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選擇汽車
1/7
第一、家庭使用的汽車我們不要購買排量太大的,因為一般2,0意思的排氣量,會比較費油,百公里至少十一個油左右,一年下來的開支十分龐大,比小排量的汽車多花銷接近三四千元。
2/7
第二、我們選擇汽車的時候,盡量選擇自己實用的功能,一些不怎麼用的功能可以放棄,比如導航功能,其實可以自己去購買,幾百元就解決問題了,而買車的話,至少多花幾千萬,實在沒有必要。
3/7
第三、我們很多人喜歡一些先進的概念,比如買一輛電動汽車,其實電力汽車確實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但是現在來說技術很不成熟,而且保養的費用極高,一年下來的話,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4/7
第四、選擇汽車不要只看軸距,很多人喜歡買軸距大的汽車,其實2600的軸距和2700的軸距並不是很明顯,但是你要花的錢卻會高出不少,至少一輛車要多花兩萬以上,說起來很不劃算。
5/7
第五、城市裡面開車,無論是SUV,還是一般的小轎車,其實動力方面都差不多,SUV的有點是開車的時候稍微舒適一些,視野比較開闊,而小轎車駕駛方便,同時城市裡面比較節約汽油,價格也優惠很多。
6/7
第六、一輛性能好的汽車會比較的利於駕駛,我們購買汽車的時候,選擇的是市場保有量大的汽車,因為汽車的保有量比較大,說明這類汽車的駕駛性能和保養的價格比較優惠,一年節約的錢也比較多。
7/7
第七、發動機是汽車的一個關鍵部位,我們選擇的時候要注意,一般來說汽車選擇自然吸氣的比較好,而渦輪增壓的會比較貴,而且保養起來的話,每一次保養自然吸氣的汽車會比渦輪增壓的汽車節約至少一百多元。
『貳』 選車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目前的車市,車系復雜,品種豐富,價格紛繁,給買車選車增加了難度。練就一副選車的火眼金睛,於紛繁復雜中醞釀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才不會霧里看花,實現最佳選擇。這里提出自己一孔之見,供朋友們看車選車買車時參考。 三大定律:一、買晚不買早 這里的「晚」,有兩層意思。 一是買車的最佳時機一般出現在年末,年終沖量、頂任務、求返點、壓庫存、推新車等等現實問題迫使汽車企業和經銷商不得不採取優惠和降價措施。這是經多年驗證的市場定勢。一年之中,買車要晚,最好趕在本年年末。早買早享受,但早買也早後悔。年初買的車,現在再看,價格差了一截。 二是新車上市之後,價格必有一降。所以新車出來後最好晚點買,可以等等,等他降過之後再買不遲。 二、買多不買少 產量大、市場佔有率高、購買的消費者多的車,應該是獲得了市場和更多消費者的認同,經過了市場和消費者的雙重檢驗,說明質量性能可靠,價格又比較合理。這樣的車維修方便,售後服務有保障。選車看車也要看經銷商。4S店銷量大、售後服務好,買車最好到4S店。在沒有專家給你咨詢的情況下,這方面因素可以供你參考。 三、買漲不買降 這條定律也從兩方面理解。 汽車價格呈現出急劇下降趨勢,不買;你選的車型價格不穩,一降再降的,不買。有些車型價格相對穩定,如一汽大眾新寶來、上海大眾帕薩特領域等等。大廠家、大品牌一般不會頻繁降價,購車時可以考慮。 八項注意:多方面觀察探尋、多角度感官體驗。可以藉助中醫診斷的觀察方法以便於記憶和掌握。工薪階層血汗錢買車不易,多加註意很有必要。 一、注意「望」,認真觀察 觀察外形漆面是不是光滑均勻,內飾色澤是否合理和諧;看出廠日期、看發動機艙浮塵多少、看里程錶數字顯示、看各種零配件有無人工扭動痕跡。一般不會出現問題。但新車刮蹭之後又賣給顧客的現象並不是絕無僅有。應注意發現可疑之處,確認沒有問題再繼續。 二、注意「聞」,細聽聲音 聽關車門的聲音是否瓮聲瓮氣地純而厚實,聽發動機發動時有無異響以及機械噪音大小是否在限定范圍;關上車門在駕駛室里聽外面的嘈雜聲響判斷駕駛室密封度;聽音響判斷其精密度。 三、注意「問」,探求詢問 四、注意「切」,觸摸感覺 打開發動機艙蓋,搬動塑料管路看有無風化裂痕,扭動螺絲看有無松動,手指撫摸看灰塵,判斷該車是否長期庫存;手持螺絲刀抵住發動機缸體聽聲音有無異樣雜響;用毛巾堵住排氣管出口查有無漏氣。 五、注意「嗅」,異味辨析 汽車發動時注意發動機艙和駕駛室有無異常氣味,判斷發動機狀態和駕駛室封閉程度。 六、注意「比」,貨比三家 同一類車看車廠;同一款車看經銷商;同類經銷商看價格。德系車安全踏實動力性好;美系車寬大舒適大氣油耗稍高;日系車精密經濟時尚討巧高速發飄。眾多合資車、自主品牌車優勢互現,性價比各異,應根據自己喜好和兜里銀子多少,精挑細選。 七、注意「試」,試乘試駕 會開就自己開著試試,機噪風噪路噪、直路彎路坡路、一檔五檔倒檔、動力油門剎車、路感車感駕馭感,各種指標各個系數全面考查綜合試驗,全面感受體驗。注意時速表裡程數據高不高,指針動不動。指針不動,說明時速表線呈脫離狀態,里程數字不準,該車不是零公里車。注意方向盤助力大小、方向是否跑偏、燈光音響效果如何。不會開車,就讓朋友開車,自己乘坐試試,感覺以上諸項是否滿意。 八、注意「測」,重點測試
『叄』 如何挑選一輛適合自己的汽車
轎車無論性能和品質上的差距極小,車主在選車時往往更難取捨。但絕大多數消費者在第一次選車時,往往只考慮車的外形、款式,而不考慮其他因素,有的購車者甚至單純地以為車越大、價格越高,性能就越好。根據的經驗,買車時,「望、問、試」可使購車者做到心中有數。
所謂「望」,就是查看車的整體和局部。在專家看來,消費者要是想為自己買到一輛真正的好車,發動機是至關重要的。一般來說,好廠家的發動機在布局上都相當的整齊合理,而一些小廠家在發動機上則有可能較為凌亂,相比而言,布局整齊的發動機艙更可靠。
多「問」,即多聽銷售人員談談車的各項指標,然後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進行選擇。不過,消費者最好事先翻閱一些相關資料,了解一下汽車最基本的性能參數,比如在發動機方面,了解一下排放標准、功率、扭矩之類的指標。
除了「望」和「問」之外,「試」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所謂試就是要試車。比如在試車時,如果發動機在怠速、加速時噪音比較小,那說明這款發動機是比較優秀的。專家:提起目前中級轎車市場的競爭,可謂是一片混戰。從福美來到寶來,再到凱越、愛麗舍,老牌子改進升級,新品種相繼下線,中級車市的隊伍不斷壯大。實際上選一部好車比較保守的方法就好比選一瓶好酒,愈久彌醇。這種方法雖然不敢保證您選到一部最好的車,但至少可以保證是中上之選。
一部所謂的好車要具備三個條件:1)品牌歷史悠久;2)技術工藝成熟;3)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當然另外具有較高的性價比、個性化的設計、充滿時尚元素、完善的售後服務也是一部好車必不可少的,相信這樣的車才是消費者期待良久的。
由於中國的中級轎車產品多半是「拿來主義」,因此買車時首先要考慮的必定是其原型車和研發企業的背景。原型車來自國外的汽車工業大國的車型,他們技術設備先進、工藝成熟、產品線完善,在全球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更為重要的,它們已經經過了多年的市場錘煉,其產品的技術完善、製造工藝等都已經久經考驗、非常成熟。
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長短也是我們必須要考核的一個指標。這些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時無一例外地都針對中國的道路、交通、消費者喜好等情況作出了適當修改。相對整車技術含量而言,這些修改可能所佔比例很小,但對於汽車這種重量級產品來說,一丁點的錯誤就有可能讓消費者抱恨終生。一個汽車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間的長短與其相應的配套服務,如零配件生產、整車維修服務等的水平也密切相關。常規來看,每一新產品進入中國之後,最少要歷時半年時間才能建成配套的銷售服務體系,這裡麵包括專業人員的培訓,服務網路的搭建等。而要做得更為成熟、完善一些,則至少需要一年時間。
下面我來總結一下,買車的目的就是代步,所以一定要適合自己,先由自己的需要確定幾款車,然後進行比較,如價位,性能,最主要的是售後服務.中國廠商的售後服務真是不敢說了.要看這款車的售後服務點有多少,如果外出,中途車出問題了,容不容易找到修理點.
還有在買車時,最好請個汽車專業方面較強的人幫你認真評價車的性能.書上的都不好說,只有用在手裡的才知道.
希望給樓主一些幫助.
『肆』 如何選購汽車
一、很多4S店要求駕齡2年才可以試駕,所以最好至少提前兩年考個駕照。而且在買車之前,可以多租車(記得買不計免賠),一來練練手,不至於自己買車的時候還很楞提車第一天就把車蹭了;二來租過幾輛不同的車以後,對於自己想要什麼樣的車會清楚很多!可以盡量試一下兩廂轎車、三廂轎車,SUV,MPV都是什麼感受,品牌和價位也盡量差異化。
二、剛開始看的時候,車展是個不錯的地方。對於不經常關注車的人,車展是最好的可以一次性看到大量實車的外觀,還可以坐進去體驗空間、內飾、人機工程的地方。有過租車經歷,再看過車展以後,應該可以把篩選范圍縮小到某個價位的幾款車上面。
三、去網上查資料還是必要的。汽車之家是個好網站,大家重點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東西:
車主價格。這個比網站上查到的經銷商價格要靠譜很多。官方售價高一個檔次的車型也可以看看,有一些車型優惠幅度很大,比如奧迪A6優惠後實際上跟賓士C級起價差不多,凱迪拉克CTS優惠後實際上比奧迪A4還便宜。不注意看車主價格的話可能完全想不到這些車型在自己的預算范圍內。
車主口碑。雖然車主不是專業車評人,但是口碑整體上比較真實,而且反映了一些長期使用才能有的體驗或問題
口碑中的用戶平均油耗。用戶提交的油耗數據遠比工信部數據接近實際情況。
口碑中的新車每百輛故障數(PP100),這個類似於JD Power和Consumer Reports做的事,但完全公開,沒有充值,而且免費。可以大體上反映出一款車的可靠性。
車型詳解裡面的保養費用。經常被忽視的一點。
車型詳解裡面其他的測試數據比如0-100km/h加速用時,剎車時間,噪音測試,內部空間尺寸都可以參考一下,但不要迷信。加速測試不等於動力感受(跟變速箱的標定和響應速度,油門的標定,渦輪遲滯,低轉扭矩關系更大),空間尺寸不等於乘坐舒適度、儲物空間便利度和行李空間的方正度,噪音分貝數不等於噪音感受。這些主要還是要通過試駕來比較。
現在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參考的單一車型的車評了。雖然不見得車評都是扯淡,但是新手不可能區分出哪些充值了哪些沒充值,也不能從看起來都很美好的敘述中發現委婉表達的弱點。但是,汽車之家上的對比測試一般還是比較有參考價值的,這一來因為多半不是某個車廠的單方面充值,二來因為對比過程中缺點和優點暴露的比較明顯。特別如果是你選購的范圍縮小到某個價位的某個類型,比如20萬元以內的SUV,那麼會有很多對比測試可以看。
可以想想自己最需要哪些配置(這也是需要有租車經驗的),然後比較一下意向的幾個車型要買到差不多的配置對應型號的車主價格是多少,配置選擇的合理性又如何。這要比根據起價來選車要科學得多。有些車型的低配雖然比較簡單,但必要的配置都有了,但有的車型就明擺著只有中高配才能買。
不要迷信軸距決定空間和級別的鬼話。軸距對於比較不同類型的車體比如說兩廂車和三廂車,轎車和SUV有意義,在座椅布置上也有意義。但其實我個人更注重車長,其次是車寬和車高。同樣是三廂車,車內那些空間無非就是布置動力總成等機械結構,安排乘坐空間和後備廂空間這幾項。
至於什麼發動機、變速箱、懸掛結構、四驅結構的種類,願意看可以看看,汽車之家上有不少技術類的文章。但是不看也無所謂,消費者其實完全可以把車當成一個黑盒子,不用管裡面怎麼實現的,用戶體驗好就行。最怕的反而是半吊子,看了網上鍵盤車神的一點東西就開始罵雙離合變速箱,渦輪增壓發動機和扭力梁懸掛。
汽車之家產品庫裡面的對比功能很好用,可以多用用。
除了汽車之家以外,還可以去了解一下不同車型的保值率。去網上搜搜也有這方面內容(有個自媒體精真估發布有這方面數據)。另外有了保值率,可以根據你估測的每年用車里程,計算一下不同車輛的全周期持有成本,方法是用購車全款(含購置稅、車船稅、手續費、保險費)減去折現(可以用余額寶年化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後的二手殘值,再加上每年的燃油費、保養費用和車船稅(都需要折現)。有的車看起來便宜,但持有成本並不低,如果不是手頭現金緊張的話,不是好選擇。
四、買車之前一定要試駕,一定要試駕,一定要試駕!雖然外觀、內飾和空間很重要,但車畢竟是用來開的,只有開了才知道好不好。開的時候可以留心一下車評裡面提到的優點和缺點,如果自己能感覺到,那麼就確實是對你來說重要的東西,最後決策的時候重點考慮;如果自己感覺不到,那麼即使真的存在其實對你也沒什麼意義。
我個人覺得也沒有必要像從業人員那樣刻意的去找奇怪的工況來試車,就按照平常的開法試試就行。按你平常加速、剎車、巡航、變線超車、過彎的方法來試試這車怎麼樣,日常工況遠比極限工況更重要。不過要格外注意的是,可能需要刻意的試試擁堵路況車開的怎麼樣,4S店一般設在市區邊緣這樣交通比較不繁忙的地段,試車路段一般也選的是格外空曠的地方,需要自己模擬一下走走停停的時候車的感受如何,會不會頓挫,會不會動力反應很慢等等。
另外,一些小細節,比如多功能方向盤上的按鍵是否順手,倒車時視野如何,中控大屏操作是否方便,藍牙/USB連手機能不能正常播放音樂等等,很少有人注意,但其實對長期用車的體驗影響還挺大。
試駕前問一下優惠多少,試駕以後,再問一遍銷售優惠額度能有多少(往往能更低點),有沒有需要強制加裝東西的情況,加裝的話是否原廠原裝,保養保修的政策是什麼。多看幾種顏色的外觀和內飾,有的時候自己想好一定要買某種顏色的,但其實這款車的另外一種顏色的車漆/內飾配色更好看。
五、經過試駕以後,應該可以將范圍縮小到2-3款車型,這個時候推薦你再去做件很少有人做的事情——去租車公司找找能不能找到這兩款車,去開上個一兩天認真比較一下,也能看看開過一段時間以後各自的車況情況如何,對車的了解會比4S店10分鍾的試駕深入得多。
六、提車的話可以盡量選擇3、4月,7、8月,11月/12月初這幾個月份,優惠一般大一些,一定要避開在春節前買車。簽合同的時候注意關於有無強制保養以及訂金是否能退的條例。講價的時候可以用A店的價格跟B店講,確實有用,甚至還可以再用B店的價回過頭來跟A店講。當然緊俏的車這一套沒用。
『伍』 如何選車買車
對於馬上要買車的朋友或者計劃買車的朋友,這個問題問得好,下面我就談談我個人的想法,我現在也是有車一族了,但是,當初由於沒有買車的經驗,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是,可以理解,因為畢竟不是跟車打交道的,呵呵;好了我們長話短說:「 第一步 看底盤和電瓶:新車也有漏油的!趴下身看車底下有沒有機油點,底盤有沒有油污。新車電瓶沒啥可多看的,只看接頭有否腐蝕以及小窗是否綠色就行了。注意電瓶接頭一般是松的,開走前一定要經銷商擰緊。
第二步 拉出機油尺看機油顏色:有些新車其實跑了許多路,但是不接里程錶,顯示還是十幾公里。看的時候要著車三分鍾後熄火,拉出油尺用紙巾擦拭,油黑的淘汰。
第三步 遠聽發動機聲音:這個只能憑感覺了。操作方法是,打著兩輛車,你站在中間位置,離開兩車距離相等,你感覺到聲音大的淘汰,可以轉個身再聽,以免你兩耳聽力不同出錯覺。
第四步 細聽發動機聲音:打開前蓋,用個螺絲刀一端頂在發動機上,另一端頂在耳朵上聽聲音,我挑車時這一手幫了大忙,幾乎淘汰了半數的車。(別笑!挑車這么精貴的東西還是小心點好,你越認真經銷商越不敢馬虎你,我就見過弄個聽診器去挑車的主!他聽診器頭上包塊毛巾,按在發動機各個面聽了十幾分鍾!)這里要詳細說明一下,這樣你才能聽見發動機內部的聲音是否有雜音,比如環子聲、敲缸聲、氣門的嘀嘀聲等等。好發動機只有一種『呼嚕呼嚕』聲,不會有其他的雜音。羅嗦一句:有人能幫忙時,要他踩油門升發動機轉速你再聽聲音。然後要他用塊破布堵住排氣口,假如發動機聲音明顯變沉並幾秒鍾就熄火,就是好車!否則就是什麼地方漏氣。
第五步 檢查做工。要看各個線頭聯接情況,是否有晃動等等,這個各位都會自己看,不多說了。
第六步 看全車外觀。 看車門的縫隙是不是均等。另外,看外觀時還要注意玻璃是不是原配的,玻璃下腳有標記,以免你精心挑選的結果是輛有過事故的車。補充一點,小的刮擦我認為經銷商基本上能處理得天衣無縫,不非常仔細觀察看不出來,但事故中如傷及輪胎,只要經銷商不換,就會有痕跡留下。
第七步 進駕駛艙。經銷商都說,一看見上來就迫不及待進駕駛艙挑車的就知道是新手!最怕那種圍著車子轉了半天不進駕駛艙的。這里也沒什麼說的,對著說明書檢查各種按鈕、開關是否都有效。燈光、音響、空調、座椅、安全帶、電動窗等等的調整,要不厭其煩地一個一個測試。
大家一定要仔細檢查,控制檯面板是一個容易出問題的地方,經銷商動作有時比較粗魯,不留意會刮傷掉面板上的漆。如果足夠仔細,你可以自己帶上CD和磁帶去測試音響。
這里要強調的是離合和剎車的挑選:
1、冷車時:踩住離合掛各個擋位,務必要求各擋都很順暢。
2、冷車時:踩住離合掛各擋,然後松開離合要求能摘擋。有的擋位鬆了離合摘得很費勁,這就是車與車之間要對比的。
3、熱車時(許多經銷商不允許挑車時發動機熱車掛擋,不管他,堅持這么做!重復1的程序。
4,熱車時不掛擋,狠踩剎車,務必細心體會剎車踏板能踩下去的深淺變化!要求次次深淺相同,但是不能踩到觸底,否則就是要調整了。
好了,假如你真的照著這些步驟做了,基本上能保證你的車沒什麼大問題。挑車時要注意的就是眼到、耳到、手到!多看多聽多摸就好。
『陸』 如何挑選合適自己價位的汽車
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如何確定預算?
在購車預算方面,很多人都沒有嚴格的限定,記者身邊的很多朋友就是例子,面對眼花繚亂的新車無所適從,多花幾萬少花幾千根本沒有明確的概念,甚至別人說好就是好。而往往在預算上,很多人都是買了車才感受到超支的痛苦。
購車要點:在確定了購車需求之後,再根據自身經濟實力確定預算,基本可以參照自己或家庭的年薪來做預算,盡量不要超過太多,否則會對家庭「財政」造成壓力。不要認為多花五千、一萬不是事兒,想想用這些錢買點心儀的東西改善生活或者進行投資,甚至用來買汽車用品都比超支要劃算的多。請牢記:汽車是不斷貶值的,超支的部分很可能一年後化為泡影。
一口吃不成胖子
——如何確定車型?
看到大車便忘了小車,只顧空間外觀而忘了其他,這是很多初次購車者容易犯的錯誤,也是購車盲目的典型表現。單廂-兩廂-三廂-SUV,A00級-A級-B級,進口-合資-自主,隨著車市的繁榮,同樣的預算似乎可以買到各個級別、各大品牌、不同類型的車,這就給選車帶來不少困擾。
購車要點:同樣的價格,各類車型的差距往往在容易忽視的品質、設計和用料方面,這幾大因素對於使用感受的影響還是不小的,一分錢一分貨,貴有貴的道理。同樣一個部件,如果採用不同供貨商的產品、或者用不同的版本,對於車輛性能和可靠性等都會有影響。另外,在車型選擇方面,一定要考慮到各類車型的自有優勢,比如兩廂車靈活、停車方便、後備箱空間實用,三廂車穩定性好、符合國人購車觀、外觀大氣,SUV視野好、空間大、路況適應性強等。
地域不是問題
——如何確定車系?
德系、日系、美系、韓系,每種車系都有自己的死忠,因此便有了非某系車不買的車主。其實,隨著汽車品質和性能的日趨同質化,以及生產全球化的趨勢,各大代表地域的車型之間的總體水平已經沒有太大差距,拆開車殼,可以輕易在一輛車上看到來自各國的品牌配件,最終選擇哪款車型比選擇哪國的品牌更為實際一些。
購車要點:排除品質因素,各國汽車品牌的產品在設計風格方面的差異會比較明顯,比如德國車風格偏硬朗扎實,日系車偏舒適柔美,美系車偏大氣豪華,韓系車偏均衡時尚,國產車偏實用和性價比。目前,在全球化戰略下,很多車型為了適應當地消費需求,還會進行不少本土化改進,甚至很多廠商專門在目標市場設立研發中心,以求設計出更符合消費者的車。因此,對於車系的選擇還要根據自身和家庭喜好來選。
喜歡就是美
——如何選擇外觀?
外觀向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每個人心目中的「Dream Car」都不盡相同。隨著近幾年汽車設計的突飛猛進,目前市場上的車型在設計方面普遍融合了流線型、動感、時尚、大氣、沉穩等因素,全球化的設計語言也日趨一致。
購車要點:不要單純地將目光放在外觀線條上,實用性等因素也需要重點考慮,比如有些車身線條一旦發生磕碰有可能很難整形回來,換件會增加不必要的支出;有些車型一味重視動感將腰線、前後線條等抬得太高,從而影響車內視線產生壓抑感;有些車型四周過於臃腫,容易造成刮蹭;有些車型A柱過粗,拐彎時影響視線造成安全隱患;有些車型空氣動力學優化不足,會影響油耗;好看的側裙雖然動感,卻會增加拖底的幾率;後視鏡的設計也很重要,設計不夠優秀會造成行駛風噪過大。
平衡是關鍵
——如何選擇排量?
雖然各種宣傳渠道都在倡導節能減排,降低汽車排量,但是作為首次購車車主和換車族,對於大排量車型還是情有獨鍾。更大的排量能帶來更爽快的駕駛體驗,似乎也蘊含著一種「高人一等」的感覺。但畢竟飆車既危險又不合法,多數時間還是合適的中小排量更適合自己。
購車要點:車主們選車前最好做點功課,對於心儀的候選車型盡量找到發動機工況圖和工信部油耗數據,仔細研究一下車輛在不同轉速下的輸出扭矩和功率,在夠用的前提下,盡量選擇較小的排量,如果實在研究不透,那些獲過獎的發動機是最佳選擇。目前市場上流行渦輪增壓發動機,具有小排量、低油耗、強動力等優勢,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此類發動機普遍比自然吸氣發動機貴,保養支出也要多一些,車主需綜合考慮。
大不代表實用
——如何挑選空間?
空間向來是很多國人購車的決定性因素,開大車給人感覺既寬敞又有面子,似乎空間大了,這車就買得值。其實不盡然,日常使用中,大部分時間是1-2人出行,因此剩餘的空間便造成浪費。空間過大,車身尺寸也會隨之增大,會造成操控性變差、挪車不方便等問題。空間大,儲物空間少,也會給使用帶來困擾。
購車要點:根據家人身高和每個人的用車頻率等因素選擇空間大小,盡量以頻繁用車的家庭成員身高體型確定夠用的車內空間。購車前,盡量去4S店實際體驗,甚至可以模擬最極端的多人出行情況進行測試,只要大部分使用條件下空間夠用便是合格。主要駕駛員應將座椅分別調至最高和最低以確定頭部空間是否夠用,還應調至最合適位置看人機工程學設計是否合理舒適。除此之外,後排腿部、頭部空間要夠用,後備箱要能放下家中出行用的大件,儲物盒豐富之餘還能放下瓶裝水,後排座椅最好具備四/六分折功能。
好用還得夠用
——如何挑選配置?
配置水平通常與車型價格掛鉤,在選擇上,還是應該從實用、夠用的角度出發進行選擇。有些配置看似高端其實並不實用,比如自動空調上下風口調節只能固定擋位,不像某些手動空調能調節各自風量;倒車輔助系統只適合新手,復雜情況下同樣會幫不上忙;自動防目眩功能大部分時間用不到,舉手之勞也能做到;大燈清洗功能幾乎不怎麼用;甚至有些人會忘了自己的車還有天窗……
購車要點:如果選定一款車,應多研究相鄰款型的配置區別,對於多出的配置要仔細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畢竟升級高級配置也要付出金錢的代價。對於增加美觀度的飾條等不要列入考慮范圍,後期可以很方便的自己加裝,不僅如此,很多高配車型上的配置也很容易自己加裝,相比購車多掏的部分能省不少錢。
『柒』 怎樣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汽車
買車的話,是我們的生活中的大事情,很多人考駕照都是花了自己很長的一段時間去考的,所以呢,在買車這個問題上面,還是需要自己的考慮的,金錢是一個方面,但是在其他的方面的話,還是需要注意的,買一款合適自己使用的車子才是真正意義所在,那麼我們在選擇車型的時候,應該怎麼選擇一款車子呢。
『捌』 想買汽車應該如何選擇從哪幾方面去看
買車應該從自身的需求和經濟條件等方面去考慮如何選擇:
1、需求。買車是你個人代步還是家人共用,只在城市開還是經常跑高速,喜歡操控還是追求舒適,喜歡亮騷的外形還是喜歡低調中庸的外觀,有沒有商務需求,有沒有自駕游的需求,有沒有越野的需求,需不需要充門面,家裡第幾輛車,有沒有孩子,等等。有了需求才能進一步考慮買什麼車型,三廂轎車、兩廂小車、SUV、硬派越野等等,有了需求才能進一步考慮買什麼排量。
2、車型。有了需求就可以考慮車型了。個人代步可以買輛兩廂小車方便停車,穿街走巷比較靈活,油耗也低。家人共用,就可以考慮買輛中型轎車、SUV或者旅行車,有越野需求的可以選擇硬派越野,做生意、有商務需求或者需要充門面的可以考慮豪華品牌。
3、預算。有了預算你才能考慮品牌,比如你有20多萬的預算,你對配置的要求高,那你就不能考慮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只能考慮普通合資品牌或者國產品牌的高配車型。如果你對配置沒什麼高要求,只求面子或者只求駕駛感受,就可以選擇豪華品牌的入門車型。
(8)如何選車最好的方法擴展閱讀:
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選購合適車型:
1、購車用途
首先自己要明確購車的用途,是用來代步還是從事營業性客運或貨物運輸,或是兩者兼顧等;城市家庭用車一般以代步為主,以方便舒適為主要考慮要素,所以轎車是首選目標。如果是從事營業性運輸,如出租、客運、貨運,就考慮價格低廉的汽車為首選目標。
2、經濟實力
購車前自己一定要先做一個預算,也就是打算買多少錢的車,最多不能超過多少錢,能買得起哪個等級的車。一般來說,汽車等級與汽車售價成正比,等級越高售價也會相應增高。不顧自身經濟實力,盲目追求高等級汽車,或者只考慮汽車價格便宜,忽視汽車的可靠性、使用性能、維護費用等,都是不可取的。
3、動力性
汽車的動力性通常是用汽車最高行駛速度、加速時間和汽車的爬坡能力來衡量,它是汽車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對長期行駛在山區、礦山道路的汽車,要考慮爬坡能力高一些的汽車,如果這一指標性能低,會給安全行駛帶來隱患。
4、經濟性
汽車的經濟性是指汽車燃油和維護成本,燃油和維護成本的高低,不但反映了汽車整體設計水平,同時也影響到用戶的使用費用,汽車的燃油消耗費用占汽車總使用費用的1/4左右。
5、售後服務
汽車售出後是否有質量保證期?是否實行「三包」、上門服務?維修配件是否供應充足?這些都是購車用戶需要考慮的問題。一旦汽車出了故障得不到及時維修,或因缺少汽車配件使汽車停駛,都會給用戶帶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