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清理脾部
脾氣是要用來升的,胃氣是要用來降的,茯苓升脾氣,半夏降胃氣。
Ⅱ 脾臟有毒素該怎麼辦
脾臟有毒素的表現:
1、面部長色斑。長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統能力弱一些。
2、白帶過多。脾主管體內排濕,如果濕氣過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會出現體內濕氣過盛,白帶增多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3、脂肪堆積。脂肪在中醫里另有一個名字:痰濕,是由於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時把垃圾毒素排出體外而產生的。有效的減肥必須圍繞恢復脾胃正常代謝痰濕的主題來做,否則就會反彈。
4、口氣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口唇周圍都屬於脾,當脾中的毒素無法排出體外,蓄積的毒素就要找機會從這些地方爆發出來。
排毒方法:
1、吃酸助脾臟排毒。例如烏梅、醋,這是用來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同時酸味食物還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脾臟最佳排毒時間:餐後是最容易產生毒素的時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時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很多。除了飯後走一走,因為甘味健脾,還可以在吃完飯1小時吃1個水果,幫助健脾、排毒。
Ⅲ 怎樣保護脾
保護脾方法:
1、細嚼慢咽
吃飯太快會增加胃的負擔,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容易導致胃受傷。因此對食物要充分咀嚼,可使食物盡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2、避免刺激
酒精和香煙中的尼古丁都能刺激胃粘膜,導致胃粘膜缺血、缺氧,使胃的功能失調,引發胃病,因此,要想保持或恢復胃的健康,對煙酒必須要有節制。
少吃辛辣,如辣椒、胡椒等、過酸、油炸、燒烤、煙熏等食物;少飲濃茶、咖啡等刺激強烈的飲料。
3、飲水擇時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湯最好飯前喝。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食物以清、軟、松為主;進餐要科學,以坐著吃飯不宜站立或蹲著吃;宜定時定量,每餐食量適度,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宜少吃多餐;
飯只吃七分飽,避免過飢或過飽或暴飲暴食,改掉「廢寢忘食」、飢一頓飽一頓的飲食習慣,使胃保持有規律的活動。
5、溫度適宜
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少吃生、冷、硬的食物,過燙、過冷、過硬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後,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胃病。
脾的作用:
脾為後天之本,與消化器官、腸胃功能密切相關,也是代謝系統中重要的臟器。經常感覺食慾不振、沒有力氣,甚至皮膚看起來不緊致、下半身有水腫、虛胖等問題,都可能是脾胃功能不足或是虛弱所導致。
Ⅳ 調理脾胃的方法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過調理脾臟,讓其恢復健康狀態呢?
一、通過飲食調理
健脾應從日常飲食入手。脾虛患者應定期定量用餐,注意營養均衡,在補充優質蛋白質的同時,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或生冷食物。常見的健脾食物,如紅薯、小米、山葯、紅棗、生薑等溫性補品,少吃寒涼的、傷脾的食物,如苦瓜、柿子、香蕉、西瓜等。
二、多運動
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消化功能,還能提高抵抗力,從而達到調理脾胃的作用。
三、適度按摩
經常按摩腹部也能起到健脾的效果,雙手放在肚臍附近,順時針和逆時針各輕揉60下,注意力度不要太大,按摩時間也不能過長。平常躺在床上的時候也可按摩足三里穴,同樣能達到調節脾胃的功效。
四、保持心情暢快
心情永遠是調理身體最大的助手,保持心情舒暢會使脾及其他臟器處於一個健康狀態。
五、注意保暖
脾臟適合處於溫暖的環境,長期受冷容易導致脾虛,夏天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冬天更要要注意做好腹部保暖工作。
二、多運動
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消化功能,還能提高抵抗力,從而達到調理脾胃的作用。
三、適度按摩
經常按摩腹部也能起到健脾的效果,雙手放在肚臍附近,順時針和逆時針各輕揉60下,注意力度不要太大,按摩時間也不能過長。平常躺在床上的時候也可按摩足三里穴,同樣能達到調節脾胃的功效。
四、保持心情暢快
心情永遠是調理身體最大的助手,保持心情舒暢會使脾及其他臟器處於一個健康狀態。
五、注意保暖
脾臟適合處於溫暖的環境,長期受冷容易導致脾虛,夏天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冬天更要要注意做好腹部保暖工作。
Ⅳ 脾臟怎麼排毒
您好,您提出的問題首先從脾臟生理功能說起.
1.脾臟主運.
運化即運輸消化之意.也就是脾臟有消化,吸收轉輸容養物質
和水液功能,具體包括兩個方面:
(1)運化水谷精微:食物經過胃與脾臟的共同消化作用,其中水谷精微還必須
通過脾臟的運輸不散,供給各個器官的需要.水谷精微是生後共人體容養
的主要來源,又是生氣,生血主要物質基礎,而飲食水谷的運化,主要由脾
完成,所以前人有"脾為後天之本"和"氣血生化之源"的說法.
(2)
運化津液,促進新陳代謝.脾臟能蔣水液上輸於肺,由肺的宣發肅降,將
水液輸布周身,代謝後的水,經過三焦水道,下輸膀胱.<<素聞,經脈別論>>
說:"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
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2.脾統血.
統即統攝、控制、管轄之意,脾臟統血是指脾氣有統攝、控制血液沿脈
而行的作用.
3.脾氣主升
脾氣以生為主.一是脾臟有生清功能.所謂升清是將水谷精微上輸於心肺,
化生血液,並將精微物質輸布於周身,容養人體.二能提升內臟,使內臟保證
正常位置.<<臨證指南醫案>>說:"脾宜升則健",即指此言.
4.脾主肌肉、四肢.
人體肌肉氣血津液來容養,而這些物質,主要來源於脾.因為脾臟的健運
容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誠如<<素聞集注.五臟生成篇>>說:"脾主運化
水谷之精,以養肌肉,故主肉".
5.脾臟開竅與口,其華在唇.
人的食慾,口味和脾有關.脾氣旺盛,則食慾良好,口味正常.
<<靈素.脈度篇>>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味矣".
{葯物功能分析}
本方中葯瓜蔞,半夏,南星,前胡,葛根,均有行氣化痰,開
胸,散結,潤燥滑腸功能,生津止渴,升陽等作用.
黃柏,黃連,黃芩,竹茹,茯苓,牛蒡子清熱燥濕,解毒瀉熱,排除胃腸積熱毒素.
莪術,枳殼,柴胡,防風,木香,海風藤行氣使胃腸毒氣下行,排出體外.
山楂,赤芍,牛膝,益母草,活血化瘀,消食化氣,助脾胃運化功能,排除毒素.
綜合本方功能消食化積,活血通經,解毒燥濕邪,使毒素從三焦而出於體外.
Ⅵ 脾臟的脾臟排毒法
1. 吃酸助脾臟排毒。例如烏梅、醋,這是用來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同時酸味食物還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 按壓脾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鍾左右,兩腳交替做。
3. 飯後走一走。運動可以幫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過需要長期堅持,效果才會更好。
脾臟最佳排毒時間餐後是最容易產生毒素的時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時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很多。除了飯後走一走,因為甘味健脾,還可以在吃完飯1小時吃1個水果,幫助健脾、排毒。
Ⅶ 如何養脾臟
經常吃點棗,棗是養脾的食物,但是不要一次性吃太多,吃太多容易上火。然後少吃梨,梨是潤肺傷脾的食物
5招養成好「脾」氣中醫養五臟六腑總結起來只有12個字「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多做運動」,其實就是吃、住、行(運動)。養脾,這個12字方法也適合。這個12個字看似簡單,你不一定做得到,不信就看看吧。
1、食補養脾,不吃貴的只吃對的假如你的脾罷工了,你該怎麼安撫它呢?用飲食「賄賂」吧!給它能夠產生能量的食物吧!用飲食把它養起來,能達到健脾開胃的目的!你可不能餓著它,可以給它吃各種各樣的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鍋巴、番薯、薏苡仁、飯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鯽魚、鱸魚、大棗、蓮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馬鈴薯、芋頭、麵筋、花菜、大白菜、胡蘿卜、薺萊……你要使出「十八般武藝」,把這些做得色香味俱全,饕餮之後,脾絕對不會再跟你發脾氣了。
2、左三圈右三圈,運動健脾最健康!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早睡早起,咱們來做運動……」運動是萬能的方法!依靠適當的運動來幫助我們的「脾氣」活動起來,這樣就可以增強脾的運化功能。像我們這樣的辦公室忙人們可用仰卧起坐的方法,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到40次仰卧起坐。也可以用「摩腹功」按摩,即仰卧於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用手掌旋轉按摩約20次。這小小的運動,對調動「脾氣」可是有很強大的作用呢!
3、刺激脾經,兩種手法任你挑從中醫角度來看,一般脾胃功能強的人,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鍛煉鍛煉腳趾。站立或坐姿,雙腳放平,緊緊地貼著地面,腳趾練習抓地和放鬆,相互交替,這樣能對小腿上的脾經起到很好的緊松刺激作用。
按摩小腿也是一個很好的養脾方法。小腿集中了脾胃經的不少穴位,比如足三里、陰陵泉。將小腿從上到下依次按摩,力度以能夠承受為宜,按後覺得舒服就行了,不要在過飽和過餓時按摩,努力堅持每天睡前按摩三次!
4、食鹽溫脾,時尚又健康這是一種時髦而健康的溫脾方法,在中醫上,鹽分可調體內元氣,並且有驅寒的作用。在厚厚的紗布袋內裝上炒熱的食鹽100克,置於臍上三橫指處。或者你也可以用肉桂粉3克、蓽拔粉10克、高良姜粉10克,裝入袋內,夜間放在臍上。這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養脾的作用。
5、讓「脾氣」隨音樂舞動!
「脾在志為思」,思慮少了,脾才會舒服,脾舒服了,人也就輕鬆了。工作累了,生活乏了,你是否覺得了無生趣?放點自己喜歡的舒緩的音樂,窩在沙發里、躺在床上,隨意聽著,這個時候疲勞是不是消失了?心情是不是舒暢了?音樂養身古已有之,或振奮,或安靜,或細水長流,或熱情似火,它能夠放鬆身體細胞,促進脾胃功能。早餐前,你可以聽一首激昂的曲子;中餐時,你可聽舒緩、讓人心胸開闊的音樂;晚餐,你就來一首輕松的輕音樂吧。當然,自主權在你的手裡哦,只要讓你的「脾氣」隨著音樂舞動就行了。
Tips:養脾最忌諱的4件事兒一忌養脾無常。即養脾不單單只是秋冬的事情,而是應該像吃飯喝水一樣每天都去做。
二忌冷。要養脾,就不能喝太多的飲料,特別是冰飲料,不管是涼的飲料還是瓜果,都不能吃,過涼傷脾。
三忌甜。我們提倡甜健脾,但過甜則傷脾,甜要有個度。
四忌多。吃太撐了容易傷脾胃,所以吃任何東西都應該七八分飽
Ⅷ 怎樣調理脾臟
脾虛則水谷精微無以傳輸運化,五臟六腑和四肢百骸就得不到濡養,從而出現面色萎黃、精神疲憊、身倦乏力、食後睏倦、食少乏味;或食後作脹,大便溏瀉;或穀食不化、四肢欠溫、氣短怯冷,婦女脾虛帶下;舌質淡胖,邊有齒印;脈細弱無力等一系列脾虛表現。 脾虛可以吃歸脾丸解決
脾虛的人如何選擇食物?
宜食食物 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葯、扁豆、豇豆、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忌食食物 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萊、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 其中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如蕎麥;山楂、蘿卜、香菜等。
食療參考方
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乾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
番薯
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之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健脾:可用山葯、白術、苡仁、土豆、白扁豆、紅薯等,只要是長在地里深處的都可以健脾。用它們熬粥、燉肉、單煮均可,如果放一點荷葉,醒脾效果會更好。
特別注意
脾虛一般不會單一出現,或夾寒,或兼熱,或有氣滯之象等,所以一般沒有固定的方劑。要調理好脾虛,你需要請中醫為你辯證清楚後,用葯才會收全功,否則雖脾虛有所好轉,而其它症隨之而起,得不償失。
至於飲食上的調理:一般宜清淡易消化飲食;葯粥一般用山葯,薏苡仁,等為基質,並可長期服用。 脾不好在飲食上要注意:中醫認為:脾胃存在表裡關系,一方不舒服會影響到另一方也不舒服,吃再好的東西,胃消化吸收不了的話都是白白的補養脾的,所以在飲食上要注意忌辛辣刺激性生物,生的,冷的,硬的食物,含有咖啡因之類的飲料,茶葉茶;最重要的是不能生氣,要心情愉快的,不要飢一頓飽一頓,飢飽最傷脾胃的,多吃麵食易消化,流質飲食易吸收,就是最好的補脾養脾 肝火旺,中醫常用夏枯草、桑葉、菊花或金銀花、綿茵陳調治,效果不錯。
方法如下: 1、夏枯草12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 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後煮半小時,最後加入菊花煮3分鍾,即可代茶飲。可用冰糖或蜂蜜調味。 (註:以上為1至2人的分量,可根據人數增加。)
2、金銀花15克、綿茵陳15克 將金銀花、綿茵陳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後煮半小時,即可代茶飲。可用黑糖或片糖或蜂蜜調味。
此外,預防肝火上升,也可喝「枸杞菊花茶」,方法如下: 枸杞先煮30分鍾,加入菊花後再煮3分鍾,就可作茶飲,適用於頭暈腦脹、眼赤目乾,經常用腦者。 另外,中醫也認為,養肝可多吃豬肝或雞肝,尤其是那些看東西經常模模糊糊,用神太多者。 食療方面,可用紅蘿卜、馬蹄(荸薺)、竹蔗加雪梨煲水飲,這味性質略寒,脾胃弱者不能常飲,但有實熱在身者正好適用
豬膽綠豆粉 豬膽汁120g,綠豆粉80g,拌勻晾乾研末,每服6g,日2次。 菊花粥 秋季霜降前,將菊花採摘去蒂,烘乾或蒸後曬干,或陰干,然後磨粉備用。先以粳米100ml,加水如常法煮粥,待粥將成時,調入菊花末10-15g,稍煮一、二沸即可。 芹菜粥 新鮮芹菜60g(切碎),粳米100g,放砂鍋內,加水如常法煮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應現煮現吃,不宜久放。 刀豆茶 刀豆根30g,加紅茶3g,水煎服。
Ⅸ 如何保護脾臟
脾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淋巴器官,脾的主要功能是過濾和儲存血液;所以保養脾臟、調理脾臟很重要,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保養脾臟中醫方法—刮痧。
1、刮後背脾腧穴
首先找到脾腧穴,塗抹一些活血劑,從上向下來回刮拭,女性可雙手握持刮痧器,不要太用力。刮痧時,可根據背部顏色判斷病情,如背部呈紫紅色,說明脾虛。如果脾虛症狀較重,為使刮痧效果更好,還可配以走罐,就是在脾腧穴直上直下來回走罐,走罐後,在脾腧穴留罐5~10分鍾即可。一般刮痧後2小時再洗熱水澡,不可洗冷水澡。刮痧時,不要讓風扇直著吹刮痧處,刮痧後3天背部的紅斑就消退了,3~6天後方可再做刮痧。
2、刮前胸章門穴
章門穴在人體側腹部,把一隻手向上,手心貼在臉上,下邊肘尖對應的位置就是章門穴。
首先在章門穴上塗一些活血劑,這個穴位的位置在側腹部比較軟,被刮痧的人要將腹部稍微隆起,從里向外刮痧,刮痧的力度相對於背部的脾腧穴要輕一些,病人有酸脹感即可,刮痧後,可以留罐5~10分鍾,加強治療效果。
3、刮腿部的血海、陰陵泉和三陰交
刮血海穴有助於調理女性的氣血,可使女性面色紅潤,有光澤,老年人皮膚瘙癢也可通過血海穴刮痧改善症狀;陰陵泉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足三里相對,脾虛時,體內水代謝不暢,「養生一點通瘦瘦美女養護術」指出:尤其是虛胖的人,可刮陰陵泉穴,有助於體內水代謝;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三陰交穴是脾、肝、腎3條陰經的交匯處,刮三陰交穴有助於健脾美容,點按三陰交還有助於促進睡眠。
在上述穴位刮痧,能有效的預防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在刮痧時,要選擇專業的場所、專業人士,方能達到保養脾臟的功效。
Ⅹ 脾臟不好就要想辦法來改善,哪些好的習慣也可以調理自己的脾臟
c
5、對脾臟的保養,最好的方法就是常運動,動一動不生病,還有就是不要思慮太多,太多的思慮傷身體,注重勞逸結合,該干什麼就干什麼,有的事請做不到,不要生氣,生氣太損傷脾臟了,順其自然就可以,要保持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