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方法技巧 > 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種新的設計過程

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種新的設計過程

發布時間:2022-06-08 18:12:27

什麼是快速原型法

一個新產品在開發過程中,總是要經過對初始設計的多次修改,才有可能真正推向市場。通常,產品到了經銷商或客戶的手中,很快就會有各種反饋的意見,認為這個產品如果能夠再修改一下就會更好。於是廠家就會根據所搜集到的意見,對產品進行改型。

「修改」,在製造業中,是個談談容易做起來難的事。哪怕是外觀上的一點修改,往往就要重新製作模具。而模具的製作是一件非常費錢費時的事情,比如,一個製造普通電話機外殼的模具,就要花費好幾萬元才能做出來。更嚴重的是,當你在花錢製作新模具的時候,並不知道這一次是不是一定能夠滿意。萬一再不滿意,再花錢是小事,拖延了時間就可能意味著失去市場。

雖然利用電腦的虛擬技術可以非常逼真地再屏幕上顯示所設計的產品的外觀,但是,視覺上再逼真,也無法與實物相比。只要想一想,單憑廣告的精美圖片,是沒有多少人敢馬上花錢去買一件貴重商品的,非要親自到商場,親手摸一摸,擺弄擺弄,才敢真的下決心。因此在市場上,眼見還不能為實,非要手摸才能為實。

買一件商品尚且如此,如果是商家成千上萬地向廠家定貨,就更不是單純看看電腦屏幕就可以下決心的事了。

由於全球市場一體化的形成,製造業的競爭十分劇烈,產品開發周期的長短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客觀上需要一種可以直接地將設計數據快速地轉化為三維實體的技術。這樣,不但可以快速直觀地驗證設計的正確性,而且可以向客戶、甚至僅僅是有意向的潛在客戶提供未來產品的實體模型,從而達到迅速佔領市場的目的。

快速原型技術(Rapid Prototyping,簡稱RP)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於1988年誕生於美國,迅速擴展到歐洲和日本,並於九十年代初期引進我國。

快速原型技術綜合應用各種現代技術,直接快速地將電腦設計數據轉化為實物,形象地說,快速原型技術實現了所謂「心想事成」的夢想。快速原型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快速概念模型製造(比如檢驗所設計的產品樣子好看不好看、新潮不新潮)、快速測試模型製造(比如檢驗所設計的產品好用不好用、性能怎麼樣)、快速模具製造(直接製造模具)和快速功能零件製造(直接製造零件)等領域。

❷ 原型化方法是一種{ }型的設計過程

原型化方法是一種(自外向內 )型的設計過程。

原型化方法,即Prototyping,為彌補瀑布模型的不足而產生的。
產生過程:
傳統軟體生存期模型的典型代表是「瀑布模型"。這種模型將軟體生存期劃分為若干階段,根據不同階段工作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方法、技術和工具來完成該階段的任務。軟體人員遵循嚴格的規范,在每一階段工作結束時都要進行嚴格的階段評審和確認,以得到該階段的一致、完整、正確和無多義性的文檔,把這些文檔作為階段結束的標志「凍結"起來,並以它們作為下一階段工作的基礎,從而保證軟體的質量。
傳統思想之所以強調每一階段的嚴格性,尤其是開發初期要有良好的軟體規格說明,主要是源於過去軟體開發的經驗教訓,即在開發的後期或運行維護期間,修改不完善的規格說明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此人們投入極大的努力來加強各階段活動的嚴格性,特別是前期的需求分析階段,希望得到完善的規格說明以減少後期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但是,很難得到一個完整准確的規格說明。特別是對於一些大型的軟體項目,在開發的早期用戶往往對系統只有一個模糊的想法,很難完全准確地表達對系統的全面要求,軟體人員對於所要解決的應用問題認識更是模糊不清。經過詳細的討論和分析,也許能得到一份較好的規格說明,但卻很難期望該規格說明能將系統的各個方面都描述得完整、准確、一致,並與實際環境相符。很難通過它在邏輯上推斷出(不是在實際運行中判斷評價)系統運行的效果,以此達到各方對系統的共同理解。隨著開發工作向前推進,用戶可能會產生新的要求,或因環境變化,要求系統也能隨之變化;開發者又可能在設計與實現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沒有預料到的實際困難,需要以改變需求來解脫困境。因此規格說明難以完善、需求的變更、以及通信中的模糊和誤解,都會成為軟體開發順利推進的障礙。盡管在傳統軟體生存期管理中通過加強評審和確認,全面測試來緩解上述問題,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逐漸形成了軟體系統的快速原型的概念。在形成一組基本需求之後,通過快速分析方法構造出待建的原型版本,然後根據顧客在使用原型的過程中提出的意見對原型進行修改,從而得到原型的更新版本,這一過程重復進行,直至得到滿足顧客需求的系統。
總體來說,原型化方法是用戶和軟體開發人員之間進行的一種交互過程,適用於需求不確定性高的系統。它從用戶界面的開發入手,首先形成系統界面原型,用戶運行用戶界面原型,並就同意什麼和不同意什麼提出意見,它是一種自外向內型的設計過程。

❸ 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的區別和聯系

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有區別,但也有聯系,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並不是信息系統開發建設中兩種互不相干或互為對立的開發方法,在實際工作中,這兩種方法常常互為滲透、互為補充。
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作為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的方法有著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和不同的適用范圍。他們在開發路徑、用戶參與程度、規范化、早期可測試性、對環境的適應性、開發自動化程度、開發周期、開發技術管理和系統質量方面都有所不同。
1、開發路徑
原型法的開發路徑是循環、迭代的,要經過用戶的多次檢驗。而生命周期法的開發路徑是嚴格按順序進行,是一次性的,開發具有階段性。
2、用戶參與程度
原型法的開發過程中,用戶的參與程度較高,它的設計糅合了用戶的意見和思想。在生命周期法的開發過程中用戶的參與程度較低,用戶只在需求分析的步驟中參與了系統的開發。
3、早期可測試性 原型法的早期可測試性較好,這是由於原型法的簡便、快速的特性所決定的。生命周期法的早期可測試性較差,幾乎不能測試其整體的效果。
4、對開發環境和工具的要求 原型法對開發環境和根據要求較高,它必須有快速生成工具的支持,才能快速生成原型。而生命周期法對開發環境和工具要求則較低。
5、開發周期和自動化程度 原型法有著支撐軟體和高級的開發工具,開發迅速,周期短,自動化程度較高。而生命周期法的開發周期長,開發的自動化程度也較低。
6、開發技術管理 原型法的開發具有循環、迭代性,開發的工具也很多樣化,因此開發技術管理較困難。生命周期法在開發技術管理中具有優勢,它對需求分析有著嚴格的定義,開發按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進行,對開發的技術管理也較容易。
7、系統質量 原型法因為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好和用戶的參與,因此利用原型法設計的系統整體質量更好。生命周期法的有著嚴格的階段性,文檔資料全面,設計的整體性較好;但是它不能隨著變化了的環境變化,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差、用戶的參與程度也較低,因此系統質量不是很高。

❹ 快速原型法的基本原理是什麼運用該方法的前提是什麼

快速原型法是一種基於離散和堆積原理的嶄新製造技術。它將零件的CAD模型按一定方式離散,成為可加工的離散面、離散線和離散點,而後採用物理或化學手段,將這些離散的面、線段和點堆積而成零件形狀。

❺ 大家誰知道快速原型技術特點是什麼

快速原形技術的特點:
(1)自由成型製造。自由成型製造的含義有兩個方面:一是指無需要使用工模具而製作原型或零件,由此可以大大縮短新產品的試制周期,並節省工模具費用;二是指不受形狀復雜程度的限制,能夠製作任何形狀與結構、不同材料復合的原形或零件。
(2)製造效率快。從CAD數模或實體反求獲得的數據到製成原形,一般僅需要數小時或十幾小時,速度比傳統成型加工方法快的多。
(3)由CAD模型直接驅動。無論哪種快速成型製造工藝,都是通過CAD數字模型直接或者間接地驅動快速成型設備系統進行製造的。決定了快速成型的製造快速和自由成型的特徵。
(4)技術高度集成。新材料、激光應用技術、精密伺候驅動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數控技術等的高度集成,共同支撐了快速成型技術的實現。
(5)經濟效益高。快速成型技術製造原型或零件,無須工模具,也與成型或零件的復雜程度無關,其原型或零件本身製作過程的成本顯著降低。此外,由於快速成型在設計可視化、外觀評估、裝配及功能檢驗以及快速模型母模的功用,能夠顯著縮短產品的開發試制周期,也帶來了顯著的時間效益。
(6)精度不如傳統加工。數據模型分層處理時不可避免的一些數據丟失外加分層製造必然產生台階誤差,堆積成形的相變和凝固過程產生的內應力也會引起翹曲變形,這從根本上決定了RP造型的精度極限。

❻ 快速原型法的特點

僅供參考:

http://www.examda.com/ncre/Three/Info/20060901/084330373.html

考點(13)概述

20世紀80年代,快速原型法逐漸被信息系統開發者所認可,並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種流行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原型法是一種達成系統需求的定義的策略。其特徵為具有譯度的迭代性,在開發進程中有用戶的密切參與。
原型法具有以下特點:
(1)原型法最顯著的特點是引人了迭代的概念。
(2)原型法自始至終強調用戶的參與。
(3)原型法在用戶需求分析、系統功能描述以及系統實現方法等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
用戶需求可以不十分明確,系統功能描述也可以不完整,對於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
(4)原型法可以用來評價幾種不同的設計方案。
(5)原型法可以用來建立系統的某個部分。
(6)原型法不排斥傳統生命周期法中採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它是與傳統方法互為補充的方法。
------------------------------------------------------------------------------------------------------
http://www..com/s?wd=%D4%AD%D0%CD%B7%A8%B5%C4%D6%F7%D2%AA%CC%D8%B5%E3&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❼ 什麼是快速原型製作

快速原型製作是3D列印應用的一種形式。比如在投資昂貴的生產工序之前,就可以考慮使用功能原型製作進行性能評估。Stratasys公司針對各種各樣功能原型製作需求為您提供了3D列印解決方案。Stratasys J750 3D列印機支持超過50萬種顏色組合,可以實現良好的透明度和逼真色彩及紋理。奧迪使用Stratasys J750進行尾燈罩的原型 設計,將這些多色、透明的零件一體列印,可以節省高達50%的時間。

❽ 什麼是快速原型製造

隨著全球市場一體化的形成,製造業的競爭十分激烈,產品的開發速度日益成為競爭的主要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自主快速產品開發(快速設計和快速工模具)的能力成為製造業全球競爭的實力基礎。同時,製造業為滿足日益變化的用戶需求,又要求製造技術有較強的靈活性,能夠以小批量甚至單件生產,而不增加產品的成本。因此,產品開發的速度和製造技術的柔性就變得十分關鍵了。

快速原型製造技術(RPM, Rapid Prototyping Manufacturing)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產生於美國並很快擴展到日本及歐洲,是近年來製造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1快速原型製造技術的原理

快速原型製造技術是集材料成形、CAD、數控、激光等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是實現從零件設計到三維實體原型製造一體化的系統技術。

快速原型製造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在沒有任何模具、刀具和工裝的條件下,根據三維CAD模型的分層數據,對材料進行堆積(或疊加),快速地製造出任意復雜程度的產品原型或零件的一種數字化成形技術,如圖2-65所示。快速原型製造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零件CAD數據模型的構建。構建三維CAD數據模型的方法有兩種:①基於構思的三維造型。設計人員應用各種三維CAD造型系統,如Pro/E、UG、Solidworks等進行零件的三維實體造型,即將設計人員所構思的零件概念模型轉變為三維CAD數據模型。②基於實體數據的三維造型。設計人員通過三坐標測量機、激光掃描儀、核磁共振圖像、實體影像等方法對三維實體進行反求、計算並建立三維模型。

(2)數據轉換文件的生成。由三維造型系統將零件CAD數據模型轉換成一種可被快速成型系統接受的數據文件,如STL、IGES等格式文件。STL文件是對三維實體內外表面進行離散化後形成的文件,STL文件易於進行模型的分層切片處理,故已成為目前絕大多數快速成型系統所接受的文件格式。目前所有CAD造型系統也均具有對三維實體輸出STL文件的功能。

圖2-68FDM的作品

❾ 快速原型法的特點有哪些

僅供參考:

http://www.examda.com/ncre/Three/Info/20060901/084330373.html

考點(13)概述

20世紀80年代,快速原型法逐漸被信息系統開發者所認可,並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種流行的信息系統開發方法。原型法是一種達成系統需求的定義的策略。其特徵為具有譯度的迭代性,在開發進程中有用戶的密切參與。
原型法具有以下特點:
(1)原型法最顯著的特點是引人了迭代的概念。
(2)原型法自始至終強調用戶的參與。
(3)原型法在用戶需求分析、系統功能描述以及系統實現方法等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
用戶需求可以不十分明確,系統功能描述也可以不完整,對於界面的要求也可以逐步完善:
(4)原型法可以用來評價幾種不同的設計方案。
(5)原型法可以用來建立系統的某個部分。
(6)原型法不排斥傳統生命周期法中採用的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工具,它是與傳統方法互為補充的方法。
------------------------------------------------------------------------------------------------------
http://www..com/s?wd=%D4%AD%D0%CD%B7%A8%B5%C4%D6%F7%D2%AA%CC%D8%B5%E3&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❿ 什麼叫原型法

原型法是與生命周期法完全不同的MIS 開發方法。前述的以結構化系統分析與設計為核心的新生命周期法,以其嚴密的理論基礎、嚴格的階段劃分、詳細的工作步驟、規范的文檔要求,以及「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導致它在MIS開發方法中的主導作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生命周期法和結構化方法的弊病逐漸暴露出來。首先,開發過程繁瑣復雜,靈活性較差;其次,系統開發周期長,系統難以適應內外環境變化。

另外,生命周期法和結構化方法需要管理工作程序化、管理業務標准化、數據資料規范化,並且需要相對穩定的管理體制和業務流程,這與那些管理基礎薄弱的單位開發MIS 不相適應。

(10)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種新的設計過程擴展閱讀:

利用原型法進行信息系統的設計過程中,分四步進行:首先快速分析,弄清用戶/設計者的基本信息需求;然後構造原型,開發初始原型系統;之後,用戶和系統開發人員使用並評價原型;最後系統開發人員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統。

優點: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系統開發循序漸進,反復修改,確保較好的用戶滿意度;開發周期短,費用相對少;由於有用戶的直接參與,系統更加貼近實際;易學易用,減少用戶的培訓時間;應變能力強。

缺點:不適合大規模系統的開發;開發過程管理要求高,整個開發過程要經過「修改—評價—再修改」的多次反復;用戶過早看到系統原型,誤認為系統就是這個模樣,易使用戶失去信心;開發人員易將原型取代系統分析;缺乏規范化的文檔資料。

適用范圍:處理過程明確、簡單系統;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統。

閱讀全文

與快速原型方法是一種新的設計過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ndroidview的使用方法 瀏覽:786
誇老師的教學方法好 瀏覽:208
線粒體膜電位流式檢測方法 瀏覽:402
魔力冰使用方法 瀏覽:453
想像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38
829中學物理教學方法 瀏覽:48
肥料結塊的種植方法 瀏覽:311
對牆的正確鍛煉方法 瀏覽:695
手腕鍛煉方法圖片 瀏覽:52
如何度過低潮專家傳授6種方法 瀏覽:956
衛生間頂板排水支管安裝方法 瀏覽:368
led軌道射燈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14
淘寶賣家留言欄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69
種菜的方法視頻教程大全 瀏覽:884
秋天嗓子啞了有什麼方法可以恢復 瀏覽:848
小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的研究方法 瀏覽:695
數學廣角的方法與技巧圖片 瀏覽:331
比利時壺使用方法 瀏覽:806
用簡便方法計算65000除以700 瀏覽:638
帶狀皰疹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