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用天乾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3=年干,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8=年干
(因為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2、推算地支: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余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余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作12
另:
1、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用於1800—1899 年);
2、公元年末二位數+1=年支(適用於1900—1999 年);
3、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用於2000—2099 年);
年干支是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二十一,仍為癸卯年;但1964年陽歷2月5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1)天乾地支如何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干支歷法是上古文明的產物,又稱節氣歷或中國陽歷,是一部深奧的歷法。它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回歸年,一節一中為一個月。干支歷通過天乾地支論太陽與地球的關系,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內容。
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黃道面劃分出來的,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二十四節氣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太陰月相無關。
它又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公歷的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干支歷的年月日均由天象決定,無須通過人為調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規律的一部歷法。目前,干支歷依舊流行於萬年歷等書,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⑵ 天乾地支怎麼算
中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干、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丑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復始,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干支紀年。
干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干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干支紀年。可是,這就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丑。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干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乾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了,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乾和支的含義: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
干指天干,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乾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干10個符號排了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了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干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了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十二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干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丑」的干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十二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表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我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表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照表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編輯本段]公元紀年和干支紀年的轉換
1.天乾的確認
天干按公元紀年末尾數字確認。
公元前 :
0為辛,1為庚,2為己,3為戊,4為丁,5為丙,6為乙,7為甲,8為癸,9為壬。
公元後:
0為庚,1為辛,2為壬,3為癸,4為甲,5為乙,6為丙,7為丁,8為戊,9為己。
2.地支的推算
地支可分為奇數組和偶數組。(公元後奇數公元紀年配偶數組,偶數公元紀年配奇數組。公元前則相反。)
奇數組: 偶數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丑 卯 巳 未 酉 亥
計算地支時,用6去除公元紀年去掉末尾數的數字(如:2009年則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余數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由於末尾數字的差異,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數字是0,1的,餘0為第5個,餘1為第6個,餘2為第1個,餘3為第2個,餘4為第3個,餘5為第4個。
末位數字是2,3的,餘0為第4個,餘1為第5個,餘2為第6個,餘3為第1個,餘4為第2個,餘5為第3個。
末位數字是4,5的,餘0為第3個,餘1為第4個,餘2為第5個,餘3為第6個,餘4為第1個,餘5為第2個。
末位數字是6,7的,餘0為第2個,餘1為第3個,餘2為第4個,餘3為第5個,餘4為第6個,餘5為第1個。
末位數字是8,9的,餘0為第1個,餘1為第2個,餘2為第3個,餘3為第4個,餘4為第5個,餘5為第6個。
公元後:
末位數字是0,1的,餘0為第5個,餘1為第4個,餘2為第3個,餘3為第2個,餘4為第1個,餘5為第6個。
末位數字是2,3的,餘0為第6個,餘1為第5個,餘2為第4個,餘3為第3個,餘4為第2個,餘5為第1個。
末位數字是4,5的,餘0為第1個,餘1為第6個,餘2為第5個,餘3為第4個,餘4為第3個,餘5為第2個。
末位數字是6,7的,餘0為第2個,餘1為第1個,餘2為第6個,餘3為第5個,餘4為第4個,餘5為第3個。
末位數字是8,9的,餘0為第3個,餘1為第2個,餘2為第1個,餘3為第6個,餘4為第5個,餘5為第4個。
口訣:公元後:05-26-41-62-83,意為末位數字0或1的餘0為第5個,末位數字2或3的餘0為第6個,末位數字4或5的餘0為第1個,末位數字6或7的餘0為第2個,末位數字8或9的餘0為第3個。
公元前:05-24-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可以推算出年份。
比如公元後2009年,天干9為己,再用200÷6=33……2,公元後末尾為9又餘2的是第一個,偶數組第一個是丑,算出地支。組合起來為己丑年。
答案:2009年為己丑年。
[編輯本段]速查干支農歷紀月法
自商代歷法開始,將每年的第一個月的地支定為寅,稱為「正月建寅」,以後各月按地支順序類推。正月天乾的計算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餘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
例如:2006年為丙戌年,其正月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余類推。
[編輯本段]速查干支紀日法
從已知日期計算干支紀日的公式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紀數減一,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來算。奇數月i=0,偶數月i=6。G 除以10的余數是天干,Z 除以12的余數是地支。
計算時帶[ ]的數表示取整。
例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 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余數為 7 ,天乾的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余數為 9 ,地支的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干支日是庚申日。
比較簡單的公元紀年法及公元前紀年法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時辰 所指時間 天干 地支
子時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丑時 雞鳴 1-3 牛 乙5 丑5
寅時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時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時 食時 7-9 龍 戊8 辰8
巳時 隅時 9-11 蛇 己9 巳9
午時 日中 11-13 馬 庚0 午10
未時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時 晡時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時 日入 17-19 雞 癸3 酉1
戌時 黃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豬
亥3
公元干支紀年法:
如:2000年(庚辰) 2000 紅色部分為天干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於166餘8 即:辰8
公元前紀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干: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於65餘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干: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於26餘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干: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於4餘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干: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⑶ 天乾地支如何計算
我國古代是用天乾地支來紀年的,現代社會已很少使用。一來現今社會已經離不開國際化,沿用老的歷法已經不現實;二來天乾地支在民間多用於算命測字,帶用濃重的迷信色彩,實在與科技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一個優秀的民族是不會拋棄她的歷史和文化的。歷史事件、詩詞、字畫等中,又出現大量天乾地支紀年法,對他的了解、熟悉還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讓我們稍微了解一下:
天乾地支之由來
天乾地支簡稱為「干支」
天乾地支相當於樹乾和樹葉。它們是一個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體。中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互聯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聯叫做「地支」,合起來就是「天乾地支」。
天干有十個字,
總稱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個字,
總稱為「十二地支」。
天乾地支原始意義,有這樣有趣的說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又有認為,甲者鎧甲也,把萬物沖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伸長。乙者軋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然著見而明。
(丁)壯也,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徵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紀也,萬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又有認為,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為一陽萌的開始。
(丑)紐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著將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著春陽從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東方,萬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萬物震起而生,陽氣生發已經過半。
(巳)起也,萬物盛長而起,陰氣消盡,純陽無陰。
(午)仵也,萬物豐滿長大,陽起充盛,陰起開始萌生。
(未)味也,果實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體都已長成。
(酉)老也,猶也,萬物到這時都猶縮收斂。
(戌)滅也,草木凋零,生氣滅絕。
(亥)劾也,陰氣劾殺萬物,到此已達極點。
天乾地支據說其發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時期的大撓氏。例如唐代劉恕在《通鑒外紀》中就引古書說:「(黃帝)其師大撓......始作甲子。」大撓作甲子雖是傳說,但從殷商的帝王名字叫天乙(即成湯),外丙,仲壬,太甲等來看,干支的來歷必早於殷代,即在三千五百年之前便已出現了。
起先,我們祖先僅是用天干來記日,因為每月天數是以日進位的;用地支來記月,因為一年十位個月,正好用十位地支來相配。可是隨之不久,人們感到單用天干記日,每個月里仍然會有三天同一干,所以,便用一個天乾和一個地支分別依次搭配起來的辦法來記日期,如《尚書。顧命》就有「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擇。甲子,王乃洮頌水,相被冕服,憑玉幾」的記載,意思是說,四月初,王的身體很不舒服。甲子這一天,王才沐發洗臉,太僕為王穿上禮服,王依在玉幾上坐著。後來,干支記日的辦法就被漸漸引進了記年,記月和記時了。
六十花甲子
中國農歷採取天乾地支作為計算年,月,日,時的方法,就是把每一個天乾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順序而不重復地搭配起來,用來作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代號。把「天干」中的一個字擺在前面,後面配上「地支」中的一個字,這樣就構成一對干支。如果「天干」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順序組合,就可以得到: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 戊辰 6.已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 甲戍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已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戍 24.丁亥
25.戊子 26.已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已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已酉 47.庚戍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已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戍 60.癸亥
這六十對干支,天干經六個循環,地支經五個循環正好是六十,就叫做「六十干支」。按照這樣的順序每年用一對干支表示,六十年一循環,叫做「六十花甲子」。如1989年是已巳年,1990是庚午年;從1984年的甲子年,到2044年又是甲子年。這種紀年方法就叫做「干支紀年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換算
一、公元紀年與干支紀年的換算:
首先,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干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干中找出相對應。然後,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余數在地支中找出所對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了干支紀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該年尾數5找出對應的天干為「乙」。
然後,用1995除以12得余數為3。
用余數3找出相對應的地支為「亥」。
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歷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數1查天干為「辛」,用1861除以12得余數為1,再用余數1查找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861年則為農歷辛酉年。
如果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余數為0,則取天干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數0則取天干中的「庚」;除以12餘數為0,則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另外,如果公元紀年是單個數字,就用該數字在天干、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則在天干、地支中找出6相對應的「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公元8年則為戊辰年。
公元11年,則取尾數1對應的天干中的「辛」和11對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公元12年則為壬申年。
二、公元前紀年與干支紀年的換算:
將天干、地支編號如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⑷ 天乾地支紀年法如何計算
天乾地支紀年法計算方法為:
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別採用輪替的方式,而且每個干支只用一年,所以天乾地支紀年法的順序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如此往復,無窮無盡,六十年為一個周期。
天乾地支紀年法的一個周期如下: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⑸ 如何計算天乾地支
首先得知道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配對就構成了天干、地支紀年的傳統紀年法。天乾和地支配合的記年順序為60年一個輪回,具體的順序為: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而且從上表可以看出,天干十年一輪回,地支十二年一輪回,當你知道某一年的天干、地支,就可以計算了,比如今年(2005年)是農歷乙酉年,1974年往前推
2005-1974=31就是甲寅年,2019住後推2019-2005=14,就是己亥年。還有一種簡便的方法,以上例,31除以10餘1,把「乙酉」的「乙」往前推一位即得「甲」;31除12餘7,「乙酉」的「酉」往前推「七」位即得「寅」。明白了嗎?
⑹ 天乾地支快速計算方法
首先要能記住十大天乾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乾地支紀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後,比如今年2005就為-乙酉年,先來算算天干,有個公式:
4、
5、
6、
7、
8、
9、
0、
1、
2、
3
對應的十天干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數字為年代的最後的一位數字,比如今年是2005,最後一位是5,對應的天干就是乙;
地支的演算法:用年代數除以12,後面的余數就代表某個地支,余數分別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為例:年代末尾數為5,對應的天干為乙,2005除以12,余數為1,對應的地支為酉,所以2005年為乙酉年。
⑺ 天乾地支計算的公式是什麼
關於天干,地支方面的演算法:
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時(23—1點):鼠; 丑時(午夜1—3點):牛; 寅時(後半夜3—5點):虎;
卯時(早晨5—7點):兔; 辰時(早晨7—9點):龍; 已時(上午9—11點):蛇;
午時(中午11—13點):馬; 未時(下午13—15點):羊; 申時(下午15—17點):猴;
酉時(下午17—19點):雞; 戌時(晚19—21點):犬; 亥時(晚上21—23點):豬。
天乾和地支的例子[知道的年份比求值的年份大]:
2006年是丙戌年,那麼1994年是什麼年呢?( 甲戌年 ),那時出生的小孩屬什麼呢?(狗 )
天干計算方法:2006-1994=12 從丙開始往後(也就是往左)數12個,天干是甲。
地支計算方法:2006-1994=12 從戌開始往後(也就是往左)數12個,地支是戌。
天乾和地支的例子[知道的年份比求值的年份小]: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戊子年,請問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什麼年呢?
天干計算方法:2012-2008=4 從戊開始往前(也就是往右)算4個,天干是壬。
地支計算方法:2012-2008=4 從子開始往前(也就是往右)算4個,地支是辰。
所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是壬辰年。
遇到此種題目,一般為一道選擇題,方法是先把天干,地支列出草稿紙上。
如果知道的年份比求值的年份大,那麼就應該往後算,也就是往左。
如果知道的年份比求值的年份小,那麼就應該後前算,也就是往右。
如果您實在是算不了,那就把下面的重點記憶:
2008年:北京奧運會 戊子年
2009年:世界魔術大會 己丑年
2010年:上海世博會 庚寅年
2012年:倫敦奧運會 壬辰年
2016年:里約熱內盧 丙申年
⑻ 天乾地支紀年法怎麼計算
干支紀年法,我國傳統的紀年方法。
1.乾和支的含義: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稱。
十大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鼠) 丑(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乾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干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可構成60干支(即為一花甲)。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周而復始,永無止盡。
3、計算方法如下:
(1)將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編號。如下: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2)計算時,年最後一位的數對應天乾的編號、用年數除以12,得到的余數對應地支的編號,合起來就是該年的干支紀年法。
如2011年:最後一位是1,對應的天乾的編號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餘7,對應地支編號為「卯」合起來即2011年為「辛卯」年。
⑼ 天乾地支紀年法是怎樣計算的
計算方法如下:
天干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
地支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⑽ 天乾地支紀年法快速計演算法
計算方法如下:
天干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天干所對應的位數;
地支演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不管商數)所得余數,就是地支所對應的位數; 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0)天乾地支如何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天文上把黃道平面劃分為十二宮,以日躔過宮劃分十二個月。所以古代把黃道十二宮以地支命名,十二宮又與二十八宿相對應,即子宮有女、虛、危三宿;丑宮有斗、牛二宿;寅宮有尾、箕二宿;卯宮有氐、房、心三宿;辰宮有角、亢二宿。
巳宮有翼、軫二宿;午宮有柳、星、張三宿;未宮有井、鬼二宿;申宮有觜、參二宿;酉宮有胃、昴、畢三宿;戌宮有奎、婁二宿;亥宮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干支學中地支取象的象意來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義也是來源於此。