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書法運筆的技巧與方法

書法運筆的技巧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1 23:26:32

① 毛筆書法基本運筆技巧

毛筆的基本筆法是先從起筆開始,然後是行筆,最後是收筆,收筆即為筆畫結束離開紙面時隊筆鋒的處理,收筆也很重要,切不可潦草行事。

起筆就是一個筆畫的開始,起筆的方式可大致分為:露鋒、藏鋒,兩種露鋒起筆,一順勢法、切入法。

順勢法:筆鋒順著行筆方向起筆,方法比較簡單,多用於寫行書和小楷。

切入法:橫畫豎落筆,豎畫橫落筆。

兩種藏鋒起筆—裹鋒法、逆入法。

裹鋒法:筆毛垂直下落,落到紙面上時筆尖被藏在墨點之中。

逆入法:依靠筆尖的環繞,用墨線把筆尖的痕跡包裹起來。

行筆中技巧較多,可歸納為:中鋒行筆、側鋒行筆、提、按、轉筆、折筆。

收筆即為筆畫結束離開紙面時對筆鋒的處理,常用的兩種收筆方法:出鋒法、回鋒法。

② 毛筆如何運筆

毛筆書法入門
(一)執筆
蘇東坡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里介紹一般所用的「五指執筆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筆桿(適當高度),保證筆桿不脫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筆的外側,既加強食指捏筆的力量,又發揮把筆往裡鉤的作用;無名指的甲肉之際抵在筆桿內側,起著把筆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無名指的指肚下部,輔助無名指把筆往外推。握筆時要如古人所說:「令掌虛如握卵」,這樣便於運筆。學書要經常練習握筆、鉤回、推出和旋轉筆桿(加上腕的作用)練習畫直線和弧線。執筆的高低和是否懸腕、懸肘,由所書字的大小來決定,小字低執,枕腕;大字高執,懸腕;再大則需懸肘。
書法是線條造型藝術。所謂筆法主要的就是怎樣創造理想線條(點畫)的用筆方法。
(二)提按
筆按下去寫,筆劃就粗,提起來就細。就像人走路的兩只腳,一隻落下,一隻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樣,筆在寫字的過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產生出粗細絕不相同的線條來。
每寫一個筆畫,都有入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入筆有「露鋒」法,順筆而入,使筆畫開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鋒法」,逆鋒入筆,橫畫欲右先左,豎畫欲下先上,使筆鋒藏在筆畫中,筆畫開端基本呈圓形。行筆要學會「中鋒用筆」,使鋒尖常在點劃中間運行。為使筆畫有力度,還要學會澀勢用筆,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華。收筆有「露鋒」(把筆逐漸提出紙面,畫呈尖形,如懸針豎、撇、捺、鉤),有「藏鋒」(將筆尖收回畫中,如垂露豎,筆畫尾端呈圓形)。
(三)結字
又叫結體或間架結構。啟功先生曾指出,寫毛筆字一要把握間架結構,二要練好筆畫特點。間架結構比點畫特點重要。間架好的字,筆畫特點不突出,也還順眼;反過來就不行了。因此,認真研究並把握好字的結體規律十分重要。所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
學寫字應先從楷書或隸書入手。掌握各種筆法後再學其它書體就有了基礎。臨帖是練好字的必需手段。不臨帖,全憑自己想法隨意寫,是上不了路子的。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說:「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按學習規律堅持臨池不輟,必然學有所成。

③ 如何才能提高書法的運筆技巧

書法其實是一種能夠陶冶情操,而且可以鍛煉人的忍耐力的藝術。而很多人在練習書法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運筆技巧總是難以提高,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多練,多看,多臨摹,而且要多向其他人請教。而書法其實也是需要多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方法的。畢竟書法本身就是一種系統的方法。如果平時只是自己在鑽研的話,難免會有平靜的時候,這時候如果去詢問老師和同學是如何達到現在這種狀態的,就可以得到很多好的方法幫助你擺脫這個瓶頸期。而且也可以向老師尋求更好辦法來掌握運筆技巧。畢竟老師是練書法的過來人,他肯定有更加多好方法。
最後,祝願每一個練習書法的人都可以越來越進步,爭取早日寫出非常好的字。

④ 行書運筆的27種方法

行書行筆速度,不可一概而論,應該說或遲或速兼而有之,還須視通篇之需要,雖系一字,即可快疾如風,又可遲同逆舟。因而,行書行筆之遲速不可只以中速而論,更不可以加速急書為是,應靜氣平心,乘心遣毫,一抒情致為佳。清人《書法秘訣》中提出:「能用筆便是大家名家,必筆筆有活趣。」

1.筆筆送到。行書在用筆上必須作到「筆筆送到」,所謂筆筆送到,就是在一個筆畫運行的過程中,要使筆鋒到位,不能筆肚到了筆畫末端,而筆尖才到中途即挑出或折出。這是行筆提起的關鍵,這筆筆送到的功夫來源於楷書筆法的功底,不然送不到位,筆畫質量就差。

2.欲橫先豎、欲豎先橫。橫畫、豎畫的起筆不論藏露,都與楷則原理一致。橫畫中不承上畫的露鋒起筆,尤須注意,不使尖筆過多,以防筆畫的單薄刻削,要使起筆處豐滿厚實。豎畫的落筆先要向右切入,再按轉直入,以防過於尖刻之病。

3.牽絲不粗。姜夔在《續書譜》中提出:「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如果畫與畫、字與字的縈帶犖絲粗了,就會有喧賓奪主、連綿纏繞之嫌。

4.轉鋒如筋。轉鋒是以腕轉動運筆,使鋒毫環轉寫出不帶稜角的線條,即「轉以成圓」。如寫「也」、「為」、「得」、「而」等字的主筆或鉤筆,轉鋒要達到如筋環一樣的效果,具有立體感。

5.縱筆展放。即要大膽濡墨落紙,盡情揮灑縱橫,這樣可收到氣勢奔放、筆姿靈動的藝術效果。古代祝允明、徐渭、陳道復及王鐸、傅山、張瑞圖等人善用此法。

6.搭鋒變化。搭鋒即上一字的尾筆緊接下一字首筆的筆畫,要注意出鋒的變化,一篇之中,盡量不能類同出現。搭鋒在一幅行書作品中,能起著變換姿態、產生節奏增加變化的作用。

7.接筆輕捷。在字的結體布白中,各種筆畫之間有的左右相接,有的上下相接,有的交叉相接,均具一定的「接縫」位置和寫法,因為相接處不宜施重墨,多採用輕捷尖筆相接,所以又稱「尖接」,用筆需輕捷靈巧

⑤ 談如何把握好運筆的速度和技巧

硬筆運筆方法:

運筆是指通過筆尖的運行來書寫出完美的筆畫。運筆要注意運指和運腕的配合。所謂運腕,就是手腕隨著筆畫的需要,作左右、上下擺動,其幅度隨所寫字的大小而定,字大,擺動幅度就大,字小,擺動幅度就小。通過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相比,運腕幅度要小得多,有時甚至不明顯,但實際上每一筆畫的完成。一起一落,一往一復,都有運腕的動作。因為寫字時手掌貼在紙面上,只用手指是不能靈活自如地運動的,這就需要手指和手腕相互配合,同時運動,通過手腕的運動帶動手指的運動,手指再帶動手中的筆。只有運指和運腔相配合,才能寫出生動活潑的硬筆字來。

運筆寫字要講究提按、頓挫和轉折, 講究速度的快慢, 每一點畫都有虛實變化,才能有藝術性。否則直通通地畫一筆,點畫就顯得呆板而無生氣。

所謂「提筆」,就是將筆從紙面上逐漸提起,筆跡就會從粗到細,由細到無。按筆,就是筆在紙面逐漸按下,從而使筆跡由細變粗。一般提和按往往是在同一筆畫中完成,如斜撇的寫法就是先按後提,以達到右上粗、左下細的筆畫效果。頓筆,就是在按筆的基礎上再停頓一下,使點畫的某一處圓渾而有力量。

頓筆在硬筆書法中用得很多,常在筆畫的起筆、收筆或勾挑、捺折處體現出來。挫筆,是指轉換用筆方向的一種急促而有力的運動方式,常和頓筆一起連用,稱為「頓筆」。比如在勾畫的鉤處,就要用挫筆。寫鉤時先頓後挫,筆尖方向由正面轉向背面,這樣能收到蓄勢躍出的效果(猶如踢足球,出腳時略向後收再踢出,便堅強有力)。

如果沒有挫筆的轉換准備,鉤就無法鉤起,即使勉強鉤出,亦如斷柴折蘆,了無「精神」。「轉筆」和「折筆」也是改變筆尖書寫方向的一種運動形式。但它不像「挫筆」那樣急促而含「扭」的動作,而是圓轉地改變運筆方向(轉筆)和方折地改變運筆方向(折筆)。轉折筆法在行草書體中用的更多。

運筆在某一筆畫中一般有三個步驟:即「起、行、收 」(被稱為運筆「三部曲」)。如楷書的長橫寫,可以概括為「起筆稍頓,收筆稍頓,中行速而勁」。然而行草書體筆畫多連帶,我們多以斷筆的部位來衡定「起、行、收」。

運筆速度的快慢亦會影響字跡的效果。運筆快而不浮,能使筆畫更加勁挺,尤其是撇、捺、懸針豎等筆畫的書寫,如能在出鋒處依運筆慢而沉穩,能使點畫扎實有力,尤其是點畫的起、收或轉折處,運筆速度要相對慢些,否則一滑而過,了無生氣。

在同一種字體中,運筆的速度快慢有區別變化,對於不同的字體,運筆的速度也不盡相同。如楷書的運筆相對慢些,沉著些,而行書的運筆較快,較為輕盈。

但是,我們在書寫時要注意快中有慢,以求穩實,慢中有快,以求靈動。

⑥ 關於硬筆書法的運筆技巧,都包括哪些

鋼筆是一本書寫筆尖筆觸完美的書。注意手指和手腕的配合。所謂手腕運輸,是指手腕隨筆劃的需要,左右上下擺動,其幅度取決於文字的大小,大字,擺動幅度大,小字,擺動幅度小。

筆的開始和接受,即書寫的開始和結束的操作,自然是筆的第一種方法。應該特別注意所謂的「一種繪畫方法,在開始和結束時都很棒」。起動鋼筆也稱為釋放鋼筆、下降鋼筆、鋼筆。鋼筆的設計必須在鋼筆之前,「有心終於開始」,鋼筆書法的基本技法是舉起鋼筆,根據字體大小大小,先伏特活動;彎曲羽毛以隱藏,向上翻轉,它們必須牢固果斷,干凈整潔。在不適的情況下,你可以把筆翻過來或在治療中,而且不能輕易地把筆翻過來,更不用說把筆放在紙上了,失去了生命。

董其昌說:「凡有羽毛的地方,都要立著,不要凝固,要講幾個世紀。»收筆的基本原則是「不落,不收,不收」。還應注意實際速度和延遲速度,緩慢減少疾病,實際服用和空腹服用。無論是皮帶,還是藏蓋,都要留筆,適度、准確、有力、成功地拾取,具體的拾取方法應結合一定的字體、書本研討班進行研究。為了避免誤解。

⑦ 書法中有哪些運筆方法

中鋒運筆,中鋒運筆是指筆鋒在點畫的中間運行,亦即接觸紙面的筆毛的運動方向與筆的運行方向相一致。中鋒運筆時,由於蓄於筆毛間的墨汁能隨著筆的運行而順利地注入紙內,因此能寫出圓潤渾厚,豐滿充實的筆畫線條。

側鋒運筆,側鋒運筆是指介於中鋒與偏鋒之間的運筆方法,這時接觸紙面的筆毫方向與筆的運行方向呈約45度左右的夾角。這個夾角越小越接近中鋒運筆;越大,越接近偏鋒運筆。

側鋒運筆時所書線條的形態和質感效果介於中鋒與偏鋒運筆之間。由於側鋒運筆較隨意,有利於承接上一個筆畫的筆意,有利於書寫速度的加快,古今書法家均大量採用側鋒運筆。

露鋒起筆,所謂露鋒起筆是指起筆時筆鋒表露在點畫外面的起筆方法,亦稱為直下起筆、搭鋒起筆。露鋒起筆往往以側鋒為主,這種起筆法極為利索,精神外耀,並能承接上一個筆畫的筆意,加強了點畫間的聯系,故有「側鋒取妍」之說。

露鋒收筆,露鋒收筆亦出鋒收筆,是指收筆時筆鋒表露在點畫外而有明顯的鋒芒的收筆方法。收筆的出鋒形式極為豐富,橫有平出、上出、下出之分,豎有懸針、左出、右出之別,其他撇捺和點也都有多種出鋒形式。

⑧ 毛筆書法運筆的筆法要求

毛筆書法運筆規則:

1、運筆,也稱用筆,就是筆毫從落紙起書寫各種點畫起止運行的規律。前人在長期的書法藝術實踐中,對運筆的方法總結出不少的經驗,有些已成為行之有效的法則。每寫一筆畫,都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步;筆鋒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筆的運行要「收藏筆鋒,逆入平出」,「橫畫豎下,豎畫橫下」,「有往必收,無垂不縮」,不能呆板地平來直去。當然,各種書體的運筆方法不盡相同,但歸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則的發展和變化。這里介紹幾種基本的運筆方法。

2、起筆,指筆畫的開始。起筆的方法,有順鋒(出鋒),有逆鋒(藏鋒)。

3、行筆,指筆鋒在紙上運行,交換起落,不斷提按的動作。

4、收筆,指寫到一畫的末尾如何把筆收束。收筆的方法有出鋒(露鋒),有回鋒(藏鋒)。

5、按筆,就是將筆鋒按下,使其有力地著紙,可使筆畫線條變粗變重。輕按叫「蹲」,重按叫「頓」,頓後轉鋒叫「挫」。

6、提筆,就是為了使筆畫線條變得略細一些或出鋒,而將筆稍微提起。筆畫的轉折處與筆畫間的連帶處,大都用提筆。提筆應注意高低輕重適度。提筆與按筆是相對的,又是相互聯系的,二者交錯進行,就使點畫間的起筆、行筆、收筆產生輕重不同的力量,呈現出粗細深淺等豐富多樣的變化。

7、順鋒,就是筆鋒順著筆畫的方向落筆入紙。

8、逆鋒,就是落筆或收筆時,採取與筆畫進行的方向相逆的筆鋒。又稱「倒插法」。

9、轉鋒,指筆鋒在轉彎處按弧線轉過,寫出不帶稜角的筆畫形態,即所謂「轉以成圓」。

10、折鋒,指筆鋒在轉彎處稍停,再以折線轉過去,寫出帶稜角的點畫,即所謂「折以成方」。又有虛折、實折之分。向右運行的橫畫,先向左上方落筆,隨即折而下頓,再向右運行,收筆時向右下方稍頓,再折而向左收筆,豎畫及斜畫均以此類推。這叫虛折,筆行至方角轉折處,筆鋒不作圓轉而取翻墊,這叫實折。

11、回鋒,就是筆行盡處,筆鋒原處倒回或通過轉折後倒回。

12、出鋒,就是筆行盡處,筆鋒高提離紙,鋒出筆畫之外。

13、藏鋒,指落筆、收筆時,將筆鋒藏在筆畫內,不讓鋒芒外露,使筆畫兩端含蓄而有力。起筆藏鋒用逆鋒,收筆藏鋒用回鋒。

14、露鋒,就是筆鋒在點畫中顯露出來,起筆露鋒用順鋒,收筆露鋒用出鋒。

15、側鋒,指筆毫尖端的鋒芒不在點畫的中央而偏向點畫的一側,所以又叫偏鋒。

16、中鋒,在行筆中、筆毫鋪開以後,筆毫尖端的鋒芒在筆畫的正中間運行,所以又叫正鋒。這是書法中最基本的運筆方法。

17、方筆,指起筆和收筆處呈現出帶有方形的稜角。其運筆的方法是將筆鋒逆入斜切,即寫豎畫時欲下先上,寫橫畫時欲右先左。撇、捺等畫以此類推。在行筆中間將筆鋒鋪開,收筆處用頓筆折回。這種筆畫自然厚重遒勁。

18、圓筆,指起筆、收筆及折畫的轉折處呈現出圓勁的形狀。其運筆方法為:逆入平出,下筆時用裹鋒,即不使筆鋒分散開來,然後提筆運行,寫到末尾,不頓不折,一駐即收。這樣筆畫圓潤透逸。

(8)書法運筆的技巧與方法擴展閱讀:

常用筆法

中鋒:中鋒即錐形毛筆筆尖在毛筆的運行過程中,始終處在用筆的中心位置。中鋒用筆是中國畫用筆方法的首要特徵。其特點是:筆力飽滿,內涵豐富。外柔內剛,極富表現力。可以說中國畫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鋒用筆的好壞。

側鋒:側鋒顧名思義就是將毛筆傾斜,毛筆筆尖的中心位置偏於側面。其特點是:用筆變化豐富,有強力的用筆張力,爽快中顯山露水。缺點是比中鋒用筆顯得單薄淺顯。但側鋒在人物畫中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同時也反映出另一種心境下的審美需要。

逆鋒:逆鋒是相對於正手位置順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筆運行方法。逆鋒運筆阻力增大,筆鋒聚散,松緊變化不同於順筆意味。目的是為了追求用筆的變化,特點是筆力剛硬,力透紙背,但缺少柔勁。不可常用,適可而止。

拖鋒:拖鋒即將毛筆倒於紙面上,拖拉運行。特點是轉換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畫求形准確要求下,拖鋒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實用簡便。缺點是用筆比較浮,沒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折釵股與屋漏痕:根據自然中的現象與痕跡而追求的用筆方法,是中鋒行筆的變異手法,從而豐富了中鋒用筆的表現。

飛白鋒:此筆法是從書法用筆中的飛白轉化而來。特點是用筆松、毛,看似蜻蜓點水,實則虯勁有力,陽剛而有內力,鬆散見精神,有一種蒼茫的感覺。

⑨ 書法中有哪些常用的運筆方法

運筆手法
執筆時手需注意四個要點:
手指實:意思是手指皆需確實的壓在筆管上,穩固的持者。
手心虛:意思是手掌心不須綳的太緊,適度並足以靈活運筆即可。
手背圓:是形容執筆時,手掌背圓弧且上豎的樣子。(不須硬將手臂托圓,適度足以讓手指靈活即可)
手掌豎:意思是將手掌豎起直立,能使手把筆拿直即是。
唐代唐太宗有言:「指實則筋力平均,掌虛則運用便易」。手需注意的部份大致如此,剩下細節就有賴讀者自行體會。
運筆腕法
枕腕:即將手腕枕於桌上寫字,只靠手掌運筆,范圍較小,不宜書寫大字。
提腕:把手肘枕於桌上寫字,范圍變大,宜寫中字。
懸腕:將整之手臂提起,手肘姿勢固定,由手掌及肩膀運筆,活動范圍大,宜寫大字,為三法中最難者。
另外執筆時需穩固,支撐點出力,協助運筆,慣力於活動處,保持姿勢優美,挺背正視,切記!
執筆松緊:
執筆的松緊自古即有多種論解,求緊者是因為執筆時緊才能拿穩,不使字無力,求松者是因為若拿筆太緊,會使字枯骨盡露,毫無邊勁,其實他們意思都相近,只是重點論分不同罷了。
拿筆太松,運筆時易脫筆,手上無勁,當然拿不穩;拿筆太緊,則有礙運轉,一樣不好。適度的松緊才是正確之道。

⑩ 硬筆行書運筆技巧請教

1、起收
運筆的起與收,即書寫開始和終止的運作,自然是運筆的首要方法,所謂「一畫之法,妙在起止」,應當特別重視。起筆也稱發筆、落筆、下筆。起筆要意在筆前, 「慎終於始」,要將筆提起,按照字體幅度大小,先凌空活動作勢;下筆折搭藏露,逆順翻轉,都要穩准果斷,干凈利落。如有不愜意處,可回筆或在下筆補救,而不能易筆重改,更不能筆卧紙上,失去活意.董其昌說:「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自僵,乃是千古不傳語。」收筆的基本原則如米帶所說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還須注意虛實遲速,緩去疾回,回鋒實搶,出鋒空搶。無論是存結下帶,還是藏露出回,都要留得住筆,收得縱斂適度,虛實分明,氣勢恢弘,渾然天成。至於起收的具體方法,自當結合一定的字體、書體研討學習,以免誤解錯用。
2、陰陽
由於書法起源於象徵哲理,又正好與太極圖的黑白兩色相對應,所以書法聖賢都十分重視書法與陰陽的內在聯系。蔡豈和王羲之都假託神授書法,揭示書法達道通理的理法,即陰陽相生相剋、互補互藏的理法,並指明以「陽氣明而華壁立,陰氣大而風神生」的理法,「把筆抵鋒」,進行書法寫作,以體現其藝術特徵。歷代的書賢也都認為,書法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天人合一的藝術。因而,陰陽相生相剋的辯證理法,不僅成為書法的重要范疇,而且也成了筆法辯證運筆的主要因素。運筆的起收、順逆、提按、遲速、藏露等方法,也都具有鮮明的辯證性質。這表明運筆的方法,不是機械的死法,而是辯證的活法,也恰如書法聖賢闡明和體現的那樣:「達險夷之情,體權變之道。」「起不孤,伏不寡;面迎非近,背接非遠。」「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恆疾……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可見研討學用運筆方法,應當深切領悟陰陽辯證理法的意義和作用,以便由寫字上升至書法藝術的境界。如果僅從「陰為內,陽為外」,「左為陽,右為陰」 等形式上去理解,既不可能認清陰陽理法的真諦,也不可能把運筆法用活。

與書法運筆的技巧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摩托車前叉連接方法 瀏覽:425
交流和直接的電流計算方法 瀏覽:463
龜田鍛煉身體的方法 瀏覽:764
曾仕強怎麼使自己開悟的方法 瀏覽:249
大拇指甲溝炎治療方法 瀏覽:909
高中數學解題方法技巧匯總 瀏覽:328
u盤擴展內存方法手機 瀏覽:34
除蟎包的最佳方法 瀏覽:22
瓷磚魚池漏水最簡單的補漏方法 瀏覽:14
智能化方法如何幫助開發軟體 瀏覽:360
卷閘門的開關安裝方法 瀏覽:793
汽車紐扣電池的安裝方法 瀏覽:890
鬥地主快速學會的方法 瀏覽:877
鋼梁安裝方法如何做撓度實驗 瀏覽:226
砂礫壓實度檢測方法 瀏覽:898
黑底白字解決方法 瀏覽:741
杭州電腦數據恢復方法 瀏覽:491
皮沙發的異味處理方法視頻 瀏覽:626
快速緩解頭痛的6個方法圖片 瀏覽:662
清除體內的氣有哪些方法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