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夜間安全駕駛怎麼做
大部分摩托車是單車燈,夜間駕駛由於照射范圍和亮度有限,駕駛員的視野受到限制,視線比白天差。而且燈光隨車晃動,駕駛員對地形和行駛方向判斷也困難,眼睛容易疲勞,甚至有時會產生錯覺。為保證夜間安全行車,須認真做好准備工作,細心觀察,謹慎操作。
(1)夜間道路的識別與判斷
①路面坡度、狀況的識別與判斷。
當燈光投射距離由遠變近時,表示車輛駛近或駛入上坡路段,也許是駛近急轉彎或將要到達起伏坡路的坡底(圖2-7a)。
當燈光投射距離由近變遠時,表示車輛已由彎道轉入直路,或者上下坡道由陡坡進入緩坡(圖2-7b)。
當燈光離開路面時,應注意前方可能出現急彎或大坑,或是上坡車正駛上坡頂(圖2-7c)。
當燈光由路中移向路側時,表明前方出現一般彎道,若燈光從道路的一側掃移到另一側,說明是連續彎道(圖2-7d)。
當前方出現黑影時,若駛近時逐漸消失,表示路面有淺小坑窪;如果黑影不消失,表明路面有深坑大窪(圖2-7e)。
圖2-7 路面坡度、狀況的識別與判斷
② 以路面顏色來判別路況。
一般碎石路在沒有月光的情況下,路面呈深灰色,路外兩旁呈黑色。
在有月光情況下,路面呈灰白色。
在雨夜路面呈黑灰色,坑窪、泥濘的地方呈黑色,水處呈白色。
在下雪之後,車轍初時呈灰白色,後呈黑色。
(2)燈光的使用
①起步時,應先開亮近光燈、尾燈和示寬燈。如看不清前方100m處的物體時,打開遠光燈進行觀察。
② 時速在30km/h以內,燈光須照出30m以外。
③ 時速超過30km/h,應使用遠光燈,燈光須照出100m以外。
④在有路燈的道路上,只使用近光燈。
⑤在雨霧天夜間行駛,使用霧燈或近光燈,不宜使用遠光燈,以免出現眩眼的光幕,妨礙視線。
㈡ 夜間駕駛如何辨析環境
夜間行車缺乏良好的光照,特別是無月光的夜晚,路上漆黑一團,要靠車燈照射來觀察路面動態,使視野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燈光隨車晃動,使駕駛員對地形、障礙等的判斷更困難了,易產生錯覺,往往以路當坑、以坑當路。因此,駕駛員夜間行車請務必注意環境分析:
——燈光較強:在路燈亮光較強、平坦、寬闊的道路上行駛,可按正常操作方法行駛,如道路狹窄、轉彎、過橋或村莊時,應減速變光,小心通過。
——光線暗淡:夜間在陌生或光線暗淡的道路上行駛時,對前方情況辨別不清,應降低車速,對路邊的交通標志、電線桿、樹木等物體和地形加以判斷。
——明月皎潔:明月皎潔時,藉助月光對地面的反射,走灰不走白,遇黑就停車。因為月夜路面為灰白色,在湖、河邊沿行駛時,應特別注意,勿將水當路。行車途中,若發現前面突然變黑,就可能有障礙或急轉彎地方,應減速或停車察明情況後通過。由於天氣、季節的變化,也會出現不同情況,行駛中應根據時間、地點、天氣、季節等靈活掌握。
——無月夜:路面為深灰色,路基外為黑色。
——雨後:路面為灰黑色,凹凸、泥塘、坑窪為黑色,積水處為白色。
——雪後:車轍為灰白色,通過較多車後為灰黑色。
——燈光變化:當燈光投射距離由遠變近時,表明汽車駛近或駛入上坡道、駛近急彎或將要到達起伏坡的低谷地段;當燈光投射距離由近變遠時,表明汽車由陡坡進入緩坡或由彎道駛入直線;當燈光離開路面時,應當注意前方可能出現急彎或面臨大坑或正駛上坡頂;當燈光由路中移向路側時,表明前方出現一般彎道;如果是連續彎道,燈光必然相應地從道路的一側掃移到另一側;當前方路面出現黑影時,如駛近時逐漸消失,表明路面上有淺小凹坑;如黑影不消失,表明路面上有深大凹坑。
㈢ 夜間機動車燈光照射距離由遠及近對嗎
可能是駛近上坡路段。
夜間開燈駕駛對道路與地形的判斷方法:
(1)行駛中,若感到車速自動減慢、發動機聲音變的沉悶時,說明行駛阻力增大,汽車正在上坡行駛或進入難行路段。若感到車速自動增快、發動機聲音變的輕松時,說明行駛阻力減小,汽車正在下坡行駛中。
(2)如果發現行駛時汽車燈光的照射距離在由遠變近,表示汽車正在駛近上坡路段、急彎或將要到達起伏路的低谷地段。
(3)如果發現行駛時燈光的照射距離在由近變遠,表示汽車正在由彎道進入直線路線、或是下坡道已由陡坡進入緩彎。
(4)若行駛中發現燈光離開了路面,應注意前方可能是急彎或大坑,也可能是上坡車正駛上坡頂。
(5)當燈光由路中間移向路側,表明前方將進入彎道。若燈光從路面的一側移到另一側,前方必定是出現了連續彎道。
(6)當前方出現黑影,駛近時又突然消失,表示路面上有小坑窪;若黑影不消失,表示路面有深窪大坑。
夜間燈光使用注意事項
夜間燈光模擬一般分為三大情形:
打開前照燈,夜間同方向跟車行駛,夜間與機動車會車,夜間在良好照明道路 上行駛,夜間直行通過路口等指令操作都是開啟近光燈;
夜間通過急彎坡路,夜間通過坡路拱橋,夜間超越前方車輛,夜間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控制的路口等指令是遠近光燈交替使用。
夜間在沒有路燈照明不良條件下行駛需要開遠光,路邊臨時停車需要關一格打開雙閃。
㈣ 夜間行駛如何來判斷道路路面情況
夜間行車環境與白天大不一樣,光線亮度有限,道路視界不清,空間觀念被破壞,視線條件不良,有時甚至是一片漆黑.即使是開燈行駛,由於燈光隨車晃動,影響駕駛員判斷道路、地形及觀察障礙物的能力,並且容易疲勞.這些都給安全行車帶來很大的困難,所以在夜間行車時如何正確地判斷道路情況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駕駛員可通過以下方法來判斷道路路面情況.聽聲音行車途中若感到車速自動減慢、發動機聲音變得沉悶時,說明行駛阻力增加,汽車正行駛在上坡或松軟路面上;若車速自動加快、發動機聲音變得輕松時,說明阻力減小,汽車可能正行駛在下坡中.看燈光行駛時如果發現汽車的燈光照射距離正由遠變近,表明汽車正行駛在近上坡路段、急彎或將要到達起伏路的低谷路段;如果發現汽車的燈光照射距離正由近變遠,表明汽車正由彎道駛入直線路段,或是下坡道已由陡坡進入緩坡;如果發現汽車的燈光離開了路面,應注意前方可能是急彎或大坑,也可能是上坡車正駛向上坡頂;如果發現汽車的燈光由路中移向路側時,表明前方出現一般彎道;若燈光從道路的一側移向另一側時,表明前方是連續彎道.看黑影行車中發現道路前方出現黑影,駛近時又突然消失,表明路面上有小坑窪,若黑影不消失,表明路面有大坑.其他情況如果在夜間行車時車燈損壞,這時駕駛員也可觀察路面的顏色來判斷.通常是在無月光的夜晚路面為灰黑色,路外為黑色;有月光的夜晚路面為灰白色,有積水的地方為白色,路外為灰褐色;在雨夜中,路面為灰黑色,坑窪或泥濘地為黑色,積水處為白色;在雪地上,車轍呈灰白色,但在通過車輛較多後又呈灰黑色.因此,一些有經驗的駕駛員總結出了「走灰不走黑,見黑停下來」的口訣.
㈤ 如何在夜間安全駕駛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已經四通八達,夜間遠行應盡量選擇走高速路,這樣既快捷又安全。因為高速公路是全封閉、全立交,中間又有安全隔離設施,能有效遮擋對方車射來的燈光,而其他道路則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和安全隱患。國內外交通事故統計表明,夜間行車事故率,一般要比白天高出1~1.5倍。因此說,夜間行車是駕駛技術當中的一項綜合性技能,它不僅要求車輛具備良好的燈光設備,而且駕車人要有充沛的精力,還必須懂得夜間駕車的相關知識,具備處理各種交通狀況的能力。為此,必須了解夜間駕駛的特點和熟練掌握夜間行車規律,才能確保夜間行車安全。
1.燈光是夜間安全行車的保障
夜間駕車人主要是靠車燈來獲取信息,所以開夜車前必須檢查燈光設施是否齊全完好。如果大燈亮度不夠,應更換老化的燈泡;檢查遠近光燈的變光性能(近光燈應照出30m以外、遠光燈應照出100m以外),如有問題應及時修理;檢查大燈、小燈、尾燈、轉向燈、剎車燈、雙閃燈等,這些燈光對夜間安全行車很重要,決不能有半點馬虎。除了燈光還應檢查輪胎,尤其是備胎氣壓是否正常,因夜間行車不易發現路面上的銳物,輪胎容易受傷,而且晚上要想敲開補胎店的門補胎很可能價格昂貴;檢查擋風玻璃和大燈罩是否清潔,清洗系統儲水壺水位、噴水嘴噴水角度和雨刷器工作是否正常。因夏天夜晚高速行駛時,許多昆蟲撞在玻璃上,非常影響視線,需要經常噴水清洗。
另外,還必須帶上常用的修車工具和用品,如起子、活動扳手、絕緣膠布、輪胎扳手、千斤頂、手電筒、停車警示牌等。如果夜間跑長途的話,白天應注意多休息,夜間才能精力充沛。最好帶上濃茶、咖啡能提神的飲料和清涼油、風油精,並帶兩瓶水和毛巾,一旦瞌睡了,用濕毛巾擦把臉可有效緩解睏倦。
2.夜間燈光的正確使用
燈光具有照明和信號的雙重作用,確保夜間安全行車,正確使用燈光至關重要。一般車速在30km/h以上應使用遠光燈,但在市區要使用近光燈,在照明條件較好的郊區道路也應使用近光燈,防止影響對方視線;通過市區交義路口時,應距路口100m反復變換遠近光提醒來往車輛和行人。通過公路的交叉路口時,應距路口150m進行遠近光燈變換,提醒路口左右方向來往的車輛,也可短暫關閉大燈,借一時黑暗觀察路口有無燈光和燈光強弱,來判斷其他車輛距路口遠近,以便採取相應措施。
上坡至坡頂時,要變換燈光示意對方;下坡應使用遠光燈,以增大視線范圍;通過彎道時,應提前變換燈光,如遇連續轉彎,應增加變換遠近光的使用,並注意彎道盡頭有無燈光出現,提高警惕,小心突發情況。
會車時,應與對面來車相距150m外互閉遠光燈,使用近光燈,當對方不關閉遠光燈時,應立即連續變光示意對方關閉遠光燈,當兩車車頭相錯時立即開啟遠光燈。在窄橋和窄路等危險路段與非機動車相會時,也應變換近光燈,不準持續使用遠光燈,避免對方目眩而引發事故;超車時,應距被超車100m左右連續變換燈光示意前車,待前車讓路後立即使用遠光燈照亮前方路線,還需要提醒的是:晚上汽車起步先開大燈,停車後再關大燈。臨時停車關大燈、開小燈和雙閃燈,長時間停車還應在距車後50m(高速路150m)外放置危險警示牌,防止追尾。跟行時關閉遠光燈,避免遠光照射前車後視鏡,使駕車人炫目。另外,夜間行車時盡量不要使用車內照明燈,也不要將儀表燈調得太亮,以免影響視線。
3.夜間道路的識別與判斷
由於燈光照射范圍和亮度有限,一般能見度僅為白天的1/8,因此夜間的道路情況大部分需要憑借經驗去判斷。比如汽車上坡或駛入松軟路面時,車速會逐漸減慢,動力不足;下坡或駛出松軟路面時,車速會自動加快,動力充沛。燈光照射距離由遠變近時,表明汽車駛近或駛入上坡、急轉彎或到達起伏坡道的低谷地段;燈光照射距離由近變遠時,表明汽車已在下坡或由陡坡進入緩坡、由坡道進入平道或由彎道轉入直線;燈光離開路面時,表明前面可能出現急轉彎、上坡已至坡頂或者道路出現大坑或塌陷;燈光由路中移向路側,表明前方出現一般性轉彎。進入連續彎道時,燈光隨之從道路的一側掃到另一側。
在行駛中發現前方路面出現黑影,當駛近時黑影逐漸消失,表明路面有較淺的小坑;如黑影不消失,表明路面有大的坑窪或者路面有挖開的溝。因為車燈是直線射出,使路面凸出部位變得明亮,凹陷落部分變得黑暗。一般燈光照射路面的顏色規律是出現白色是水、黑色是泥或坑、灰白色是路。掌握了上述燈光與路面的變化規律,就能夠正確觀察、判斷和處理夜間路面情況。
㈥ 夜間駕駛如何判斷路況
黑夜中路況是非常難以判斷的,所以我們要時時注意。但難以判斷不等於不能判斷,這里我們就來介紹幾種老駕駛員判斷路況的方法。視覺在黑暗中受阻,我們還可以豎起耳朵。一般來說,如果感到發動機聲音變得沉悶、同時車速變緩,說明行駛阻力增加,汽車可能正行駛在上坡或松軟路面上。如果感覺發動機聲音變得輕快、車速自動加快時,說明行駛中阻力減小,汽車可能正行駛於一段下坡路中。另外,人的視覺系統是有著很強的適應性的,在黃昏時分,可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只開示寬燈,讓眼睛適應一下光線不足的情況,而到了夜晚,有了近光燈的輔助,視線也會更好一些。此外一些老駕駛員還總結出了夜間行車「走灰不走黑」的原則。就是說在沒有月光的夜晚,路面一般為灰黑色,路面以外一片黑色;有水坑的地方會顯得更亮,而坑窪處則會更暗黑。另外還要積累根據前燈光柱變化情況來判斷地形的經驗。如光柱變短可能是遇上彎道或上坡路,光柱變長也可能是下坡路,光柱有缺口可能是路上坑窪等。
㈦ 夜間行車技巧及禁忌有哪些
夜間行車注意事項:
1、夜間開車,一定要控制車速,准備隨時停車,70%的交通事故都是因為車速過快而造成的。
2、在夜間駕駛員的反應會下降,所以晚間開車時更應該降低車速,注意跟車距離,尤其是光線不好的地方,必須減速,遇險要地段,應停車查看,看清情況後在行進。
3、注意道路狀況,石頭、樹枝、坑窪、小動物等等,都可能成為道路上的障礙物,尤其夜間光線不夠,更應多注意前方的道路狀況,及時躲避或剎車。
4、要適時查看儀表的工作情況,發動機和底盤有無異常或異味。
5、臨時停車或因故停車時,應始終打開示寬燈、牌照燈。
6、在有路燈的道路上行駛時,盡量使用防眩目燈或近光燈和示寬燈,不濫用遠光燈。通過交叉路口時,應在距路口50-100米處減速,並將遠光燈變為近光燈,同時開啟轉向燈示意行進方向。
7、一般不使用喇叭。通常採用遠近光反復互換的方法,代替警告前方道路狀況。
8、倒車或掉頭時,必須下車摸清進退地形,上下及四周的安全界限,然後再倒車或掉頭。
9、一些老司機常說晚上開車「走灰不走黑」、「走灰不走白,見黑停下來」,簡單來說在沒有月光的夜晚,路面一般為灰黑色,路面以外一片黑色;有水的地方會顯反光,而坑窪處則會更暗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