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棍術的技巧和方法

棍術的技巧和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9 07:06:44

如何練棍法

古代「棍法」指用棍拼殺的實用技法(單招和對練);現代主要要指構成棍術套路(單練套路,對練套路、集體演練套路的基本動作。

棍,簡便實用,歷來受到我國兵家和武術家的重視。代已有眾多著名的棍法。如趙太祖騰蛇棒,孫家棒、架屠鉤桿、閩中俞公(俞大酞)棍、少林棍、巴棍等。其中俞公棍在當時最為著名,俞大酞著有專論棍法的《劍經》一書。其他武術占籍中,如戚繼光的《紀效新書 》,何良臣的《陣記》程宗}的《少林棍法闡宗》等,均 有棍法記述。

現代棍術套路中的棍法較多,尤其是掄轉舞花的動作幅度大,連貫且多變。主要棍法有劈、戳、掄、掃、撩、雲等。練習時尤重「把法」和「活把」,以使棍在手中靈活運轉。演練棍術套路時要求把法熟順,身棍合一,梢把兼用,力點准確,在快速勇猛中體現「棍用兩頭打」和「棍掃一片」的風格特點。

舉棍
棍法之一。多用於棍術套路的起勢和收勢,或為其他棍法的起始或結束動作。動作為單手或雙手將棍舉起。其方法主要有:
①雙手立舉棍:雙手上下分開或靠攏(右上左下或左上不:下)握棍,將棍豎直舉於體側或體前》。
②單手立舉棍:右手握棍把將棍豎直舉於身側或身前。
③雙手平舉棍:一臂伸直、一臂彎曲;雙手分開握住棍身,將棍身平舉於身體前方或頭頂上方。

⑵ 棍術的技法特點有哪些

棍術
棍術的特點
棍術的演練技巧與方法各門各派各有所異,但一般具有以下四點:
1.棍打一片。掄、劈、掃等是棍術的主要方法,由於棍器無刃,只要便於發力,手握棍器的恰當部位,就能達到重擊的目的。因此,這些簡單的主要方法常用以對付較遠距離之敵。加之,掄、掃等動作路線往往一周有餘,攻擊面大,既能擊打正面之敵,又能擊打身後之敵,大有橫掃千軍之氣概,所以是以攻為守的好方法。學練這些主要方法,必須掌握它的技法首要,久久而功,並融入棍術套路之中才能體現棍術的運動風格。
2.梢把並用。棍術的本身具有雙手操棍,梢把兼用的特有技能,所以能左右兼顧,能遠能近,靈活多變,審勢而擊。通常挑;戳、蓋、橫擊多用把端擊,也可用端梢擊,而劈、掃、掄、撩則多以梢端擊打,絞、格、雲、撥則梢把兩端互用。棍術中也有使用單頭棍的,一般說單頭棍多用槍法,或者是兼槍帶棒。這種以槍棒兼用的棍術,在運動結構上往往不如梢把兼用的棍術來得活潑密集。「槍似游龍,棍若雨」,「雨」即意味著密集。要達到密集,就必須梢把兼用,方能變化無窮,充分體現棍術的技術風格。梢把兼用,首先應明了棍法要領。掌握用力規律和變化特點,由慢到快,反復研習,才能使梢把運用自如。
3.握法靈便。握法,傳統稱為「把法」。棍的特點,似疾風暴雨,密而不疏。棍分棍梢、棍身、棍把(即根部)三部,在運動中一般都是梢、身、把交互使用,變化多端。欲使棍法縱橫,掄劈如意,握法靈便是第一要素。棍的握法很多,一般常見的有陽手握法(即手心向上);陰手握法(即手心向下);明陽手握法(即一手心向上,另手心向下);對手握法(虎口相對);交叉握法(左右手交叉),滑動握法(一手滑出)等等。不同棍法,或是棍法在運動之間的變化,都是以不同的握法為基礎的,提法嫻熟,才會迅速變換棍法。如擊棍中通常須兩手滿把緊握,才能揮打有力。但有些棍法又需活握,如雲、撥、下格等棍法不宜滿把死握,舞花棍中甚至還須刁握把,單手舞花時還應脫手,交替換把。因之,正確而靈便的握法,是棍術技法中的重要環節之一。
4.長短兼施。長器亦能短用,這是人們在實戰中總結的技擊辯證法。如劈、掃、掄、撩為長擊遠打的棍法,而點、崩、戳、壓、格為近身攻守的棍法。當對方貼近時,通過梢把互用,滑把抽棍,施以近擊。在攻守中,緩則通常以步法退避,急則用把法伸縮變換,這種變換往往變長打為短擊,更有長短兼施,參互運用的。在棍術套路中,長短兼施既有棍打一片的要求,又有候忽縱橫,前後出擊,疏中帶密的要求。長短兼施,具有長、短變換使用的技擊內涵,要使棍術演練達到較高的境界,必須掌握這一基本技法。

⑶ 棍術基本入門是怎麼樣的

棍術的主要技法有進攻性棍法,如劈、戳、掄、掃、崩;防禦性棍法,如撥、絞、格、舞花等其演練技巧與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1、把法靈活、棍法多變。

棍的構造特點決定了其運動規律。棍「渾身藏法,棍法多變」,多變的棍法來源於靈活多變的把法,把法變換能使招法變化。

2、梢把兼用、快速連貫。

棍的梢端和把端長共用一發如前後戳棍,左右平掄棍等,這就使梢把兩端既能發揮其特長,也能供之一法。梢把兼用的特點取決於兩點:一是正確的持棍方法,二是快速靈活的換把技能。

3、力猛勁足、棍打一片。

棍長而體輕多採用掄、劈、撩、掃、舞花等,這些棍法由於動作幅度大、速度快、慣性大、迅猛有力,而是棍術呈現出左右縱橫、虎虎生風、棍打一大片的風格。加上那些發力短促、剛勁有力的棍法在前後戳扎、橫掄豎劈中體現發力迅猛剛勁有力,使棍法勢猛而力足,靈巧而力促。

棍是由長而直的堅韌圓木製作的長兵器,它無尖無刃,把端交粗,構造簡單,朴實無華。在古代冷兵器史中,棍是常用的兵器之一,被譽為「百兵之祖」。

在我國古代,棍的名稱很多,叫做棒、杖、忤、梃、桿等其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或者更早。棍的製作非常簡單,截取一段交直的樹枝,去掉蔓叉樹葉即可使用。

人類在能夠製造工具之始,就製作了木棍,作為狩獵、採集的工具。到了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的產生,棍棒作為最原始的武器開始運用部落之間的戰爭。

商周時期,棍棒以運用於裝備軍隊。及三國以後,棍棒的質地已有木、銅、鐵之分尺寸也有長短之分。現代武術運動中的棍術被列為競技項目之一,主要方法為劈、戳、掄、掃、崩、撥、絞、格、舞花等。棍術的運用特點是一招一式虎虎生風,動如疾風驟雨,產生「棍打一大片」的功效。

⑷ 棍術中左右舞花的技巧要求與要點是,棍走( )以轉腰帶棍

棍術中左右舞花的技巧要求與要點是,棍走(腰際)以轉腰帶棍。

舞棍時要求手、眼、身、法、步協調合一,有利於提高身體的力量、速度、耐力,增減勇敢頑強的精神。勁力的順與不順,與身法的正確,架勢的協調有著密切的關系。

每種棍法都有嚴謹的規格,遵循棍法的規格要求,操之熟練,運用得法,是棍術技法的根本所在。有了准確無誤的棍法技能,方能在戰術法則的啟示下,組成風格各異,內容豐富、特點突出的棍術套路。同時也能完整地表達棍術特具的色彩。

(4)棍術的技巧和方法擴展閱讀:

棍術的運動方法

1、撥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擺動為撥,撥棍時用力輕快平穩,幅度不要過大。

2、掃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掄擺;或盡量以棍梢貼地,棍身傾斜掄擺為掃。掃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3、掄棍:單手或雙手將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掄。平掄不得超過一周,加轉身不得超過兩周。掄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線向前、向側或向後戳擊。戳棍要求發力短促,力達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6、立圓舞花:兩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體兩側由上向前、向下繞立圓轉動。要求連續快速,走立圓時很要貼近身體。

7、提撩舞花:兩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使棍沿身體左右兩側由下向前、向上劃立圓連續向前撩出。要求快速連貫,立圓掄轉應貼近身體但不得觸身。

⑸ 少林棍法破棍的精髓是什麼

5.破棍。

(1)第一路譜。

四平搭外扎里:法曰:圈外搭,圈裡看,我立四平;彼搭我圈外,扎我圈裡。

雙封單閉:彼扎我圈裡,我劈開彼棍,扎彼圈裡;或手或心或肋,圈外皆同。

封槍鎖口:彼扎我圈裡,我拿開棍,進步指彼咽喉。

大梁槍:彼見我指咽喉,扎我膝腳,我用高提彼棍。

勾掛硬靠:彼見我提棍,棍則起削我手,我順彼勢力,勾掛進步走圈外,硬靠打彼手。

一提金:彼見我棍上打手,彼下打我膝腳,我用棍根提彼前手。

上封槍:彼見我提手,彼棍起;我進步用棍梢打彼手。

勾掛秦王跨劍:彼見我打手,下打我腳膝;我進步用棍根提彼手。彼棍則起,我順彼勢,勾掛進步走圈裡,扎彼心肋。

前攔搪:彼見我扎心肋,下扎我膝腳;我移右腳,用棍梢提彼手。

護心槍:彼見我提手,上扎我心;我擠進拿開彼棍,鎖彼口。

滾槍鎖口:彼見我棍鎖口,彼棚起我棍;我抽棍復扎彼咽喉。

(2)破棍第二路譜。

外滾手、黑風雁翅:我立四平,彼搭我圈裡,扎我圈外;我用外滾手,勾開彼棍,用雁翅偏在圈外。

封進步鎖口:彼見我勢偏在圈外,彼必扎我圈裡;我硬封開彼棍,進步鎖口。

腳下槍提手:彼見我鎖口,下扎我膝腳,我一提,彼扎我面心;我拿開彼棍,扎彼心面。大梁槍、勾掛烏雲罩頂:彼見我扎心面,彼扎我膝腳,我一提,彼棍則起削我手;我則順彼勢力,勾掛進步走圈外,打彼頭耳。

剪步群攔:彼見我打頭耳,彼用棍勾開我棍,我順彼勢力,剪步跳出立群攔。

勾跨劍:彼見我立群攔,扎我圈外;我勾開彼棍,立跨劍。

打群攔:彼見我立跨劍,扎我圈裡;我劈開彼棍,復立群攔。

進步一提金:彼見我復立群攔,扎我圈外;我攔開彼棍,進步入彼圈外;彼棍下掃我腳,我用棍根一提。

單殺手:彼見我一提,彼棍勾起削我手;我丟放前手,單手斜打彼手。

(3)破棍第三路譜。

太公釣魚:我立釣魚勢,開圈外門戶,彼扎我圈外。

孤雁出群:我勾拿開彼棍走出。

鷂子撲鵪鶉:彼見我走出,彼隨後扎我右肩背;我閃開進步斜劈彼頭手,立群攔。

群攔一封手:彼見我立群攔,彼扎我圈外;我攔開彼棍,復立群攔。

二換手、一提金:彼見我復立群攔,彼乃扎圈外;我勾開彼棍,換右手在前,圈外提彼手;彼棍起,我進步用棍根打彼手;彼棍打我膝腳,我用棍梢一提。

前攔搪鎖口:彼見我提手,彼棍起削我手;我順彼勢力,勾掛走圈裡,棍梢扎彼心肋。彼打我腳膝,我用棍根提彼手,彼棍起扎我心面;我用棍根拿開彼棍,鎖彼口。

持棍搏擊在技不在力。俗話說:「拳怕少壯,棍怕老狼」,徒手搏鬥,力氣大者可占不少優勢,但用棍搏擊,情況就不同了。棍法在技擊上不主張硬拼勁力,而是講究技巧方法,剛柔並用。用棍搏擊時,要考慮兩棍之長短,量度距離之遠近,計算時間之遲速,明確生死棍的變化,生死門之趨避,老嫩棍之進退,發力點之控制,回擊點之內外.掌握了這些才能算是學到了上乘的棍法,才能在搏擊中得機得勢,巧妙地戰勝對方。

棍法搏擊的技巧是什麼?

棍法搏擊技巧

1.力點。以棍擊人,最有力的地方是在棍尖和離棍尖約一尺內的一段棍梢中。這段棍的擊打力量比其它地方擊打力量要大。所以,棍尖和離棍尖一尺以內的一段棍梢中的任何一點,都稱力點。敵我雙方搏擊,彼此都想用這一段棍來打對方。

2.先鋒手,兩手握棍,在前面的手叫先鋒手,棍的力發自先鋒手,所以先鋒手為發力點,如先鋒手受傷,力則無從發出。所以,凡是敵人發棍攻來,我要避其力點,而制其先鋒手。

3.生死門。向生門閃,就是避開敵棍的力點;若向死門走,即是自己投身於敵棍的力點之內,自投羅網。當對方發棍攻來的一剎那間,我要立刻判斷出哪邊是生門,哪邊是死門,應該向哪邊閃避,這需要平時細心研究、練習才能做到。下面提出一個原則性的判別,即從棍的力點前進的方向來判別,如敵用中平槍刺來,則敵棍尖前進的直線兩側是生門,我可向左閃,也可向右閃。敵用橫掃棍攻來,則順棍尖發出之弧線的方向力盡點為生門,例如:當敵用橫棍向我左肋掃來,此時我如向左側閃身,則是走死門,迎敵所擊,若向右前方閃避,則是走生門,避力點。

4.生死棍。兩棍交叉,如我棍在敵棍上面,我棍稱為生棍,因為此時棍可以自由靈活攻敵。如我棍被壓在敵棍的下面,則我棍稱為死棍,因我棍受敵棍的剋制,不能自由進攻。死棍應採取守勢,伺敵發出攻勢時才順勢反攻。

5.運轉圈點。在與對方相持的過程,為了控制對方,變棍攻敵,往往使用粘纏圈轉法,使棍尖作圓周運動。棍尖運轉的圓圈大小要適當,如圈點太小,雖然運棍的速度快,但扣擊的勁力不強,如果圈點大大,則運棍的速度緩慢,容易被對方閃避。因此,棍尖運轉圓圈的直徑不要超過一尺半。為了戰勝對方,我們應該使棍尖運轉的圈點盡量小,而又能發出足夠的扣擊勁力。需知在能發出同樣勁力的情況,圈小勝圈大,因為圈小則速度快。

6.控制圈。在與對手對峙時,我把棍尖指向對方,要跟著對方的閃避進退而變,始終使對方落入我棍尖圈擊的范圍內。如果我的棍尖不離直徑尺半的圓圈,對方則始終落入我的圈擊范圍內,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胸寬不超過一尺半的緣故。反過來,敵人發棍攻我時,我要迅速閃身,走出其尺半控制圈之外,才可避免受擊。這就是所謂的「出圈與入圈」。具體他說,出圈是使對方攻來之棍,快到來時突然失去目標,使其進棍落空;入圈就是在出圈之霎時,我趁移步換形之際,同時進棍攻入對方之內圈,使對方進攻之棍無法及時收回招架。在這里,當對方的棍攻來,如何使對方的棍落在圈外,這是更重要的一著,此時我縱然攻他不中,也無危險。因為我已出其控制圈,且封閉門戶了,關於出圈有一閃二迫三招架之法。閃,就是對方發棍攻來時,我閃身移步,走出對方棍的控制圈,並順勢反擊。迫,就是敵棍壓住我棍,我收棍繞身,使己棍靠近自身,我逼步向前,用棍向外逼攔敵棍,使敵棍被阻攔在我棍外面,使對方的棍力點從我的內圈變為在我的外圈,從而化解對方的攻勢。招架,就是敵棍攻來已接近時,我舉棍招架,暫時不反攻,靜而待變,注意其變棍,等敵人再發出攻擊時方順勢反擊。這是虛招架暗藏伏擊,是以柔化剛,以靜制動,以奇取勝的棍法。我守而不攻,故意示人以怯弱,使敵驕做無備,接連發棍攻來,使我得以乘其空隙,攻其無備,這是取勝之道。

棍術在技不在力。凡棍長丈二,手操其中,兩端各空出五、六尺、手動寸許,前後兩端所展開便有尺許,動尺便可及丈。臨敵,身常側立,這樣,要防守的區域縱有七尺,但手只須在上下左右七寸間展開。所以,力不虛用,握也堅固。挪展身形、只在數尺之地進退閃讓,棍影如山,環護周身,棍勢如長虹飲澗,拒敵若城壁,破敵若雷電。

⑹ 武術中棍的技術特點

棍術,以掄、劈、戳、撩、舞花等棍法所組成的套路練習,它的特點是使用兩端,「棍打一大片。」棍,作為一種兵器,其作用和威力是不可忽視的。棍法快速勇猛,舞動如飛,練起來呼呼生風,節奏生動,是人們所喜愛的武術健身套路。

棍術,其演練技巧和方法各門各派有所各異,但一般的基本技法具有以下四點。

一、 握法靈活

拳語說:「槍似游龍,棍若雨」。棍的特點似疾風暴雨,密而不疏。棍分棍梢、棍身、棍把(即根部)三部。在運動中,一般都是梢、身、把交互使用,變化多端。欲使棍法縱橫,掄劈如意,握法靈活是第一要素。

握法很多,一般常見的有陽手握法,即手心向上;陰手握法,即手心向下;陰陽手握法,即一手心向上,另一手心向下;對手握法,即虎口相對,交叉手握法,左右手交叉;滑動握法,一手滑出;等等。不同的棍法,或是棍法在運動之間的變化,都是不同的握法為基礎的。握法嫻熟,將會對棍術水平的提高有所作用。因此,正確而靈活的握法,是棍術技法中重要環節之一。

二、 棍法規整

棍法,是指以劈、掄、戳、撩等格鬥法則為准繩,在棍理的指導和制約下形成的基本棍術方法,或稱棍術基本動作。棍法內容很多,有劈、掄、戳、撩、掛、崩、點、掃、穿、攔、挑、架、托、雲、提、砸、舞花等。不同流派的棍術套路,有各自不同的棍法,並在棍的內容和棍法運用方面,也各有側重。但在主要方面,大體一致。

每種棍法都有嚴謹的規格,遵循棍法的規格要求,操之熟練,運用得法,是棍術技法的根本所在。有了准確無誤的棍法技能,方能在戰術法則的啟示下,組成風格各異,內容豐富、特點突出的棍術套路。同時也能完整地表達棍術特具的色彩。

三、 梢把兼用

「棍打一大片,密集如雨」,是說棍的本身具有梢把兼用的特有技能,靈活多變,倏忽縱橫的技能特色。基於這一技術基礎,加之奇正開合,詐敲鬥引的戰術引導,棍術就有了密而不疏的條件。

棍術中也有使用單頭棍的,一般說單頭棍多用槍法,或是兼槍帶棒。這種以槍棒兼用的棍術,在運動結構上往「不如梢把兼用的棍術來得活潑密集。」「槍似游龍,棍若雨」,「雨」即意味著密集。要達到密集,就必須梢把兼用,方能變化無窮,充分體現棍的技術風格。

梢把兼用,首先應明了棍法要領,掌握用力規律和變化特點,由滿到快,反復練習,才能使梢把運用自如。如「戳把蓋棍」、「劈棍挑把」等,皆是梢把兼用的常法。

四、 勢合力順

勢,即架勢,姿勢的意思;合,是指三盤六合,三體(意同三盤)同功的意思;力順,是指發力順達。只有姿勢協調,發力順達,才能表現出棍術的正確技術。

任何器械無不以身做勢,棍術也不例外。勢與力,合與順,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架勢的吞吐伸縮,起伏轉換,直接和棍法的運用緊密關聯。架勢協調,方能械隨身走,身械如一。勢合,還有一層意思,即身與械合,把與法合(握把),法與理合。有了以上三合,棍術自然會得心應手。

棍術講究梢把兼用,其棍法也就多變,勁力的運用就須隨著棍法的變化需要而忽剛忽柔、亦剛亦柔,剛柔兼備。發力必須順,所謂順也就是順其自然,能順棍的自然之勢把勁力貫注到棍梢、棍把和棍身上去。要防止僵力、拙力。僵力和拙力非但不能使棍發揮出力量來,而且使棍術「密集如雨」的靈活反而受到滯澀,顯示不出它的活潑性。

勁力的順與不順,與身法的正確,架勢的協調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劈棍、崩棍,如果發力時肩不下沉而是向上聳起,背不直而是向後拱起,身法如此不正,姿勢如此不協調,其發力必然不順。所以力順也須勢合。

⑺ 雙手雙節棍中級技法

1.彈棍流星趕月:以夾棍式開始,同時松兩臂,雙手外翻,以腕力帶動游離棍於兩臂外側,向上、向後旋轉兩周至肩臂部,以肩臂部停棍、彈棍,借回彈之力,以腕力帶動游離棍於兩臂外側向上、向前旋轉兩周至兩腋下,再以兩腋停棍、彈棍,重復上述動作,至兩腋下成夾棍式。
2.雙手左右逢源:以懸棍式開始,雙手持棍於體兩側,雙臂外展,按流星趕月的要領轉棍(順時針或逆時針),使棍在兩臂外側旋轉一周後,再在兩臂內側旋轉一周,如此循環不止。
此技術不適合用鋼鏈或繩鏈較長的雙節棍演練,否則會在內旋時擊到胸腹部。此動作運行路線為橫「8」字,視覺效果遠好於流星趕月。臂短或鏈長者,可將手移到棍體上段近鏈處。
3.橫掃六合:以夾棍式開始,松臂,翻腕帶動游離棍向前、向上撩起。棍至手臂上方時,轉腕帶動游離棍在兩臂外側向後轉動,至與手臂相平時,右手帶棍橫掃向左側,左手帶棍橫掃向右側,再以後腰停棍、彈棍,右手棍向右掃回,左手棍向左掃回。掃至身體兩側時,轉腕帶動游離棍在手臂外側向前方轉動。轉動一周後正好收至腋下,恢復成夾棍式。
4.遙相呼應:以夾棍式開始,松左臂,左手帶棍上撩,至左肩時,松右臂,右手帶棍上撩。與此同時,左手不停,快速以肩臂部停棍、彈棍,再前劈收棍,成夾棍式。此時右手棍正好剛到右肩臂部,以右肩臂部停棍、彈棍,前劈收棍成夾棍式。練熟後,再做右手先動、左手後動練習。此式很難,因為雙手節奏不同,勁力不同,即左手前劈回收時,右手卻要上撩,而且右手前劈回收之時,左手需要穩定不動。初練時,須反復慢速練習。
5.龍卷旋風:以夾棍式開始,以雙龍出海的要領出擊,但不收棍,讓棍順勢劈下,力盡後,以流星趕月動作反轉棍,手臂隨棍旋轉漸漸上抬。棍轉三周時,手臂正好上抬至胸部.棍轉三周後,棍正好撩至兩肩臂後,以肩臂部停棍、彈棍,右手帶棍向左下方斜劈,左手帶棍向右下方斜劈.力盡後,按原路線斜撩收棍成扛棍式,以肩臂部停棍、彈棍,向前劈棍,順勢讓棍在兩臂外側轉動兩周後,收回腋下,成夾棍式。
6.八面威風:以夾棍式開始,松右臂,右手帶棍上撩.至右肩後,以右肩臂部停棍、彈棍,使游離棍向前、向下劈擊.劈至大腿外側時,腰向左擰,肘不動,右臂繼續向下、向後移動,同時按逆時針擰動,帶動棍甩向腰後,在腰後旋轉.旋至最高處時,手臂向左側移動,要順時針擰轉,順勢將棍甩至體前,在體前轉動。轉起至最高處時,將棍掃向右側,力盡時轉腕,帶動棍向前轉動一周,收至腋下。右手棍向腋下收回時,左腳向前上步,松左臂,左手帶棍上撩至左肩後。要求收棍上步時出左棍,右手棍收好、左步到位時,左棍也應撩至左肩旁。再以左手進行整套動作,在最後左手腋下收棍時,右腳上步(也可左腳撤步),同時上撩右手棍,循環不止。
其實,當你的棍術練到一定程度以後,就行了。這個要看功力的。要想想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棍往左揮,去打右邊。棍往上,去打下。這不是不可能,只是因為個人沒有想像創造力。不敢嘗試創新。所以認為做不到。認為做不到也就不會去做,更不可能做到,雙棍練的好的人大有人在。
加油!預祝你成功!

⑻ 初級棍術的基本技法

現代新編長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發展起來的一個拳種,在武術運動中影響較大,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現代長拳吸取了查、花、炮、紅諸拳種之長,把長拳類型的手法、手型、步型、步法、腿法、平衡、跳躍等動作規格化,按照長拳運動方法編成各種拳械套路。它的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快速,出手長,跳得高,蹦得遠,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動迅靜定,節奏分明。是全國武術表演和比賽項目之一。長拳適合於青少年練習。從編排上看,它既有適合於基礎訓練的一面,又有適合於競賽、提高的一面。它的內容包括拳、掌、鉤三種手型,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還有一定數量的拳法、掌法、肘法和伸屈、直擺、掃轉、擊響等不同組別的腿法及平衡、跳躍、跌仆、滾翻動作。長拳在技術上有八點要求:①姿勢。頭正,頸直,沉肩,挺胸,直腰,斂臀,上肢舒展、挺拔,下肢穩定、勻稱。②動作。在做踢、打、摔、拿等技擊動作時,起止點、路線、力點都要清晰。③身法。要把軀幹活動和吞、吐、閃、展、沖、撞、擠、靠等攻防變化緊密結合起來。④眼法。要做到手眼相隨,手到眼到,通過眼神把一招一式的內在意識充分表達出來。⑤精神。要全神貫注,表現出勇敢、機敏、無所畏懼的氣概。⑥勁力。要有剛有柔,要剛而不僵,柔而不松,剛柔相濟,發勁時有爆發力;要以意識支配動作發力,並以氣息配合,做到內外合一。⑦呼吸。講究提、托、聚、沉四法。跳躍時用提法,靜止性動作用托法,剛勁性動作用聚法,由高到低的動作用沉法。⑧節奏性。在演練中,快與慢、動與靜、剛與柔、起與伏等多種矛盾的對比越鮮明,越突出,節奏性越強。長拳動作舒展,關節活動范圍較大,對肌肉和韌帶的柔韌性、彈性都有較高要求。同時,由於長拳動作大多是用大肌肉群來進行活動的,要求肌肉活動量大而且迅速,需氧量較大,因此對提高心肺功能也有良好作用。

該拳的特點是在出手或出腿時以放長擊遠為主,其動作撐長舒展、筋順骨直,有時在出拳時還配合擰腰順肩來加長擊打點,以發揮「長一寸強一寸」的優勢。套路動作數量和趟數一般較多,長拳中也間或使用短拳,但整套動作是以長擊動作為主。長拳的基本技法規律包括:頂頭豎脊,舒肢緊指(趾);形合力順,動迅靜定;以眼傳神,以氣助勢; 陰陽相依,相輔相襯。另外,古時太極拳的別稱。

⑼ 初級棍術的技擊含義

棍術的主要技法有進攻性棍法,如劈、戳、掄、掃、崩;防禦性棍法,如撥、絞、格、舞花等其演練技巧與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1把法靈活、棍法多變。
棍的構造特點決定了其運動規律。棍「渾身藏法,棍法多變」,多變的棍法來源於靈活多變的把法,把法變換能使招法變化。
2梢把兼用、快速連貫。
棍的梢端和把端長共用一發如前後戳棍,左右平掄棍等,這就使梢把兩端既能發揮其特長,也能供之一法。梢把兼用的特點取決於兩點:一是正確的持棍方法,二是快速靈活的換把技能。
3力猛勁足、棍打一片。
棍長而體輕多採用掄、劈、撩、掃、舞花等,這些棍法由於動作幅度大、速度快、慣性大、迅猛有力,而是棍術呈現出左右縱橫、虎虎生風、棍打一大片的風格。加上那些發力短促、剛勁有力的棍法在前後戳扎、橫掄豎劈中體現發力迅猛剛勁有力,使棍法勢猛而力足,靈巧而力促。
動作要領:
兩腳並立,右手持棍立於身體右側。目向左平視。右手提棍上舉,臂伸直;左手隨即握住把,臂平屈胸前。
弓步劈棍
動作要領 :身體左轉,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握棍向前下劈,棍梢略高於肩,棍把緊貼左腰側。目視前方
易犯錯誤:上步與劈棍動作不協調。
糾正方法:弓步與劈棍分解練習。
2.弓步撩棍
動作要領:右手經體前滑把握住棍的把端,左手撒開握於棍的中段,向前撩出。右腳向前方上一大步,成右弓步。目視前方
易犯錯誤:撩棍與上步不協調。
糾正方法:換把與撩棍上步分解練習。
3.虛步上撥棍
動作要領:左手使棍梢在頭上繞半圈。頭微後仰。同時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再上半步,成右虛步。左臂伸直向前平擺,手心向下,身體左轉,棍梢向左上方撥動,右手置於左腋下,棍梢高與頭平。目視棍前方
易犯錯誤:上步與撥棍不協調。
糾正方法:上右腳步同時棍梢向左撥,右手握棍位置不變。
4.虛步把撥棍
動作要領:右腳向前跨半步,左腳向前上一步,腳尖點地,成左虛步。兩手在頭頂上方做雲棍使棍把向前上方撥擊,棍把一端略高於頭部。目視棍把。
易犯錯誤:雲棍時未走平圓,撥動棍把與虛步不能同時完成。
糾正方法:左、右雲撥棍練習;上、下肢配合的完整練習。
5.插步掄劈棍
動作要領:左腳外撇,兩手握棍使棍身在左腿外側繞行一周,成立圓。同時上右腳插左步,左手由左向右繞弧半周做下劈,右手置於左腋下,目視棍稍。
易犯錯誤:掄劈時,兩手握棍太緊,棍身未貼身體,使動作不協調。
糾正方法:原地舞花掄劈棍練習。練習時須通過腰的轉動將上、下肢的動作協調
6.翻身掄劈棍
動作要領:以兩腳為軸,上體向左後翻轉,兩腿成半馬步。與此同時,左手握棍隨翻身動作向左側前方下劈;右手握棍把置於右腹前,棍梢略高於棍把。目視左前方。
易犯錯誤:翻身動作時棍梢成橫掃,馬步與劈棍不協調。
糾正方法:翻身劈棍貼身走立圓。馬步與劈棍分解練習。
7.馬步平掄棍
動作要點:兩手握棍背於後肩,左手撒開,右手握住棍把用力向身前掄動,棍梢平掄一周。左腳為軸向左後轉,右腳向左側上一步成馬步。平掄棍後,兩臂平屈胸前,左手鬆握於右手外面,手心均向下,棍身架於左上臂部,目視右前方。
易犯錯誤:掄棍時不平,上步與掄棍不協調。
糾正方法:平掄棍練習。結合轉身上步進行完整動作的練習。
8.跳步半掄劈棍
動作要領:兩腳蹬地向右轉體換跳落地成馬步,同時棍梢沿身體向前下方掄半圓;左手隨即向前松握滑把向右前下方做下劈,右手握棍把撤至右腰前。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兩腳換跳時離地太高,掄劈棍與轉體動作不協調。
糾正方法:換跳練習,結合棍法進行完整動作練習。
9.單手掄劈棍
動作要領:右腳左移,上體右轉,成右高虛步。左手撒開,右手握棍上舉,使棍梢經右腿外側向後繞行一周收至右腹前,同時右腳後退一步成半馬步。棍梢向上、向前繞行;左手握住棍的中段,兩手向體左側劈棍。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棍不貼身,左手接握棍身時易脫把。
糾正方法:單手外腕花掄劈棍練習。
10.提膝把劈棍
動作要領: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內收提膝成右獨立式。同時,右手舉棍向前劈棍;左手收至右腋下,目視前方。
易犯錯誤:劈棍與提膝不協調,上體後仰。
糾正方法:劈棍與提膝分解練習後上下肢結合練習,身體微前傾。
11.弓步掄劈棍
動作要領: 左腳下落,上體左轉,右手握棍向左腿外側掄一周,右腳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左手向棍身中段移握,向右繞行下劈,右手順勢收於左腋下,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掄劈動作不連貫。
糾正方法:舞花掄劈練習,棍走立圓。
12.弓步背棍
動作要領:右腳外撇,上體右轉。兩手舞花向右腿外側掄繞一周。左腳上步成左弓步。同時右手單手握棍掄繞,背於左肩後,棍梢指向前上方。左手由右胸向前推掌,掌指向上。目視左掌。
易犯錯誤:弓步起跟,背棍時棍不貼身。
糾正方法:右腳五趾抓地,沉跨,後腿蹬直,舞花背棍分解練習。
13.挑把棍
動作要領:右腳向前上步成右弓步,上體左轉,同時左手接握棍中段,右手握棍向左前上繞行,使棍把向左前上方挑起,目視棍把。
易犯錯誤:向前挑把時,右臂太直。
糾正方法:上部,挑把分解練習。
14.轉身弓步戳棍
動作要領:右腳尖里扣,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獨立式,上體稍左轉180度,兩手握棍使棍身貼於左腿小腿內側,左腳立即向身體左側落步,成左弓步。同時,兩手握棍使棍梢向左側平戳,左手鬆握後滑與右手靠近。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提膝和轉身動作不連貫;平戳棍時易聳肩。
糾正方法:提膝不宜過高,轉身要敏捷;提膝、轉身、平戳棍分解動作練習。
15.踢腿撩棍
動作要領:右腳向前移,身體重心移至右腿上,上體右轉。兩手握棍向右側後方提撩一圈,棍身落於左臂。同時右腳側踢,腳尖勾起與頭同高,目視前方。
易犯錯誤:撩棍和踢腿不協調,聳肩。
糾正方法:兩手撩棍練習;側踢腿練習;上下肢配合的完整動作練習。
16.弓步拉棍
動作要領:右腳在身體右側落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手向右肩前拉帶並內旋,左臂直臂下壓內旋,棍身斜放於身前,目視左下
易犯錯誤:拉棍與弓步動作不協調。
糾正方法:完成弓步拉棍動作,切不可直腿下落砸地。
17.提膝攔棍
動作要領:左腳向右跨一大步成馬步。左手握棍左側推出,右手順勢提至頭上。左腳尖里扣,左手握棍上舉於左後側,右手順勢向胸前下拉,棍身斜舉於胸前,左手棍梢向左上方。右腿屈膝提起,右手握住棍把向前推攔,左手舉於頭上,上體前傾,棍身斜架於身前,目視棍把。
易犯錯誤:動作不連貫,支撐腿不穩。
糾正方法:先進行轉身提膝的練習,提膝要展胯成側提膝;結合棍法進行完整動作的練習。
18.插步掄把劈棍
動作要領:右腳向前落步,兩手做舞花棍,同時,上左腳插右腳身體左轉,做右把下劈,目視棍把。
易犯錯誤:動作不連貫,兩手握棍過死,棍身未貼近身體。
糾正方法:插步與掄劈棍慢動作練習,棍貼身做立圓。
19.馬步掄劈棍
動作要領:以兩腳掌為軸,上體向右翻轉180度。同時,右手握棍向右後方繞行,左手則順勢直臂斜伸左下側,左腳向身體右側跨一大步,上體從右向後轉成馬步。同時,左手握棍向上,並隨著轉體動作向身體右側掄棍,使棍的上段向前平劈,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劈棍動作須用力,並與馬步動作同時完成。
教法提示:與基礎棍術的馬步掄劈棍相同。
20.翻身馬步掄劈棍
動作要領:蹬地起跳做轉體360°,兩手握棍隨轉體繞掄一周,成馬步劈棍,目視棍稍。
易犯錯誤:劈棍與馬步兩個動作不能同時完成。
糾正方法:徒手的翻身跳練習,結合棍法進行完整動作練習。
21.上步右撩棍
動作要領:兩腿直立,左手向棍把一端下滑並迅速兩手一齊向右繞行一周,同時上體右轉,緊接右腳跟上一步,左腿半蹲成右虛步,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棍上撩時,沒有靠近身體右側。
糾正方法:原地左右撩棍。
22.上步左撩棍
動作要領:上動不停。左手迅速移至右手拇指前握棍,兩手一齊向左後掄棍一周。目平前方。
易犯錯誤:與「右撩棍」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糾正方法:原地左右提撩棍練習。
23.轉身仆步摔棍
動作要領:上動不停。兩手握棍繼續向上撩棍的同時扣腕做舞花下劈、同時左腳掌里扣,右腳跟碾轉,上體隨即右轉。右腳向身後落步全蹲,成左仆步。兩手向下劈棍,左臂伸直,右臂屈肘於胸前正下方,棍梢前半段摔地,上體稍前傾。目平視前方。
易犯錯誤:摔棍動作與仆步不能同時完成,棍身與左腿不平行。
糾正方法:舞花仆步摔棍練習。
24.弓步崩棍
動作要領: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屈膝半蹲,成左弓步。左手略向右手前滑握,棍順勢前送,兩臂自然伸直,右手猛力向下壓,使棍梢從下向上崩挑,高與頭平。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上崩弧度過大,與弓步不協調。
糾正方法:兩手隨身體重心上提向前順送,然後,再與弓步同時完成崩棍動作。
25.馬步把劈棍
動作要領:身體重心後移,左腳隨即稍回收,右腳向左腳前跨一大步,上體隨即向左後轉,兩腿半蹲成馬步。右手隨著轉體動作從右肩前上方一面滑握於棍身中段,一面向前做掄劈動作,此時,右臂向右伸平,手心向下,左手至左腰側,虎口向右,把端高度在胸下,腰上之間。目視棍把。
易犯錯誤:上步與劈棍動作不一致。
糾正方法:上步與劈棍做慢動作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26.歇步半掄劈棍
動作要領:上身右轉,兩腿成歇步。右手滑握至棍把收至腹前,左手滑握至棍身中段向身前平劈。左臂向前伸平;右手握棍至腹前,棍梢與肩同高,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轉體下坐與劈棍動作不一致。劈棍無力。
糾正方法:兩腿全蹲交叉相疊;身體保持馬步時的高度,不可上提後再下落。
27.左平舞花棍
動作要領:兩腿立起,左腳向前一步,左腳蹬地跳起,右腳向身前跨跳一步,身體隨即向左後轉,右手握棍,隨轉體動作在頭上平轉一周半。左腳在身後退一大步,上體隨即向左後轉成左弓步。棍梢略高於頭。目視棍梢。
易犯錯誤:舞花時,兩手握得太緊,與上步不協調。
糾正方法: 舞花棍時兩手鬆握,跳步與舞花棍分解練習。
28.右平舞花棍
動作要領:右腳向右前方上一步,在頭頂上方向右雲棍一周。同時上左腳,插右腳,轉身向右上方撥擊。左手置於右肋處,棍梢貼靠右胯外側。目視棍把。
易犯錯誤:同上惟雲棍方向相反。
糾正方法:進行左右雲撥棍練習。
29.插步下點棍
動作要領:兩手握棍使棍把向左後方貼身繞一周,同時插步向右點棍,目視棍稍。
易犯錯誤:插步與點棍動作不協調。
糾正方法:進行左右點棍練習;再結合步法進行完整動作的練習。
30.弓步下點棍
動作要領:上體左轉,右腳後退一步,成左弓步。同時滾向左側點地。兩臂伸直,兩手位於膝蓋前。目視棍。
易犯錯誤:點棍時,左腕幅度太大。
糾正方法:原地點棍練習,使棍梢放遠些。
31.插步下戳棍
動作要領:重心後移,上體右轉,左腳向右側插一步,成交叉步。左手先上抬並向棍梢一端滑握,右手從把端略向中段滑握,使棍把由腹前向身體右下方戳擊。右臂伸直,左臂屈肘於左胸前,手心向里,上體左傾。目視棍把。
易犯錯誤:插步與戳把動作不協調。
糾正方法:插步與戳把動作的完整練習。
32.提膝攔棍
動作要領:右腳向右退一步,上體左轉,兩手握棍,右手握把向左上繞弧,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成右獨立式。同時兩手向身體左上方架攔,棍梢指向左斜下方。目視左前方。
易犯錯誤:掄擺棍不協調,攔棍與提膝不一致。
糾正方法:兩手握棍掄擺時要柔和連貫;提膝須展胯成側提膝,與攔棍同時完成。
收勢
動作要領:右手從上屈肘向身體右側下落,臂伸直,左手順勢向右上滑把,使棍把下降至右腿外側,棍身直立。目仍視左側。左腳下落與右腳並立。同時左手撒開垂於身體左側,棍把在右腳外側著地。目視正前方。

⑽ 請問棍術的具體練法

棍術棍術
gùnshù
[stick acrobatic play] 器械武術之一,用棍表演的武術套路的總稱
"棍術"指使用棍的方法和技巧。明俞大猷《劍經》、戚繼光《紀效新書》、茅元儀《武備志》、程宗猷《少林棍法闡宗》等對棍的擊法均有詳盡論述。握棍的方法稱"把法",常見的有陽把(手心向上握棍),陰把(手心向下握棍)、陰陽把(兩手心相對)、對把(虎口相對),交叉把(左右手交叉),滑把等。棍法有:打、揭、劈、蓋、壓、雲,掃、穿、托、挑、撩、撥等。練習棍術要求手臂圓熱,梢把兼用,身棍合一,力透棍梢,表現勇猛、快速,"棍打一大片"的特點。棍術的套路有:自選棍術、猴棍、七星棍、五虎群羊棍、齊眉棍、大梢子棍等。對練有"對棍"、"棍進槍"、"棍進三節棍","三人對棍"等。
一、
[編輯本段]棍的部位名稱、規格及基本握法
(一)棍的部位名稱、規格
棍的各部位名稱見圖2-4-1。棍的長度不得短於本人身高。
(二)棍的基本握法
1、持棍法:右手持棍,以拇指和食指卡握棍身,其餘三指自然彎曲,虎口朝向棍梢,使棍身緊貼於身體右側,把端觸地。
2、提棍法:
①單手握,右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
②順把握,雙手虎口順向握棍;
③對把握,雙手虎口相對握棍。
二、
[編輯本段]棍的主要運動方法
1.撥棍:棍梢斜向前上方左右擺動為撥,撥棍時用力輕快平穩,幅度不要過大。
2.掃棍:棍梢在腰部以下水平掄擺;或盡量以棍梢貼地,棍身傾斜掄擺為掃。掃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3.掄棍:單手或雙手將棍梢向左或向右平掄。平掄不得超過一周,加轉身不得超過兩周。掄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4.戳棍:棍梢或棍把直線向前、向側或向後戳擊。戳棍要求發力短促,力達梢端或把端。
5.劈棍:棍由上向下為劈。劈棍要求迅猛有力,力達棍梢。
6.立圓舞花:兩手握住棍身中段,使棍在身體兩側由上向前、向下繞立圓轉動。要求連續快速,走立圓時很要貼近身體。
7.提撩舞花:兩手握住棍身距把端1/3處,使棍沿身體左右兩側由下向前、向上劃立圓連續向前撩出。要求快速連貫,立圓掄轉應貼近身體但不得觸身。

閱讀全文

與棍術的技巧和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種菜的方法視頻教程大全 瀏覽:881
秋天嗓子啞了有什麼方法可以恢復 瀏覽:847
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研究方法 瀏覽:695
數學廣角的方法與技巧圖片 瀏覽:331
比利時壺使用方法 瀏覽:806
用簡便方法計算65000除以700 瀏覽:638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154
換熱器的計算方法 瀏覽:140
電子秤的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892
三星電話儲存位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74
自製最簡單的折疊方法 瀏覽:239
15X104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851
excel如何轉換成word無表格的方法 瀏覽:210
高速離心機使用方法 瀏覽:737
去除手機網路緩存的方法 瀏覽:913
辣椒鹼檢測方法 瀏覽:40
烏葯種植方法 瀏覽:181
平常如何側方入庫最笨方法 瀏覽:496
踝骨軟化鍛煉方法 瀏覽:425
如何活到極致的方法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