一些長篇著作時可以結合運用。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內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讀欣賞,而忽略那些無關緊要或並不精彩的內容,從而提高閱讀的效率。
四,人物形象
1.唐僧:崇信佛法,嚴守戒律,目標明確,立場堅定,勇往直前的信念堅不可摧;但有時賢愚不分,好壞不辨;取經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2.孫悟空:號稱「美猴王」「齊天大聖」,本領高強,桀驁不馴,敢作敢當,敢於反抗壓迫、挑戰權威,勇敢機智,愛憎分明,疾惡如仇,正直無私,行俠仗義,無所畏懼,幽默詼諧;喜歡「戴高帽」,好勝心強,喜歡搞惡作劇;取經後被封為「斗戰勝佛」。
3.豬八戒:一方面好吃懶做、見識短淺,愛搬弄是非,耍小聰明、撒謊,愛佔小便宜,貪戀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戰斗勇猛,知錯能改,憨厚淳樸,是一個喜劇形象;取經後被封為「凈壇使者」。
4.沙僧:外表凶神惡煞,內心卻憨厚朴實,勤懇穩重,任勞任怨,忠貞不貳,正直無私,謹守戒律,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他的存在調和了師徒之間的矛盾,保證了取經順利進行;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Ⅵ 讀西遊記的讀書方法
七年級第一學期的課本必讀名著安排的是吳承恩的《西遊記》,它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學生們看過電視劇,讀過兒童版的《西遊記》,對故事既熟悉,又感興趣。通過一學期的《西遊記》讀書指導,學生們對作品的人物、主題,都有了深入認識,我主要通過以下五種方法來指導學生閱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一, 摘抄法。七年級學生在閱讀原著時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學生文言文閱讀水平偏低,沒有積累一定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在閱讀第一回到第七回,我採用摘抄法。以第一回為例,我教會學生掃清文言文閱讀障礙,閱讀小說內容,學生們學會了積累文學、文化常識,並學會了伸展式閱讀。首先,我讓學生准備好同一版本的《西遊記》,原著中有對生僻字的解釋,這就避免學生查工具書的麻煩,學生閱讀興趣濃厚了。其次,我讓學生選擇文中的古詩詞積累,感悟詩詞語言在押韻、對仗、駢散結合的特點。最後我以第一回中作品對一天中不同時間的不同特點的具體描寫為例,鼓勵學生了解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時間的文化常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進行伸展式閱讀,邊讀書邊學習,學生學會了積累古詩詞、文化常識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
第二,讀書筆記法。第八回到第二十回,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後。我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並做好讀書筆記。學生交上來的讀書筆記有摘抄,有內容評價。學生因學習程度差異,有的讀書筆記做得好,有的差一些。讀完這二十回我進行了讀書筆記展評,學生們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不斷進步,提高了閱讀經典的積極性。這二十回里學生感受到唐僧去西天取經經歷了紅孩兒、魚精、假猴王等妖怪的阻攔,但孫悟空武藝高強,師徒四人團結協作,他們不畏艱難,堅持不懈與困難作斗爭。學生們得到的啟示是: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第三,讀書賞析法。第二十一回到第四十回。我讓學生挑出精彩段落進行賞析。要求學生可以從精彩詩詞句(修辭、句式、內容、重點詞句)、人物形象(語言、動作、心裡、外貌、細節等方面、場景描寫(修辭、內容、景物描寫)、自己喜歡的段落(修辭、內容、感悟、質疑)進行賞析。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每周交流一次。讀完四十回後,我們開展了讀書交流活動,學生們分享了他們最得意的作品,有的同學展示自己的讀書筆記,有的同學說自己喜歡的精彩句子,有的同學分享閱讀感悟。學生們學會了和名著對話,走進作品,獲得了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例如:作品中對孫悟空的一段外貌描寫:「尖嘴猴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耳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便利,身體莫能挪。正是五百前的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對孫悟空的外貌描寫,突出他桀驁不馴、不拘小節的形象。「尖嘴猴腮,金睛火眼」表現他本領高強,與眾不同。「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表現他心性狂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表現他不經管教。寥寥幾句,卻概括出孫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閱讀完第四十回後,有的學生感悟到:做事不能像唐僧那樣,一點風吹草動就要弄個明白,應該想想:這荒山野嶺怎麼會有人家居住,怎麼會有「救命、救命」的聲音,如果你到了那裡就會有危險。而要學習孫悟空,善於觀察,愛動腦筋。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是如此,多觀察,多動腦,我們就會避免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
第四,質疑法。在第四十一回到第六十回的閱讀中,我選擇了讓學生以評價主要人物的形式進行閱讀並做讀書筆記。首先,我以學生讀過的、熟悉的第二十回為例,帶領學生分別評價唐僧、豬八戒、孫悟空,在指導學生評價人物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向自己提出兩個問題:1、他是什麼樣的人?請用詞語進行評價2、你從本書中的什麼地方看出來的?請結合書中具體事例和具體行為說明。其次,讓學生以第四十一回為例進行人物評價,並做好讀書筆記。最後,學生交流自己評價人物過程中碰到的問題。於是大家提出一個個具體問題,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1、唐僧和孫悟空幾乎在每回中都出現,再評價他們不是重復了嗎?2、能評價那些小人物嗎?3、具體事例和具體行為是概述,還是抄原文?就以上三個問題做完解答後,學生順利地開啟了這一階段的閱讀模式。
第四,批註法。第六十回到第八十回,學生們掌握了老師教的摘抄賞析精彩段落的方法後,已經具備了自主閱讀和思考的能力。我讓學生學著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去審視、對比、評判書中的內容,並隨時在書中做好批註,記下自己的見解、觀點、感受、評語、疑問,並進行師生共同閱讀。這一會讀完後我們進行了批註展覽,師生共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進步。例如:有的同學提出疑問:取經必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夠了還要補,為什麼不讓孫猴子翻筋斗去取經?因為佛教排斥神通,力量再強也沒有用的,人性的凈化要經歷苦難,要老老實實走,沒有捷徑,人只能靠自己的內心,戰勝自己的惡念拯救自己。同學們從中悟到:你自己的遠大理想的實現道路是曲折的,人人必須要經歷苦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就是這個道理。
第五,比較法。第八十回至第一百回。我採用了相對輕松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在讀書中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生們讀完《西遊記》後,我推薦給他們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中的《齊天大聖》,這篇故事雖然無法和《西遊記》相比,但蒲松齡用他的妙筆生花塑造了一個性格真實的齊天大聖的形象,直率而有點暴躁,自大而不失善良,富有同情心,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性格類似,但他並不是高高在上的神靈,而是很接地氣的朋友。同時,也更有民間色彩,跟地上的凡人更接近了,大聖救人和送寶石那段,集中表達了普通百姓的美好願望。學生在比較中閱讀文本,在比較中體會人物的不同寫法,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思想。《西遊記》體現出一種豐富的想像力,作品運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量的神話故事和從國外傳入的佛教故事,加上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一定的誇張,如孫悟空和各路神仙的諸般變化,有著特殊功用的法寶,以及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等,學生讀這部作品後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通過《西遊記》的閱讀指導,學生明白了這部名著實際上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想像力豐富的神怪世界,其實是折射著現實社會,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孫悟空、豬八戒、沙河尚、唐僧等的影子。正如魯迅所說的:「神魔皆有情,精魅通世界。」這也就是這部作品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的原因,希望我們從中受到教育,揚長避短,學會為人處世,學會面對生活。
Ⅶ 閱讀西遊記最好採用的閱讀方法
方法:精讀
步驟:1.拿出書;
2.打開書;
3.閱讀書;
4.合上書;
5.放好書;
6.睡 覺
備注:注意睡眠,每晚閱讀請勿超過兩回.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