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傷者有什麼搬運方法
常用的傷員搬運方法有哪2種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搬運工具:
1、徒手搬運 不使用工具,而只運用技巧徒手搬運傷病員,包括單人攙扶、背馱、雙人搭椅、拉車式及三人搬運等。
2、擔架搬運 擔架種類包括:鏟式擔架、板式擔架、四輪擔架、其他:帆布擔架、可折疊搬運椅等。
搬運的方法:
1、一位擔架員徙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其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更適用於搬運溺水病人。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擔架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擔架員抓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加重傷害。 救護者抓住傷口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可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後背
④下梯法:適用清醒或昏迷者;體型較大、較重傷者。從樓梯往下運送。
⑤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⑵ 怎麼對傷員進行搬運
錯誤的搬運可能會使傷員在搬運途中傷情加重甚至失去生命。掌握正確的搬運方法,才能在急救中保證傷者的安全,從而達到有效的救治目的。
a.脊柱損傷:硬擔架,3-4人同時搬運,固定頸部不能前屈、後伸、扭曲。
b.顱腦損傷:半卧位或側卧位。
c.胸部傷:半卧位或坐位。
d.腹部傷:仰卧位、屈曲下肢,宜用擔架或木板。
e.呼吸困難病人:坐位。最好用折疊擔架(或椅)搬運。
f.昏迷病人:平卧,頭轉向一側或側卧位。
g.休克病人:平卧位,不用枕頭,腳抬高。
⑶ 常用的搬運方法有
常用的傷員搬運方法有哪2種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搬運工具:
1、徒手搬運 不使用工具,而只運用技巧徒手搬運傷病員,包括單人攙扶、背馱、雙人搭椅、拉車式及三人搬運等。
2、擔架搬運 擔架種類包括:鏟式擔架、板式擔架、四輪擔架、其他:帆布擔架、可折疊搬運椅等。
搬運的方法:
1、一位擔架員徙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其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更適用於搬運溺水病人。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擔架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擔架員抓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加重傷害。 救護者抓住傷口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可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常用的傷員搬運方法有哪2種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搬運工具:
1、徒手搬運 不使用工具,而只運用技巧徒手搬運傷病員,包括單人攙扶、背馱、雙人搭椅、拉車式及三人搬運等。
2、擔架搬運 擔架種類包括:鏟式擔架、板式擔架、四輪擔架、其他:帆布擔架、可折疊搬運椅等。
搬運的方法:
1、一位擔架員徙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其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更適用於搬運溺水病人。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擔架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擔架員抓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此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加重傷害。 救護者抓住傷口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可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後背
④下梯法:適用清醒或昏迷者;體型較大、較重傷者。從樓梯往下運送。
⑤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⑥抱持法:適於年幼傷者,體輕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是短距離搬運的最佳方法。救護者蹲在傷員的一側,面向傷員,一隻手放在傷員的大腿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的背後,然後將其輕輕抱起。傷員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兩位擔架員徙手搬運:
①轎杠式: 適用清醒傷患者,能用一臂或雙臂抓緊擔架員的傷患者,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腕,然後,蹲下讓傷員將兩上肢分別放到兩名救護者的頸後,再坐到相互握緊的手上。兩名救護者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②椅托式: 適用體弱而清醒的傷患者。兩名救護者面對面蹲在傷員的兩側,分別將靠近傷員一側的手伸到傷員背後握住對方的手腕。各自將另一隻手伸到傷員的大腿中部(膕窩處),握住對方的手腕。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③雙人拉車式: 適於意識不清的傷患者移上椅子、擔架或在狹窄地方搬運傷者。兩名救護者,一人站在傷員的背後將兩手從傷員腋下插入,把傷員兩前臂交叉於胸前,再抓住傷員的手腕,把傷員抱在懷里,另一人反身站在傷員兩腿中間將傷員兩腿抬起。兩名擔駕員一前一後地行走。 ④雙人扶腋法: 適於清醒傷患者,雙足受傷者。(由於此法簡便省力,常在運動會將被採用)。
⑷ 怎樣對傷員進行搬運
一、單人搬運法
適用於傷勢比較輕的傷(病)員,採取背、抱或挾持等方法。
二、雙人搬運法
一人搬托雙下肢,一人搬托腰部。在不影響病傷的情況下,還可用椅式、轎式和拉車式。
不要讓昏迷病人仰卧,應使其側卧,防止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不能給昏迷病人進食、進水。
三、三人搬運法
對疑有胸、腰椎骨折的傷者,應由3人配合搬運。一人托住肩部,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兩下肢,3人同時把傷員輕輕抬放到硬板擔架上。
四、多人搬運法
對脊椎受傷的患者向擔架上搬動時,應由4~6人一起搬動,2人專門負責頭部的牽引固定,使頭部始終保持與軀干成直線的位置,保持頸部不動。另2人托住臂背,2人托住下肢,協調地將傷者平直放到擔架上,並在頸、腋窩放一隻小枕頭,頭部兩側用軟墊或沙袋固定。
不要隨意搬動腦出血病人。應使其平卧,抬高頭部,並馬上叫救護車。
五、擔架搬運
在沒有現成的擔架而又需要擔架搬運傷(病)員時,需要自製擔架。
(1)用木棍制擔架。用兩根長約7尺的木棍,或兩根長約6~7尺的竹竿綁成梯子形,中間用繩索來回綁在兩長棍之中即成。
(2)用上衣制擔架。用上述長度的木棍或竹竿兩根,穿入兩件上衣的袖筒中即成,在沒有繩索的情況下常用此法。
(3)用椅子代擔架。用扶手椅兩把對接,用繩索固定對接處即成。
(4)毯子擔架法。
材料:兩根木棍、一塊毛毯或床單、較結實的長線(鐵絲也可)。
方法:第一步,把木棍放在毛毯中央,毯的一邊折疊,與另一邊重合。第二步,毛毯重合的兩邊包住另一根木棍。第三步,用穿好線的針把兩根木棍邊的毯子縫合一條線,然後把包另一根木棍邊的毯子兩邊也縫上,製作即成。
不要讓心源性哮喘病人平卧。因為平卧會增加肺臟淤血及心臟負擔,使氣喘加重,危及生命。應取半卧位,使下肢下垂。
六、車輛搬運
車輛搬運受氣候影響小,速度快,能及時送到醫院搶救,尤其適合較長距離運送。輕者可坐在車上,重者可躺在車里的擔架上。重傷患者最好用救護車轉送,缺少救護車的地方,可用汽車送。上車後,胸部傷員取半卧位,一般傷者取仰卧位,顱腦傷者應使頭偏向一側。
運送患者時,應隨時觀察呼吸、體溫、出血、面色變化等情況,注意患者姿勢,給患者保暖。
2007年3月,某縣境內發生車禍,司機被夾在駕駛室內,當時幾位過路人拽著司機的腿把司機硬從座位上拽出來。由於當時司機雙腿骨折,在生拉硬拽中,司機被痛昏過去。當120到達後,傷者已處於休克狀態,非常危險。
錯誤的搬運可能會使傷員在搬運途中傷情加重,甚至失去生命。掌握正確的搬運方法,才能在急救中保證傷者的安全,從而達到有效的救治目的。
⑸ 發生交通事故時搬運昏迷者或窒息危險的傷員應採用什麼方式
搬運和運送傷員是一項重要措施,先行現場搶救,再轉送附近醫院。
1.現場搶救
其主要任務是使傷病員迅速脫離出事地點,轉移到安全和便於救治的地方,以進行及時的止血、包紮和固定。現場的搬運方法為:
(1)單人搬運法搶救是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分側身匍匐搬運法,牽拉法和單人背、抱法,而以後者為最常用。背傷病員時,應將其上肢放在搬運者的胸前,搬運者背負傷病員胸腹,並用兩手托傷員兩大腿。抱傷病員時,搬運者一手抱扶病員腰部,另一手扶托傷病員大腿中部。
(2)雙手搬運法比較常用,有坐椅式與抬式搬運法,可用於一般傷員,但不宜用於脊柱損傷傷員等。
(3)救治傷病員時,應了解傷病部位,以便搬運時保持合適的體位,避免加重病情或發生意外。
①顱腦傷患者宜處半卧位或側卧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妥善保護暴露的腦組織,防止或減少震動,可用衣物將患者頭部墊好。
②胸部傷患有呼吸困難宜採用半卧位,可用衣物坐椅式雙人搬運法或用坐椅搬運。
③腹部開放性損傷,腹腔臟器可自創口脫出,一般不宜回復,可用碗等覆蓋保護,然後包紮。如臟器大量脫出或臟器已嵌頓,血液循環障礙者,應適當消毒後回納包紮。搬運時,患者仰卧於木板,下肢屈曲,然後抬送。
掌握正確的急救知識,有利於對傷者的搶救,挽回傷者的性命。在交通事故現場除了對傷者進行搶救之外,我們還應做哪些事呢?例如對交通事故現場的保護,如果您還想要了解更多與交通事故相關的知識,請您登錄中國交通事故賠償網站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⑹ 救護時的搬運方法有哪些
1.一位救護員徒手搬運:
①扶行法:適宜清醒傷患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能自己行走的傷患者。
救護者站在傷者身旁,將傷者一側上肢繞過救護者頸部,用手抓住傷員的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背後至腰部,攙扶行走。
②背負法:適用老幼、體輕、清醒的傷患者。
救護者背朝向傷員蹲下,讓傷員將雙臂從救護員肩上伸到胸前,兩手緊握。救護員摟住傷員的大腿,慢慢站起來。如有上、下肢,脊柱骨折不能用這種方法。
③拖行法:適用於體重體型較大的傷患者。自己不能移動,現場又非常危險需要立即離開時,可用此法。非緊急情況下,勿用此種方法,以免造成傷者另一次的傷害,容易加重傷情。
救護者抓住傷員的踝部或雙肩,將傷員拖出現場。如傷員穿著外衣,應將其鈕扣解開,把傷員身下的外衣拉至頭下,這樣拖拉時,可使傷員頭部受到一定保護。拖拉時不要彎曲或旋轉傷員的頸部和後背。
④下梯法:適用於清醒或昏迷者;體型較大和體重較重的傷者。
從樓梯往下運送。。
⑤爬行法:適用清醒或昏迷傷者。
在狹窄空間或濃煙的環境下。
⑥抱持法:適於年幼傷者,體輕者沒有骨折,傷勢不重,是短距離搬運的最佳方法。
救護者蹲在傷員的一側,面向傷員,一隻手放在傷員的大腿下,另一隻手繞到傷員的背後,然後將其輕輕抱起。
傷員如有脊柱或大腿骨折禁用此法。
2.兩位救護員徒手搬運:
①轎杠式:適用清醒傷患者,能用一臂或雙臂抓緊救護員的傷患者,兩名救護者面對面各自用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再用左手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腕,然後,蹲下讓傷員將兩上肢分別放到兩名救護者的頸後,再坐到相互握緊的手上。兩名救護者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②椅托式:適用體弱而清醒的傷患者。
兩名救護者面對面蹲在傷員的兩側,分別將靠近傷員一側的手伸到傷員背後握住對方的手腕。各自將另一隻手伸到傷員的大腿中部,握住對方的手腕。同時站起,行走時同時邁出外側的腿,保持步調一致。
③雙人拉車式:適於意識不清的傷患者。將傷患者移上椅子、擔架或在狹窄地方搬運傷者。
方法是兩名救護者,一人站在傷員的背後將兩手從傷員腋下插入,把傷員兩前臂交叉於胸前,再抓住傷員的手腕,把傷員抱在懷里,另一人反身站在傷員兩腿中間將傷員兩腿抬起。兩名救護者一前一後地行走。
④雙人扶腋法:適於清醒傷患者,雙足受傷者。(由於此法簡便省力,常在運動會時被採用)。
3.三人或四人徒手搬運:
三人或四人平托式:適用於脊柱骨折的傷者。三名(或四人)救護者站在傷員未受傷的一側,分別在肩、臀和膝部。同時單膝跪在地上,分別抱住傷員的頭、頸、肩、後背、臀部、膝部及踝部。救護者同時站立,抬起傷員,齊步前進,以保持傷員軀干不被扭轉或彎曲。
①三人同側運送。
②三人異側運送。兩名救護者站在傷員的一側,分別在肩、腰、臀部、膝部,第三名救護者可站在對面,傷員的臀部,兩臂伸向傷員臀下,握住對方救護員的手腕。三名救護員同時單膝跪地,分別抱住傷員肩、後背、臀、膝部,以後同時站立抬起傷員。
4.器械搬運:
①擔架的搬運方法:擔架的搬運既省力又方便,是常用的方法。適於病情較重,不宜徒手搬運,又需要轉送較遠路途的傷員。常用的擔架有帆布折疊式擔架,此擔架可適於一般傷員的搬運。不宜運送脊柱損傷的傷員。若要使用,必須在帆布上加一塊木板。另一種是組合式(鏟式)擔架。適於不宜翻動的危重傷員。
抬擔架時的注意事項:擔架搬運時,傷員的腳在前,頭在後以便於觀察,先抬頭,後抬腳,擔架員應步調一致;向高處抬起,傷員頭朝前,足朝後(如上台階、過橋),前面的擔架員要放低擔架,後面的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狀態。下台階時相反。擔架員應邊走邊觀察傷員情況如神志、呼吸、脈搏。病情如有變化,應立即停止搶救,先放腳,後放頭。傷員用汽車運送時,擔架要固定好防止在起動、剎車時碰傷。夏天要注意防暑、冬季要預防凍傷。
②自製簡易擔架:可利用就便器材自製擔架,如用木板、木棍、繩子、竹桿、被單、梯子、衣服等等。
兩件上衣自製擔架:用兩根可負重的木棍或竹竿當架子,用兩件上衣構成擔架面。
毛毯(被單、棉被)自製擔架。
竹桿、繩子自製擔架。
木棍、門板自製擔架
上述三種自製簡易擔架,均不宜用來轉運脊柱損傷的傷員。
③將傷患者搬放到擔架的方法:兩名救護員搬運。三名救護員搬運。
5.幾種特殊傷的搬運:
①脊柱骨折的搬運:脊柱骨折的傷員,在固定骨折或搬運時要防止脊椎彎曲或扭轉。因此,不能用普通軟擔架搬運要用木板擔架,嚴禁用一人抬胸、一人抬腿的拉車式搬運。
搬運時必須托住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這樣不使傷員的脊柱強度彎曲以免造成脊髓斷裂和下肢癱瘓的嚴重後果。
②頸椎骨折的搬運:三至四人,搬運方法同脊柱骨折。首先要有專人牽引,固定頭部,然後一人托肩,一人托臀,一人托下肢,動作一致抬放到硬板擔架上,頸下必須墊一小墊,使頭部與身體成直線位置。頸兩側用沙袋固定或用頸托(臨時頸托也可),肩部略墊高,防止頭部左右扭轉和前屈、後伸。
③臨時頸托的製作方法:用報紙或畫報,把它折成長約40厘米,寬約10厘米的硬墊。用三角巾或毛巾包好。將臨時頸托環繞頸部在前面打結。
④胸、腰椎骨折的搬運:先將一塊木板(長度和寬度可容傷員俯卧)平放在傷員一側,然後由3~4人,分別扶托傷員的頭、肩、臀和下肢,動作一致,把傷員抬到或翻到硬木板上,使傷員俯卧位,胸上部應稍墊高並要取出傷員口袋內的硬東西,然後,用三至四根布帶(三角巾)把傷員固定在板上。
⑤骨盆骨折搬運:應使傷員仰卧,兩腿髖、膝關節半屈、膝下墊好衣卷,兩大腿略向外展,用1~2條三角巾折成寬頻,圍繞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間打結。用另一條三角巾折成寬條帶圍繞膝關節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擔架上搬運。
⑥開放性氣胸搬運:首先應嚴密地堵塞傷口,用三角巾懸吊固定傷側手臂,再用另一條三角巾圍繞胸部加以固定。搬運時傷員應採取半卧位並斜向傷側,迅速運送醫院。
⑦腹部內臟脫出的搬運:內臟脫出應首先用消毒紗布與碗固定脫出的內臟,搬運時傷員應採取仰卧位,膝下墊高,使腹壁鬆弛,減少痛苦,同時還應根據傷口的縱橫形狀採取不同的卧位。如腹部傷口是橫裂的,就必須把兩腿屈曲;如是直裂傷口就應把腿放平,使傷口不易裂開。
⑧顱腦損傷搬運:顱腦損傷(包括腦膨出)搬運時傷員應向健側側卧位或穩定側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頭部兩側應用衣卷固定,防止搖動並迅速送醫院。
⑨頜面傷搬運:傷員應採取健側卧位或俯卧位,兩大腿略向外展,用1~2條三角巾折成寬頻,圍繞臀部和骨盆,在下腹部前面的中間打結。用另一條三角巾折成寬條帶圍繞膝關節固定。用三人平托放在木板擔架上搬運。
⑺ 傷員搬運的方法有哪幾種
1、搬運傷員之前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和受傷部位,重點檢查傷員的頭部、脊柱、胸部有無外傷,特別是頸椎是否受到損傷。
2、對於創傷出血、骨折的傷病員,應先行止血、包紮、固定,然後再根據受傷情況,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
搭肩用於幫助下肢受傷的傷病員。傷病員的手搭在救助人員的肩上。此方法不適於骨折病人。
平抱搬運用於短距離救護,適用於嬰兒或體重較輕的病人。此搬運法不適於脊髓損傷或骨折病人。
背負搬運用於較長距離搬運,此法不適於失去知覺和骨折病人。
手臂交叉搬運適用於胸腔積液、呼吸困難、心衰病人。搬運者相對而立,四手相握成「井」字形,傷病員兩手分別搭於兩位救治人員頸部,坐在「井」字形手臂上。
毛毯或床單搬運用毛毯或床單鋪在病人身體下面,單人拖床單或雙人抓住四角搬運。
擔架搬運擔架是運送傷病員最常用的工具,可用門板、木板、床板、椅子等臨時製作代替。脊柱骨折病人必須用硬擔架搬運,正確的搬運方法是:
①傷者兩下肢伸直,兩上肢垂於身體兩側。
②3~4名急救者在傷者一側,兩人托臀和雙下肢,另兩人分別托頭和腰部,置傷者於擔架或門板上。
③固定傷者,頸部不能前屈、後伸、扭曲;軀干不能扭曲,千萬不能一人抬頭一人抬足。
④用枕頭、沙袋、衣物墊於腰、頸兩側。如果頸、腰脫臼錯位,或骨折時應將頸下、腰下墊高,保持頸或腰過伸狀態。
3、注意保暖,但不要將頭面部包蓋太嚴,以免影響呼吸。
4、在搬運途中要隨時觀察傷員的病情變化,重點觀察呼吸、神志等,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如窒息、呼吸停止、抽搐時,應停止搬運,立即就地搶救。
5、在濃煙中搬運傷員,應彎腰或匍匐前進;在有毒氣泄漏的現場,搬運者應先用濕毛巾掩住口鼻或使用防毒面具,以免被毒氣熏倒。
⑻ 如何正確安全的搬運傷員
1.不明病情時,盡量不要移動患者。2.需要搬運傷者時,應請周圍的人幫忙。3.只有自己時,可將患者從背後抱住,並用單手緊握患者另一雙手,注意要輕輕搬運。4.搬運時,要注意傷者的呼吸及臉部表情。兒童或體重較輕的傷員用抱行法或背負法。現場環境危險,必須將傷員移到安全區域時可用拖行法。狹小的空間或火災煙霧現場的傷員可用爬行法。脊柱傷傷員為防止損傷加重,應採用多人平托法將傷員輕輕放置於硬板擔架上搬運。擔架行進中應使傷者腳朝前頭在後(便於後面抬擔架的救護員觀察傷病員病情變化)。上坡(樓)頭在前,下坡(樓)頭在後。一般傷病員採取平卧位固定於擔架上,有昏迷時頭部應偏於一側;有腦脊液耳漏、鼻漏時頭部抬高30度,防止腦脊液逆流和窒息。
⑼ 搬運昏迷或有窒息危險的傷員時,應採用什麼方式
先開放氣道, 再採取去枕仰卧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窒息,氣道通暢是呼吸道通暢的前提!
因氣道通暢可解除因舌根後墜、嘔吐物及血塊導致的氣道阻塞。
可以採用手法開放氣道的方法。常用的手法開放氣道有三種:仰頭舉頦法,仰頭抬頸法和仰頭拉頜法。
手法開放氣道
1、適應症
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舌後墜而堵塞呼吸道的病人。
2、禁忌症
有可疑頸椎骨折的患者禁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
3、方法
首先,將病人置於合適的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卧位,病人頭、頸、軀干平卧無扭曲,雙手放於軀干兩側。如病人摔倒時面部朝下,應小心轉動病人,並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
轉動時尤其要注意保護頸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著肩部,使病人平穩地轉動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頸椎損傷。
體位擺好後立即清除口咽腔分泌物。即可按照下列三種方法施行徒手開放氣道術,使頭極度後仰,對疑有頸椎骨折者,保持頭頸脊柱一直線,並使頭適度後仰張口。
(1)仰頭舉頦法:搶救者左手掌根放在傷病員前額處,用力下壓使頭部後仰,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傷病員下頦骨處,向上抬起下頦。操作時要注意手指不要壓迫病人頸前部頦下軟組織,以免壓迫氣管,不要使頸部過度伸展。
(2)仰頭抬頸法:傷病員仰卧,撤除枕頭,搶救者一手放在傷病員前額,向後向下按壓,使頭後仰,另一手托住傷病員頸部向上抬頸。
(3)仰頭拉頜法:搶救者在傷病員頭側,雙肘位於傷病員背部同一水平上,用雙手抓住傷病員兩側下頜角,向上牽拉,使下頜向前。同時,使頭部後仰,兩手拇指可將下唇下推,使口腔打開。頭部後仰的程度要求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地面垂直。
(9)如何選項搬運病人的方法擴展閱讀
⑴隱匿傷:墜落傷、車禍傷等鈍挫傷容易出現隱匿傷,病人表面「正常」,但很快出現問題,甚至危及生命,如肝、脾、腎破裂出血,心肌損傷、創傷性濕肺、血氣胸等。如有可疑,到醫院檢查、觀察。
⑵顱腦損傷:患者存在頜面損傷、顱底骨折、深昏迷、呼吸困難、口鼻出血或分泌物時,應及時控制氣道、插管。顱腔異物的外露部分不要撥除,要加以保護,用敷料包紮固定。
耳鼻流血不能填塞(因可能為腦脊液),而應及時擦去。抽搐者用安定肌注,昏迷者納洛酮靜滴,顱內高壓者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
⑶燒傷:正燃燒時,勿呼喊、奔跑或赤手撲火,可卧地滾動。盡快將傷面浸入涼水中,但使用冰水不要超過10分鍾。剪掉燒毀或化學物浸濕衣服,立即用冷水沖洗30分鍾;
化學性腐蝕劑燒傷(包括咽、食道燒傷)可用弱酸或弱鹼中和,一時無合適葯液,可用清水稀釋,然後用牛奶或蛋清、植物油來保護粘膜創面;如有呼吸道燒傷,可表現為咳痰、呼吸困難,應早期大劑量用皮質激素,喉梗阻時,及時氣管切開。
生石灰燒傷應去掉顆粒後再沖冼。磷燒傷應將創面浸入水中或用濕紗布覆蓋。沖洗眼時,必須拉開眼臉,暴露上下穹隆。
⑷斷肢:不要急躁在將肢體從機器上撕下,也不能倒轉機器來移出肢體,應停電、拆開機器移出,使用冰袋等低溫保存(肢體和冰隔開以防凍傷)轉運。
⑸脊柱損傷:診斷:局部疼痛、畸形,相應肢體活動障礙或麻木,大小便失禁或陰莖搏起。
⑹體表損傷的處理:急救時應考慮對傷肢實施降溫處理。外行救助者對皮表創傷者推薦使用自來水沖洗傷口。皮膚或眼睛接觸腐蝕性毒物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是最基本和最適當的急救措施。
外行救援者對皮膚破損或損傷者使用抗生素葯膏,並使用三種以上抗生素葯膏要優於使用兩種或單一種抗生素軟膏。
⑺其它:
①開放性喉損傷時,為防止縱隔氣腫,應迅速閉合傷口,紗布填塞壓迫止血,喉或氣管應置入氣管套管或塑料管。
②口腔、頜面部損傷時,應清除口腔異物,解除舌後墜,頜骨移位致窒息者立即復位,昏迷或休克者可取俯卧位。
③大靜脈出血的主要危險是空氣栓塞,應暫用手或綳帶壓迫。
④開放性創傷應用敷料覆蓋。如腸管脫出,可用濕紗布或干凈的碗等覆蓋。
⑤蛇咬傷不要用嘴吸吮,可以用綳帶捆綁患肢(不要太緊)。
⑥銳器刺入不要撥出,應用敷料包紮固定,使銳器不移動(相對於身體)。
3.止血:
①指壓動脈止血法,壓迫顳淺動脈、面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股動脈等出血的近心端。頸總動脈損傷可在鎖骨上方直接將它壓向頸椎橫突。
②加壓包紮止血法,最常用且可靠,即用紗布等覆蓋用力加壓包紮。
③止血帶法,使用橡皮條或布條緊纏肢體止血。注意事項:上臂扎在上1/3或下1/3處,下肢於股骨中下1/3交界處;包紮處應有襯墊;松緊以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合適;每小時應放鬆1到2分鍾。
4.固定:
固定術是為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而實施的。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固定材料多用夾板和三角巾,於緊急時可就地取材,用竹棒、木棍、樹枝等。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刺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要牢靠,松緊適度,皮膚和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
5.搬動和轉運 脊柱損傷搬運時,順應傷員脊柱軸線,使脊柱固定或減少彎曲,滾身移到硬擔架上,取仰卧位。或者2~3人協調一致,平起平放,慎勿彎曲,禁用摟抱或一人抬頭,一人抬足的方法。
頸椎患者:上頸托以防止頸椎繼發損傷,如果沒有頸托,要有專人托扶頭部,沿縱軸向上略加牽引,使頭、頸軀干一同滾動,嚴禁隨便強行搬動頭部,在背部墊上軟枕,使頸部略向後伸展,頭兩側各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
胸椎腰椎患者:胸腰部應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以防止移位,避免繼發損傷。轉運途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感覺、反射以及大小便情況等,尤其要注意呼吸頻率的改變。監護持續的心電監護和氧療,持續的擴容治療和升壓。昏迷、顱腦損傷的傷員應足朝前、頭朝後放置。
⑽ 危重病人的搬運是什麼
正確的搬運術對傷病員的搶救和治療都至關重要。搬運是急救醫療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搬運傷員時,如方法和工具選擇不當,輕則會加重病人痛苦,重者會造成病人終身癱瘓。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傷員和病情,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搬運方法和工具,而且動作要輕、快。
如何應急■ 當在現場找不到搬運工具時,可用徒手搬運法。其中單人徒手搬運包括扶持、背負、拖拉等方法。雙人搬運有椅托式,即兩救護員在傷員兩側,將手伸入患者大腿之下並互相握緊,另一手交叉扶住病員背部;拉車式,即一人雙手插到傷病員腋下將其抱在胸前,另一人用雙手抓住傷病員的兩膝關節,慢慢抬起病人;平拖式,即兩救護者在病人同側,一人抱住病人的肩部、腰部,另一人抱住病員的臀部,齊步平行走。
■ 擔架搬運法,搬運時由3~4人將病人抱上擔架,使其頭部向外,便於觀察其病情變化。在沒有擔架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椅子、門板、毯子、衣服、大衣、繩子、竹竿、梯子等製作簡易擔架。
■ 在搬運途中,如病人窒息,可讓其仰卧,頭低腳高,輕拍背部,排除氣管內阻塞物,或實施腹部沖擊法,使阻塞物排出。若病人停止呼吸或心跳驟停,應立即採用心肺復甦術。
■ 運送危重病人的車廂內可因地制宜地鋪些棉絮、衣服,甚至草席、稻草等,同時要注意為病人保暖。行車時盡量保持平穩。行車途中要少鳴喇叭,避免按高音喇叭。
特別提示■ 如病人呼吸困難,可將病人背部墊高;休克病人則採取頭低腳高位。
■ 搬運腦出血的病人,應稍墊高其頭部。
■ 搬運腹部受傷的病人,採取仰卧位、屈曲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