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作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地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正確的學習方法,是我們學習任何一門知識,任何一種技能所不可缺少的,教學中不注意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沒有掌握學習作文方法,自然會產生情緒,失掉對作文的興趣。為此要做到:
(一)用好課例。課文無非都是例子。學生學習語文,首先以學範文為主。範文是極好的作文範例,不教會學生模仿範文,不重視利用這現存的材料,那是極大的浪費。上海的心理學專家林崇德博士被桂林地區教委請到桂林講學時,也曾對模仿作文大加推崇。他說:創造從模仿開始,沒有模仿就沒有創造。如何指導模仿呢?模仿訓練不宜放任自流,否則收獲甚微。模仿訓練關鍵是抓住範文的語言和結構兩個方面進行。引導學生學習文章從不同角度分段描寫,並且在分段寫時,也注意模仿範文從不同的觀察點著眼的寫法,把段寫好。實踐證明,學生只要有範文可仿,各種體裁的文章都仿一仿,他們的作文就容易完成。
(二)引導學生開竅。要使學生能獨立寫好文章,還必須指導學生掌握文體表達方式的特點,能靈活應用。引導學生開竅,走的是一條說與寫結合的道路,它有利於培養學生寫作清晰的思路,明白的語言,靈敏的思維和行象的感知能力。
(三)摘寫提高。按照一般作文訓練常規,學生一個學期不過做八次到十次作文,這是遠遠不夠的。因而要求學生寫日記、周記以強化訓練。所謂摘,就是做摘記,五花八門,海闊天空,凡是自己認為有用的東西,都可以摘錄並記在心裡,最好是卡片形式為主,這樣便於分類,使用方便,也為學生以後做學問奠定基礎。所謂寫,就是寫生活、寫思想,隨時記錄或定時寫,可長可短,不必拘泥。清朝的顧炎武所作《日知路》,是很好的範例。一般說來,摘錄,學生容易做到,而且有不少學生做得非常多;但是,對平時的小寫訓練,都往往覺得難以下筆。為此,從引導學生寫生活,寫思想的指導原則出發,帶領他們觀察生活,實踐生活,捕捉思想。比如,教完《我愛故鄉的楊梅》後,可組織學生觀察一下楊梅的鮮果,並且讓他們也嘗一嘗楊梅果的味道。
(四)八奇制勝。要指導學生寫出好作文,光訓練一般作文方法還不夠,為求得出奇制勝之效,以下八個方面的做法,值得追求:(1)奇材(材料新穎、獨特),(2)奇情(感情能打動人),(3)奇語(語言優美),(4)奇意(主旨鮮明深刻),(5)奇頭、尾(開頭新穎、誘人,結尾不落俗套),(6)奇布局(結構富有特色),(7)奇方法(寫作技巧高妙),(8)奇批改(自改或改別人的文章有獨到生輝之妙)。這八奇對於小學生來說,並不是要面面俱到,應靈活運用,以求得好的效果。八奇制勝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奇批改」,這項訓練不僅僅表現在讓學生改正錯別字、標點誤用、語病這些一般性問題,更主要讓學生明白通過一兩處批改,改出水平,使原文有明顯提高。批改的標准可以規定,批改的方式靈活多樣,如師生隨堂共同批改,教師講座式批改等。但要注意照顧差生,先帶著他學著批改,再讓其獨立批改。
引導學生批改作文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但不僅能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掌握各方面有關知識,而且能使學生在實踐運用中,真正懂得作文的寫法,能形成過硬的作文本領,因此,應當把作文批改當作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個重要環節來重視。
作文指導方法多種多樣,以上幾方面的做法。教師們可在此基礎上各展才華,努力提高作文指導水平,那麼,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得到顯著提高。學生掌握了寫作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還促進學生思想認識不斷提高。
㈡ 怎麼輔導作文
一、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指出:「寫任何東西決定於認識和經驗,有什麼樣的認識和經驗,才能寫出什麼樣的東西來。反之,沒有表達認識的能力,同樣也寫不出好作文」。
二、把認識結構作為作文的核心,包括學習知識,觀察積累,記憶儲存,訓練思維,豐富想像,培養情感,鍛煉意志;從說到寫,推敲修改,多讀勤寫。
三、樹立大作文觀,聽、說、讀、寫有機結合
一要注重審題;二要明確寫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選材要有根據;四要講究謀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結構;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標題,作文提綱;六要注重文章寫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語言,用思想調遣語言。
學會五種立意法:以事贊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觸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標的逐年級分解: 一年級字詞,二年級句子,三年級片斷,四年級篇章,五年級綜合,六年級提高。
五、實施五項訓練
根據認識是作文的核心這一原則,圍繞這個發展學生心理機制的核心,扎扎實實地進行了五項訓練:
(一)、字詞訓練。學習掌握大量字詞。掌握運用字詞的金鑰匙: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聯系自己學會的語言及字詞知識。
運用「十引說」的方法,把字詞學習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十引說」是:1、分析字形;2、利用教具;3、憑圖學詞;4、組詞擴詞;5、選詞填空;6、詞語搭配;7、調整詞序;8、觸景用詞;9、詞語分類;10、聯詞成句。豐富了說話訓練內容,使自己積累大量會說會用的字詞,為寫作文打下堅實基礎。
(二)、句子訓練。只要是一個句子,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說的人、事、物、景,二是說目的。可有些教師指導學生說一句話時,沒有很好憑借圖畫和事物,認真教學生觀察、認識、分析、表達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張圖或一事物讓學生說寫一句話,學生不知道為什麼要說寫一句話,怎樣說寫一句話,說寫一句什麼句型、什麼句式的話,導致作文中語調單一、呆板、不活潑生動。可以改讓學生憑圖、看物、對話、練習說寫一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話,四種句型,九種句式的話。學生才會在作文中運用不同句型、句式,表達不同的思想、感情、態度、目的。
(三)、段的訓練。結合八種段式:以事物發展為序段,時間先後為序段,空間變換為序段,總述、分述結構段,因果段、轉折段,遞進段,並列段。以此認識客觀事物的發生、發展規律。不論哪種段式,都是記敘事物的發展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即段的內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話一樣,也是對人、事、物、景的敘述,也是表達一個意思。只不過是把一句話進一步說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訓練。篇是由段組成的。通過對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定法、用語的知識與方法,通過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法,文章開頭與結尾、過渡與呼應方法,各種文章體裁的知識與方法。學會寫中心明確,意思完整,詳略得當的記敘文和應用文。
(五)、生活現場訓練。採用生活現場訓練,更好地體會「從內容入手」寫作文。 通過各種作文教學活動,如「確定中心討論會」、「選材討論會」、「作文會診會」、「小諸葛審題會」、「妙用詞語比賽會」,從活動中生動具體地學到作文知識與寫作文的方法。另外,還可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如跳繩、拔河、踢毽、球類、背書比賽,從而學會如何寫比賽作文;開展校內外義務勞動,學會如何寫勞動場面;舉行詩歌朗誦、講演會,學會如何寫會議場面及會議上的見聞;通過參觀訪問,瀏覽名勝古跡,學會如何寫參觀訪問記、游記。學習觀察方法,留心周圍的事物、事件,「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通過現場生活作文,進一步認識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從而學會寫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養良好的文風。
實行「互評互改」,培養學生思維獨立性和創造性。學生作文寫好後,組織在小組內講評。先學習別人作文的優點,再用批評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點,並指出改進意見。在此基礎上重新再寫,從而使學生每寫一篇都有收獲。
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
「寫誠實的自己的話」是老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的。旨在營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謂「自主」就是不受條條框框的限制,讓學生無拘無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寫作。「自主」作文就是「言為心聲」,率性而為,展現自我的風采,體現鮮明的個性。
應當脫離作文教學的陳舊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自主」狀態下寫作,褪去矯揉造作、模仿穿鑿,賦予其鮮活的想像力,豐富的創造力,等待收獲的將是繽紛的色彩,清新的果實和勃勃的生機。
寫作時,課堂上常發生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文思枯竭,三言兩語就把要說的傾倒完了,乾乾癟癟;有的學生卻思緒綿綿,腦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瀾起伏,筆下洋洋灑灑。究其原因,與寫作材料充足與否當然有密切關系,然而,切不可忽視另一重要因素,即想像力發揮得如何。
根據近代腦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腦可分為四個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斷部位、儲存部位和想像部位。就多數人而言,前三個部位注意開發,想像部位比較忽視。據研究測試,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像力的15%,潛力很大。學寫作,就要重視想像力的發展。人們說,科學是從想像開始的,如果人們不幻想能像烏一樣飛,像魚一樣游,哪來今日的飛機、潛艇?寫文章也一樣,發揮想像力,讓思想插上雙翅飛翔,就能上下求索,神遊八荒,獲得十分豐富的寫作材料。
開展想像應選擇不定向的、跳躍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聯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說,人們思考問題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規、一定的角度進行,思維的范圍比較窄,而想像卻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開來想,思維充分發散。思維發散,頭腦中就能形成許多從來沒見過的事物形象,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寫作文常犯的簡單錯誤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離題。
另一個常見的毛病是文筆不好,詞彙不夠,如果再加上內容「天馬行空」,胡亂寫一篇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或搗蛋、有負面影響的作文,那可就慘了。
幾個原因:
(1)選材不恰當:尤其是看圖作文,沒有照圖片發揮,而是任意「創作」。
(2)詞彙不夠:形容「開心」的事,通篇都是「開心」,沒有別的形容詞;
(3)句子不通順:尤其是英語式華語,例如「小麗掉了課本」(正確是「小麗的課本掉了」)。
(4)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開頭寫了一大半,來到主題中心思想時卻兩句話帶過,結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題不突出的毛病。
(5)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例如描寫弟弟頑皮,沒有舉例具體說明。
小學作文:看圖作文最容易
竅門:依照個別的圖片造句,然後將個別圖片的造句串連起來,加上一些連貫詞彙、描寫和形容詞等,便能達到基本要求。
中學作文:敘述文最易掌握
竅門:先不要考慮、擔憂字數,一口氣把一個人(例如我敬愛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難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達到文字通順就可及格;如在內容及技巧上下功夫,還可拿高分。
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包括抓不到重點、詞彙不夠、題材不夠、聯想力差等。 應多加練習。
家長的鼓勵很重要,並且要給孩子正確的信息:「只要肯學,我一定能學好作文」,那麼學作文的過程,必能勝任愉快。
㈢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寫作指導
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寫作指導的方法: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觀察生活
俗話說得好,作文的源來自生活,就像羅丹所說的「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現。」因此,我們要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到大自然中去觀察事物,到社會生活中去觀察事物。因為生活是五彩斑斕的,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寫出的文章才會感染人。
例如,我在講朱自清《春》這課時,正值春季,我先領著學生去春遊,來到郊外,讓學生觀察花、草、樹、鳥,有的學生說,小草綠了,有的學生說桃花開了,有的學生說柳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還有的學生說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同學們高興極了,班上成了歡樂的海洋,於是我趁熱打鐵,要求學生回去寫一篇小隨筆。
我講朱自清《春》這課時,提問學生,《春》這課作者為什麼會寫得那麼好,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有的學生說作者善於觀察生活,有的學生說作者善於體驗生活,還有的學生說作者有著豐富的情感,我說,生活的積累是寫作的源泉,正因為朱自清發現了美的事物,對生活有獨特的感受,所以才寫出了與眾不同的文章。
學完這課,我讓學生明白:一棵樹的葉子,看上去是大體相同的,但仔細一看,每片葉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個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異的方面。因此,大家要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在細心觀察的基礎上善於找出同類事物千差萬別的個性和特徵,這樣我們才能寫出好的作文。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積累優美語句段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最應該本文由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無論讀哪一本書或哪一篇文章,都應該讓學生領悟書的主要內容與主題,能知道哪些語句寫得好,為什麼寫得好。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里,就應該注重這些方面的教學。
例如,我在講魯迅《雪》這課時,重點領學生分析這篇文章的語言美,如文章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了這些修辭方法有什麼好處等。然後回歸到閱讀上,我們閱讀其他文章也該如此,應該知道哪些內容是優美語句段,課下如何做好讀書筆記,要求長期積累,牢記在腦海里,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也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
積累優美語句段,對寫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有時也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人的精力和經驗總是有限的,不可能任何生活都直接參與、直接體驗。因此,培養學生多看課外書這點也很重要,因為大量的知識要從書本中來獲得。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進行大量閱讀,善於積累,就可以從中獲得對生活的豐富感受,提高生活的認識,寫出的作文就會有魂。
三、做生活的有心人,善於把握文章的結構美
文章的結構美是作者對生活美的獨特發現、理解與創造。它具體表現為新穎美、縱橫壯闊美、曲折緊湊美、內在美和整體美五個方面。有的學生寫作文,往往把握不住這五個方面,東一筆西一筆,讓別人看了,總覺得是湊字數。教師在平日的教學里,就應該注重這方面的教學。
例如,我在講葉聖陶的《蘇州園林》這課時,首先讓學生找出《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是什麼?然後追問: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具體說明的?文章的結構美體現在哪裡?當學生把這些問題都一一解決後,就把落腳點放在學生寫作上,給學生出示一些平日里收集的材料,如漫畫、哲理故事等,讓學生暢所欲言,共同謀篇布局,然後寫作文。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又挖掘出學生的思想深度和認識程度,也培養了學生寫作的能力,開發了他們的智力。
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會學生提煉作文素材
沒有材料或材料不足,寫不出好作文。但有了材料如果不精心選材或選材不當,仍然也寫不出好作文。材料是為文章主題服務的,因此,在選擇材料前,必須要明確文章的體裁及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有些學生往往不捨得割捨材料,有用沒用一起上,這樣就會造成「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結果。例如,我在指導學生寫一篇作文,給了學生許多素材,讓學生從中選取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沒用,並說出為什麼?最後教師總結:
1.立意深刻,創意新穎
即看作者是否是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對生活是否有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如學生選勤勞材料可以表達追求幸福與和諧的主題,如學生選關愛材料可以表達親情和友誼的主題,學生一旦明白這個道理,作文進步是很明顯的,真情實感也會自然流露出來。這就叫平凡中見真情。
2.選例典型,效果最佳
要想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應該讓學生明白,擷取最恰當、最新鮮、最能震撼人心的素材,是體現作文主題最好的素材,即使再好的材料,與主題無關,也不要選,選取的素材,必須為作文的主題服務,做到恰到好處地使用寫作材料表情達意,才能使文章的主題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
3.選材要精,擬題盡量從小角度切入
生活是海,文章是浪。生活中題材廣闊無垠,而寫入文章的僅是浪花。浪花雖小,但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陽的光輝,小角度能夠表現大主題。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選材時切入的角度要小,要以小見大。
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學生表達能力的體現,表現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維和准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口頭表達能力是不能忽視的。例如,讓學生口述自己作文的提綱大意,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構思能力,而且可以了解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再如,可採用講故事、談感想等方法培養學生言而「有物」,還要言而「有序」。否則七嘴八舌,前後無序,雖訓練了說的能力,卻不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指導學生寫作文,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不斷引導,適時鼓勵,持之以恆。讓學生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知道如何春賞嫩綠、夏賞花開、秋賞落葉、冬賞雪飄,這樣學生積累就會越來越豐富,作文也就會寫得生動精彩。
㈣ 小學作文指導方法
鏈接:
㈤ 指導學生寫作文要從什麼入手
學生寫作文,首先交給他描寫事物的方法,進行小片段訓練。有仿寫到片段最後再成文。交給他描寫的方法,進行短暫的訓練,之後再組合成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